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_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_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_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2013年第3期(总第189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3.2013

(Vol.189)

环境保护

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卢洪友祁毓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日本在环境治理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既得益于二战后日本官产学界在环境治理指导思想、理念和政策方面顺应形势地不断变化、更新和创新,又得益于日本在环境管理上设计了较为科学的体制。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环境权理论与运动和环境社会学的兴起指引着日本环境治理实践的5个阶段。从日本环境治理的政策来看,环境政策工具的种类从单一简单走向复合多样,环境政策工具越来越重视经济激励手段和社会管理手段的使用。从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来看,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合理划分环境管理责任与支出责任、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参与是重要的保障。总结日本环境治理的经验,其“国家协调、地方为主、社会参与、市场激励”的治理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日本;环境治理;环境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支出责任

【中图分类号】F133.1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5X(2013)03-0068-12【收稿日期】2012-10-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11&ZD041)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均等化路径研究”(5052012105001)

【作者简介】卢洪友(1958-),男,山东省临沂市人,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祁毓(198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提出

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诸多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一方面得益于二战后日本官产学界在环境治理指导思想、理念和政策方面顺应形势地不断变化、更新和创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日本在环境管理上设计了一个较为稳定且科学的体制以确定政府的责任担当。当前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又正处于加速之中,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环境治理模式亟待从“劣治”到“良治”再到“善治”转型,总结日本环境治理的经验,其“国家协调、地方为主、社会参与、市场激励”的治理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二、日本环境治理理念的渊源

(一)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奠基作用

日本官产学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环境政策的研究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该国环境哲学

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其环境哲学思想演变大致经历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判和对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3个阶段。[1]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主要源于战后日本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所产生的系列公害事件,但是,起初对有关公害成因的探究却主要集中于技术层面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外生因素,加之日本政府应对公害问题所采取的应急对策并没有触及企业公害发生的根源,更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这一问

题。认识上的困境最终演变为日本社会在战后亟待解决的“早期环境问题”———公害的本源是什么、根

源是什么、责任由谁承担、如何彻底根除公害等问题。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的是宫本宪一和庄司

光,他们在1964年出版的《可怕的公害》一书中,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了公害,即“公害可以说是伴随

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发生的社会灾难。这种观点在都留重人、加藤邦兴等人的发展下,逐步形成了战

后日本环境哲学思想界的“生产关系说”。但是随后的质疑声也不断,特别是前苏联在战后也陆续发生

了公害问题,使得这一学说受到很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末,宫本宪一在承认早期“生产关系说”局限

的基础上对公害原因进行了重新的阐释。[2]但同时他依然认为“作为公害的环境破坏,乃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所致。

处理公害问题无非是处理两类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生态资源的分配问题。[3]

前者即发展成为后来的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评,后者演变成对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讨论日盛,这为之后环境权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了积极的氛围。日本环境伦理学的讨论,涉及范围较广,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二)环境权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

人权发展的历史经过了初创期、发展期和升华期,3个时期的核心性人权分别是自由权、生存权和

环境权。[4]1969年,日本宇都宫地方法院关于“日光太郎杉事件”的判决和1970年东京防止公害国际会议上

发表的

《东京宣言》,①催生了环境权思想在日本的萌芽。在“产业优先”的环境法理念下,加之环境法立法滞后,日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既缺乏动力又缺乏依据对环境侵权行为予以公平公正且有效的处理,而且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请求侵害赔偿和救济的申请也屡屡失败,社会公众期待一种全新的权利观

念,

来为环境立法提供法理上的依据,同时也期待着在社会中营造一种环境权与传统人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70年召开的日本律师联合会第13次人权拥护会上,仁藤一、池尾隆两位律师在日本第一次提出了具有法学意义的环境权理论。

2000年之后,环境权方面的新动向主要集中在实践层面上,焦点是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入宪

法。2004年6月,

日本自明党宪法调查会宪法修改企划小组发表的《论点整理》、公明党宪法调查委员会发表的《论点整理(上)》、日本民主党《宪法提言中间报告》等,均提出了将环境权加入宪法的主张。为进一步充实环境权的内涵,日本学者又从不同角度深度挖掘了环境权所蕴含的构架,如环境防御权、环境社会权、环境参加权等。2012年6月审议日本宪法修改草案的日本众议院宪法审查会将“环境权”提上了议程。

(三)环境社会学的兴起

源于二战后的日本公害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未得到圆满的解决,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学界的

96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①《东京宣言》

将人类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作为人类的基本人权思想,对环境权在日本的倡导和产生具有巨大影响。

0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9期

研究者也开始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运用到环境治理当中,从时间脉络来看,日本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以饭岛伸子、船桥晴俊、鸟越皓之为代表的3个研究团队关注这一领域的问题,这3个研究团队再加上海野道郎的数理社会学团队,开创了日本环境社会学的四大理论体系,分别是“受害构造论”、“受害圈、受苦圈论”、“生活环境主义”和“社会两难论”,其中“受害构造论”和“受害圈、受苦圈论”统称为“环境公害理论”,“生活环境主义”和“社会两难论”统称为“生活环境问题理论”。

三、日本环境治理政策变迁

(一)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制定的阶段背景分析

1.公害对策阶段与环境治理阶段(二战后30余年)

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由于对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爆发了较为严重的“矿害”环境问题,只不过这一类环境问题只是集中于小部分地区和个别领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二战后,日本恢复经济发展、通过重工业发展重构工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相互叠加,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日本历史上有名的“环境公害”期,各种公害问题集中出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公害病”,水俣病、痛痛病、新潟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公害问题不仅使当地居民的健康受到了损害,也使日本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代价,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才真正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日本的大批的环境法规、环境制度、环境机构等环境管理体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来的。1967年日本出台了《公害对策基本法》,以后又陆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规制》等。在1970年的“公害国会”上,通过了与公害对策相关的14项法案,并对基本法进行了改正(主要是删除了“在生活环境的保全方面,必须和经济的健全发展相协调”的所谓“经济协调”的条款)。1971年设置了专门负责环境问题的机构———环境厅。1973年,制定了公害被害健康补偿法,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用加害企业的费用负担来对认定患者进行经济补偿等,明确了企业的公害责任。该时期,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态度坚决,重视直接的、行政的管理,主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制定直接的限制措施,尤以汽车尾气标准制度与实施最为典型。由于环境问题的持续性、隐蔽性和深层次性,尽管在出现系列公害事件后日本政府及时且较为有效地采取了系列公害对策,但是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能源危机和国内公民对环境权利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强烈,日本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既有的环境战略、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观念,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政府的环境政策从“防止公害”向“保护环境”观念转换的时期,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放在规划和政策协调上。

2.全球环境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中期至9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逐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防止地球变暖问题及防止地球大气臭氧层破坏问题,突出了“地球环境”的观点。由于日本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使用氯氟烃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在外界的压力下,制定了削减使用氯氟烃的法律和计划,由此,日本的环境治理开始由国内治理向全球治理转变。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政府开展的环境外交和民间开展的全球性环境治理合作活动。

在环境外交中,日本政府于1989年在外务省设立了环境特别小组,专门负责对外开展环境治理合作的政策、措施以及解决跨界国际环境纠纷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召开了“地球环境会议”,提出了“地球环保技术开发计划”,在具体的操作上,日本主要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ODA(官方开发援助)

项目进行对外环境援助。根据OECD 统计,在开发援助委员会(DAC )22个成员国中,日本提供的环境

ODA 仅次于法国,占到了17.8%,①主要用于环境政策管理、防洪/排涝、保护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土地

保护、环境教育、环境调查等项目。此外,日本还通过加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签

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工业》和《京都议定书》、承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全球环境治理当中。

3.环境可持续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历经“泡沫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考验,并向着建设可持续

化社会迈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UNEP )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方针。随后日本环境政策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体现在《环境基本法》

、《环境基本计划》和《日本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等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环境基本法》确立了环境资源的享受与继承、构筑对环境负荷影响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通过国际协调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保护等3个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其中国家、企业和国民的职责,为日本创造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型社会奠定了基础。2000年,依据《环境基本法》的要旨,日本政府又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确立了建设循环型可持

续发展社会作为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环境基本法》和《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制定为21世纪日本环境政策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4.环境战略立国与全民参与阶段(21世纪至今)

虽然利用环境合作的国际舞台,显著增强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但是,从内生环境质量提升的角度看,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对日本来说是最为迫切的任务,因此,制定更高层次和更具内涵价值的行

动计划,

也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2007年1月,日本第166次国会提出“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的构想”,并以此来构建世界环境政策框架。为此,环境省在中央环境审议会中设置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特

别委员会”,4月5日公布了方案的主要论点,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6月底提交正式的“战略”方案进

行审议。作为“环境立国”基本理念公布的主要方案包括:把日本构建可持续社会取得的成果作为日本

模式向海外宣传;把传统的日本的自然观充分应用到现代当中,

推进美丽的国土建设;同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成长和地区振兴;不仅为日本,还要为世界和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提出应在以下8个方面着手实施重点政策:气候变化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当的资源循环;环境和能源技术与经

济成长;国际贡献;地区建设;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对策。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也是全体国民共享的权利和共担的义务,日本政府也通过各种手段措施激励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

日本环境省的最新统计资料显,

2007年(平成19年)日本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环保NGO (非政府组织)总署达到了4532个,主要分布于基层村与县以下小城市,覆盖到了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自筹经费、自主活动、并积极参与日本各级政府环境治理相关立法、审议程序,成为各类社会主体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环境政策工具及其选择

一方面,环境政策工具的种类从单一简单走向复合多样。二战后的70余年以来,日本逐步从单一

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为主导的环境政策转变为命令控制工具、

经济激励工具和社会管理工具相结合的工具体系。目前日本的环境政策工具变得愈加丰富。如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污染申报登记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赔偿制度、环境税、财政补贴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绿色采购制度、

ISO 体系认证17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①

根据OECD 数据统计,仅2005 2009年,日本对外环境援助为20.18亿美元,占17.8%。

制度、环保公众参与渠道设计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环境政策工具越来越重视经济激励手段和社会管

理手段的使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

无论是从效率角度还是从公平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命令式的环境政策工具的作用发挥都不及经济激励手段和社会管理手段。[5]

传统命令式的环境政策工具侧重于末端处理,环境治理的效果最差,而经济激励手段和社会管理手段则侧重于环境预防和全过程的控

制,而且对环境治理和参与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最为明显。从日本《环境基本计划》的理念演变就可以看

出这一趋势,《第一个环境基本计划》(1994)所倡导的是“循环、共生、参与、国际相关事务”的理念

,《第二个环境基本计划》(2000)提出了“污染者负担、环保效率性、预防性方针、环境风险”的环境政策指针,

《第三个环境基本计划》(2006)的主题是“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提升”

。在《第三个环境基本计划》中,日本明确了今后环境政策落实的方向:一是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提升;二是加强技术研发,采取必要措施应对不确定性。三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国民的新作用,推进各主体的参与和协作;(4)四是推进环保人才培养和环保地区建设。四、日本环境治理状况评估与政府责任

(一)日本环境治理状况评估

环境质量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的落脚点和最终评价标准,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优先保证的公共服务。通常,国家和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是根据所在地空气、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的受损或排放情况进行评价

图11990 2009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

注:本图中计算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 2)、碳氢化合物(CH 4)、二氧化氮(N 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 6)等,均按照地球变暖系数(GWP )换算成百万吨二氧化碳进行的汇总。

资料来源:環境省地球環境局総務課低炭素社会推進室資料。

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评价空气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经历了一个倒U 形的变化路径(如图1所示),从1990年的1204.7百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364.9百万吨,再下降到2009年的1209.2百万吨,总体上看,日本环境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58亿吨,比2009年增加4.2%。

①由于受国内经济复苏和《京都议定书》双向约束,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并不明朗。受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日本国内众多核电站停运而火力发电站运转增减,因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的压力较大。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来看,如

图2所示,1975 2010年,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硫和浮游粒子状物质的浓度呈现出

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1975年,四类污染物浓度分别为0.015ppm 、0.021ppm 、0.014ppm 和0.05ppm ,到

2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9期①

日本公布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http ://news.xinhuanet.com /world /2012-04/13/c_111778522.htm 。

2010年分别下降至0.003ppm 、0.011ppm 、0.004ppm 和0.021ppm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图21975 2009年日本大气污染物浓度

注:有关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根据检测来源分为:一般环境大气测定局数据和汽车排放气体测定局,由于一般环境大气测定局数据更为全面,故本图使用该类数据,单位为PPM (百万分之几浓度)。

资料来源:環境省水·大気環境局

「平成22年度大気汚染状況について(報道発表資料)」。对于日本水体环境质量及治理状况,分别以河川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湖沼中的含磷量来反映。1980 2004年,日本四大河川(石狩川、筑後川、利根川和淀川)的生化耗氧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1.5mgO 2/L 、1.9mgO 2/L 、1.6mgO 2/L 和3.3mgO 2/L ,降至2004年的0.9mgO 2/L 、

1.5mgO 2/L 、1.4mgO 2/L 和1.5mgO 2/L ,河川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来自霞浦湖、琵琶湖(北湖)和琵琶湖(南湖)监测点的数据显示,三大监测点无机磷化合物数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比较于河川水质的改

善情况而言,日本湖沼水质改善情况缓慢。

①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水质状况的改善与其所采取的高标准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密不可分。目前日本污水处理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6.9%,实现全体国民的基本覆盖,河川、湖沼、海域的水环境治

理污染控制率也接近90%。这些高效的水污染处理有力保障了日本水质环境质量的改善。

②目前,日本的水环境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水污染控制法》、《琥珀水质保护措施法》,针对湖泊水、河川水、海

洋环境制定了针对性的对策,

同时,再加上运行已久的区域总污染负荷控制系统,有力地推进日本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比较于河川、湖沼的水质改善,日本地下水污染状况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根据已经登

记的地下水污染事件数来看,1989年之前,日本地下水污染事件数每年不足百件,而到了2003年,已经

达到了445件,最近几年的污染事件数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与此同时,重度污染事件所占比重也是呈

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且处于高位徘徊,2009年,该比重达到了98.88%。这使得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和繁重。

③从垃圾的排放情况来看日本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状况,1970 2009年,日本的日均每人垃圾

的产生量维持在1kg 左右,其中,生活垃圾数量高于生产垃圾数量。2009年,日本日均每人生活垃圾数量为0.709kg ,生产排放的垃圾数量为0.285kg ;与此同时,日本人均每天排放的垃圾量在最近若干年开

37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①

③OECD Environmental Data Compendium 2006,Inland Waters 。环境省水和大气环境局水环境课公共用水域水质测量结果。環境省水·大気環境局「平成22年度地下水質測定結果」。

始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特别是生活垃圾所占比重下降更为明显。①

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显得尤为关键。从2002年开始,日本政府就严格控制农用化肥的使用剂量,从1995年 2002年,人均化肥施用量经历了短暂的回升后便开始下降,到2009年,日本人均化肥量已经降至219.44t。②尽管如此,但是由于日本过分强调土地的生产力,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一度曾轻视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日本的土壤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已经登记的土壤环境污染受理案件数来看,1994 2009年,日本的土壤污染事件数已经从25件猛增至575件,其中重度污染事件数所占的比重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到2009年,重度污染事件所占比重占到了16.35%。[6]森林是地球最重要的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质量的重要指示器。国际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9%,比2000年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同一时期的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2%,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1%。[7]在日本,每年都有各种植树活动,有专门提供乡土树种的公司,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材料,政府官员、学生、普通百姓都自愿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社会公众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其生活消费行为和习惯对环境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特别重视引导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和参与行为,为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日本实施低排放车认定制度。通过认证的车辆可享受不同幅度的车辆购置税和车辆使用税的优惠。此外,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地方公共团体,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以日本社会的低公害车保有量为例,1994年仅为2849辆,2010年就增长到1475332辆,这一方面得益于日本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日本环境省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企业和居民购买绿色产品的实施率从50.1%迅速提高到71.9%,地方公共团体的实施率更是从23.6%提高到73.8%。另一方面还得益于,日本政府所提供的有利的基础设施环境。以天然气填充设备为例,1994年,天然气填充设备仅仅在部分地区施行,到2010年,低公害车天然气填充设备就已经基本覆盖全日本,达到333处。③随着环境治理逐步向纵深迈进,技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环境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财政资金不仅直接地投入到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当中,而且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其中,产生了良好的效应。2001年,日本环境领域的专利申请数为806件,到2009年就达到了2081件,增长了1.58倍。④日本环境省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环境研究与环境技术开发资金预算为44.03亿日元,2009年上升到120.29亿日元。而2009年,中国环境领域授权的专利发明数仅为258项,占日本同期专利数的12.4%。

环境政策是实施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从日本各级政府的环境政策制定情况来看,日本环境省的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地方政府当中,环境对策基本条例制定已经完成的达到了55.2%,其中都道府县、指定都市和市区町村的比例分别为100%、100%和53.3%,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在市区町村中,还有8.1%的地方正在制定环境对策基本条例的过程当中。

此外,日本非常重视对环境政策影响效果的评估。每一项环境政策都遵循“制定———实施———评4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9期

①②③④環境省大臣官房廃棄物·リサイクル対策部廃棄物対策課「日本の廃棄物処理(各年度版)」

(財)農林統計協会「ポケット肥料要覧2010」

(社)日本ガス協会,国土交通省資料(低排出ガス認定制度は平成12年度から実施。軽自動車等は含まない。)特許庁資料より積算。

估———修改———再实施”的过程,《日本环境基本法》第28条要求“国家应当实施必要的调查,以便掌

握环境状况、

预测环境变化或预测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影响以及为制定旨在保护其他环境的政策”;第29条要求为了掌握环境状况和妥善实施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国家应当努力健全监视、巡视、观测、测定、实验和检查的体制。

(二)日本环境治理的政府责任

1.环境管理机构

日本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级区划行政管理体制一样,日本的环境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环境管理机构和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尽管日本环境治理方面的财政资金分散于15个省府,甚至在有些年份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来自于其他14个省府,但是负责牵头日本环境治理事务的依然是环境管理部门,主要是环境省和都道府县市町村所对应的环境管理机构。日本《省厅改革

基本法》和《环境省设置法》特别指出,环境省有权通过强化相关行政之间的调整以及相互促进等以谋

求环境行政的综合展开,而且,对于其他府省所管辖环境事务及其事业,环境省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1971年正式成立环境厅之前,日本的环境管理机构是以分散在政府内阁各省或以临时性应急机构的名义存在的,正式成立环境厅之后,伴随着生产生活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趋突显,环境厅的升格改革显得迫在眉睫。2001年,日本政府在中央省厅改革的进程中,根据《省厅改革基本法》和《环境省设置法》将原来环境厅升格为环境省,环境省长官在内阁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内阁主要

成员,人员编制也由原来的969人增加到2011年的1298人。[8]环境省的职权也由过去以控制典型七

公害和保护自然环境为主,

扩大到“良好环境的创造及其保全”等重要事务。目前日本环境省由大臣官房、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对策部、综合环境政策局、环境保健部、地球环境局、水大气环境局、自然环境局、环境调查研究所、地方环境事务所等九大部门组成。伴随着中央政府环境保护机构的不断升格和健全,日本各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但是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只对当地政府负责,环境省

与地方环境管理机构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在多数情况下,环境省是将事务性工作交给地方政府进行,再在地方政府内部机构(包括地方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之间进行分配,换句话说,环境省是地方政府的上级机构,主要是在法定范围内对地方政府进行环境事务上的领导和监督。地方

政府通常在国家环境法规的基础上,

制定更加严厉的地方环境标准。尽管随着地方环境保护事务日益增多和标准越来越严格,日本地方环境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人员并没有因此膨胀,而是呈现了不断减少的

趋势,2007年,都道府县地方公共团体中环境部分职员数为81417人,到2010年下降至69668人。

①其中负责清扫的人员数下降最多,而负责公害和环境保全的人员数并没有减少,人员机构的变化和数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到地方环境保护事务工作的开展。

日本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比较彻底的环境联邦主义管理体制,其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联邦主义管理相

比较环境集权管理更能够适应日本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需求和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当然,

为了解决环境治理当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协调跨界环境治理问题、环境污染外溢问题、环境竞次竞争(Race to Bottom )所引发的公地悲剧问题,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中央对地方环境治理的监管指导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互动。日本中央政府环境省专门在北海道地区、东北地区、关东地区、中部地区、中国四国地区和九州地区设立地方环境事务所,主要负责构筑国家和地方在环境行政方面的新

5

7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①

総務省自治行政局「地方公共団体定員管理調査」より環境省作成。

6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9期

的互动关系,作为环境省驻派地方的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细致的施政,涉及广泛的业务。地方环境事务所是目前环境省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2011年,七大环境事务所公务人员达到了439人,占到了整个环境省的33.82%。

2.财政责任

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服务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财政投入是政府参与环境治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透过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支出,可以看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的方向。在经历20世纪长期的增长后,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环境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年日本的全国环境财政支出达到82826亿日元,到2009年下降至47017亿日元,中央政府环境财政支出占比从平成6年的1.64%降至平成24年的0.67%,环境财政支出预算规模和占比呈现“双降”趋势。根据日本环境省发布的年度报告,[9]发现:(1)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环境质量呈现出更为稳定的改善趋势,各项环境制度和体制所发挥的作用日臻成熟,社会、企业和个人环境保护激励作用更加强烈,这构成了日本环境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的基本原因;(2)受经济发展不景气和财力增长有限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日本的环境财政支出缺乏有力的支撑,再加之环境形势的好转和环境国民社会的兴起,政府功能逐步从环境直接治理型过渡到环境调控和激励型。

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分担比例来看,中央政府环境支出的比重低于地方政府环境支出比重,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环境支出比重的差距在缩小,在2001年,地方政府环境支出所占比重高于中央政府26个百分点,到2009年,这一差距就缩小至9个百分点。其中原因可能在于,伴随着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等辖区内环境治理状况的改善,更多的环境问题可能集中在跨界、跨流域等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协调的领域当中,中央政府的环境支出在这些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上,通过观察中央政府环境支出规模和结构可以发现,总体上看,中央政府的环境支出规模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1971 2009年,中央政府环境支出的平均增长率为9.26%,高于同时期日本GDP 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同时中央政府环境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小,从1971 2009年,日本中央政府环境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平均比重为1.2%。从中央政府环境支出的部门来源来看,主要分布于15个省府机构中,具体来源于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厅和环境省以及防卫省。这一方面说明日本中央政府的环境治理是一个多部门广泛参与的治理结构,体现了日本环境治理的多元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治理支出的来源广泛,如果在中央各涉及环境事务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日本中央政府环境治理的效果发挥。从日本中央政府环境支出的结构来看,主要有地球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地质环境保护、废弃物回收利用、化学物质处理、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基础设施等7个类别。日本中央政府环境支出主要用于直接的环境治理当中和外溢性比较强的环境公共服务,其中仅地球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和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地质环境保护的经费总额就占到了近80%。日本中央政府的环境支出也关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环境灾害的处理以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观察地方政府环境支出规模和结构可以发现,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财政支出中环境支出的规模和比重均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年,地方环境财政支出为52342亿日元,到2009年就降至25850亿日元,下降了近50%。从地方政府间环境支出的比重来看,市町村的环境支出的规模和比重均明显高于都道府县,以2009年为例,市町村环境支出规模达到了19519亿日元,而都道府县同期的支出为6330亿日元。进一步分析地方环境支出的结构发现,日本地方政府环境支出主要的项目有一

般经费、公害法规及调查研究费、公害预防事业费、公害健康侵害补偿经费和其他经费,其中公害预防事业费和公害健康保险侵害补偿费占到日本地方政府环境支出比重的70%以上。与中央政府环境支出主要用于公害治理相比,地方政府环境支出主要用于公害预防和事后补救及补偿等方面,从而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之间构成了公害预防、

治理和补救补偿的三位一体格局。表1

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2001 2009年)单位:亿元、%年度

中央政府小计比重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小计比重合计2001

3048436.809960423825234263.198********

2909938.159185379874717261.85762712003

2742340.768590312593984959.24672722004

2577242.147639277493538857.86611602005

2365442.357128250703219857.65558522006

2134241.946600229392953958.06508812007

2094943.236521209932751456.77484632008

2214145.706210200952630554.304844620092116845.026330195192584954.9847017

资料来源:環境省総合環境政策局環境計画課資料。

五、日本环境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纵观日本环境治理的效应和管理体制的设计,我们将日本的环境管理体制归结为“国家协调、地方为主、社会参与、市场激励”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是由众多分项制度安排有机组合而成,相互促

进,

相得益彰。结合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现有环境体制及所处的阶段性特点,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一)环境保护是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利

从日本环境治理的历程来看,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政府责任并将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

法律保障。从坚持“产业优先”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再到“环境保护先行”,这一执政理

念的变化彰显着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环境保护放在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位

置上,

而实际上,日本环保先行理念的施行并没有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的提升。对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应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位,并将其切实转化为实际的治理行动,顶层设计应该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赋予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同等比例的权重,同时在公民权利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给予环境权足

够的重视。从长远来看,

环境治理理念的嬗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提供足够的激励和约束,又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和组织的积极参与。

[10]

(二)加大政府投入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

日本环境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予以保障,这种保障机制使得日本的环境治理不会因为短时期的财政投入的波动而受到冲击。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关键领域,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到

环境治理过程当中,

从而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社会资金为支撑,中央和地方互为补充的环境保护投入格局。着眼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显得迫在眉77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8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9期

睫。加大投入的关键又在于中央和地方建立环保支出稳定增长机制,构建中央和地方环境支出的激励相容机制。[11]研究和制定中央和地方新增财政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支出增长率应高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环保支出应占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总支出的一定比例的制度安排。

(三)因地制宜地合理划分环境保护责任是环境治理的制度保障

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治理的过程中,尤为重视环境保护责任的划分,在横向上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环境保护省与其他省厅之间事务划分,在纵向上,结合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特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保护责任划分也较为合理,这种财力、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环境管理责任划分支撑着日本整个环境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目前,中国在不同组织机构、不同部门和不同政府级次之间也存在着环境管理责任的划分,但是从高效可持续运转的角度来看,还需要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做进一步的划分。尤其是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政府的缺位现象明显多于越位,环境管理无动力、无能力和无压力的现象较为普遍,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普遍面临着环境事务负担重、环境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环境监管设备匮乏的事权与财力严重不对称的局面。进一步制定细化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环境保护责任划分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四)重视经济激励政策和社会创新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环境管制手段相比,经济激励性政策和社会创新性政策对经济社会的扭曲最小,而且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治理经验,除了政府直接干预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可再生能源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鼓励各类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并给予必要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发工作,鼓励环境技术创新和专利研发。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环境先进国家的环保节能技术和经验。[12]

(五)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是保障日本环境保护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从国民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企业环境经营多维度构建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制度。总结日本环境治理社会参与机制的经验,中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安排:(1)将环境保护课程贯穿到整套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针对不同阶段国民教育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形成国民环境保护教育的全覆盖和国民环境环境保护终生教育的格局;(2)鼓励环境NGO组织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为这些组织提供参与环境治理的机会,发挥他们在其中的独特作用;(3)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除了履行必要的节能减排义务外,而且还可以通过发布企业环境责任报告、绿色采购等多种途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4)建立环境利益诉求反应和反馈机制。环境突发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和资源的分配不当所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和健全畅通的环境利益诉求机制和及时回馈机制,保障社会公众正当环境权益,探索建立环境风险救助赔偿机制,[13]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1]吕文林.日本的环境哲学思想研究[J].日本研究,2003,(2):14-21.

[2]宫本宪一.环境经济学[M].日本:岩波書店,1989:39.

[3]周秀英,穆艳杰.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路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3,(1):18-22.

[4]徐祥明.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析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25-138.

[5]Richard L.Revesz and Robert Stavins.Environment law and policy [J /OL ].NBER Workingpaper 13575,2011.

[6]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2010)———Milestone toward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through changes in business and life styles [EB /OL ].http ://www.env.go.jp /en /wpaper /

2010/index.html ,

2010,243.[7]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2009)———creating econom-

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EB /OL ].http ://www.env.go.jp /en /wpaper /2009/index.html ,2009,167.

[8]总务省统计局.日本统计年鉴(第六十二回)[Z ].平成25年,2013:37.

[9]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2008)———the world in tran-

sition and Japan's efforts to establish a sound material -cycle society [EB /OL ].http ://www.env.go.jp /en /wpaper /2008/

index.html ,

2008,381.[10]卢洪友.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分享[J ].人民论坛,2012,(3):3-9.

[11]卢洪友,祁

毓.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现状评析及优化路径选择[J ].环境保护,2012,(17):28-31.[12]李冬.日本的环境李果战略及其启示[

J ].现代日本经济,2008,(2):6-9.[13]汤天滋.中日环境政策及环境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 ].现代日本经济,2007,(6):1-6.

责任编辑孙慧宗

A Study on Japan '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LU Hong -you QI 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 :Japan achieves good results in a lot of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ich both benefits from changing guiding ideology ,idea and policies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along with the situat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from Japan's relatively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right and movement and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guide the five stages of Japan'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From Japan'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olicies point of view ,the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move towards complexity and variety from single and simple majority.The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social management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 appli-ance.From the aspect of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comple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rational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xpenditure responsibiliti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Concluded from the idea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Japan's management mode that national coordination ,giving priority to re-

gional government ,

social participation ,market incentive is worth considering for China.Key Words :Jap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ublic Service of Environment ;Government Management ;Expenditure Responsibility 97第3期卢洪友,祁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

日本右翼分子应该由愚蠢转向聪明

日本右翼分子应该由愚蠢转向聪明 令人瞩目的钓鱼岛充其量也就是6个多平方千米的海上平台,因美国人的投机取巧,用了个“嫁祸江东”之术,私自把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管辖权移交给日本国,致使日本人利令智昏,死赖活赖非要把这个小平台说成是自己的。日本政府的政要因其是政治家,总还算清楚根由,明白其中的诡异,不把钓鱼岛的归属当回事。可其国中少数右翼分子就不行了,糊涂病害得很厉害,整天是连做梦都想把钓鱼岛抱在怀里。一会儿篡改地图;一会儿给钓鱼岛加个灯塔;又要私人买岛,又要纠合一群人上岛宣示主权,简直忙活得不亦乐乎! 真真的可笑哇,可谓愚蠢之至嘛!看来人要是愚蠢了很难转为聪明啊!余这样说,日本右翼分子一定很不服气吧,肯定要说我们在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怎么是愚蠢呐。本笔少言几句让日本的保钓者参悟一下。其一,从历史溯源看钓鱼岛,日本国最初还没拥有琉球群岛,就更没有钓鱼岛之说了;其二,从两国政要的态度看,都在打和牌,不愿干戈相见;其三,从钓鱼岛的地理位臵看,都不是谁能轻易主宰的。你去保钓建灯塔、画图案、插国旗宣示主权有啥用呢,无论哪国两颗导弹飞过去,啥都不存在了。埋藏在海底的资源,哪一方不同意你都不要想一个人发财。要想发海底资源财,除非你有能力把对方打服了,不敢说话了,那时

候你才能想干啥就干啥嘛。 中国人去钓鱼岛宣示主权还有必要,因为中国人是收复者嘛,你日本人去钓鱼岛宣示啥主权啊?钓鱼岛目前在你的手里,你在管辖着嘛。大家说说看,日本的右翼分子到钓鱼岛去宣示主权不是愚蠢之极嘛,真是聪明过火、走火入魔了喂! 在此奉劝日本狂悖者,不要在钓鱼小岛上打小九九,省点精力,还是和为贵为好嘛。要不然,中日打起来,你日本是几斤几两不妨先认真计量一下,中国就是睡倒让你咬,你也吃不下去的。何况中国已不是衰弱的睡狮,而是一只清醒勇武的坐狮,谁是钓鱼岛的主人对聪明人来说应该是不难预测的。如日本右翼分子继续顽皮,胡作非为,那就让蠢才们睁大眼睛瞧好吧。

协同治理综合模型案例解析及政府改进建议

协同治理综合模型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星雨儿童康健园 1. 基本情况 2.配臵情况 基础设臵配臵:居民小区内独栋三层。由徐汇区教育局以优惠价格租予。设有感觉 综合训练室、多媒体感官训练室、淘气堡游乐室、个别训练教室、精细训练室、音乐/图画教室、普通教室、休息室、操场等康复教学设施。 人员配臵:教职员工20名,主要专业背景为心理学、社工、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 设有教研部、教务部、发展部、行政部、财务部五个部门;理事会成员来自上海市特殊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华东理工大学社工系、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等11名专家学者组成。 教学教务:对每位儿童进行个人综合评估和个案课程评估,制定IEP个别化教学计 划,多元化教学和训练方法;家长培训,家校合作;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合教育。 效果:成为兼具专业性与公益性的较为成熟的机构。

(二)九点社工站 1. 基本情况 2. 目标与服务举措 目标:为不同类型社区青年提供满足他们特定需求的服务 服务体系:交友、专业团体培训、义工行动(重点)。 举措:(1)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为全职妈妈提供交流平台;为英语爱好者开设英语沙龙;为在沪生活与工作的新上海人、外来媳妇、境外人士开设沪语学习班。(2)积极调动自身志愿者资源,回应社区为老服务需求,面向社区高领、孤寡老人开展“爱暖 心扉”公益行动,为老年人提供探访、康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弘扬关爱老人理念。 二、案例的协同治理综合模型分析 (一)外部环境 在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我国法律并没有任何障碍,且政府已高度关注,并支持将部分公共服务的供给权交给社会组织。 [上海市徐汇区 ]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的必要性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的必要性 【深圳甲醛治理公司】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影响21世纪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分别是环境、老龄化、城市化和生活习惯。在这四大因素中,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类的疾病有1/3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剩下的2/3的疾病均可以预防控制,而基因的改变与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在经历了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带来的“光化学污染”之后,人类正经历以“室内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环境污染也被称为现代城市的特殊灾害,国际上已经把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因素。它不仅能引起病态建筑建筑综合征,长时间接触还有可能导致“三致”,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由于家装使用大量的非环保的材料以及家具、日化、建筑物本身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亦日趋严重。近年来,经媒体报道的多起由于居室空气不良而引起的患病,甚至死亡的事件,已使得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和重视。 新闻案例一:2018年5月份,江苏镇江5岁女童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女童母亲怀的头胎是畸形儿,她是第二个孩子。后经过专业检测中心对她家的卧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个装修了7年多的房子里甲醛超标。也就是说,一家人在房间内吸入超标甲醛达7年之久。

新闻案例二:2018年8月5号一篇《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加上各地不断爆出自如租客自己租房甲醛超标的新闻,彻底引爆了自如甲醛门事件。 新闻案例三:2018年9月初的开学季,全国多地新建和改建学校陆续出现疑似甲醛超标现象,深圳南山区南油小学新建校区、西安交大阳光海蓝城小学、浙江杭州余杭临平一小、石家庄想象国际小学、深圳南油小学新建校区等出现学生身体不适、流鼻血等甲醛中毒症状,引起家长不满。 新闻案例四:同年9月7日晚22点,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五季第四期节目讲述的上海一个“十七年不关窗的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韩女士,2000年对家中进行了装修,入住后家中刺鼻的甲醛气味不仅导致了韩妈妈的儿子黄太和早产2个月,更是让这个家十七年没敢关上过窗户。原以为开窗通风能够尽快散尽家中装修材料难闻的气味,然而十七年过去了甲醛仍严重超标,深受甲醛污染危害。这一事件也证明了仅靠开窗通风除甲醛效果是有限的。 这些案例只是室内环境污染报道中的凤毛麟角,那么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吗?不,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室内空气质量却不断恶化。较之国外,我国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偏少,自从21世纪以来,国内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才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和关注。 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萧山除甲醛为了提高全社会室内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 关键词:基础理论、政府机构、机构组成与职能划分 学习描述: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长、国务院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工作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7个)、国务院工作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6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19个)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地方政府机构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由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等组成。 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为确保市场经济所需的健全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扮演的市场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角色;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 姓名:吴倩 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 学号:2012410671

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

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

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中的多主体协同治理

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中的多主体协同治理 杨娟 (湖南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湖南省长沙市,410009)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给地方环境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而目前主要的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环境管理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为地方的环境管理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引导下, 提倡地方环境管理主体的的多元化, 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必然并且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主体多元化;参与式治理;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加速发展期, 据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第一;到2050年,人均GDP将达到当前发达国家的程度;到21世纪末,人均GDP和人均社会发展水平都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给地方环境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而目前主要的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环境管理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为地方的环境管理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引导下, 提倡地方环境管理主体的的多元化, 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必然并且正确的选择。 关于“参与式治理”的界定,尽管没有得出一个统一概念,但大家普遍认为,“参与式治理”的核心要素是“参与”,它强调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决策和政府服务中,利益相关者包括公民、社会团体、企业等个人和机构。 国外关于“参与式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政治学家卡罗尔·佩特曼在1970年出版的《参与和民主理论》一书, 系统阐述了以参与理念为核心的民主理论。所谓参与性社会,“即社会中所有领域的政治体系通过参与过程得到民主化和社会化”。真正的民主应当是所有公民直接的、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只有在大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践民主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如负责、妥协、个体的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平等。本杰明·巴伯认为,所谓“参与”,是“积极的公民进行直接的自我管理,他们并不必要在每个层次和事件上进行具体管理,但是,在做出基本决策和进行重大权力部署的时候他们必须经常充分地和详尽地参与。”世界银行认为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内对于“参与式治理”的研究与界定尽管晚于国外,但却发展的非常迅速。项继权在《参与式治理:臣民政治的终结》中提出参与式治理强调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参与社会和社区的管理过程,发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各主体间的多元参与、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这也是现代民主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式。而范玫芳认为,“参与式治理”是一个规范性的概念,等同于“协商民主”或“审议民主”。在这一用法上,“参与式治理”与以往的“参与式民主”、“强势民主”的概念没有太大区别。“参与式治理”被看作是“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或“强势民主”的实践,是治疗当前代议民主的良方。也突出强调了“参与”的重要性。陈剩勇和赵光勇认为,“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团体和政府一起参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现状及建议 08工商管理02班 0810640174 张武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代表公立性的政府该如何定位、在公共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及如何实现其职能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现状及特点、完善及建议。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及社会稳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也存在着一系列现象问题:起步晚、理论支持不足、意识较淡薄、机构设置不完善;为了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合理的实质公共关系机构、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等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必要性、政府形象、行政、社会和谐、现状、理论、公共关系机构、建议、人才 一、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1]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政府公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3]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关关系的定义有很多,在这里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洁的定义:[7]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主体的权威性。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

日本右翼财阀清单

日本右翼财阀清单 我们每买一次日货就增加了日本的收入,这些钱就流进了右翼财阀的口袋。有资料显示,不仅仅是日本右翼分子个人,几乎所有的日本右翼组织,都有国内财团作为强大后盾。可这些在背后为右翼组织各种反华行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从中国赚走不少大洋。像三菱、鹿岛建设、富士通、朝日、日野、东芝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都曾向右翼势力提供过资金支持。 如果每个人坚持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的经济将倒退。抵制日货从自我做起! 1、家用电器及办工器材等: 索尼_SONY 佳能_CANON JVC TDK 松下_Panasonic 卡西欧_CASIO 建伍_KENWOOD 爱华 _aiwa 精工_SIEKO 尼康 _NIKON 日立_HITACHI 兄弟_Brother 先锋_Pioneer 东芝_TOSHIBA 八重洲_YAES 阿尔派_ALPINE NEC 百乐 NTT 美能达_Minolta 斑马_ZEBRA KDDI Olympus 蜻蜓_Dragonfly DoCoMo 夏普_SHARP 富士通FUJITSU TUKA 爱普生_EPSON 美上美_MITSUMI J-PHONE 理光_Ricoh 京瓷_Kyocera KONIKA 三洋_Sanyo 2、化妆品及日常洗化等 资生堂_SHISEIDO DHC MILD 花王_KAO 狮王_LION 诗芬_sifone 碧柔Biore 多芬_Dove 乐而雅_Laurier 高丝 3、烟酒及食品等 柔和七星明治食品四洲食品麒麟食品午后红茶 LUCIDO 朝日啤酒 BOSS咖啡日清食品日本酒 雪印食品 suntory茶 4、车 丰田_TOYOTA 威驰_Vios 风度_Cefiro 本田(或宏达)_HONDA 尼桑_Nissan 途乐_Patro 马自达_Mazda 日产_Nissan 佳_Urvan 三菱_MITSUBISHI 蓝鸟_Nissan 阳光_Sunny 十五铃_ISUZU 奇骏_X-trail 铃木_SUZUKI 凌治_Harrier 塘玙Civilian 5、服装等 美津浓MIZUNO 爱斯克斯_ 日高_NIKKO 华高 6、百货 伊藤洋华堂_Ito Yokado_成都华堂 Ito Yokado 北京 7、其它 立邦油漆 TOTO卫浴富士胶卷FUJI FILM 松本电工爱眼眼镜 精工眼横滨轮胎第一生命(制药武田** 田胃药森永化工) 就在今年7月,三菱重工再度拓展在华市场,将新的店铺放在中国的二级城市,2012年内将增设到100家店。另一方面,作为一家老牌军工企业,三菱重工还是日本大型的军工产品制造商。时刻紧盯周边国家的日本“爱国者-3”导弹制造技术也是三菱重工从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获得许可,生产并交给日本政府进行实战部署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称,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3400多亿美元,现在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正不断加大,“中国在经济上还是有牌可打的,特别是支持右翼的经济财阀,一定要进行精确打击。”

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

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重。环境污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面对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恶劣,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则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工业三废排放、尾气排放、粉尘污染等。作为城市中居民,也应该加入到环境治理的行列中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地放政府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监督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主要四项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1.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这主要四项指标与上年均同比下降。 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面对环境问题,虽然地方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民众的肯定,但是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与民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法律赋予政府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优劣。 为了给民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府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切实做

政府协同治理的内涵、模式与价值考量

第3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月 Vol.3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5 ──────────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 2014B280)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胡徽(199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138- 政府协同治理的内涵、模式与价值考量 胡 徽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深入研究政府协同治理这一新兴治理模式,对于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从分析政府协同治理的深层次内涵出发,总结了政府主导式、主体并行式、多元驱动式等三种协同治理模式,探讨政府协同治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挑战,以此促进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协同治理;政府主导式;治理体系;善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138-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36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Government: Connotation, Pattern and Value Consideration HU Hui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 further study is made on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of government coordinated management. From analyzing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coordinated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leading types are summarized. They are government dominated type, subject parallel type and multiple drive type.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government coope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are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government dominated; governance system; good governance 协同治理(joint-up governance )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现代社会治理命题的基本趋向,它力图把经济组织、第三部门及公民社会拉回公共事务治理中来,重塑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治理主体在急剧变化的治理形势中新的角色定位,发掘政府与社会合作新的功能形态。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政府协同治理并非自然天成,而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统治型政府模式向管理型和治理型政府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探索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产物。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政府协同治理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协同治理理论被应用到中国的政府管理之后,它还必然地面临着为适应中国国情、社情、民情而进行修正、完善的使命过程。 一、政府协同治理的内涵 政府协同治理的灵魂支柱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学,其理论源头主要来自管理学中的多元治理理论与物理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同时还吸收了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精华和研究精髓。就协同治理的思想内核而言,最重要的理论渊源当属协同学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 1. 政府协同治理的概念 政府协同治理就是政府主导或引导下的社会治理实践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这个系统的治理过程中,通过平等参与、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来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个子系统的力量,以现实的公共利益为连结纽带,以已有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为实践规范,形成一个全面的、有效的社会治理系统,并促使组

中国政府官员的级别组织结构

中国政府官员的级别组织结构: 第一,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3,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第二,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2,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4,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5,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第三,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3,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4,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5,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正厅级及以上干部为高级干部)。 第四,副厅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4,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5,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第五,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4,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5,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第六,副处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政府公共关系第三次作业

《政府公共关系》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是指围绕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政府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从外延上看,我们把围绕政府内部行政关系而形成的公共关系,称为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从内涵上来看,是指政府为达到特定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所进行的,重视与行政对象在思想、感情等方面到达理解和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方法。 2、行政组织形象 是指公众在对政府加以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政府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是政府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 3、政府全员公关 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就是说要使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入到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政府公共关系成功策划和实践,必须重视行政文化的作用,以下哪些是行政文化的功能(ABCD) 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E.惩罚功能 2、行政组织形象是政府及其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简单而言,行政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动态性 D.综合性 E.不变性 3、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BCDE) A.价值观 B.政策 C.信誉 D.公正性 E.廉洁程度 4、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社会舆论可以分为(CDE) A.阶级舆论 B.群体舆论 C.政治舆论 D.经济舆论 E.文化舆论 5、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ABCD) A.显著的职业性 B.双方的参与性 C.处事的灵活性 D.持久性 E.私人性 6、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ABC) A.传递信息 B.感情交流 C.行为调节 D.形象矫治 E.处理危机 7、合理选择政府公共关系媒介,一般要考虑传播以下(AB),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A.传播主体 B.传播环境 C.传播对象的特点 D.传播内容 E.传播经费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双向沟通原则、政务公开原则、全员公关的原则、有效沟通原则。 2、简述提高公职人员对政府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几个原则? (1)教育公职人员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自觉建立和维护政府形象; (2)加强政府机构内部的双向信息交流,保证公职人员共享足够的组织信息;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 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本文要说的,是原因。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因此本土没有被盟军在战争中直接占领,大批军国主义思想的人得以活命,这为日本极右翼的抬头,提供了火种。 外因二:美国战后对日本改造的纵容。二战过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又数十年对苏冷战和对华包围。日本作为美国抑制亚洲大陆国家的桥头堡,让美国人更关心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日本,而非让日本反省战争罪行。或者可以说,美国连“善用日本”都唯恐不及,又何来精力让日本深刻反思二战侵略罪行呢?因而,当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时,美国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右翼的残渣泛起开了绿灯。不过文武需要指出的是,右翼泛起的根本原因,是右翼在日本有大批支持的民众,美国虽然对此开了绿灯,但是美国并没有大力的支持右翼的兴起。当然不管怎么说,美国对右翼的姑息,都是其死灰复燃的一个重要外因。 外因三:冷战期间亚太冷战格局使亚太国家没有深究日本的罪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苏联开始对外展示出扩张及霸权主义,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为了对抗苏联,因而需要与日本建交。其实,建交时是一个非常好的、清算日本战争罪行的时候,但是限于当时苏联的压力,建交事宜不可贻误太久。因此,中国可以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把各国政府推上了治理的前台,并成为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要务。由于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行为、理念、制度、手段和方式的不完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分析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并找到与政府行为特点相适应的解决途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环境治理;生态政府;环境保护;绿色GDP 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环境当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起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政府对于环境的治理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和谐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对其需求的能力的一种发展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环境和资源的支撑。政府治理环境,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p101-103) (二).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政府治理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将会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基础与前提,是我国早日实现全民的小康的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它可 以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发挥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人与资源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进而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眼前的危机。我想, 大家可能曾在不同的场合赞美过中国过去25年里GDP年均增长8%的奇迹。然而这种增长是资源和环境更快速度的损耗为代价的。现今,政府已意识到环境治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展开行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材料、空调净化和 清洗系统;具有净化功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具有节能功能热交换系统;室内环境污染监 测、控制、评价系统的一个相对完整行业体系。其主要表现为: 1)全社会室内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迅速提高,而且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共识。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从家庭到学校、商场和各种公共场所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2)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的相关标准已经初步形成。几年来,我国的室内环境相关标准不断发布实施,室内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3)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和净化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出现了多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名牌企业。 4)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人员的职业资格和培训已经形成体系。国内培训机构开展的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师培训已经形成规模。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许多净化技术、净化产品都是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转移而来。生产企业较少、投资规模小、技术密集程度较低、产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能力较差,针对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净化能力较低,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仍需全社会大力支持和推动。 自从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室内环境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度得到极大提高。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立室内空气质量(IAQ)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北极光环保提醒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TVOC、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向公众通报检测结果。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之浅谈

中国政府国际公共关系之浅析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国际公共关系是中国政府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它对于实现中国利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的现状、背景以及举例表明对不同国家的公共关系处理情况。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关;危机处理;中国政府 正文: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随着中国以经济为导向的战略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必然增强与全世界各国经济与政治交流联系,这就要求中国学会处理复杂的国际公共关系。 一、国际公共关系的含义 国际公共关系通常指这样一类公共关系活动,即一个组织在本国以外地区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或对国外有着显著影响的公共关系工作。一般来说,国际公共关系分企业国际公共关系和政府国际公共关系两种。 企业性国际公共关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特定国际公众的关系,在国际上进行的企业形象策划和产品形象树立的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与民众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信任与合作,从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各类活动。二、中国政府国际公关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长久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了我国国家形象在西方国家的歪曲和误读,这对当下我国正常国际公共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今天中国政府体制与西方的差异,在外国民众没有充分了解我国国情下,容易产生陌生与疑惑,致使我国正常的国际公关事倍功半。同样,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众对于西方各国的态度,也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公共关系。 其二,在上个世纪,由于中国持续的战争以及之后的冷战等问题,中国在上个20世纪几乎都没有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也导致今天我国政府国际公关人才不足,以及公关体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导致在突发公关事件时,中国政府无法适时的响应和正确的判断。如911事件发生时,全世界都在以头版报道该恐怖事件,中国却没有及时关注该事件,这导致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所以,目前我国国际公共关系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要适应这些变化,这需要中国政府不断学习努力。 三、国际公关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大,这必然会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增多,而经济领域交流也会传导到其它领域使整体交流大大增加,这也许会产生经济摩擦,甚至由经济矛盾而产生政治对抗,这些都是因中国崛起所不得面对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必定要学会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加强国际公关能力,从而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争取到良好的国际支持。 而中国在上世纪冷战期间实行不结盟政策,导致今天中国在国际上常常单兵作战、孤立无援,这对于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因崛起而不断出现的国际问题明显不利,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公关能力,找到国际的支持力量,以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危机。 如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虽然中国可以拿出强硬的实力逼迫小国,但容易造成不好的国际舆论影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而美国政府的介入,更加剧了该问题的复杂程度,这时就要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与国际公关能力了。 四、政府国际公关的策略

军理论文(向世界揭露日本右翼的丑恶嘴脸)

向世界揭露日本右翼的丑恶嘴脸 近几年,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从前几年的购岛闹剧,到最近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已经降到了一个冰点。在近代,中国已经尝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苦头,而当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再次抬头的时候,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让遏止住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让世界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性。 日本如今右翼十分猖獗有着日本国内外的诸多原因: 在国内,日本右翼有他的传统,在二战时期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对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翻开历史,数百年前,日本就开始不断地骚扰我们的海疆。日本是一个岛国,有着很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千百年来他们一直企图侵略大陆,而中国就是他们的不二之选。他们有着传统的右翼势力,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不客气地说,日本人,从他们的名族性上来讲就是一个侵略性的民族。 在西方,美国需要日本的右翼势力制衡中国,因此美国的主流媒体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而对正真危险的日本右翼不加以约束,美国不是认识不到日本有一的危险性,在二战遭受过日本打击的美国深知日本右翼的野心,然而在美国人的眼中,他们的头号敌人显然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他们试图借助日本遏制中国,因此他们一再放纵日本,放松了对于日本的缰绳,他们自信能勒住日本,但显然日本右翼的心思可不是这样的。 因此中国如何正确引导世界舆论,让世界看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真正面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说实话,天朝媒体在国际上实在是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在西方媒体(包括日本媒体)主导的国际舆论则倾向将中国描述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崛起大国形象,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这导致只要是和中国有过节的国家,大国对中国十分警惕,小国则抱团取暖,导致天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十分尴尬,倒好像是中国欺负了日本(而大部分国人对此并不了解,以为天朝的观点是国际主流)。 在日本方面,日本一次次篡改教科书,如今的日本人大多对历史罪行一无所知,对日本国民的思想教育,目前我没能想到什么合理的解决办法,我们无法干涉别国内政,但我想我们可以通过更正国际舆论的导向,让国际舆论逐渐改变日本国民的认识。 而国际舆论的主导者就是西方国家了,钓鱼岛事件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用来给中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时不时地用钓鱼岛来敲打一下中国的神经,而日本就是用来敲打中国神经的执行者。可以说,如果美国人发现日本人失去了利用价值,舆论就不会那么多地倒向日本,那么日本人自然也就消停了。而让美国人不再警惕中国的唯一方法就是促进与美国的互信,这也是中国现在正在做的。然而让美国人对一个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完全放心谈何容易,但是一旦做到了,日本人就会发现美国不再需要自己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他自然也就消停了,右翼就会受到反对,也就自然会有人去反思历史了。 然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谈何容易,中国用了两个甲子重建了足以与日本抗衡的海军,但要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偏见,这条路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要走,然而我相信总有一天世界会认识到日本右翼的可笑无耻,认识到我们的和平崛起不是空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