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高考地理热点解析

2014高考地理热点解析

2014高考地理热点解析
2014高考地理热点解析

高考热点解读

一、对2013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

2014年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以教育部《考试大纲》和各省市《考试说明》为依据,坚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各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继续保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命题思路。在试卷结构上,与去年的地理试题基本一致;在命题立意上,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素材选取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试题的基础性、区域性、综合性、时代性等较为明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试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试题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试题结构合理,比例比较均衡

2013年各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非选择题又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与去年保持一致。只有上海试题与各省区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但与往年依然保持上海市试题风格的连续性。

2. 立足学科核心知识,注重能力考查

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不偏不怪,且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农业区位因素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工业区位因素与区域能源的开发、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等。

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为考核目标,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注重考查考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设问情景,凸显学科本质特征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时空差异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以不同类型的地理单元为载体,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今年试题方向的特点。

与要素相对均一的地理单元相比,不同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相互作用更复杂,更有利于揭示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可以以文字材料、区域图、景观图和素描图相配合的方式,构建设问情景,综合而直观地呈现试题信息,多层次考查考生能力,避免了对区域地理背景知识的机械理解与死记硬背。试题往往以区域为载体,以区域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方向,从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4. 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

图表是地理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语言”。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既能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出其蕴含的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今年的地理试题继续传承了“无图不成题,一图带多题”的风格,这也是近几年利用图表作为试题信息载体的地理高考命题形式的延续。

5.重视问题探究,展现地理思维过程

今年的地理试题将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情况外,注重考查考生缜密的地理思维过程。考生能否全面挖掘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灵活与所学基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进行正确地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是做好地理试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山东卷第1~2题组,以流域开发的不同阶段为设题线索,试题的创设依据体验和探究的过程来进行,情景逼真,使考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试题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多角度考查了地理要素特征的空间变化与时间变化。又如第26题的第(3)、(4)小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性、差异性的认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思维,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不断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

6.关注时代热点,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

关注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今年的地理试题将会重点关注不同的热点问题,诸如嫦娥三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岛屿生态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些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创设新颖的试题情境,反映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心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新进展与新成果,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对2014年高考命题方向预测及复习策略

1. 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内在联系

每年的高考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复习首先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应用上,而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多的加深拓展。就知识掌握而言,追求深难而忽略基础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试题特点的。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多多益善”,宁多勿少是目前中学地理复习中存在的一种误区。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生应落实课本知识。学好地理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整体构架与内在联系,以便解答问题时能及时提取相关知识内容;二是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网络化,透彻理解地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把握诸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2. 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实际上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高考答题不是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在日常复习备考中重视能力培养,落实基础知识和同时,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高考考核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做题来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平常课堂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 强化文字、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材料切入,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近几年地理试题的图表类型,可以看出世界与中国区域图、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图形语言形式多样、承载信息丰富。应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除加强读图析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外,加强作图能力的训练也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图,养成绘图作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例如地形剖面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过程示意图,冷锋、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大气的运动示意图(包括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水循环过程环节示意图、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等等。

4. 规范答题习惯,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加强表述的规范性。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这需要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在规范规范步骤的训练中,重视对“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等环节。在规范呈现形式的训练中,强调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和文字准确的表述原则,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1)要点全面,不遗漏;(2)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不随意;(3)简洁精炼,不啰嗦;(4)顺序合理,有主次;(5)富有逻辑,有因果;(6)书写端正,有美感。

三、高考命题热点预测与解读。

(一)经纬网与地图

1.2014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将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

2.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对经纬网的考查仍将以区域判读为主,通过经纬网定位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例1. (2013?大纲卷)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2.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B.N、M之间C.S、R之间D.S、K之间

【解析】第1题,R的取值范围是160~180,Q是180~200。K有两种可能: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60,则K取小于160的数值,即140~160;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K 取大于180的数值,即180~200之间。H有两种可能: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H 取小于180的数值,即160~180之间;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200,则H取大于200的数值,即200~220之间。所以,可能相等的两地是H和R、K和Q,再结合答案,本题只能选A。第2题,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N到M符合此规律。答案选B。

【答案】1.A 2.B

【知识拓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高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高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

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低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低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

(二)地球的运动

1.2014年高考可能涉及宇宙探测,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以创新的经纬网图或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结合区域知识,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命题设计。

例2.((2013?江苏卷))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答案】1.B 2. A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EF为晨昏线,且位于EF上的点P正值日出,故EF为晨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半球,故排除A、C两项;D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与图示不符,故排除,只有B项是正确的。(图1为地球的侧仰视投影图,经度不易判断,根据大陆轮廓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度数为135°E,易求得直射点经度为135°W)。第2题,根据第1题,太阳直射15°S,为北半球的冬半年。A选项冬小麦一般在9、10月播种,B选项为6、7月份,C选项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为冬至日,D选项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一年中流量最大为7、8月份,故选择A。(三)大气运动规律

1.2014年高考考查应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和风,题型应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

2.对天气和气候的考查应关注气温、降水、气候特征等,以重要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

例3. (2013·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解析】第1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

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故D项错误。第2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A正确。

【答案】1.B 2.A

(四)水体运动规律

2014年高考考查可能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点为重点,密切结合人类活动的实践,以图表为平台,创设情景命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球上的水体环境的关系。

例4. (2013?大纲卷)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区

2.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解析】第1题,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7—8月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选项是正确的。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处的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A、B、D选项是错误的。第2题,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应该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告诉是进入雨季,两地中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而另一个水库几乎没有补给,两水库相差甚大,说明是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影响。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1.C 2.D

(五)地质运动

2014年对本讲的考查仍将以地质构造图或地貌图为平台,以地形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为线索,以环境和发展为核心,突出考查地质构造判断、外力作用时空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5.

(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3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将以区域地理图表和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关系为背景和核心,创设情景,突出考查人类活动对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影响及环境变化过程、问题或解决措施。

(2013·北京卷)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回答第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①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

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读图可知①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②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海拔升高,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

(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活动

2014年对本讲的考查仍将以气候变化、资源开发利用及自然灾害分布为情境,考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7.

(八)人口

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将会以统计图表和结构图为线索来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应关注人口构成与人口问题及人口迁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例8.(2013?浙江卷)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8‰下降到12‰左右,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45‰下降到38‰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

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从图中可以得出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故本题C 正确。

答案:1.D2.C

(九)城市与城市化

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会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线索来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阐释事物能力,其中以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城市化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为热点。

例9.(2013.广东卷)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数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放射状,但只有一个中心(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故A 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部,故B错;城市外来人口生活区主要布局西北部,与城市新开发区背道而驰,故D错;城市新开发区与科研文教区均位于城市东南部,故C正确。

【答案】C。

【易错点拨】“城市的空间形态”(外部形态)一般有平原地区的团块状、河谷地区的条带状、受地形或河流限制的组团状,而“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内部各不同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是城市的内部结构。这些功能区组合方式通常有同心圆模式、契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十)农业区位因素

以热点地区为切入点,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及其改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要把握农业区位的综合性、主导性和变化性三大观点;要辩证地对待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在不同的区域,其形成条件和特点也有所不同。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为主,侧重能力考查,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的影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例10.(2013.四川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4~5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本组题通过等高线区域图,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通过文字材料等高线地形图考查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能力、读图能力。要求考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结合文字材料和区域特征灵活结合。第1题,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纬度较高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干燥寒冷光照条件较充足,花椒的生长习性喜光、耐寒、耐旱说明有利于花椒的生长。第2题,结合材料,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说明劳动力需求大投入多,因此其生产成本主要受人力成本的影响。

【答案】1.A 2.B

(十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以热点地区为切入点,以区域图、示意图、结构图等为载体,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目前对工业区位的考查已经由模拟案例向现实案例转变,复习时要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分析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

例11. (2013.北京卷)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回答第1、2题。1.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2.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解析】第1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瓶装水需要靠近水质优良的水源地,但本题条件没有明确表示,故A选项错误;瓶装水厂对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不很强烈,故B和C选项错误;瓶装水等饮料选址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为市场导向型,目的是靠近市场节省运费,故D选项正确。第2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杭州的饮料企业授权华北两个新的瓶装水新厂,能够为当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故B选项正确。饮料企业对城市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印象影响不大,故A、C、D选项错误。

【答案】1.D 2.B

(十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可能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点、线的区位分析为主,可能以某一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区位因素,或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考查交通网络及特点。

例12. (2013·广东卷)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解析】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交通(高铁)建设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区布局的影响”。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正确的地理观念,分析、探讨、评价现实中地理问题”。

在中小城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但这类城市即使是几何中心一般也不会有典型的CBD功能区),而此类城市用地相对充足,因此高铁站通常选址一般不会远离城市中心,通常会在市区原有车站基础上进行新站改造。高铁带动的客货流主要是区际间,对工业活动的带动力大,而不是城市内部商业活动为主的CBD,因此A错;城市空心化是城市化在高级阶段的表现,因此B错;特大城市的高铁站不会选址于市中心,一是用地不足,二是对市核心区干扰大,负面效应明显,故C错。在特大城市郊区,高铁新城交通便利,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力大,有助于郊区城市化。

【答案】8.D。

(十三)区域特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将具有以下特点:

1.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考查仍将以热点、重点区域的环境特征和区域发展为主。

2.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查将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治理措施以及传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

3.对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考查仍将以重要资源开发和河流治理为主。

例13. (2013?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解析】第1题,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A、C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AC。第2题,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排除A;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C;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B,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水脏问题;D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答案】1.AC 2.BD

2014年高考海南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Ⅰ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产品竞争力 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成为可能。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 曲延萍 做完今年的地理新课标卷1卷II卷,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很基础,知识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目,整体难易适中,突出课上强调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现谈一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思考。 一.大纲的变化 总体来看考试大纲只是个别语言文字有轻微变化,无实质内容的改变。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 三.试题考点分析 我对近四年地理全国新课标卷1卷和II卷进行了对比。因为近年的地理卷基本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覆盖,重视图表考查等特点,所以我重点对比了考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图表能力等方面,现分析如下: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的分值大致相当,但人文地理所占的比重上升,体现了学地理是为了用地理的新课程思想。

(三)能力考查对比 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 ⑷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地理能力考查对比看,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体现了对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的要求。非选择题的考查体了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考查要求;⑷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能力的考查,一般在非选择题的36题或37题会有体现。所以整个试卷对能力的考查覆盖的很全面。四.试卷特点 (一)全国卷与地方卷共同的特点 重视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的考查;重视地理图表信息解读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区域图、等值线图;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Ⅱ卷综合题都以区域地图(一道中国地理、一道世界地理)做载体呈现等。 (二)全国卷自身突出的特点 ①全国卷最能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特色,它多运用真实新材料,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景,且情景、材料相对较单一,这就要求提高对新情景的快速理解与解读的能力。 ②多围绕一个主题层层设问,反复追问,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Ⅱ卷综合题,比如全国Ⅱ卷2015年围绕尼日利亚铁路分布修建问题命题、围绕河套平原水资源利用问题命题。 ③综合题得分点分值不固定,一个得分点可以是1分、2分、3分、4分甚至5分,这可能会对新加入全国卷考试省区的考生是一个挑战,会制约“以分值答题”的常规答题模式,影响学生的“踩点”答题。 ④综合题注重思维过程,部分设问缺乏答题模板,对解读、提取、应用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过程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全国Ⅱ卷2014年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015年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2016年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等。 五.试题特点(以2016年2015,全国1卷为例) 第一、彰显地理学科区域特点。本套地理试题大部分从区域特点入手,2016年1卷考查了广西横县茉莉种植,勘察加半岛的自然特征,2015年考查青藏地区太阳能利用、新疆兰新铁路选线、青藏地区错那湖风沙、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等。选做题也均考查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如青海湖鸟岛深度游、青藏地区东北部地质灾害、季风区坡耕地切沟等环境生态问题。 第二、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地图功能。每一题组都附有地理图像,全套地理试题共用了10幅。今年对地理统计图应用篇幅较大,既有图表统计又有坐标统计。这说明地理高考要求中对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选择题7~9题、10~11题、36题、37题都具体反映出这一思想。7~9题根据实验统计数据推断生物量变化,10~11题根据美国人口迁移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统计图推算美国人口自然增长规律、总人口数量,36题是通过错那湖周边环境推断风沙来源及成因,37题是根据沙特地理环境对沙特磷酸盐工业生产条件、工业生产影响进行探究。 第四、试题设计更细节化、更灵活化。选择题第3题很巧妙地将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能分布结合在一起,选择题第6题兰新铁路沿线城镇分布受限因素,选择题10、11题利用某国1900年到2010年人口迁移数、移民比重计算推出该国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综合题36题西藏错那湖东北部风沙沙源、起沙原因以及对该路段铁路、运行列车的危害,选做题42题青海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 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4)北极星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 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择优选拔合格新生的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既加强了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又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稳中有变、稳中出新,试题设计应在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贴近考生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参照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在选考的内容中,选择其中两个模块的题目,对题目要求作答。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 地理1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2019高考地理考纲(word版)

地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 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 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 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 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 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答案】1.A 2.D 【解析】1题,考查时差的计算,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题干上已经给出已知时间为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所求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0市区区时),0时区在东8区西边,用已知时间减去8个小时,所求结果就为正确答案,A正确; 2题,考查北半球冬夏的气压中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主题干上给出的时间可以知道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包括西昌在内的亚欧大陆都在强大的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D正确。 图1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3.B 4.C 【解析】3题,考查交通运输,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图中600—800KM处,高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的幅度最大,甲交通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增加的幅度最大,B正确; 4题,考查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中反映出近距离选择甲交通运输方式的人较少,远距离选择甲交通运输的人较多,说明甲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省时的特点,应为航空运输,C正确。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5—6题。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 考试大纲 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doc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 经线长111km,1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 (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

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及解析

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及解析

2014·海南卷(文综地理) 2014·海南卷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1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1.D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 2.A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5.B 2014·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图3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B.土壤 C.光照D.水分 6.A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7.D 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8.B 2014·海南卷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 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2014年全国1卷高考地理真题及详细解答(解析版,学生版,精校版,新课标Ⅰ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4分)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4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3.(4分)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D.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4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5.(4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4分)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4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4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6054524.html,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选择题技巧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

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2014年高考天津卷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第I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2,回答第3-4题 3.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从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4.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9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