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凝土 (1)

混凝土 (1)

混凝土 (1)
混凝土 (1)

目录

一、混凝土 (1)

(一)混凝土的组成 (1)

(二)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工艺 (6)

二、工艺流程 (8)

(一)拌和 (8)

(二)柱混凝土的浇筑 (10)

(三)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11)

(四)混凝土振捣及自然养护 (11)

(五)混凝土振捣方法 (13)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13)

一、混凝土

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一)混凝土的组成:

1.常见五大水泥品种的定义、大致特点及适用范围

1)硅酸盐水泥PI PII

成分:1.水泥熟料及少量石膏(I型);2.水泥熟料、5%以下混合材料、适量石膏(II型)。

主要特征:1.早期强度高;2.水化热高;3.耐冻性好;4.耐热性差;5.耐腐蚀性差;6.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1.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循环冻融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2.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2)普通水泥(P.O)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6~15%或非活性混合材料10%以下。

主要特征:1.早强;2.水化热较高;3.耐冻性较好;4.耐热性较差;5.耐腐蚀性较差;6.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不适用处:同硅酸盐水泥。

3)矿渣水泥(P.S)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0~70%的粒化高炉矿渣。

主要特征: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水化热较低;3.耐热性较好;4.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抗冻性较差;6.干缩较大;7.

抗渗性差;8.抗碳化能力低。适用范围:1.大体积工程;2.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火要求的混凝土结构;3.蒸汽养护的构件;4.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5.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6.配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过程;2.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4)火山灰水泥(P.P)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主要特征: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抗冻性较差;6.干缩较大;7.抗渗性较好。

适用范围:1.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2.有抗渗要求的工程;3.蒸气养护的工程构件;4.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6.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过程;2.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4.耐磨性要求的工程。

5)粉煤灰水泥(P.F)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40%粉煤灰

主要特征: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水化热较低3.耐热性较差4.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抗冻性较差6.干缩较小7.抗碳化能力较差

适用范围:1.地上、地下、水中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蒸气养护的构件3.有抗裂要求较高的构件4.有炕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一般混凝土工程6.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3.抗碳化要求的工程

2.混凝土骨料

混凝土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指卵石、碎石等,细骨料指天然砂、人工砂等。

粒径大于4.75 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俗称石子。常用的有碎石及卵石两种。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岩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4.75 mm 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建筑用卵石、碎石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技术要求。

粒径4.75 mm以下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俗称砂。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天然砂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

4.75 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和淡化海砂。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对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的品质要求:

1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且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应采取相应的试验论证。

2细骨料在开采过程中应定期或按一定开采的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有潜在危害时期,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

3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3.混凝土内水的作用

水化热:水泥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指物质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热。此热效应往往不单纯由水化作用发生,所以有时也用其他名称。例如氧化钙水化的热效应一般称为消解热。水泥的水化热也以称为硬化热比较确切,因其中包括水化、水解和结晶等一系列作用。水化热可在量热器中直接测量,也可通过熔解热间接计算。首先水化热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将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加水后,水泥中各种矿物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一系列新的化合物,主要有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凝胶、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晶体,并放出热量。

水泥加水后的水化反应,首先在水泥颗粒表面进行,随着不断水化,逐步向颗粒深处进行,水化生成物形成凝胶体。凝胶体逐渐变浓,水泥浆逐渐失去塑性,出现凝结现象。此后,凝胶体中氢氧化钙和含水铝酸钙转化为结晶,贯穿与胶凝体中,形成水泥石。此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

4.外加剂

1.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普通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

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

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

缓凝减水剂:有缓凝和减水功能

引气减水剂:有引气和减水功能

防止剂: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

阻锈剂: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

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而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气孔

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

防冻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

着色剂: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

速凝剂: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

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

5.粉煤灰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良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效应:形态效应、火山灰效应、微集料效应。

形态效应粉煤灰的主要矿物组成是铝硅酸盐玻璃珠和海绵体(包括球状颗粒、不规则碎屑颗粒的粘连体),球状玻璃体如同玻璃球一般,质地致密,表面光滑,粒度细,内比表面积小,对水的吸附力小,流动性好,在混凝十拌和物中起“滚珠轴承”作用。这一系列的物理特性,不仅使水泥浆需水量减小,显著地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且,它们往往填充于水泥浆的孔隙中,使硬化混凝土的密实性得到很好大改善。

火山灰效应粉煤灰的活性也称火山灰效应,是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Si02和A1203等与石灰或水泥水化产物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物质的能力。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滞后于水泥熟料的水化

,上述这些反应的产物填充于水泥水化产物的孔隙中,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导致孔径细化。孔径细化和粒径细化均能改变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各组分的粘结作用。

微集料效应粉煤灰中的微细颗粒均匀分布于水泥浆体的基相之中,阻止了水泥颗粒的相互粘聚,起到了分散和润滑作用,打破了水泥浆的絮凝结构。这有助于新拌和硬化混凝土均匀性的改善,有利于混合物的水化反应。同时,粉煤灰还可以弥补混凝土中细粉料的不足,阻塞泌水通道,有利于泌水率的降低。水泥浆中粉料的增加,也使浆体体积增加,改善了混凝土的粘聚,抑制了混凝土的离析泌水现象。由于粉煤灰颗粒的形态和亲水特性,球状玻璃体可吸附一层水膜,即粉煤灰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这均有利于混凝土需水量的减小,还有助于混凝土中空隙和毛细孔的填充和“细化“。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良好作用,主要表现在粉煤灰的三大效应。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使粉煤灰起到轴承滚珠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流动性经时损失。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粗颗粒变为细颗粒,粗孔变为细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也随着提高。最主要是降低了混凝土温升,推迟最大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防渗极为有利。

(二)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工艺

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是28天强度合格率为100%。

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为了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添加了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主要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抗压强度检测龄期是28天。

混凝土耐久性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P6、P8、P10、P12。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F50、F100、F150、F200、F250。

混凝土抗侵蚀性通过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检测。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一般选用范围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

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楼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

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

二、工艺流程: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工艺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秘振捣→养护

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工艺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凝土质量检查→卸→泵送至浇筑部位→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秘振捣→养护

(一)拌和

1.搅拌配合比

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水:±1%。

2.装料顺序与搅拌时间

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应使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顏色一致;搅拌时间应随搅拌机类型及混凝土拌合料和易性的不同而异,但不得低于2min,冬季施工不低于3min;在生产中,应根据混凝土拌合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等因素,规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为了提高复合外加剂的效率并减少坍落度损失,国外大都采用高效减水剂后掺法。理想的投料顺序为: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

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经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确定。雨季施工期间应严格测定骨料的含水率,以便对拌合水用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含苞欲放水理每班抽测2次,时晴时雨时,应适当增加骨料含水量的测定频率。炎热季节,浇筑浊度是高性能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5~30℃,为此,混凝土搅拌时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用冷却水或加冰拌合;

2)堆场子进行遮阳晒保护,至少在使用前不受烈日暴晒,必要时可采用冷水淋晒,使其芤散热;

3)避免使用较热的水水泥;

4)搅拌筒外壳涂成白色并加以保护。

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不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满足混凝土最低入模温度(12℃)要求。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方兴未艾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苞欲放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可在使用前运入暧棚进行自然预热,便不得直接加热。

3.搅拌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是否均匀,混凝土的拌合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过检测其工作性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出机检查的工作性主要是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温度和泌水状况。不合格时,要查出原因时,可适当追加复合外加剂以弥补坍落度和含气量的不足,不可采取加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浇筑应先从墙体一端开始循环浇筑,要严格控制下灰厚度及混凝土振捣时间,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500mm,前后两次浇筑时间为前次混凝土停止流动,但在终凝前进行下次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顶部拉线抹平、无松散混凝土、并且将粘附在钢筋及模板上的水泥浆及时清理干净,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二)运输

1.在运输途中,拌筒不得停止转动,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以防混凝土离析。搅拌罐转动,它的搅拌机理与搅拌机大相径庭,砼在搅拌机中受到强力的作用,砼在搅拌运输车车罐中几乎充满了每个部位,砼受不到强力作用,它对砼的作用只是防止砼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层、离析,搅拌作用微乎其微。

2.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满足合同要求,当合同未做规定时,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0.5h。有些工地还未经监理验收就通知搅拌站出料,搅拌车到工地等的时间太长或交通受阻等原因造成卸料困难。

3.砼运输到现场一般60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2h,砼搅拌运输车、泵车、地泵管等,在夏季施工时要采取隔热措施,冬季施工要采取保温措施,搅拌车车体向外传热,但同时砼产生水化热和骨料摩擦热,途中其温度基本不降低或稍有提高。砼搅拌运输车的颜色最好是白色的,它比红色的温度低1.4℃,比黄色的温度低0.3—0.5℃。

4.运输到现场的砼,施工单位宜在30min内进行验收,如砼塌落度只要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就应进行验收。90min砼用完,如发现砼有问题,应立即处理或将砼退回。如果砼到达施工现场不能及时用完,将会千万砼质量事故,一般砼出机后,宜在2—4h内用完,当超过初凝时间的砼应废弃,不能再用;通过试验,砼在超过初凝时间后,即使再加入减水剂,达到要求的砼塌落度。其28d 的强度只能达以设计强度的20%左右,一般砼初凝时间6小时左右,掺缓凝剂的砼除外。

5.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混凝土运送时间系指从第一盘混凝土由搅拌机卸出开始至运输车开始卸料为止。运送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当合同未做规定时,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

,运输时间可延长0.5h。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最长不宜超过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的1/2。

(三)混凝土入仓

混凝土浇筑由仓面准备、混凝土入仓、铺筑、平仓、振捣等工序组成。各施工工序根据浇筑仓位及施工手段的不同又有其各自不同的施工方式、方法,因而不同工程或同一工程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均有所差异。我国水工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答题归结为以下几种基本施工方式的组合。

1.入仓

混凝土浇筑通常采用的入仓方式主要有汽车转溜槽(溜管)入仓、汽车栈桥入仓、吊罐入仓、汽车直接入仓、布料胶带机入仓和泵送入仓等施工方式。

1)汽车转溜槽(溜管)入仓。主要是利用现场有利地形,利用进料线

与浇筑仓位的高差,采用溜槽分料、布料,溜筒缓降方式进行混泥土施工的一种入仓方式,该方式是一种比较陈旧,但仍在采用的混凝土入仓方式,近年来较少采用自卸汽车运料,而改用搅拌车运料。这主要由于搅拌车运送的混凝土骨料分离少、质量好,而且卸料速度可以控制,又无需转接料斗。这种入仓方式侄子啊一些小仓位施工中采用。在采用此方式入仓时,需注意溜槽的坡度,既要下料通畅,又要避免溜槽坡度过陡引起骨料分离。

2)汽车栈桥入仓。早年曾在三门峡、丹江口水利工程中采用,因该入

仓方式准备工作量大、成本较高,机动性和适应性差,现已极少采用。

3)吊罐入仓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入仓方式,与之配套的起重机械有缆

机、门机、塔机、履带吊及汽车吊等,其优点是方便灵活、效率高,布料均匀,质量易保证。吊罐分立罐和卧罐两种,由于开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蓄能罐、手动罐、电磁罐、气动罐等罐种。由各工程使用情况看,以不摘钩蓄能吊罐性能最优。各式吊罐的容积有1.0、3.0、6.0、9.0m3几种。目前立罐以6.0、9.0m3居多,卧罐以3.0、6.0 m3居多。

4)自卸汽车直接入仓方式,具有机动灵活、功效高、费用低等优点。

随着干硬性混凝土和低陷度混凝土在水电工程中推广使用,汽车直接入仓方式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如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就采用了这种入仓方式。入仓自卸汽车吨位一般为20t、30t。(5)布料胶带机入仓。

随着混凝土胶带输送布料系统的使用,人们对胶带机入仓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多种形式的高速布料胶带机先后被用于高坝洲、水口、二滩和三峡水电工程中。实践证明,布料胶带机入仓方式具有机动灵活、布料均匀、平仓工作量少,浇筑强度大等优点,今后将会在我国更多的水电工程中推广应用。2.入仓手段需注意的事项

1)用C7050、TC7052塔机通过吊罐(1m3、3m3)运输混凝土时,应遵

守下列规定:a起重设备的吊钩、钢丝绳、机电系统配套设施、吊罐的吊耳及吊罐放料口等应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b吊罐不得漏浆,并应经常清洗、凿除残留灰浆;c 起重设备运转时,与周围施工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和高度;

2)采用皮带机系统配合布料机系统,并在仓内预埋有支架,混凝土通

过皮带机系统输送到布料机上,然后通过布料机配合将混凝土输送到浇筑位置;

3)综合手段,包括有:承料斗配合长臂反铲进行浇筑,采用溜槽、溜

筒进行浇筑等,是利用施工现场施工条件和地形高差,结合实际施工要求和目的,通过以上方法配合使用使混凝土浇筑更为简便;

4)泵送混凝土运输,必须符合混凝土的供应,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

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谁或其他办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堵塞;

5)用溜筒、溜槽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6)△溜筒(管、槽)内壁应光滑,开始浇筑前应用砂浆润滑筒(管、槽)

内壁;

△当用水润滑时应将水引出仓外。

△溜筒(管、槽)宜平顺,每节之间应连接牢固,防止脱落。

△运输和卸料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分离,严禁向溜筒(管、槽)内加水

△当运输结束或溜筒(管、槽)堵塞经处理后,应及时疏通,对进入仓号

的杂物及时清理。

(四)柱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砖胎模就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可增加到3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在浇筑竖向结构时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公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在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内水平移动布料,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0.5m。

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柱梁不同等级混凝土相连接时,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一段距离。浇筑施工时可沿预定接缝位置,设置固定的筛网(孔径5×5mm),他浇高强度,后浇低强度,也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柱子采用汽车泵浇筑,每6根柱子为一组,循环下料。从柱顶下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加设串筒,均匀下灰。柱子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浇筑高度超过梁底2cm,梁施工时剔除。混凝土强度达1.2Mpa后进行施工缝处理,剔除浮浆层至露出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混凝土的浇筑:泵送混凝土浇注速度快,柱子模板要进行二次校正,即在混凝土浇注后再进行一次校正。

浇筑分层厚度:浇筑层厚度≤振动棒作用部分的长度的1.25倍。本工程柱采用50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为38.5cm)混凝土分层厚度为450mm。现场制作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杆,随时探测,调整混凝土浇筑厚度。混凝土下灰时用手电筒照明读取厚度控制杆上的数据,从而控制浇筑厚度。

混凝土振捣:振捣时间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泛出浆,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来确定,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

(五)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1.在专用钢筋马凳上铺脚手板作为浇筑马道,以防钢筋被踩变形。

2.梁板同时浇筑,浇筑的方法由一端开始下灰,振捣手密切配合,用“赶浆法”保持混凝土沿梁底向前推进,根据梁高分层浇筑,当达到板底部位后与板一起浇筑。

3.振捣采用振捣棒和平板振捣器相配合,振捣器快插慢拨,插点均匀。

4.4板面采用平板振捣器,随振捣随用激光整平机整平,局部拐角处人工配合整平,抹好处禁止上人踩踏。

5.梁柱节点钢筋较密,用Φ30的小振动棒振捣,并准备一些小钢钎人工辅助振捣。

(六)混凝土振捣及自然养护

1.基础底板混凝土振捣时,既不要漏振、欠振,也不要过振,振

捣时间宜为10-15s。板面振实刮平后要用木抹子搓压,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有抗渗要求时,更要加强搓压表面,混凝土终凝前,要增加压面遍数,终凝后在薄膜上浇水养护,消除板面裂缝。

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并尽量避开高温开气,尽量在夜间施工浇筑,应将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28℃左右。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标高,经过1-2h,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消除混凝土塑性沉缩裂缝。二次振捣后应进得搓压,并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防止表面早期失水,出现干缩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加强保温和保温的养护,通过监测温度指导保温材料的覆盖和拆除。混凝土内部与表层的温差以及表层与大气的温差小于20℃,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

4.现浇混凝土楼板在表面振捣搓平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接缝处需搭盖严密,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搓压表面,发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绕水养护不少于7d。

5.对于箱形基础,平面尺寸过大时,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地下室外墙应增设暗梁等抗裂钢筋,加强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免混凝土墙长期暴露,受气候影响使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

6.框架柱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时间宜为5-10s,不要过振,以免混凝土中的石子下沉,砂浆上浮。框架应采用斜面推进浇筑,用插入式振捣棒轻插快拔,避免欠振、过振。振捣抹平后及时保温养护7-14d。

7.现浇框架柱、剪力墙、筒体等结构拆模后,应悬挂麻袋片浇水

养护7昼夜,对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养护的结构,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或涂刷养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高强度混凝土柱子拆模后,在柱子外围应用塑料布缠裹严密,保持塑膜内有凝结水。

8.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是遇到气候干燥、风大、炎热夏季水分蒸发过快时,应在浇筑完毕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表面不宜覆盖时,应刷养护剂,防止混凝土内部分水分蒸发,养护时间7-14d。

9.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10.冬期施工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混凝土振捣方法

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不靠’等。

1.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2.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3.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4.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5.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6.三不靠:一指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二是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木锤轻击模板,在钢筋密集处和模板边角处,应配合使用铁钎捣实。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一)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

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

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

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

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

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

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

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

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6)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

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7)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8)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

散孔洞;

9)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四)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

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

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

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