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

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则会被忽视。在这类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用问题导学将学生的自主性以“被动”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在老师的讲解之后,可以让某个学生重复老师所述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起初学生操作会有难度,但是坚持下来则得以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把握重难点的能力,一直达到“学生教别人”的目的。

二、从问题到对话——

—学生的互动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问题导学是师与生的纽带。问题是老师走向学生,而对话则是学生与学生或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上下性,后者则是平等性。平等性是从思维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换。换句话说,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而学生也不再是本本分分的受教者。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属于问题导学的方法论范畴,即如何实践问题导学,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实践自主性。主要分为两个层面来操作。

1.学生与老师的平等互动。在师生之间实施互动,需要做到准确定位教师的位置、设置探讨性问题和改革评价标准。以某一次课堂教学案例为例:目标——

—学生的阅读能力;方式——

—设置问题;检查——

—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和表现。以一篇文章的泛读为教学内容,设置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细节层面、理解层面、推理判断层面。再根据文章的主旨大意,设置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细节层面、理解层面和推理判断层面该有标准性的答案,为了检查学生阅读任务的准确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观察出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能力。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则没有yes或no的结论性答案,借此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个环节正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第二语言文化习得。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已经形成英语学习惰性,不愿意参与而更喜欢“观看”;教师位置不能及时转换,也习惯了说教者的姿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没有做出有效判断和指导,老师的权威性使学生对标准答案趋之若鹜,不敢大胆思考,小心求证。

2.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合作探讨开放性问题这个层面。这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学生之间的评价机制和合作机制是在前三个层面的高标准完成的基础上达成的,所以对于普通水平的学生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几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逐步达成。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向课堂要效率,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教别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

一、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1.集体备课功能必须定位于解决问题,必须围绕问题进行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争辩,对需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过程到方法,从操作到推断”达成共识,虽是教师间的交流,但不能脱离备学生的思路。

2.方向上坚持“六性”:①目标定向性;②系统针对性;③全员参与性;④操作实用性;⑤过程有序性;⑥准确预测性。

3.写好集体备课记录。备课记录是教学主体的“头脑风暴”,是教学反馈的“前瞻思维”,是校本研训的足迹,是个人成长的足迹,是学术进步的阶梯。备课记录须连同集体备课“主讲稿”同时留存“教研档案”。因此,要事先准备好集体备课记录册,记录的主要内容应该有:①教法、学法的共识;②重点、难点突破方法;③知识的标高把握;④习题的选择和分量;⑤争论的焦点等。

二、集体备课的常见误区

1.集体备课不等于轮流备课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参与,共同研讨,决不能把它理解为备课组成员间的轮流备课或分工备课。如果备课组成员采用“值日”式的轮流备课或协作式的分工备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投机取巧,其效果只会差不会好。

2.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

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由发挥。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同一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3.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不备课

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备课,机械地使用他人撰写的教案,既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集体备课不等于“教案之和”

有些教研组为了应付检查,阳奉阴违,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

5.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独裁”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凡“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6.集体备课不等于模式教育

有的老师经过集体备课后,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形成了“六个一”: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严重抹杀了教师的个性,也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创新意识。

总之,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集体备课既可以凝聚集体智慧,使教案更加规范和科学,又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同科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务求实效,切忌流于形式和半途而废,更有待于在今后去完善和发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安丘联谊中学)

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见误区

文/郑玉国李春才

谈幼儿园教育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机关幼儿园唐茵 二期课改以来,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的探索适合本园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与培训的新路子。作为教研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集体备课也日益受到幼儿园、教师、研究者的关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拓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实现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幼儿发展规律、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教研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中,对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案例进行了学习、分析、研讨和实践。今天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幼儿园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概念: (一)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幼儿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为课堂设置预案,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确切的说备课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间接经验(查阅收集资料)来领悟把握教材,结合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进行梳理使之形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了解幼儿的实际、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准备教学具、最后形成教案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自发或幼儿园牵头组成一定的教师群体针对教师个体在备课方面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采取讨论、交流、讲座等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集体备课的本质: 对集体备课的本质认识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是研究,另一种指向是优势整合。

信息技术课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课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备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为众多教师首先要突破的一个瓶颈。本人认为应重点从下面四个方面做出考虑: 一、紧跟时代步伐,确定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情景化、新颖化、过程化、应用化、整合化。 二、转变教学思想,合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根据信息技术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的学科性质,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标的简洁性、目标的代表性、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等等。 三、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任何一门课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其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因此,教法的选择应注意: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越高,知识迁移越快,信息交流量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学步骤,突出解决问题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内容要点 备课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 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的原则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误区及对策 一、备课的基本理念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具准备、资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编写教案、学案等等。备课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有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 ( 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 ,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1.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预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课时应慎重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障碍。 3.活动的设计适合多变的课堂。于是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及时调控课堂。 4.让学生学会反思。课后小结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那些问题未掌握,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每个同学的发现与反思都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备学生和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吃”得不够“透”。新课程的理念包括对教材、课堂、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多方面的正确认识。教育的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换言之,教师曾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于我们的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是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备课。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活动也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但各校在具体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往往误入了歧途。对此如果不认真地对待和解决,势必会使集体备课陷入尴尬境地,构建高效课堂成为空谈,最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此,笔者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体会,反思总结了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方面问题。 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也被全面推广,但实际上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重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真正体现出集体备课的功能。这些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常都是临时召集,没有固定的时间,随意性很大;参与教师一般都毫无准备,或目标要求不明确,他们只是将重点、教学要求等罗列一番,不能围绕中心问题深入地进行探究。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集体备课自身的要求决定外,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的不当也不可忽视。我们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大搞形式主义,以量为本,过分强调量化考核,忽视备课的内质,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集体备课教案”这一机械模式,至于有多大的实用性就无暇顾及了。于是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就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不会真正形成统一的集体备课教案。 二、认识不足,被动应付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的不正确,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尽管口号喊得很响亮,但行动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纯粹是把集体备课当作是一种任务,被动的去应付。 上述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备课组没有集体备课计划,常常是学校要求了,就随意找出某部分内容,简单地讨论一下教学时数、重点难点、处理步骤等等,然后每个人分头写自己的教案。这种无计划、无主题、缺乏精心准备的集体备课实际上只是应付地完成了一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规定的工作,而集体备课中应该统一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探讨的方法,都没有完成,直接影响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更有甚者,有的备课组为了一味图省事,出现了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还可能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 三、缺乏合作,个人独裁 在集体备课中,大多数备课组都是确定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教师或是学科组长担任主备课人。一般来说,这样做可使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更可靠更有保证,开展起来也会更顺利。但长此以往却会出现“语言霸权”和“老人权威”,最终使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六章 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问题导入】 在备课中,主要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应该如何矫正? 备课是上课的基本前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备课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章,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备课中的误区及产生的初步原因。 第一节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备课常常遭遇诸多困难,陷入诸多误区之中。这些误区大致可以归结为认识层面的误区,管理层面的误区,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 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一份教案,而教案的内容也就是抄一遍教材。殊不知,备课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如果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教学中主次不分,这样讲出来的课学生是无法学好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找出教材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知道“是什么”)、理解(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能说明“为什么”)、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知晓“怎么做”),确定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另外,即使同一科目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备课的侧重点也就大不相同了,而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重点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看教材,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链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教材中滞后内容及欠妥之处作必要调整,使教学内容成为适宜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重点突出了,才能使课讲得生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 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有些教师就把备课过程转变成“背课”过程了,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中,上课时就平铺直叙。从表面上看,老师讲得似乎滔滔不绝,功底深厚,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

备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备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备课情况调研报告 江西省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温颖红许荣华 好课如歌,好课如诗,好课如画。上好课,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充分、精心地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深思熟虑,了然于胸,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为了了解当前课改中我县教师备课现状,分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备课意识,改进备课方法,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力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对全县数学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本次调研采用了“听、看、查、访”等方法。听,听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汇报;看,查看了32所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检查记录,观看了268节小学数学课堂现场教学;查,抽查了215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案;访,召开教师座谈会10余次,访问了160名小学数学教师。 一、问题及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备课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还存在明显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重六轻”。 1.重形式轻内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数学教师把备课仅仅当作应付县、校检查应做的一件事。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加之评价机制的相对滞后,致使13.9%的教师在备课时,环节标题一应俱全,但过程设计字数寥寥无几。如教学过程为:复习见书“P(多少页)”,新授讲解书“P(多少页)”上的例题几,练习、作业设计见“P(多少页)”。整个过程只写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到底如何引入,如何展开,预期效果又将如何……一概不论,成为了典型的轻视内容,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 2.重数量轻质量 “工作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这成为了部分教师的人生信条。据调查统计,有98.6%的数学教师均能在上课前按课时备课,一节也不落下。但其中有32.4%的教师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他们敷衍对待,基本上不去用心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时东拼西凑抄一点,随随便便写一点,很少从实际出发揣摩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行之有效,能否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从而导致备课质量低下,实用性不强。 3.重教法轻学法 在抽查教师的备课中发现,有78.5%的教师在备课中只是对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构思、有设想,如:实验法、操作法等,至于学生如何学,学生的知识停靠点、学习兴奋点、兴趣热点、认识盲点、理解难点在哪里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每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很少涉及。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的先进理念;忽略了“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观念。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数的排列时,创设情境“11月份学校举办了冬季运动会,二(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高效的课堂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疑难后,就可在师生的共同质疑,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不大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呢? 首先,提问方向要明确。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收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例如:在“植树问题”这节观摩课中,教师本想借助五个手指中间有四个间隔来巧妙导入新课,但在提问时师却笼统的提问“我们的手指蕴藏着奇妙的数学问题,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明确,搞得学生模棱两可,不知老师想让回答什么。如果提问时把问题具体化一些,有指向性些,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方向,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提问的环境要温和。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行民主型的教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自然可以很好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求异,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提问效果一定好。相反,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惧怕心理,久而久之对提问不能回答不敢回答。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刚教学时,脾气有点急,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太完整时,我总是十分生气的批评他们。后来发现简单的问题也没几人愿意回答。原来我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幼儿园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是每周的必修活动,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集体备课现状,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不发言现象 在集体备课中,由于组内成员较少、师资结构等问题,研讨氛围不够浓厚,大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活动中以倾听为主,往往由组长一人说了算。这样的研讨氛围直接导致了个人观点代替了集体的智慧,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问题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集体备课中,立足点往往从“我想怎么教”出发,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没有从“幼儿怎么学的角度去落实”,即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需要什么?有时甚至会从方便教师操作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及各班幼儿个性差异等。 问题三:二次备课缺思考。

经过集体备课后,大家在活动大环节上形式共识后,由于各班幼儿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已有经验不同等具体情况的存在,要求教师在提供的教案上进行添加、修改。但是事实上,有的教师一味依赖,没有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只是现搬照用。 问题四:一味追求教案的形成,忽视问题的解决和研究。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借助现有教材等,有时候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以便完成任务,不见研究的踪影,更谈不上共同智慧的结晶。 面对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开始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组织集体备课。 首先,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阶梯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入思考,围绕同一内容各抒己见,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这有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让每位教师在研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当,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深入,教学能力的以下不断的提升。 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备课水平。

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年组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岔路河镇中心小学李红 集体备课,因为它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效弥补教师个人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对提高教师个人的备课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发挥极大的辅助作用。尤其是目前特岗教师大量涌进教师队伍,他们迫切的成长需求也亟待集体备课来满足和实现。因此,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由原来天天进行集体备课到每周两次再到现在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一直坚持,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们对我们的这份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也给予了肯定。 我们的集体备课工作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期初,教导处就安排好各组集体备课的时间,便于教学领导深入。各组由学年主任根据这个时间安排分配好主备人,再结合教学进度安排集体备课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每个组的集体备课工作都能按时进行,一周必保一次,即使被临时性的工作所占用,也会另寻时间找补回来。当然,各组也可以根据组内需要和时间等其他情况适当增加备课次数。 各组的集体备课工作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我们通过深入集体备课和推门听课检查,渐渐发现,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存在,而发挥的实质作用却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问题: 1、集体备课前,个人没有提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 2、集体备课时,主备人一言堂,其他教师参与得少,多数时间在听;

3、集体备课后,组内教师完全按照集体设计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 4、集体备课效率低,一天备一节课,过于在细枝末节上纠结、斟酌,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流程上花费精力大; 5、老师们过于依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能力不足。没有集体备课做“主心骨”,课堂上没有教学“底气”。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我们迅速进行研究讨论,寻找解决的策略,最终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集体反思。集体讨论和集体反思这两个环节因为有学年主任和教学领导的参与,可以对老师的实际参与情况及时掌握,清楚了解,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如何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保证备课质量呢?我们主要采用参与和检查的方式促进教学工作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首先,个人备课时,教师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初步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想,并将其简要的记录下来,书写成书案。而主备人,要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安排以及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安排,并鼓励和提倡主备人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那么,在集体备课前,学年主任首先要对组内各位教师的书案进行检查,了解其是否认真进行提前的个人备课。为了不占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学年主任尽可能选择之前的时间来完成对书案的检查工作,确保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都进行较充分的个

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道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性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安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

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检查备课,老师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齐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老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若干观念问题

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若干观念问题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2005年《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再怎么改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的认为“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的好”。集体备课为什么会处于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形式主义? 毋庸置疑,集体备课相对于个人备课有许多优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通过在提供资料、教法、计划等方面互通有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知识内容的充实。新老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缩短教学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时间,使人力资本获得最大利用;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取优去劣,提高授课质量,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但由于集体备课是以教师的主观参与为前提,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不易控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集体备课状况,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集体备课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不良竞争,造成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就目前而言,与成绩挂钩的奖惩对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使一部分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把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别人,以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当新教师提出问题或出现失误时,得到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在集体备课中很少能提到实质性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方法、计划、方案,使整个集体备课名存实亡,流于形式;同时,也造成教师的 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集体合力的形成,也违背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2.拿来主义,使教学失去个性 因个人才智、能力、水平有限,不同个体之间在教学水平、质量、讲课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人之常情,是应该的。但相对较薄弱的个体应努力钻研,争取缩小差距。就集体备课而言,有部分教师态度不够端正,抱有“拿来主义”的思想,极少参与讨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加任何思索与改进拿来就用,使备课最基本的要求“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能被落实。这是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个备课集体中,大家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固然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中却障碍重重。 3.心态各异,使集体备课出现冷场

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条件,教师备课的好坏,决定着一节课的拙劣或优质。那么,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什么呢? 2楼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 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4楼 我认为我们的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的观念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是一个服务者、引领者、合作者,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拓视野,着眼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备课不要局限在一课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备课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要在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进行整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把课备全面,注意好备课的六个步骤。总之,只要每一位教师要把备好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历练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在教学这块园地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收获自己的成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对于备课这一环节更加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相信只要刻苦钻研我们每一位教师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教师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照教材通读教参,了解全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编写意图,了解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撰写全册教材分析。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以表格形式,包括:周次,主要内容,课时安排(以教学参考为依据)。 3、根据对全册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基础,进行每单元的单元备课。内容包括:单元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课时分配。便于更好的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根据单元分析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进行课时备课。备课时要课时教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教学内容(××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区县:滨海新区大港 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科:生物 姓名;吴存宽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指出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几大误区,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分别对课前、课上、课后的备课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论述,从而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有效备课提供帮助。 关键词:有效备课课堂生成课后备课 大凡天下之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有效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并逐步走向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不仅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研究如何教的过程,更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寻求最佳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但遗憾的是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我都教了这么多年书了,那些教学内容早就滚瓜烂熟了,还非得备课写教案,这要耗费我多少时间呀!而真正上课时,我几乎不看那备课本上写的什么内容。”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我通过观察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分析出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备课应该从以如何教的方案中跳出来,精心设计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的方案,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很多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只重视知识传授,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忽视学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发展和提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但对提高学生的能

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质量问题 -----张海锋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体现公司的形象,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部分质量缺陷,关键质量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但也往往出现细小的因素而影响全局,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声誉,本人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大家共享。 一、共性问题 1、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硬盘存储空间的不断增大,考资料是每个技术员都做过也同时都在做的事,原来编制施工方案都是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亲自编写,现在都在利用硬盘和电脑存储的资料简单进行修改,这种方法不能说是不可取,可以节省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部分不负责任的编制人员,在借鉴别人资料时连名头都不修改直接上报,闹出不少笑话,更有甚者本工程没有的部分专业,为了保证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页数及篇幅,随意的将其抄袭,即浪费纸张造成成本增加,又反而造成不好影响,这是公司在哪个项目上都存在的现象,不是全部但也不是个别的,这一点还反映在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都是一个人的签字,即使不是一个人签的,也是闭着眼乱签,方案是指导施工的基础资料,连方案都漠不关心,后续施工可想而知。 技术交底也是流于形式,项目部相关人员组织部分作业人员对照方案念一遍、说一下重点,作业人员在签字卡片上签上字就算完成任务了,技术交底从纸面上看都是施工方案的翻版,念一遍增加了印象不错,但是技术员自己都不明白,施工作业人员就更糊涂了,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技术交底就是用于指导施工,但缺乏跟踪,技术员现在都兼着本专业的质量检查员,原来的质检员侧重于旁站监督和巡检,分工是明确了,但是技术员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责任,造成与现场实际脱节,再不注意自检等程序,最终联合检查验收时就会漏洞百出,一个工程往往大干时间较短,但是收尾时间却相比较长,越往后干进度越慢,本来创造出的效益就不多,最后就被拖没了,利润如何积累呢?

英语新教材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语新教材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我发现在备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I have a fullone,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ul d you help me,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 want?/I don't want to put it away.第71课有Do youhave a knife? 第73课有Do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教师用书》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课时不要受课次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以第十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学"时间表达法"和"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内容。如果按书上的课次顺序教,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接触不到时间表达法,到第二、三节课才能学到这个内容,而第四节课是单元复习课,课文里也没有再出现"现在是几点几分"这类句子。是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练时间表达法呢,还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四节课的时间学?当然用四课时,学生会练得更熟。因此,我以为重新安排一下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好。要学时间表达法,首先要记熟数词,尤其是1-60。所以我认为第一节课先学第57课的数词,然后学第58课第二部分:What's the time?It's….这节课让学生把这两个内容学熟;第二节课先用一点时间复习第一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9课的歌,通过这首

教师备课的五大误区

教师备课中的五大误区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按参加人数的多少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个人备课就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情和学情,进一步领会课标,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选择习题等等,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基本劳动。个人备课是教完成备课的基础。 备课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甚至走入误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拿来主义”的备课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下来,“克隆”他人的劳动成果,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拿来”了他人的成果,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所写教案成了参考书的“搬家”。也有的教师干脆拿来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教案书”,或他人的教案“一抄了之”,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备课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创新氛围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误区二:“古为今用”的备课 有的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却“温习”起了往年的备课本,将往年的备课内容重新“复制”在新的备课本上,没有任何创新,也有的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换上新封面当作本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是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因时、因情、因人,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像这样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课,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不能怕麻烦、图省事,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备课应立即停止。 误区三:“现代化”的备课 有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个人稍作添改即作为自己的教案,他们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备课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误区四:“华而不实”的备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