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口店实习报告1

周口店实习报告1

周口店实习报告1
周口店实习报告1

周口店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意义

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

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

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

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节理

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

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

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

第五章:矿产

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

第二节:质量评述

第七章: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周口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周口店地区交通图》)。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

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三、以往地质工作

包括实习区在内的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最早研究北京西山地质的是美国学者庞培勒、德国人李希霍芬和北京大学教授梭尔格等。他们主要是在地层和岩石方面进行了若干初浅工作并获得一些启蒙性的知识。

在1914-1915年期间,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在次实习。此间及其后他们对北京西山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完成了该区第一幅地质图(1:100000),开创中国人野外地质填图之先河,并据其成果编写了《北京西山地质志》。1932-1933年北京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燕京大学地质系合作,用1:25000军用地形图对北京西山进行了第二轮地质填图。1962年夏,马杏垣教授领导周口店教学实习,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从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水文地质等各方面总结了历年教学实习成果,编出了1:10000的实习区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貌地质图。

解放后地质工作者对北京西山进行了许多综合性地质调查。自五十年代以来,近二十多人先后就周口店地区古人类、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第四纪冰川现象做了探讨。

1975年1月正式出版了北京地质研究所编制的1:100000《北京市地形地质图》,1976年编辑出版了1:10000《北京地区活动构造体系图》、《北京地区构造体系图》、《北京地区主要断裂调查报告资料汇编》。

特别是原北京地质学院自1954年建立周口店地址教学实习基地以后,对周口店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在地层划分对比、地质构造、第四季地质和地貌水文地质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对周口店地质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四、此次实习情况

本次实习是在汤友谊和毛桂英老师的带队下完成的,实习时长为四周,从2008年9月1日至9月27日,前两周为室内教学,后两周为野外实践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野外地质填图,了解并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此次实习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综合分析和地质思维能力以及强化训练其语言—文字—图形表达能力。

本次实习每班分五至六组,每组六人,分别兼任观察员、记录员、标本采集员及前后测手。

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

周口店地区地层在测区发育较齐全,自老到新有:太古宇,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和中、新生界。

现自老到新叙述如下:

一、太古宇

本区太古宇零星分布在房山岩体边缘部,称为官地杂岩,与丄覆地层呈剥离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母角闪变粒岩等,因遭受了强烈动力变质作用,

普遍发生靡棱岩化。

二、元古界

元古界在周口店地区岀露广泛自下而上分为长成群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群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岩石普遍轻微变质,局部地段受房山复式岩体的影响变质程度加深。实习区内长成群不发育,蓟县群只有铁岭组发育良好,景儿峪组因断层缺失。

1.铁岭组

分布在一条龙、羊屎沟、太平山、骆驼山北坡等地,铁岭组与下伏洪水庄组为整合突变接触。底部为灰色厚层——巨厚层含锰质白云岩夹薄层或透镜状石英岩,发育交错层里;下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结晶白云岩,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里,含少量硅质条带;中部为黑色、深灰色薄——中层结晶白云岩夹板岩、片岩,或互层;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含少量硅质条带和硅质透镜体;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叠层石发育,与上覆下马岭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86~215m。

2.下马岭组

岩性以千枚状板岩及粉沙质板岩为主,厚120~170m。下部水平层里发育,反应一种泻湖环境;上部具低角度交错层里,属潮坪沉积。

下马岭组和铁岭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起伏不平,具1~3m厚的褐铁矿质古风化壳,是铁岭组沉积后地壳上升遭受长期风化作用导致铁质富集的结果。部分地点可见白云岩角砾形成的底砾岩

层。

3.龙山组

明显分为两部分,总厚大于20m。下部为灰色——褐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或斑点状板岩,发育水平层里,含黄铁矿,代表较宁静的浅海环境。

三、下古生界

周口店地区下古生界发育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下奥陶统发育马家沟组。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

1.府君山组

底部为青灰色薄——中厚层纹层灰岩夹灰色钙质板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厚层豹皮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为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灰岩夹豹皮灰岩。本组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平整。

2.馒头组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页岩夹灰黄色大理岩透镜体。

3.马家沟组

灰色、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泥质含量少,方解石含量达90%以上,该地层为可溶性岩层,可见溶洞,地下水为承压水。底部发育1~3层同生角砾状灰岩;下、中部主要是青灰色、中——厚层灰岩、结晶灰岩;上部主要是泥质纹带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泥质及白云质含量增多。

四、上古生界——中生界

实习区内仅发育上石炭统——中二叠统。

1.本溪组

底部普遍发育硬绿泥石角岩及红柱石角岩。下部为杂色粉沙质板岩及变质粉砂岩。中部为灰色、浅灰色板岩,含黄铁矿假晶构成的压力影构造,也称“压力影板岩”。上部为灰色、灰黑色红柱石角岩,区域上本组顶部可见黑色薄层炭质板岩。抗风化能力差,易被覆盖,其原岩为沉积泥岩,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南坡沿途可见探槽,本组靠上部夹有石灰岩透镜体,南北相变导致北部该组为粒岩,南部为砂岩。本溪组和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山北坡大粒岩山和小粒岩山一带本溪组和马家沟组之间分布一套分选好、磨圆好、成分单一的砾岩,称为“三好砾岩”。

2.太原组

分布于太平山南北坡,构成太平山复式向斜的翼部。由1~2个沉积旋回组成。旋回的下部主要为灰色、褐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上部主要为灰黑色、褐灰色薄层粉砂岩、板岩、粉沙质板岩,并夹有薄煤层。

每个沉积旋回下部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分选磨圆较好,发育交错层里,所夹板岩内含海相化石,为滨海沙坝及潮上泥质沉积,旋回上部由于以粉砂及粘土质沉积为主,含较丰富的植物化石,代表近海沼泽环境。厚64m。

3.山西组

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下不旋回底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局部底部见含细粒级的角砾岩,与下伏太原组冲刷接触关系明显。向上沉积粒度变小,发育交错层里。旋回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上部旋回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细粒变质岩屑砂岩,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粉沙质板岩夹煤层。山西组厚90m。

本组各旋回下部砂岩成分成熟度差,岩屑中燧石含量约占10%~15%,分选较好,但磨圆尚差,局部地段具有植物茎秆化石,代表平原河流或曲流河河床沉积。旋回上部的炭质、泥质岩代表潮湿气候下的湖沼相沉积,是华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含煤层位。

4.杨家屯组

由2~3个沉积旋回组成,以粗碎屑沉积为主。旋回下部为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含砾岩屑砂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岩屑砂岩、粉沙岩及板岩。本组底部多为灰色厚层变质复成

分角砾岩,砾石多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砾径一般5~10m,成分较复杂,分选差,泥质胶结,杂基含量高。冲刷构造明显,属近距离快速堆积,与其旋回下部的砂岩代表一种山区河流或辫状河河床沉积环境。本族厚70~120m。

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一、变质核杂岩构造

展布于燕山石化厂一带山前丘陵区、构造轮廓近似等轴状,直径约9km,仅从地层组合来看,核部为太古宇官地杂岩、基底剥离断层、盖层构造系统和中心部位晚期底辟式就为的房山复式岩体等。变质核杂岩的核心主体市官地杂岩,属于太古宙结晶基底、因遭受强烈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一套以变余糜棱岩为主的岩性组合。

二、区域褶皱构造

1. 穹状隆起外缘向性带

穹状隆起外缘向性带环其南、西、北边缘分布,展布于北侧者称凤凰山向形、口店附近为太平山向形、向西突出的部分称南窑向形、这三个次级向形均呈近东西向分布、它们交汇的上寺岭一连三顶一带的低应变三角区、是一个下伏北岭向斜的舒缓向形。比如太平山向形,位于穹状隆起南缘周口店一带,核部为石炭系—二叠纪地层,翼部为下古生界至元古宇组成,其北翼马家沟组一下各组地层在三不管沟—羊屎沟区段皆厚度变薄。向形轴迹近东西向,枢纽波状起伏,总体上表现为向东扬起;北翼产状陡倾,甚至直立。

2.西部平缓褶皱区

西部宝金山—黄院—迎风峪区段岩层产状普遍较为平缓,其中发育有宝金山背形、迎风峪向形、黄院—164背形及其相同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被卷入的地层系统是在该区段广布的雾迷山组—马家沟组褶叠层。其总体特征表现出:

(1)虽然褶皱迹在区域上呈东西向展布、但各褶皱自北向南仍略有差异、即北侧的宝金山背形轴迹呈东西向、南侧迎风

峪向形轴迹呈北东东向、南东测黄院—164背形的轴迹则呈

北东向。

(2)各褶皱在不同地段形态差异明显,在宝金山—迎风峪一带多为开阔平缓的背形或向形;向西呈舒缓波状起伏,大范

围的地层产状呈近水平状态;向东变形渐为强烈、轴面陡

倾、形态各异,多形成开阔圆滑的背形和相间的紧闭向形,

总体组合特征类似于隔槽式褶皱。

(3)叠加褶皱发育是该类褶皱的另一重要特征,黄院—164背形即为典型事例。

(一)、太平山向斜

太平山向斜是组成周口店复式向斜的主要构造单位,轴向近东西向。

向斜核部由二叠纪地层组成,南北两翼依次是石炭纪、奥陶纪地层。北翼地层产状总体倾向南,倾角一般均在40°以上,个别达70°;南翼总体倾向北,倾角一般在30°左右。是一轴面北倾的斜歪褶皱。

向斜南北两翼在牛口峪一带渐趋汇合,核部二叠系下统上段地层沿轴向断续出露,时宽时窄,反映了该向斜枢纽波状起伏,总体扬起的特点。

褶皱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尖峰山向斜和横向断层F8、F9。这两条断层横贯尖峰山向斜,是平移断层。还有次级背斜刀背梁背斜。

因此,太平上向斜是一由二叠系地层为核,石炭、奥陶纪地层为翼。北陡南缓,轴面弯曲,总体直立的,枢纽波状起伏,总体向东扬起,翼部及转折端被次级褶皱及断层复杂化了的斜歪倾伏褶皱。

(二)164背斜

164背斜东段位于太平山南坡的164高地,轴迹呈近东西向,核部为下奥陶灰岩,南北两翼分别是中石炭统本溪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

背斜北翼稍陡,倾角是30°左右;南翼稍缓,倾角是15°~35°,轴面南倾。背斜核部下奥陶统石灰岩在平面上西宽东窄。

三、区域断裂构造

1.剥离断层

此类断层是印支或更早期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发育在基底与盖层间的基底剥离断层出露于房山复式岩体东北缘东岭子—南观和东南缘羊屎沟——山顶庙两个区段,盖层中的剥离断层限于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褶叠层系统内部,多为沿层系界面分布的、次级低角度正断层或剥离型韧性剪切带,规模不等,多级组合,相互平行。上下盘常是高度变薄的褶叠层,地层缺失明显。

2.推覆构造

实习区内发育的推覆构造主要有霞云岭冲断推覆构造、长操推覆构造及黄山店褶皱——冲断构造等。

3.南大寨断层带

南大寨断层带是著名的八宝山-南大寨断裂带的西南段,空间展布颇具特色:南大寨以北,走向由近东西向突变为近南北方向延伸,近东西向区段断层面大致向南倾斜,倾角20°~40°左右;近南北向区段断层面大致向东倾斜,倾角在40°~50°。

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基底演化阶段

华北板块的基底经历了太古宙及元古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基底变质岩系在邻区太行山-五台山-带大面积分布,如房山的复式岩体缘部出露的,总面积不足0.5km2.的官地杂岩。其特征为:

(1)岩体类型复杂,主要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以及各类混合岩。

(2)杂岩中斜长角闪岩中岩石学特征显示为亚角闪岩相,属苦橄质-科马提质玄武岩系列,而华北地区元古宙及早古生代均无基性岩浆活动。故应为太古代绿岩带产物。

(3)经区域研究对比,印支期的剥离断臣和房山区的复式岩体的热动力变形构造所形成的糜棱岩均局限于狭窄地带,未普遍发育而呈间隔性;但“官地杂岩”却普遍糜棱岩化且糜棱面理具有透入性,故分析杂岩于太古宙既有任性变形行为而导致糜棱岩发育,总体形成一套以变余糜棱岩为主的,包括糜棱岩及破碎糜棱岩的动力变质岩。

可以看出,“官地杂岩”在实习区分布的面积不大但作为基底的产物去提供了许多早期该区地质演化的信息。从岩性.岩相.变质.变形.等特点分析。其从塑性到脆性等方面的构造转化,也代表了华北陆地基底从活动性逐渐转化成稳定性演化的总趋势。

吕梁运功形成华北地台基地后,从上元古代到三叠纪是华北地台以全体升降为主的盖层发育阶段。由于地台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不均一性,因此测区内缺失震旦记,早寒武纪,中奥陶世,志留记-中石炭世,中二叠世-第三纪的地层。

震旦纪-早寒武纪的缺失,是由于太康运动的影响;中奥陶世-中石

炭纪地层的缺失,是印支运动的影响;中二叠纪-第三纪的缺失是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

在印支运动期间,造成了复式向斜的构造轮廓;燕山运功期间,造成了复式向斜北翼的扭转,变直、变质、倒转,为房山侵入体的逆向侵位提供了通道。

总之,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基本构造形态,燕山运动特别是房山侵入体的侵入,又给一个向南的推挤及逆钟相的扭转因此本区挤压、扭动现象非常显著,使之构造更趋复杂。测区之所以有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华北地台的构造史,也更具其特色。

第五章矿产

周口店地区地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如煤、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红柱石等材料。

(1)煤

煤是周口店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埋藏于北部凤凰山至上寺领一带的工业用煤,以探明储量数亿吨。现建有房山煤矿、长沟峪煤矿等中型矿山多处、年采集量达百万吨级。主要开采煤层为下侏罗统窑坡组。该组厚500m左右,含可采煤层4~7层。煤层一般厚1.3~3m 煤质均为无烟煤。在太平山、升平山、凤凰山南糜、黄院北山等地分布的太远组和山西组地层,含有2~4层薄煤层。

(2)石灰岩

在周口店地区可供工业用的石灰岩分布较广,储量较丰富。可采石灰

岩有以下两种:

1.水泥原料石灰岩

要求石灰岩的含量CaO>47﹪MgO<2.5﹪总厚为200~400的下奥陶统上部的马家沟组有多层厚层状石灰岩可满足上述要求。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太平山南坡等处是开采水泥原料的石灰岩的重要基地。

2 .石灰原料石灰岩

由于对质量的要求比较低,因而马家沟组、府君山组和张夏组中的石灰岩基本上都可作为石灰原料开采。

(3)花岗岩

周口店地区生产的花岗岩石料颇负盛名,开采对象主要是房山复式岩体的边缘和过渡相以及稍早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后者颗粒细而均,属上等石料。矿体为直径约7.5K㎡的岩株。面积约60K㎡可以开采的石料面积为10K㎡~20K㎡。去掉表层风化壳和半风化岩石也可产生大量的花岗岩石料。其产量是可观的。

(4)大理石

周口店地区碳酸盐广泛分布,蕴藏量很大。岩石普遍遭受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具有微晶-细晶结构。多数呈白色、灰白色和黑色、部分呈青色。虽然本区构造比较强烈,但并不均衡,在构造裂隙不发育阶段,仍可采到一定规格的大理石石料。曾是明代、清代修建工地用的“汉白玉”的主要来源。

此外,实习区尚有高岭土、沙砾石、红柱石、石板材料等矿点。

第六章地质工作评定

地质填图是通过对天然露头和人工地质点的观测和描述,对测区客观存在的地表地质规律进行研究,用一定的地质符号,按照一定比例尺缩小填图,并提出相应总结报告的全部工作。

在周口店进行的野外地质填图中,我们用穿越法、追索法、综合法和全面踏勘法进行定点、定位。

在进行实测剖面工作时,用穿越法进行分层,并用追索法辅助推测法分层。野外填图进行定点定位时,对地层多用穿越法,对走向断层采用追索法,确定其界线,对横向断层则用全面踏勘法进行定点定位,即用追索法,又用穿越法,多走之字形路线进行定点定位。在图上定点时,除了目估外,大多用罗盘进行定点定位。

总之,在野外填图时,对不同的地质现象采用不同的地质工作方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一个措施。

在野外实习的两周里,共走了3条路线进行踏勘,收集了许多资料,在此期间,共画出了两幅信手剖面图、两幅素描图、一幅综合柱状图和一幅地形地质图。

通过老师的指正评定,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这也为我们以后继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给予了很大信心。

第七章结束语

此次周口店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但收获颇丰。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认识了周口店地区各地层的特点,温习了罗盘

的使用方法,学会了采集岩石标本并将其归类。在野外地质填图期间,学会了在地形图上进行地质界线的定点及连线,掌握了野外填图的基本方法,并熟练掌握了用罗盘进行后方交汇定点法。在实习期间也认识了不少构造现象,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们的知识得到了鉴证和运用。

总之,在野外实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实际工作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这次的实习成果,除了学生们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老师们的热情帮助和悉心教导,在这里,我向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周口店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周口店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其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建立实习中建立观察过的地层顺序 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 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作野外记录 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 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的地质现象 三、实习工具 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 四、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多种植苹果、梨、杏、李、酸枣、核桃、柿树,除了供给本区外,还供应北京市区。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旅游业也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北京猿人洞”外,还有石花洞、云水洞、十渡以及野三坡等。 五、实习内容

2020地质实习报告

2020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 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 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 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而交通还是比较 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 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 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 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三叠系(T)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 1)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 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 2)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 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第四系(Q)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 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 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六月 中国南京 目录 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介绍 第二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 (三)地质构造简介 (四)地下水现象 (五)阳山碑材 (六)汤山猿人洞 第三章小结 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1、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地貌现象, 2、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层及岩性, 3、观察认识下蜀黄土、浦口组、雨花台组地层沉积物特征。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1、观瞧介绍瓜埠山地质公园得电视记录片、 2、古火山口地貌得观察 主要观察古火山口得平顶山地貌、了解其形成得原因。 3、火山口附近地区考察 主要观察认识火山岩得类型及其特征,火山岩类型有: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熔岩(玄武岩),了解玄武岩柱状节理形成得原因 4、?在火山口周边地区观察 主要观察白垩系浦口组地层、第三系雨花台组地层特征。了解河流沉积物得组成与特征,寻找雨花石。考察第四系下蜀组黄土得特征,观察下蜀组黄土与下伏地层得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 瓜埠山地质公园位于六合区东南14公里处,总面积3km2,以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地层群等地质景观为主体,以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为辅得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一)瓜埠山火山地貌、火山岩特征 瓜埠山就是一座距今约500万年前喷发形成得小型盾火山。通常火山挤出得产物主要为低粘滞性得玄武岩岩浆、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得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北京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地点:北京周口店房山区 日期:2013年6月9号—13号 老师:陈亚恒、文宏达、赵文廷、王树涛 学院:国土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1001班 学号:2010114020115 姓名:刘孟寒 日期:2013.6.30

目录 第一部分:绪言 (2) 1.实习概况及时间安排 (2) 2.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动机、目的、和要求 (3) 3.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 (3)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4) 六月九号 (4) 上午 (4) 下午 (4) 六月十号 (6) 上午 (6) 下午 (9) 六月十一号 (12) 上午 (12) 下午 (15) 六月十二号 (17) 上午 (17) 下午 (19) 六月十三号 (22)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23)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绪言 一、实习概况及时间安排 此次野外实习地点选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县周口店镇的山口村一带,测区内主要有周张公路(周口店----张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两条,另外有三条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从测区穿过,交通比较方便.该地为山区,居民地大多位于山间盆地,其中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坐落在周口店镇以西一公里的龙骨山上,该镇耕地较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则以水泥,采煤等到重工业和矿山采业为主.该地区气候湿热,雨季在七,八月份. 实习班级:资规专业10级学生 实习时间:2013年6月9号—13日 实习计划:6月9日上午6:30,10级同学A座学院门前集合,坐车到周口店中国地大实习站 6月9日下午,基地陈列室 6月10日上午,基地——良各庄——迎风坡 6月10日下午,基地——黄院沟口——拴马桩 6月11日上午,基地——牛口峪水库——磨盘山——山顶庙 6月11日下午,基地——164高地 6月12日上午,基地——东山口——一条龙山——砾岩山 6月12日下午,基地——北京猿人遗址 6月13日上午,返校,顺路参观韩村河,七渡 二、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动机、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动机 地质地貌学课程要求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及形成机制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及形成机制 [摘要]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带,属古代变质岩系, 变质程度较深,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矿石类型以红柱石石榴石片岩、千枚岩为主。其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JxT)、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bX)、石炭系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3l)。最后作者在对区域地质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得出: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矿床是铝饱和程度比较高的沉积岩受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产生热变质作用低压环境而形成的。 [关键词]周口店地区;红柱石;分布范围;形成机制 前言: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分布广泛,且在几个地层中均有明显出露。由于红柱石是典型的在接触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故对此区域红柱石的分布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此区域的地质历史,构造运动史,并且为此地红柱石的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 1 红柱石的概念及其在周口店地区的矿石类型 1.1 红柱石的概念 红柱石是一种硅铝酸盐矿物,一般呈柱状晶体,它的断面基本为四方形,晶体聚在一起呈放射状或粒状。晶体形态为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呈柱状,主要单形有斜方柱m,n,平面双面c。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硬度:6.5-7.5。比重:3.13-3.16 g/cm3。解理:不完全解。断口:由交叉好的解理或裂理产生的细长断口。颜色:常呈灰白色或肉红色。条痕:白色。透明度:透明。光泽:玻璃光泽。性脆。红柱石多呈斑状变晶结构。半生矿物为如石榴石、碳质等。红柱石在高温时具有体积稳定性、抗蠕变性、抗渣性好及耐热性良好、强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一种应用价值高,利用前景较好的耐火材料。 1.2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矿石类型 1.2.1 红柱石角岩的基本特征 红柱石角岩呈灰白色,红柱石呈自形斑晶,晶体较大,一般长1~2cm,横断面0.1~0.3㎝?,杂质包体少,断口呈正方形,具筛孔状结构。矿物组合:矽线石+红柱石+石榴石+白云母+石英。云母类矿物具定向排列,矽线石多沿红柱石边缘分布。 1.2.2 红柱石千枚岩的基本特征 红柱石千枚岩呈铅灰色,红柱石呈自形斑晶,晶体长1cm左右,横断面0.5~1mm?,晶体大小均匀、纯净。断口呈正方形,具筛孔状结构。矿物组合: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黑云母+石英。黑云母具定向排列的特点。 2 成矿地质条件 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带, 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灰质白云岩、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矿体顶板为铁岭组灰岩, 底板为寒武—奥陶系的厚层状灰岩。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与矿体有显著差异, 界线明显, 易于区别。围岩及夹石以云母石英片岩和云母石英粉砂岩为主。原岩的地质特征及接触关系已不是很清楚, 灰质白云岩、灰岩已大理岩化, 泥质岩石已强烈片理化。属古代变质岩系, 变质程度较深。矿石类型也比较简单, 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 3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范围 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出露地层有中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意义 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 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 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 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节理 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 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 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 第五章:矿产 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 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 第二节:质量评述 第七章: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店实习区位于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市相通;店到各实习场

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店地区交通图》)。 区有一条季节性河流——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

北京西山相关地质资料

北京西山相关地质资料 下古生界清同治六年~十年(1867~1871年),美籍学者庞派来和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等主持了北京西山的地质考察,鉴别的“泥盆纪石灰岩”、“震旦系及石炭纪石灰岩”等,有些属寒武系和奥陶系。 1920年,北京大学叶良辅、谢家荣将北京西山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次:下页岩层;中灰岩层;上页岩层;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同时提出,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与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的地层完全类同。 1934年,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张文佑等在昌平县龙山暗灰色厚层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 Walcott,Corynexc-Chus changpingensis sun,C·changneui Sun。该发现对燕山地区显生宇和隐生宇的分界具有重要意义。翌年又将上述灰岩命名为“昌平灰岩”。 1957年,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孙云铸等根据下寒武统砾状灰岩和果儿峪组千枚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关系,提出了“蓟县运动”的概念。认为在晚前寒武纪期间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同时指出,昌平县城北“深灰色豹皮灰岩产馒头统Redlichia化石群,可和云南龙王庙灰岩对比,仍属馒头统范围。” 侏罗系 1920年,叶良辅等在《北京西山地质志》中,把北京西山的侏罗系,划分为门头沟煤系、九龙山系和髫髫山系。1933年,王竹泉、计荣森等把门头沟煤系进一步区分为下窑坡系、龙门系,时代为早侏罗世。同时他们还发现,门头沟煤系底部有辉绿岩侵入。 1947~1957年,杨杰等将早侏罗世的地层称为门头沟统,其下分为杏石口亚统、窑坡亚统、龙门亚统;把中侏罗世地层称为九龙山统,其下分为水塔寺亚统、聚宝山亚统、金山庵亚统。并认为,髫髫山统属早白垩世。 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将辉绿岩改称为南大岭组,时代定为早侏罗世。 1984年,北京地质学院陈芬等出版《北京西山侏罗纪植物群》专著,对该院师生50~60年代在西山进行的地质工作,特别是采集生物化石标本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资料翔实,对科研、生产有较高实用价值。 白垩系 1933年,清华大学谢家荣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时,创建了北京地区的白垩纪地层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叶肢介等植物化石,他将大灰厂系确定为早白垩世,夏庄系确定为晚白垩世。 1956年,在《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将白垩系下统划分为4组:东岭台组,东狼沟组,大灰厂组,辛庄组。白垩系上统,又称坨里群,下分3组:坨里组,芦尚坟组,夏庄组。 1980~1986年,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郝纯诒主持编著或合著了一系列有关北京地区白垩系的专著,如《中国地层·白垩系》(主编),《中国上下白垩系及白垩—第三系间的界限》(合著),《中国的白垩系》(合著)。其中,提出了白垩系三分的方案,对中国白垩系的研究有极大推动作用。 北京西山东狼沟组火山岩为钾质系列岩石(K2O=3.40%~4.70%,K20/Na20>1),由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组成.它们表现出LREE富集[(La/Yb)N=31.4~44.6]和HREE弱分馏[(Dy/Yb)N=1.64~2.01]的REE分布模式,Eu表现出弱的负异常(Eu/Eu*=0.81~0.86),富集Ba、K、LREE和相对亏损Nb-Ta、Th-U.较高的Sr[(87Sr/86Sr)i=0.705 7~0.705 9]和低Nd[δNd(t)=-14.7~-12.4],类似于辽西义县组和华北陆内同时代的EM I型基性火成岩.其Th-U相对Ba、La的强烈亏损,暗示早期可能有华北古老的下地壳再循环进入源区.结合区域构造研究,东狼沟组火山岩可能为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早期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新生界 20世纪20年代初,外国学者安特生考察研究了北京长辛店的砾岩层,发表了“中国北部之新生界”的专论。1923年,北京大学袁复礼节译了安特生的文章,北京地区新生界的研究拉开了帷幕。 周口店地区 1927~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李捷和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主持,杨钟健和裴文中等参与了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约35米厚的新生代洞穴堆积划分为10层。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中国境内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世界第一个最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发表了“周口店成年猿人头盖骨发现之经过”的论著。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委员会确认周口店遗址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1933年,他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的堆积中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在周口店鱼岭南端砂岩地层中发现了古代鱼类化石,并将化石发现点编号为14地点。1936~1937年,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张席禔将上述鱼化石定名为席禔刺魞和短头魞,确定其时代为上新世中期前后。 1977~1982年,在唐山地震后组织的地震地质会战期间,对第四纪全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在延庆盆地和平原地区的一些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240万年前的浮游类和底栖类有孔虫化石群及超微化石。 198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所吴汝康等合著的《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出版,主要成果有:研究和确定了周口店地区晚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两套不同地层;在猿人洞底部的探井中发现了新的地层,共划分为4层;从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的综合观点出发,对比了洞穴内外的地层,提出了本区晚新生代地层的对比方案;提出了不同地层沉积成因的证据,并推测了本区晚新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发展的梗概。 第四纪冰川及其它 50~60年代,地质部李四光、中科院地质所孙殿卿等人提出周口店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冰水沉积地层的观点。 1977年,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编制出版了1:10万的《北京平原基岩地质构造图》,初步划分和对比了北京平原地区隐伏的第三系。 1981~1984年,中国地质大学池际尚主编完成《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探讨了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和深部过程等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教学大纲及安排

二零一一年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日历及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一、教员组成 队长:徐德斌副队长:姚艳斌 行政队长:于海亮行政副队长:郝汝林 第一批主带14名教员:徐德斌、于海亮、孙卫华、王小牛、张宏远、张聪(女)、李泳泉、王新强、刘宁强、A、周淑敏(女)、青大教员、王黎栋、B。 助课教员:无 第二批主带13名教员:徐德斌、韩以贵、柯珊(女)、李晶(女)、刘宝林、李大鹏、程素华(女)、王海荣、唐玄、金文正、何金有、许浩、姚艳斌。 助课教员:无 二、具体分组与分工 由于实习任务重、教员少、班级多而大、周期长,本次实习主带教员共26名、5名助管,实行主带教师负责制。其中,队长1名、行政队长1名、副队长1名、行政副队长1名。具体分组与分工如下: 三、实习日期 一)第一批 2011年6月27日-7月31日(其中10010910班:6月27日-8月7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教员、班级参加)。 6月27日上午8:30点北五楼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二)第二批 2011年7月31日—9月3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班级参加)。 7月31日上午8:00点北五楼群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四、周口店实习地质路线 路线1:实习区踏勘 路线2: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观察 路线3: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或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实测 路线4:八角寨-栓马桩中、新元古代地层观察 路线5: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观察 路线6:房山侵入岩体及其与围岩侵入接触关系观察 路线7:官地-羊屎沟的接触热变质岩观察 路线8: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294高地褶皱路线观察 路线9:164背斜构造的识别与填图 路线10: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的观察 路线11:房山断裂带的观察 路线12:龙骨山洞穴堆积与岩溶地貌、环境地质及农业地质 路线13:十渡平西爱国主义教育及第四纪地质观察 路线14:考试路线(待定) 路线15:黄山店逆冲推覆构造及沉积岩原生构造观察(基地班) 路线16:房山岩体西北部车场韧性剪切带及脆性剪切带观察(基地班) 路线17:房山岩体相带特征观察(基地班) 注1:路线1-7为教员示范路线,每条路线观察完后,教员抽查学生进行现场小结;路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83548

北京工业大学 公路工程 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野外实习是《公路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野外实习要求对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解,自己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边总结,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地质基本技能的训练,了解岩石的组成及其颜色、硬度、光泽、解理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本次野外实习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效果。 (3)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地貌形态、沉积物特征、侵蚀与切割的关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历史。 (4) 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进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 2.实习的基本情况介绍 时间:2013年5月5号 5月11号 5月12号 地点:门头沟 内容:工程勘察现场参观,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第四纪沉积岩层,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获取初步了解,并做记录;现场测试,运用罗盘仪器测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实习报告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九月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北京科技大学房山昌平周口店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北京昌平—周口店地区 实习性质认识实习 实习时间2012年6月25日至2012年7月4日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E10 姓名钟华 学号41011053 指导教师谢玉玲、李克庆、徐九华 2012年6月30日

前言 1、实习目的 (1)巩固地质学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有关内容的理解; (2)学会地质工作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2、实习要求 (1)进一步学会肉眼鉴定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初步学会观察地层发育顺序及其特点; (3)初步掌握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学习作野外记录描述和素描的方法; (4)把野外看到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质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5)练习编写简要的地质报告,学习归纳、分析和总结野外观测的成果。 3 、实习的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实习纪律。爱护庄稼,不摘果木; (2)严格保密。对地形图、地质图等国家资料要爱护,注意保密; (3)注意安全,注意卫生,不喝生水,游泳要有组织地进行; (4)实习队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4 、教学进程阶段

地质学野外认识实习的时间是一周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时间分配和阶段划分如下: (1)动员及准备阶段(8月25日) I、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搞好实习应注意的问题等。 II、介绍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 III、做好野外教学路线的准备工作。包括罗盘使用、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借野外用品(三角板、放大镜、地质锤、地质包等),为野外观察作好准备。 (2)野外教学阶段(8月26日—8月29日)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并进行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有罗盘的使用,定地质观察点,前方交汇法及后方交汇法;学会做地质素描图和信手剖面,野簿的使用,岩性的描述等。 (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及考核阶段(8月30日—9月4日) 初步学会将零星的地质观察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并进行小结,写出实习报告。 5、野外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 (1)动员及准备阶段。同学们都明确了实习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也初步了解了实习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配备实习用具。 (2)野外教学阶段。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认真的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掌握了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 (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及考核阶段按步骤进行。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店地区地质概述

姓名: 胡迪 指导老师:树林、郭小文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021114班 日期:201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绪言3 1.1店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3 1.2 本次工作概况4 第二章地层6 2.1太古宇官地杂岩(Arg)6 2.2 中元古界(Pt2)7 2.3 新元古界8 2.4 下古生界10 2.5 上古生界12 2.6 新生界14 第三章岩浆岩14 3.1 房山复式岩体15 3.1.2侵入期次、相带划分15 3.1.3岩性特征15 3.1.4成因初探17 3.2其他小岩体及岩脉18 第四章变质岩19 4.1 区域变质岩19 4.2 热接触变质岩21 4.2.1 角岩类21 4.2.2 片岩类21 4.3 动力变质岩22 4.3.2 碎裂岩系列23 第五章构造23 5.1 褶皱23 5.2断裂构造26 5.3小构造27 第六章地质发展史30 6.1基底演化阶段31

6.2盖层发展阶段31 第七章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33 7.1经济地质33 7.2环境地质35 第一章绪言 1.1店实习区位置及经济地理概况店实习区位于市西南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店镇,行政区划属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

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市相通;店到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图1-1店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基础教学路线和独立实习区集中分布在房山以西,店—孤山口以东的店镇附近,少数区域地质参观路线可北延门头沟,西至十渡等处.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大部分为中高 山区.中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 100m.区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河、店河等.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成为工业废水排放净化的场所.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味甚高,店龙骨山是举世闻名的“猿人”发源地,而云居寺、兜率寺、云水洞、石花洞以及十渡等处则是人文自然景观的极佳场所. 1.2 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

周口店实习报告

教学实习报告 题目: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资源学院资源勘查专业0210783班学生姓名:赵建邦 指导老师:王永锋 起止时间:2010年8月———2010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一.实习区位置地理经济概括 (3) 二.本次工作概括 (3) 第二章地层 (4) 一.太古宇(Ar) (4) 二.中新元古界(Pt2-3) (4) 三.下古生界(∈-O) (6) 四.上古生界(C-P) (7) 五.新生界(Q) (8) 第三章岩浆岩 (8) 一.房山复式岩体 (8) 二.其他小岩体及岩脉 (9) 第四章变质岩 (9) 一.区域变质岩 (10) 二.接触变质岩 (10) 三.动力变质岩 (10) 第五章构造 (11) 一.褶皱 (11) 二.断层 (12) 三.小构造 (13) 第六章地层演化史 (13) 一.演化阶段划分 (13) 二.各阶段演化特征 (14) 第七章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 (15) 一.经济地质 (15) 二.环境地质 (15) 第八章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位置及地理经济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周口店镇内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 该区属于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北西高,南东低,除南东测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分为中高山区域,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七八月份,年降水多在650-700MM,冬季寒冷从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常有大雪封山。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较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燕山石化公司建在房山复式岩体上,是20世纪以来兴建的大型石化城,其次是煤矿,主要有长沟峪煤矿与散布于太平山——升平山等区段的小型煤矿。另外也有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相关产业。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 二.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 本次的教学内容及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剧本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地质路线等,部分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和认识,通过路线的观察实习应系统的掌握常规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准确运用高科技设备。 实习时间共40余天。011073班共分为7组,每组5人,指导老师王永锋博士,助理老师为杜娟老师,队长袁晏明教授。 完成的工作总量为:地质调查面积约16km2,观察路线15条,地质点114个,实测剖面长155m,独立填图面积为约2km2,标本样品数量31个,实测剖面一幅,实际材料图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周口店地区地质图一幅。各路线详细列表如下:(1-1)

最新地质实习报告

最新地质实习报告 一,目录 1实习单位的简介。 2实习的过程 3实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5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习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我们在由带领下学习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习的专题分析 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周口店实习报告

1 前言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 km,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山峰为301高地,相对高差为299.1米,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每年6-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6℃。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4-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0℃,是有利于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时间。 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 周口店一带的工矿企业较多,着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 树、梨树、杏树和柿树。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的旅游业 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北京猿人洞 外,还有云水洞、石花洞、十渡及 野山坡等。 研究历史三个阶段:1914年以 前的初期阶段,主要对北京西山地 层进一步研究,绘制了1:200000 的北京西山地质图;1914-1949年中 期阶段,主要对北京猿人做研究及 对花岗岩定名花岗闪长岩;新中国 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对 房山岩体及周口店地区的构造做了 研究。 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 实习,也是地质入门实习。 组队教员:徐德斌、余心起、赵志丹、裴云鹏、申俊峰、张绪教、朱弟成、周淑敏、毛世德、王功文、王庆飞、李耿、姚丽景、孙晨光、陈震、惠引民、彭杨伟。 武汉基地:赵国春、张红远、王黎栋、杨桂芳、毛小平、张华峰、张海军、樊春、陈永进、方斌。 实习班级:011060、011061、011062、011063、013061、013062、013063、015061、101061、101062、022061、022062、022063、052061、052062、061061、061062、062061、062062、青海大学(05级、06级) 实习日期:6月8日-7月4日。 本次实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详细见表1-1。 表1-1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表 2 地层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鑫 学号:07231261 班级:土木0709 指导教师:刘世海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时间:2009年6月13日

第一部分前言 1.实习目的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实习概述 这次实习为期两天,在13号和2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郊外具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带,进行考察和勘探。 主要的实习路线包括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周口店一条龙地质路线,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层层序、地质构造以及构造运动、河谷选线等知识有了具体的概念和了解。 除了看这些典型的地质构造,我们还要通过专业的方法给出相应的特征描述,了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地质罗盘仪以及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判别,测量节理、统计及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和地质剖面图,并对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此掌握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专论 1 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野溪-斜河涧属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东距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永定河、109国道穿镇而过。沿此线路的地层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从构造上可以看出各种类型的褶曲,如:箱形褶曲,柔性褶曲,还有一些小断层。 第1观测点:斜河涧,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 主要对周围的山峰和山谷大致地貌有个了解。 第2观测点: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形褶皱特征。 妙峰山山体有明显的背斜和向斜。此处的岩石多为石灰岩岩层。这个大背斜为箱型褶皱构造的背斜,经罗盘测量得,此处岩层产状如下:走向,倾向,倾角,山峰跨度为50多米,背斜主峰高度经目测大概40米。 第3观测点:向斜两翼部右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 马蹄形隧道口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年09月08日 1 / 49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 1.1 周口店实习区交通、地理及经济概况 ·················································································· - 1 -1.2 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 ······································································································ - 2 - 1.3 实习情况介绍·························································································································· - 2 - 2 地层·············································································································- 4 -2。1 太古界··································································································································· - 4 - 2。2 中元古界······························································································································· - 4 -2。2。1 雾迷山组(Jxw) ·············································································- 4 -2。2.2 洪水庄组(Jxh) ··················································································- 5 - 2.2。3 铁岭组(Jxt) ·····················································································- 5 - 2.2.4 岩相简析 ····························································································- 6 - 2。3 新元古界······························································································································· - 6 -2。3.1 下马岭组(Qbx) ···················································································- 6 - 2.3。2 长龙山组(Qbc) ···············································································- 7 - 2。3。3 景儿峪组(Qbj) ···············································································- 7 - 2.3。4 岩相简析 ··························································································- 7 - 2。4 下古生界······························································································································· - 8 -2。4.1下寒武统府君山组(∈1f)······································································- 8 -2。4。2下、中寒武统(∈1+2)·········································································- 9 -2。4.3 中、上寒武统(∈2+3) ········································································- 9 -2。4。4 下奥陶统(O1)··············································································· - 10 -2。4.4 岩相简析 ························································································ - 11 - 2。5 上古生界····························································································································· - 12 - 2.5。1 中、上石炭统(C2、C3) ··································································· - 12 - 2.5.2 下二叠统(P 1) ················································································· - 13 - 2.5。3 岩相简析 ························································································ - 14 - 2.6 新生界···································································································································· - 14 - 2.6。1 河流阶地沉积 ·················································································· - 15 - 2.6。2 北京猿人洞沉积 ··············································································· - 15 - 3 岩浆岩········································································································ - 17 - 3.1 房山岩体································································································································ - 17 - 3。1.1 石英闪长岩(δο5) ············································································· - 18 - 3.1。2 花岗闪长岩(γδ5) ··········································································· - 18 - 3.1.3 石英闪长岩(δο5)与花岗闪长岩(γδ5)接触关系 ······································ - 19 -3。2 牛口峪“灯泡"岩体 ··········································································································· - 20 - i / 4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