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视台,应该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音节:用听觉可以区分的语言结构基本单位。在汉语中,一般说来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为1300多个。
4.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普通话中有32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
5.元音:音素的一种,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明显阻碍,呼出气流较弱,发音器官肌肉均衡紧张。声带颤动,声音响亮清晰,都是乐音。
6.辅音:音素的一类。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呼出气流较强,发音器官对气流构成阻碍的部分肌肉紧张。大部分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普通话中辅音音素有22个。
7.声母:指的是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
8.声母按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声母按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变音(l)
9.韵母按语音结构分为三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按韵母开头元音的唇形特点分为“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韵母的三部分(结构):韵头、韵腹、韵尾。
发好复韵母应该做好什么?舌位、动程。
10.调类指的是对声调的分类,不代表实际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1.调值也叫调形。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声调指的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12.阴平:高平调:55:—
阳平:高升调:35:/
上声:降升调:214:√
去声:全降调:51:\
重中、中重、重轻中重轻、中中重、中轻重、
中重中重中轻中重重中中重
13.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为语流音变。(典型:轻声、儿化、变调、”啊“)
14.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15.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卷舌韵母。
16.”一“的变调规律。
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去声音节之前变阴平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
17.”不“的变调:去声之前变阴平非去声之前读阳平夹在词语中
间念轻声
18."啊“: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 、o(ao iao)除外。e 、ê、i、ü时,”啊“读作”ya“
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作”wa"
3.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时,“啊”读成na
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读成:nga
5.前一音节收尾音是—i(舌尖后特殊元音)zhi,chi,shi,r和er(包括儿化韵)时,“啊”读成“ra".
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舌尖前特殊元音)时,zi,ci,si.读成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