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古诗两首第三课时5

2、古诗两首第三课时5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像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像:

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时黄花,哪是黄蝶。

二、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体会感情。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五、完成《课后练习与评价》

1、给拼音正确的树叶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读题,弄请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2、背一背、填一填。

(1)指名学生背。

(2)学生填一填。

(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读一读,联系《宿新市徐公店》想一想。(1)教师范读,学生想。

(2)学生齐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名吗?

(1)学生自由说。

(2)汇报。

评一评。

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师巡视。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故事意思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影:指月影 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新版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最新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汇编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

3、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 五、课堂小结: 六、 七、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背诵这两首诗 2、感受古诗意境之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检查复习 1、指名4人背诵《村晚》这首诗 2、指名说说《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解释题意,指导读题 4、初读课文 A、出示自学题 读准字音”毕”;查字典理解“毕竟”的意思;读顺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月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B、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5、细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A、学第一,二行诗句 指名读(板书:西湖六月风光) 第一行诗中的“毕竟”是什么意思?第二行里的“与”和“四时”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示: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 齐读第一二行两句诗 过渡:那么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时间不同在哪里呢?请学第三、四行 B、学习第三四两行的诗句 指名读(板书:莲叶接天无穷碧荷花映日) 什么叫“无穷碧”? 什么叫别样红? 点示:这两行对仗,工整异常,韵律铿锵,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了西湖六月风景之美。 看图,体会诗的意境 齐读全诗

C、齐读第三四句诗句 6、指导背诵 A、教师引背 B、分两大组,一组背一组听,交换 C、全班齐背 三、课内练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写《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四、指导写字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板书设计: 草塘水陂满 山衔落日浸寒漪 村晚归去 牧童 横牛背吹短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莲叶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 荷花别样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 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

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学习目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

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 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

四年级上期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山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山行教案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 作业设计 一、背诵古诗 二、看拼音写词语。 yishoufenglingyushi ( )( )( )

18、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题18、古诗两首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总序第个 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理解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多音字“见”。 2.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教、学方法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 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板书:似庐笼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准确方面实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样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 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 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个性化修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全部】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全部】小学二年级语文下 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的教案你知道滴如何制作的吗?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站!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 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 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山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

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实用 文本)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重点; 能较好的体会诗的意境层。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式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让学生谈点滴收获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 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 ★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 ★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 生:墨梅有“清气”。 师:两个词语都含有一个“清”字,墨梅的气味是香的,但“清气”就不仅仅是表示一种香气,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所以,我们找到了第二个相似之处,写两种事物都表现了一种内在的品格。读“清白”“清气”。 生:第三句话中,都一个“不”字,“不怕”,“不要”,可以看出两位诗人作者的清高之气。 师:好!给她掌声!前两句都在描写这两种事物,第三句用“不”,一转就开始抒发感情,抒发志向了,所以读三句,就要让人感觉有那种变化,有那种突转,有那种波动。我读前两句,你读后两句—— 这是偶然的吗?不是的! 师:(引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引读)《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引读)《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 个生字,会写“楼、依”10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必备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关键能力)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鹳雀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诗, 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二、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整体认读音节“欲”,后鼻音“穷”等。 ②识记。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楼、依”。 组词扩展识记:“欲”可以组词为“欲望、食欲”。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欲望食欲贫穷穷人 (3)学习多音字:更(gèng gēng)。 ①读句子,找发现。 这个问题请你更正一下。 在这里,“更”读“gēng”,意思是“改变、改换、;旧计时单位”,还有一个读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组词如下:更gèng (更好)(更加) gēng(更正)(三更半夜) ②读一读。 只要你坚持练习书写,你写的字会更(gèng)美观。 (4)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5)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提高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楼依尽黄层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