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肃“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

甘肃“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

甘肃“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
甘肃“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

甘肃省“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甘政发…2015?97号)要求,积极探索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构建安全、畅通、低碳、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甘肃智慧交通新业态,提升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科学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甘肃“互联网+交通”

甘肃“互联网+交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调动和整合各种信息与资源,为公众服务及行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使交通运输变得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甘肃“互联网+交通”要大力发挥互联网思维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为依托,以电子支付为手段,以物联网为延伸,开放行业公共信息和数据资源,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甘肃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来,通过大众参与和万众创新创造出甘肃交通运输新业态。甘肃“互联网+交通”的重点是变革和创新,一是要运用互联网促进交通运输传统业务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催生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交通运输产业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解读

国家“互联网+”战略解读:我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网络规模和网民规模,消费类和社交类网络应用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手机网民达6.2亿,占整体的90.1%),这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先天优势。

官方解读:“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二、行动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按照“部省联动、行业协同、示范引领、试点先行、政企互动、共建共享”的思路,以全省交通运输实际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深度融合,构建先进实用、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监管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引领传统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鼓励社会资本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等方式积极参与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产业的投资与运营,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推进“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构建新型政企合作关系,合力打造创新、高效、和谐的“互联网+交通”新业态。

2.融合创新,转型升级。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调结构、补短板、攻难点、激活力、拓业态,聚焦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期,要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社会形态等多方面的变革,建立健全“互联网+交通”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创新行业监管模式,推动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3.服务民生,需求引导。以推进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交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整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及大众,实现信息服务普惠全民。

4.开放共享,安全有序。以开放包容的思维进行服务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鼓励支持企业充分挖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值,共享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互联网与传统产

业融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形成安全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三)发展目标

通过推进“互联网+交通”3125行动,即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治理能力3大领域开展12项重点行动,实施5大基础支持工程,加速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到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流通更加高效,交通运输新业态初步成型,互联网对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成为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和行业科学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1.交通运输互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全省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交通通信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充分巩固,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客货运站场、物流园区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二级及以下公路沿线4G信号覆盖率达到80%,高速公路无线宽带网建设完成示范项目。

2.公众出行更加便捷。推广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公众服务平台,公众出行信息内容和发布手段更加丰富,公众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实时交通及全方位出行信息,出行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出行信息与服务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实现全覆盖,让个性化、差异化出行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3.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综合执法、市场信用、运营管理与应急处置等核心业务应用全面实现在线化、平台化和协同化。交通运输基础数据资源的集聚度、共享度得到显著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于大数据获取、融合和运用的监管与决策能力取得重要突破,交通运输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和合理性大幅提升。

4.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PPP(公私合作模式)建设全省统一的物流服务平台,促进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节点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效的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多元化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运输工具空驶率得到大幅降低,货物调度配送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物流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5.“互联网+交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互联网+交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有效实施,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培育若干在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交通运输行业互联网企业。

三、示范领域及重点行动

(一)优化完善“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

1.通信网络及数据采集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较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和外场监控体系,重点区域的外场数

据自动化采集覆盖率达到100%。公共WIFI/4G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场所公共WIFI/4G覆盖率达到100%。

(1)通信网络建设。以“6873”交通突破行动为契机,通过对现有公路光纤网络的整合与升级,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光纤网络传输速率,为全行业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链路保障。采用更加先进合理的网络交换设备,解决带宽不足、利用率低、设备互联互通性差、配置复杂等问题。做好网络规划顶层设计,保证网络平滑演进,优化调整网络结构,解决新设备与现有传输网的互联互通问题,形成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安全耐久的通信干线传输网络。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积极探索通信管道、链路及设施设备租赁和共享等交通运输通信资源开放新模式,通过资源开放提升通信网络利用效率。

(2)公共WIFI和4G移动基站建设。在客货运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渡口码头、交通枢纽等区域建立大容量高速公共WIFI,方便公众使用互联网。在重点客运线路上,开展车载WIFI建设工作,为乘客提供旅途中的网络服务。到2020年底,实现干线公路沿线、客货运站场、重点区域和重要路段、物流园区等区域4G信号全覆盖,二级及以下公路沿线4G信号覆盖率达到80%。

(3)外场监控设施建设。对部分重点及事故频发路段增加视频监控、事件检测等感知设备以及情报板、显示屏等信息显示设备。加速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换代,采用分辨率更高、操

作更灵活、传输速率更快的视频监控设备。

2.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全省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共享平台,行业数据实现汇聚和共享,为深层次的大数据分析、业务协同提供平台级支撑。

(1)云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社会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运输行业云数据中心。建立健全行业数据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责任,进一步提高数据资源的完备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形成行业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数据资源中心,开展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对交通流量、物流需求、出行趋势、区域人流及经济发展趋势、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指标进行分析预测,为决策分析、应急指挥、协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2)云服务共享平台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成省级交通运输服务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开放共享标准,推动跨地域、跨类型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向社会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数据查询、下载、认证等服务,实现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机构创新应用,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大数据分析,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建立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路网、站场、港口码头、交通设施等图层在内的全省交通运输

“一张图”,为交通运输管理、决策、应急保障和公众出行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1)交通运输地理信息(GIS)平台建设。在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建立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建立规范的交通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交通地理信息统一采集、储存、管理、更新、发布和共享,为综合交通智能化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2)交通运输“一张图”建设。积极推动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及相关要素数字化,通过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叠加,初步建立覆盖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中心,结合行业电子地图数据资源,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加强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形成全省交通运输“一张图”,为行业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空间信息服务。

(二)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4.互联网+出行服务。到2018年底,建成具有我省特色较为完善的公众出行服务系统。通过网站、移动终端、移动应用(APP)、交通广播、电子站牌等载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出行信息和出行服务,大幅提升出行服务水平。

(1)大力推动“12328”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甘肃公众出行门户,实现数据和应用的汇聚。加强平台信息检索功能开发,通过智能搜索和信息推送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2)建设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多样化的公众出行综合信息

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道路通行状态、路径规划、维修施工、交通管制等路况信息,完善网上购票、便捷换乘、到站提醒、停车诱导、网络租约车等公众出行服务功能,加强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出行服务信息的综合汇聚,满足公众多元化出行方式的信息服务需求。

(3)通过政企合作,加强政府数据资源与社会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深度融合,与百度、高德、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全面合作,向公众提供精准的出行导航服务。推动交通出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鼓励线上线下出行服务系统及相关移动应用(APP)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出行需求,构建全省公众出行服务发展的新业态。

(4)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交通运输公众服务的社会化监督,创新公众服务管理模式。将服务区、客货运站场、收费站等场所的服务监督纳入到互联网考评体系,让公众对其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与监督,通过大众参与来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5.互联网+道路养护。到2018年底,建成先进的道路养护管理系统,运用GPS、车载视频传输、车载传感器等技术,结合云平台,实现道路养护的公众参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监督。

(1)利用互联网云平台,运用GPS定位系统、车载摄像录像机传输系统、车辆状态传感器等计算机技术,对养护人员

和养护设备进行优化调配,对作业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的效率和品质。

(2)构建日常运行监测与预防性养护、预警预测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和危险路段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实现重要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和环境状态的实时、全面、深度感知。

(3)开发面向公众的道路养护移动应用(APP)软件,让广大司乘人员参与到公路养护和安全监督过程中,通过大众参与,加强公路养护工作的社会化监督,促进公路养护水平的提升,提高公路养护效率,提升公路养护质量。

6.互联网+道路运输服务。到2020年底,建成集乘车、运货、修车、学车等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道路运输服务平台,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运输服务需求,提升我省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全省三级及以上客运车站实现客运联网售票,实名制电子客票在全省基本普及。鼓励客运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社会提供通勤、商务租车、旅游包车等个性化客运服务,实现线上购票、线下乘车。

(2)依托全省统一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企业车辆信息、货源信息等,实现货主与司机直接对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空驶率。

(3)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车辆维修企业与公众需求高效匹配,加强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便于车辆维修企业向公众提

供及时、快捷和优质的汽车维修和保养服务。

(4)推广基于O2O(线上线下)模式的互联网+驾培服务平台,将驾校、场地、车辆、教练等资源整合到互联网,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培训机构、灵活多样的驾驶培训。实现培训质量线上投诉点评,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模式变革,提升驾培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学员学驾的合法权益。

7.互联网+高效物流。到2020年底,以PPP(公私合作模式)建成具有我省特色、专业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1)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云数据中心,建立甘肃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与资源共享。融合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资源,按统一标准加强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部门物流信息系统对接,推动大宗物品公铁航多式联运和通关手续“一站式”办理。

(2)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及库存信息的高效应用。

(3)围绕建设嘉峪关国际航空口岸、武威综合保税区,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的智能化管理。

(4)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平台型产业联盟,依托互联网平台、移动应用(APP),将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组织起来,按集

约化模式开展干线运输、城市共同配送,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

(5)培育智能化物流园区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鼓励物流园区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建立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

(三)全面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8.互联网+政务管理。到2018年底,建成甘肃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向公众提供行政许可办理、行政审批、网上预约等服务,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使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信息能得到及时、准确、全面公开,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改进,交通运输行政效能显著提高。

(1)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许可办理、网上行政审批、网上预约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政务业务协同,实现一站式政务办理。

(2)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交通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务应用向互联网的迁移。

(3)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政务信息公开,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公开行政审批、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安全生产、收费价格、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利用甘肃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门户网站、移动应用(APP)等多种形式予以公开。

9.互联网+行政执法。到2020年底,建成完善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行政执法系统,实现省内各地市交通行政执法数据

的交换共享,初步构建形成透明、高效和规范的综合交通行政执法信息化支撑体系。

(1)强化执法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执法过程的电子化,大力推动执法手持设备、移动应用(APP)执法软件等执法装备的普及应用。利用外场设备监测和移动互联等方式,推进非现场执法模式在日常执法管理中的应用和普及,提高执法精准度,促进交通执法透明、高效和规范化。

(2)积极推动行政许可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区域间、部门间交通执法数据的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实现联网联控、执法联动。

(3)强化交通运输营运车辆相关信息的省、市、县三级联网,并与全国其他省市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对甘肃省车籍外地营运的车辆动态监管。

10.互联网+运输监管。到2018年,建成全省交通运输监管平台,对重要交通工具的运输监管率达到80%,对危货、长途客车的监管率达到100%,极大提高运输行业的安全性。

(1)加强运输工具的数据采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运输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和预警。

(2)加强危货、长途客车的运输监管,危货和长途客车的运输行为做到100%实时监控和全程监控。

(3)推动营运车辆信息的全省共享,建立营运车辆信用体系,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用评价,完善全省营运车辆信用评价标准与法规。

11.互联网+建设管理。到2020年,建成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对新建公路水路建设工程实现100%平台化管理,对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全方位监管。

(1)全面推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公路工程中应用。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实现公路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和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2)大力推进甘肃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应用,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信用信息不完整、信用信息交换不充分、信用信息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高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对甘肃省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估和服务,以及跨区域跨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服务体系和信用信息技术规范标准,推进全省交通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3)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特大桥梁、特长隧道、路基路面等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并向运营养护延伸,形成建养一体化。

12.互联网+无人机应用。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互联网+无人机交通运输应用体系,使无人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建养及运营管理领域,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1)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无人机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服务,政府通过购买使用无人机应用服务,建立无人机企业市场准入机制,健全无人机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对无人机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监管。

(2)积极推动无人机在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工程检验检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路网运行监测、资源调度与优化配置、路政执法取证、道路养护等方面的应用,大幅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无人机数据采集系统与现有监控系统的对接,形成地空立体化监控体系,使无人机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监控工具。

四、大型基础工程

(一)云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私合作模式与云服务商合作,建设高标准省级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并制定数据存取标准,实现数据汇聚和共享,并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保证数据中心的平稳运行。到2020年底,甘肃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为便捷公众出行、行业科学治理、高效货运物流、精准大数据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1.政企合作构建云基础平台。充分利用通信光缆、交通设施与设备、交通行业数据、行业影响力、支付渠道等交通运输资源,采取共建互用的模式,与云服务商进行资源共享,由云服务商提供云设施及云服务,行业主管单位提供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同建设甘肃“互联网+交通”云基础平台,并共同

使用,共同受益。

2.与业内知名云服务商合作,建设高标准的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云数据中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多种类、大体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3.采用自动采集、人工录入、系统生成、数据交换等多种数据采集渠道,提供数据存取标准接口,保证数据的高效采集。

4.围绕云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全省统一安全密钥与认证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体系,实现交通大数据全面接入、安全存储、高效运算、统一管理和开放共享。

(二)电子支付系统建设工程

积极推动互联网支付工具在交通运输支付领域的应用,使公众出行、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交易更便捷,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到2020年底,电子支付成为交通运输支付领域的重要支付方式。

1.在客运站、收费站、服务区、加油站等公共区域建设兼容互联网支付工具、陇原交通卡、公交卡、银行卡、手机NFC 等支付媒介的电子支付系统,推动电子支付工具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2.推动支付宝、微信、财付通、Apple Pay等互联网支付工具在出租汽车、长途客运、轨道交通、水上客运、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融合局面,为出行消费、充值缴费、业务办理等提供多元化

的支付渠道。

3.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积极推进PPP(公私合作模式)在电子支付系统建设中的应用,率先在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支付方面予以实施,建设PPP(公私合作模式)在高速公路运营服务的示范工程。

(三)“互联网+交通运输”孵化中心建设工程

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的甘肃“互联网+交通”孵化体系,成功孵化中型科技型的互联网企业2-3家,为从事交通运输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交通运输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建立“互联网+交通”孵化基地,为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场所,为入驻企业提供培训、融资、市场开发等配套创业支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为创业企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

2.运用交通基金对“互联网+交通”从业企业进行孵化,对创新性强、前景好的项目或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3.积极引进大型云服务商,向互联网企业提供云服务,满足互联网企业商业运营中的服务器、存储、互联网带宽等IT 资源的需求。

4.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企业孵化评价体系,对创业企业的创业过程和目标进行全面评估,孵化中心依据评估结果为孵化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孵化服务。

(四)“12328”平台建设工程

大力推动“12328”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甘肃交通运输信息门户,实现数据和应用的汇聚,通过网站、电话、移动应用(APP)等多种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到2018年底,建成功能完善、应用丰富的“12328”平台,为出行信息查询、网上购票等应用提供统一入口,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1.建设“12328”门户网站,依托我省公众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平台门户网站,将公路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等纳入平台,建设“一票到达、联程运输”的综合交通运输出行服务平台。

2.开发“12328”移动应用(APP)软件,集成网上售票、信息查询、出行服务、交通“一卡通”充值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移动信息服务。

3.完善“12328”交通服务热线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咨询建议、服务监督、投诉举报等服务。

(五)交通“一卡通”建设工程

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倡导的交通“一卡通”建设,运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技术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的结算管理系统。到2020年底,交通“一卡通”在交通运输领域全面推广,使公众消费更加便捷。

1.建立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体系,将互联网支付工具、陇原卡、公交卡、银行卡、手机NFC等支付工具纳入交通“一卡通”体系。为用户交易提供丰富的支付渠道,实现交易

的快捷支付。

2.建立交通“一卡通”中心,负责“一卡通”的运营和总结算。建成全省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系统,实现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卡式消费。

3.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交通“一卡通”的交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运营状况,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互联网+交通”工作要在省厅智能交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厅技术处负责具体统筹安排。要加快组建跨领域、跨行业专家咨询团队,积极引导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互联网+交通”工作,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和政府的合力,推动“互联网+交通”发展。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交通”工作,严格按照《甘肃省“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中提出建设思路和目标组织实施,要切实深入领悟“互联网+”的内涵和精髓,充分认识“互联网+交通”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是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要加强学习研究与交流,以积极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积极争取部省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等用于支持交通运输行业“互联网+”行动方案中涉及的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资源互换、共建共用等模式降低建设成本。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入甘肃“互联网+交通”建设,吸纳社会力量推进交通运输“互联网+”市场化发展。要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开展业务维护与升级工作,探索社会资本与业务维护资金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后期维护资金问题。

(三)加大应用绩效考核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作指南。要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并形成专业机构、媒体、公众相结合的社会评估机制。要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机制,把绩效考核与项目的后续投资、投资补助挂钩,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责任部门人员的考核、升降、奖惩挂钩,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深化协作共享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建立联系制度和会商制度,明确牵头部门责任,有效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高效有序的推进“互联网+交通”行动。

(五)提升智力支撑能力

加强与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信息咨询和人才交流

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方案

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方案 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全国及全省《XX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工作方案》要求,深入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良好秩序、携手治理交通环境、切实提升文明交通水平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好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结合临汾道路交通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12月2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主题为“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根据临汾交通实际,确立临汾今年交通安全日主题为“抵制五种交通违法行为,安全文明出行”。五种交通违法行为即: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乘坐非法营运三轮车、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机动车违法变道。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结合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针对临汾普遍存在的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组织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弘扬交通安全

法治精神,普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知识,进一步倡导通行规则意识、守法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倡导全民抵制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交通违法,抵制“路怒”、不礼让斑马线、三轮车无牌无证闯禁行等危险驾驶行为,努力形成人人抵制交通违法、人人践行文明交通、全社会共建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风尚。 三、工作重点 为了使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切实取得效果,围绕抵制“五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六项活动。 1、媒体集中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2、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 3、“小黄帽”文明示范团队宣传活动 4、交通文明示范团队矫正交通违法及宣传活动 5、“临汾好司机”评选活动 6、“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 7、交通安全展版巡展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方案预案:________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活动,根据市处《关于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交通引导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为交通志愿者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其传播文明、普及交通知识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公民素质,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二、活动时间 创建期间,周六或周日上午9点—12点,下午3点—6点。 三、参加对象 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设办公室于运管所办公室. 四、活动范围 区汽车客运站,周边主要交通干道 五、志愿服务活动内容 1.“文明交通”引导活动。 在汽车站、火车站、公交站台、旅游景区等场所,引导乘客文明排队、有序乘车,维护场所公共秩序和公交站台候车秩序,提升市民秩序意识,养成文明候车乘车习惯。 2.“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到主要交通路口、拥堵路段和旅游景区协助交巡警维护交通秩序, 第 2 页共 6 页

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对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3.“文明交通”宣传活动。 广泛开展“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驾车、文明排队”宣传活动,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不闯红灯”、“文明礼让”、“关爱生命,拒绝酒后驾驶”等主题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市民广场、商贸区、旅游景区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常识,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4、“文明交通”深化活动。 各“窗口”单位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 建设为载体,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志愿服务意识,开展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青年文明号集体更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示范表率作用,进一步深化“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设。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按照要求,达到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有足够人数开展活动;友善耐心回答他人问路;交通秩序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有序通行,无侵占通道通行现象;无摩托车无牌行驶和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现象等目标要求。 2、活动方式:采取集中开展和自主活动的方式。集中开展由区委文明办统一组织安排,活动时间为8月5日;自主活动由我局自行安排 第 3 页共 6 页

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和《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活动。 第三条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是交通运输行业实施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督查,掌握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状况及监管情况,总结经验,加强对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 第四条督查依据: (一)国家和行业有关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有关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三)项目设计文件及有关合同文件; (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质监机构发布的有关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要求等。 第五条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实行督查组负责制,督查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质监机构有关人员、检测机构的人

员和聘请的相关专家组成。督查组成员对督查记录及结论署名并负责,督查组负责人对督查的综合结论署名并负责。 第六条督查组履行质量与安全督查职责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被督查单位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和声像资料; (二)进入被督查单位的工程现场和其他相关场所进行检查、检测、摄像取证等; (三)督查发现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涉及结构安全和影响使用功能的,督查组应建议相应执法机构责成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验证性试验检测; (四)对发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应视其严重程度建议相应执法机构进行处理,可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工和返工等措施。 第七条公路工程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接受、配合督查组依法实施质量与安全督查,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八条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的试验检测、外购材料抽检所发生的试验检测费用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承担。试验检测单位对所提供的检测数据和结果负责。 第九条督查工作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督查组成员应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

公司煤矿辅助运输发展规划正文

太原煤气化公司 煤矿辅助运输发展规划 (讨论稿) 一、加快发展煤矿辅助运输的必要性 煤矿辅助运输是指煤矿井下除煤炭运输以外的人员、材料、设备和矸石等各种运输。我公司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基本上为轨道运输,包括电机车运输、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提升机及绞车运输等。近年来,随着公司煤炭生产采掘装备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辅助运输过程中的轨型低、质量差、环节多、用人多、劳动强度大等已经成为制约煤炭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选择合理的矿井辅助运输方式,提高辅助运输技术装备、安全保护设施及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和效益,对确保矿井煤炭均衡稳定生产、生产调度科学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煤矿辅助运输的发展步伐已迫在眉睫。 二、目前公司各煤矿辅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煤矿辅助运输虽然近年来增加了一些投入,装备有所提高,如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的使用等,但与本矿其它专业在装备提高、技术进步方面相比则相对滞后,和一些综合水平较高的煤矿相比则差距更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近年来轨道运输投入少。一方面新购回的轨道本身质量较差,轨质软,易变形;另一方面在轨道运输安全保护设施上投入不足。 2、在用轨道质量普遍较差。主要原因除钢轨本身的质量问题外,与各矿专职轨道工数量不足、轨道维护检修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3、小绞车接力运输在井下普遍使用,环节多,用人多,效率低。 4、“一坡三挡”普遍不合格。自制阻车器、防跑车装置及跑车防护装置可靠性差,灵敏度低,人工操作时危险性大。 5、车辆联接装置使用混乱,在用矿车完好率低。大部分车辆超期服役(报废期为5年)。 6、巷道前期布置不合理。很多轨道巷断面小,起伏大,制约着集中运输系统的有效形成。 三、公司各煤矿辅助运输实际状况 1、炉峪口煤矿: 主斜井巷道净宽4.6米,长度370米,坡度25°,机轨合一,主要担负矿井运煤任务。轨型为38kg/m,轨道运输的作用主要是清理主井浮煤。 副斜井巷道净宽4.1米, 长度324米,坡度20°,担负矿井运料、运矸、运人任务。轨型为24kg/m,提升绞车型号2JK-2/20。现上车场安设电动阻车器一道,FP-Ⅲ-A型防跑车装置一道,FP-Ⅲ-B 型跑车防护装置一道。 东大巷净宽3.4米,长度1500米,轨型24kg/m,担负井下运人、运料,采用电机车运输。 上三采2#暗斜井净宽2.6米,长度86米,坡度20°,轨型15 kg/m,设置自制阻车器与防跑车装置各一道,FP-Ⅲ-B型跑车防护装置一道。 下三采西副巷净宽3.6米,长度688米,近水平,轨型24kg/m,现采用SQ-80型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

甘肃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肃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肃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十一五”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低于“十一五”水平,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经过五年的奋斗,把我省打造成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人才科技高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十二五”主要奋斗目标,如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以上,个人认为,当前亟需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发展观念,淡化GDP考核政绩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我省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就我省目前的现状来看,仍然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着我们。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干部在发展的过程中过重的倾向于GDP的增长。我们知道,发展GDP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出让土地,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虽然这是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就我省来说,如此过渡的开发容易出现很多后续的连锁问题。首先是导致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大量的川地、水浇地等优质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表面上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短期内GDP增长了,

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初步 思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兴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兴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交通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在准确把握交通现实基础、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强的交通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对于推进兴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交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的各项决策和部署,集中精力围绕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这一目标,坚持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走“四型”(即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双核”驱动战略支点,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着力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化交通”。紧持从交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切实指导和引领交通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工作的

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码头布局,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改善整治港口航道条件,建设布置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便我区交通基础设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注重体现来宾市精神和区委部署要求,依据来宾市的规划思路和区委、区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全面总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问题和经验,牢牢把握我区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内涵、注重调整完善、坚持适度超前、坚持调整结构、转换方式、重视效率、确保安全,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利用率,改善生态、加强环境保持。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交通基础设置建设,提高路网服务功能,完善符合市场济经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行业。建设绿色交通、建立适应交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人力资源和行业管理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路网的网络化程度,提升集散公路的通达性和分担率,通过提高技术等级,完善布局形态,发挥网络整体规模效应形成既与高速公路网络配套也与地方主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衔接的普通干线公路网,构筑完备

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简篇)

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推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 精神,扎实推进我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根据《2016 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特制定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推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原则,以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为主题,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努力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16年,是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巩固推进年。要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的总目标,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扩大活动实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全社会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的形成,努力实现交通参与者守法出行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机动车交通违法率、事故率显著下降;建成一批交通秩序好、事故少的示范路,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的安全感以及对交通环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执法形象、执法公信力全面提升;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及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农村道路严重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三、工作任务 要以推进实施2016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抓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增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将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与各时期、各阶段交通管理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认真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组织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大型系列宣传活动,适时举办有品位、有深度、有影响的文艺汇演、文明交通演讲、文明交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县开展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奖励一批专业优秀驾驶员并授予荣誉称号。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意见》(甘交发…2012?30号)和《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甘交发…2012?3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省交通科研院公司机关和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公开透明、管理科学、作风严谨、快捷高效、团结协作的良性运行机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于甘肃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建设一流的交通科技企业为目标,以查找问题、落实责任、破解难题、提升形象为切入点,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绩效考核、创先争优为抓手,以开展“十项行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为甘肃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转型跨越提供良好服务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公司扎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进一步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凝聚发展共识,着力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工作机制,促进公司机关和各生产单位进一步提高 — 1 —

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经营质量效益协调化、班子建设团结协作化、人才队伍专业高素质化、硬件建设统一标准化、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化、内外协调常态人文化,努力打造业务一流、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现代交通科技企业。 三、工作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公司效能风暴行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效能风暴行动目标的实现,经公司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效能风暴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德科 副组长:李俊峰王宁王苍和邓晓刚姜爱民王兆瑞成员:景宏福刘静王瑞庹桦牛思学崔俊敏于岚张得文包振华谈军吴晓光张小淼 张少武孙永峰毛云程田晖杨纯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由邓晓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景宏福、刘静、庹桦、牛思学、杨纯志为办公室成员。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思想讨论行动,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召开中层干部思想大讨论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回顾总结公司五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客观准确分析评价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公司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勤廉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文化意识、学习意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更 — 2 —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谈一个省的经济状况,就不得不提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是决定一个省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省份之一,其复杂的地理状况,也决定了他与其他省份,在经济道路上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但其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1.98%,所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正是因为东西跨度过大,所以以省会兰州为界,位于甘肃东西两侧的城市的地理状况也相差较大,相应的,结合其区位优势,所能发展的经济状况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就以东西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现状做以分析,并对其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一些预测和建议。 兰州以东的城市主要有定西,陇南,天水,平凉以及庆阳,这几所城市带给我们的印象与长期在人们心目中大漠孤烟直的甘肃形象不太相符,他们大都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矿藏充沛,其中定西市地理环境较为不好,伴随着经济状况排在这几所城市的末端;而陇南市,毗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陕西省汉中市其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也与仅其一墙之隔;天水市为甘肃第二大城市,与陇南地理环境相似,接壤陕西省宝鸡市,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只有三百多公里路程;平凉市庆阳两市地理环境较为相似,周边被陕西省以及宁夏省所包围。 定西市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定西独一无二的农业发展状况,其被冠名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等。同时定西市旅游业也有一定基础,定西历史久远,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鄂审发〔〕12号 鄂尔多斯市审计局关于 - 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进创城工作,提升市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交通文明行为,制定 - 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职工文明交通素质,为全市创城工作做贡献,创造安全出行、文明和谐的交通行为。成立由常务副局

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交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审计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主要制定完善鄂尔多斯市车辆管理制度,加强局机关车辆出行自身管理,确保文明出行。 三、强化监督检查 办公室根据干部职工出行规律,平时要加强监管,发现不文明交通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在全局通报批评。 四、预期目标 一是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

二是“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 三是严厉打击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 五、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交通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使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文明交通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二)具体目标 ,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整治。做好单位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法制教

育;做好私车驾驶员交通违法和交通肇事警示引导教育。经过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工作落实,促进交通参与者身体力行、文明礼让,努力实现安全带使用率明显提高,机动车停放规范有序,酒后、超速、疲劳等危险驾驶行为不发生。 ,巩固前两年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成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扩大活动实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单位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的形成,努力实现交通参与者守法出行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机动车交通违法率、事故率显著下降。 六、具体措施 我局决定组织开展文明交通的主题宣传活动。上街开展宣传活动,以发放传单等形式,开展活动。 开展文明交通讲座。

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最新版】

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改进我省公路项目建设实施方式,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充分利用市场配置专业技术与管理力量,提高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效发挥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代建,是指项目法人或出资人没有足够的专业管理能力,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受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委托,按照合同约定组织建设项目的实施,依法承担项目质量、安全、投资及工期等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及相关工作的一种建设模式。 第三条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是我省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代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代建工作和代建市场的监督管理。项目法人或出资人,是项目代建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组织项目代建,依据代建合同对代建单位实行合同管理,对代建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代建单位依据合同开展代建工作,执行代建期管理职能,

承担相应质量、安全等管理责任。 第四条本办法仅适用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实施代建管理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第五条公路代建项目根据建设管理需要和项目实际确定代建管理范围,可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或从初步设计批复后实行代建管理,也可以从施工阶段开始实行代建管理。 第六条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择优选择,专业管理。择优选择代建单位,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 (二)界面明晰,责权一致。通过签订代建管理合同,明晰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职责,划清代建单位与其他参建单位的工作界面,实现工作职责与管理权限的一致。 (三)目标管理,奖罚分明。通过代建管理合同,明确代建管理目标,建立目标考核与奖罚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第二章代建单位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规划,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以及相关国 家的高度關注。一带一路涉及我国的许多地区,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甘肃经济发展。 關键词:一带一路甘肃机遇挑战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国家、众多产业,需要对各种生产元素进行调配,从宏观角度加强规划与管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改变。甘肃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范围内,新战略的提出,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甘肃省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机遇的把握,并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变的标志,这个构想的提出,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满足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特区、新区的建设,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有了很大提升,但纵观当前我国的经济格局,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满足此要求。其次,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水平较低,必须要大量的资本、技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可以实现要素输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好顺应了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一带一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沿线的省市,将面临更大的机遇。 以甘肃省为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经济平台、经贸平台和文化平台。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产业研究The Industrial Study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是交通运输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了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在发展中全面“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为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 首先,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新时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命脉。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首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符合时代进程市场经济建设环境。所以相对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交通运输时刻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这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经济开发区干线的完善和运输成本低廉。 其次,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 终起到先导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 运行的首要关键因素,它的日新月异的改进 将带动经济的全面、飞速发展。首先,交通 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地区之间的经济形成 互帮、互助、互带关系。其次,完善的交通 运输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和 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进一步增强我 国综合市场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提高我国人 民生活质量和交通服务的根本需求。 三、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相辅相 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 进的过程,其最终的形成合力,而达到的效 果如何则取决于经济类型和发展的水平,运 输的发展也在其中受到影响。全国各地的经 济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程 度,就算是最偏远、最闭塞和无人区,某种 形式的运输也仍旧是那里日常生活节奏的基 本组成部分。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一句 老话,“要想富、先修路”,这也从侧面说明 了造成经济滞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相反,通过交 通运输促进流动性的增加,是实现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一、交通运输网络覆盖是地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 史,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飞机、汽车, 轮船、电话、电脑等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使社会具有更方便、速 度更快、形式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去满 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外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如果 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差,则短期策略在于 协调交通运输时间与交通运输成本,最大幅 度减少损失;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 力、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投资建设可 行性分析。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 足,则短期策略在于以增加交通运输时间的 供给方式来替代过高的交通运输成本;长期 策略在于按提高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 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在外部经济有效率的 情况下,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不足, 则短期策略在于提高交通运输成本的供给方 式来替代过长的交通运输时间—供给能力; 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力的方向进行投 资建设。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足, 则考虑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并建立交通运输 长期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福利及社会福利。 第二,交通运输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 内在动力源泉。从城市经济建设的视角来分 析,现代化意义下的交通运输不仅仅是旅客 或货物的空间流动,也是经济信息、城市文 化、人文思想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的整体 结构,既是一个现实意义实体系统,由基础 设施网络、运输工具装备、运行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对象,这其中包括,旅客、货物及 其承运主体等要素组成;又是一个动态关系 系统,由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方之间的复杂 关系构成。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企 稳与复苏,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及方 向正逐步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性,世界各国间交通运输业的差距是较明显 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局限性直接 导致其经济贸易交往会受到很大限制。相应 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受 到限制。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当 前世界交通发展不平衡性与全球化进程的深 化相互制约。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运输业 都有着紧密地联系着的。生产的规模、配置 以及交换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运输成本和 配置,同时其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当 地的运输条件。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的运输业 是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企业专业化和 协作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工农业之间、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的必要 条件。把更多的人和物用更快的速度和更节 省的方法投入空间运动,这就是现代文明的 特征。此外,在整个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形成 的同时,一个国家运输发展水平与国际运输 环境的匹配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 经济中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 际航班飞越他国领空,也必须要得到主权国 家的许可,否则只能改变路线,花费更高成 本绕道飞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 展,这些国际利益因素对世界交通运输发展 与布局的影响作用也将不断加强。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文章摘要】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 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 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 先导工程,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 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入 手,明确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 特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经济类型的变 化与运输业发展的关系,诠释了交通运 输与国民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运输 姜大伟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136001 【参考文献】 1、段建强; 李文兴; 运输业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探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0年12期 2、石京; 黄谦; 吴照章; 我国交通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 2010年06期 3、张凯;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的探讨 [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28期 4、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 综合运输 2009年05期 5、王译;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 系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02期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50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胡校宁2220091632 行政管理一班

目录 一、“十一五”现状 (2)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2)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2)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5、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已显雏形 (3) 二、形势及需求 (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1、大路网体系 (4) 2、大港航体系 (4) 3、大物流体系 (5) 4、公共服务体系 (5) 5、“四化”管理体系 (5) (四)发展任务 (6)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2、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6) 3、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6) 4、促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 (6) 5、提高客运服务能力 (7) 6、强化行业管理 (7) 7、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7) 8、发展绿色交通 (7) 9、加强文化建设 (7) 10、深化廉政建设 (7) 四、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8) (二)重视机制体制改革 (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 五、2020年全省交通发展远景展望 (8)

一、“十一五”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285公里,新增1122公里,120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86%,农村公路达到 20.3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99.2%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沿海港 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分别新增2.07亿吨和83个。 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五年新增138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新增2543万吨。全省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1356个和506个。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是2005年的2.2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是2005年的2.9倍。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了省级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开发应用了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开通134条ETC车道,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全省交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公路交通初步建立“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部、省、市三级安全监管和救助与应急平台。水路交通建立内河救助打捞系统。全省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交通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已有8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管理体系,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交通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