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2.概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图中A 表示________

B 表示________

探究点一 地震来了

探究材料 教材P 21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9日下午,始料未及又惊人相似的灾难从天而降——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巧合的是,当天正值1985年墨西哥城8.0级大地震32周年纪念日。地震发生前数小时,许多民众还参加了全国性的地震演习。而32年前的今天,墨西哥1985年大地震造成7000多人死亡。

在墨西哥城中街道上的行人和附近墨西哥湾中行船上的人震动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2.圈层划分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_______的变化。

探究点二 地球内部圈层

(1)地震波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地震波在地下2900千米处速度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画一画:根据以上推断,请你画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4)9月22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活火山附近一座村落数以千计的居民被疏散。当地官员22日称,该地区受到火山活动影响,上升的烟雾正笼罩在这处世界旅游胜地。火山活动仍然活跃,有迹象表明,岩浆即将上升到地表,并将引起震颤,”印尼国家灾难管理局称。阅读教材22页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文字材料,思考上地幔的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源地,其物质状态是否为液态?

(5)地壳就是岩石圈么?地震的发生大多是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发生时,下列各地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最迟的是( )

A.华北平原

B.夏威夷群岛

C.青藏高原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点三神奇的九寨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

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西

游记》取景地诺日朗瀑布发生垮塌,但大自然的

修复能力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寨

沟景点逐步得到恢复。

1.在诺日朗瀑布景观中涉及了地球的哪几

个圈层?

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3.水圈有固、液、气三态,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4.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吗?如果不是,它包括哪些?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知识讲解

1.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NO 06 3.说明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和位置,并描述在这两个不连续面的地震波变化特【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绘制地球圈层构造模式图体验地理绘图的方法。 3.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抗震意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理解地震波的主要特点; 勾划 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 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佛教认为地下是阎罗王统治的十八层地狱,基督教也说地下的魔鬼生活的世界;那么,地 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地球内部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请在框内画出详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占 八 、 、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思考:读图,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 层名称,并描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在地 球表面的主要存在空间。 我的疑问 探究案 2.请你总结一下,地震波的特点? ?/ € 0 2013 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 °,地震深度为23公里。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巴基斯坦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 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什么?研究原理是?

地球的内部圈层导学案

地球的內部圈层导学案 学习目标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①_____________ 不同,其中a 为②______ ,b为③ ______ ,其特点列表对比如下: 项目内容概念地震的能量以④ ______ 的方式向外传播分类b(p波)波动 方向与传播方向⑤_______ a(s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⑥_____ 传播共性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特性b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a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质学家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2.分界面: d为⑦ ____ , f 为⑧____________ c 3?内部结构:c为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为⑩________ , g为? ___________ , h为? ________ o 4.圈层特点(1)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 __________ ,大洋部分? _________ o (2)地幔: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 ___________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和?—组成。(4)岩石圈:由地壳和? _________________ (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北京时间xx年3月11 口13: 46,日本本洲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危机。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据此完成1?2题。1.此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①________面和②____________面。 2.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③____________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④____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⑤________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⑥____________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3.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之间的圈层。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⑨__________,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⑩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__________面所包围的球体。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____态或?________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____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划分: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________圈、?____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2.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____。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3.水圈:由液态水、?________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______水、?_____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主要可分为○21________水和○22______水。4.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23________圈和○24____圈中的生物世界。○25________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材料】 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火山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约800名居民紧急撤离。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产生长期影响。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圈层,它到达地表时穿越了地球的哪些内部圈层?

2019精选教育地理必修一中图版 第四节 地球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地球圈层结构 一、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慨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为此,教材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4到16岁之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地球有关知识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但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整体认知不够,未能系统的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各层的特点。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在初中阶段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掌握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教材第一章前三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理解了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等,同时学生从《2019》这样的影视作品、阅读课外书籍和图片中获得对地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刚进入高中校园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具备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能力,并能用地理现象来说明地球自转与公转。具备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判断方向,并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个点。有一定的读图和画图能力。除此,同学们对地球圈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风格多样化并个性化。由于高一学生大多14、15岁,喜欢主动型学习,偏好多人一起合作的团队学习。并且喜欢视觉型学习,在看到图片,图表,流程图,时间表,影片,或是实际演练时会有较佳的记忆效果。大

高中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学案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 考试要求 考点2.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3.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 教学要求 ②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区别其成因 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登堡 界面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石圈包括部分和。 (3)在右图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 2、读“地壳结构示意图”(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各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 (2)地壳上下分层:上层叫_____层,该层在大洋内部缺失,呈___________分布状态;下层叫_______层,呈 ______ 分布状态。 二、岩石圈的组成 1、自学教材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填写下表: 29 练习巩固 )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 D.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分类重要特征成因典型岩石 岩浆岩 质地较坚硬 常具有气孔 沉积岩 变质岩常具有变晶结构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 .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C .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 .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 A .硅、镁???? B .铝、硅?? C .氧、硅???? D .钠、氧 4、有关岩浆岩的叙述( ) 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B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C .花岗岩属岩浆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D .玄武岩属岩浆岩,气孔很少 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 .大理岩、玄武岩 B .砂岩、页岩 C .石英岩、板岩 D .砾岩、石灰岩 6、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大理石、质岩、 板岩、 石灰岩 B .石灰岩、片岩、 砾岩、 页岩 C .砂岩、 砾岩、 石灰岩、页岩 D .石英岩、石灰岩、砾岩、 片岩 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 A .石灰岩、玄武岩 B .页岩、石灰岩 C .大理岩、板岩 D .砂岩、花岗岩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E 是 F 是 判断理由 。 (2)图中分界面A 是 B 是 (3)在界面A 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 在界面B 上波速变化:横波 、纵波 。 (4)图中圈层C 是 D 是 H 是 (5)岩浆主要发源于 层,岩石圈是指 层以上(或由 和 组成)的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米)

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

湘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大胆试 (一)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1、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 2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 1、我们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1)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这个位置叫 (2)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的波速,横波的波速,这个位置叫。 2、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情况。 课堂探究案

深度 (千米) 0 3 6 9 12 15 100 200300400500 600速度(千米/秒) S P 合作探究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有什么感觉?在海洋上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2、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4 5 地壳和岩石圈的位置。 【达标检测】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B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但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 D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3.下列有关地壳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 .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 .地壳就是岩石圈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4.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 是________,B 是______,C 是________;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___和图中的________部分。 (2)界面M 是________,界面N 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M 、N 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 为什么厚度不均,结构有何差异? 界面M 界面N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由此看来,对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布、划分依据、各层特点和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要重点突出“地球圈层”和“结构特点”两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将地球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圈层特点等知识点顺序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分布。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主要的地球圈层结构特点。利用图解,由学生分析判断划分的依据。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教多,建议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着重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分析入手,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记忆。 第二课时:通过内部和外部圈层的划分,让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讲授地球外部圈层知识过程中,对大气圈、水圈进行简洁而又清晰的介绍。在新课程中,没有像老教材将各圈层分成小节单独分析,而是重在基本了解和理解的程度。所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最好是突出大气圈的三层大气层特点的讲解对比,其它内容尽量高度概括。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1、通过读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层次关系。 2、在有了基本的结构认知后,着重讲授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但教师不要过于拘泥于概念的讲授和分析,尤其是地震波、纵波、横波等概念,他们并非是该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只要学生了解了内部的几个圈层及层次关系即可。 3、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掌握的主要内部圈层的结构后,可以将岩石圈的概念有意识地强调。因为岩石圈是内外部圈层的结合部,与外部圈层的联系也最紧密。学生了解了岩石圈的概念后,对后面的学习就有了知识铺垫。 4、随堂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更深的理解记忆。 例1: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了解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水圈、生物圈的特征和意义。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①__________不同,其中A为②__________,B为③________。 2.分界面:D为④__________,F为⑤______________。 3.内部结构:C为⑥________,E为⑦________,G为⑧________,H为⑨________。 4.圈层特点 (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⑩________,大洋部分?________。 (2)地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

的?________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①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 ②氧气:一切生物?________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有?______作用。 ④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⑤水汽:影响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垂直分层 依据: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 分层特征: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因而空气的________运动十分显著。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______________趋势。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28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大气上部______下部______,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水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另外,要求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本条“标准”在活动建议中提出了“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要求。因此,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了解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外部是有不同的物质形态。 能力基础: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心理特点: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以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让学生尝试划分。另外,学生喜欢学习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对横纵波速度不同的讲解中,可迁移到实际中如果发生地震,人体是先感受到上下晃动再到作用震动的。在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具体划分时,可利用半熟的鸡蛋进行类比,强化记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划分依据。 2、能区分和归纳各个圈层的特点。 3、学生能举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并且体会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重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是理解内部圈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2.概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要紧特点及结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 表示①横波,B 表示②纵波。 (2)特性???? ? A 波:传播速度③慢,只能够在④固体中传播 B 波:传播速度⑤快,能够在⑥固、液、气三态 物质中传播 (3)波速变化 在地下33千米C 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⑦增加。 在地下2 900千米D 处:A 波⑧完全消逝,B 波传播速度⑨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⑩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要紧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 21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畴是指○22大气圈底部、○23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24上部。 我的疑问 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材料 教材P 21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P 22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2010年4月14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邻近发生了7.3级大地震,在太子港城中街道上的行人和邻近海洋中行船上的人震动感受是否一样?什么缘故? 2.依照图1.25判定: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3.列表分析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以及各圈层的特点。 4.岩石圈是否确实是我们所说的地壳? 【探究归纳】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邻近都市街道上的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摇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海洋中行船上的人只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2.地壳、地幔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能够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4.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与联系: (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 (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考例探究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A+B+C是,D 是,C+D+E是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 (3)地震波在通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A和B什么缘故厚度不均?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7千米。 解析该题要紧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中能够得出:①A、B所在的圈层为地壳;②A是陆地地壳,B是海洋地壳;③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莫霍界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A~F的内容的判读。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9: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考试大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3、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四、学习重点: 1、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3、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五、学习难点: 1、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2、软流层。 六、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学习过程: 课前新知预习——自主合作学习: 一、地震波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观察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有何差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 2、据图1.25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

此面名称是。 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圈、圈和圈。 课堂互动探究 一、地震波 探究一:阅读教材21页《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第一自然段并结合课本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思考: 1、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传播的物质状态)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当地震发生时,处在陆地上的人们和轮船上的人们感觉是否相同,有何差异? 2、小结: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二:阅读教材21页《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第二自然段并结合图1.25以及图1.26 1、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几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

预习案 探究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重点)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圈层特点。(重点)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预习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波,B表示波。 (2)特性 A波:传播速度,只可以在中传播。 B波:传播速度,可以在物质中传播。[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566486.html,] (3)波速变化 在地下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 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B波传播速度。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D为。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G为,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组成。 预习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的圈层,始终处于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的总称。其范围是指的底部、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 【知识体系建构】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大地震。结合教材P21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P22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雅安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 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什么?其研究原理又是什么? (2)当雅安地震发生时,震源中心附近地面的人、附近湖中行船的人和假设恰巧低空飞过震中上空 的飞机上的乘客分别会是什么感觉?为什么? (3)结合图1.25回答,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并推测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一、知识结构: 1.解释下列数字的含义: 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下列哪个位置较合适:( ) A、120oE、1oN B、23、5oS、20oW C、40oE、 D、90oS 、180o 2.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中、低纬度的分界线:④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⑤热带、温带的分界线⑥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例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 点是:() A、0o、0o B. 180o、0o C. 160oE、0o D. 0o、20oW 3.列表比较: 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再向正西走1000米,则() A、正好回到原点 B、在原地的正东方 C、在原地的正西方 D、无法确定 A、时差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一年有四季 A、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④比例尺的比较: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 ① 4.山地的不同部位: 例7.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 二、综合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西半球的 是 .属于低纬度的是 , 属于中纬度的是 , 属于高纬度的是 . (3) 、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位于寒带的 是 ,当太阳直射点C时,A点有现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 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水平1: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各圈 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 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 水平3: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 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层结构, 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的关 系。 地理实践力: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的 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研究方法:地震波在不同□01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根据地震波在地下□02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 03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 1.判断正误。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 A .7千米 B .17千米 C .35千米 D .65千米 答案 B 解析 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 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述 (1)分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01生物圈。 (2)关系: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 (1)含义:是指环绕地球的□ 02气体层。 (2)位置:地球海陆表面以上,□ 03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04减小。 1.判断正误。 (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2.生物圈存在于( ) A .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 B .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 C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 .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 3.水圈 (1)含义:由地球表层□ 05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水体:包括地表水(□06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 07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对地球自身的特点的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去分析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会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说 出地壳、地核、地幔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2、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阅读、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辩证 的思维观、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整体观念和正 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岩石圈与地壳和地幔的关系。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利用地震波。 【板书】一、地震波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什么是地震波? 分类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 生:略 过渡: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 师: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精品文档 (14)《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分析: 本条标准本质上是要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教学中要在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遵循“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来认识。 在宏观层面上,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对于各圈层应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张确定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学生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 本节内容在全书中具有统领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与各圈层有关的具体内容之前,要能够宏观把握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以联系的观点进行思考,并培养综合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增强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2.运用图表描述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范围、界限、物质组成,说明地球整体结构特点。 3.知道岩石圈的构成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整体上说明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4.举例说明地球各圈层对自然环境形成的作用,简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初步体会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结构特点; 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1.33、天宫二号、蛟龙号与世界最深钻井等图片。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外太空及深海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内部的了解却知之甚少,通常最直接的研究方式即为钻探,世界最深钻井深度可达12千米,却不及地球平均半径的1/500,可谓“上天有路、入地无门”。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过渡】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如何探究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可以借鉴的研究方法?比如利用敲打听回音的方式来挑选成熟的西瓜。 【学生回答】略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有哪两种分类? 3.两种地震波有何异同点? 【小结讲解】地震波的含义;地震波的分类;纵波、横波的异同。 1.含义: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分类:横波(S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P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

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考试大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绘制出示意图; 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4、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四、学习重点: 1、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3、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五、学习难点: 1、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2、软流层。 六、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七、学习过程: (一)地震波 什么是地震波? 横波与纵波: 提示: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看横纵坐标,弄清图中信息 地震波和声波有着波的共同性质——传播速度随着传播介质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知道声波在空气中速度最慢,进入水中变快,在固体中最快,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反过来可以通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它的传播介质。 请根据地震波的性质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 1、判断图中左边虚线是横波,右边实线的依据是什么? 2、在地下2900KM处,横波的波速有什么变化,纵波的波速有什么变化? 据此推测物质状态? 3、试分析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三)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0分 (四)自主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哪些?相互关系是什么? 2.大气圈的组成? 3.水圈的特点?组成? 4.生物圈的范围?什么是生物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描述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说明地球结构特点。 2.知道岩石圈的构成及其在自然环境下的地位,举例说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整体上说明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学习过程】 模块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3 阅读教材P22和图1.3 4 回答 (1)地壳的厚度?组成物质? (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的位置? (3)地核的特点? (4)岩石圈的位置?

【合作探究一】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千米深处,相比之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千米(俄罗斯的科拉钻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l)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千米?在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 (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 模块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圈的组成和主要成分? 3.水圈的特点和组成? 4.生物圈的组成和范围?。

【自主检测】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同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纵波和横渡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 )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2018年1月1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1 000米,可能对国际航班和低空飞机构成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