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的分析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的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相互关联的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美国的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意大利的瓷砖业等都是比较着名的例子。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和浙江省,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北京、上海、天津等市以及福建、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等省都出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产业集群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国内外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的发展机制及其对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正外部性作用方面,而对产业集群负外部性所产生的风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等“负面”角度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多见,研究成果也不成熟,对产业集群积极作用的片面和过分强调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误的看法,只要建立起集群,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就会蓬勃发展,这显然有违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世界上有很多原来十分发达的产业集群,如今已经或正在走向衰退,如西欧的很多钢铁、煤炭、造船、纺织等着名区域性产业。如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外部性,控制负外部性的产生,促进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以提高区域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产业集群负外部性所产生的风险,奥地利区域经济学家Tichy 从集群的产品生命周期引发的结构性风险的角度进行探讨,Fritz 等在Tichy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周期性风险对产业集群的冲击,文献提出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文献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物学类比方法,分析了集群的内在风险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本文从产业集群效应的有限性分析出发,基于产业集群规模角度来探讨集群效应。 1 产业集群效应的有限性分析 集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马歇尔从集群所带来的外部经济进行分析;韦伯

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综合考试 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及集聚效应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研究思路:佛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典型,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基于这一理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对于空间区位的选择以及对空间环境的依赖是不同的。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根据工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将河南省的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种类型,通过计算不同类型产业在18个市的集聚情况,揭示河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和变化,最后通过对这几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情况的集聚效应测度,探寻不同产业类型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步骤: 二、使用区位墒公式来计算河南省18个城市2003-2012年十年间三种产业类型的时空变化,反映其专业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的规律。计算公式如下: 区位熵计算公式:Q=S/P,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为该区域某产业的产值,P为该区域全部产业的总产值。 一般而言,区位熵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熵>1,表明A产业在某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了总地区,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熵<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总地区,必须从区域外输入产品;区位熵=1:表明该地区A产业专业化水平与总地 区相当,基本自给自足。 三、根据不同产业类型空间区位选择情况,分析针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集聚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集聚效应的计算 CES生产函数(即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集聚效应(以h表示)的测量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 , 这里P为某工业部门实现的利润, Q表示工业总产值, K为其某年份固定资产净值,B为产出利润弹性,C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 当h≥1时,表明具有集聚效应, h值越高,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表明整体经济或行业没有集聚效应。 具有集聚效应说明该类型的产业集聚对于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有正向带动作用。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教案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 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 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 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100?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蒸馏法:N -NH 4+-NH 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2.

期末复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分离化学中的纯度概念是( )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 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 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D. 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杂质多少 2. 在常量分离中,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剩下( )时,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A. 10-3mol/L B. 10-4 mol/L C. 10-5 mol/L D. 10-6 mol/L 3. 用8-羟基喹啉从水溶液中萃取Al3+,组成的萃取体系是( ) A.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B.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 C. 螯合萃取体系 D.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4. 下列体系中,形成协萃体系的是( ) A. 乙酰基丙酮为萃取剂,萃取Al3+ B. 用乙醚萃取FeCl3 C. 形成高分子胺盐的萃取体系 D. HTTA与2,2-联吡啶为萃取剂,萃取La3+ 5. 下列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 RSO3H B. ROH C. RNH2(CH3)OH D. RCO2H 6.可以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中的交联剂的是( ) A. 苯乙烯

B. 丙烯酸 C. 甲基丙烯酸 D. 二乙烯苯 7. 吸附层析分离是利用( ) A. 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 B. 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 C.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 D. 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8. 层析用硅胶有不同标号,硅胶GF254代表( ) A. 硅胶中不含粘合剂 B. 由硅胶和煅石膏混合而成 C. 硅胶中既含有煅石膏又含荧光指示剂 D. 硅胶中只含有荧光指示剂 9. 依据样品组分的分配系数和电泳速度的差别而分离的是( ) A. 毛细管区带电泳 B. 毛细管凝胶电泳 C. 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 D. 毛细管电色谱 10.过滤粒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反渗透<超滤<微滤<一般过滤 B. 反渗透<微滤<超滤<一般过滤 C. 微滤<超滤<反渗透<一般过滤 D. 超滤<反渗透<微滤<一般过滤 11. 分离化学中的纯化是( )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 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 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D. 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杂质多少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机共沉淀的特点

高校大学生创业集群效应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业集群效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5T09:37:09.780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4月上旬供稿作者:南芳;雷益龙;孟艳玲 [导读] 集群是一种动态现象,具有在一定区域集中和发展的运动特征。集群具有地域性,在地域上集聚和空间上接近。 南芳;雷益龙;孟艳玲(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唐山 063009) 摘要:文章从聚集效应、网络效应和竞争效应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集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竞争力等各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关键词:创业集群;聚集效应;网络效应;竞争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01-02 0 引言 集群是一种动态现象,具有在一定区域集中和发展的运动特征。集群具有地域性,在地域上集聚和空间上接近。集群内各要素相互关联,具有系统性特点,并非若干单个要素的简单加总。集群内的各要素有着非常活跃的纵向和横向、直接和间接的创新交互过程。高校大学生创业集群是指在专家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一个虚拟公司群,旨在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创业实训平台。创业集群将以高校为依托,借助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源,在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政府、企业、各类机构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创业集群通过多方培训、社会实践、虚拟注册、实体经营的创业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使大学生提前认知企业文化,实现同市场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动性。下面我们将从聚集效应、网络效应和竞争效应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集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竞争力等各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 1 聚集效应 聚集效应首先体现为平台效应。高校大学生创业集群主要包括了高校、企业、政府部门、金融组织、培训机构,它们是构成集群的基础。集群内各要素的聚集有利于整合资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竞争力搭建平台。集群推动力的作用方式将通过平台的建立与整合体现出来。 技能培训平台侧重于理论,其构建主要依赖于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紧密结合。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即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认知及创业能力。社会实践平台侧重于实践,其构建主要依赖于高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实践平台和技能培训平台的完美结合将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科学学习方式,有利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创业平台的建立则必须集资金、知识、技能、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于一体,依赖于集群内各要素的全面整合。 其次聚集效应体现为成长力效应。集群内各要素为在校大学生虚拟了一个多维的成长空间。从单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在虚拟成长空间中的发展状况受其它各类要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集群公共产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各类要素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合力及其耦合程度最终决定了学生的成长速度及发展方向。我们将这种因要素聚集而形成的合力定义为“成长力”。在创业集群这个多维成长空间中,学生成长值等价于成长力,成长力越强,成长值就越大,学生的成长速度也就越快。成长值数量模型为: 2 网络效应 网络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共享价值观和行为的方式来达到共享知识和信息以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网络对个体经济绩效的作用远远大于独立个体所能延展的程度。网络结构以及网络中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以及竞争力的提高将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大学生创业集群通过各类社会资源的聚集与整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种“弱联系的力量 ”。 “弱联系的力量” 概念来源于Granovetter 关于网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一篇经典文章。通过研究个人是如何受雇于他们现有的职位,他发现,当人们通过个人联系去找工作时,这种个人联系通常非常疏远,可能是从前的同学而未必是关系很好的亲属或朋友。这种较弱的联系非常有用,因为它提供了获得新信息的途径。这些联系如同桥梁,使信息流得以通过并导致创新性行为。因此本不相联的各类要素之间,重要的不是彼此之间的联结强度,而是新的联系可以带来信息利益,这也是网络联结的基础效应。 但是集群中各要素之间的紧密的强联系对于创新和竞争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和创业集群网络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其创新和识别利用新机会的能力至关重要。网络中的信任和学习是创新和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竞争力所要求的新技术系统和支持平台会需要许多组织紧密结合,作为个体,不可能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参与的大学生能完全投入到与集群其他要素的互动学习之中,则更可能获得“急速地提高” 。另一方面具有和中心成员强联系的大学生能更好地引发创新活动并从中受益。因此构建很好的网络,不仅可以在参与者之间转化信息,还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新的观点、新的价值观以及新的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更强的网络联结效应。 3 竞争效应 集群可以表现出强劲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资源获取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和市场扩张优势。资源获取优势表现为路径依赖产生的资源吸引效应、竞争激励所引起的资源素质提升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创业优势包括创新的激励效应、创新的学习效应、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服务体系、创新的人际环境、创业文化与创业优势;市场扩张优势包括单个要素的集群化成长和集群的整体性扩张。 大学生创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它会产生大量的本地竞争,而这会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思考题 11-1 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围。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11-2 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11-3 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11-4 如将上述矿样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其分离情况又如何? 答:Na2O2即是强碱又是氧化剂,Cr3+、Mn2+分别被氧化成CrO42-和MnO4-。因此溶液有AlO22-,ZnO22-,MnO4-和CrO42-和少量Ca2+,在沉淀中有:Fe(OH)3,Mg(OH)2和Cu(OH)2和少量Ca(OH)2或CaCO3沉淀。Ca2+将分离不完全。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_韩士元

一、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关系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相关联的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须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它包含四层含义: ①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②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 达;③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④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孤立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通过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的 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按照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下图所示: 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称为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那么,“产业价值链”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 【摘要】本文对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产业价值链 2007.9财会月刊(理论)?83? □韩士元陈柳钦(教授)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集聚效应

应用

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如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 Club中关于演讲技巧的资料并不仅此

读并回复了这份IBM的资料,它就有可能进入点击和回复排行榜,同时在论坛资料排列中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然后就容易被更多的人发现并阅读回复,自然在排行榜中的位置就会更加显著,然后又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回复,在这种正反馈作用的不断强化之下,就出现了我们前面所描述的结果,这份资料获得了比同类资料更多的关注率,甚至连跟贴评论也一块跟着沾光了。反过来,如果一开始的几个人是阅读并回复了李开复博士的资料,那么可能获得高关注率的就不是来自IBM而是来自微软。 原因 知识管理中集聚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在不同的知识管理活动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在类似于AMT Club这样的知识社区中,就存在着多种促成集聚效应的因素。首先就是资料的排序,无论使用哪种知识社区软件,知识资料都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储并显示给知识社区成员的,排在前面的内容肯定可以更容易地为大家看到和关注,很多软件可以让社区成员自己定义显示顺序,如回复靠前或者是发表时间靠前等等,但是大多数访问者会使用系统的缺省排序,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使用相同的显示顺序,这就给产生集聚效应创造了条件。其次是知识社区的资料推荐和索引,如新贴一览,精华资料,首页推荐,知识地图,电子杂志,搜索排序等,通过这许多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使特定的资料更容易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且关注,通过这种关注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地位,并获得更为有利的位置,形成正反馈效应。比如,在新贴一览中受到较多关注的知识可以成为精华,而受到大家欢迎的精华又可以获得首页推荐,让每个访问者在一进入社区就看到,这种不断强化的优势就会其集聚很多人的关注。第三种因素是知识社区的各种排行榜,比如点击率排行榜,回复排行榜等等,前面IBM的例子我们已经对此有了分析。虽然存在多种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并且所起的作用也和知识社区成员的习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样以知识社区为例,如果大家都习惯直接进入社区讨论或者寻找资料,不太关注社区的索引或者排行榜,那么资料的排序就会成为产生集聚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后两者不起作用;反过来,如果更多的人习惯通过知识地图,索引,排行榜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和资料,那么后两者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而排序不起作用。在实际操作的知识社区中,组织成员的习惯是多样化的,因此集聚效应就成为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们的例子中,就是回复靠前的排序和回复排行榜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优势 集聚效应的存在,使得知识系统的管理者对知识的共享和传播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成为可能。管理者可以研究多数组织成员的习惯,然后利用集聚效应拓展特定知识在组织内传播和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这些知识可能是在一段时间内需要组织成员都尽快了解的,也可以是推广知识管理系统本身的,比如如何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工具,或者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深入讨论并有可能产生创新的。在知识社区中,如果需要社区成员对某项知识进行深入的讨论,

泉州产业集群效应与研究

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小组成员:林旭李政常云龙许亮林婷婷郭佳 产业集群是企业沿着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方式的改进,泉州市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模式已逐步发生变化。为摸清产业发展规律,准确掌握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厘清发展思路,本课题组从产业结构和集群分类等方面对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为泉州产业集群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努力打造泉州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多年来,伴随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起步,我市产业集群也历经萌芽、发育、壮大,从创业之初“满天星斗”、靠“三来一补”起步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专业镇”、“专业村”,由粗放到集约,由模仿到品牌,从家族到创新,已经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中逐渐形成的中小企业区域横向聚集取代了企业规模,形成了产业内部相互协作、独具竞争优势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产业营销网络。 目前,全市已形成纺织、服装、工艺品、陶瓷、食品饮料、水暖器材、建陶、石材、包袋、鞋业等一批年高值产业集群,其中超千亿产值集群有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石材、制鞋等7个产业集群。

1、区域化塑造产业集群的聚合力。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立足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心培育,发展壮大,全市产业集群显现出区域化发展趋势。泉州各县(市、区)相继获得“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中国芦柑之乡”、“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瓷都”等区域性的全国级品牌,已成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区域性龙头产业。 2、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内合力。随着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也随之扩张,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品链条。纺织服装业,从聚脂-切片-拉丝-织造-染整-成衣到专业市场;鞋业包袋业,从制革-鞋底-鞋面-辅料-成品到专业市场;陶瓷业,从高岭土加工-成型-彩绘-烧制-包装到专业市场;纸制品业,从造纸-纸板-纸箱-印刷到专业市场;食品业,从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到专业市场,层层相因,环环紧扣,均自成体系。同时,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实施贴牌生产、委托加工、特许加盟、品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聚集了一大批协作企业。 3、品牌强化产业集群的竞合力。我市产业集群在培育发展中十会注重打造产品品牌,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如“富贵鸟”、

分析化学习题(第7章重要分离方法)

习题 1 1. 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参考答案)答: 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答: 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 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 某试样含Fe,A1,Ca,Mg,Ti元素,经碱熔融后,用水浸取,盐酸酸化,加氨水中和至出现红棕色沉淀(pH约为3左右),再加六亚甲基四胺加热过滤,分出沉淀和滤液。试问。为什么溶液中刚出现红棕色沉淀时人们看到红棕色沉淀时,表示pH为3左右?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试样中若含Zn2+和Mn2+,它们是在沉淀中还是在滤液中?(参考答案)

产业集群现象分析

《产业经济学通论》 实训二:(社会调研:南京江宁产业集群 现象分析) 系别: 班级: 组长: 小组成员: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日期:2012年12 月20 日

《南京江宁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目的] 江宁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是南京市江宁区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规划,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6月,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发展成为江苏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利用外资的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初步形成了以福特、菲亚特、南汽跃进等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集群,在众多的产业中,汽车产业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江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江宁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定位和规划上,既要考虑实施错位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发展汽车产业。江宁经济开发区应在市场经济和城市经营的思路指导下,应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总结来分析江宁经济开发区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因此,为了解决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定位、战略选择和实施要点等问题,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以及相关的区域经济的理论来研究江宁经济开发区发展汽车产业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宁经济开发区的汽车产业进行优劣势分析;并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机制出发来探讨江宁开发园区发展汽车产业。 [小组成员名单及构成、本人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 小组成员: 报告制定: 搜集材料: 报告研究分析: 报告调研: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9366114.html,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璐张东生王瑞雪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河北省沧州市管道装备产业为调研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使用AMOS软件,确定影响因素与集聚效应来源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间的内部驱动关系。得出了企业因素、产业因素、外部环境、支持体系各因素对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均有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聚现象受到了来自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生态学等各方面有关人士的重视,关于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虽然目前关于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产业集聚规模与集聚效应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以区域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产生机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法归纳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角度对集聚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丰富既有的研究成果,同时可以为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相关概述 产业集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定义、集聚效应的定义、集聚效应的测度以及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韦伯(1909)将集群看作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彼此联系的集聚体。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产业或者机构的集合体。 韦伯认为正是由于集聚因素的存在,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降低才成为可能。集聚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包括企业、城市在内的报酬递增、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创新、形成成本的节约(刘斌,2004);但在另一方面,随着集群的发展,越是成功的集群越会倾向于发展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Markusen,1996),尤其是当用以维持集群发展的网络开销居高不下,直至多于集群收益的时候,企业集群将开始走下坡路(冉庆国等,2007),当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也会被削弱(王缉慈,2004)。本文认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是在集聚过程中产生的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综合效应。 集聚效应的测度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发展方向。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钻石模型及GEM模型。后者主要研究集聚程度的测量、集聚模型的构建以及关于集聚效应的实证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布局与集群效应分析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布局与集群效应分析 美国一直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加以支持,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发轫地和领导者。通过多年来大规模地投入生物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美国已经从欧洲手里抢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霸主地位。 从顶级生物医药公司的数量上看,2005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前10强中有5强为美国公司;2005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50强中共有8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有6家公司为美国公司。 从就业、收益、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看,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均为欧洲的3倍左右。2000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雇员总数为174000人,欧洲只有61000人;美国公司的销售收入250亿美元,欧洲只有大约80亿;美国有339家上市公司,欧洲只有105家;公司市值美国有3300亿美元,欧洲只有大约685亿,而以上这些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从生物技术基础研发投入角度看,美国2005年联邦资金的投入约为欧洲国家投入的10倍、日本的20倍,如果再考虑非盈利性组织、风险投资、慈善捐赠、企业研发的配套投入,这一差距会更大。 从知识的产出看,当前《Nature》和《Science》等世界最权威的自然科学杂志中,90%的关于生命科学的文章是是美国研究机构产出的,剩下的10%中还有很多是美国研究机构培养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看,除了干细胞技术等少数领域美国由于法律伦理约束和政治争论而使发展受限外,美国几乎占据所有的生物技术前沿领域。 目前,我国也在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研究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组织状况,特别是其产业布局和集群效应的状况具有特殊意义。 一、美国州层面上的生物技术产业布局状况 在一项面向美国77个地区经济发展机构和36个州层面的经济发展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83%的机构已将生物技术列为其区域产业发展的头两项目标之一;全美约41个州启动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项目或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激励生物技术在当地的发展。 同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产业聚集状态。 1、生物技术海滩(BiotechBeach) 生物技术海滩主要由南加利福尼亚州包括洛杉矶、圣迭戈、萨克拉门托等地的生物技术机构组成,根据美国著名生物技术信息服务公司生物空间(BioSpace)的统计,生物技术海滩共有1133家生物技术公司或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教育、研究和服务机构。下图列出了该地区主要的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或机构的名称、标志和相对位置,其中最著名的生物技术机构包括ALLERGAN、INVITROGEN、BIOGENIDEC、PFIZER、INC、CARDINALHEALTH、CHI等(包括部分分支机构,因此与后面提到的公司名称有重复,下同)。

风电场出力特性与集群效应分析方法研究

!#年第4卷第1期2017 Vol.4 N o.1 南方能源建设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规划咨询 Planning ZConsultation DOI: 10 .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 .01.005 风电场出力特性与集群效应分析方法研究 陈雷\卢斯煜2 (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63; 2.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广州510080) 摘要: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提出风电场时空出力特性的分析框架,包括单一风电场的长期出力特性和短期出力 特性分析、风电场集群长期波动相关性和短期波动互补性的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分析框架和指标,以海南文昌风电场 为例,开展风电出力特性分析;以海南文昌(1座风电场)、儋州(2座风电场)、东方(2座风电场)以及海南全省风电 集群为例,开展风电集群效应分析,验证分析框架和指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风电;出力特性;集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676(2017)01-0031-07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Method for Wind Power Generating Output Characteristic and Cluster Effects CHENLei1$LUSiyu2$ (1.ChinaEnergy Engineering G roup G 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 nstitu te Co. $Ltd. $Guangzhou510663 $China; 2.Electric Power R esearch I nstitute,CSG,G uangzhou510080,China) Abstract:A fram ework for w ind power generating output characteristic a nalysis has been proposed from space distribution.The proposed fram ework includes long-term an d short-term generating output wind farm,the relation of long-term fluctuation and the com plem entation of short-term fluctuation of wind farm s cluster.The pro-posed m ethod w as applied to a n analytic study of W enchang wind farm,D anzhou wind farm,Dongfang wind farm an d the H ainan wind farm cluster to reveal its rationality an d feasibility. Key words :w i n d power;characteristic of generating output;cluster effects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14— 22年)》[1],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计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200 G W%相 对于火电等常规能源发电,风电具有较强的随机 性、波动性、难以预测性和可调度性差等特点[2],并最终表现为发电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 的波动,大规模风电并网将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 运行[3_7]。为了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的电网分 收稿日期:2016-06-20 基金项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重点科技项目(K Y K J X M00_21 #作者简介:陈雷(189),女,江西吉安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新能源发电等研究工作(e-m ail)c h e n le i4 @g ed i.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9366114.html,。析和实际运行的需求,迫切需要对风电出力特性 (包括单一风电场的出力特性和风电场集群的出力特性)形成有效的分析方法,以进一步掌握风 电场的时空发电特性,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 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提出风电场时 空出力特性的分析框架,包括单一风电场的长期出 力特性和短期出力特性分析、风电场集群长期波动 相关性和短期波动互补性的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分 析框架和指标,以海南文昌风电场为例,开展风电 出力特性分析;以海南文昌(1座风电场)、儋州(2 座风电场)、东方(2座风电场)以及海南全省风电 集群为例,开展风电集群效应分析,验证分析框架 和指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色谱分析法导论

第14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14-1】 在仪器分析中,色谱的独特特点是什么? 答:具有能同时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 【14-2】 导致谱带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14-3】 哪些参数可以改进色谱分离的分离度以及怎样在色谱图上测定这些参数? 【14-4】 影响选择性因子α的参数有哪些? 【14-5】 如何控制和调节容量因子k '? 【14-6】 色谱柱效n 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提高柱效? 答:根据速率理论,影响n 的因素有: (1)固定相,包括固定相的粒径、填充均匀程度、固定液种类、液膜厚度等。 (2)流动相,包括流动相的种类、组成、流速 (3)柱温。 提高柱效的方法有: (1)优化流动相组成、流速及柱温来优化柱效。 (2)增大柱长可以增加理论塔板数,但会使分析时间增长。 (3)降低塔板高度H 。 【14-7】 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有几种表示方法?实验中如何测定定量校正因子? 【14-8】 已知某色谱峰的半峰宽为4.708mm ,求此色谱峰的峰底宽。 答:8.000mm 【14-9】 组分A ,B 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95和467。试问在分离时哪个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根据分配系数的定义:a g c K c = ,K 值表示组分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异,K 值大,说明组分与固定相的亲和力越大,其在柱中滞留的时间长。由于A 组分的分配系数大于B 组分,因此B 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14-10】 组分A 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 ,组分B 流出需25.0min ,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 流出色谱柱需2.0min 。问: (1)B 组分相对于A 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 (2)A 组分相对于B 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 (3)组分A 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4)组分A 通过流动相的时间占通过色谱柱的总时间的百分之几? (5)组分B 通过固定相上平均停留时间是多少? 解:(1)/B A t t =(25.0-2.0)/(15.0-2.0)=17.7 (2)/A B t t =(15.0-2.0)/(25.0-2.0)=0.57

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

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 ———基于推拉理论扩展的视角 ○于斌斌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互动效应的分析,并基于推拉理论的扩展,研究了高 端人才集聚在产业集群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如下结论: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互动不仅产 生正效应,即磁场效应、根植效应、激励效应、群体效应和自强效应,还会由于人才集聚未成规模 等而产生负效应;高端人才在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分为产生、发展、成熟和分化四个阶段,地方政 府应正确判断产业集群所处的阶段并采取相应人才策略,尤其是在集群的分化阶段,要采取合理的 政策引导使其进入再发展阶段。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产业集群;高端人才;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6—0016(05) [作者]于斌斌,讲师,硕士,中共绍兴市委党校绍兴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绍兴312000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科技化、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在工业经济时代扮演重要角色的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成为产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张同全、王乐杰,2009)。[1]目前,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正处于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区域一体化、产业升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高端人才。①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的演化时,或多或少地指出了人才集聚的成因,同时也有学者对区域人才吸引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但是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见。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评价我国产业集群的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端人才集聚影响产业升级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理论基础:文献回顾 我国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实际上是产业集群获得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产业集群通过生产型企业数量的增长、规模扩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浙江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浙江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分析” (12YD11YBM)和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传统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工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绍兴的分析”(2012C2506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所指的高端人才主要包括高学历人才、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社会事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级技工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才。他们的特征是:(1)优品质。高端人才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尤其是公共管理型高端人才,一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自律意识、道德情操和为民观念。(2)高智能。高端人才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相应领域的人才群体中处于拔尖水平,或体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或具有各种特殊技能。(3)创造性。高端人才大多富有创新的精神、意识和能力,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展示自我才能的强烈愿望。他们更热衷于开展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把攻克难关视为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其工作更多体现为创造性劳动,工作绩效显著。(4)自主性。由于具有超出常人的知识技能,高端人才并不迷信权威,展现出相当强的主动性、自信心和执行力,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对周围环境、氛围和人群有较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领导力。(5)动态性。一是高端人才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其知识半衰期比其他人才更短,对知识、技术、信息、环境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更强;二是高端人才流动性更大。高端人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其在人才市场处于强势地位,工作的选择机会多,容易随着自身条件、意愿的改变或各地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而频繁流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