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 免疫(Immune):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清除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时清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度免疫应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

1.抗原(Antigen):广义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与Ab、 TCR、 BCR 特异结合的部位。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是指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共同抗原。

6.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此类抗原既有T 细胞表位又有B 细胞表位,可引发体液免疫应答和(或)细胞免疫应答。

7.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系指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 细胞协助的抗原。此类抗原具有B 细胞表位而无T 细胞表位。

8.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是指某些在APC内合成后存在于细胞质内的抗原性物质,如病毒感染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此类抗原在细胞内经蛋白酶体作用后,能以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 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9.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是指APC 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从外界摄入胞内的抗原性物质,如细菌和某些可溶性蛋白等。此类抗原经内体/ 溶酶体降解后,能以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 表面,供CD4+T 细胞识别。

第三章抗体

1.抗体(antibody, Ab):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诱导 B 细胞活化,使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接合介导产生免疫效应的球蛋白。

2.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类抗体通过V区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IgG 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该抗原的作用。

3.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段与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相应的IgG 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4.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是在B细胞初次DNA重排基础上,即形成功能性V-D-J基因片段后,重链恒定区基因片段发生重排的过程。通过类别转换,一个B细胞克隆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Ig,但其抗原结合特异性完全相同。

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通常是指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第四章补体

1.补体(Complement):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2.凝集素激活途径(lectin pathway):是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或纤维胶原素(FCN)与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残基或N- 乙酰葡糖胺、 N- 乙酰半乳糖胺等糖类物质结合后,依次活化MBL 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C4、 C2 形成C3 转化酶,引发级联酶促反应的补体活化途径。

3.旁路激活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AP):是以某些细菌、真菌或细菌脂多糖(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为激活物直接与液相C3b 结合后,在B 因子、 D 因子和P 因子参与下形成C3 转化酶引发级联酶促反应的补体活化途径。

4.补体的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补体C3可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抗体与中性粒细胞或者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第五章细胞因子

1. 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指由多种组织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其可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CK既是免疫调节分子,又是效应分子;CK与相应的受体(CKR)结合而作用于靶细胞;有两种存在形式:分泌型CK及膜型CK。

2.干扰素 (Interferon,IFN):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作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功能:杀瘤抑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炎症反应、全身效应、感染性休克等。

第七章 MHC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编码MHAS的基因群,紧密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MHC特点:多基因性、多态性、共显性表达。

2.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表达相同MHC分子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在APC与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第八章免疫器官

1.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在胸腺深皮质区,双阳性未成熟T细胞表面CD4或CD8分子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Ⅰ类分子以低亲和力相互作用后,继续发育为未成熟单阳性T细胞,未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 分子结合或高亲和力结合的双阳性前T细胞则凋亡。意义:T细胞获得对抗原识别的MHC限制性。

2.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在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未成熟单阳性T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体与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后发生凋亡或停止发育,不能识别结合此种复合物的或以低亲和力结合的未成熟单阳性T细胞则存活并继续发育成熟。意义:T细胞对自身抗原形成中枢免疫耐受(清除体内高亲和力自身反应性T细胞)。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T、 B 等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迁移并寄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某些特定区域的过程。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是指T、 B 等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 组织与局部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 APC)相互作用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或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组织

的循环过程。

第九章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免疫细胞表面的抑制性调节分子的胞浆区所共有的以酪氨酸残基为基础的氨基酸基序,其中酪氨酸是磷酸酯酶的作用位点,去磷酸化后,导致细胞活化的抑制。

2.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免疫细胞活化相关受体胞浆区所共有的以酪氨酸残基为基础的氨基酸基序,其中酪氨酸是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被磷酸化后,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导致细胞活化。

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不同于执行效应功能的T细胞亚群,是一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通常不对抗原的刺激直接起反应,而是以效应细胞为对象,调控后者介导的免疫应答。Treg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但活化后对其他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且不受MHC限制。Treg分成两类,自然调节T细胞和诱导性调节T细胞。前者以细胞接触性抑制为主,后者以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为主。

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 pattern,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非特异性、高度保守且对病原体生存和致病性必要的分子结构,在病原微生物中广泛分布,但不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

2.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是指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泛指能够摄取、加工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产物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形式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类免疫细胞。

2.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professional antigen preenting cell):通常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黏附

分子和B7等共刺激分子,具有较强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并能将抗原降解产物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一组异质性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

3.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指T细胞与APC结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二者接触面上某些粘附分子相互聚集在一组TCR-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周围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第十二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1.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 B淋巴细胞被相应抗原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后,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介质和分泌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2.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生发中心淋巴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的高频率点突变。

3.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在B细胞扩增过程中,由于Ig基因V(D)J的高频突变,使得宿主体内的抗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高的现象

第十四章免疫耐受

1.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也称负免疫应答。

2.中枢免疫耐受(central tolerance):胚胎期未成熟T、B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与自身抗原结合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免疫耐受。

3.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成熟T、B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与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免疫不应答状态。

4.抗原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指未成熟自身反应性B细胞与自身抗原高亲和力结合后,在减弱其IgM表达的同时,可借助与抗原的多价交联,激活重组激活基因,通过轻链VJ链基因重排,产生新的轻链,改变BCR的特异性,不对自身抗体产生应答。

5.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抗原浓度太低、或低亲和力,不足以活化相应的T及B细胞,给以适量自身抗原刺激、诱导APC活化仍可致免疫正应答。

6.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在外周耐受中,自身免疫应答细胞缺少第二信号或相关分子而不能充分活化,容易发生凋亡,最终被免疫清除。

1.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间和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度水平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

2.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Id):针对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和Ig V区上的决定簇产生的抗体。

3.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过程。大量表达FasL 的效应性CTL,对于同样表达Fas的T、B淋巴细胞存在自我杀伤的潜在危险,这是一种活化的T、B细胞同时被清除的一种自杀程序。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

1.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在内外因素诱导下,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或破坏,产生大量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出现功能异常的免疫病理状态。

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一类新抗原。

2.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均可表达的抗原物质,只是在细胞癌变时其表达量明显增高。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只许从每题备选答案种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 40分) 1、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A、胸腺 B、淋巴结 C、脾脏 D、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人 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 A、胸腺 B、脾脏 C、骨髓 D、法氏囊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 A、 Fab段 B、Fc段 C、F(ab)2段 D、pFc段 4、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 A、 IgG B、IgA Ig 是( C ) 、 IgM D、 IgD 5、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 是() A、 IgG B、sIgA C、IgM 6、以下关于 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 A、能通过胎盘B C、是参与 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 D D、 IgE ) 、能激活补体 、能发挥调理作用 7、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份是() A、C1 B、C2 C、C3 D、C4 8、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 A、 C4b2b B、C3bBb C、C4b2b3b D、C3bnBb 9、下列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 C3a B、C3b C、 C5a ) D、 C5b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11、细胞因子(CK)的生物学作用特点不包括() A、具有高效性 B、为特异性作用 C、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 D、对细胞的作用不受MHC限制 12、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IFN C、IL-1 D、IL-2 13、干扰素( IFN )不具有() A、抗病毒作用 B、抗肿瘤作用 C、免疫调节作用 D、炎症介质作用 14、以下关于 CD8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辅助 T细胞( Th)的膜分子 B、是细胞毒T细胞(Tc)的膜分子 C、是 Th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 D、是HIV的受体 15、经典的 HLA I 类基因是() A、 HLA-DP B、HLA-DQ C、HLA-C D、HLA-DR 16、 HLA复合体位于人的哪号染色体上() A、 1号染色体 B、2号染色体 C、6号染色 体 17、 HLAΠ类抗原主要分布于() A、各种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D 、 17号染色体 B、各种白细胞和红细胞 C、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 D、 B细胞、单核 / 巨噬细胞( Mφ)、树突状细胞(DC)及活化 T细胞 18、 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 TCR B、CD3分子 C、补体受体 D、细胞因子受体 19、 B胞胞不具有的表面标志是() A、 CD3分子 B、BCR C、Fc受体 D、补体受体(CR) 20、能特异杀伤靶细胞并有MHC限制性的是() A、 Mφ B、Tc细胞 C、NK细胞 D、B细胞 21、专职性 APC不包括() A、 DC B、Mφ C、B细胞 D、NK细胞 22、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称为()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B 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完美版)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 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 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 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 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 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 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 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

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 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 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 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 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 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 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 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12、Complement:即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 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3、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 间的共同抗原。 14、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etdttyg医学免疫学 词解释整理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故又称其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形成取决于抗原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T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成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体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这两个概念说明表位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素。(由强到弱: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 *异噬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可导致交叉反应的发生。 肾小球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