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感动主要有: 1、感动于文本的关键处。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2、感动于入课的导语。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感动于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新课改强调课程是生成的,不是给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这

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而在有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有对文本的真切的理解。这种理解必定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4、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诞生了。 5、感动于课后的深入反思。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那么,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当回想起课堂精彩的片段或尴尬与遗憾时,我们无不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言行感动。这种感动将引领教师更深入体验教学的甘苦,也将使教师自身不断地走向成熟。“感动”是一种生命的诠释,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人性的叩问。感动始终是一种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对于感动,师生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允吸者。吸着它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二、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感动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感动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在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中,学生的感动主要是: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动;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动;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动。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唤起其行为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彻底改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三、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感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会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平静美的感

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是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会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会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 感动始终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让自主学习成为课改乐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_语文论文北京石景山区老古城小学郭辉《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较之以往的语文改革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所谓“自主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叶圣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朱熹),“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获得知识,丰富感情,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一.理论依据。1.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2.认识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并不只是受教育于成人,他们自己也能独立进行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4.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二.具体做法。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更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

泼地发展。 (一) 把预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活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在平时布置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我把“读(读课文)、查(查字典知字音、义)、思(思考课后问题)、圈(圈画重点句)、问(提出不懂的问题)、找(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六字作为预习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我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朗读法: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自学。因此,预习时,我总鼓励学生多读,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自读(有感情读、快读之分)小组读、竞赛读、默读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小组讨论法:当组织学生课内预习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再小组共同预习,检查。如小组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提出难记的字说说记法,提出不懂的词语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理出组内不懂的问题等。采取互相讨论的方法,切磋琢磨,互相联合,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这样对差生也有帮助。查找资料法:如教《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因为学生对邓稼先事迹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邓稼先的事迹。(2)查找有关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在学文中适时补充资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了。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批注法:在学生预习时,我经常不失时机地问上一句:“预习时,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可以诱发学生自学的意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结果,学生的书上满是圈点勾画。不仅有凭借工具书注上的生字音、生词义,也有用“~~~”画出的疑难词句,还有简短的批注,甚至有的同学还找出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质疑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在学生预习中,让学生充分寻找有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课题处质疑,“和时间赛跑”是什么意思?谁和时间赛跑,他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再引导学生从关键句上质疑,“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这句话中“那几步”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作为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长期训练,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消除了对学习的畏难,厌烦情绪,使他们带着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怎能不使他全力以赴地去预习呢。(二)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苏霍姆林斯基说:正象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

的,就要让学生自已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而使学生进入主动的阅读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使之产生悬念般的阅读期待。例如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学生提出“为什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单凭借课文内容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解决疑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读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并且在小组内踊跃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在找找、说说、读读悟悟后,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邓爷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人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有的说,邓爷爷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它的影响超越了国界;还有的说,邓爷爷在70年代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治党方针,《邓小平理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所以说邓爷爷的影响是超越时代的。这样主动地获得了远比教师讲授要来得深刻的知识,而这一知识正是来自于课堂上浓彩重墨的自主学习活动。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例如教学《草原》第一段,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理解草原辽阔美丽的特点。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电脑绘画法”,描绘出一幅奇丽的草原风光图;有的采用“感情朗读”,读出草原一望无际的辽阔美,草原诗情画意的风光美;有的采用“做导游”的方式,利用电脑展示自己搜集的草原风光画片,绘声绘色地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特点,“游客”可以向导游随时发问;在欣赏草原奇丽的美景时,有的轻轻吟诵起《敕勒歌》的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有的还为草原风光写一句广告语。在理解课文“蒙汉情深”的中心时,学生们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采用“表演式”,当小演员,表演热情好客的牧民怎样热情招待汉族客人的,展示草原牧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有的采用“歌唱”的方式,以一首《赞歌》赞颂蒙汉人民情深意长的团结美;有的采用“舞蹈”的方式,伴着《草原牧歌》的旋律,自由跳舞,赞美勤劳的草原人民;有的还采用“想象法”,伴着《敖包相会》的音乐,想象蒙汉人民难舍难分的情景,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限制思维范围,不规定思维路径,鼓励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辨:古人曰:“学贵有疑。”“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例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学生质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好呢?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好呢?”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成了“落花生(正方)”和“石榴、苹果(反方)进行辩论,课堂上变成了“实话实说”的现场。“我认为落花生生命力强,不需要特别的呵护,它把好吃的果实深埋地下,这不正是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

献的人的写照吗?”“石榴、苹果外表好看,也很好吃,这好比外表美丽,又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呢?美的事物会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嘛。”“落花生全身都是宝,可它从不炫耀,多么谦虚呀!”“石榴、苹果既讲体面又很实用,比外表邋遢的花生强,现在不都讲究包装吗?你看老师穿得就很漂亮,她讲课也很生动,既有学问又漂亮的老师是我们孩子的偶像。” “现在社会看重的是踏实肯干的人,而不是长相”。“像落花生那样,光有本事不露谁会知道呢?瞧石榴和苹果勇于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有胆有识,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由此可见,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作业内容——让学生设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我让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展示“红杏出墙”的个性。例如教学《草原》一课,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分别设计了极富创造性的作业形式。(1)积累类。摘抄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2)绘画类。用七彩的画笔描绘草原如诗如画的风光。(3)小报类。通过查阅、搜集资料,以小报的形式介绍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又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课后学生选择了各自喜好的作业方式重现诗歌。(1)画:为诗的后两句配一幅插图;(2)唱:加上一段熟悉的旋律,把全诗唱出来;(3)演:小组合作,根据诗意表演一幕小话剧;(4)续:诗句结尾似乎意犹未尽,想象“弦外之音”为全诗续一个结尾。学生用自主型作业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忽视个性其实也就消灭了个性,抓住了个性也就抓住了共性。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等智力水平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在语文课上,我允许每一名学生根据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愿结合成小组,并且进出自由,通过“协作”去寻求帮助或共同探讨问题。例如教学《将相和》一课,让学生选择伙伴表演课本剧,同伴可以在教室中任选一块自己的天地,尽情表现自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协作中发挥创造个性。例如教学《草原》一课,为了深刻体会“蒙汉情深”的含义,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的资料。各小组纷纷查阅资料,设计手抄报,办图片展板,介绍草原风情。教学《捞铁牛》一课,让学生学习怀丙和尚,分小组做实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任务,为优等生创造条件,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例如教学《深山风雪路》一课,文中写“老吕在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清晰的脚印。”我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了“老吕、脚印、朝鲜、冰天雪地、炮火连天、负伤。”等几个词,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作伙伴,以“老吕在朝鲜战场上”为题协作编一个小故事。课后引导优等生以“平凡的脚印”为题访问一名优秀的劳动者,写一篇人物专访。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克服了“整体划一”的缺点,便于有效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三)自主实践,学以致用。华盛顿大学有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例如教学《语言的魅力》一文,学生们充分地领略了诗人的语言魅力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寻找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的内涵。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

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告诉他们。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我在流泪,帮我把眼泪擦干好吗?”(节约用水);“你丢下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一颗良心”(爱惜粮食);“我在睡觉,别碰我好吗?”(爱护花草);“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乱丢废弃物)等。这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社会问题,使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搭建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自主学习成为课改乐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语文课改:实绩、问题与对策

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

如果说被国家有关部门文件正式认定作为课改实验区属于“显性课改”,未被文件正式认定为课改实验区,但实际上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已进入课改状态的单位属于“隐性课改”的话,那么,在去年南山区进入“显性课改”的同时,深圳其他地区的学校也进入了“隐性课改”。本学期,我市罗湖、福田、盐田三区和市直中小学今年又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正式启动课改实验。这标志着我市课改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为了使我市课改工作少走弯路,并确保课改最终走向成功,对我市课改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科的课改工作作一些理性的反思,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寻求对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有鉴于此,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提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语文课改的实绩

课改给深圳市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巨大变化。这种巨大变化可以用“六大解放“来概括。

首先,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眼睛。眼睛是人类观察外部世界的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人类形成和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因此,敢不敢看,会不会看,往往是一个人认知能力能否发展、提高的先决条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往往不敢让学生看过多课外书籍,既怕课外书籍中的“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灵,也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大自然,担心学生因思想“不成熟”而产生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看法。由于不敢看,所以不会看,因此学生的心灵缺乏营养,缺少展翅飞翔的精神力量。这一状况在课改开始以后得到根本改变。参加语文课改或受到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引下,鼓励学生敢看,首先是敢看书,即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于敢看、会看,学生从外部世界吸收了大量信息,内心世界得到空前的丰富,为学生敢想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其次,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学生是否敢想、会想,是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用僵化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唯一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想,也不必要想。“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的现象严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鼓励学生对语文教材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新课程

标准指引下,我市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敢想,鼓励学生放飞想象,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创造意识极大地增强,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各种各样有创意的观点层出不穷,许多观点不仅启发了其他同学,也启发了教师的思维。这一局面非常喜人。

第三,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嘴巴。嘴巴是言语器官。让学生有一个好口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口才的好坏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有故意贬抑学生口才的倾向。比如把有想法却不善于表达褒为“内秀”,把口才好贬为“巧言令色”,把说话“期期艾艾”看作是“文质彬彬”,是“规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理论上彻底摈弃了这种陈腐的偏见,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目前,我市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嘴巴得到了空前解放。学生举手可以发言,不举手也可以发言;在座位上可以发言,站到讲台上讲更好;在课内小组讨论好,回家跟父母讲,跟邻居讲更好;体察老师用意正确发言好,指出老师、同学的错误,发现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更好。根据笔者听课的感受,在许多参加课改或受到课改影响的学校,语文课一改以往沉闷压抑的空气,学生发言踊跃,辩论积极,有时甚至到了把老师“晾”在一边的程度。解放学生的嘴巴的意义更在于: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人生。具体表现在通过对话,师生共享世界,从而使人的存在敞亮起来;通过对话,师生精神相遇,从而引导师生同往。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变化是革命性的。

第四,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人手是劳动的器官,按照系统整体理论,人手活动的量和质,可以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程度。但我国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动手训练,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传统教学中常见现象。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自习不够,二是不让或很少让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在写作中不让学生“放手”写作文,用很多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进入课改以后,这种现象得到了转变。如有的进行语文课改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自立学习目标,学生自定学习方法(如各种竞赛,小组讨论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干”的特点特别鲜明,很多时候出现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牵着老师走的现象。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活动兴趣大增,而且以前活动是个别学生,现在是全员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展示才华,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老师除了在初期做一些示范与引导外,一般由学生自始至终承担和完成。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重在组织和管理,适时地指导和辅导。有的学校甚至放手让学生自主命题。所有这些解放学生双手、鼓励学生“敢干”的措施,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五,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空间。空间是人发展必须的物质环境。没有宽广的物质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的性格和胸怀的宽广。教育的责任,不只在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但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不让青少年飞进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进入课改以后,不少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走进大社会,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密切注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的学校发动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成“公益广告集锦”、“新新词汇”、“错别字门诊”、“精彩店名举隅”等,并进行装祯设计,制作成手抄报展示。这种拓展了的学习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观和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能力。

第六,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时间。时间,特别是自主支配的时间,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和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曾深刻阐述过自主支配的时间对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应

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都被机械重复的“题海”填满了,哪里有一点自由发展的余地?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一个读了十二年中小学的学生,可能很会做“标准化”试题(甚至比老师还会做),但是他们的创造性却很少,对语文的真味体验很少,甚至对语文毫无兴趣。语文课改以后,学生的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学生通过审美感知,敏锐地把握语文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审美想象,任思绪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领会和感悟语文的深刻意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参加语文课改的学校,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今天的语文课改所实现的“六大解放”,正好是五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儿童“六大解放”。我们认为,这“六大解放”是培养创新素质的真谛,也是高度教育民主的体现,是对我市语文课改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最好概括。

二、我市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观念滞后。有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领会不深,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依然用旧的一套观念和思维方法去要求老师。

(二)、教师步伐不齐。应该说大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积极投身课改实验。但也有少数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投入不够。个别教师甚至对课改有抵触情绪,认为“该咋样就咋样”。

(三)、家长支持不够。从我市已启动语文课改的地区来看,重视家长参与课改的意识很强,并且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如在建立的学生语文成绩袋中,有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家长月反馈表,让家长写评语等。但是总体来看,家长参与课改的程度不够,不少家长对初一语文考试中的面试(中段考试面试题由学生组织试题,学生组织答案;期末面试题由学生自主出试题,学生评委答案),持反对或不理解的态度。

(四)、学生成绩不高。部分参与语文课改实验的学校或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五)、语文味道不浓。有的课改实验学校语文课中讨论太多,虽然课堂气氛极其热烈,但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

(六)、考试指挥不力。这主要是针对全市中考语文命题而言。深圳市是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性最高的城市之一。去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文件正式认定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只有南山区,但实际上深圳市中小学界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已全面进入课改状态,因此《2002年深圳市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不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做了全面修订,其中很多关于考试内容的说明直接引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而且明确地把新课程标准作为今年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这种“超前性”行为本来应受到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无端的阻力。

(七)、形而上学露头。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上走极端。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要确保语文课改取得成功,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领导观念。首先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中央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走近课改;其次,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深入学校一线听课,通过了解课改,研究课改,服务课改,最终走进课改。

(二)、推动教师转轨。部分教师对课改投入不深,甚至有抵触情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就主观方面而言,这部分老师要有接受时代挑战与时俱进的勇气,积极投身课改大潮。就客观方面而言,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老师的视导督促工作,同时要让他们有成就感、有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离课改并不遥远。

(三)、争取家长支持。家长的支持是课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家长对课改的支持不够主要是学校的工作做得不到家,宣传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建立家长学校,编辑有关刊物,健全家访制度,对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家长对课改支持不够,其原因相当复杂,只有系统规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效果。

(四)、提高学生成绩。与数、理、化、外语等学科不同,语文成绩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因此不能指望一搞课改,学生语文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语文界有名家曾讲过一句笑话:“英雄难过美人关,教改难过考试关”。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改的苦衷。但是,搞课改,如果学生成绩老上不去,甚至比不上不搞课改的学校或班级,那这种课改或教改是站不住脚的。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是否支持教改,与学生成绩是否提高也有重大关系。因此,我们提出“英雄要过美人关,教改要过考试关”。只有如此,课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浓化语文味道。语文教改或课改,无论怎么改,万变不离其中,即语文的特点不仅不能弱化,而且还要突出。甚至可以说,只有突出语文特点、浓化语文味道的教改才是符合语文规律的教改,才会真正成功。语文的本质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某一堂课偶有侧重是可以的,但长期顾此失彼是不妥当的。更不能认为人文精神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培养。那种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就是“玩”、就是“闹”、就是“争”的观念和做法,是要不得的。

(六)、改革评价机制。任何一种教学改革,最终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去检验。更准确的说,科学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也是如此。如果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注重对考试评价机制作相应的改革,课改最终会功亏一篑。就语文评价而言,我市南山区已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考试分面试和笔试两部分,面试20分,考字、词、拼音、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背诵与默写等记忆性内容。面试由学生出题,老师筛选,培训学生考官,由学生考官主持面试。笔试占80分,30分课内阅读(其中散文一篇,诗歌一篇,文言文一篇。),20分课外阅读(其中散文一篇,诗歌一篇),30分作文。笔试全部开卷,除《作文选》之类书籍不能带入试场外,其他书籍资料都可带入试场。尽管不考说明文阅读可以讨论,但总的来说,这种考试方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从大的方向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从全市来说,明年中考语文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值得研究。

(七)、提倡辩证思维。据笔者了解,在参加语文课改或受语文课改影响的地区,有一部分领导老师,在理念上有形而上学倾向,特别是对一些很“新颖”、很流行的提法不加分析地迷信,并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课改的科学性要求我们有辨证思维。比如,在克服忽视学法的倾向时,还必须注意可能又掩盖了轻视教法研究的倾向;坚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充分放手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自得、自动、自学,这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注意,教学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合作进行的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对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最近,“教师主宰课堂将彻底改变”这一提法,作为通栏标题出现在一家有很大影响的媒体上。这一提法我们以为是形而上学的产物。因为课外自学时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宰者,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改革或课改的目的,并不是也不能取消教师的主宰(与主导、把握同义)作用。教学改革或课改的目的,只是把传统的教师主宰即单向主宰变成双向的师生主宰。具体点说有时老师是主宰,有时学生是主宰,有时或更好的状态是师生共同主宰、。即便在后两种情况下,教师也是潜在的主宰,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在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给笔者讲:“以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现在是学生牵着老师走。这是我们搞语文课改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则认为,在教学中,有时要老师牵着学生走,有时要学生牵着老师走,有时要学生牵着学生走,有时要师生互相牵着走。一味强调学生牵着老师走,是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吗?另外,过去我们的语文课堂太静,一定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应当是动静相宜的。但现在有的语文课堂活动太多或活动过火,导致学生该静时静不下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坏习惯,甚至对人格成熟有不良影响。本来,青年教师既要会组织学生活动,也要口才好,会讲课。但少数青年教师一走出大学校门走上讲台,就只练“活动功”而不练“讲功”。这对青年教师全面成长非常不利。更有实用主义、形而上学色彩严重的“语文等于生活”的所谓“大语文观”登场。面对形而上学露头的现实,除掌握辩证思维外,我们建议大家多读点经典名著,接触大师的思想多了,在时髦的口号面前就会有自己的主见,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

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

———一个乡村中学课改的收获与困惑

金坛市登冠中学李国斌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层层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前七次课改中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将实现中小学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校教师也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地投入到这此改革的潮流之中。为适应教育改革,我组立足于实际,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使教师“洗脑”“充电”、提高了素质;通过制度创新,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建立了保障机制;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获得了新的体会,也感受到了一些现实性的困惑。

策略:

一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抓机遇,“洗脑”转观念,“充电”强素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观念影响人的一切具体行为。为推进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其次才是素质和技术提高。为此,从2001年3月起,全组教师无一人没进行“洗脑”,在此过程中,参加省市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先后共计一百余人次。同时,本组自行邀请专家、讲师团来校做报告,上研讨课达十余次。并与兄弟学校语文组随时交流,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本教研组曾到武进的礼河中学,本市的洮西中学,薛埠中学,直溪中学,建昌中学,西阳中学,茅麓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习得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了较科学的课堂教学经验。为了使新课程能更好地推行下去,本组成员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地外出进修、学习。现我校教师获得本科学历或考上本科的达87.5%。

二为推进语文课程课改,大胆尝试开展科研。

2002年3月,我校邀请了原市教研室任建中主任向全校作了“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学术报告。20 02年4月,在原李立申校长的带领下,承办了常州市级青年招标课题“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的子课题——“学生学习中的误区矫正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研组与它组成员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边修正。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的较典型的课例,探求原由,用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以论文的形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组前后有针对性的论文共有二十多篇。

三为新课程改革助力,采用新科技,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带来人们观念、行为方式、对象内容的革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大变革。现在我校此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硬件建设方面,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开通信息宽带网,校园内建好了局域网;上学期又添置了三台实物投影仪。校园局域网建成后,我们语文教师通过网络来学习、查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网络上实现资料查寻,适时地进行网络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全组成员基本都能用电子表格实现班级数据管理,校园网建成后,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我组新课程改革的动力。

现象:

一教师有了变化

新课程让我们的教师在挑战中有了明显的变化,时常在困惑的探寻中得到进步,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广大教师已经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新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观和教学观上。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首先是学生本位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这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是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第三是学生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在教学观上,我校教师已经认识到,以前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自觉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脚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老师独自“唱戏”时间一般不超过25分钟,我们力求压缩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少,把学习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程促进我组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不断地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教师的行为出现了新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尽量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学生有了变化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我校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笔者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接触与访谈中感受到,学生明显喜欢学校,变得爱学习了。学生为什么变得爱学习,喜欢学习了?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甚至是痛恨的,苦学

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学生的变化。以前我们的课堂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着力追求的是千人一面。而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于是我们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我们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我们大力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能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

在共同的合作下,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本剧、小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进行亲身体验。

三课堂教学有了变化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说实在的在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的老师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疑虑,不过老师们还大着胆子尝试着新的方式。新的教案明确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与我们以前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了,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课堂中我们也尽量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在以前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教师常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得较乏味。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学生得到了解放。在以前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而显得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们的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以前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现在我们可以敢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把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过程”开放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

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不再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或是灵感顿悟,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时空”开放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进行教学!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上《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时就充分且很好地利用了中华恐龙馆资源。

课堂的“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我们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的一种外在表现。

收获:

这几年,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些许星光,得到了上级领导肯定与认可。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李学东的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阅读教学》和耿忠良老师所撰写的《新课程下,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都获得“第一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三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所撰写的论文共计二十余篇,其中在省市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不同等次奖项有二十余篇,原数学教研组长王国忠同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多篇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尤其是副校长李学东在积极探索中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有十多次,在2002年度被授予“金坛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新课改的优秀课评比中,李国斌获语文学科类的一等奖,耿忠良获直溪片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在2004的春学期,颜志新老师在金坛市的历史优秀课评比中获市一等奖。

困惑:

在这一路上,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些兴奋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获取了些欢乐,然而由于我组教师能力有限,学校条件所制,加上社会大背景因素,我们又感到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与班级的整体性如何兼顾?新课程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现在仍实行大班化教学,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同时,无法把握班级的整体性!

困惑二在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结构性突破就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它关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对其评价的多元性难以把握,对其生成性比较模糊,所以什么样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才是较科学的?

困惑三

我们在教学中虽然拓宽了时空,开放了过程,但是对于非课本的课程资源很多时候难以舍取,如何筛选?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当前与课程改革不够协调的现状,这也是我们的一大困惑!

困惑四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运用传统的评语式的质性评价外,新增了一些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材料袋,在评分的时候我们也尽量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可上级最终一锤定音的评价而是文化测试,(中考)这在当前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再者,在当前的大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并未随着新课程的理念而转变,中考成绩若不够理想,学生纷纷“逃离”,到时这无米之炊怎为?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忧患,笔者敢妄言一句,具有这种忧患与困惑的学校不在少数。这肯定是认识上的一种局限性,不过这种局限却有很强的现实性。

我们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奋勇搏击,和着时代的节拍摒弃着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新的理念里我们擦出了一些小的火花,但愿“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介于本组能力所限,课改过程中必定欠缺课改精神,有些理念与课程方法相悖,我们对新课改的认识还很浅陋,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初三、三班孙晓岩 硝烟滚滚,狼烟四起,教室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斗智斗勇的关于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纵观全场,同学个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让急不可待的我赶快来介绍一下吧。 主持人:铁面无私的班主任 正方代表:铁嘴铜牙的班长、严格律己的学习委员、文质彬彬的小蔡同学。正方观点是:上网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应杜绝上网。 反方代表:捣蛋鬼“小马”、小发明家、知识百宝箱“小灵儿”。反方的观点是:上网是中学生的基本权利。 主持人刚宣布开始,双方便迫不急待的展开了唇枪舌战。 反方:(笑里藏刀)请问辩方同学,现在是什么时代? 正方:当然是知识时代,学术五斗取得好成绩才会有出路。 反方:但现在更是信息时代,请问辩方同学知道怎样制作Flash动画,怎样网上购物吗? 正方一时语塞,反方略占优势。 反方:(穷追不舍)所以上网能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上网是中学生的基本权利,别人无权剥夺。 听完,正方便迫不急待的发话了。 正方:辩方同学,请你想一想,现在多少起青少年犯罪案都是与上网有关,杀人、抢劫、拐骗,是上网使一个个花季少男少女走上了犯罪这条不归路。 另一位正主代表也义愤填膺的抢先发话。 正方:对呀,再者而言,中考题会考你如何上网购物吗?会考你如何制作Flash 动画吗?学习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反方无言以对,正方同学得意洋洋。 主持人见此,说:“请双方陈述各自观点” 正方:(胸有成竹)上网弊大于利,上网等于青少年慢性自杀,所以应杜绝青少年上网。 反方:(同样胸有成竹)上网顺应时代发展,可以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上网是青少年的权利,别人无权剥夺。 主持人陈述总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双方的观点其实都正确,但都有片面性,所以我们都吸取好的,摒弃坏的,这样才会进步!辩论会结束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多么精彩的一堂课呀! 评点:小作者选取了一堂形式灵活、内容活泛的语文活动课,突出了作者对新语文教育要求下对“以生为主”课堂授课模式的喜爱。文章笔调灵活,形式新颖,如果能在内容上再完备一些,作文会更吸引人。 品读京剧的课堂 一堂精彩的课,是社会的生动投影,是生活的绝妙浓缩。 ——题记

初中生满分作文: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似花园里的花,使人流连忘返、沁人心脾。语文,似一杯醇香的咖啡,品味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语文,“语言”与“文字”的结合,心灵的绽放,引人沉思。流利清纯的语言,独特的书写,甜美的微笑,“语文”一含义的体现。她向我们绽放“语文”的美—我的语文老师。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是老师给我们讲的《秋天的怀念》。上课了,老师从课题引入,层层的深入,使我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老师将这节课上了三节课,每一节课,我都会很“痛苦”,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刺痛我的心。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父母是多么爱我们,多么的伟大而无私。文章从一个简短的语句,人物的一个眼神、动作,都体现的母爱的细微、深刻。在学习这节课时,我好几次欲哭又止,努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在老师细心的解析品味中,我渐渐地懂得了父母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记得在这堂课之前,我总是抱怨父母不够爱我关心我,他们已经快两年不在我身边了,我讨厌他们在电话里说有多想我有多关心我,真的希望他们陪在我身边。他们打来电话时,我总是爱理不理,有时候一句我在写作业,就挂了电话,从不为父母着想。当老师讲了这篇课文后,我忽然有点喘不过气来,心里不知不觉痛起来,似刀绞一般。顿时想到了远在老家的父母也不容易,想到了在我发火时父母都依然心平气和的跟我说。想着想着,心里的委屈与歉疚涌出胸口,眼已湿润。老师抑扬顿挫的话语惊醒了沉思中的我,我咽下将要流出的泪,深吸一口气,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刺痛的心渐渐平息了许多。下课铃响了,一节令我成长深思的课,在老师富有哲理的话语中,在我们热烈掌声中结束了。在结束的那一刻,我相信,并不是我一人长大了,是全体同学都成长了。语文的魅力,老师的魅力,融为一体。语文老师流利清纯深刻的话语,深深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让我难忘。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堂

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星期三下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认为又将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但是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叮铃铃&&伴着上课的铃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她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的第三、四部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开始讲解前请同学们当一回工程师,按文中的描述把詹天佑设计的铁路画下来。同学们一听,兴致来了,纷纷取出图画簿,一边认真阅读,一边若有所思的画了起来。接着,老师又要求3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图,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听到老师点了我的名后,我的心里就开始乐起来了。这还能难得了我吗?我妈是学设计的,多少会遗传一点给我,我的美术也不错呀,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胸有成竹似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一功会儿夫,我就画完了。我们画的是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开凿的设计图。画完后我挺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又望了望其它同学的作品。他们有的东倒西歪,很不工整;有的忽大忽小,比例失调;有的没有章法,混乱不清;我瞧在眼里美在心里,看来这第一都非我莫属!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老师开始评评了,我屏着呼吸,侧着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当我听完老师点评我的作品后,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自己骄傲的头颅。是的,我的作品工整,画得也不错,开凿方法的文字说明清楚,可是我却把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位置弄错了。期望中的表扬没有了。老师还笑着说,如果我就是一名工程师,火车一定会出轨。我羞得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脸上火辣辣,头也不敢抬起来。这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将永远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刻警醒我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像詹天佑那样为国争光的人。广西柳州城中区景行小学东校区六年级:彭周洲 篇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在各项科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原先我对语文并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后来,由于一堂课,使我渐渐的被语文的魅力吸引了。 老师在还没有打上课铃就满面春风地走进来,我在心里小声地嘀咕:“真够狠的,连下课都不放过我们。”谁知,老师一走进来就说:“今天写作文,不过我们先游戏后作文。”我想:“又有什么新花样了。”老师让每组选出一个手劲大的人来参赛。我又在心里犯嘀咕了:“什么意思?”可是,师命难违,大家都照老师的话去做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座位上埋头抠我的数学作业。不一会儿,各组的选手都选出来了,大家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像一头头牛犊,虎视眈眈,这会儿,我才恍然大悟老师是让我们来扳手劲。 首先,一组的代表黄薛康和二组的代表申浩然来比赛,他们俩都是重量级人物,实力相当,不知谁能拿下这冠军,大家的心都揪紧了。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奋力拼搏。由于没有准备充分,申浩然的手一开始就被黄薛康的手压下去了,差一点就要挨到桌面了。一二两组的拉拉队员们大喊加油,为自己组里的选手呐喊助威。看见大家这么卖力地为他加油,申浩然决定背水一战。他憋红了脸,用尽全身力气做临“死”挣扎。黄薛康见申浩然已经撑不住了,便放松了警惕,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申浩然见时机已成熟,就乘他不备猛一用力,就把黄薛康的手压下去了,反败为胜。大家看到这样戏剧化的结果,愣了一下。申浩然做了一个胜利的姿势,冲下去拥抱他的组员们,二组的同学高兴得载歌载舞,而一组的同学们互相埋怨,这也许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吧。教室里像闹市一般。邻班的同学还以为我们老师没在这儿呢!老师见我们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在一旁捂着嘴偷偷地笑呢! “叮铃铃??”下课了,大家都抱怨这节课太短了,同时,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诞生了。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李丽芳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大展示;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还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我也曾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在以前,总认为挥挥洒洒地在即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便是好课。为此,我总在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将每节课肢解成一个一个环节,如果学生配合得好,那我这节课就顺利教学下来,便是好课。但那样的结果是:我的好课并不多,我经常为学生…启而不发?回答不出我的问题而着急,而埋怨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预定三维目标。实现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真正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功底,收获最佳效果。 下面我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关于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本课我确立的学习目标为:1、复述故事情节、梳理结构;2、通过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3、做一个诚实、正直、勇敢的人,敢于说真话。教学重点为:学习通过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想象力训练。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准确分析人物,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非常重要。我的导语设计、若干问题设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的导语设计:每天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家鲜艳亮丽的衣服,衣服除了防寒保暖、遮体避羞外,还体现主人的审美追求,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新装”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到了满京城的人……究竟是怎样的高明的骗术呢?这样的导入既联系生活而且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起阅读兴趣。 让学生回忆自己对安徒生的印象,让学生讲有关安徒生的作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复述故事情节时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图片,是学生愉快的清晰的就能讲出故事情节,人人都能说。 梳理故事情节,请学生找出作品的线索“新装”,然后加上人物及合适的动词,如:皇帝爱新装,其他的由学生继续想,开动脑筋,自己思考。找出然后划分段落,文章结构梳理清楚。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我请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分析,牢牢抓住文本进行解

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5篇

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5篇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语文课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五上午7:20,敖校长在多媒体给我们班上了一节语文课,课题名叫《去年的树》。那天阳光灿烂,我们的心情也犹如这阳光一般明媚。 在去的路上,我心想:敖校长选择了我们班上课,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为咱们班争光! 开始上课了,敖校长先提了一个问题:“每天清晨我们都能听见鸟儿在唱歌,大家猜它们到底在唱什么呢?”大家的回答各种各样,体现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敖校长叫了一些同学读课文,检查我们的预习情况。意外的是,敖校长叫易水寒站起来读课文时,这个从来不举手发言的女孩今天给足了校长面子,一口气读了三个自然段,真让我们吃惊! 敖校长又问了我们几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小鸟非常愿意给大树唱歌?春天回来时,小鸟没有看见大树,它会怎么想?你觉得大门回答小鸟的问题时,大门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小鸟没看见大树,到处寻找,难道只是为了遵守当初那个诺言吗?同学们都一一回答了。最后,敖校长总结道:“大树没有了,但它和小鸟的友谊并没有结束,友谊

是永恒的!同学们,愿你们的友谊日久天长!”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它让我知道了友谊的真挚,生命的永恒! 篇二:难忘的语文课谁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其实没有爸爸何来我们呢?前不久,我读了一部巨著——《感悟父爱》,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震撼…… 去年暑假,老师推荐了一本书,让我们细细品读,开学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感悟父爱》。 终于等到了开学,第一次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交流感受,我第一个举手发言,意味深长地说道:“这里面的篇篇故事,行行字句,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父亲太伟大了,父爱的力量也太伟大太无穷了。原来世上不只是妈妈好,其实爸爸的爱也是无穷的,只不过从前我只懂得世上只有妈妈好,却忽视了父爱的存在,我……” 说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抽抽泣泣地接着说:“我对不起爸爸,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世上爸爸也很好”。这时,全班响起了世界上最响亮,最热烈的掌声,老师走到我面前,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问:“康力,那你今晚回家能不能亲口说一声‘爸爸,你辛苦了’?”我点点头,示意老师,我会的。 这节语文课让我很难忘,因为这节语文课让我明白了——爸爸是伟大的,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篇三: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三上午的那节语文课非常有趣,也让我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呢。

我喜欢的一节语文课800字精选作文

我喜欢的一节语文课800字精选作文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坐在教室里,等待语文教师来上课。 “瞧,教师拎了台录音机!”眼尖的小冯少见多怪地喊着,引得大家都伸长脖子看刚进门的教师。教师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皇帝的新装,”挺有趣吧!在少儿园的时候,我就特别爱听教师讲的许多安徒生童话,不过这个故事我早已听过了,再听一遍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时候,只听教师说:“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一下课文内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你们知道他是哪国人吗?”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复:“丹麦!”大家还读过安徒生的哪几篇童话?你们知道吗?同学们都在静静地思考着。张青打响了头炮:“《卖火柴的小女孩》!”许浩然紧接着站了起来《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就连我这个平常不发言的人都说出了好几个。接着,教师要我们默读课文。 半节课过去了,教师笑容满面地说:“好,同学们都知道了课文的内容,现在我请大家当演员,表演话剧《皇帝的新装》!”这可是个新鲜事,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变成小导演,为话剧挑选适宜的演员,角色很快分完了。教室里安静下来,教师按下录音机,从前有一个皇帝……“旁白与国王骗子各表演的惟妙惟肖,正当骗子“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时,没想到他竟被人戳穿了,国王把他

们给严厉惩罚了,骗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高明骗术竟“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得沮丧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继续表演,表演到高潮处,有的同学还加了几个动作,博得大家的一阵喝彩。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对大家的表演给予高度低评价。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小结。 “叮铃铃……”我平常最盼望,而今天最害怕的下课铃声终于响了,同学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今天这节有趣的语文课。我目送着教师的背影,闭着眼睛回味着教师讲的课。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了,这节课,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对语文课有了浓重的兴趣,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刻。使我改变了轻视语文的错误做法,从这节课后,我喜欢上了语文这门学科。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可喜的是,在榆树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很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榆树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体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仅仅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但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充足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水平才能持续巩固、提升。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来说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500字_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韩振德 我喜欢积极思考发言的语文课;多动脑动手的数学课;还有多方面练习的英语课,但还是那节语文课最为生动有趣。(抒情开头,引出下文。) 我们的语文老师——人送外号‘金胖胖’,一听胖子,肯定是肚子大了,但“金胖胖”肚子里面可装的都是智慧啊! 金老师总是习惯梳着老式的背头,像港台片里的老大,不过生活中人很随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上挂着(用词不准,建议改为:架着)一副帅气的眼镜,说起话来总是妙语连珠、幽默诙谐,又不失一番深刻哲理。(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值得借鉴!望你今后加强各种描写技巧的训练,牢记章法,入木三分,作文会越来越棒,我们一起努力,不过今后上课要积极发言哟!) 上课时,同学们都会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讲课,老师上课会拿他那硕大的肚子逗我们开心。“你们不是总说地理很难学吗?大家来看我的肚子,腰带以上是北半球,腰带以下是南半球,额头是北极圈,上面茂密的头发便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原始大森林,至于这超乎常人的长长腰带,足有四万千米,当然就是赤道了……”(语言描写,人物身份化,个性化,值得借鉴!)每每这时,大家就会哈哈大笑,这样老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会了大家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学作文更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不然四大名著里

的孙猴子怎能流传千古?”“金胖胖”课堂上的妙语讲解,道理深邃的名言警句,指物作文脱口而出,总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如果再熟练运用其他描写技巧,内容会更丰富,望你认真揣摩,不过考试不要写我哟!) (这一段升华主题的文字欠佳,过于随意,缺乏思想性,所以删去,请你思考后补上!) 这节语文课是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卒章显志结尾,紧扣主题。冒昧配上一张相片,有利于肖像描写观察,如果今后作文不满意,此片权当做“飞镖靶盘”之用也很不错!)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这节语文课再普通不过,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一本语文书和一个文具盒。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时,张老师面带微笑,踏着轻盈的脚步迈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检查背诵。”“什么——”教室立刻炸开了锅。很多同学都慌了。我心想:你们活该,谁让你们不背,这回惨了吧…… “就从你开始吧!”“什么——”那位同学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本来很大的眼睛瞪得像杯口一样。“燕子……”出师不利,那位同学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便在那儿抓耳挠腮——显然背不出来了。 “王平,你往下接。”老师把这颗“定时炸弹”抛给了正在翻书的同学,他站了起来,一字未发,只冒出了一句:“老师,我不会。”这时老师的微笑“烟消云散”。 坐在位置上的同学提心吊胆。虽然我背得出,但心里还是吊着十五桶——七上八下,正在一边背,一边练“瞟书功”。教室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似乎同学们的心跳一律达到了“齐读课文”的分贝,而老师既像火山又像蜡烛,不是快要爆发,就是快要被吹灭。同学们个个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顾不得同情和埋怨了。最后,老师的希望之火被浇灭了,她长叹一声,说:“再给你们几分钟背,待会若还背背不出,那你们就看着办……”教室里顿时发出一阵阵背书声…… 几分钟后,张老师再次回到讲台抽查时,我真怀疑刚才的场面是否是同学装出来的——个个背得流利顺畅。张老师的脸也渐渐由阴转晴,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你们能几分钟把课文背好,可为什么

就不愿在家里多花十分钟背课文呢?”“是啊,本以为背这么长的课文很费劲,现在居然……”“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这是一节多么难得的课啊,在这节课上,我不仅背会了课文,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要“我要学”,是要脚踏实地地学,“临急抱佛脚”走不稳,好成绩最终是凭实力。 哦,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8篇_作文完美版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一): 从学前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初中,我上的课不下数万堂,而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堂精彩的语文课。 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如既往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被同学调侃称呼成的冷面杀手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走进来。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当他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全班同学皆用异样的目光望着他,那神情好像看到了外星生物一般。只见老师拿着三个大箱子,高高摞起的箱子几乎遮住了他的整个身体。他一反常态,笑嘻嘻的从箱后探出头来,露出神秘的笑容。 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的态度有些不对,不会是他中了亿万乐透,要给我们发钞票吧?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只见地中海发型的老三届老师发话了: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分别写三张纸条,第一张写人物,第二张写地点,第三张写做了什么事。然后,分别放入三个纸箱中。 话音刚落,大家便纷纷动手了。 不一会,一切安排妥当,老师搬起三个纸箱用力晃动。然后他最后开口了,神秘的说道:同学们,我此刻要选一个同学,让他在三个纸箱中分别选出一张纸条,连起来读一遍,谁愿意来? 看到老师的性格大变,同学们都放松了警惕。教师中立刻沸腾起来都纷纷举起手,目光紧锁在老师身上,期望能够叫道自己,几个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这时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再看看小A,他已经离开座位,身体站立着向前倾斜,一脸焦急,生怕这次机会转瞬即逝,他一手撑着桌子,另一只手向老师的方向倾斜耸立着,似乎想把手举到老师的鼻尖下,姿态还有点飞天超人的滋味,口中还不断吼着:老师,我!老师,我!看到他那副模样,我心中暗自发笑。 老师的目光在教室中扫来扫去,最后竟然选中了我,我按着老师说的将纸条拿了出来。看见纸条上的字,我不禁笑出了声,我哈哈大笑,简直说不出话来。看到同学们焦急的目光,我才一字一顿的边笑边说道:小C同学,在老鼠洞里抓小偷。话音刚落,同学们也都哄然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小A同学笑的简直直不起腰,趴在了桌子上。小B同学捂着肚子,弓着身子,张着嘴巴,眯着小眼,笑的眼泪都流了下来,再看看老师,这时也笑得合不上红嘴,只有被我念到名字的小C同学满脸通红,连手脚都不知真么放了。 这样的游戏一向玩了半节课,教室里回荡着老师和同学们欢畅爽朗的笑声,整节课都在快乐中度过。 我应对初中课堂的单调与极大的学习负担,我常常会回忆起那堂精彩的语文课,想起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想起在那节课上性格大变的语文老师,想起......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

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200字 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200字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五的第一节课,狄老师笑盈盈的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去游览一下我们祖国的名胜古迹。大家就和我这个”狄导“一起去游玩一下美丽的颐和园,好不好?”同学们都兴奋的喊:“好的好的!”狄老师大声说:“好,我们就乘上列车,来到颐和园吧!” 老师为我们先介绍了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狄导”滔滔不绝的说着,我闭上了眼睛,仔细的倾听者。忽然,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万寿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黄的、绿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郁郁葱葱的树丛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与白塔;昆明湖十分平静,像一块儿平整的碧玉……我的思想像一只跳跃的鱼儿,激起了小小的浪花。 介绍完了颐和园,“狄导”问我们:“你们最喜欢颐和园的哪个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叮——叮” 下课铃想了起来,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合上了课本,对着“狄导”说:“老师再见。”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带”着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 我喜欢上语文课我喜欢上语文课,我的英语成绩差不多,但是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都没有提上去,像我这样的人,同学们都会说我偏科。 但是我现在却喜欢上了语文课,为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语文课除了读,就是写,一点儿意思也没有。”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有时间,还给我们讲些有益的故事。一下课,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跟老师说再见,好像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一样。 自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苗老师教我们语文,苗老师上课十分认真,讲得很投入,我们听课时都入了迷。语文课的下课铃声响了……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又响了。这一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刚走进教室,语文老师的手机响了,但语文老师却置之不理,继续讲课。这时,数学老师发话了:“新艳,这节是你的课吗?”语文老师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讲课。数学老师敲了两下门,语文老师像是从梦中被叫醒一样,我们也像是从梦中被叫醒一样,语文老师赶紧一边走一边说:“快拿出数学书,上数学课。” 语文老师上课教得认真,我还特喜欢发言。只要是我见过而且会做的题,我一定会把手高高地举起来。每当老师不点我回答时,我急了,就会站起来举手,这时,老师看我这么勇跃,就一定会叫我回答的。 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上语文课了吧! 语文课 这是我们三年级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语文课进行的是背诵古诗活动。第一关是齐背,第二关是小组背,第三关是男女对抗,最精彩的还是我们的最后一关——击鼓传花背古诗。 活动前,徐老师拿了一把古诗签,我感到非常害怕,心想会不会传到我呢?万一我被抽到了不会背怎么办呢?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跳来跳去。令我难忘的还是雷佳齐,老师在台上敲着鼓,鼓声一停盒子放在了雷佳齐那,那时候他抽到是一首《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他上台我还以雷佳齐会背这一首古诗,结果他上台说了一句:“我不会背。”当时我大吃一惊,雷佳齐学习那么好,这首诗他还不会背?正在这个时候王正言举起了手,他和雷佳齐一同背出了这首古诗。在那当时我心里想:刚才鼓声停时刚好轮到我时为什么不和张惠博一块上去呢?我感到很内疚,失去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叮呤呤,下课铃打响了,要做眼保健操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紧张和精彩的气氛下结束了。 语文课小学到现在,我也上了不少语文课,但惟独有一节语文课让我印象深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王海龙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本人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富有生机勃勃的气象。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

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语言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知识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其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教师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_四年级作文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老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让人刻骨铭心的课程,让我们回味无穷。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想起了,同学们一窝蜂的从教室门口进来,做好上课的准备,大家把语文书和文具盒都放好了。不一会儿,语文老师进来了。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选几个同学上来看一下老师手里写的是哪一位同学,然后在描述一下这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那个人。”一听到游戏,我们可来劲了,大家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同学上去了,他说那位同学成绩好,但是有点马虎。第二位同学说:“他很矮,成绩一般”第三位同学说的是成绩不好。我听到这里就纳闷了,为什么他们描述的有矛盾呢?在迷惑中,老师揭开了这个谜底。啊!全班同学都惊讶了,老师手中竟然是一面镜子!看到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我们要自信,让每个人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老师清了清嗓子,便接着说“树立自信心是成长的一个关键,怎样树立自信心,就该从这四点做起:1、喜欢自己2、做好每一件小事3、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4、遇到困难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们都非常感谢老师让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这就是难忘的一节语文课,老师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灿烂。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改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新课程改革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

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单一,应付。囿于区域限制。 2、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3、多媒体教学占据课堂教学主体。滥用,替代冲淡了课堂主体,“辅助”,不能替代。否则掩盖了教师备课主体。 4、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快学生被动学习,没能成为学习主体。 5、教师教学重教法、轻学法。 6、各学校所有必修课不能按照课标要求上完全部课程,感觉时间紧。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 导读:【篇一】 我上过很多堂语文课,这六七年几乎天天都有,一开始的新奇早已变成了枯燥和乏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语文不甚在意。 于是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愣住了,后来便笑了。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是小学四年级的第二堂课。那时候的老师是一个很出名但也很严厉的人。四年级的时候压力很大,所有老师都是名人。所以在班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但是这堂语文课颠覆了我对语文老师的认知。 这节课刚上课,老师便朝我们鞠了一个很标准的九十度躬。我们正吵的不亦乐乎,看到他的动作的时候,我们全部愣住了。周围的嘈杂声全部化为了寂静。 “对不起,同学们。”开场白惊得我一下手滑,笔掉在了地上。不敢置信,最严厉的语文老师,如此清高的语文老师,也会对我们这些小孩子说对不起?我眨了眨眼睛,和别的学生一般静候下文。 “上节课上我说错了,护士节不是3月12号,而是5月12号。因为我搞错了日子,所以有可能会让你们也记错。老师对不起你们。”近乎诚恳的道歉声,我们只好都安静这应对这近乎尴尬的沉默。 不知是谁带头起的掌声,我们的教室被掌声淹没,那掌声响的似是要掀翻屋顶,为老师的可爱,也为老师的勇气。 后来他又鞠了一个躬,可是这次说的却是谢谢。他给了学生尊重。 我的印象中他训了学生,即使是错了也不会像学生道歉,大部分

的老师都是这样,于是我总是认为他和别的老师都一样,只会将气撒在学生身上,认为自己教学成绩不好,全都认为是学生的错。 接下来课上的十分温馨和融洽,难得的没有一个学生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我彻底的改变了对语文老师的看法,终于在四年级结业的时候,语文是考的全班的最高分。这堂课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很多人,全班的平均分明显提高。 这堂课是在掌声中结束的。 这堂课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也许是因为这两次鞠躬,亦或是因为一次道歉和一次谢谢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它在我对语文课无数不多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篇二】 自从我跨入小学的大门以来,上过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妙趣横生的数学课,笑声串串的英语课。而一想起那堂特别的语文课,我就兴致盎然。 那堂课老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她微笑地说:”我们翻到综合练习1”。老师讲到ABCC的词语时,她忽然停住了,说:“同学们,我们分成4个小组,用相同的时间,看谁写得词语多!”老师一声令下,第一小组的人冲了上去,拿起粉笔,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连平时最文静的,最爱干净的小红也挤在里面一边写着,一边笑着。时间到了,他们依依不舍地回到座位上。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已成为了一个个“雪人”。

难忘的一堂课作文

难忘的一堂课作文 篇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星期三下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认为又将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但是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叮铃铃&&伴着上课的铃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她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的第三、四部分:开凿隧道和人字形路线。开始讲解前请同学们当一回工程师,按文中的描述把詹天佑设计的铁路画下来。同学们一听,兴致来了,纷纷取出图画簿,一边认真阅读,一边若有所思的画了起来。接着,老师又要求3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图,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听到老师点了我的名后,我的心里就开始乐起来了。这还能难得了我吗?我妈是学设计的,多少会遗传一点给我,我的美术也不错呀,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胸有成竹似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一功会儿夫,我就画完了。我们画的是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开凿的设计图。画完后我挺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又望了望其它同学的作品。他们有的东倒西歪,很不工整;有的忽大忽小,比例失调;有的没有章法,混乱不清;我瞧在眼里美在心里,看来这第一都非我莫属!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老师开始评评了,我屏着呼吸,侧着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当我听完老师点评我的作品后,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自己骄傲的头颅。是的,我的作品工整,画得也不错,开凿方法的文字说明清楚,可是我却把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位置弄错了。期望中的表扬没有了。老师还笑着说,如果我就是一名工程师,火车一定会出轨。我羞得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脸上火辣辣,头也不敢抬起来。这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将永远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刻警醒我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像詹天佑那样为国争光的人。广西柳州城中区景行小学东校区六年级:彭周洲 篇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在各项科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原先我对语文并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后来,由于

最新那节课让我终生难忘

那节课让我终生难忘 2009年12月30号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次月假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同学们早已准备好了回家的行囊,很不耐烦地趴在课桌上,万事俱备,只欠“铃声”。面对这群心已飞回家的孩子,我顾虑重重地走上讲台,“这节语文课我该如何驾驭?!” 我已经把严肃的目光在教室里横扫了三遍,十几秒的喧嚣很快过去,教室里静得有些可怕。“2009转瞬即逝,2010即将到来, 站在年末岁初的门槛,回首过去,我们哭过,我们笑过,我们遗憾过,我们狂喜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间里,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让我们记住美好的昨天。那么下面就为’感动我们高二4班语文学习活动’的个人和集体颁奖吧,大家的任务是为获奖者拟写并宣读颁奖辞。”随着老师的一段导引,同学们才掏出习作本,思考着并漫不经心地行动着,学习状态也在慢慢地恢复着。 “这里,我首先要把第一个单项奖颁发给杨振江、郭海洋、杨学涛、史梦迪、史鹏辉等五兄妹,那么颁奖辞该如何撰写呢?”略显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加入到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去,小组长执笔起草,第一份颁奖辞很快出炉了。 “无论是书声琅琅的早读,静心专注的自习,还是激昂默契的课堂,这些语文学习的热心人,老师的好助手,总是担当起组织引导和检测评价的重任,今天他们将从幕后走上台前,接受全班同学真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一阵热烈的掌声把课堂的优美旋律奏响。 同学们都在翘首等待着第二个单项奖,我可能会颁发给谁! “国庆校级征文大赛,他的习作实力超群,代表班级参赛,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文稿还刊发在《沙颖文学报》上;他精心构思,潜心创作,最终设计出的高二4班的班徽和撰写出的解说词,在德育处组织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荣登展板,倍受好评,成为班级的骄傲……”还没等我把颁奖辞宣读完,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刘彪!刘彪!” “掌声送给获奖者刘彪!” “接下来掌声邀请获奖者方威同学走到台前,有请同学们为他拟写并宣读颁奖辞!”台下又是一阵忙碌,不多时一段段文质兼美的颁奖辞诵读起来,引来了阵阵喝彩声。“他对古诗文的品读和探索情有独钟、如痴如醉;他对《滕王阁序》的背默和解读当属年级第一人;他厚积薄发、才思敏捷,时而诗兴大发,即兴赋诗,吟咏出脍炙人口的佳句;记不清教室板报的报眼里由他写下多少诗章。方威,祝贺你的2009!” “她登上讲台,声情并茂地诵读美文,缜密细腻地剖析文本,洒脱自如地板书要点,深入浅出地引领探究;她已经成为语文课的形象代言,是语文老师引以为豪的首选接班人;他还是校园‘沙颖文学社’小有名气的记者编辑……”不等老师读完颁奖辞,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喊出“李婉琼!李婉琼!” “这就算是陈老师为其书写的颁奖辞吧。”我微笑着解释道。 “下面,老师将隆重的推出获奖者刘闯同学,请大家为他准备颁奖辞!”不多时,一个小组率先整理并宣读了写给刘闯同学的颁奖辞。“他挥动手中之笔,写出清新俊美的文字,更描绘着美好的生活前景。那飘若浮云,行如蛟龙的笔法神韵真是妙不可言。看,教室前后上方醒目的大幅字画,室外催人奋进的励志对联,还有校园书法联展显著位置上的硬笔书法作品,无不出自他的笔下,书法才子刘闯!” 全班49位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个惊喜将会“花落谁家”,我抬头瞥了一眼时钟,本堂课仅剩五分钟了,而要颁发的个人奖项还有很多很多。面对着下面49双期盼的眼神,我灵机一动,即兴设计了一个深化情感的课堂结尾:“2009的世界、2009的中国都有无数的感动,同样,2009我们恒大中学高二4班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充满着无数的感动。记得‘2008感动中国’把集体大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这里我也把这个厚重的压轴集体大奖颁发给在座的全体同学,陈老师祝贺你们!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