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贵港:西江经济带上的工业园“热”

广西贵港:西江经济带上的工业园“热”

广西贵港:西江经济带上的工业园“热”

2014年,贵港市贵化化工有限公司、港强陶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荣德建筑机械厂等?家外地企业纷纷落实贵城街道西苑工业园区,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纷纷进驻广西桂平。目前当地已形成龙门陶瓷产业园、木乐服装工业园、长安综合工业区三大工业园区。截至2012年,三大工业园已累计吸引企业94家,合同总投资139.5亿元,目前已投产企业达62家。

记者日前在桂平采访时看到,长安综合工业园区内一片繁忙,工地上重吊机正忙碌地作业,上百名工人紧张地钉模板、扎钢筋。园区主任邓旭平介绍,园区进驻企业一部分是从广东转移而来,以服装、电子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已有17家企业20个项目投产。今年1月份,园区税收收入为180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与桂平市临近的平南县,距城区十多分钟的车程就可抵达其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份工业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举行的推介会上,一次性就吸引到60家企业前来落户。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成功与广东一家企业“联姻”,双方将在平南共同建设一座生物科技园,打造集养殖、研发、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项目。目前雄森公司厂区内的酒窖、养殖楼、包装车间、养熊栏楼、蒸酒楼等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平南县委书记黄星荣介绍,2012年平南县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多元,同比增长12.2%;工业增加值16.33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98亿元,增长11.5%。

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宁武说,自2005年开始,随着西江航道建设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一批珠三角企业纷纷到西江沿线设厂,目前产业聚集区已从西江下游的梧州、贵港等地,拓展至上游的柳州、来宾、百色等地。“西江是天然的'绿色通道’,货船在西江行驶不需缴纳过闸费等,运输成本低廉。

据他参与的一项测算,从广西来宾市至广州市的水运成本,比公路运输成本要低30%左右。”

专家认为,一方面,西江具有的物流比较优势是众多企业选择沿线布局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不少落户企业选择这里,也是出于对市场和原料的考虑。

园区热直接带动了码头建设。在桂平龙门陶瓷产业园外2公里处,正在新建一座码头。桂平市统计局局长梁植聪介绍,码头为工业园区配套工程,码头长度为330米,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达330万吨。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同时停靠3艘两千吨级货船或4艘两千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船。

随着西江上下游船闸、航道成功扩容,船舶制造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桂平,当地现有修造船舶企业13家、226个船台,从业人员5600多人。“今后将重点引进国内知名内河造船企业,形成年可修造1000至3500吨级中小船舶1000艘的生产能力,建成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的内河造船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船舶修造业产值达60亿元以上。”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说。

在日益发展的同时,西江经济带尚需破除“瓶颈”。专家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西江沿线,今后一段时期,西江水运将迎来新考验:一是西江运输的可靠性方面。二是运输综合效率亟待提升。

自从2008年广西首次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到2012年,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1亿吨以上。广西提出,到2020年,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7市共1480公里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建成1000吨级以上,形成以西江水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为主骨架,干支畅通江海直达的内河航道网。

目前,广西正全力推进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等工程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两个3000吨级船闸建成后,加上原有的船闸,长洲水利枢纽年设计总量通过能力将达到1.3亿吨。

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中。铁路方面,推进南宁至广州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柳州至南宁城际铁路等;公路方面,开工建设了贵港至梧州、桂平至来宾、柳州至三江等一批推动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高速公路;港口集疏运体系方面,在梧州、贵港、来宾等市推进主要港口的进港高等级公路建设。

作为世界知名运动品牌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Converse(康威)专业生产龙头企业广硕集团的原料供货商,隆昌纺织实业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仅有3家工厂。2011年10月19日,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市同隆昌纺织实业公司成功签约。该项目于2012年7月24日在江南工业园开工建设,仅用一年时间,一期项目顺利竣工投产。“纺织航母”成就了“港南速度”,开启了我市纺织及服装加工产业崭新的航程。

11月28日,记者在江南工业园隆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先进的气流纺纱车间内看到,一台台纺纱机在高速运转,一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纺纱女工灵巧的手指在纺纱机上穿行,一条条棉花爬上变速机后变成纤细的纱线绕到了锭上。隆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伟介绍,一期项目3条从捷克进口的纺纱生产线自8月份正式投产以来,已形成年产8000吨的能力。

隆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纺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的香港独资企业。正是看中我市便利的交通优势及贵港周边成熟的服装加工基地,该公司主动向我市抛出了“橄榄枝”。项目计划总投资6.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2亿元,上6条先进的纺纱生产线,生产高档牛仔布、帆布所需的优质棉纱,年产值约2.6亿元人民币;二期投资3亿多元,从比利时进口100台先进织布机,生产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Converse(康威)等世界知名品牌鞋所需的面料及运动服装面料,年新增产值约9.6亿元。“想不到这个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贵港落户并产生效益。”邓伟介绍,按照正常的建设推算,隆昌一期项目最少需要3年的建设时间才能竣工投产。“是贵港人用…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精神推进了这个项目的建设进度,为我们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记者在江南工业园管委会采访了解得知,隆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同我市签约确定落户江南工业园后,港南区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由一名处级领导挂帅,从项目的立项、环评、报批到征地工作,干部们围绕着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全程跟踪服务。港南区招商局局长催勇介绍,隆昌一期需用地140多亩,干部们采取“白十黑”、“5十2”的办法,集中精力和时间,围着项目转。从量地块、登记、确认到发放土地款,以最快的速度,为项目征下了土地。项目土建工程于今年6月份顺利竣工。当从捷克回来的大批机械设备要拉回厂里安装调试时,正遇上羽绒城周边的水泥道路正在硬化。“怎么办?”经请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决定暂停水泥道路的硬化施工工作,让道给设备运输车辆通行。就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抢抓实干,隆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得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于今年7月24日竣工试产。目前,该公司一期从德国引进的另外3条先进的生产线也即将上马。

高质量的服务,使企业做大做强坚定了信心。邓伟告诉记者,明年1月份,公司立即启动二期高档帆布、牛仔布共3幢共6.9万平方米厂房的土建工程。同时,公司向海关部门申请保税仓一经获批,马上启动国际贸易业务,规划年进出口棉花额1亿美元。通过纺纱、织

布及国际贸易这三大块业务,把企业做成年总产值超10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的规模纺织企业。

去年,3家总投资38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的德国企业落户鹤城镇,它们分别是投资1350万欧元的鹤山市图伯特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欧元的鹤山市宝仕纺织有限公司和投资1500万欧元的鹤山市布兰克纺织有限公司。现在,布兰克纺织有限公司和宝仕纺织有限公司已投入试产,图伯特纺织有限公司也将于今年6月投产。这几家企业的投产,将会为鹤城每年增加税收约4000万元人民币。鹤城镇镇委书记陈绍忠(上图,中为陈绍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信心地说,鹤城将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鹤城镇打造成为鹤山市最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城镇和全市最大的工业平台。

招商引资夯实工业平台

记者:去年鹤城镇招来了3家德国企业,看来鹤城的招商引资工作很有些“手腕”?

陈绍忠:去年,我镇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一年来共征地1500多亩,并做到“开发一片、招商一片、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全镇新建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建安产值1.02亿元,这两项指标均名列鹤山市各镇第二位。我们的3个高标准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去年,我们共引进招商项目22个,其中,超5000万元的4个,超1000万元的15个。农业方面,我镇也成功引进“春茂”和“温氏”这两大农牧公司。这两家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联合农民养鸡致富,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今年这两家公司在鹤山投放700万只鸡苗,将直接为我市农民增加收入1400万元。

记者:鹤城成功引进3家德国大企业,这对鹤城镇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3家企业的情况怎样?

陈绍忠:鹤山市图伯特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世界三大女士文胸名牌“黛安芬”的成品,总投资1350欧元,用地面积1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10750平方米,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日本,预计年产值2600欧元,年创汇1300欧元,年税收1200万元人民币。鹤山市宝仕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女士内衣、高档服装面料、汽车内饰

布、特种医疗用布、运动保健用布、军用保护衣料等。总投资1000万欧元,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日本和中国市场;预计年产值3000万欧元,年创汇1500万欧元,年税收1500万元人民币。鹤山市布兰克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级经编织物。总投资1500万欧元,用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产品50%外销;预计年产值2500万欧元,年创汇1125万欧元,年税收1300万元人民币。这3家德国企业,每年可增加我镇税收收入约4000万元人民币,对吸引其它外商到鹤城投资创业也有促进作用。

群策群力壮大工业平台

记者:今后你们将怎样吸引外商来鹤城投资的呢?

陈绍忠:我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工业作为第一生命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措施和制度,为投资者提供热情、有礼和优质高效的“一门式”、“保姆式”服务。为此,镇委、镇政府专门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做到定员、定岗、定任务,在机构、人员上充实招商力量,领导组下设招商小分队,在镇府抽调一批懂经济、熟业务、会招商、有冲劲的人员担任小分队队员,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实行分片负责制,把珠三角分成几个片,另外兼顾江浙、欧美等地,同时,实施“重点招商”,锁定中山、顺德、深圳这些发达地区,上门到这些地区的大企业或租借厂房的企业去招商;另外,镇委镇政府制定《鹤城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成功引进项目的人员,给予2000-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营造全镇上下关心、支持、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促进鹤城的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壮大我镇的工业平台。

打造鹤山最大工业平台

记者:鹤城是靠高标准的工业园吸引外商,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挽住外商,今后还将怎样做呢?

陈绍忠:为打造良好的工业发展平台,我们立足高起点、快发展,按照鹤山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教创新、生态优先”的方针和依托国家火炬计划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鹤山工业城建设的机遇,坚持“大开发、大园区、大项目、大发展”的原则,竭力打造鹤山最大工业平台。去年完善了2000多亩的工业三区的水、电、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

设,同时初步拉开了工业二区的发展序幕,共建工业园区道路2300米,为吸引外商投资建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另外,我镇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鹤城工业3区,计划将其扩大到4000亩;同时,重点发展工业二区,规划面积5000亩,今年先开发1500亩。在加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将强化投资服务功能,把争创“优于他人的投资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选择鹤城,投资鹤城,建设鹤城,增加鹤城的人气、灵气和财气。

万秀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今年以来,万秀区紧紧抓住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东出口工业园区被评为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为契机,全力推进梧州松脂生态产业园、梧州神冠食品医药产业园、木制品加工产业园、花卉苗木基地“三园一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好平台。今年1至10月,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达32.33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8.94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56.69%;历年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4.47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43.31%;新引进项目履约率100%,开竣工率为96.72%,资金到位率44.17%;总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共22个,总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

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抓好园区和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以来,万秀区以加快园区建设为主攻方向,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园区及产业发展规划。专门安排了数万元用于园区规划编制经费,专门委托国内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园区产业规划,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进行指导和评审,着力提升园区规划的档次和水准。目前,梧州市东部产业园区万秀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已获自治区批复的A 类工业园区319.26公顷用地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新增1401公顷用地的规划方案并

上报;城东镇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划分为生活区、商业服务区、行政办公区和文化教育区等,目前正在加紧修编中。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好平台。通过采取政府融资、银企合作、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工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目前,入驻东出口、北出口工业园区配套产业项目已有68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项目38个,在建项目22个,签约项目8个。今年1至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10.28亿元,工业增加值33.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1亿元。

大力实施园区产业招商,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万秀区充分发挥资源、地域、交通、政策等多方优势,通过委托招商、会展招商、顾问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龙头项目,大力推进完整的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通过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和统一客户资料库,制作高水平的招商推介资料等工作,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不断加强项目跟踪服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吸引了大企业、大项目落户。今年举行的梧州(深圳)重点产业投资推介会,万秀区成功签约一大矿业物流、中怡日用品及家用电器物流配送、桂东商贸城、年产7万吨胶原原料、骑楼城旅游服务中心及骑楼文化展示厅等5个项目,总投资21.1亿元。

梧州:先行先试奋力舞起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梧州提出了“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与广东实现交通全面对接,加快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的要求。这不仅饱含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梧州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更表达了对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殷切期望:先行先试,加快崛起,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勇发表理论文章,就先行先试、加快崛起、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这一论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先行先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宝。当年的经济特区就是靠先行先试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梧州要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快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同样需要先行先试,敢于冲破机制体制障碍,以非常思维、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信心、非常力度去推进各项工作。

一、先行先试是舞起龙头的重要引擎

西江经济带既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载地和溯江而上发展的战略腹地,也是大西北地区进行物资交流、沟通东南亚的运输大动脉和出海大通道。梧州作为这两大区域的交汇节点,有条件也必须在区域开放合作特别是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先行先试,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是自治区寄予梧州的历史使命,我们就必须勇于在区域经济开放合作中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是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先行先试所体现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冲破旧框框、旧观念,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说,先行先试是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梧州曾因水而兴,历史上也有过广西经济发展排头兵的辉煌。现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两区一带”战略的不断深入,梧州拥有西江流域众多城市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与广东地缘相接、习俗相近,交通方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0公里配送半径上所涵盖的人口约为4700万,在300公里涵盖的半径上人口大约是7800万;是国家规划中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因此,要把梧州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极致,就必须先行先试,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方能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而龙腾西江。

先行先试是实现赶超跨越的必然要求。赶超跨越是自治区党委根据广西的发展实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而提出的新要求。赶超跨越的实现有赖于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具体办法、措施,迈出赶超跨越的坚实步伐。结合梧州的实际,要实现赶超跨越,就必须先行先试:敢于在产业布局上相对集中,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使得产业的聚集效应明显

高于其他城市;敢于通过差异发展,建立紧密的产业配套关系和合作协作关系,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结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敢于推动与周边城市形成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各种纵横交错、彼此渗透经济网络体系,使区域间的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总之,敢试敢干,敢于先行,才能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中实现赶超跨越。

先行先试是率先崛起的重要前提。率先崛起就是要在区域经济开放合作中加快发展,以强劲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引领周边地区发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利用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的优势,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自治区也作出了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战略决策。实现国家和自治区的战略决策,在西江上游经济带中必须率先崛起一个“龙头”,以此来引领带动作示范,自治区为此对梧州提出了“率先崛起”的要求。因此,要率先崛起首先就要敢想敢做,敢行敢试,梧州必须在发展中先行先试,在先行中率先崛起,在先试中创造示范,加快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

二、先行先试是舞起龙头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梧州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在发展战略、园区建设、交通对接、城市建设等方面敢于先行先试,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

实施“东向”战略—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先行先试。国务院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中,明确提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要求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科学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承接重点,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自治区党委政府也要求梧州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这些年来,梧州先行先试,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坚定实施“东向”战略,主动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把珠三角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从2008年开始,连续五年坚持不懈地开展“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的攻坚活动,一批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建筑陶瓷等产业从以珠三角为主的东部地区转移到梧州落户,使梧州不仅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且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达76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32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5.6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园区产值实现了一年翻一番。山清水秀的城市成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热土。

“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在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先行先试。2008年5月18日,在梧州调研时,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对梧州提出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要求。2010年10月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正式启动。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梧州先行一步,以“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这几年,梧州每年重点建设一个产业园区,2008—2009年建设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2009—2010年建设陶瓷产业园,2010—2011年建设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2011—2012年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五园八区”已初具规模,已有4个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而且各个园区差异发展、各具特色。各园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商贸物流项目和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城镇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有机融合、互促并进的新路子。

拓展东西通道—在推进“东向”交通中先行先试。接轨珠三角,交通要先行。梧州充分发挥临港优势,从路网、港口码头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首先加快“东向”路网建设。积极主动地推动和加快建设规划中的多条东向高速公路,在贯通了梧州—广州高速公路之后,又修建了岑溪—罗定、苍梧—郁南的高速公路,梧州至肇庆高速公路(梧州段)也已经建好。同时,主动配合铁路部门加快南广高速铁路梧州段的建设,目前已进入铺轨阶段。其次探索码头建设与经营管理新模式。积极引进具有码头建设实力和港口经营管理经验的集团公司,广东中外运仓码公司、广东越秀集团、珠海港集团等企业集团先后进入了李家庄码头、赤水作业区和大漓口码头,他们采用现代港口码头建设理念和运营模式,既加快了港口码头建设,又提升了港口码头经营管理水平。2011年,梧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为207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7.8万个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9%和38%。目前,梧州港正朝着“三千吨级泊位、百万个集装箱、五千万吨吞吐量”的方向快速发展。第三加快多式联运配套建设。按照无缝连接的理念,把港口码头、高速公路、铁路站场与产业园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通畅的多式联运网络,使梧州由过去的交通“末梢”逐渐变成西江流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山城水都梧州,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为使群众安居乐业和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梧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先行先试,在城市建设中创新发展思路。一是在旧城改造实现了和谐搬迁。万秀区是历史上的百年商埠,过去为了避洪防灾,许多民房都依山而建,在几条山冲里形成了数个居民聚集区。每到雨季和汛期,地质灾害成了山冲居民聚集区的最大隐患,老百姓都提心吊胆,党委政府忙着抢险救灾。因此,整治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的地质灾害成了党委和政府的民生工程。在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用足政策,创新安置搬迁模式,先后完成了平民冲、冰泉冲及毗邻地段综合整治范围4428户共20610多名居民的安置搬迁工作,石鼓冲避险搬迁工作目前也正在有计划按步骤推进,基本上实现了和谐搬迁。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批示肯定。二是大胆探索变水患为水利的新途径。以整治西江支流下小河内涝灾害为基础的苍海生态新城建设,按照“先成湖,后成景,再成水系”的思路,集防洪排涝、环境整治、城市建设和休闲观光为一体。项目建成后,既可解决上游1.6万亩农

田免受洪涝灾害和灌溉问题,直接受益人口3万多人,又将是城市新区的生态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赏山亲水的好去处。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湖成形、园成景、路成行”。

三、先行先试是舞起龙头的重要保证

在当前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努力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梧州的肯定和希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先行先试,奋力舞起龙头。

(一)要在区域开放合作中坚持先行先试。西江经济带是承接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腹地,发挥着沟通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作用。梧州要为西江上游经济带形成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提供示范,就必须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先行先试,在交通、产业以及商贸物流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做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文章。

先行先试全力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两广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明确表示两省区要共同加快试验区前期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明确要求试验区作为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走一步的示范加以推进。梧州要积极利用两广政府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签署的《“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先行开展党政对接、部门对接、政策对接、规划对接和交通对接。一是规划先谋。抓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规划,把西江两岸、跨省(区)、跨东西部、连接珠三角和北部湾等独特性体现出来,以“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理念,把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新城结合起来。二是交通先行。进一步加强与广东在公路、铁路、水运等方面的沟通,重点开展与毗邻的肇庆、云浮的务实合作,加快推进南广铁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小湘至封开梧州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柳肇铁路、梧州至信都高速公路、西江航运干线肇庆至梧州3000吨航道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启动区先动。粤桂双方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启动区规划,共同商定具体工作措施,先行启动标志性项目,为全面开展试验区建设作出示范。

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与桂东三市的通力配合,充分发挥桂东的区位、资源、人文、环境等优势,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和创新合作方式、共建机制,以良好园区条件和投资环境迎接东部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要以“西江论坛·市长圆桌会议”为平台,搭建起西江流域城市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以先行先试的理念,共商西江流域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大计,使西江流域各市形成各具特色、你追我赶、协同发展的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坚持先行先试。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正蓄势待发舞起龙头的梧州,应该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先行先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龙头。

注重引进能够促进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首先要抓好重点产业园区招商。按照“以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招商,以产业招商促进园区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各工业园区及产业招商工作队为主体,开展产业专题的招商活动,全方位推介梧州的产业及政策优势,围绕打造超千亿元产值,超百亿元产值的产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其次要抓好战略性产业招商。以招商专业队主攻手机协会、电子商(协)会;以“抱团”招商方式,加快电路板工业集中区和梧州工业园区电子工业集中区的项目落户。采取“以商引商”和国家机构“高位助推”的方式,紧盯联想、中兴等电脑、手机的品牌企业,争取企业落户梧州,形成龙头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好“引银入梧”。建立壮大金融服务业的招商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吸引银行、证券、基金、债券、风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业落户梧州。

加快园区提质扩容,把现有的“五园八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一要超前布局。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把园区作为工业新城来综合考虑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生产设施、配套服务和环境建设等问题,使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多留余地、少留遗憾。二要规范发展。按照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发展,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进一步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三要创新机制。通过先行先试,赋予园区更多的发展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发挥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实体公司的作用,为园区发展打好机制上的基础。

(三)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先行先试。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梧州正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变“城市矿产”为“城市宝藏”。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2010年9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验收,成为全国第四家通过国家级“圈区管理”验收的园区。2011年9月,梧州又被确定为广西首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未来几年,梧州将大力发展以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料、再生棉等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

首先,以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龙头,形成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的产业链条,着力资源化深度加工。同时,支持和推动园区企业之间构建分工明

确、互利协作、利益相关的产业链,争取尽早形成从重熔、热(冷)轧、制品加工到营销的完整垂直产业链和横向配套产业群。

其次,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进一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点推进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2万吨精密压铸及模具、3.6万吨铜棒等项目,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与此同时,要全力构建辐射周边地区的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广西与珠三角地区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按照园区的发展规划,园区达产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矿石开采量7000万吨。

第三,按照“高利用、低排放、高产出、低污染”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对所有再生资源的加工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全力推进园区综合节能环保系统的构建。要通过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环境自动监测站等环保设施,确保大气、土壤、噪音、水源等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园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

加快完善林产林化循环产业链。梧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6%,居全区第一位,有着丰富的林产林化资源特别是松脂资源,素有“世界松香看中国,中国松香看广西,广西松香看梧州”之称。目前,梧州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已研究开发出从高脂林种植到精深加工生产终端产品的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一批以松脂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已落户梧州。因此,要大力抓好林产林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好松脂产业生态园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高脂林10万亩,抚育改造中幼林、低产林5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建成集约化程度高、优质高脂的两用林500万亩,松脂年产量超12万吨,松脂深加工率达70%以上。在抓好松脂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差别化化学纤维、人造板等重点项目,引进一批有实力能形成产业集聚的项目,不断推动林产林化产业循环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