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提升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同时期特点各不相同。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今1万年以前,地球气候一直处于气温的不断下降状态

B.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经历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波动

C.地球地质时期降水一直不断减少

D.近一二百年来,世界气候出现明显的直线上升现象

2.关于1861年以来气候变化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②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③冰川面积增多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距今1万年以前为地质时期,气候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气温和降水呈波动变化。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经历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波动。近一二百年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答案:1.B 2.C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是( )

A.巴西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4.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是( )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④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变暖会导致俄罗斯的粮食增产。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答案:3.D 4.A

5.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空调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答案:B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第6~7题。

6.“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7.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解析:由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发生在沿海低地,应该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的。

答案:6.A 7.B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第8~9题。

8.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9.全球气温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对一些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B.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将缩小

C.全球变暖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D.气温升高,许多地区将更加适合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会增加

解析:第8题,气温升高,会使雪线(山地0 ℃等温线)上升;森林生长范围向两极扩展,海平面上升;影响水循环,使部分地区气候更加干旱,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洪涝加剧。第9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脆弱物种的灭绝,对一些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危害会更大。气温变化越剧烈,受到危害的生态系统就会越多,危害也越严重。

答案:8.C 9.A

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水量的变化

B.城市规模扩大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化

11.上题所述地区的工业区最有可能位于(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解析:图示A地气温增高明显,向外气温增高幅度降低,结合范围尺度,应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现。东北部地区气温增高最明显,应为工业区。

答案:10.B 11.B

12.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码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解析:洋面封冻,阻断了洋流的热输送,使气候变冷。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温室作用加强,使气候变暖。

答案:D

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

1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3题,题图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向北移;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增加,农牧交错地带南扩;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加快,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加,影响粮食安全。第14题,全球变暖

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和森林的大量砍伐。

答案:13.C 14.B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1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析:第15题,全球变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全球降水状况发生改变等,但同时热带地区降水有变多的也有变少的。第16题,节水措施、多种水稻与自备购物袋都和抑制全球变暖关系不大;利用太阳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公众可以做到的。

答案:15.B 16.A

1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岛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岛所有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可能将在22世纪全部融化。除了冰川融化加速,全球变暖还造成了冰岛的生物种群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材料二:下图示意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材料三:下图示意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

(1)结合材料分析,冰岛大量冰川融化的原因是。

(2)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冰岛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冰川融化更使冰岛自然、经济“雪上加霜”,试分析冰川融化对冰岛的影响。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二者的关系:。

(4)根据材料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冰岛冰川融化与全球变暖有关。第(2)题,冰岛冰川融化对冰岛局部气候及旅游业产生影响,旅游业是冰岛的重要经济来源。第(3)题,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温波动上升。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全球变暖

(2)①对冰岛地区的局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②对冰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③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4)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同时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并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1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若全球变暖加剧不可避免,人类应如何适应这种气候变化?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写出下列框图中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乙:。

(4)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变暖使“大洋洲的珊瑚岛不复存在”,这主要是海平面上升的结果。第(2)题,从全球变暖对农业、工业、海岸带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分析。第(3)题,石油的大规模利用,一方面造成石油资源短缺,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另一方面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受热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品种;建防护堤坝等。

(3)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石油资源的短缺

(4)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等。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C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C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 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活动】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 、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 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 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 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 年以来,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C。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 我国气温上升了0.4 —0.5 C,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C。 3、全球气温升高, 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 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 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 、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 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活动】探究活动二 讨论: 下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 红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 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 * 。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 。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 。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播放视频 从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 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 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活动】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三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活动四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五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着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而广泛 * 着人类,下面,我们将走进非洲的肯尼亚,看一看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来 * 。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2.4节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47,据图2.29-2.30讨论: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之间有什么相关性?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3、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事情(文件,措施,实际目标) 4、以前、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5、存在分歧的地方 6、最新的研究数据的来源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 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 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两个作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气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类活 动不仅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全球气候。这正是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因素是矿物质的燃烧和森林 的毁坏。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占全球很小的一部分, 可能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可能就会引起CO2和CH4的巨大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涉及5大科学问题,即: 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事实与证据,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气候变化的

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简言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应基于对事实、机理、影响、预测和策略 这五大科学问题的清楚认识。其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观测证据 包括气候系统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海平面、雪盖和冰盖的变 化等) 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等;气候变化的机理(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所引发正负反馈过 程与相互作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 对资源与业(农、林、牧、渔、水) 的影响,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重大工程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等;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系 统和社会系统影响的预测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 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2个主要方面。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生效。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 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是:稳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语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解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征。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 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虽不能直接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但是却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然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 3.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南非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征。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虽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很多国土的地势并不很低。而对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升必将淹没其非常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 4.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波动下降现象 B.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平稳 D.变化不定 解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气候增暖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气候变化的概念: 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 、 、 。 近代气候变化 特点: 。 原因: 。 海平面 。危害: 。 可能影响 影响 生产。具体: 。 影响 过程。导 致 。 适应对策: 、 、 等。 三、典题解析 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 原因是 。 (2)二氧化碳对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候变化

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第(3)问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第(4)问,按①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认真分析。 答案:(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 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 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强最明显 北半球冬至日,航行中的海轮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4°,物体影子朝北,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是8:20,回答2-3题。 2、此时该船位于()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

高一地理学案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点,并能提出相应对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 1 时间 气候变化规律 地质 时期 1万年以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现 历史 时期 近1万年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现 近现 代 一二百年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2.基本概念 ??????????? 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③ 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④ 时期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和⑤ 相等的平衡线冰盖:又称冰原,指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⑥ ,由多年冰雪堆积挤压而成。目前尚存的有南极冰盖和⑦ 冰盖等 3.气候变化史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处于⑧____________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新生代以⑨________期为主。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有⑩____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 000年至公元前1 500年的?________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 ℃~4 ℃;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 ℃~2 ℃。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a .总体特点: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____________的趋势。

b.地区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降水量增加,?____________地区降水量减少。 c.直接影响:导致雪盖、?________面积减少,全球海平面?________。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________。 2.加剧了?____________。 3.导致?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 4.显著影响?________、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________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材料】 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材料一“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 ℃,而2008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为-2 ℃~-3 ℃;2007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二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减少;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熊。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明显恶化 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队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根据材料,考察队员获取全球变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1年《波恩协议》又提出可以用增加森林植被来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提出这项决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3、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事情(文件,措施,实际目标) 4、以前、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5、存在分歧的地方 6、最新的研究数据的来源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两个作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气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类活动不仅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全球气候。这正是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因素是矿物质的燃烧和森林的毁坏。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占全球很小的一部分,可能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可能就会引起CO2和CH4的巨大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涉及 5大科学问题,即: 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事实与证据,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气候变

化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简言之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应基于对事实、机理、影响、预测和策略这五大科学问题的清楚认识。其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观测证据包括气候系统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海平面、雪盖和冰盖的变化等) 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等;气候变化的机理(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所引发正负反馈过程与相互作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 ,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资源与业(农、林、牧、渔、水) 的影响,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重大工程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等;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影响的预测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2个主要方面。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生效。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是:稳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然灾害(以寒潮为例) 一、选择题 (2011年广州市天河区高三综合测试)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第1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第2题,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但全球温度升高3℃后,前两者出现粮食减产,而中亚属于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其增加幅度没有西亚大。 答案:1.B 2.B

(2011年江西吉安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 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第3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正确结论。第4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3.A 4.D 5.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word基础训练

全球气候变化 【自我诊断】 一、选择题 1 ?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 .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 D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 生长 2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 .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 水将会减少 B .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 得更加干燥 C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 D .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 .甲烷 B .氟氯烃 C .二氧化碳 D .氮氧化物 4.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 B .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 .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 D .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 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一月0C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一淮河以南 B .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 .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 .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 .海平面的上升 B .臭氧大量减少 C .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 碳和氧化氮所致 D .森林被砍伐 7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 是 ( ) ① 海面上升 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 ③ 腐蚀建筑物 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8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 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②积 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 统,是保护 臭氧层的有效措施 ③对煤炭中疏 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 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 9 .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问 题: (1 )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 广布的 期和相对温暖的 ____ 期的交替。 (2) _ 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 纬度向—纬度,从高山向 推进,气 候明显变—;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 (3 )最近一次冰期发生距今 ______ 万年到距今— ___ 万年之间。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 ________ 中。 10.读图,回答问题: (130 W 0.L0 0.00 -mo -I J930 吨 0,60 0.5U ■ ■ 1 R ti I A I 11 P|F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划分的三个气候阶段; 2、了解探究气候变化的方法; 3、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掌握全球气候变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及当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全球气候变及其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 1、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气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的影响 (1)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_______________受气候制约,可以说气候变迁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代,全球气候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但是整体上是________。 【重难点探究】 1、冰期和间冰期 2、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3、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是什么? 【当堂检测】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未来全球气候将向何方向发展,一直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多年来,科学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状况,来寻找未来气候变化的轨迹。据此回答第3题。 3、研究资料表明,地球上的气候() A.一直处于变暖状态 B.一直处于变冷状态 C.一直呈波浪式发展,冷暖相互交替 D.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是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解决。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图像、电影《后天》剪辑视频、学生互联网搜索的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投影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百度图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9561726.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83cab81eb0 22787f403417f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9561726.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4075890a2c bfa07f94ca6bf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9561726.html,/albums/834804/834804.html#0$9252ae7e6330cc1b0 dd7da71 教学环节1:电影片段欣赏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提纲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3、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事情(文件,措施,实际目标) 4、以前、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5、存在分歧的地方 6、最新的研究数据的来源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两个作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气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类活动不仅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全球气候。这正是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因素是矿物质的燃烧和森林的毁坏。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占全球很小的一部分,可能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可能就会引起CO2和CH4的巨大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涉及 5大科学问题,即: 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事实与证据,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简言之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应基于对事实、机理、影响、预测和策略这五大科学问题的清楚认识。其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观测证据包括气候系统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海平面、雪盖和冰盖的变化等) 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等;气候变化的机理(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所引发正负反馈过程与相互作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 ,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资源与业(农、林、牧、渔、水) 的影响,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重大工程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等;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影响的预测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2个主要方面。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生效。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全球气候变化》(地理人教必修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 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下列地理现象与这种变化有关的是() A. 我国农牧交错带北移 B. 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 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加快,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D. 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降低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以 下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黄河三角洲(如图)是东亚最大的三角洲,每年平均以2~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区内地势平坦,物种丰富,与海河相汇处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现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③调蓄洪水,便于航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 A. 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停留在黄河三角洲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 A. 湿地面积大,人类干预小 B. 食物充足,全球变暖 C. 地形平坦,环境优美 D. 土壤肥沃,水域宽广 5.生长在三角洲新生滩涂的植物应() A. 耐湿 B. 耐寒 C. 耐旱 D. 耐盐 二、材料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