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1)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1)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1)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1)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一) ——“识记”部分内容整理

1.识记主要的天体类型: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

2.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卫星、哈雷彗星等。

识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其中,太阳系小天体群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3.识记太阳外部大气分层:

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其中,每层的太阳活动分别为: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上有太阳风。

4.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5.识记主要月相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

新月为初一,上弦月为初七或初八、满月为十五或十六、下弦月为二十二或者二十三。

6.识记大潮和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大潮出现是对应的月相为新月和满月,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为上弦月和下弦月。

7.识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8.识记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现为23°26′。

9.识记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对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春分日为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夏至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秋分日为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冬至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10.识记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11.识记世界两大地震带:

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二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2.识记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3.识记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14.识记大气的物质组成和主要温室气体:

大气的物质组成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15.识记大气的垂直组成: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又名电离层)、散逸层。16.识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低纬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17.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8.识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水循环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9.识记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

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0.识记水资源的含义:

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那一步分淡水。

21.识记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标志: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

22.识记冰川是淡水的主体。

23.识记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名称和位置。

24.识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25.识记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和北海。

26.识记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腾冲线。

27.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28.识记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为:

自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29.识记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上海。

30.识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1.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32.识记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33.识记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

环渤海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34.识记中国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文化区、华北平原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四川盆地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华南妈祖文化区。

35.识记世界文化圈:

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36.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

37.识记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口、城市、产业、文化等。

38.识记光照资源、热量资源的衡量指标:、

热量资源的衡量指标是气温、积温和无霜期。

光照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二)——“理解”部分内容整理

1.理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

恒星:能够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其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者双曲线,少数为椭圆。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为76年。

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降落到地面的未燃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

2.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

共面性:太阳系八大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

近圆性: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

同向性: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4.理解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基本特征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其特点为: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木、土;其特点为: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远日行星:天、海;其特点为:离太远最远,表面温度低。

5.理解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平均距离适中导致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导致有厚薄适宜的大气层。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导致使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6.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特征

总特征:质量小,引力小,没有大气。

其他特征:

(1)在月球上空,由于没有大气中的微粒来散射光线,即使白天也是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

(2)由于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万籁俱寂。

(3)由于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月球表面的温差很大。

(4)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其形成可能是由陨星撞击,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

7.理解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且方向一致。

8.理解月相的基本规律

9.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条件

日食的发生条件: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月食的发生条件: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10.理解文学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示的是满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示的是下蛾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示的是上弦月。

11.理解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

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12.理解太空环境特征

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和微重力。

13.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放向均为自西向东。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以遥远的一颗恒星作为参照,得到地球自转360°的周期);太阳日:24时(以太阳为参照,得到的常用周期)

角速度分布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其余各地均为15度/小时;

线速度分布规律:赤道最大,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为零。

14.理解“北京时间”与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地方时则是指该地所在经线的时间。

15.理解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春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秋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6.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7.四季的划分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

18.理解板块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

19.理解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震源: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

20.理解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影响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

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否提前预警、防灾减灾的应急方案是否完善、救援是否及时等。

21.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

22.理解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不同点

23.理解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与成因

(1)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上游:深切而狭窄的河谷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中游:河谷宽阔,多形成曲流(河曲)——河流的凹岸侵蚀,泥沙在凸岸堆积

下游: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2)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和地下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侵蚀地貌。

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以西南各省/ 云贵高原最突出。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盆地、落水洞、孤峰和孤林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或地下湖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常造成漏水、坍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2)海岸地貌

①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例如:我国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②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

例如:我国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3)风成地貌

①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雅丹地貌(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②风积地貌:沙漠、黄土、新月形沙丘

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4)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地貌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流水沉积地貌

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②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24.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山峰、盆地(或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山脊(分水岭)——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集水线)——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

陡崖——等高线特别密集以至几条等高线(重合)

25.理解对流、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夏季厚冬季薄;赤道厚两极薄。

(2)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平流层利于飞行的原因: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大气运动平稳。

26.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1)防弹衣:绝大多数的流星体在大气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能够到达地表。(2)遮阳伞:削弱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是中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小;

四川盆地是中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地处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阴雨天较多,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

(3)保温被:

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大地暖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尘埃、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

大气还大地(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后增温)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或早晨水汽、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损失热量多,气温低,出现霜冻;

秋冬季燃烧草木人造烟雾防御农作物霜冻的原理:燃烧柴草能产生烟雾,吸收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从而释放更多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27.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冷热差异。

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在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上空形成低气压。

28.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

29.理解全球1月和7月等温线、等压线的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30.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31.理解东亚、南亚季风

32.理解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33.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34.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5月登陆——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春旱)

6月停滞——江淮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梅雨受准静止锋影响)

7-8 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35.理解城市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的80%归咎于城市绿地的减少,城市热量的大量排放;

城市雨岛效应是因为城市含有较多的尘埃杂质(多对流雨)以及城市地表比较粗糙(降水时间长),加之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对流运动旺盛。

36.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调节器: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②雕塑家: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③传送带:流水搬运作用;

④纽带:联系地球四大圈层;

⑤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37.理解世界径流量资源的丰歉地区

①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重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②世界上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和刚果盆地三大热带雨林地区。径流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和中亚,北美洲西南部等地。

③流总量最丰富的大洲是亚洲和南美洲;单位面积径流总量最丰富的是南美洲,最贫乏的是非洲;人均径流量最丰富的是大洋洲。

④径流总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二至四位依次为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我国位居第六;人均径流总量最丰富的是加拿大。

38.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在总量大、人均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少。

在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在时间分配上:东部季风区的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

39.理解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

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40.理解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的洋流,如西风漂流(中纬西风)、南北赤道暖流(低纬信风)。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不同形成的洋流。表层海水从密度较低的海区流向密度较大的海区。补偿流:可分为水平补偿和垂直补偿,垂直补偿自上而下补偿称为沉降流,自下而上为涌升流,如秘鲁寒流。

41.理解世界洋流模式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42.理解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与成因

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季风洋流,1月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月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3.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涌升流)

44.理解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

领海宽度为12海里(相当于22千米),沿海国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起宽约200 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海域。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权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45.理解洋流对于全球水热平衡的调节作用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三)——“理解”部分内容整理(人文地理)

一、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机械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三、理解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四、理解人口的年龄特征

0-14岁为少年儿童,15-64岁为劳动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

五、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资源开发引起的迁移、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迁移和生态移民。

六、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自然因素

(1)气候: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温暖湿润;

①人口稠密区分布及原因: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人口稀疏区分布及原因:

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塔里木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寒冷干燥);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2)地形:地处平原或盆地,地势平坦。

(3)水资源:沿河、沿湖地区,水资源丰富。

2.社会因素

(1)交通:沿海地区,交通便捷。

(2)经济:发达。

(3)开发历史早。

七、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所划分的两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

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八、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因素);

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九、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2)产业结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

(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十、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十一、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1.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提高城市化水平。

十二、理解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1.环境问题:

(1)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对策:①转变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绿色GDP”;

②积极建设卫星城镇。

2.交通问题:

(1)表现:交通堵塞严重,交通事故频发。

(2)对策: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公众对私人汽车的依赖。

②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3居住问题:

(1)对策: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建设平价商品房、廉租房,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

4.社会问题:

(1)对策:提高居民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十三、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1.气候:

(1)光照:气候干旱,晴多雨少;地势高,大气稀薄,光照资源丰富。

(2)热量:

①纬度越高的地区,热量越少,农作物生长期越短。例如:

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两年三熟,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②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3)水分: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利于种植水稻。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③湿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2.地形:

①平原坦的地区适合机械化耕作,是理想的农耕区。

②坡度较缓的丘陵,适合发展梯田农业(梯田还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坡度较大的山区,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利于发展林业;

3.水资源:

①沿河、沿湖,水资源丰富。

②山麓地带(夏季冰川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4.土壤:

①黄土(黄土高原)、黑土(东北平原)和河流冲积土,土壤肥沃

②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③我国四川盆地的紫色砂土适合稻谷生长。

4.科学技术:

①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实行机械化耕;

②可以减弱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热量不足的地区可以采用温室栽培技术;干旱区可以采用滴灌技术;温室大棚技术利于保温;黑色大棚技术利于遮挡阳光;

?采用生物技术技术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转基因技术。

5.市场:

城郊农业(布局上呈环状结构,生产附加值高且不易储藏的农产品)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需求。

6.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水田农业受其影响大)

十四、理解水田农业、旱作农业、高达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牧场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水平

说明 1.《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针对地理学科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其相应的教材而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地理复习中使用。 2.本书的大部分主题内容中,均设置了【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等栏目,在四大部分主题下,附设了“学习训练”栏目。 3.【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中的“学习水平”,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学习水平”说明如下:

4.【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是以表格方式呈现的,例: 由于应用类学习水平强调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情形相对复杂,因此表中用具体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应用类的“学习水平列举”,提供的是地理学习范式,不可能详列知识内容,所以在具体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国内外重要的时事热点、身边的现实问题与地理学科的新近发展。 5.【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从而积累并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10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宇宙与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月球对于地球的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四、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附:第一部分学习训练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岩石与地貌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

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基本要求

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基本要求 一、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分类 施工技术资料按其性质分为七类。第一类:建筑工程法定建设程序必备文件;第二类:综合管理资料;第三类: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包括验收资料、施工技术管理资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第四类: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第五类: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第六类:施工日志;第七类:竣工图。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做到不丢弃、不漏项、不填错、图实相符。 二、工程技术资料的组卷要求 (一)组卷原则 施工技术资料的组卷应遵循工程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建筑工程按单位工程组卷,其中单位(子单位)工程按分部工程和要求办理中间验收的子分部工程(如桩基础工程和幕墙工程等)独立组卷,一般分为:总目录、工程建设前期法定建设程序文件、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资料、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综合管理资料、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安装工程、智能建筑、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图。 组卷时按先文字、后图纸排列。每个单位工程竣工资料应有总目录,总目录由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组成,且单独列为一卷,案卷目录

和卷内目录必须电脑打印。 (二)组卷顺序 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封面、目录、文件材料、工程照片及封底。 (三)组卷顺序 归档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签章齐备,书写材料必须耐久、清晰,不得使用铅笔、红色和纯蓝墨水、圆珠笔等易被褪色材料书写。若是复写件、复印件(需注明原件存放处)要字迹清楚、牢固,能长期保存。 三、案卷编目 (一)编写案卷页号 1.以独立卷为单位编写页号。对有书写内容的页面编写页号,用阿拉伯数字“1”逐张编写(用打号机或钢笔)。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写页号,卷与卷之间的页号不得连续。 2.单面收发室的文字材料页号编写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字材料页号正面编写在右下角,背面编写在左下角。图纸折叠后无论任何形式,一律编写在右下角。 (二)卷内目录填写 根据卷内内容,打印目录,目录应排列在卷内第“1”页之前。 序号:以一份文件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依次标注。 文件编号:填写工程文件原有的文号或图样的图号。

地理高效课堂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

地理高效课堂基本要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的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针对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依据赤峰市高效课堂指导意见,提出地理学科高效课堂实施建议. 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一)地理新授课 地理新授课要实现高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流程和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和明确任务 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教科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导学案或板书呈现和告知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目标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不要使用“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等描述教师的行为。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不具体操作和测量的词语。 2、自主学习和适时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如,学生独立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识记类的地理知识,独立记忆地理事实和地理数据、独立画图、列表、列关系式、独立计算、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学生自学进度,效果,要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提交组内讨论交流。 3、合作释疑和互助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组学,展示自学成果,围绕自学中的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要注意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要在交流中解决疑惑,形成收货,并集中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 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 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 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 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 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 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 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 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 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深层侵入岩;在浅层冷凝→浅层侵入岩②岩浆喷出地表→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成岩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以下又可各自细分。沉积建造:是彼此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类型有地槽、地台、过渡型建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地质构造是地质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三类构造。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层次岩石受地应力的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其中的单个弯曲则叫褶曲。褶皱能直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坳曲,但 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基 本形态只有背斜(上凸)和向斜(下凹) 两种。 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 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 象称为断裂。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 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 节理。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 称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 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 位于倾斜面之下的为下盘,两盘沿水平 方向相对位移为水平断层;上盘相对上 升的是逆断层而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称为正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 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 火山地震都是快速构造运动。火山喷 发:即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 和能量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火山喷出 物很复杂,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火山 喷发形式有两类:①裂隙式喷发;②中 心式(或管状)喷发。火山喷发则形成 火山,无一例外分布在大小板块边界 上。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 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 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 发生断裂、错动,急剧的释放积聚的能 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 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只发生于地球表面 至700km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地 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 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 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沿地面 传播的称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 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地震释放能 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 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世 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 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 的主要因素。 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活动带如 大洋中脊、海沟、深大断裂等分割成不 连续的独立单元(块体),这些块体就 是所说的板块。板块浮在软流层上,其 内部稳定,边缘是比较活跃的活动带, 有强烈的构造运动。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是新地壳增 生的地方,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 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如美洲板块与 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喷出物多为玄武 岩,以张应力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 主。震源浅烈度小。大洋中脊:由于海 底扩张形成的,位于大洋中间、纵贯世 界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大洋板块新 生的地方,是板块发散型边界。 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 块挤压、汇聚、俯冲、消减的地方。又 分为海沟岛弧型(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 块之间的边界)和地缝合线型(印度洋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地缝合 线: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就是地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汇聚时,在原弧 沟系中发生碰撞,于是产生大规模的水 平挤压,褶皱成巨大的山系。现在阿尔 卑斯—喜马拉雅地带,就是古特提斯海 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线。 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在这种 边界上,没有板块的新生和消亡,是由 于前两类边界的活动导致板块间的其 他部分作剪切向水平错动而形成,仅见 于大洋地壳中。 地质年代: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的组 成、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 化,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时间,可以 清晰的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通常以地 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和顺序,地 质年代又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分。 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依据地 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 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 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 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此法虽能分清地 质时间的先后,却不能确定其具体时 间。 绝对年代法:通过矿物或岩石的放射性 同位素的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蜕变规 律计算其绝对年龄,即距今天的年数。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ˉ气态物质称为 大气。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由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液体和固 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 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大 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固体杂质和液体 微粒,如海盐粉粒、灰尘(特别是硅酸 盐)、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所构 成的稳定混合物,称为气溶胶粒子。半 径10ˉ2——10ˉ8 cm主要来源有自 然源和人工源两种。 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上(横截面积1平方cm)铅直空 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 际单位制用帕斯卡(Pa),气象学采用 白帕(hPa)为单位。1hPa=10ˉ2N∕ cm2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平均高度 11km。①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 特点,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②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 现在此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下降0.65℃。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55km左右的大气 层,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 由等温分布变为逆温分布。水汽、尘埃 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 明度良好。 中间层:从平流层到85km高度的气层, 也叫高空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 下降。80km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 的电离层,也叫D层。暖层和散逸层。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 (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 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 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事实上, 由于太阳光谱辐照度随波长的变化曲 线而有年际变化,太阳常数并非保持恒 定。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本身太阳 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 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潜热和 感热转化给大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 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 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 投向地面。后者既是大气逆辐射,他的 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 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 的温度。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 效应(花房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 及近地面大气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以适合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这 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既包括自然大 气中固有的CO2、水汽、O3、CH4、 N2O等成分,也包括人类活动释放的污 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 及CO2、CH4等。在某一时段内物体 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 差额。一天之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 差叫气温日较差。在等温线图上垂直 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 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 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愈大; 反之愈小。封闭等温线表示存在温暖或 寒冷中心。 饱和空气: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 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 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饱和空气的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学重难点,充分采用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 1.恰当导入 新课引入通常可由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景及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图片观察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使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有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2.精讲新知 教师在问题的引入之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一是内容要精炼,二是不要满堂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要讲的内容。学生通过看书或是合作学习可以弄清楚的知识,教师均可不讲。要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讨论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较抽象的知识要结合实际,在讲解中要恰当设计有质量的问题。 3.指导读图 通常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地图和有关地理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又要重视读图填图、地图绘制、地理

观察、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的培养。做到“知能结合”、“讲练结合”。 4.教具运用 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运用地图和直观教具,获得感性知识,加强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合理使用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5.总结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理清脉络,画龙点睛。要使学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识的实质与内涵。 6.板书设计 每节课均要有板书,力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美观工整,体现重点与难点,要有恰当的板图等。 7. 巩固训练, 通常在新授课中安排两组相关练习,一组是教材中的课后复习题,另一组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对基本题型,归纳出解题思路、抓住解题要领、明确解题的思维方法,以点带面、总结规律,进而熟悉、掌握所学内容。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指新课进行到一定时段(节、章、单元)后,要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知识梳理与整合。 根据复习目标,合理设计复习提纲,可把有关知识点列出来,分清难点、重点、次重点,引领学生或是由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2.复习方法要得当 一般可采取归纳比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及差异,把知识点进行重组、归类,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还可用专题、归纳、总结性的方法。同时,应有适当的板书。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万事列好计划,能让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清楚,对工作有很大帮助。下面是的初一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___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

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项目实施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档案资料收集、管理整理基本要求土地整治信息档案管理是指对项目运行和积累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移交、利用等一系列工作。信息档案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申报单位应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土地整治项目信息档案是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及后评价必不可少的材料。 同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土地整治也需要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土地整治规划以及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而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需要以大量的项目信息档案资料为基础。 一、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1、重要性 项目资料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项目资料是项目全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将来接受各级部门检查、审计和处理经济纠纷的重要凭证; (2)项目资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对工程质量审查及工程质量事故的追查起查考作用; (3)项目资料对工程建设的审计及惩治腐败起查考作用; (4)对其他工程起借鉴参考作用。 2、重要意义 全面反映项目管理的过程,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情况,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工程决策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工程的监督,有助于提高以后项目的工程管理水平。 二、当前档案资料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件原件不齐全 个别行政部门、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下发的重要文件是复印件,难以满足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质量标准要求。 2、部分档案资料填写存在误差 有的原始资料不能做到与工程同步进行,导致档案资料与事实产生误差,造

成了各种建材的质保书和合格证不全,不能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建设和质量;有的原始资料不按分类要求成册,成册的缺少目录或目录不准确。 3、原始签证资料格式不规范 部分监理和施工单位原始资料未统一内容和格式,而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增添内容和更换种类,资料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便统一装订组卷。有的资料员在资料编制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对工程进度不了解,资料的内容不能与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相符;另一方面,不熟悉施工工艺操作过程,在资料表格编制的过程中,出现该有的项目内容没有填,不该有的项目内容却填了。原始资料的文字字迹潦草,使用不规范的汉字,甚至还有错别字,修改后不加盖单位章或没有修改人的签字,给后期竣工资料编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竣工资料移交不及时 不能按规定及时移交工程竣工资料,造成统一管理的时间延误,甚至导致竣工资料丢失。 5、档案管理混乱,无专人负责 主要表现在档案收集存档时档案资料杂乱混杂,不能分门别类归档;无专人管理,或管理人员无相关管理知识,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和存放。 三、项目档案的归档 项目档案是指从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管理、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及后期管护各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在各自得职责范围内负责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属于项目承担单位归档范围的档案资料,有关单位应按时、保质、保量移交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应对移交档案资料的单位技术负责人履行审核签字手续。 项目资料可以按文书类、技术类、财务类和其它类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立项阶段、实施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准备阶段、验收阶段和后续利用管护阶段等分类。项目档案资料登记应按性质和时序分别进行。 项目档案归档时间,可分阶段在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后进行收集、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应完成档案的归档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基本要求

项目9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基本要求 9.1、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分类 技术施工资料按其性质分为七类。第一类:建筑工程法定建设程序必备文件;第二类:综合管理资料;第三类: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包括验收资料、施工技术管理资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第四类: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第五类: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第六类:施工日志;第七类:竣工图。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做到不丢弃、不漏顶、不填错、图实相符。 9.2、工程技术资料的组卷要求 9.2.1组卷原则 施工技术资料的组卷应遵循工程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建筑工程按单位工程组卷,其中单位(子单位)工程按分布工程和要求办理中间验收的子分部工程(如桩基础工程和幕墙工程等)独立组卷,一般分为:总目录、工程建设前期法定建设程序文件、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资料、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综合管理资料、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安装工程、智能建筑、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图。 组卷时按先文字、后图纸排列。每个单位工程竣工资料应有总目录,总目录由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组成,且单独列为一卷,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必须电脑打印。 9.2.2组卷顺序 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封面、目录、文件材料、工程照片及封底。 9.2.3组卷质量要求 归档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签章齐备,书写材料必须耐久、清晰,不得使用铅笔、红色和纯蓝墨水、圆珠笔等易褪色材料书写。若是复写件、复印件(需注明原件存放处)要要字迹清楚、牢固,能长期保存。 9.3、案卷编目 9.3.1编写案卷页好 1.以独立卷为单位编写页号。对有书写内容的页面编写页号,用阿拉伯数字“1”开始逐张编写(用打号机或钢笔)。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写页号,卷与卷之间的页号不得连续。 2.单面书写的文字材料页号编写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字材料页号正面编写在右下角,背面编写在左下角。图纸折叠后无论任何形式,一律编写在右下角。 9.3.2卷内目录填写 根据卷内内容,打印目录,目录应排列在卷内第“1”页之前。 序号:以一份文件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依次标注。 文件编号:填写工程文件原有的文号或图样的图号。 文件材料题名:亦称文件标题,填写文件材料的全称,无标题的文件应根据内容拟写标题。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 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 ①②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D ?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 ?③④ C.①④D ?②③ 3. 6月22 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点观 12 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 广州一海口一上海一北京 B .海口一广州一上海一北京 C.北京一上海一海口一广州D .北京一上海一广州一海口 4 .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D ?烂菜叶、果皮 6. 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 ②④B .①③ C.①④D .③④ 7.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 .海蚀作用 8.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A. 南郊和北郊B .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D .东郊和西郊 9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 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努力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地理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二、主要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备课.听课活动,做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提高教师上课质量,达到教师同时进步的良好现象. 2、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写出学习心得,参加学校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水平. 4、加大教科研力度,在校本课程的开放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改实验,提高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5、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狠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地理教研教学质量. 6、准备地理会考,做好复习工作。 三、教研意见及具体措施: 1.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落实各个教学环节,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精心设计测验题和考试试卷,运用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练习是地理教学的

有机组成部分,要精心组织练习,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在进一步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对能力的要求和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中、差生的转化工作,研究面向中、差生教学方法和辅导方法,扩大中生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在深化基础,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整理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注意知识网络交汇点的研究,重视地理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准确把握复习的范围,正确控制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复习的各个阶段要达到目标应有明确的认识,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资料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与教材的结合、与中考的结合进行认真研究,防止一切依赖复习资料,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教材实际、脱离中考实际的现象。要注意研究复习方法和训练方法,使复习工作有针对性,训练落到实处。 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及探索,教学民主,师生交流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重教师教转化为重学生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4.加强备课组建设,做好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每周一各年级组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各组定主讲人,集体讨论,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5.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材、大纲和考试纲要,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开好汇报课。老教师要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继续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对子的一帮一活动。

内业基本要求

内业基本要求 为规范内业管理,确保饶讷公路依安段建设的顺利实施,真实地、全面地、科学地、准确地记录施工全过程,望各单位按此要求认真执行。 一、基本要求 1、纸张 内业用纸一律采用70/㎡木浆亮白A4纸。 2、打印 为了资料的长久保存,内业资料、图表等一律用激光打印机打印,严禁用针式和喷墨打印机等易褪色打印耗材的打印机打印。 3、复印 内业资料的打印、复印必须清晰、端正、洁净,不准有黑边、黑点、模糊不清等现象。 二、内业表格填写的要求 1、表格的页边距设臵 竖表:上2.0㎝下2.0㎝左3.0㎝右2.0㎝ 横表:上3.0㎝下2.0㎝左2.0㎝右2.0㎝ 2、表头的填写 项目名称:饶河至讷河公路拜泉至讷河段工程建设项目字号为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附表头(表格名称) 字号为黑体四号常规居中 承包单位:中标单位全称 字号为宋体四号常规 监理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监理部 字号为宋体四号常规 合同号:以签定合同的合同号为准(A5~A13) 字号为宋体四号常规 编号:工程施工表格表头编号,按下列原则统一进行编号,其顺序为: 发件人号表类表号受件人号序号 字号为宋体四号常规 编号说明: 发件人、受件人代号:承包人按其所在标段编列:为A5~A13; H为驻地监理、I为业主(或业主代表)。 序号:按流水号编列,每一个合同段不允许有重复编号。例如: 表号:A3A11H012 意义:A3标段致驻地监理的第012号“工程报验单”(A-11表)。 表号:IB08A3003 意义:业主代表批复给A3标段的第003号“索赔审批

表”(B-08表)。 表头内容全部为打印,编号的流水号可先不打印,侍归 档时统一编号。 3、表格填写及签字 表格内部除标准、规程、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试验规程、试验单位”等固定不变的内容可以打印外,其它只要是具体的检测内容、施工内容均需手填。签字必须保证承包人、监理工程师同一人员,字体必须一致,且签字清晰可辨,不允许有个性签名出现。 4、表格内工程名称的填写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填写一律以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为准。 5、表中单位及小数位数填写 以国际单位为准,汉字或字母,同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小数保留位数必须符合试验规程、技术规范要求。 三、施工日志的填写 施工日志必须详细写明日期、天气、工程内容、工程地点(桩号)人工、设备、材料投入使用情况及数量、施工现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检查情况。 四、试验室日志的填写 试验室日志应详细记载每天试验进行情况、完成情况、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 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