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可怕与多发性骨髓瘤

不可怕与多发性骨髓瘤

不可怕与多发性骨髓瘤
不可怕与多发性骨髓瘤

不可怕与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介绍

宋良铨,55岁,四川乐山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2001年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型晚期,长期与病为伴,带病生存,2005年迷上互联网,以网名“不可怕”主动为MM病友答疑解惑,开博客、建网站、办讲座,帮助无数多发性骨髓瘤病友。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8488018.html,/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表现、带病生存、病例、体会

●目录

认识MM 改变战略和平共处 (2)

我的M M情 (15)

第三次复发 (21)

谈谈正确继承和弘扬“不可怕”精神 (30)

编辑整理九度十二分

2014-6-24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2

认识MM 改变战略和平共处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当您认识它、了解它,摸清其规律后,就会迎刃而解。遵循其规律,

或者是利用、发展它;或者是控制、消灭它;违反其规律,根据主观愿望,一意孤行,必将失败。众所周知,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是不能根治的恶性肿瘤,但也是最好控制的恶性肿瘤,如果单纯从杀死MM细胞的角度出发,用大剂量放、化疗,过分地治疗等等,其结果是病人也被过分地治死了。一般人的心情都是积极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极易犯这种过激的左倾错误。既然杀不死MM,就得改变战略,深刻地认识它、了解它,摸清其规律,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相结合,吸取中医灵活多变、对症下药、辩证施治的理念,争取和平共处,才能长期共存。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对药物相对敏感,易于控制,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病。

认识多发性骨髓瘤(MM)及目前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发生恶变,大量单克隆的恶性浆细胞增生引起。主要侵犯骨髓,也波及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能产生单克隆球蛋白,称为M蛋白(免疫球蛋白)。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50—70岁占75%,男:女=3:1。病变常为多发,单发者少见。多发于颅骨、脊柱、盆骨、肋骨、胸骨等。四肢长骨很少发生。本病属中医“骨痹”、“骨蚀”等范畴。

一. 临床表现主要由浆细胞浸润骨髓并分泌的M蛋白引起。

1. 骨痛:骨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占70%—90%。最初疼痛轻,呈间歇性和游走性;晚期疼痛剧烈,呈进行性和持久性。多发部位依次为下部胸椎、腰椎、肋骨及锁骨。四肢及关节较少见。骨痛多由溶骨性损害引起。病理性骨折常为多发性,可导致神经根和肋间神经疼、截瘫、胸廓畸形、脊椎后突等。

2. 骨骼肿块: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锁骨、下额骨等处多见,局部骨骼隆起、触之坚硬或橡皮样软韧,按之有弹性或响声,局部有压痛。瘤组织常见浸润附近软组织,半数患者可见出现胸骨、肋骨、额骨连接处呈串珠状改变。

3. 反复感染:骨髓瘤病人的肺部、呼吸系、泌尿系、皮肤、鼻窦和血液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病程中常反复发生感染,在疾病晚期或化疗过程中尤为多见,呈顽固性,不易被药物控制,也可发生败血症,常常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多为细菌和病毒(带状疱疹)感染。

4. 贫血及恶病质:常见,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加重。主要原因是瘤细胞占据正常骨髓空间。随即出现恶病质,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损害及凝血障碍。表现以皮肤紫癜及粘膜渗血为主,晚期有内脏、颅内出血。

5. 高粘滞综合症(免疫球蛋白异常症):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减慢及微循环障碍,称为高粘滞综合症。患者可见毛细血管渗血或出血,肢体麻木、脑功能障碍。多见于IgM型,其次是IgG和IgA。表现为头晕、乏力、视力障碍及手足麻木,严重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有雷诺现象。眼底镜检查见静脉扩张、渗血和出血。肾浓缩和稀释尿功能不全。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6. 高钙血症:见于10%—30%的病人,表现为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及心率失常,甚

至昏迷。

7. 肾脏损害:常为起病时即发,是MM的主要损害,占病人的40%—70%。表现为蛋白尿、

管型尿及肾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有尿毒症。20%发生肾衰竭,尿毒症为本病常见死因。

8. 神经系统损害:瘤组织浸润和压迫神经及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也有脑神经损害,常

表现为外周神经病和神经根综合症。如神经疼、肢体麻木、尿潴留、截瘫及运动障碍等。欧美病

人约30%,我国约10%。

9. 淀粉样变性:占病人的5%—10%,M蛋白的轻链与多糖的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引

起相应的表现,如舌肥大、腮腺肿大、皮肤苔藓样病变、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外周神经病、

肾功损害、肝脾肿大。可在牙龈、直肠或其它部位做病理活检而确诊。

10. 肝脾肿大:一般为轻度肿大。超过50%的病人有肝肿大,约20%的病人有脾肿大。

11. 其它少见的表现:

孤立性骨髓瘤占全部多发性骨髓瘤的2%—3%,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可发展为典型的MM。

髓外浆细胞瘤占全部多发性骨髓瘤的2%—4%,是发生在骨以外其它器官的浆细胞瘤上呼吸道

和口腔是常见部位,也见于肺、淋巴结、纵隔、皮肤、胃肠道及脾等处。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后

可复发或在其它部位再出现髓外浆细胞瘤,十年或十余年后可发展为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

少数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出现继发雷诺现象。

二. 常用检查

1. 血液检查:血色素降低,血沉加快,可大于100mm/小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正常或

减小。白细胞分类中有时可见瘤细胞。

2.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及电泳:高球蛋白血症为骨髓瘤之主要特征,95%病人血清总蛋白

超过正常,其中白蛋白正常或减少,球蛋白增多(原因是M蛋白增多),白球比倒置。根据M蛋

白的特点,可将M蛋白分成8型,各型各有其临床特点:

(1)IgG型:最常见,占50%—60%,有典型的MM表现。正常免疫球蛋白可聚合存在,常发

生感染。中数生存期29个月,5年生存率30%。

(2)IgA型:占20%。除有MM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浆细胞胞浆经瑞氏染色后呈火焰状、高

脂血症及髓外浆细胞瘤等特点。常见出血高血钙及淀粉样变性。中数生存期21个月,5年生存率0%。

(3)轻链型:占12%—20%。因瘤细胞只合成轻链,不合成重链,故血清蛋白电泳不出现M

蛋白,但血及尿免疫电泳可检出大量单克隆轻链(κ或λ),本周蛋白尿常阳性。骨质破坏明显,

常有肾功能损害。常见骨损伤、高血钙、浆细胞增生、肾衰竭及淀粉样变性。预后较差,生存期

<3年。

(4)IgM型:占0.5%。因IgM分子量大,易发生高粘脂综合症。

(5)IgD型:占1-2%。特点为:1)发病年龄轻(小于50岁),预后差。2)绝大部分有肾

功能损害,本周蛋白尿阳性,85%以上λ轻链。3)一般无高球蛋白血症和白球比倒置,在血清蛋

白电泳上也不一定出现明显的单株高峰。4)髓外侵袭多见;肝、脾、淋巴结髓外肿块。常见高血

钙,肾衰竭及淀粉样变性。预后差,平均生存13.7个月。

3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4 (6)双克隆和多克隆型:较少见(约占1%—2%)。最常见的双克隆型是IgM+IgG或IgM+IgA,

轻链常相同,偶尔不同。

(7)不分泌型:较少见(约1%)。有典型的MM表现,但血尿中无M蛋白或其亚单位。用荧光抗体法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瘤细胞内无M蛋白或轻链。后者则相反,但不能分泌到瘤细胞之外。查不出单克隆Ig成本-琼斯蛋白。

(8)IgE型:罕见,<0.1%。衰竭和贫血明显,易发生浆细胞白血病,受累较少,本周蛋白呈阴性。

3. 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降低。约半数人尿蛋白呈阳性。40%病人尿中M蛋白的轻链(κ或λ型)称为本周蛋白,又名凝溶蛋白。

4. 骨髓检查:骨髓大多增生活跃,可见大量浆细胞,一般超过10%,其特征可见为数不等的骨髓瘤,细胞一般直径为15—30μm,外型不规则,可有伪足,胞浆呈均匀蓝染,核大、核旁淡染区不如成熟浆细胞明显,胸浆中可有葡萄样空泡。

5. X线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ECT,即全身骨扫描):

有4种X线表现:

(1)大小不等的多发性圆形、卵圆形穿凿样溶骨性骨缺损,依次常见于颅骨、骨盆、肋骨、椎骨、股骨和肱骨等处。

(2)弥漫性骨质疏松常见于脊椎、骨盆及肋骨等部位。

(3)病理性骨折见于胸腰椎、肋骨及锁骨等部位。脊椎多为压缩性骨折。

(4)骨质硬化较少见,多发生在溶骨性病变周围。弥漫性骨质硬化更少见。值得注意的是,约10%的病人骨骼X线检查正常。ECT具有灵敏度高,并可一次性检查全身骨骼的优点,且比X线片溶骨征象早3—6个月出现。

6. 血钙、磷、尿酸测定:约30%的病人有高钙血症,血钙大于等于2.99mmol/L(大于等于12mg/dl)。除晚期病人外,血磷一般正常。放化疗使瘤细胞大量破坏,细胞核酸分解形成尿酸,导致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引起尿路结石。

常规治疗

如果不治疗,MM的自然病程仅6个月。目前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为3年,约25%可达到或超过5年,仅5%超过10年(现在的治疗是尽量避免化疗,平均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会大大提高。美国肿瘤协会在2001年就公布,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的规定)。

一. 辅助治疗

1、适度活动:以减轻骨质脱钙、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绝对卧床会加重这些病变。溶骨损害严重者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应特别注意或有保护措施(拐杖等)。

2、肾功能保护:预防肾功能损害的措施有:

(1)输液、利尿,保证每天尿量在2升以上。

(2)口服或输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3)口服别嘌呤醇(0.1克—0.2克,3次/日),以预防或治疗高尿酸血症。

(4)降低血钙:降钙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0mg—100mg/日)、血浆交换及透析等,双磷酸盐是很好的降血钙的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5)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等。

3、骨损害的治疗:止痛药、止痛药+化疗、低计量(20—30Gy)局部姑息放疗,可止痛。化

疗很少能使骨损害愈合。溶骨损害再钙化极少见。研究表明,钙、氟化物、雄性激素对骨损害无效。现在有效的药物是第三代双磷酸盐(伊班磷酸钠、佐莱磷酸钠),该药能有效的对骨质进行

修补,减轻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提高生存质量。

4、外科治疗:脊柱病变有脊髓压迫时,可作肿瘤切除、脊髓减压术。四肢长骨的单发性骨髓瘤,可行瘤块截除术,将肿瘤连同其所在的一段骨一并切除。

5、高粘脂综合症的治疗:血浆置换术后立即抗肿瘤治疗。

6、贫血、出血及感染的治疗:输全血、成分输血、止血药物等。血象抑制时积极预防感染。一旦并发感染,须及早控制。

二. 化疗

化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杀伤肿瘤细胞,降低其成分以缓解和控制症状,延长生存期。年龄小于65岁准备做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应在首次化疗前收集外周

血干细胞。(美国肿瘤协会在2001年就公布,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的规定。我认为反应停是常用的一线方案,瘤负荷很高时才用2个疗程左右的化疗,并且以MP为首选,

其次为M2、VAD或万珂,依病情而定。)

1、初治病例的治疗:

(1)MP方案:马法兰每日0.15mg/kg,口服7日(或每日.25mg/kg,口服4日),同时口

服强的松60mg-80mg/日。因食物影响吸收,马法兰应空腹口服。服强的松时,应服用制酸剂(硫

糖铝片,1天3次每次4片;或/和雷尼替丁,1天3次,每次1片)。每7日(或4日)为1疗程。如合并有肾功能不全,马法兰的剂量应减少25%左右。根据血象变化,即时调整马法兰的用量。MP方案每6周重复一次,至少3次。

(2)M2方案:第1日静注环磷酰胺(10mg/kg)和卡氮芥(0.5mg-1.0mg/kg);第1-7日

口服马法兰(每日0.1mg/kg)或第1-4日口服马法兰(0.25mg/kg);第1-7日口服强的松(每

日1mg/kg),第8日开始减量,至第21日停服;第21日静注长春新碱(每日.03mg/kg,相当于

2mg/日)。21日一个疗程,间歇14天后再进行下一个M2方案。尽管M2方案的有效率(约70%)高于MP方案(50%—60%),但中位生存期均为30—36个月。其它联合化疗方案与上述结果相似。

干扰素有抗肿瘤作用,单用有效率为10%—13%;与MP或M2合用,有效率可达80%(是有效

率的叠加)。但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2—3个月才能判断疗效。

化疗至少持续一年或直到病情处于平稳状态(血清及尿M蛋白稳定,且无疾病进展证据)。

但如不停止化疗,可能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因此化疗时间不易超过2年。复发后

再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

2、难治病例的治疗:

初治病例和复发病例接受上述化疗方案2个疗程以上,不能达到有效标准(血清M蛋白或尿

本周蛋白减少50%为有效)者,分别称为原发性难治性骨髓瘤和继发性难治性骨髓瘤。难治的原

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于难治性病例,可选用VAD、VBAP、CBV、EADP等联合

方案。

5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6 VAD方案:长春新碱(0.4mg/日),阿霉素(每日10mg/平方米,静滴,第1-4日),地塞米

松(40mg/日,口服,第1-4日、9-12日、17-20日)。28日为一个疗程,有效率45%-65%,少数病人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11-16个月。同时使用耐药逆转剂,对部分病人疗效更好。由于地塞米松剂量大(40mg/日)可致严重感染,有人把地塞米松剂量减为20mg/日,也有较好疗效。

由于目前的化疗只能杀死1—2个数量级的骨髓瘤细胞,经过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再继续化疗并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三、放疗

骨髓瘤对于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局部病变可采取局部深度X线照射。累计照射20—30Gy后疼痛可消失。全身照射用于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结合化疗进行,以抑制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放疗和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是叠加的,因此最好在开始化疗的3周前完成放疗。对难治复发的MM病人半身或全身放疗,对部分病人有效。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适合于年龄偏小(65岁以下)且有合适供者的病人。自体干细胞移植适合于年龄偏大或无合适供者的病人。总体而言,异体移植>自体移植>化疗,但长期无病生存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干扰素治疗

α干扰素有抑制肿瘤及增强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与化疗合用可提高疗效,也可用于化疗后的维持治疗。疗效至少2—3个月才能判断(疗效不明显,且有降低白细胞、发烧的作用,一般都不采用干扰素治疗了)。

六、中医治疗

目前,中医治疗MM还达不到西医治疗的效果,有的患者西医无法使用时,改用中药,效果也很好。中医在调剂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辅助治疗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个别患者在西药都不能用的情况下,用中医方剂可以缓解病情。

利用西医技术中医思想辨证施治

实体肿瘤切除后可能根治;白血病移植后可能根治,而多发性骨髓瘤还没有根治的报道。但它是一种不传染、不遗传的慢性病,患者不会突然死亡,对放化疗敏感,是最好控制的恶性肿瘤。既然不能治愈,就应根据它的这些特点、规律,利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和平共处的思想、保存病人的方式来控制它。

反应停的老药新用,其长期效果、不良反应远远优于化疗,而且没有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不损害内脏功能,具有逆转对化疗的耐药性,增强目前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它的不良反应停药即可消失[除胎儿致畸和周围神经炎(总量50克以后有可能发生)外],可以反复使用。一次误服几克、十几克都没生命危险,是世界公认的安全药物。

有文献报道,第三代二磷酸盐,还具有靶向治疗作用,可以阻断MM细胞与BMSC的粘附,克服细胞粘附介导的耐药(CAR-DR),并直接导致MM细胞的凋亡,达到治本的目的。使IL-6分泌减少,从而减少骨的丢失,减少骨骼并发症,缓解溶骨症状,对骨病和止痛的作用强度是帕米磷酸钠的500倍,具有极强的修复骨质的作用。且用量小(2mg—4mg/次/月)、输注时间短(2小时/次),不良反应极微(只是第一次用后,有几天骨较输注前更痛一些,随着骨质的修复,这种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症状将很快缓解,以后输注时,疼痛会大大减轻,直至消失;个别患者有轻微的发热),停药即

可消失不良反应。伊班膦酸钠是对肾损害最小的双磷酸盐类药物,一般不考虑减量,只有肌酐清

楚率小于12ml/min时才考虑减量。

了解以上方方面面,对辨证施治的疑虑就会迎刃而解。

“反应停+艾本”,特别是我这种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的有效方法,结合上述传统的治

疗法辨证施治,以及中药调理其不良反应,会给很多适应反应停的MM患者(60%-70%)带来光明

的前景。即使初次服用不适应者,用逐渐适应的方法反复试用,大部分也会逐渐小剂量适应的。

为患者与MM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奠定了基础。通过与病友的答疑,结合以上常规治疗方法进一步

探究,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从而制定出MM辨证施治的方案,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可行的。一. 指导思想

患者与MM和平共处,长期共存。任何过分地治疗、过分地用药,都是不利于病人的。

1. MM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根治,也不会突然死亡。因此,战略上应该是保证患者长期优质

生活。治疗、用药不应以主观想杀死MM而加大药量、不停地治疗。用药剂量应该适可而止,波浪

式地治疗。

2. 不重指标,重症状:指标是判断疗效的标准,达到指标即可停药或减量。但很多MM病

人是指标没有达到,而症状很好,这证明MM是控制住了,再加大剂量或继续化疗也不会把MM指

标降到正常值,而只是在加大毒副作用,所以也可停药。下次症状加重、指标上升时,再重新用

药控制MM,这样波浪式控制MM,也可延长病人的寿命。如:最大免疫球蛋白正常值的两倍(IgG

型在30)以内,一般可稳定病情。虽然指标不正常,但症状很好、病情很稳定,对这种病人来说

就是正常指标,也可停药(就象很多正常人的白细胞、血色素不到正常值,不用治疗照样正常生

活一样),这样就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延长用药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时间。

3. 辨症施治,因人而宜:只要症状能够缓解、稳定,MM患者无须大剂量放化疗;无须大剂量、长期口服反应停。目前放化疗的剂量和服用反应停的方法、剂量,是由个大体肥的欧美国家

制定的,不应该照搬外国的剂量、方法治疗我国的MM患者。我国癌症死亡中约1/3死于放化疗,特别是老人和体弱者,是否跟剂量过大和不停地化疗有关?我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减量。如:个

大体肥、身强力壮的病人,按目前剂量放化疗;中等个减少1/10;小个减少1/5。具体减多少?

需要通过实验决定。未定之前,是否可先给老、弱、小个患者或根据患者要求而减量?因为目的

不是消灭MM,而是控制MM,缓解病人症状,维持病人生命。反应停,主要注意防止周围神经炎,它是不可逆的(总量达到50克后,有可能发生),同时应缓解不良反应。所以,应该小剂量、间

断性地服用反应停。有文献报道两例MM患者,不间断地服用反应停,一年后复发,也提示反应停

应间断性服用;我的试验也证实连续服用5个月以后,MM指标开始上升。

4. 无须大剂量的激素药来提升放化疗及反应停的疗效:激素药有溶骨作用,免疫力下降,使

患者易感染。只要治疗有效,就不用或少用激素药。否则,对患者来说,是弊大于利。有的医学

专业书刊也建议减少激素药(地塞米松由40mg/日减到20mg/日)。强的松也应在40mg-60mg/日

之间。

5. 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减少剂量的目的就是减小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从而延长用药时间

和病人寿命,超出有效剂量的药物是有害无益的。除此之外,用一般的中药方剂调理毒副作用、

7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不良反应,在很多方面都远远优于西药。西医大夫应鼓励患者用中医方剂,不能把中医拒之门外。对于治疗MM的目的来说,中医与西医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有门派之争。相对来说,治疗MM,西医好;解除、缓解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中医好。

6. 干扰素:有教授建议不用(要用就用罗扰素):1)即使有很小的疗效,也须2-3月后才见效(病人极难坚持),比反应停还慢;2)干扰素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3)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4)使病人发烧、发热。总之,弊多、利少。

7.慎用砷剂化疗。有教授说效果不太好。也有病例显示,由它引起的水肿、恶心呕吐等,将一发不可收拾。

二. 治疗方案(不分初治和复发、难治)

Ⅰ期患者可以不治疗,或单用反应停,即可望长期优质生活。Ⅱ期患者单用反应停,或反应停+地塞米松。Ⅲ期患者瘤负荷都很高,如果用反应停,有10%的可能性,用MP、M2或VAD方案2个疗程左右,把指标降到Ⅱ期水平以下,再用反应停(Ⅱ期方法)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或防止血栓的发生。

原则上化疗、反应停、万珂这三种单用有效的药物不同时用,就可保证有效的药物始终有效。

1、单用反应停:治疗MM的一线药物。一般用于MM指标不是很高(Ⅱ期以下,包括Ⅱ期)、年老体弱、或虽然MM指标很高而不能化疗的患者。

用药前,先化验血常规、肾功(白球比和肌酐)、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A、IgM、……)或浆细胞(不分泌型和轻链型),留底,以观疗效。反应停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适应后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所以,反应停服用前期,以适应为主。

起始剂量25mg/天,以后每周或者没有不良反应时递增25mg/天,早晚分服。达到100mg/天(第4周)时,停止加量(有的100mg/日就有效了),6周后化验上述指标。有效者继续以100mg/天服用,1月时复查;无效者再加25mg/天,两周后化验。依此类推,直至有效。病情稳定后,应考虑停药。停药2-3个月或自我感觉MM开始活跃时,可以先检查指标,再从50mg/天或100mg/天的起始剂量,每周加25mg/天或50mg/天,直至有效剂量。这样周而复始,即可达到控制MM、长期共存的目的。间断性地服用反应停1、2年后,应考虑化疗1、2次代替反应停,主要是预防反应停的周围神经炎。如果服用反应停期间效果变差、病情加重时,停服反应停,用VAD方案或MP 方案化疗1-3次后,再重复上述方法服用反应停。

同时长期输注艾本(伊班磷酸钠,或其它双磷酸盐类药物):第一次输注10天左右时间骨最疼,所以第一次2ml(或1ml),以后至少3月一次2ml或4ml;最多每月一次4-6ml,每次4ml 时,可改用唑莱磷酸或择泰(佐莱磷酸钠,补骨作用是伊班磷酸钠的2倍,但对肾的影响比大,肾不好的患者选用伊班磷酸钠)。根据病情决定剂量和时间,但至少应该3个月1次2ml的艾本。

脊柱疼痛较重患者,建议用钴60设备、低剂量(1野200)放疗15-19次。是减轻局部骨痛最有效、最长久的方法。同时避免骨折、瘫痪。

反应停的不良反应,能耐受则不用停药,可用普通中药方剂对症调理。不能耐受时,停药即可消失。不良反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重复上述方式服用反应停。这样反复数次,很多患者都可能适应,适应了反应停并能达到有效剂量,就可以长期优质生活了。

2. 反应停联合化疗:适宜于复发难治的患者。

8

多发性骨髓瘤认识与病为伴

(1) MP方案化疗(马法兰剂量减少10%,强的松每日剂量40mg-50mg,其它与上述MP方案

相同):适宜于年老体弱患者。止痛、降低MM指标比反应停快。若化疗疗效不理想,再加反应停

提高化疗的疗效,从50mg/天(早晚分服)起,每周加25mg/天。每天总剂量100mg/天即可(不超

过200mg/日)。如果疗效仍不明显,MP方案原剂量还原;同时也可加大反应停的剂量。这样可减

轻或避免由化疗引起的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长期输注双磷酸盐类药。

(2) M2方案化疗(化疗药物的剂量减少10%,强的松40mg-50mg/日,地塞米松20mg/日以下,其它与上述M2方案相同):止痛、降低MM指标比MP方案快。第一次化疗若疗效不明显,再

加反应停提高化疗的疗效,从50mg/天(早晚分服)起,每周加25mg/天。每天总剂量100mg/天

即可。如果疗效仍不明显,M2方案原剂量还原;同时也可加大反应停的剂量。这样可减轻或避免

第一次化疗引起的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长期输注艾本:方法同“MP方案”。

(3) VAD方案化疗(化疗药物减少10%,地塞米松20mg/日以下,其它与原VAD方案相同。VAD是唯一不伤肾的化疗方案):止痛、降低MM指标比M2方案快。

其余同“M2方案”。

注意:马法兰用多了,可能引起继发性白血病;VAD(长春新碱)方案用多了,它的神经毒性

将与反应停的神经毒性叠加。一般化疗2个疗程就足以把MM降下来,即使降不下来,再化疗也是

降不下来,所以,最多三次化疗结束后,再用反应停+地塞米松的方案,把很高的瘤负荷降下来后,按照“二.1.单用反应停”的方式服用反应停,长期控制MM。

3. 联合放疗。建议化疗后,在骨痛严重(或骨折)处,用钴60设备、低剂量(1野200以下)

放疗15-19次。避免骨折,长期缓解或消除放疗处的骨痛。慎用外科手术(骨折、骨痛外科处理

后的效果,不会比自然恢复的效果好)。

4. 心理作用很重要。心情放松,对症下药的治疗就会达到理想的疗效;心情放松,神经方面

的不良反应就会很快消失或大大缓解(比如我好几次的小腿肚肌肉象抽筋一样疼,无法忍受,越

紧张、越管它就越疼,我思想上、全身肌肉马上放松,想到一边去、不理它,马上就不疼了,这

时我才慢慢地敲敲、揉揉,就完全好了)。到处玩玩,多做做、多想想自己感兴趣、高兴的事情,

分散精力,心情舒畅,真的就会“大病化小、小病化了”。

2006.06

9

宋良铨治疗记录

附:我的“反应停+艾本”治疗记录

2001年4月6日腰椎骨折、截瘫,四川武警总医院骨穿确诊为MM(以后4次骨穿均未看出MM,以后就查M蛋白、血常规、白球比、肌酐),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放科,化疗3次(3个月);“钴60”1野200,放疗腰椎17次、骨盆15次。[03年试用了1瓶(500mg)反应停。] 2003年,MP化疗开始失效。12月底,VAD方案化疗一次后,输艾本(2ml),几天后(04年1月初)截瘫、第二次病危。由于该医院没用过、也没有反应停,04年3月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住院,开始反应停单药治疗MM。

04.3.10:口服反应停100mg/日(早晚分服)

04.3.15:200mg/日分型为IgG型

04.3.21:300mg/日

04.3.24:400mg/日开始轻微便秘(口服麻仁丸)。

04.3.27:500mg/日出现头屑、面部轻微脱皮(檫蛇油SOD蜜)。

04.3.30:600mg/日

04.4.04:出院。04.6.11:停服反应停,决定试验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

(92天共服用反应停49克)

表1. 第一次服用反应停前后指标对照表

大剂量(600mg/日)服用反应停3个月,MM指标明显改善,贫血纠正。骨痛很轻,有时看书写字眼花(总剂量49克,可能有点周围神经炎),IgG未降到正常值。

8月22日骨头开始轻微疼;9月4日输艾本,6日骨痛好转;9月16日中耳炎(化脓)、咽喉化脓、大便黑,小便泡多。估计MM开始活跃,M蛋白开始升高。输了7天头孢、病毒脞,炎症好转(未完全好,可能因MM较重)。9月26日前常头痛(吃两片扑炎痛即好)、耳鸣;29日有好转。决定开始试验“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

一. 第一次试验服反应停(参见表2)

10

宋良铨治疗记录

表2. 血象变化记录表

(05年6月至06年7月没有检查,指标仍然正常,说明凭感觉服用反应停是可行的;06年

8月1日至10月12日,70天期间没有用反应停,IgG上升了1.53,只比正常范围高出0.54,证

明MM进展缓慢。10月12日检查,是为了试验更小剂量的反应停,详见《反应停(50-75)mg/

日试验》)

一. 第一次试验服反应停(参见表2)

04.9.28. 化验血象留底:IgG:33;血色素:119。(服用反应停后,白细胞、血小板,开始略

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以后就不降了,所以省略。)

04.9.30. 服用反应停100mg/日(分服)。开始试验,如果症状没有恶化的表现,计划以此剂量,

一月后查IgG、血色素,若有好转,继续此剂量;若无好转,加至150mg/日,半月后查

IgG、血色素。

04.10.14. 150mg/日。因感觉病情在加重,以加快疗效。

04.11.9(试验第41天)查血:IgG:17.74;血色素:137。与第一次试验服药前(9月28日)

比较,IgG大大降低;与服用600mg/日(3个月)后相比,IgG相近,说明达到有效剂量

后,小剂量与大剂量的疗效一样;而小剂量的不良反应已微乎其微,周围神经炎的发生

时间将大大推迟。因是从100mg/日直接加到150mg/日,所以减到125mg/日,试此剂量是

否有效。

04.11.9. 125mg/日。减少了25mg/日,试有效剂量;因不到3个月骨就开始痛,计划2个月一次

艾本。

11

宋良铨治疗记录

04.12.7(试验第69天)125mg/日。查血:IgG:15.23;血色素:148。MM指标第一次进入正常

值,进一步证明小剂量的疗效至少不比大剂量差(时间都是3个月);而小剂量的不良反应基本消失(大剂量有便秘、脱皮、头屑)。11月21日输艾本后,骨痛好多了。

05年2月16日输2ml艾本。

05.3.8 (试验第160天)125mg/日。查血:IgG:10.59;血色素:147。MM还在好转,说明125mg/

日(服用4个月)还是有效剂量。计划:IgG降到0时,稳定一个月开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05.4.19(试验第202天) 125mg/日。查血:IgG:16.32;血色素:143。IgG回升明显(虽然

仍在正常范围内),几种可能:1)125mg/日是临界值;2)化验前几天是一次服的125mg/日,说明顿服效果明显低于分服效果;3)我的IgG不可能降到0,反而用药时间长了IgG 还要回升(有报道2例MM患者连续服用反应停一年后复发),提示反应停不能长期连续服用。明天升到150mg/日(分服),观察结果。

05.4.20. 150mg/日。

05.6.8. 150mg/日。查血(第一次试验最后一次查血):IgG:15.677;血色素:156。说明150mg/

日剂量的反应停仍然在起效,但力度明显减小,应该停药了。今天输艾本。

05.7.8. 停服“反应停”。周围神经炎有表现:早上醒来后,有时小腿肌肉象抽筋一样疼(甚至

无法忍受,越在乎越疼;思想、肌肉、全身放松即可缓解);其它能忍受。停药几天后,

有所缓解。

二. 第二次试验服反应停

05.9.1 100mg/日。前几天头疼(MM的问题,吃两片扑炎痛即好,MM的问题)、大便深色。

05.9.7 150mg/日。服用反应停后,有轻微不良反应。

05.12.26. 停服反应停。因有点眼花、头昏时间较前长。05.12.30输艾本(输艾本前后,骨不

痛)。停药后,精神状态好一点。计划服药4个月,停药2个月;艾本3月一次2ml。未检查。

三. 第三次试验服反应停

06.2.26 100mg/日。隔了62天,比以前间隔时间长,MM的不适应感也比以前好。

06.3.5 (150-125)mg/日,即1瓶(500mg/20片)服用3.5天(最后50mg/2片0.5天)。

06.3.31 输艾本

06.4.8 停服反应停。感觉眼花(周围神经炎)较重,停药即缓解。未检查。

四. 第四次试验服用反应停

06.6.26 开始服用反应停。停了79天,MM症状比以前重点,本想等指标高点,去成都办理特

殊门诊(半年以上须重新检查),但考虑到正是盛夏,经常去拿药人受不了,所以从新

开始服用反应停。计划9月份去办理特殊门诊。

06.7.26 没有反应停了,停药。MM症状比6.26前好。

12

宋良铨治疗记录

06.8.1 IgG:13.46(6.8-14.45);肌酐:91.2(45-136.2);白细胞WBG:5(4-10);血红

蛋白HGB:154(110-160);血小板PLT:266(100-300)。全部正常。(括号内是正

常范围)

服用反应停总量:

1、大剂量(600mg/日)总量: 49克。(04年3月10日-6月10日)

2、小剂量、间断性(150mg/日)总量: 64.35克。(04年9月30日至06年7月26日)

合计:113.35克

五. 输注艾本记录(每次2ml/2支)

服用反应停前,最后一次输注艾本的时间是2003年12月底。从04年3月10日开始服用反

应停至现在(06年7月2日,共28个月)共输艾本9次(2ml/次),平均3.1个月1次。

输注艾本时间: 04.6.6(6.17.基本不骨痛了) 04.9.4(9.6.骨痛进一步好转) 04.11.21.

05.2.16 05.6.8 05.9.27 05.12.30(输艾本前后骨不痛)06.3.31 06.7.2

06.10.2

六.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虽然不能根治,但它是一种慢性病,不会象其它恶性肿瘤突然爆发。在知

道自己是MM后,无须紧张,它会提前一两个月以上出现预兆,通知您:MM开始活跃,症状开始表现。根据MM的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在它通知我们的时候,开始逐渐加量服用反应停。一个月后,开始显效、MM还没有猖獗时,反应停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MM压下去。控制住MM、症状消失后再停药。这样周而复始,MM病友既可以象其他慢性病人一样,长期、优质地生活下去,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不可逆转的周围神经炎。当MM较重,估计反应停起效时间来不及时,可用M2或VAD方案小剂量化疗,一两次。化疗期间应该不用反应停,使反应停休息一下,恢复疗效,从而延长反应停的使用时间。

1. 小剂量与大剂量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大不相同。

2. 长期不停地服用反应停,对MM的治疗无益,MM指标会上升,有可能一年后复发(有病例)。间断性地服用反应停,可以大大缓解甚至避免不可逆转的周围神经炎,从而达到长期控制住MM的目的。

3. 长期输注第三代双磷酸盐——伊班膦酸钠(商品名“艾本”、“择泰”、“天晴一泰”),在MM控制住的情况下,可以修复骨质,最后从根本上使骨不痛。

小剂量、间断性地服用反应停,与长期输注艾本相结合,能够使MM患者长期、优质地生活。

建议:在上述应用反应停、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服用1年后,用MP、M2或V AD方案代替反应停化疗2次。也是为了延长反应停的使用时间、有效地预防周围神经炎的发生。七. 我的现状

04年6月后(服用反应停后),一直可以自理。上午买菜、做饭与病友答疑相互调剂;午眠后,答疑与做点家务相对调剂;晚上主要给病友答疑、回邮件。

04年4月3日出院后,一直没去医院治疗过(至今已有两年七个多月);05年6月9日06

年7月31日,没去医院检查过。自我感觉开始打干呕、大便黑、尿泡多、骨痛等,这些MM症

13

宋良铨治疗记录

状频率加快时,证明MM开始发展,即开始服用反应停,起始剂量100mg/日,一周后150mg/日(是我的有效剂量);服药后,上述MM的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同时食欲增加。反应停不良反应的症状开始表现时:有眼花、脚趾麻、小腿肌肉痛(中医说是缺钙,吃钙片、B1),即停药。约2个月,MM的上述症状又开始加重或加快时,又重复上述治疗过程。就这样周而复始,波浪式、优质地维持到了今天。出现轻微的症状,过几天能克服就不管它;不能克服,也无须紧张,对症捡一副中药即可(已很少用中药了);头痛,吃两片扑炎痛即好;炎症严重,口服几天青霉素或捡一副中药,就没事了。总之,了解了MM,就不会紧张,就会心情舒畅、有条有理地对症下药,它发生什么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现在(2006.8.20)没有反应停了,须去成都重新检查、办理3个月的特殊门诊,再加上有些症状(中医肿瘤医生把脉说我有点湿气、肾有点弱、血有点稠),8月1日检查是正常的,证实了中医的把脉是对的。准备9月用中药调理把脉说的症状,10月份如果我走得开就去成都办理特殊门诊。(7月26日至今天9月30日都还没用药。上周感冒了5天,是两年半来的第一次感冒,而且不重,说明免疫力也提高了。)

2006年8月20日星期日(2006-11-29修改)14

宋良铨我的MM情

我的M M情

不可怕发表: 2006-12-08 22:37 序

我1952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69年1月18日成都市文革期间第一批下乡的知青,现在是核物理实验电器高级工程师。在长期进行物理实验、电子产品开发的工作中,养成了寻找

规律、根据客观规律进行工作、生活、学习的习惯,给我研究MM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研制出了免税3年的电力电子技术系列产品;92-93年被广东中山地方政府聘请

为创建一家电子厂的技术负责人;按照学科规律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子女,学习轻松、成绩

优异。特别是在研究、试验MM的过程中,自己的工作经验、实验方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自己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为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一、发病

发病前,游走性骨痛和贫血表现得特别明显。发病前三年,时不时会头痛,但是吃2片扑炎

痛就会消失,当时觉得很奇怪;经常口腔溃疡,还不容易好。后来连跑都跑不动了,并且开始逐

渐开始出现游走性骨痛;鼻腔也开始堵塞,偶尔发现大便发黑。发病前几个月,时不时有朋友、

熟人看见我就问:“你是不是病了?”我还理直气壮地回答:“没有啊。”发病前三天,开始按摩脊

椎骨,这时鼻腔已经堵死了,还在带领乐山分公司的职工,热火朝天地安装、调试电子显示屏。

2001年4月6日,又是一个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早上8点,我在到洗锅水时非常困难,总

是倒不出去,我一发火、一使劲,水是到处去了,但突然感到腰椎火辣辣地巨疼,扶着水池,根

本不敢动了。家里没有一个人,墙壁也是光秃秃的没有地方扶,离桌子才3、4米的距离,足足移

动了2个小时,才拿起电话,把我爱人从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叫了回来,于是找人把我送到

了四川武警总医院。照片出来说是骨质疏松非常厉害,一根肋骨还陈旧性骨折,医生怀疑是基因

发生了变化,于是骨穿,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研究院领导知道后,叫转到四川最好的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4月12日住进了肿瘤放疗科。

在这个期间,家属和亲友都有点反常,我意识到病得不轻,由于职业习惯,认为这也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发生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都是一样的,无所谓。况且,治疗有医生,医疗费有单位全额报销(当时还没加入医保),没有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在我知道是MM 后,还是认为无所谓,我也努力去想过,但怎么也想不进去,可能是早已养成了没有用的事情不做、也不想的习惯。

后来才知道,他们在得知是MM后,都在外面哭,特别是家属,哭得死去活来,我反而还安

慰他们“有什么哭头嘛”,我爱人还说我不通人情。

在这期间,所有知道我的人对我都特别关心,我爱人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群结队地来看我,学

校校长和乐山市中心汽车站站长经常来看我、安慰我,人间的温暖突然间朝我涌来。特别是我们

乐山分公司的经理,每天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我的情况,积极主动地随时和成都的研究院领导、职

15

宋良铨我的MM情

工医院联系,他还见人就说我的意志力很坚强,因为我陈旧性骨折都还在拼命的工作(我当时确

实没有感觉到骨折了)。借此机会向关心我的领导们、亲朋好友、同事和学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治疗

2001年4月12日,通过熟人联系上了华西医院肿瘤放疗科(后来才知道应该住进血液科,也是歪打正着,有幸在骨折和最痛的骨盆处进行了放疗,至今没有痛过),找了一块门板,垫上厚厚的棉絮和被盖,把我抬进救护车,在高速公路缓缓上行驶了2个多小时,再由四名男子汉把门板上的我抬进了肿瘤放疗科。

由于体位稍有变形,骨头就剧痛,所以根本不能动,特别是各种检查,艰难程度不可想象,要从病床上换到担架床上,又要从担架床上换到检查的制定地点,别人根本不能来帮忙,全靠自己一点一点地挪,每次检查前,我才吃一片医生发的止痛片。照X片和全身骨扫描(ECT)是最难的,因为要从担架床挪到检查的ECT床上,人体宽度两边还有约10cm的栏杆,要通过栏杆翻进、翻出,也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缓慢移动。骨穿两次,都是平躺着,在大腿根部抽取的(武警医院也是这样做的),但这两次检查都没有结果。这个期间,有时正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抽搐一下,产生剧烈疼痛,可能是瘤细胞压迫了神经。

女儿在川大读大二,常来看我,我就叫她别担心我,各人想法把自己的事做好,家里的事情就做好了。她很理解我的意思和心情,因为她一直跟着我,我们在玩中学习,没有强迫她做任何事情,我们心心相应,她的学习没有压力,童年是幸福的。没事时,我就规划着她的成长、她的发展,从没有感觉到MM有甚么可怕的。

4月19日,终于所有检查结束,开始化疗了。全科室只有我一人是MM,采用的是淋巴瘤的化疗方案。说也奇怪,化疗的当天,就大大缓解了疼痛,睡觉也不抽搐了。

随着病情的缓解,开始逐渐在床上运动。5月6日,正好是发病的一个月,床上活动开后,床两边有人保护着逐渐做坐了起来,但瞬间就觉得天昏地暗,旁边的人赶紧把我扶着慢慢躺下,大约坐了1秒钟。就这样,每天上午练一次、下午练一次,逐渐就可以下床了。接着,家人又给我做了一副拐杖。

5月17日,第二次连续静滴化疗8天后,主治医生主动提出在骨折处用钴60设备放疗,我爱人同意了,我却很生气。别人都用加速器(400元/次),我却为什么用钴60(50元/次)?我是单位全报,又不是出不起钱?于是他们请来了主治医生,她说:“貂皮大衣好不好,现在给你穿貂皮大衣,你穿不穿?”当时正值大热天。后来我才逐渐明白,那些病友的肿瘤都在体内,需用功率大的加速器,而我是骨头,在皮肉里,用不着那么大的功率。对放疗设备有了认识,对我现在的答疑非常有用,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吧。第三次化疗后,经过我多次要求,又在当时最痛的骨盆处放疗了15次,至今这两个地方都没怎么痛过。

6月20日,第三次化疗结束,下一步准备用马法兰化疗。6月下旬,可以逐渐丢掉拐杖走路了,我就常劝家人回去了,我一个人可以了。7月确实太热,家人又有病,在我的劝说下,她们中旬就回乐山了。7月25日至7月31日口服化疗结束后,感觉没有什么反应,化验结果也没有什么问题,给医院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于8月3日,自己办完出院手续,由护工送上长途汽车站,回乐山了。病友们都说:“别人是走着进来抬着出去,你是抬着进来走着出去。”当初我

确实是这个科室最重的癌症病人。

16

宋良铨我的MM情

出院后一周,到职工医院查血象,白细胞突然降到了2.3,嗬,马法兰这么厉害!于是我每次

化疗完过几天才去查血,结果都是如此。

02年初,嗓子怎么也治不好,请我的主治医生看了,不是喉癌,华西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也

开了很特殊的药也不行。最后,职工医院的年轻医生介绍了很普通的药治住了,虽然没有根治(可

能与MM有关),但也没有发展。

这里一位病友与山东齐鲁医院血液科教授有联系,根据教授的指点,他从成都买来艾本(6、7百元1ml),我把说明书要来,发挥出我开发新产品练出来的索取情报的能力,以比厂家还低的

价额买到了艾本。由于他收发比我安全、方便,我就把关系转给了他,每次我就在他那里拿药了,

他每月要用4ml,也要节约5、6百元钱。

这时,一位5岁的侄孙跟我学英语、拉二胡。之后引来了5位4年级的学生跟我学英语(因

为我有音乐的天赋,又学了一点声乐,很重视发音准确、咬字清楚,所以英语发音很标准、清楚,

在学校,英语老师也很喜欢我,搞科研也一直摸着的,不会误人子弟),在家教学生英语一直到现在,挣回了每个月的药费。

后来摸索出马法兰吃4天也有效。03年初又听病友说反应停可以治MM,于是找人在成都买

了一瓶试吃,没有任何反应。03年下半年开始,口服化疗的效果逐渐不好,年底失效,感觉到MM开始加重,于2003年12月23日,住进了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用V AD方案进行了化疗,

化疗刚结束两天,就复发、全瘫,此时医生发出病危通知,春节都是躺在病床上渡过的。通过对

症辅助治疗,病情逐渐缓解,也可能是复发前的V AD方案和艾本起了作用。

春节后进行第二次学走路,可能是走早了点,比第一次艰难多了。只要不骨折,就得坚持早、中、晚练三次,那怕是能下床站一站都好。04年2月底就可以丢掉拐杖走路了。该医院没有反应停,也没用过,所以,3月9日自己一人去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从此,开始了单用反应

停的治疗。

三、试验

在华西医院检查后,分型为:IgG-κ轻链型ⅢA期,但骨穿也没结果(乐山市医院也是如此)。第二天(04年3月10日)晚就开始服用反应停50mg(100mg/日),3月30日就加到了600mg/

日(书上写的最大剂量800mg/日,600mg/日是我要求的,主治医生也立即同意了)。我还很适应

反应停,刚开始有点便秘、嗜睡,但吃了点麻仁丸、晚上看书看得很晚,就基本消失了。就是脱皮、头屑较重。输了几天补骨的“密盖息”(有医保,70元/支,应该每天输,一月就2100元,

比我用艾本还贵1倍多),但没有什么作用医生也就把它停了。医生推荐用艾本(自费药,医院没有),叫病友来问我有关艾本的情况,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们。4月4日出院,医嘱600mg/

日的反应停长期服用。总感觉到这么大剂量不停地服用有点不科学,于是6月12日自己停药,并

请常州制药厂四川片区销售负责人寄来了4本《常药通讯》反应停专辑,决定试验小剂量服用反

应停(当时报道的都是大剂量、不间断服用)。这时的MM指标IgG由服药前的45.4g/L降到了17.17g/L(正常值为8-15.5g/L),血红蛋白由91g/L升到127g/L(已正常了),说明反应停的效

果是明显的。

9月28日,IgG升到了33g/L,血红蛋白比正常值低1g/L,于是,9月30日晚从100mg/日开

始服反应停,计划一月后检查(一般一月显效)。两周时,感觉病情在加重(可能没有效),为了

17

宋良铨我的MM情

加快药效,10月14日加到150mg/日,计划打乱。12月7日(小剂量服用70天)时,IgG已降

到15.23,比大剂量(600mg/日)92天17.17的指标还好。第一次出战告捷,小剂量大大降低了反应停的不良反应,可以使更多的患者有了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使不可逆的周围神经炎发生时间推迟了4倍以上。接着减到125mg/日,连续服用到05年3月8日,IgG进一步降到正常范围以内10.59g/L,说明125mg/日也是我的有效剂量。此剂量连续服用到4月19日时,指标突然升到了16.32,又超出了正常范围,此时再加回到150mg/日,6月8日时指标15.68,只降了0.64,提示不能长期连续服用反应停。服用到7月8日时停药,因为发现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出现。05年9月1日,发现MM症状又开始表现,又以我试验出来的有效剂量服用;12月26日,周围神经炎又开始表现,又停药。就这样周而复始,凭感觉治疗,摸索出一套“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有效控MM、长期优质生活的好办法,最后达到吃1个月的药,停2.5个月。今年8月1日,陪病友检查,自己顺便也查了血象,距离上次检查约14个月,居然指标全部正常,这是化疗一直没有达到过的最佳效果。

听拜访过血液界权威专家的病友说,50-75mg/日也有效,150mg/日已过时了。听了这个好消息,决定试验50-75mg/日。今年7月26日至10月12日停服反应停,13日查IgG(14.99)高出0.54,当晚即开始进行50mg/日的试验。11月13日检查,IgG15.26,上升了0.27,我的50mg/日可能没有效(但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还有点升,说明这个剂量对血常规还是有效)。由于MM的症状也有点加重,所以13日晚开始100mg/日。过了两天还是感觉MM在加重,起床时胯骨和腰骨之间有点痛了,于是11月23日加到125mg/日,11月30日加到150mg/日。现在感觉不痛了,大便颜色也正常了,尿泡也少了,于12月9日停药,50-75mg/日实验失败。

看来50mg/日是个体而异,还是得根据个人的有效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

现在有病友捐赠用剩下的30片马法兰(明天寄出)和3支升白细胞的针药(今天已寄出),决定继续停药,春节后MM会指标升上去,再用马法兰化疗,试验反应停是否真的能逆转MM对化疗的耐药。

四、婚变

献给因病离婚的病友。

我妻子是中学数学教师,92年乐山市优秀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教学效果显著称号。由于好胜心强,性格较急,70年代知青回城多次被顶替,生气得了甲亢病,治愈后可能留下了后遗症,92年开始就有忧郁症,93年输血染上了丙肝,随后又患上心脑血管病。每次上医院都是我陪着,买菜做饭我包了。

01年我确诊为MM对她的打击很大,这是可想而知的。我能自理时,依然是买菜做饭、陪她上医院,而不是她照顾我。

04年春节前,我的MM复发、全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对我们的婚姻是个致命的打击。可能是忧郁症使她非常害怕,我从华西医院出院后,她多次主动提出离婚,遭到她兄弟姐妹的一致反对,甚至断绝关系,她也在所不辞。我看她心意已决,于是同意协议离婚,于05年3月8日办理了离婚手续。

对我们俩来说,不离婚是根本不可能的了,这对两人可能都是一个解脱吧,我也轻松自在了

许多。平常,上午我就买菜做饭,下午去棋院。周末,辅导学生。生活有规律,心情也轻松了许18

宋良铨我的MM情

多。孩子回家时,她也常来看孩子,我们还是朋友。

05年底,孩子把电脑拿回来,06年元旦装上宽带,开始上网,这是离婚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06年2月14日,孩子以“不可怕”的昵称,在大夫网上为我注册,从此走上了为病友解答

疑难、MM病友互助的不归路。

2007-1-2星期二我刚一遍一遍地听了依然新年发表在MM网站的“感恩的心”,触景生情。回想起我被确诊

为MM后,2105个日日夜夜的酸、甜、苦、辣,抑止不住热泪盈眶。下定决心,把已经写好数天、犹豫不决发表的《我的MM情》(四、婚变),发表吧。以我的经历,与婚姻变故的病友们一道,正视现实,正确面对。让我们象对待MM一样,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坚定、好好地

走下去吧!

五、我的MM情

05年初,写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如常人》,单位开证明(报社要求的),给医学报社投

了稿,没有回应。接着给一家通讯投了稿,开始说写得比专家还好,后来又说只发表医生的文章。

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双磷酸盐,可以使很多MM病人适应反应停,从而达到长期优质生

活的理想状态,的确应该宣传、推广。于是决定不发表了,06年2月14日在“大夫网”上公布,

并坐阵解答。

哪知一上网就忙得不亦乐乎,受到了外国专家的鼓励、大夫网jessica老师的悉心指导。幸好

春雨老师的及时加入,才使我从烦杂的管理中脱出身来,专心致志解答病友们的问题。在答疑过

程中,发现有病友病情缓解就一直不管,直至病情恶化,才住院抢救;有的病友指标都正常了,

症状也很好了,还在不停的化疗,致使身体非常虚弱,甚至夺去了生命。于是,今年3月写出了《小心:多发性骨髓瘤的两个极端》,告诉病友,MM控制住了当然是好事,但当它刚开始时是

有感觉的,这时开始逐渐加量用反应停,就可以很容易把MM控制住,以及不要过分化疗的道理。

用了我“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艾本”方法的大多数病友,指标正常了,也可以象正常

人一样长期优质生活了;不适应反应停的病友,用逐渐加量、多次服用的方法,也逐渐适应了。

病人和家属从心底里非常高兴,我的心情也不亚于他们。5月份写出了《认识MM 改变战略和

平共处》,指出了多发性骨髓瘤(MM)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思想;介绍了

自己试验的详细过程,从而提出了各种不同情况的治疗方法。

为了普及MM知识,减少病人和家属的恐惧心理,7月份开办了第一期MM病友学习班,以

陈世伦教授的《多发性骨髓瘤》和我的《认识MM 改变战略和平共处》为教材。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就以“不可怕”系列昵称,在网上练习答疑。这时,“不可怕”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网

络ID,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看看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吧:“不可怕先生:给你们鞠躬!我爱你们!让我们一起携手铸起抵抗MM的长城!”,“向全体“不可怕”先生

致敬!正是这些"不可怕"们让我们的患者感到了生的希望,子女感到了无限的慰藉,给我们平添

了莫大的勇气来抗击"MM"!同时更希望众多的医学专家来关注这个网站,您们的每一句答疑,

都是世间最好的药!”,“向13位出于公心为MM病友提供帮助的不可怕们致敬!!!看了公告,非

常感动,这么团结互助的集体,让我倍感情亲切!向你们致敬!!”,“不可怕不仅仅是一个网络ID,

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疾病不断抗争的精神,令人起敬”,“向所有不可怕老师致敬~~~~”,“精

19

宋良铨我的MM情

神上全力支持你们,大胆地向前走吧。”。接着开始筹建MM网站,进一步扩大影响。并举办了第二期、第三期(正在进行)学习班。

8月份,“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交流中心”QQ群加入进来。九、一八宣告成立“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以示和MM抗战到底的决心。10月份,大夫网提供免费的动态网站,并在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网站于06年12月顺利开通启用。为07年全面普及MM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使更多的患者长期优质生活,做好了准备。从06年2月至06年12月,共计10个月。

在这短短的十个月里,出现了许多惊险和欣慰的故事。百折不回(没用过其它药)、庆春(用过万珂)的亲人,在病情非常危急的时候,在我的指导下,小剂量、间断性服用反应停+艾本,使病情很快缓解,至今指标正常,如同常人;心语、卯卯、小武等的亲人,直接单用我的方法,免受化疗之苦和经济负担,也走上了长期优质生活的道路;还有通过学习班的报名表,知道了mary、小红的亲人也在用我的方法进入了长期优质生活;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用我的方法,病情缓解,长期优质生活了。看到、想到这些,真的很欣慰。

在这短短的十个月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春雨,无论我怎么样,无论家庭和学校的事情多么繁忙、多么困难,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地帮我,并且还主动给MM之家设计制作了动画、整理帖子,使这个家很温馨,在大夫网中独树一帜,受到了行家的称赞、朋友们的尊重,使博客迅速进入网站;随风的云,本身就是MM病人,还创建了QQ群帮助病友,为协会的事情跑上跑下,为协会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无邪,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把QQ群管理得很活跃,她尊敬的婆婆心脏病突发去世后,依然一如既往地热心这项事业,常人难以做到;庆春,在照顾母亲,繁忙的工作中,仍为学习班的开办准备资料,授课答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爱我的父亲,爸爸长期处于病危,还怀着难以忍受的心情,按时为病友井井有条地答疑;赤子,父亲病故还主持网站初期的技术工作;铁锋,母亲病危,还为协会捐款、助威呐喊;还有rula139、青山绿水、寻找健康的使者、dd、怎么办、yy、mary、众多的捐赠者、等等、等等,太多的动人故事、太多的热心人,都使我与MM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8488018.html,)就是我的家,我的情。

2007-1-10 20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肿瘤 概述 骨髓中的浆细胞恶变的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是怎样一种疾病呢?在恶性血液病之中,骨髓瘤是与老年化及免疫能力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骨髓瘤的发病人数正在急剧上升,其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的峰值,也有向高龄化移动的趋势。 过去,骨髓瘤曾是男性居多,最近男女差别已基本消失。 要注意因抗感染能力低下的问题。 恶变的机理和过程:骨髓中的浆细胞具有制造抗体的重要机能,即能产生对抗感染,增加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当浆细胞恶变为骨髓瘤细胞时,瘤细胞会无限制地恶性增殖,并破坏骨质,发展成为骨髓瘤。 因病变同时可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所以称为多发性骨髓瘤。 一般情况下,浆细胞可制造出数种免疫球蛋白。但一经恶变,在血液或尿液中,能大量发现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即骨髓瘤蛋白,也就是M蛋白,从而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进而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骨髓瘤的种类:根据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单发病灶型(仅形成一个病灶)。②多发病灶型(限局在几个地方增殖的类型)。③弥漫增殖型(广泛扩大增殖的类型)。④混合型(弥漫增殖型加多发病灶型)。 以上这些类型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来说,均有各自的特征。而且由于形成肿瘤的类型和变为浆细胞白血病的类型等的不同,其病理状态也多种多样,加之M蛋白的种类的不一,预后也必然有所差别。 自觉症状 腰椎、胸椎和背部的骨痛是其特征。 症状 本病突出的特点是全身持续性骨痛,这是因为全身各处的骨骼受到破坏的缘故。尤其以胸部、背部和腰部的骨痛最显著。而且身体活动时,也可明显疼痛;有些天骨痛,有些天似乎不痛,没有规律,且程度不同。 由于种瘤压迫不同部位的神经,可引起视力障碍或手足活动受限、手足麻木等。而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障碍,可发生全身倦怠、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和因感染所致的发热,以及发生出血倾向等。如骨髓瘤造成肾损害时,可发生食欲不振、浮肿等。

刘霆-恶性淋巴瘤WHO分型

恶性淋巴瘤WHO分型---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ased on Pathology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刘霆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WHO分型,病理学,治疗 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疾病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其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和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将ML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两大类淋巴瘤进而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此,正确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前提,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当今淋巴瘤治疗的趋势。 一、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演进 自Thomas Hodgkin1832年正式命名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以来,由于其病理形态的多样性,以及瘤组织中存在混杂的反应性细胞,长期以来对其特征性的异常细胞“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的性质和起源存在争论,故近170年来一直沿用“霍奇金氏病”的名称。1994年Martin-Leo Hansmann,和1995年Harald Stein分别在霍奇金氏病患者瘤组织分离的里-斯细胞中检测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和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的高度突变,证实了霍奇金氏病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阶段的克隆性B淋巴细胞。典型RS细胞的表型特征为:CD30、CD15、CD40阳性;而CD45阴性;CD20在40%的病例阳性,B细胞特异激活蛋白(B-cell specific activator protein, BSAP)阳性。 1966年的Rye分类法从病理形态学上将HD分为四个类型:淋巴细胞优势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以及淋巴细胞消减型。Rye分类简单实用,目前仍被广泛使用。1994年欧美修订的REAL分类法将HD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lymphocyte predominance)和经典型(classical Hodgkin’s disease)两大类。经典型中包含富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rich classical)、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四个亚型。1997年和2000年的WHO分类法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但有两处重要改变:①将霍奇金氏病(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②明确地将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odgkin’s lymphoma)作为独立的类型从淋巴细胞为主型中分出,其余的沿用REAL分类中经典型的分类。见表1。 表1 WHO 霍奇金淋巴瘤分类(2000)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odgkin’s lymphoma,NLPHL ) 经典型(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 1.富淋巴细胞的经典型(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LRCHL) 2.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HL) 3.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HL) 4.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HL)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 专家共识》要点 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两大类。2012年我国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 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 34%。每年我国大约有10 万例新发淋巴瘤患者,且每年仍以较高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 1 淋巴瘤治疗现状 1.1 淋巴瘤的治疗HL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到目前治愈率可达80%以上。NHL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CHOP及类CHOP方案,B细胞淋巴瘤CHOP±R方案的10年生存率可达68%,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而T/NK细胞淋巴瘤整体预后相对较差。 1.2 MM的治疗目前,MM尚不能治愈,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将复发,且复发的间隔会越来越短。 总而言之,无论是淋巴瘤,还是MM,化疗均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一线化疗方案大多数为多药联合方案。其中,传统细胞毒药物——蒽环类药物因其出色的疗效,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淋巴瘤和MM 治疗。

2 传统蒽环类药物概述 蒽环类药物疗效肯定,但以严重的心脏毒性而著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传统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器质性损害从首次应用时就有可能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且不可逆。鉴于传统蒽环类药物严重的远期心脏毒性,从患者长期获益考虑,对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均需要更加关注蒽环类药物的远期心脏毒性。选用几乎无心脏毒性的新型蒽环类药物—PLD,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3 新型蒽环类药物--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 PLD)概述 3.1 PLD药效药代学研究脂质体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是具有单个或多个双层磷脂膜 的囊泡,其主要成分是磷脂。 3.2 PLD与普通阿霉素的对比临床研究该项研究提示,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PLD( 50 mg/m2,4周1次) 与阿霉素(60mg/m2,3周1次) 表现出相同的有效性,同时又能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危险性,降低脱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 4 NCCN指南对PLD在淋巴瘤和MM治疗中的推荐 4.1 淋巴瘤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1,2],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3])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4],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一)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3条+第1条/第2条)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识别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让我们为治疗做准备。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都有哪些诊断标准呢?现在就让我们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现代中医血液肾病医院专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有如下几种: 一、常规检查 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二、鉴别诊断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见于结核、伤寒、自身免疫病等,一般骨髓浆细胞不超过10%,且均为成熟浆细胞。 2.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要科学准确,慢性肝病、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可产生少量M蛋白。 3.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血清中M蛋白低于30g/L,骨髓中浆细胞低于10%,无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M蛋白可多年无变化。约5%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4.骨转移癌:不同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还需要通过正确的检查才可以确定治疗方法,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有原发病灶存在。 三、医学分析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了解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常识,会让人们把预防工作做到位,远离多发性骨髓瘤才不会受到伤害,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内科学复习资料:第37章 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

第37章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30. 男,18 岁。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3 个月。最高体温38. 7℃。血常规:WBC8 . 0 X 109 /L,NO. 70,L0. 30 。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淋巴结活检可见里-斯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霍奇金淋巴瘤B 淋巴结转移癌C. 非霍奇金淋巴瘤D. 急淋白血病 1231 . 男,45 岁。不明原因发热半个月。查体:T38CC, 两侧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均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最大者3cm x2cm, 均质韧,活动,无触痛,肝肋下2cm, 脾肋下4cm 。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要确定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所需的辅助检查不包括A. 盆腔CT B. 腹部B 超C. 骨髓细胞学检查D. 胸部CT 1232. 女,36 岁。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 月余,左侧颈部淋巴结亦肿大伴发热1 周。既往体健。查体:T38℃, 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弥漫性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20(+) ,CD30(-) ,CD5(-)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滤泡性淋巴瘤B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 套细胞淋巴瘤 D.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1233. 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是 A.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B.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 套细胞淋巴瘤 D. Burkitt 淋巴瘤 1234. 霍奇金淋巴瘤最早累及的淋巴结常常是 A. 颈部淋巴结 B. 腋窝淋巴结 C. 锁骨下淋巴结 D. 腹股沟淋巴结 1235. 饮酒后淋巴结疼痛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有临床表现? A.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 白血病 C. 霍奇金淋巴瘤 D. 非霍奇金淋巴瘤 1236. 霍奇金淋巴瘤出现的Pel-Ebstein 热的热型特点是 A. 弛张热 B. 稽留热 C. 不规则低热 D. 周期性发热 1237. 非霍奇金淋巴瘤最易浸润的骨骼是 A. 胸椎和腰椎 B. 腰椎和低椎 C. 股骨 D. 肋骨 1238. 为明确淋巴瘤腹腔淋巴结受累情况,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B 超 B. CT C. MRI D. 淋巴造影检查 1239. 男,36 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 周。查体:T38. 4'C, 颈部和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最大3cm x2cm, 均活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128g/L, WBC6. 0 x 109 /L, Pltl20 x 109 /L。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根据Ann Arber 临床分期标准,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是A. II B B. ⅢA C. ⅢEB D. ⅢSB 1240.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 淀粉样变性 B. 高钙血症 C. 高黏滞综合征 D. Plummer-Vinson 综合征 1241.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A. 本周蛋白沉积于肾小管 B. 钙盐沉积于肾小管 C. 髓外浆细胞浸润 D. 肾小管淀粉样变性 (1242 ~ 1244 题共用题干)男,46 岁。右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4 个月,伴上腹疼痛,食

第十一章 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一章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株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本周蛋白随尿液排出;常伴有贫血,肾衰竭和骨髓瘤细胞髓外浸润所致的各种损害。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O万,低于西方二E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8,HHV-8)参与了MM的发生。骨髓瘤细胞起源于B记忆细胞或幼浆细胞。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是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进展性MM患者骨髓中IL-6异常升高,提示以IL-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导致骨髓瘤细胞增生。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1.骨骼破坏 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生,刺激由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1L-6,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 骨痛为常见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为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的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多处肋骨或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

柱畸形。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如浸润骨髓可引起骨髓病性贫血。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髓瘤。 2.髓外浸润 ①器官肿大:如淋巴结、肾和肝脾肿大。②神经损害: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所致截瘫较常见,其次为神经根受累。脑神经瘫痪较少见。多发性神经病变,呈双侧对称性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如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病、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者,称为POEMS综合征。③髓外骨髓瘤:孤立性病变位于口腔及呼吸道等软组织中。④浆细胞白血病:系骨髓瘤细胞浸润外周血所致,浆细胞超过2.0×109/L时即可诊断,大多属IgA型,其症状和治疗同其他急性白血病。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1.感染 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正常多株免疫球蛋白产生受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2.高黏滞综合征 血清中M蛋白增多,尤以IgA易聚合成多聚体,可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脂质体阿毒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 家共识》要点 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全淋巴瘤(HL )和非霍奇全淋巴瘤(NHL)两大类。2012 年我国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34%。淋巴瘤一直位列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的前10位,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 1恶性淋巴瘤治疗现状 1.1淋巴瘤的治疗 HL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到目前治愈率可达80%以上。NHL治疗常用一线方案为CHOP 方案,B细胞淋巴瘤10年的总体生存(OS )率可达50%,而T细胞淋巴瘤整体预后相对较差。 随舂淋巴瘤治愈率明显提高,治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平衡疗效与如何减少其长期治疗的毒性,尤其是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在淋巴瘤的治疗中,继发性癌症、心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生育功能障碍是患者长期生存较严重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尤以心脏损伤为重。

1.2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 目前,MM尚不能治愈,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将复发,且复发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因此控制进展对复发MM治疗,延长其生存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无论是淋巴瘤,还是MM ,化疗均为最重要的治疗选择, 其一线化疗方案大多数为多药联合方案。其中,传统细胞毒药物-蔥环类药物因其出色的疗效,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治疗淋巴瘤和MM O 2传统蔥环类药物概述 蔥环类药物疗效肯定,但以严重的心脏毒性而著称。 3新型蔥环类药物-脂质体阿霉素概述 3.1脂质体阿霉素药效药代学硏究 为了降低传统蔥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脂质体阿霉素作为新型蔥环类药物问 世。 根据国内外用药经验,脂质体阿霉素可用作实体瘤或血液系统肿瘤的一线化疗,包括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等。 3.2脂质体阿霉素与晋通阿霉素的对比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8488018.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8488018.html,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国人特点_邱录贵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300020 E -m ail :d rqiu99@m edm ail .co m .cn 专家论坛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国人特点 邱录贵 【文章编号】1005-2194(2006)12-0886-03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识码】A 邱录贵,男, 42岁。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6— 199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进修。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移植中心副主任、血液肿瘤科主任,并兼任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造血 干细胞移植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恶性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 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没有本病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发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临床上多数患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差[1]。本文主要介绍MM 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及发病机制等发病学研究进展,并比较国内外资料分析中国人MM 的特点。1 流行病学 在西方国家MM 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在美国已经上升成为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的第二大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2] 。 MM 的发病率因国家、人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根据W HO 2000年发布的资料,1993—1995年间年龄标准化(0~74岁)后的MM 年发病率(以每10万男性人群计,下同):按地理分布发病率最高的是北美(3.5~4.5),其次是西欧和北欧及南太平洋地区(2.5~3.5),而亚洲 国家(以色列除外)最低(0.5~2.0)[2-3]。按人种分析,发病率最高的北美黑人达到7.0以上(无非洲资料),其次是北美白人为4.0~5.5,欧洲和其它地区的白人略低,而亚洲人种最低(0.5~2.0)[2-3]。最能说明人种差异的是美国MM 的发病率,美国非西班牙裔白人发病率为3.9~4.0,西班牙裔白人为4.2~5.6,黑人为7.1~7.5,亚裔的发病率分别为:华人1.7、菲律宾人3.3、日本人2.9、朝鲜人2.0。美国主要亚裔的MM 发病则高于其原根国家,表明MM 的发病除了人种差异外,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亦有重要关系[2-3]。我国尚无MM 发病率的确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一般估计与周边的东南亚和日本的发病率相近,约为1/10万[1,3]。 MM 属于中老年性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高峰为65~75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目前,临床报告的MM 的发病高峰年龄明显低于欧美[4-5]。 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统计的432例MM 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岁(20~87岁),发病年龄高峰为55~65岁,其中40岁以下占10.8%,显著高于欧美文献报告,男女之比为2.35∶1,与欧美报告相似[4-5]。我国MM 发病年龄明显较欧美国家低的可能因素:(1)人均寿命较欧美低5~10岁。(2)由于受经济和医疗条件的限制,部分甚至大部分(特别在农村)老年患者未能得到诊断。(3)人种和自然环境的差异。2 临床发病学特点 2.1 临床表现 MM 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骨骼疼痛和病理性骨折。主要为溶骨性病变所致,也可因瘤体压迫脊柱或神经以及或淀粉样物质沉积所致。以此为首发表现者往往先就诊于骨科,误诊和误治率极高。(2)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后导致的造血异常包括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其中以贫血引起的乏力和头晕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和B 、T 淋巴细胞的发育缺陷造成的免疫缺陷等导致的反复感染,特别是老年肺炎,也是MM 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在感染或呼吸科就诊,也易被 886 CH I NESE J OURNAL OF PRACT I CAL I NTER NAL M EDI C I N E J un 2006Vol .26No .1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6T13:46:30.2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马雨佳 [导读] 可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促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1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的单克隆浆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并发症比较多,因此,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2]。本文对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和接受治疗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所有患者编号1~38,然后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对照组中,有12例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0.22±1.29)岁;实验组中,有13例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0.18±1.33)岁。所有纳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平均病程、所患有疾病的类型与病情的程度等因素都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特征、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的指导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于患者化疗的间歇期有效指导其进行适宜的运动等,心理护理的方法为,采用行为治疗、支持疏导治疗、集体治疗、合理的情绪改善治疗等治疗方式,有效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悲观、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 1.3 评估标准 评价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以及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包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主要是应用描述性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比较 护理之前,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护理之后,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抑郁、生活自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比较 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常常比较多,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骨髓的破坏、免疫功

19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共13页

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亦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属浆细胞肿瘤的一种。本病于1873年由Rustizky正式命名。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多侵犯骨质和骨髓,产生溶骨性病变。骨质损坏以颅骨、胸骨、盆骨、肋骨、脊椎与长骨的近端多见,偶尔也发生于其他组织。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骸破坏、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肾脏功能损坏、贫血、感染、高球蛋白血症、出血及并发淀粉样变性等。 多发性骨髓瘤在欧美约占全部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在英国是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血液系统肿瘤,据有关资料,欧美等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为2—4/10万。其发生情况与种族、年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美国黑人发病率约为白人的2倍;欧美患者多发于50~70岁,发病高峰在60~66岁;男女比例约为3:1。我国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部分地区临床资料显示,北京市(100例)发病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5岁,40岁以上者77例,男女发病之比为3:13上海市(97例)发病年龄为14—79岁,平均47岁,多数也在40岁以上发病,男女发病之比为1.6:1。 依据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骨瘤”、“骨痹”、“骨蚀”,晚期临床表现与“虚劳”、“腰痛”、“内伤发热”、“血证”等病证类似。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到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性损伤电离辐射可能为致病原因之一,如长期无保护性接触X线、核放射等,究竞接受多大剂量的放射线后才能引起细胞恶变,尚难以确定。 (2)化学药物目前已有资料报道,接触某些化学药品、除草剂、杀虫剂等有可能使多发性骨髓瘤增多。 (3)基因突变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畸变,可导致基因重组,并可激活癌基因。有实验资料证明,癌基因的激活可能与发病有关。 (4)慢性抗原刺激多种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认为是多发性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来源于B细胞系常见的 恶性血液疾病,在所有肿瘤中的发病率为1%,在血液肿瘤 中占10%[1]。其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使人体发生骨髓功能衰竭和溶骨性破坏,还能生产出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本周蛋白尿,引起肾损害、免疫异常、出血、贫血、骨痛等症[2]。而多数MM患者都伴有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病变,即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机体内骨骼系统是由破骨细胞(OC)和成骨细胞(OG)相 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MM细胞等可表达并分泌出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它们共同作用促使MBD发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是一种由MM细胞产生的,能促使骨保护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代谢增加的活化因子,可分为MIP-1α、MIP-1β两种。MIP-1α不但具有活化破骨细胞功能,同时还能抑制成骨细胞。本文将对MBD的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发病机制 破骨细胞溶解吸收衰老的骨质,成骨细胞介导新骨的生成,这一过程形成了骨组织的新陈代谢。MBD是体内骨组织

新陈代谢障碍,骨溶解吸收增加,生成障碍所引发的病症。 1.1 骨破坏亢进 1.1.1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配基(RANKL)系统RANK主要表达在成熟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表面。RANKL是其唯一配对的受体,主要由OB、骨髓基质细胞、激活的T细胞等产生,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RANKL是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并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RANK和RANKL结合,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活化,使破骨细胞的分化明显增快,OC激活增强,抑制凋亡作用增加,从而导致OC数量明显增多,功能增强。MM细胞机能由直接与骨髓基质细胞接触,诱导产生RANKL,也可以由MM细胞自身产生RANKL。实验研究证实:正常人骨髓浆细胞不表达RANKL或表达很弱,而MM患者RANKL的表达则很容易检测到。即常人的RANKL表达远远低于MM患者.而溶骨破坏程度与RANKL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1.1.2 保骨素(OPG) OPG由破骨细胞分泌,能够拮抗RANKL,通过阻止破骨细胞发育,阻止骨溶解吸收,起到保护骨组织的作用。MM 细胞能够大量产生syndecan-1分子,通过OPG肝素结合区,使OPG进入浆细胞,被溶酶体降解;还能直接作用于基质细胞,抑制OPG的产生。通过实验证明小鼠OPG的表达过度会引起成熟OC减少和严重骨硬化。相反,OPG不表达将引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

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镜等。 1. 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扫描。 2. 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增强CT扫描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