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邢福义)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能指与所指

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二者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2)语言与言语

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言语活动是语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4)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

从词法的角度给语言划分出的类型叫语言的词法类型,又叫形态类型,一般分为四种:词根语、屈析语、粘着语、编插语;从句法的角度给语言分类叫语言的句法分类。语言的句法分类最常见的是根据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S)、动词(V)、宾语(O)在简单陈述句中的位置来分类,一般分为SVO,SOV,VSO三种类型语言。

(5)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又称为本体语言学或微观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外部语言学又称宏观语言学或边缘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

(6)音质

音质指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其变化决定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7)音系学

是对语言的语音系统的研究。它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把许多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不同的语音单位归纳成数目有限的、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

(8)实验语音学

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语音研究的分支学科。使用实验仪器或电子计算机对语音的各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涉及语音的各个方面,研究手段和方法涉及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9)音素与音位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10)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音位的条件变体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的因为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11)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以为它占有一个时段,

以也叫音段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12)概念意义与附加意义

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主要包括:评价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语体意义。

(13)义素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表示、语义原子等。

(14)语义场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语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相对性。

(15)关系型二元义场与异质型二元义场由两个同级词语构成的义场就是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就是关系型二元义场,简称关系义场,其中的词语具有相互依存性,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进行关系推理,从一方推知另一方。表示事物之间不同性质的就是异质型二元义场,简称异质义场,其中的词语具有相互独立的不同性质,但不涉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进行关系推理。

(16)述谓结构

一个谓述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谓词是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或是某些动词(形容词)短语。谓项是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语义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是句子的主语、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17)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可分为线性和隐形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以及各种语音形式。隐形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18)已知信息和新信息

就一般陈述句而言,已知信息或称旧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经的。相应的,未知信息或称新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未知的。

(19)语言联盟

由于集中语言彼此相邻经常接触,互相借用较多的语言要素,结果使这些不同的语言形成某些共同的语言特点,就形成了语言联盟。

(20)洋泾浜

洋泾浜是旧时上海外滩的一个地名,为当时外商集聚之地,在当地人和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临时的混合语,称为“洋泾浜语”。

二、分析题

(1)分析几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10个基本元音: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ɑ]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er]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22辅音音素:

b[p]双唇不送气轻塞音p[p?]双唇送气轻塞音 m[m]双唇浊鼻音 f[f]唇齿轻擦音

d[t]舌尖中不送气轻塞音t[t’]舌尖中送气轻塞音 n[n]舌尖中浊鼻音 l[l]舌尖中浊边

音 g[k]舌根不送气轻塞音k[k’]舌根送气轻塞音 h[x]舌根轻擦音 j[t?]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q[t??]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x[?]舌面轻擦音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s]舌尖前轻擦音 zh[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t?’]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轻擦音 r[?]舌尖后浊擦音

(2)分析下面一组词语的义素结构。

分析的原则:①对等性,管分析的对错,即所指的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如“男人”若分析为[男性、人],所指的范围就过宽,不能区别于“男孩儿”;火车若分析为“[火力推动、在铁轨上运行、挂多节车厢、车],所指的范围就过窄,因为没有包括电力驱动的火车。

②系统性,即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如“叔叔”有两个义项,一个是亲属称谓,一个是社交称谓。分析表示亲属称谓义项时,就必须在亲属称谓系统中跟比如“父亲、伯父、舅舅、姑父”等比较;分析表社会称谓义项时,就需在社会称谓系统中如“同志、先生、师傅、大爷、阿姨”等比较。(因为不同语义系统中的词是无法互相比较的)

③简明性,即在明确的前提下,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语的语义特征(同时也要求义素的分析必须分析到不能再往下分才行)。如“男孩儿”分析为[男性、未成年、人]便可以简明揭示其语义特征,而如果分析为[男性、未成年、有高级思维能力的、动物],[动物]还可以往下分为[能动的、生物]。

(3)分析句子的述谓结构。

定义参看N解释部分,得注意谓词的类型、谓项的格。

首先谓词的类型:据其带谓项(一般只包括施事、受事、结果、与事,不包括时间、处所、工具等)的数目,可以分为一元谓词(也即vi,如“跑、去、跳”等)、二元谓词(也即vt,如“吃、听”等)、三元谓词等(也即能带双宾的vt,如“买、借、送、教”,eg:“老王借了我一本书”)

其次,谓项的格,“格”即是“述谓结构中谓项与谓词的语义关系”,常见的“格”有施事格(A)、受事格(O)、与事格(D)、结果格(F)、时间格(T)、处所格(L)、工具格(I)等。施事格表“动作或性状的主体” (如张三是学生);受事格指“受动作支配的对象”(如打牌、煮米、挖土);与事格指“动作的参与者或受益者”(如给我);结果格表“动作的发生而得到的事物”(如煮饭、挖洞);时间格表“动作的时间”(如昨天等时间名词);处所格表“动作的处所方位”(如吃食堂);工具格表“动作的工具材料”,也即动作发生的凭借(如吃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①格关系有时可以由某些虚词标明,一般称为格标(记),如“被”后面常为施事,“把“后面常为受事,“给”后面常为与事,“在“后面常为处所或时间,“用”后面常为工具。

②一个述谓结构中的一个谓词不能带两个相同的格。如“并列成分、复指成分是同一个格,而不是两个相同的格。Eg:“我和他是同学。“我和他”是同一个格。“这个人我不认识他”里的“他”复指“这个人”,也是同一个格。

③动作发生后才有的东西就是结果格,动作发生前就有的是受事格,如挖土—受事格,挖洞--结果格。

④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述谓结构的类型(参考书P142)(4)用语义指向理论分析句子中的划线部分。

所谓“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性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下面以“他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为例,来分析语义指向问题:

①如果“屋顶”的语义指向“他”,这句话就表示“‘他’本人在屋顶上,然后在上面发现了下面的敌人。”

②如果“屋顶”的语义指向“敌人”,这句话就表示“在屋顶上的敌人被他发现了,但是他本人在下面。

③如“屋顶”的语义同时指向“他”和“敌人”,这句话便表示“在发现屋顶上敌人的时候,他自己也在屋顶上”,即“他在屋顶上和敌人遭遇了”。O(∩_∩)O

(PS: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可以解释其他方法不能分化的歧义;可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形式的语法意义;可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形式的变换条件。)

(5)分析复句的关系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并列类、因果类、转折类”三大类。并列类复句的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又可以分为“并列复句、连贯复句(各分句表先后发生的动作行为)、递进复句(递进关系)、选择复句(选择关系)”。

因果类复句可以分为“因果复句(客观因果关系)、推断复句(据理由推断现象因果关系)、假设复句(据假设断定某种结果)、条件复句(据条件断定结果)、目的复句(说明某种行为得到的结果)”。

转折类复句可以分为“转折复句(表一般并列性逆转关系)、让步复句(先让步后转折)、假转复句(表假如不这样会有什么结果)”

注意区别假设复句和假转复句:假设复句是分句间有假设和结果关系,典型形式—“如果?就?”、“要不是A,就B”、“如果说A,那么就B”,比如“如果你起得早,你就叫醒我。”而假转复句是分句间有假言否定性转折关系,一般先指明甲事,接着指出不这样就会成为乙事。典型标志是“否则、(要)不然、要不”,如“这句话该说了,否则会让她太难堪。”

(6)用语用原则分析对话。

{话语交际原则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接话原则”。其中“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原则(答话要切合话题,答话方不可不答或答非所问)、信息适量原则(话语要包含需要的信息,不能超过或低于适当的信息量)、信息真实原则(话语内容真实,不虚假或者缺乏足够证据)和信息明白原则(信息表达要避免晦涩、歧义、啰嗦或混乱)”。

礼貌原则包括“损益准则(要发话人少发表损人利己的观点,尽量使别人受益,如“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我的成功都是大家倾力支持的结果!”)、褒贬准则(多褒扬别人,多贬抑自己,如成别人的作品为“大作”,称自己的为“拙作”;问他人“贵姓”,自己答话说“免贵姓刘”)、一致准则(要说话人尽量增加与别人的观点、感情的一致点,如委婉语的使用多是遵从一致准则的,eg:“A:我认为小王很能干。B:是的,小王不错。”)。

三、简答题

(1)简要阐述语言符号的几个主要特征。

1、任意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任意性是所有符号的特征)

2、稳固性(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这是社会交际正常进行的保证)

3、渐变性(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社会是发展的,其要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2)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1、自然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它的生存、发展以及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2、自然语言系统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非个别或少数人创造。

3、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3)简要阐述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性) 3、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现成性和临时性)

4、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5、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稳定性和多变性)联系:1、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从具体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个人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

2、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着人们的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便成为人们言语交际的依据)

(4)简述语言层级的特点。(质、量、规则) 1、语言的下层到上层有一个质的变化;(下层——形式;上层——形式+意义) 2、从下一层级单位到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有量的扩充;(如汉语普通话只有32个音位,但是可以组成460多个音节)

3、上一级单位都是由下一级语言单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下一级语言单位都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成分。(如音位构成音节,语素是词的构成成分)

(PS:语言上下层本质区别——意义的有无)(5)简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1、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联系的最重要纽带,语言的其他功能都是由社会交际功能派生出来的)

2、标志功能。(①语言是一个民族、地区、社团的标志,是其团体认同的标志和情感维系的纽带;②是一个人身份和素养的标志;③也是作家个人言语风格的标志。)

(6)青年语法学派捍卫哪些原则?其历史贡献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捍卫的原则:1、语言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不间断使用之中,因而语言研究应中是活的现代语言和方言;

2、在语言发展中起作用的语言规律没有例外(如果有,那是由于交叉规律作用造成的或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3、类推作用在新的语言形式产生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贡献:①把历史语言学推向了高峰总结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语言演变规律,揭示出语言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欧洲和亚洲许多语言的亲属关系,基本确定了印欧语系的谱系。②立足于现时口语,研究语音构成的生理和物理的基础及其在语流中的变化,大大促进了现代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

历史局限:把语音演变规律和类推作用看做语言研究的万能钥匙,缩小了语言研究的范围,排除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等语言学主体问题的研究。

(7)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区分语言和言语;

2、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3、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4、区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

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

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第六章文字

1. 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 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 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 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 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 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 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

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 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 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4. 解释“方言”。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 解释“亲属语言”。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 解释“社会方言”。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 解释“谱系分类”。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 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 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 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 解释“双语现象”。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 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 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

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 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 解释“仿义词”。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 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 解释“双语现象”。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 解释“语言转用”。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 解释“洋泾浜语”。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 解释“克里奥耳语”。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 解释“语言规划”。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 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23. 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1.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 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3.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1.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 解释“中介语现象”。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 解释“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7.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

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第六章文字 1. 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 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 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 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 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 解释“楔形文字”。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 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 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 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4. 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 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 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 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 解释

“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 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 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 解释“双语现象”。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 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 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 解释“借词”。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 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 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 解释“双语现象”。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 解释“语言转用”。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 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 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 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 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3. 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

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1.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 什么是临界期?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3.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1.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 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 解释“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7.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普通语言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二、选择题10%?????? 1、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 C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 B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C、人D、民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9年01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的各种语言中来自于古斯拉夫语的是(C ) A.拉丁语B.德语C.保加利亚语D.罗马尼亚语 2.在中国教自幼讲藏语的藏族孩子学汉语,这属于(D ) A.来源语教学B.基础语教学C.第一语言教学D.第二语言教学 3.提出语言决定思维观点的学者是(A ) A.萨丕尔B.洪堡特C.乔姆斯基D.利奇 4.舌位后高圆唇元音是(B ) A.[i] B.[u] C.[y] D.[o]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慢慢儿”的实际读音是[maimar],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 )A.异化B.弱化C.同化D.强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B ) A.众人拾柴火焰高B.一把鼻涕一把泪C.醉翁之意不在酒D.过河拆桥7.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单纯词的是(B ) A.蜘蛛沙发teacher B.玻璃芙蓉dogs C.猩猩仿佛unhappy D.爸爸桌子worked 8.乔姆斯基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A )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语言哲学C.历史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9.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 A.感性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推理思维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 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11.下面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借词的是(B ) A.狮子超级市场马力 B.葡萄巧克力克隆 C.德律风热狗黑匣子 D.钢琴塔拷贝 1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 ) A.频率的大小 B.声波的形式 C.气流的强弱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 2、国际音标遵守音素和音标一个对应一个的原则。 3、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层方言。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能够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能够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确定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01汉语言文学本科—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 1、索绪尔 2、《马氏文通》 3、条件、自由 4、语素、固定短语 5、图画、线条 6、交际功能、文化录传功能 7、洋泾浜8、汉藏语系、印欧语系9、历时 10、职业11、慷慨原则、谦逊准则、同情准则 12、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D 6、A 7、A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对语言进行管理而开展的各种工作的统称,又称为语文建设。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3、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4、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 5、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境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1、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它的音义关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系统性。一是语言具有层次性,二是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生成性。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及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民族性。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 2、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它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是: 层次性。语义场有大有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 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 相对性。一个词语属于哪个语义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规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会妨碍交际。 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被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隐藏在具体的言语活动和作品之中。 生成性。语法规则能指导人生成和理解无限多的新话语。 4、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 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心理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5、真实原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适量原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多不少,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也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相关准则。要求所话的话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五、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二者有何差异?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的大脑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运用在特定情景能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或不规范的成分。 2、举例说明文字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表音化。古老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除汉字外,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已经消亡;当今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文字。如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日文、朝鲜文也成了表音文字。这说明表音文字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是今天建立新文字的选择倾向。 线条化。古老的文字直接来源于图画,有很强的象形性。为提高书写效率,文字都朝着越来越抽象化的方向发展,由图画型变成线条型。如汉字。 简便化。文字线条化、表音化本身是文字简便化的表现。而文字在线条化、表音化之后,仍存在简便化的趋势。例如汉字抽象化后,由于原来的笔画数量仍然很多,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断出现简化的俗字。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 C.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得弱了。 D. 没有语言,不会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答案:B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从小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B. 人类能说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与动物不同。 C. 人的右脑主要控制形象思维活动。 D.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具有共同特点。 B. 语言符号由形式和内容构成,内容决定了符号的形式。 C. 语音和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D. 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是互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答案:C 6. 从组合关系看,句子()与其它三类都不相同。 A. 小王跑得快。 B. 小张跳得高。 C. 小于觉得累。 D. 小刘打得好。答案: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互相影响。 B. 聚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C. 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D. 组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答案: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C.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D. 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于把人和动物区别开。 答案:B 9. 下列各组词语,只有(C)组没有组合关系。 A. 海洋辽阔 B. 认真学习 C. 一个衣服 D. 几个花瓶 10. 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特点是(D )。 A. 开放性 B. 线条性 C. 生成性 D. 任意性 11. 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二层性的核心是( C)。

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

一、语用概述 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 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 能进一步了解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使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相关要素 (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在一般情况下,发话者(包括说者和作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 a.请你关上门。(请求) b.我命令你关上门!(命令) 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走了!(威胁) 2.分析发话者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 语用策略:是发话者用什么方式组织话语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使受话者理解其语用意图并在受话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例如: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到澳门狂赌,输得一干二净。有人不知情,想请他赞助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 他刚从澳门回来,没钱了! (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例如: A:面条里要放辣油吗?B:我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的具体内容。 例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有好处。2.你好! (问候语) (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 2.言外语境:即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言语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得以完成,除了语言符号链条起中心作用之外,语境中的非语言的因素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与发话者、受话人的关系 (一)语境是交际各方共享的 (二)语境是参与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分析某段话语的理解涉及哪些语境因素时,只要列出相关的语义命题就能清晰地把它们显示出来。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语法 三、分析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主语谓语 状语中心语 介宾述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动宾 定中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定中 动宾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我打破了杯子。 1)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我把它打破了。——我打破的是杯子。——杯子是我打破的。……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关心的是他母亲。 ——被关心的人是他母亲 ——关心人的是他母亲 (2)虚构故事吓坏人 ——虚构故事把人吓坏了 ——虚构的故事用来吓唬坏人 (3)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4)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物了 ——我们不吃鸡了 5、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结构之间的差别。 (1)在池子里洗衣服--在池子里养金鱼 *把衣服洗在池子里——把金鱼养在池子里 *洗衣服洗到池子里——养金鱼养到池子里 这说明“池子里”仅仅是“洗衣服”这个行为的处所,但不必然是“衣服”的处所;与此相反,“池子里”既是“养金鱼”的处所,也是“鱼”的处所。 (2)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室里写字——在火车上写字 字写在黑板上——字写在教室里——字写在火车上 (人呆)在黑板上写字——(人呆)在教室里写字——(人呆)在火车上写字 以上变换说明:(1)“黑板上”是“字”的处所,不必然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教室里”是“写字”的行为发生的处所,但不必然是“字”的处所;(3)“火车上”既是“写字”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是“字”的处所。 五.问答题

语言学概论作业3、4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3、4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1分) 1.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直接成分所谓直接成分就是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结构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一个复杂的结构,往往是由许许多多的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构成。 3.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 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语言学概论(乱七八糟版本).

语言学概论(乱七八糟版本) 语言学概论笔记(乱七八糟版) 一、绪论 名词: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个别语言学、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普通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文学、语言、言语、思维、符号、渐变性、参差性、语言的分化、语言的整化、语言的融合知识点: 1、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2、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 3、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4、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5、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扑、格里木(即格林)、俄国的奥斯托克夫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 6、索绪尔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学生编辑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等。该书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7、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分三派: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 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 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 8、转换生成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前者用一套符号表示,如:S→NP+VP,NP→D+N,VP→V+NP(S 代表句子,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D代表限定词,N代表名词,V 代表动词)。词汇规则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证,即对一个句子内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词一定是生物名词(一般指人)。违反这个限定,就会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作手续繁琐等缺点。 9、交叉性、边缘性是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 10、语言是交际工具,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的起源有神话、模声说、感叹说、契约说、手势说。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语言学概论01年考题及答案

2001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B 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