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药物化学课程论文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摘要:抗菌素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抗菌素,遇到某些疾病时,人类就只有坐以待毙。抗菌素在临床医学上是不可或缺的,它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近10年,每一年都会有新型抗菌素被研制出了或者是耐药性更强的抗菌素的研究不断的被报道。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给人类的健康,给人类带来自信,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抗菌素的发展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抗菌素抗菌药物耐药性合成发展喹诺酮β—内酰胺

一、抗菌素的介绍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是肽。抗菌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保证其自身生存,同时还可杀灭或抑制其它细菌。抗菌素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在控制与治疗畜禽感染细菌性传染病上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是肽。但这些肽的结构常与前述活性多肽的结构有一些区别。如短杆菌肽,它的氨端与羧端已缩合成肽键,因此肽分子是环状结构的,称环肽。有一些多肽抗菌素含有D型的氨基酸或一些其他结构的部分,如短杆菌素(tyrocidineA),含有二分子D-苯丙氨酸,整个10肽头尾相接形成一个环。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抗生素和抗菌素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称呼,而抗生素在预防、治疗畜禽等动物疾病的范围上要大于抗菌素[1]。从最早发现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疾病开始,就把这类由某些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后来发现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的物质称为抗菌素。随着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又发现了这类药物有许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原虫、真菌、霉菌等许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把抗菌素称为抗生素。抗菌素的功能:抗菌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保证其自身生存,同时还可杀灭或抑制其它细菌[2]。人类充分利用了后一点,将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到二十世纪末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降至4/10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5年以上。应该讲抗菌素的发现和使用是二十世纪医学史上一件大事。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

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抗菌素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在控制与治疗畜禽感染细菌性传染病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极大地保障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抗菌素的不规范应用,如:抗菌素的滥用(不论什么病一切抗菌素上)剂量的不断增加、配伍不当、错误的给药途径如:(青霉素G饮水治疗感染等)给畜禽带来不良反应,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安全。如:抗菌素的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耐药性的产生及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造成治疗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应用抗菌素,且注意以下条件:抗菌素适应症、了解抗菌素特性、避免产生耐药性、防止不良反应等。

抗菌素的组成结构: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二、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图2-1 喹诺酮类基本结构

2007年针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耐甲氧西林的金葡球菌(MRSA) 引起的感染用传统的药物如青霉素治疗已相当困难, 从而导致了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的急剧增加。研发具有新作用机制或新作用靶点的新结构化合物是解决耐药性问题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近年来发展迅速。现综述近年作用于细菌的蛋白质、DNA、 RNA、细胞壁和脂肪酸等新型合成抗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PDF是原核细胞蛋白合成的关键酶,PDF催化脱去新合成的多肽N端甲酰基是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必须步骤。其显著特点在于: PDF广泛存在于病原体中,以PDF为靶点的药物可以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PDF抑制剂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PDF存在于病原微生物细胞而不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因此PDF抑制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PDF均无抑制作用,因此PDF抑制剂与其他抗菌药物可能不产生交叉耐药。PDF这些特点对设计抗菌药物非常有吸引力,被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抗菌药物新靶点之一。目前研究最多的PDF抑制剂是含有异羟肟酸结构的化合物,此类结构是对PDF有高度亲和力的必需基团。迄今文献报道的工作主要是保留异羟肟酸结构,改变连接异羟肟酸的取代基部分。

作用于其他靶点的新型合成抗菌化合物,如作用于谷氨酸消旋酶、二氢叶酸还原酶、锌脱酰胺酶等。这些新作用靶点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总之,解决抗菌药的耐药性问题,提高抗菌活性,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对抗菌药物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等研究日益深入,抗菌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继续扩展,新结构化合物作为抗菌药物研究的发展,必将开发出新型的高效抗菌药物,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临床上棘手的细菌多药耐药问题。

例:肽脱甲酰基酶(PDF)抑制剂

图2-2 肽脱甲酰基酶(PDF)抑制剂

2008年加强了对恶唑烷酮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发展[3]。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主要对G﹢菌显示良好活性的新型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在细菌体内选择性的抑制DNA合成中起作用的两种

酶。目前合成的噁唑烷酮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医疗界已产生良好而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新兴耐药菌的产生不断给人们前进的道路制造障碍。细菌的耐药与抗菌药物之间的战斗将永无休止,新兴感染与再新感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人类将面临这一严峻的挑战不断研发新型的抗菌药物。

图2-3 恶唑烷酮的结构

2009年由于环肽缺少游离的N 端和C 端, 能形成限制性构象, 与相应线性肽相比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抗酶解和抗化学解的能力, 同时刚性增加的优点使得其对大分子受体的向心配体更准确, 且具有更好的生物特性如膜渗透性, 分子内的氢键使其更容易穿透油脂膜, 在形成荷尔蒙、抗生素、离子载体系统、抗真菌素、癌抑制剂以及毒素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环肽抗菌素由于其高效、广谱、安全无毒、体内代谢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以被生物降解、不会导致残留或者环境污染而备受青睐。但是环肽抗菌素的合成比较困难,特别是首尾相连的环肽的合成难度更大。相信随着环肽合成研究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成熟高效的环肽合成方法。

例:环肽抗菌素的化学合成

图2-4 环肽抗菌素的化学合成

2010年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全合成抗菌药物,由于其优秀的药效动力学性质、广谱的抗菌活性和较少的副作用,已经成为一大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社区感染和医院内感染药物。但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喹诺酮类耐药性迅速增加,其中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趋势尤为严重。研究者根据喹诺酮类药物已有的构效关系

并结合喹诺酮的最新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一系列新的喹诺酮化合物,并进行其体外抗菌活性评价,为得到新型并对耐药菌株有效的喹诺酮抗生素候选药物打下基础:

1.C-7位为吡咯衍生物的喹诺酮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2.C-7位为4'取代的4-(1H-1,2,3-三氮唑)哌啶喹诺酮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3.β-羰基酯与亚胺的曼尼希加成反应研究。

2011年一些医院发现细菌耐药现象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难题之一。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抗菌药物合成研究的进展, 包括头孢菌素类、吡喹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

2012年中国药科大学医药化工研究所综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其发展已历经4 代。综述喹诺酮类化合物的骨架合成方法及结构修饰研究的最新进展,简要介绍其中代表性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喹诺酮骨架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可按闭环方式( A ~E) 的不同分为5 类[4]。

图2-5 喹诺酮骨架的合成路径

2013年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对新型抗茵药利奈唑胺合成的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目前,对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抗生素药物均无明显的疗效。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天约有5万人死于感染性疾病。因此,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当务之急。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合物Ⅷ,结构式见图2-6),商品名Zyvox(斯沃),美国辉瑞公司研发,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又一种全新类别。悲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5]。该类药物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药物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与50S核糖体亚甲基的起始转译阶段,通过与靠近30S界面的50S亚甲基结合,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生成。

作者以3,4一二氟硝基苯和(S)一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根据文献嘲,改进了利奈唑胺的合成工艺。合成路线如下:

图2-6 利奈唑胺的结构式

2014年山东大学的博士张剑发表了新型抗生素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糖脱乙酰酶(Lpx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研究背景:革兰氏阴性菌耐药及耐药菌感染问题已成为公众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是21世纪抗感染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找具有全新抗菌机制和抗菌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在革兰氏阴性菌中,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化酶(LpxC),是一种锌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它催化脂质A生物合成中最关键一步,为革兰阴性菌生存和毒力所必需。

三、展望未来

随着新兴的多种疾病的新药物和各种抗生素,抗感染的药物市场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抗感染的药物的临床使用,将成为市场上的新焦点,因此研究新性抗感染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开发新抗生素必须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最出名的是获得了“杂合”抗生素的概念。已证明原则上可以制备基因主程的杂合抗生素。但是,现在尚未开发出确切杂合结构

的抗生素。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非表达静默基因的活化[6]。证明夭蓝色链霉菌的多效调节基因在不产生抗生素的变铅青链霉菌中克隆后,后者就合成两种抗生素,并进行被克隆前非表达基因的渺定。我们研究所在不同的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的情况下,府细胞工程技术翻成两种非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目前正处在研究阶段。为此可以有各种途径,其中包括定向生物合成、突变生物合成(采用特异营养需求株,即具有抗生素阻断生物合成的突变体)、生物转化、已知抗生素产生菌的诱变以及采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对已知抗生素的化学转化对开发新的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抗生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然抗生素类似物的化学全合成是治疗传染病和抗肿瘤新药开发的十分重要的方向之一。用于临床的化学合成新抗生素丝裂酮和比生群,其作用如同蕙环类抗生素阿霉素,且在葱环类抗生素抗肿瘤活性上,作用机制和官能团的作用上都有新的发展[7]。广谱作用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高度敏感的新咬诺酮类(含氟哇诺酮)在医疗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一些专家对此发表的意见是:取代β-内酸胺而进入咬诺酮的时代[8]。这些药物常常称为抗菌剂。类似抗菌剂蔡吮酸(起初是由地衣类分离得到)的这些合成药的代表是氟嗓酸、环丙氟呢酸、甲氟呱酸。从总体上概述了新抗生素研究的开发与发展前景,没有针对所有各个方面做更具体地阐述。我们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各个研究单位的实际成就并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于指导研究工作,灵活运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把行动和想法结合起来,去开辟通往下一时代的道路。

四、总结

抗菌素从发现至今,一直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一直造福于人类。但是由于其大量广泛的使用,便出现了一大难题即抗菌素的耐药性。近10年有关抗菌素的文献讲的都是对抗菌素耐药性进行改进研究,不断研究各种不同结构的抗菌素或者对抗菌素的作用靶点进行多点研究。甚至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开发新抗生素。最出名的是获得了“杂合”抗生素的概念。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让我们对研究出新型抗菌素或者是研究出耐药性很强的新型抗菌素有很大的期待。对于未来,疾病不可怕,抗生素的研究会是给未来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刘文辉, 孙丽君. 新型抗菌药物合成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06).

[2]王富海. 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0).

[3]翟鑫,汪玉梅,宫平.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6, 23(11): 739-744.

[4]王延松,徐希明,余江南. 四环素类药物新型释药系统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 2008(04).

[5]杨臻峥. 科学家发现一种药物合成的新方法[J]. 药学进展, 2011(02).

[6]章怡彬,刘明亮, 郭慧元. 抗生素研究进展及其临床策略的优化[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1(02).

[7]姚晓英,张永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和研究近况[J]. 上海医药, 2011(07) .

[8]田克情,胡亚伟,何晓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方法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05).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A 1、目前不良反应最小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氧氟沙星 D、左氧氟沙星 E、依诺沙星 2、属非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依诺沙星 E、吡哌酸 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氧氟沙星 C、诺氟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4、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 C、抗菌谱广 D、抗菌作用强 E、不良反应少 5、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 A、溃疡病患者 B、肝病患者 C、婴幼儿 D、老年人 E、妇女 6、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转肽酶 B、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 7、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厌氧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8、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 A、环丙沙星 B、吡哌酸 C、依诺沙星 D、洛美沙星 E、氧氟沙星 9、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 A、多口服吸收良好 B、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 E、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 10、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促进分布 B、促进吸收 C、抗菌谱相似 D、双重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E、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 11、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1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B 、 抑制细菌DNA 回旋酶 C 、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 、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 、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 7、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 A 、革兰阳性球菌 B 、革兰阳性杆菌 C 、厌氧菌 D 、革兰阴性球菌 E 、革兰阴性杆菌 8、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 A 、环丙沙星 B 、吡哌酸 C 、依诺沙星 D 、洛美沙星 E 、氧氟沙星 9、 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 A 、 多口服吸收良好 B 、 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 C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 、 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 E 、 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 10、 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 、促进分布 B 、促进吸收 C 、抗菌谱相似 D 、双重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E 、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 11、 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 、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 、 抑制DNA 螺旋酶 C 、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 、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1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 、 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C 、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 、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 、 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1、 目前不良反应最小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 、诺氟沙星 B 、环丙沙星 C 、氧氟沙星 2、 属非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 、培氟沙星 B 、诺氟沙星 C 、环丙沙星 3、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 、环丙沙星 B 、氧氟沙星 C 、诺氟沙星 4、 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 、口服吸收好 B 、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 5、 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 A 、溃疡病患者 B 、肝病患者 C 、婴幼儿 6、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 、抑制细菌转肽酶 D 、左氧氟沙星 E 、依诺沙星 D 、依诺沙星 E 、吡哌酸 D 、洛美沙星 E 、氟罗沙星 C 、抗菌谱广 D 、抗菌作用强 E 、不良反应少 D 、老年人 E 、妇女

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药和抗生素

天然的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 抗菌机理相同 (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 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日咳杆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5、放线菌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 _内酰胺酶不稳定 大环内酯类 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抗菌谱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主要对需氧G+菌、G-球菌、厌氧球菌及军团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有良好作用,仅作用于分裂活跃的细菌,属生长期及抑菌剂。 林可胺类抗生素 药理作用 抗菌谱与红霉素略窄,其最大特点是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如消化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杆菌以及大多数放线菌均对本类抗生素敏感。对G+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作用,对支原体亦有作用,对G-菌无效。 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理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使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 抗菌谱: 较广,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绿脓杆菌、耐青霉素金葡菌对其中某些品种亦敏感;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较差。 四环素类抗生素 机理:本类药物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抗菌谱: 属于碱性广谱抗生素,对G+、G-菌均有作用,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亦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 2)二重感染 3)静注时偶见过敏反应 4)影响骨牙生长。

人工合成抗菌药题库

人工合成抗菌药 重点: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一、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主流药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 【药理作用】 1.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G+、G-、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军团菌等各种菌均有作用。 2.药动学特性好: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浓度高,可杀菌,t1/2长。 3.细菌对本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4.临床应用广:呼吸道、尿路、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 5.不良反应少、轻微:恶心、光敏性皮炎和骨关节病。 【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DNA回旋酶: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机制。通过形成DNA回旋酶-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回旋酶切口和封口功能,从而阻止DNA复制。此类药物对人体内的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解链酶) :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机制。喹诺酮通过抑制其解旋活性,干扰DNA复制。 3.其他:诱导DNA错误复制及抗生素后效应等。 【耐药机制】交叉耐药,故两种喹诺酮药不能交替使用。与其他类别药无交叉耐药。 1.酶与药物亲和力下降; 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改变或缺失,使细菌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进入菌体的药物减少; 3.药物外排增加。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 2.呼吸道: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联用;代替大环内酯类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 3.肠道与伤寒:志贺菌痢疾、胃肠炎、伤寒、副伤寒 4.旅行性腹泻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NS兴奋表现、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幼年动物软骨组织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跟腱炎、心脏毒性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norfloxacin):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应用广,是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用于革兰阴性菌、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左旋体):用于全身感染左氧氟沙星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 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广谱抑菌药。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使应用受限。 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易吸收):磺胺嘧啶(SD)、磺胺甲恶唑(SMZ)。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难吸收):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 治疗非特异性结肠。 3.外用磺胺药:磺胺嘧啶银(SD-Ag)用于烧伤、创伤伴铜绿感染。磺胺醋酰(SA-Na) 用于眼部感染。 【抗菌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与PABA竞争菌体二氢

第十章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 ?10.1概述 ?10.2污染防治措施 ?10.3废水处理技术 ?10.4废气处理技术 ?10.5废渣处理技术 ?10.6噪声控制技术 10.1概述 10.1.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空间。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安全,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格局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成了能源和资 源消耗强度过大,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严重性的认识不足,致使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远远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发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治污方案往往难以奏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走高科技、低污染的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治理和保护好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1.2我国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 ?我国先后完善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与各种法规相配套的行政、经济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所有企业、单位和部门都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解决污染问题。 ?凡是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都必须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的规定,切实执行环境评价报告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先评价,后建设,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防止发生新的污染。 ?在全国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和污染限期治理等制度。 10.1.3制药工业污染的特点和现状 ?10.1.3.1制药工业污染的特点 ?1、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 ?2、间歇排放 ?3、pH值不稳定 ?4、化学需氧量高 10.1.3.2我国制药工业污染的现状 ?全国药厂废气每年排放量109m3,含有害物质105t。 ?全国药厂废水每天排放量5×105m3,。 ?全国药厂废渣每年排放量105t。 ?条件好的厂家已达二级处理水平,大部分污染得到妥善处理。 ?但有相当数量厂家仅是一级处理,有的甚至未作到清污分流。 10.2污染防治措施 10.2.1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绿色生产工艺是针对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组分,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物染的生产工艺,并通过改进操作方法、优化操作参数等措施,实现过程的节能、降耗、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绿色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为最理想的污染防治方法。 1、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艺 重新设计药品的生产工艺时应尽可能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辅材料来代替有毒或剧毒的原辅材料,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如在氯霉素的合成中,原来采用氯化高汞作催化剂制备异丙醇铝,后改用三氯化铝代替氯化高汞作催化剂,从而彻底解决了令人棘手的汞污染问题。 在药物合成中,重新设计生产工艺时,简化合成步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减轻处理系统的负担,有利于环境保护。 布洛芬的生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采用Boot公司的Brown合成方法(六步)

药二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按照青霉素的来源,可将青霉素类分为天然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两个大类。后者又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口服耐酸青霉素,如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3)广谱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5)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机制,均为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肿胀、变形。 (二)典型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用药后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I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可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2.青霉素类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四)监护青霉素类药的特殊反应 三、主要药品 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1)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等。(2)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苴造荭: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⑦钩端螺旋体病;淋病脏病。 氨苄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阿莫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苄星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典][基][医保(甲)]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适应证】用于:(1)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2)下呼吸道感染: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 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结构分类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 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 1、萘啶羧酸类 B环:吡啶环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B环:嘧啶环 3、喹啉羧酸类 二、理化性质和毒性 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各类药物化学结构通式的特点 2、结构的基本母核以及有什么取代基 3、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通性) 4、这些结构特征对药物的稳定性、使用过程有什么影响以诺氟沙星为例

(1)3位羧基 酸性,可溶于碱(成盐) (2)4位酮基 (3)7位哌嗪 碱性,可溶于酸(成盐) 诺氟沙星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 (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理化性质和毒性(其他类似物举一反三) (3)光照分解(产生光毒性,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光照3位脱羧(产物无活性) (4)7位哌嗪杂环分解,7位哌嗪增加中枢毒性 (5)8位有F,有光毒性

三、喹诺酮药物代谢特点:代谢是考点 (补充知识)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2、哌嗪3’位氧化成羟基,进一步氧化成酮 四、喹诺酮药物代表药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共5个代表药 2、掌握诺氟沙星(代表该类药物共同的特点) 3、取代基的区别 4、各自的特殊性 1、盐酸诺氟沙星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概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机多肽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病毒药及抗真菌药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药 抗寄生虫药 抗恶性肿瘤药物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基因治疗 (一)单选题 1.抗菌药物是() A.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B.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C.对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D.能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E.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抗菌谱是() A.药物的治疗指数 B.药物的抗菌范围 C.药物的抗菌能力 D.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E.抗菌药的适应证 3.下列药物哪种是静止期杀菌药() A.氯霉素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4.下列药物哪种是繁殖期杀菌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四环素 E.阿米卡星 5.化疗指数是指() A. ED95/LD5 B. LD95/ED5 C. LD50/ED50 D. LD50=ED50 E. ED5=LD95 6.有关化疗指数(CI)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CI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B. LD50/ED50反映CI C.CI大说明药物临床应用更安全 D.CI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有效指标 E.CI也可用 LD5/ED95表示 7.可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四环素 B.米诺环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氨苄西林 8.四环素的抗菌谱中不包括()。 A.金葡菌 B.真菌 C.大肠埃希菌 D.立克次体 E.支原体 9.大剂量可损伤肝功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 D.头孢曲松 E.氧氟沙星 10.下列四环素类药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 A.米诺环素 B.多西环素 C.四环素 D.土霉素 E.金霉素 11. 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金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E.米诺环素 12.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中不包括()。 A.二重感染 B.胃肠道反应 C.肝肾毒性 D.内分泌紊乱 E.过敏反应 13. 新生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脑核黄疸,是因为药物()。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藥 一、A 1、目前不良反應最小的喹諾酮類藥物是 A、諾氟沙星 B、環丙沙星 C、氧氟沙星 D、左氧氟沙星 E、依諾沙星 2、屬非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是 A、培氟沙星 B、諾氟沙星 C、環丙沙星 D、依諾沙星 E、吡哌酸 3、體外抗菌活性最強的藥物是 A、環丙沙星 B、氧氟沙星 C、諾氟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羅沙星 4、不屬于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共同特點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細菌對其不產生耐藥性 C、抗菌譜廣 D、抗菌作用強 E、不良反應少 5、喹諾酮類藥物不宜應用于 A、潰瘍病患者 B、肝病患者 C、嬰幼兒 D、老年人 E、婦女 6、喹諾酮類藥物抗菌作用機制是 A、抑制細菌轉肽酶 B、抑制細菌DNA回旋酶 C、抑制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 D、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 E、抑制細菌二氫葉酸合酶 7、對氟喹諾酮類最敏感的是 A、革蘭陽性球菌 B、革蘭陽性桿菌 C、厭氧菌 D、革蘭陰性球菌 E、革蘭陰性桿菌 8、不屬于第三代氟喹諾酮的是 A、環丙沙星 B、吡哌酸 C、依諾沙星 D、洛美沙星 E、氧氟沙星 9、不符合氟喹諾酮類的敘述是 A、多口服吸收良好 B、口服吸收受多價陽離子影響 C、血漿蛋白結合率高 D、可進入骨、關節等組織 E、大多主要以原形經腎排出 10、甲氧芐啶與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促進分布 B、促進吸收 C、抗菌譜相似 D、雙重阻斷細菌蛋白質合成 E、雙重阻斷細菌的葉酸代謝 11、甲氧芐啶的抗菌機制是 A、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 C、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E、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

12、磺胺類藥物的抗菌機制是 A、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氫葉酸還原酶 C、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E、改變細菌胞漿膜通透性 13、對甲氧芐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B、能增強磺胺藥的作用 C、能增強某些抗生素的作用 D、抑制細菌二氫葉酸合酶 E、常與SMZ合用 14、服用磺胺時,同服碳酸氫鈉是為了 A、減少不良反應 B、增強抗菌活性 C、擴大抗菌譜 D、促進磺胺藥的吸收 E、延緩磺胺藥的排泄 15、可對抗磺胺藥抗菌作用的物質是 A、TMP B、葉酸 C、PABA D、GABA E、單胺氧化酶 16、磺胺類藥物不具有的特點是 A、可供口服 B、性質穩定 C、價格低廉 D、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鼠疫)有特效 E、過敏反應少 17、不符合磺胺類藥物的敘述是 A、進入體內的磺胺多在肝中乙酰化 B、抗菌譜較廣,包括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等 C、可用于衣原體感染 D、可用于立克次體感染 E、抑制細菌二氫葉酸合成酶,妨礙二氫葉酸合成 二、B 1、A.甲氧芐啶B.環丙沙星C.磺胺嘧啶D.呋喃唑酮E.萘啶酸 <1> 、抗菌增效劑 <2> 、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的喹諾酮類 <3> 、對銅綠假單胞菌活性良好的藥物 2、A.環丙沙星B.左氧沙星C.司帕沙星D.磺胺嘧啶銀E.磺胺異噁唑 <1> 、可用于耐異煙肼、耐利福平的結核病患者 <2> 、生物利用度極好,組織穿透力強,以原形經尿排泄 <3> 、常與抗菌增效劑合用 3、A.磺胺嘧啶B.磺胺米隆C.柳氮磺吡啶D.磺胺甲噁唑E.磺胺醋酰鈉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I+II:协同(增强) I+Ⅲ:拮抗(可能) 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 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 青霉素G 抗菌谱: ★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 首选: ★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 药物:氟氯西林 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2.广谱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执业药师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藥 單選題:每道題只有一個答案。 1.鏈霉素由鏈霉胍、鏈霉糖和N-甲基葡萄糖胺組成,對結核桿菌的抗菌作用很強。() A.正確 B.錯誤 2.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合成的類似物,在小劑量的情況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存活,而對宿主不會產生嚴重的毒性。() A.正確 B.錯誤 3.長效紅霉素類抗生素,每天給藥()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四次 4.舒它西林口服后迅速吸收,在體內非特定酶的作用下使其水解,給出較高的血清濃度的氨芐西林和舒巴坦。() A.正確 B.錯誤 5.氟康唑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0%,副作用小,已成為該類抗真菌藥中最引入注目的品種。() A.正確 B.錯誤

6.喹諾酮類不宜和牛奶等含鈣、鐵的食物同時服用。() A.正確 B.錯誤 7.下列螺旋霉素類說法錯誤的是() A.雙烯結構16元環大環內酯抗生素在其內酯環的9位糖苷衍生物 B.味苦,口服吸 收較差 C.對其不同位置的羥基酰化:增加抗菌活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穩定性 D.屬于 16元環內酯的母核結構,與碳霉胺糖和碳霉糖結合成堿性苷,性狀比較穩定 多選題:每道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多選漏選均不得分。 1.三唑類抗真菌藥是指() A.氟康唑 B.伏立康唑 C.咪唑類 D.伊曲康唑 2.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作用特點有() A.抗菌譜廣 B.抗菌力強 C.副作用輕 D.可以口服與注射 3.氨基糖苷類藥物的共性有() A.結構:含氨基糖,堿性多元醇; B.抗菌谱:广谱,对G-菌的作用强于G+; C.作用機 制相似(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 D.副作用相同;易產生耐藥性 35661 8B4D 譍34683 877B 蝻24583 6007 怇24136 5E48 幈!20203 4EEB 仫22266 56FA 固22882 5962 奢y 27177 6A29 権30834 7872 硲d32982 80D6 胖

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要求: 1、掌握口服降血糖药的结构类型。掌握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熟悉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结构与代谢、作用时间的关系。熟悉氯磺丙脲、格列吡嗪的结构和用途。了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发展。了解格列美脲、米格列醇的结构和用途。 2、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氢氯噻嗪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及合成路线。熟悉呋噻米、螺内酯的结构、化学名、代谢及应用。了解依他尼酸、乙酰唑胺、氨苯蝶啶的结构及应用。 第一节口服降血糖药 一、糖尿病及降糖药的分类 1.糖尿病一般可分为两类: 1)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胰岛素分泌极少,绝对不足,须人 工注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需要,多发生于青少年; 2)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通过 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而缓解症状。多见于成年人,尤其四十岁以上的人。 2.降糖药的分类 1)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 2)双胍类(Biguanides)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效剂, 非磺酰脲结构口服降糖药. 二、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1.化学名:4-甲基-N-[(丁氨基)羰基]苯磺酰胺 2.英文名:N-[(butylamino)carbonyl]-4-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3.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丙酮和氯仿,溶于乙醇,几 乎不溶于水。mp:126-130°C. 4.理化性质 Tolbutamide具有酸性,可溶于碱。 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5.稳定性 在酸中脲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析出对甲苯磺酰胺沉淀 mp 138℃ 硫酸正丁胺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正丁胺的臭味. 6.合成

化学合成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磺胺药 磺胺药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35年发现百浪多息能够治愈实验性感染,并证明其有抑制菌活性的基本结构是对位氨苯磺胺(简称磺胺)以来,磺胺药发展很快,对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较低,但是它只能抑菌,且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磺胺药及甲氧苄氨嘧啶的出现,为磺胺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构效关系]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磺胺,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一般说来,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时才有抗菌活性;氨基端取代的化合物在体内解离,放出游离氨基,才有抗菌作用;取代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可以得到许多抗菌效力更强的磺胺药,常用磺氨药的化学结构见表24-1。 [理化性状]磺胺药一般为白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较易溶于稀碱。制成钠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抗菌作用]磺胺药属广谱抑菌药,血中最低有效浓度为5mg/100ml。严重感染时则需10-15mg/100ml。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根据病原菌对磺胺药的敏感性,可分为:①.高度敏感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②.次敏感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绿脓杆菌等。此外,对某些真菌和衣原体亦有抑制作用。某些磺胺药还不够对球虫、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有效。磺胺药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结核杆菌、病毒等无作用。 [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敏感菌叶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的。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宿主)叶酸,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利用PABA、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形成嘌呤和嘧啶必需的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嘌呤和嘧啶是合成核酸的必需原料,而核酸是细菌繁殖的物质基础。磺胺与PABA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时酸的合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 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图24-1),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对已合成的叶酸无影响,故作用发生较慢。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药则不敏感。畜禽细胞能直接利用叶酸,故不易受磺胺药阻断叶酸合成的危害。 值的注意的是,磺胺药只有在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此外,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药强,所以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PABA,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此外,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能耐减弱磺胺药的作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时可产生PABA,亦妨碍磺胺药的疗效。这些情况,在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耐药性]敏感菌对磺胺药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亦往往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生成大量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结果。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易吸收型与难吸收型两类。前者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后者适用于肠道感染。磺胺药的体内过程见图24-2。 1.吸收:多数磺酰胺基端取代的磺胺药易经小肠吸收,但其吸收率因药物和动物的种类而异。其顺序分别为:SM2>SM1>SDM’>SN>SD;禽>犬、猫> 猪> 马> 羊> 牛。一般而言,肉食动物内服磺胺药后,经3-4h即可吸收完毕,其他单胃动物需经4-6h,反刍兽则要经12-24h才能全部吸收,尚无反刍机能的犊和羔,对磺胺药的吸收大致与单胃动物相似。此外,胃肠内容物过度充盈、胃肠机能减弱时,均级影响磺胺药的吸收。可溶性磺胺制剂(如各种磺胺药的钠盐)亦可经肌肉、腹腔注射或由子宫、乳腺注入而迅速吸收。 2.分布:磺胺药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其中以血液、肝、肾含量较高,神经、

抗菌药选择题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1、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C 乙酰螺旋霉素 D 麦迪霉素 E 吉他霉素 答案:B 【解析】大环内酯类的分类。可分为天然和半合成两类,红霉素为典型代表,包括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等,后者包括螺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2、红霉素在何种组织中的浓度最高() A 骨髓 B 胆汁 C 肺 D 肾脏

答案:B 【解析】红霉素的不良反应。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禁用红霉素,因为红霉素在肝脏中浓度最高,红霉素的酯化物易引起胆汁淤积为主的肝脏实质性损害,可伴有转氨酶升高、肝肿大。 3、军团菌感染应首选()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土霉素 D 四环素 E 红霉素 答案:E 【解析】红霉素的临床应用。红霉素首选用于军团病、支原体肺炎、白喉带菌者,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婴儿肺炎、结肠炎和弯曲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肠炎。 4、患者,男,6岁,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小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 A 氯霉素

C 头孢唑啉 D 磺胺嘧啶 E 红霉素 答案:E 【解析】红霉素的临床应用。红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属感染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 5、治疗骨及关节感染应首选() A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C 麦迪霉素 D 万古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林可霉素类的临床应用。林可霉素在体内分布较广,在骨组织中的浓度时

血药浓度的1.5倍,可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和脓性关节炎。 6、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可() A 降低毒性 B 增强抗菌活性 C 扩大抗菌谱 D 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 E 降低细菌耐药性 答案:E 【解析】林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并与之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7、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是() A 万古霉素 B 吉他霉素 C 阿奇霉素 D 交沙霉素 E 以上均不是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药物化学课程论文

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 摘要:抗菌素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抗菌素,遇到某些疾病时,人类就只有坐以待毙。抗菌素在临床医学上是不可或缺的,它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近10年,每一年都会有新型抗菌素被研制出了或者是耐药性更强的抗菌素的研究不断的被报道。近10年合成抗菌素的发展给人类的健康,给人类带来自信,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抗菌素的发展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抗菌素抗菌药物耐药性合成发展喹诺酮β—内酰胺 一、抗菌素的介绍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是肽。抗菌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保证其自身生存,同时还可杀灭或抑制其它细菌。抗菌素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在控制与治疗畜禽感染细菌性传染病上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是肽。但这些肽的结构常与前述活性多肽的结构有一些区别。如短杆菌肽,它的氨端与羧端已缩合成肽键,因此肽分子是环状结构的,称环肽。有一些多肽抗菌素含有D型的氨基酸或一些其他结构的部分,如短杆菌素(tyrocidineA),含有二分子D-苯丙氨酸,整个10肽头尾相接形成一个环。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抗生素和抗菌素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称呼,而抗生素在预防、治疗畜禽等动物疾病的范围上要大于抗菌素[1]。从最早发现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疾病开始,就把这类由某些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后来发现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的物质称为抗菌素。随着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又发现了这类药物有许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原虫、真菌、霉菌等许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把抗菌素称为抗生素。抗菌素的功能:抗菌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保证其自身生存,同时还可杀灭或抑制其它细菌[2]。人类充分利用了后一点,将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到二十世纪末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降至4/10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5年以上。应该讲抗菌素的发现和使用是二十世纪医学史上一件大事。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70分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螺旋霉素类说法错误的是() A.双烯结构16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在其内酯环的9位糖苷衍生物 B.味苦,口服吸 收较差 C.对其不同位置的羟基酰化:增加抗菌活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性 D.属于 16元环内酯的母核结构,与碳霉胺糖和碳霉糖结合成碱性苷,性状比较稳定 2.氟康唑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0%,副作用小,已成为该类抗真菌药中最引入注目的品种。() A.正确 B.错误 3.长效红霉素类抗生素,每天给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4.链霉素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葡萄糖胺组成,对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很强。() A.正确 B.错误 5.舒它西林口服后迅速吸收,在体内非特定酶的作用下使其水解,给出较高的血清浓度的氨苄西林和舒巴坦。()

A.正确 B.错误 6.喹诺酮类不宜和牛奶等含钙、铁的食物同时服用。() A.正确 B.错误 7.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特点有() A.抗菌谱广 B.抗菌力强 C.副作用轻 D.可以口服与注射 2.三唑类抗真菌药是指() A.氟康唑 B.伏立康唑 C.咪唑类 D.伊曲康唑 3.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性有() A.结构:含氨基糖,碱性多元醇; B.抗菌谱:广谱,对G-菌的作用强于G+; C.作用机 制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副作用相同;易产生耐药性

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药和抗生素优选稿

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药 和抗生素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天然的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 抗菌机理相同 (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 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日咳杆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5、放线菌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_内酰胺酶不稳定 大环内酯类 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抗菌谱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主要对需氧G+菌、G-球菌、厌氧球菌及军团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有良好作用,仅作用于分裂活跃的细菌,属生长期及抑菌剂。 林可胺类抗生素 药理作用 抗菌谱与红霉素略窄,其最大特点是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如消化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杆菌以及大多数放线菌均对本类抗生素敏感。对G+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作用,对支原体亦有作用,对G-菌无效。 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理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使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 抗菌谱: 较广,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绿脓杆菌、耐青霉素金葡菌对其中某些品种亦敏感;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较差。 四环素类抗生素 机理:本类药物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抗菌谱: 属于碱性广谱抗生素,对G+、G-菌均有作用,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亦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单选题 1.抗菌药物是() A.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B.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C.对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D.能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E.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抗菌谱是() A.药物的治疗指数 B.药物的抗菌范围 C.药物的抗菌能力 D.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E.抗菌药的适应证 3.下列药物哪种是静止期杀菌药() A.氯霉素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4.下列药物哪种是繁殖期杀菌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四环素 E.阿米卡星5.化疗指数是指() A. ED 95/LD 5 B. LD 95 /ED 5 C. LD 50 /ED 50 D. LD 50 =ED 50 E. ED 5 =LD 95 6.有关化疗指数(CI)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CI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B. LD 50/ED 50 反映CI C.CI大说明药物临床应用更安全 D.CI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有效指标 E.CI也可用 LD 5/ED 95 表示 7.可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四环素 B.米诺环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氨苄西林 8.四环素的抗菌谱中不包括() A.金葡菌 B.真菌 C.大肠埃希菌 D.立克次体 E.支原体 9.大剂量可损伤肝功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 D.头孢曲松 E.氧氟沙星 10.下列四环素类药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 A.米诺环素 B.多西环素 C.四环素 D.土霉素 E.金霉素 11. 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金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E.米诺环素 12.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中不包括() A.二重感染 B.胃肠道反应 C.肝肾毒性 D.内分泌紊乱 E.过敏反应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菌的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DNA回旋酶 D.二氢叶酸还原酶 E.二氢叶酸合成酶 2、影响胎儿和婴儿软骨发育,孕妇及哺乳妇女不宜用 A.四环素类 B.喹诺酮类 C.磺胺类 D.硝基呋喃类 E.TMP 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依诺沙星 D.氧氟沙星 E.氟罗沙星 4、磺胺药抗菌机制是 A.抑制DNA螺旋酶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改变膜通透性 E.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5、哪种喹诺酮类药比较适用于肺部感染 A.诺氟沙星 B.氧氟沙星 C.依诺沙星 D.培氟沙星 E.吡哌酸 6、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C.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7、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嗯唑组成复方新诺明的理论基础是A.促进吸收 B.促进分布 C.减慢排泄 D.升高血药浓度 E.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8、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 A.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细菌RNA多聚酶 D.细胞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E.细菌DNA螺旋酶 9、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不包括 A.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B.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C.结核杆菌和厌氧杆菌 D.支原体和衣原体 E.金葡菌和产酶金葡菌 10、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依诺沙星 D.氧氟沙星 E.氟罗沙星 11、属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之一的是A.磺胺甲恶唑 B.磺胺嘧啶 C.磺胺甲恶唑 D.甲氧苄啶 E.磺胺米隆 1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C.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