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水准网的布设

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选点与埋石

1选点

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仪器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规定执行。

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规定执行。

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水准观测

1观测方式

1.1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1.2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1.3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

总站数,不应该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2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3设置测站

3.1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3.2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规定执行。

4间歇与检测

4.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4.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4.3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测站观测限差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的规定。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各类高程点的观测

1当观测水准点以及“其他固定点”时,须仔细检查对该点的位置、编号和名称是否与计划的点之记相符。

2在水准点及“其他固定点”上放置标尺前,须卸下标尺底面的套环。标尺的整置位置如下:

a. 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上。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时,则标尺置于暗标志或下标志上。对于未知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须测定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间的高差。观测时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1.0mm。高差结果取中数后列入高差表,用括号加注;

b. 观测“其他固定点”时,标尺置于需测定高程的位置上,在手簿中应予说明。水准点的“其他固定点”的观测结束后,应按原埋设情况填埋妥当,并按规定进行外部整饰。结点的观测

1观测至水准网的结点时,须在观测手簿中详细记录接测及检测情况,填绘格式与规范所定结点接测图相同。

2经观测证实位于地面变形地区的结点,应与当地变形观测网连测,并纳入该地变形观测规划。

.3位于变形量较大地区的结点,应由几个观测组协同作业,尽量缩短连测时间。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的规定。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

L——附合路线长度,km ;

F——环线长度,km ;

R——检测测段长度,km 。

外业成果的整理

1.内业计算

1.1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

a. 外业手簿的计算;

b.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

c.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

b.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的计算;

c.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1.2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须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核对无误。计算水

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入下列改正:

a.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

b.水准标尺温度改正;

c.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

d.重力异常的改正;

e.日月引力改正;

f.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1.3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须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

M的计算(小于100km或测段数不足20个的路线,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误差

?

并应符合表1及上表的规定。

M按式(1)计算: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

[])

??

±

=

M?

/(

4

/n

R

(1)

?

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

R——测段长度,km ;

n——测段数。

1.4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须对观测高差施加本节6.1.2中a、b、c、

d 、

e 项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并应符合表7的规定。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W 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并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按式(2)计算:

[]N F WW M W //±= (2) 式中: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

F ——水准环线周长,km ;

N ——水准环数。

9.应上交资料

a. 技术设计书;

b. 着墨的原始水准点之记;

c. 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

d.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二份)及批准征用土地文件;

e. 水准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及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

f. 水准观测手簿、记录磁带磁盘和纸带,水准点上重力测量资料;

g. 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h. 外业高差各项改正数计算资料;

i. 外业技术总结;

j. 验收报告。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水准 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看表6.6,在观测中,每一测站的技术要求见表6.14。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 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需精平(测量原理详见第二章),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 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 (6); 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 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 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二)测站计算与检核 ①视距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视距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计算前、后视距差(11): (11)=(9)-(10)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 (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6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②尺常数K检核 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 K1=(13)=(7)-(6) K2=(14)=(8)-(3) 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 4.687m或4.787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尺常数误差不得超过2mm;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③高差计算与检核 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 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15mm。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0.5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0.5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0.7mm。(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0.1mm。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 (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 ㈠.奇数测站为: 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②. 照准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并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然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 ③.用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进行标尺辅助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④. 转动望远镜,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进行标尺辅助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即先后视基:上—下—中;再前视基:中—上—下,前视辅中;—后视辅中。(后—前—前—后) ㈡.偶数测站为: 先前视基:上—下—中;再后视基:中—上—下,后视辅中;—前视辅中。(前—后—后—前) 返测时观测顺序与往测相反,奇数测站为(前—后—后—前),偶数测站为(后—前—前—后)。 (4)、观测前应对水准仪进行检验校正。 (5)、往返测各点间的高差较差符合要求时,取往返测平均值,并以往测的符号为准,然后计算高差闭合差,再进行平差计算,求得改正数,反符号加在每点间的高差值上。V=-(△h×S点间视距长度)/∑S(总视距长度) (6)、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仪器不得两次调焦。转动测微轮时均应为旋进方向(顺时针方向)。 (7)、每一测站仪器和前后视标尺应尽可能接近于一条直线。 (8)、水平仪脚架三个脚,应使其中两个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个脚轮换置与路线方向左侧与右侧。 (9)、往返测其测站总数均应为偶数。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10)、使用因瓦水准尺时,用两根花杆(竹杆)支撑,使其垂直、稳定不得摇晃。 (11)、观测过程中,仪器必须打伞作业。(遮太阳) 9、二等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按以上的要求和程序分期进行复测。 中建五局大剧院测量组 2003.9.25. 1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写好一份实习报告,能够让他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实习所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 实习任务 (2) 三、实习的组织与准备 (2) 四、实习要求 (2) 五、仪器及工具 (2) 六、实习步骤 (4) 七、主要技术要求 (6) 八、注意事项 (6) 九、实习心得体

会 (7) 一、实习的目的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它是各种测量学的基础。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非常重要。控制测量学集中学习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实习地集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到了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检校、待定点计算的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锻炼。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塌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二. 实习任务 利用精密水准仪围绕本学校的篮球场测一圈。每个组员都要轮换进行观测,拉尺,举尺还有就是记录数据并行结算。尽量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精密水准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快速准确无误的记录和处理结算处正确的结果。 三、实习的组织与准备 了解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掌握规范要求和注意点,了

《水准测量规范》复习

《水准测量规范》复习 67. 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首先重测的测段应是()。 A.往返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的较大测段 B.往返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的较小测段 C.往返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符号相反的较大测段 D.往返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符号相反的较小测段 答案:【A】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7.12.2规定。 68. 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有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测角法、测距三角高程法与GPS测量法,规范规定经纬仪倾角法的最大跨距为()m。 A.500 B.1,500 C.3,500 D.3,000 答案:【C】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8.2规定。 69. GPS跨河水准测量应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丘陵且河流两岸的地貌形态基本一致地区进行。当跨河场地两端高差变化超过()m/km的地区不宜进行一等GPS跨河水准测量。 A.500 B.70 C.130 D.200 答案:【B】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8.3.2规定。 70. 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测量,应计算每公里水准的偶然中误差;当构成水准网的()时,还需要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A.水准环超过20个B.水准环超过10个 C.水准环超过5个D.水准环超过15个 答案:【A】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9.2.4规定。 71. 一等水准网的观测,宜分区依次进行,每个区域至少应含()个以上的卫星定位系统连续运行站。 A.1 B.2 C.3 D.4 答案:【C】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8.2规定。 72. 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 A.2,000 B.1,600 C.750 D.200 答案:【C】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3部分规定。 73. 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的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可适用土层不冻或冻土深度小于()m的地区。 A.0.6 B.0.8 C.1.0 D.1.5 答案:【B】解析:详见《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2. 1规定。 74. 按现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冻土地区应埋设钢管普通水准标石,其标石埋深应在最大冻土深度线下()m。 A.0.5 B.0.8 C.1.0 D.1.2 答案:【A】解析:详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附录A6.3部分的规定。 75. 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km。 A.70 B.80 C.150 D.200 答案:【C】解析:详见《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3.2部分规定。 76. 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km。 A.70 B.80 C.150 D.200 答案:【B】解析:详见《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3.3规定。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二等水准技能竞赛规程

二等水准测量技能竞赛规程 举办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充分展示安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教产结合,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为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参赛对象 在籍的高职院校学生。 二、竞赛内容与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两个环节。竞赛以组为参赛单位,要求参赛选手在理论考核时独立完成竞赛规定的理论考核环节内容,在实践技能考核时以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竞赛规定的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内容。 (一)理论知识(占总分的20%) 考查学生对测量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论知识考核,所有参赛选手随机抽签,根据抽签号码,确定选手座次,不得随意调整。 1、理论考核知识点具体如下: (1)测量的基本知识(7分) ①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②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定义;

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象限编号; ④我国的高程系统、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⑤高程与高差的换算; ⑥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高程的影响; ⑦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量工作的原则; ⑧测设和测定的区别。 (2)水准测量(15分) ①水准测量的原理; ②前、后尺读数与高差的关系; ③视线高及其立尺点高程和水准尺读数的关系; ④转点及其作用; ⑤高差总和与前视读数总和及后视读数总和的关系; ⑥水准管轴、视准轴、十字丝视差的概念、十字丝视差消除方法及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⑦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⑧一测站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⑨普通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和检核; ⑩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高程计算。 (3)角度测量(10分) ①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角原理; ②全站仪或经纬仪的安置步骤; ③测回法测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之差 m m 点 高差 之 差 mm 段 往返测 高 差 不符值 二 DS1,D S05 <= 50 < =1 < =3 > <= <= < =1 ±4 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 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______________ 测 站编号后 视 下 丝前 视 下 丝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基 +K 减 辅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距前距 基 本分划 辅助分划 视距差d 视距差累计 (1) (5) 后(3) (8) (13) (2) (6) 前(4) (7) (14) (9) (10) 后 -前 (15) (16) (17) (11) (12) h (18) 后 前 后 -前 h 后 前 后 -前 h (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161 光学经纬仪 GB/T10156 水准仪 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 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

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点node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 水准路线levelling line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3 区段section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4 测段levelling section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5 连测connect levelling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 支测branch levelling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 接测adjioning levelling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 检测check levelling 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3.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3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

5.1观测方式 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 歇时间);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设置测站 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表 5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 间歇与检测 测站观测限差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表 6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 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 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 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现有 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二等水 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 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 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 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 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 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 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应低 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当水准点标石被破坏时,应 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4.2 水准网测量 4.2.1 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 仪i角检查与校正。水准仪i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内应每天一次,稳定后可 半月一次。一等水准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20“。 4.2.2 一等及二等水准网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前—后—后—前 2反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后—前—前—后 3 使用数字水准仪,应将有关参数、限差预先输入并选择自动观测模式,水准路线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 一等水准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宜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以 夜间观测。 5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4..2. 3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 4.2.3的规定。 表4.2.3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4.2.4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mm)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

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 要求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1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3.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2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3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 5.1观测方式 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地㎜ 4 12 4 20 6 30 — 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 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M ? = 4.2.7-1 式中,M ? ---高差偶然中误差(㎜);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M W = 4.2.7-2 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4 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5 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 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020 4030 注:1 D为测距边的长度(km) 2 起讫点的精度等级,四等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 3 路线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长度限值。 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 注:当采用2秒级光学经纬仪进行垂直角观测时,应根据仪器的垂直角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 2 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 3 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1㎜,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 4.3.4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学习笔记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术语: ?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3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观测。 ?支测:自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接测:新设水准路线上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2、水准网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起算。青岛观象山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岛屿也应采用这一系统与基准,确有困难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资料求得平均海水面确定其高程基准。凡是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求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测量精度 ?布设原则 1)一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布设,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一等水准环 线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山区和困难 地区可酌情放宽。 2)一等水准网每隔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的起讫时间不得超过5年。 3)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大河及河流布设。 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应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 情放宽。 4)水准线路附近的验潮站基准点应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连测。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基 本网点和连续运行站、国家基本重力网点、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准点、城市及工 业区的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列入水准路线予以连测,若连测确有困难可以支测,施 测等级与布设路线等级相同。 5)路线附近的其他大地点、水文点、气象站等其他固定点,可根据需要列入路线予 以连测或支测。支线的施测等级可按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 ?水准点布设密度 水准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应布设水准点,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普通谁准点三种类型。各种水准点的间距及布设要求应按表2规定执行。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 (一)观测方法 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 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

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 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四)间歇与检测 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2、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 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目的 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 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 1、每组选定一条-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 打伞、扶尺、量距的作业。 2、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实习步骤 1、作业步骤 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

(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测段 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 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 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8)、测完一闭合环计算环线闭合差,其值应小于±4√Lmm,L为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

位。 3、观测程序 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 (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3)、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4)、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尺,使气泡精密居中,用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并读数,然后按下、上丝视距丝读取视距。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范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 GB/T10156 水准仪 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

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 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结点 node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 levelling line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 section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 levelling section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 connect levelling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支测 branch levelling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接测 adjioning levelling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检测 check levellin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