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3课咬文嚼字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Array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

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

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

..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

..”“杀青

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流涎.(xi án ) 2.憎.恶(z ēng ) 3.茗.烟(m íng ) 4.斟酌..(zh ēn zhu ó) 5.箭镞.(z ú) 6.鲁莽.(m ǎn ɡ) 7.剥啄.(zhu ó) 8.意蕴.(y ùn ) 9.清沁.(q ìn ) 10.词藻.(z ǎo ) 11.灞.桥(b à) 12.付梓.

(z ǐ)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嚼????

?

咬文嚼.字(ji áo )倒嚼.(ji ào )咀嚼.

(ju é)

(2)浒?????

水浒.

(h ǔ)浒.

墅关(x ǔ)

(3)晕?????

圆晕.

(y ùn )晕.

头转向(y ūn )

(4)藉?????

蕴藉.

(ji è)狼藉.

(j í)

(5)累?????

累.

积(l ěi )累.赘(l éi )劳累.(l èi )

(6)落?????

落.

入下乘(lu ò)落.枕(l ào )大大落.

落(lu ō)

2.语境辨析法

(7)他说话恶.(è)气,真叫人恶.(ě)心,周围的人都憎恶.(w ù)他。 (8)《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z ǎi )了一个载.(zài)歌载.(z ài )舞的姑娘。 (二)写准字形 1.?????

ch án (婵)娟

ch án (蝉)联d ān (殚)精竭虑肆无忌d àn (惮)

2.????

?

z ī(锱)铢必较z ī(缁)衣z ī(辎)重

3.?

????

c én (岑)寂汗c én (涔)c én (涔) 4.尺????

?

尺d ú(牍)穷兵d ú(黩)武

d ú(渎)职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2.索然无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3.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4.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5.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6.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7.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鲜见有咬文嚼字....掉书袋的。 当说起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时,王强自鸣得意....

,同学们都啧啧称赞。 辨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咬文嚼字”使用正确。“自鸣得意”为贬义,可改为“踌躇满志”。

Ⅱ.易混辨析

锱铢必较v s 睚眦必报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处,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段落层次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论述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1~4段)

第二部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5~6段)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提出要求和希望。

(7段)

2.“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和词典上的含义一样吗?

答:

明确:不一样。“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作者的意思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讲的是文学作品语言的锤炼。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说理技巧,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一)研习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由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作者由举例子开篇,先举改字改得好的例子,进行分析;接着举出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来相对照,发人深省。而且两个例子均出自文学大家郭沫若笔下,就更加耐人寻味、非同凡响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第2自然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转入“炼字”的话题和对上面两例

的分析。

3.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答:

明确:①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②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

4.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这一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语句加以概括。

答:

明确: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研习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5.试赏析第5自然段中“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答:

明确: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

6.第6自然段“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一句中的“作”有何含义?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

答:

明确:“作”字的含义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作,就是匠心独运地创作,而不是套用的。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如此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情感。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几个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明确: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几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几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

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的。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举例论证

[写法领悟]

文章开篇以郭沫若“炼字”的例子点出题目“咬文嚼字”,随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然后提出理由:“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接着用王若虚“李广射虎”的例子正面阐述、说明这一理由。接下来用贾岛“推敲”的例子反面论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的道理。“李广射虎”一例强调“意味”(意思、趣味)的变化,“推敲”一例侧重“思想情感”的更动,一正一反,角度有别。

[写法指导]

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是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论证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举例论证呢?

(1)例前有导语

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关于观点和事例的联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很突然地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渡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下文:

(观点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过渡句)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例子)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观察,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观点句)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本段第一句是观点句。第二句则是一个过渡句,有了这一句就使观点和事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不会使人觉得举例很突然,全段就形成了整体。

(2)叙例有方法

如果是单个材料的叙述,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如果是多个材料的叙述,可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也可运用事例对比法进行论证,让读者更清楚地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3)叙议显事理

事例的使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把事例叙述完再议论是常用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边叙述事例边议论,形成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

[针对练笔]

下面是一段文字的论点,请你在后面添加两个事例论据。要求上下文衔接、连贯。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观点)

答:

参考答案: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万千,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般高。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怀疑

1.从教材中积累

韩愈对“推敲”的意见几乎成了定论,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朱光潜先生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而是敢于怀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可以说没有怀疑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

2.从历史中积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实验的思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打破了“燃素说”,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化学革命”。

3.从现实中积累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大胆怀疑,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从名言中积累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3)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清)

5.从佳作中积累

生命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嘹亮动人;生命如画,或浓淡或素雅,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美丽动人;生命如酒,或浓烈或清香,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醇厚诱人。体味生命的价值,品味人生的意义,正是有了敢于怀疑、坚持真我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质疑中才能有所建树,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袁隆平质疑“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一世界性“金科玉律”,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成就他“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朱光潜质疑韩愈几成定论的“推敲”意见,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谨严的治学态度,成为我国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探疑。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质疑这把钥匙,去开启五彩缤纷的未来之门吧!

[领悟]片段论述的中心是“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质疑中才能有所建树”。为了使朱光潜质疑韩愈的例子更具说服力,作者进一步点出朱光潜“渊博的知识和谨严的治学态度”,这样就更准确地论述了中心。由此观之,我们在借用课文素材时,切勿生搬硬套,要结合论述

中心灵活自然地对素材进行加工升华。

[精彩范文]

近年来,《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在我看来,这一举措无疑会让文学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史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

所谓咬文嚼字,便是纠正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试想,倘若就连被尊称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文化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此观之,咬文嚼字功莫大焉。

再看当下,在出版界、影视界,各种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热卖区找到一席之位。然而其背后却是传统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缺失,人们在娱乐中贱卖着自己的灵魂。可见,咬文嚼字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驱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的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

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若想这一行动顺利进行,只靠区区一份杂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梭罗所说:“人睡觉醒来,不是要靠机械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对于黎明的呼唤。”而我要说:“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咬文嚼字的督导,而是要靠内心对于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璀璨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使鼠标青睐那无厘头的作品,但人们内心却无法长久忍受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这一现象应当使作者警醒,使其领悟到对于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唯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于千古而不衰。可曾想过曹雪芹十年语《红楼》,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可曾想过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诸多日夜?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时耗如此之长,但也因此为我们呈献了一份知识的大餐,涵养了我们的

心灵。

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于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于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显杂乱。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荒原春暖花开,令世界灵动自然。

(原载山东省考试院《现代教育》2013年9月刊)佳作赏析

作者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对改革发展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现象体察极深,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觉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拥有的文化自觉。本文作者选取了当下的一些社会文化热点,让人倍感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直击现实,从反面现象入手,反衬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材料与论点相得益彰。

写作借鉴

1.学安排结构

开头就起笔不凡,鲜明提出了“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的观点,接着,作者用感性和理性兼备的笔触形象诠释咬文嚼字的精神其实是“纠正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进而诚恳地提出:“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咬文嚼字的督导,而是要靠内心对于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2.学有文采

文章用词恰当准确,文采飞扬,刻画深刻,脉络清晰,意境深远,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例如:“可曾想过曹雪芹十年语《红楼》,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可曾想过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诸多日夜?”突出“咬文嚼字”的作用和意义。

3.学引用

作者精妙的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第一处引用卢梭的名言,“人睡觉醒来,不是要靠机械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对于黎明的呼唤”,并顺水推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处引用荣格的名言收束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处:吾生也有涯,而知①也无涯。以有涯随②无涯,殆③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④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注释:①知:知识。②随:探求,探索。③殆(dài):危险。④无(wú):通“毋”,不要。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身心疲惫;明知会是这样的结果还要去探求,那就危险了!做善事不能贪图名声,做了所谓的坏事却不至于遭受刑罚。顺应自然之道,可以保全自身,可以保全天性,可以让父母安乐,可以颐养天年。

[明理知义]只有“保身”,才可以“全生”,进而“养亲”“尽年”。过多地追求功名利禄,只会令人身心疲惫,而于有涯的生命却一点好处都没有。

截竿进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注]①执:拿。②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

参考答案:我并不是圣贤,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人拿着长长的竹竿进城门,起初竖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为此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终被樊锦诗扣了下来。

初到敦煌之时,樊锦诗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樊锦诗在敦煌待了这么多年,壁画病害防治、崖体加固、环境监测、风沙治理……但凡涉及敦煌保护的领域,她均精心钻研,从普通的研究人员一步步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半个世纪的坚守,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她说得朴素又幽默:“我人傻,我来了,爱上这里,所以我留下。”

[人生教益]北京繁华的霓虹和敦煌苍凉的黄沙,境遇可谓是天壤之别。当短暂的人生遇上永恒的敦煌,如何取舍的确考量着人们的内心。樊锦诗半个世纪的守正笃实,诠释了她人生最大的价值。

(完整版)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C ) A.端木 ..(在长安东,汉..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 柳岸灞桥 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杀青 ..(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C.兴会 ..(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高兴,得意) 尺牍 D.援例 ..(引用成例。援,引用)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他的_<西方美学史>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 _和_情感__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善用联想意义)(反对”套板反应”)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8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_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合作探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八课《咬文嚼字》一体化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关于随笔的常识; 2、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熟读课文,分析文中所举实例的内容。[来源:ZXXK] 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中所举实例(1、2、3)的内容。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1919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上海、浙江中学教书。1925年起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主修语言和文学,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29年,由于开明书店出版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而闻名全国。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主讲西方名著选读、文艺批评史和文艺心理学。1936年出版《文艺心理学》,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1937年后历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教务长。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外国文学,后转哲学系讲美学。1947年8月—1948年8月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1949年以后,一直任北大西语系教授,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美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二:随笔的相关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的特色。 所谓的“文化随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的文字。“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当代作家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就是“文化随笔”的代表作。 三: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1)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2)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四:“咬文嚼字”本意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在这篇文章中,“咬文嚼字”是这个意思吗?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的含义? 探究案 一: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段至段),意味不同。 阐明和的密切关系,意味不同。 ,意味不同。 第二部分:(段至段) 正面: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完整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 五)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 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日生。1916年考 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 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 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

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 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 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 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 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 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 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 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 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 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 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 3、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4、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5、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6、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8、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9、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10、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下乘(ch岔g)岑寂(c岔)付梓(z 1)锱铢(Z I Zh u)没镞(z u)咬文嚼 字(ji劲咀嚼(ju e)嚼舌(ji co)蕴藉(ji e)累积(I S )憎恶(z rng)便宜(bi rn)尺牍(d u)俗滥(I rn)剥啄(zhu o)清沁肺腑(q in)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 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沧海一笑原创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 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 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 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 ... ..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5.“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军.函陵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

8.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 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高可二黍许. 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 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 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12. 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A. 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 B. 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 C. 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 D.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 1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14.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以.乱易整 A.敢以.烦执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E.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5.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将焉.取之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张晨旭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中“拿来与接纳”板块。本文的内容是提出中国要实行“拿来主义”和批判“送来主义”、“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本文的特点是议论文体;论点鲜明,提出中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论点;论据充足,正面论据和侧面论据相结合;论证形象,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清晰流畅,又活泼幽默,耐人寻味。 二、学生分析 学生从中需要学习的是:论点、论据、论证、论述。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在认知上,对议论文这一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在情感上,能体验和感受对崇洋媚外的行为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之情。 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2)能说出本文论点和论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概括分析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研究法。 (2)能在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作者对“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的批判和对“拿来主义”的肯定; (2)能体会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 (二)教学重点: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接触“拿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这个词看上去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如果用一句几乎每人都知道的话代替这个词,这个词又变得离我们很近,这句话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这样又太过抽象了,形象一点来说,“拿来主义”就相当于摘水果,对于那些成熟的,自然是要放进篮子里;对于腐烂的,就要丢在地上;没成熟的,就让它继续挂在树上。然而,这又远远比不上鲁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咬文嚼字”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把握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评价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 讨论评价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不失活泼并富有“理趣”。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要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 2.学习目标 ①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②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③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④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分析 1.解题:“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文中义: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三、研读赏析

1.整体把握: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2.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思路: 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 静态描写正面描写 阅读咬文嚼字写作 动态描写反面描写 达到艺术的完美 3.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分析: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一些什么“道理”?给了你什么启示 (1)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明确: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2)每一个实例各说明一些什么“道理”? (3)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 ①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说明的道理: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关 启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 ②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咬文嚼字》节选 朱光潜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2.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 ) (5分) A. “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 C. 因为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所以前者易用,后者却难用。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三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一、字音、字形 沼泽zhǎo 冰雹báo 烧灼zhu?盎然ànɡ堆垛du?徜徉chánɡyánɡ铿锵kēnɡqiānɡ青葱cōnɡ轻俏qiào 荒冢zhǒnɡ遐思xiá汲满jí双颊jiá斑斓lán 摇曳ya 涟漪lián yī踮脚diǎn 树梢shāo 蹒跚pán shān 颓然tuí林阴道yīn 大堤dī 翱翔áo xiánɡ萦回yínɡ咆哮páo xiào 鹰隼sǔn 嵯峨cu??丘壑ha迸发banɡ瞭望liào 瑰丽ɡuī轮廓ku?启碇dìnɡ夔州kuí滟澦yàn yù澎湃p?nɡpài 旋涡xuán 婀娜ēnu?对峙zhì万仞ran 草坂bǎn 莽莽苍苍mǎnɡ崆岭滩kōnɡ秭归zǐ汨罗江mì抛锚máo 跋涉bá马厩jiù灰烬jìn 掳掠lǔ庇护bì厄运a夙愿sù通衢qú陶冶yě缱绻qiǎn quǎn 瞻仰zhān yǎnɡ绚丽xuàn 馨香xīn 窒息zhì寥寥无几liáo 魅力mai 狐裘qiú婆娑suō剔透tī雪橇qiāo 排筏fá罡风ɡānɡ擎qínɡ颓垣tuíyuán 车辙zh?倾泻xia笳笛jiā骸骨hái 淳朴chún 疲惫bai 熏黑xūn 隧洞suì蜗行wō稻穗suì胚芽pēi 绯红fēi 蹂躏r?u lìn 砂砾lì齑粉jī缙绅jìn shēn 荟萃cuì纾祸shū翌日yì觇视chān 羁縻jīmí诟骂ɡ?u 天高地迥jiǒnɡ巡徼jiào 邂逅xiah?u 僇人lù愧怍zu?蓼洲liǎo 阉党yān 湮没yān 赀财zī抶扑chì溷藩hùn fān 缇骑tí傫然lěi 詈骂lì 蹈死dǎo 矫诏jiǎo 逡巡qūn 猝发cù投缳huán 赠谥褒美shìbāo 户牖yǒu 社稷jì褐色ha羞怯qia簇新cù鬈曲quán 赊账shē趿拉tā?lɑ脚趾zhǐ 蹙眉cù怜悯mǐn 褶皱zhě窥视kuī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伛偻yǔlǚ 阴翳yì骷髅kūl?u 攥住zuàn 滞笨zhì后裔yì肇始zhào 扈从hù潜藏qián 搴阰qiān pí骐骥qíjì枷锁jiā铸造zhù媲美pì酿出niànɡ威慑sha 筛选shāi 攻讦ji?钳制qián 刮垢ɡ?u 蜕除tuì逞能chěnɡ无稽jī热忱ch?n 悖逆bai 霹雳pīlì铅砣tu?骈文pián 仰韶sháo 沉溺nì匮乏kuì崛起ju?冠冕miǎn 吝啬lìn 脑髓suǐ譬如pì孱头càn 蹩进bi?国粹cuì脂肪zhīfánɡ烹饪pēnɡran 笤帚tiáo zhou 时髦máo 鄙远bǐ缒绳zhuì阙秦ju?疏浚jùn 壅蔽yōnɡ黜恶chù睥睨pìnì汤镬hu?渑池miǎn 驽马nú袒露tǎn 飨xiǎnɡ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3专题练习

必修三1~3专题综合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大度.(dù)给.予(jǐ)自诩.(xǔ)残羹.冷炙(ɡēnɡ) B.剔.除(tī) 脑髓.(suí) 孱.头(càn) 冠冕.堂皇(miǎn) C.玄.虚(xuán) 茅厕.(cè) 徘徊.(huí) 懦.弱无能(nuò) D.氛.围(fēn) 烹.饪(pēnɡ) 驯.服(xún)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绮丽怵目惊心悔悟炙手可热 B.犒劳怒发冲冠憔悴心力交瘁 C.荟萃礼尚往来玄虚悖然大怒 D.针灸佳节大典譬如咄咄逼人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__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②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__了。 ③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__。 A.荒僻取消惭愧B.荒僻取缔愧怍 C.偏僻取缔愧怍D.偏僻取消惭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老了总会怀旧,怀旧是感情丰富的一种表现,但是过分怀旧就会使你对眼前的生 活视而不见,从而对什么都感觉索然无味 ....,提不起生活的乐趣。 B.《萝卜泡菜》这部戏与众多韩剧不同,剧中的爱情戏不走细腻的路子,粗枝大叶 ....式的刻画反而有一种新鲜感。 C.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能点铁成金 ....,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他们手中,常常会有大的转化,进而提高成绩,升入大学。 D.面对发展大局,有关各方应亮出诚意,放远眼光,谋求合作,共奔未来,没必要在 一些枝节问题上锱铢必较 ....,如果这样,我们只能陷入纠结不清、难于迈步的境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了“陆生三法”,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读和承认大陆学历。使两岸交流再跨前一步,双方互动进入新的里程碑。 B.有科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一位盲人不借助任何外来帮助,顺利通过一条满是障碍物的走廊,这意味着人类的大脑有可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近似于常说的“第六感”。 C.年财政总收入不到3亿元的山西省蒲县斥资1亿元修建了一座被称为“山寨鸟巢”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咬文嚼字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 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 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 ..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

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 ..”“杀青 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二、知识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下乘(ch?nɡ)岑寂(c?n)付梓(zǐ)锱铢(zī zhū)没镞(zú)咬文嚼字(jiáo) 咀嚼(ju?)嚼舌(jiáo)蕴藉(jia)累积(lěi)憎恶(zēnɡ)便宜(bi àn)尺牍(dú)俗滥(làn)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 2、解释下列词语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解析: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解析: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四)总结1-5段的内容,①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②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解析:①、A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B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C 推敲: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 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蓼(?liǎo?)洲? 湮?(yān?)没 ?皦(?jiǒo?)皦 ?阙(jué)秦???? B.?赀(?zī?)财? 缇骑(?qī?) ?抶(?chì?)击求木之长(cháng) C.?鼓噪(?zào?)? 傫(?lěi?)然? 詈(?lì?)骂???? 塞(sè)源?? D.?缙(?jìn?)绅? 暴(?pù?)霜露? 户牖(?yǒu?) 间 (jiàn)至赵 2、下列句子通假字有错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B、主辱,臣死有余戮(同“戮”,罪)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C、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D、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项王未有以应(同“已”已经)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B、杀人如不能举.(尽) C、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4. 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幸于赵王 B. 立石于其墓之门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激于义而死焉 5.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D.戍卒叫,函谷举 6、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今之墓.而葬焉/ 则思江海下.百川/ 缇骑按剑而前. B、人皆得以隶.使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臣乃敢上.璧 C、素善.留侯张良/ 邻之厚.,君之薄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此其志不在小./ 越国以鄙远./ 不能容于远近 .. 7.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安能屈.豪杰之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臣请完.璧归赵/宁许以负.秦曲 C、且庸人尚羞.之/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下列句式归类不同的一项是() A、断头置城上具告以事 B、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寡人之过也 C、不然,籍何以至此夫晋,何厌之有 D、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若属皆且为所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