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版)

(完整版)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版)

(完整版)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版)
(完整版)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学习指导]

1.“物质的量”(n)

用于计量指定的微观基本单元或其特定组合的物理量,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mol。

2.摩尔质量(M) M = m/n

3.摩尔体积(V m)V m = V/n

4.物质的量浓度(c B)c B = n B/V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6.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Σp B ;p B = (n B/n)p

7.化学计量式和化学计量数O = ΣνB B ;νB

B

8.反应进度(ξ)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ξ,单位为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任一化学反应各反应物及产物的改变量:Δn B = νBξ

9.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10.热和功

体系和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热量称为热。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称为功。

11.热力学能(U)

体系内部所含的总能量。

12.能量守恒定律

孤立体系中能量是不会自生自灭的,它可以变换形式,但总值不变。

13.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 Q + W

Q > 0, W > 0, ΔU > 0;

Q < 0, W< 0, ΔU < 0。

14.恒压反应热(Q p)和反应焓变(Δr H m)H(焓) ≡ U + pV, Q p= Δr H m

15.赫斯定律Q p= ∑Q B, Δr H m= ∑Δr H m(B)

B B

16.标准状况:p = 101.325kPa, T = 273.15 K

标准(状)态:pθ= 100kPa下

气体:纯气体物质

液体、固体:最稳定的纯液体、纯固体物质。

溶液中的溶质:摩尔浓度为1mol·L-1

标准态下

17.标准摩尔生成焓()最稳定的单质─────—→ 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物质

=

18.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一般反应cC + dD = yY + zZ

=[y(Y) + z(Z)] - [c(C)+ d(D)]

=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学习指导]

1.反应速率:单位体积内反应进行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

2.活化分子:具有等于或超过E c能量(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能量)的分子。

3.活化能

(1)经验活化能: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反应活化能(E a)。

(2)过渡状态理论中的势能垒:反应进行所必须克服的势能垒(E b)。

4.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cC + dD —→ yY + zZ对于基元反应υ= k{c(C)}c·{c(D)}d

5.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式:

=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

=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

6.吉布斯公式:Δr G m =Δr H m - TΔr S m(T)≈(T)-T

(T)

7.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8.Δr G m与的关系:Δr G m =+ RT ln J

9.实验平衡常数表达式:

例cC(g) + dD(g) yY(g) + zZ(g)

,

10.标准平衡常数关系式:

11.转化率(α):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又可表示为:

12.平衡移动原理:当体系达平衡后,若改变平衡状态的任一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其改变的方向移动。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学习指导

1. 水的离子积

2. pH值

3. 弱酸(HA)的解离常数:

4.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

α为表征弱电解质解离程度大小的特征常数

5. 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6. 同离子效应: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弱电解质解离度降低的效应。

7. 缓冲溶液:具有保持pH值相对稳定作用的溶液。

8. 盐类水解反应:盐的组分离子与水解离出来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9. 水解常数:

一元弱酸强碱盐

一元弱碱强酸盐

一元弱酸弱碱盐

10. 影响水解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水解产物的解离度越小、溶解度越小;盐溶液的浓度越小,温度越高,盐的水解度越大。

11. 溶度积: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

溶解

A m

B n(s) mA n+ + nB m-

沉淀

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13. 溶度积规则:

14. 离子沉淀完全的要求:c(M n+) < 10-5mol·L-1

15. 分步沉淀:离子积(J)首先超过溶度积的难溶电解质先沉出。

16. 溶解难溶电解质的常用方法:生成弱电解质;氧化还原法;生成配离子。

17. 沉淀转化: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较大的易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较大的易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指导]

1.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数(氧化值):某一元素原子在其化合态中的形式电荷数。

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

4. 原电池:能使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5. 氧化还原电对:电极反应中氧化型和相应的还原型物质组成的电极。

6.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状态下,以标准氢电极为比较标准测出的某电极的相对电势。

7.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θ = Eθ(+) - Eθ(-)

8.能斯特方程式:

9.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 电极的本性;

(2) 离子的浓度或气体分压;

(3) 温度;

(4) 溶液酸碱性;

(5) 沉淀或弱电解质的生成。

10.电极电势的应用

(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3) 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4) 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1.原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Δr G m与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Δr G m = -Z'FE == Z'F[E(+)-E(-)]

= -Z'FEθ == Z'F[Eθ(+)- Eθ(-)]

12.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据: E > 0, 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

13.氧化还原反应限度可以用其化学平衡常数Kθ来衡量。Kθ的计算公式为:

1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

(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2) 发生歧化反应的判据: 电势图中, Eθ(右) > Eθ(左)

(3) 解释元素的氧化还原特性。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学习指导]

1. 原子和元素: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一个原子核和若干个核外电子组成。元素是具有一类单核粒子的总称。

2. 核素、同位素、同量素:具有确定原子数和中子数的单核粒子称为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等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质量数相同而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量素。

3.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4.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其空间图像称“原子轨道”。

5.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ψ│2),用小黑点代替其分布所得的空间图象称为电子云。

6. s.p.d原子轨道的空间图象。

7. 量子数:描述原子中个电子状态的四个参数(主、副、磁、自旋量子数)。

8.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泡利不相容和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

9. 鲍林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填入轨道顺序:→ n s → (n-2)f →(n-1)d → n p

10.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由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所决定。

11.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共价半径:两个相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核间距离的一半。

原子半径(r) 金属半径:金属单质晶体中,两个相邻元素原子间距离之半。

范德华半径:单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距离最近的两个原子核间距之半。

第一电离能(I1):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氧化数加一的气态阳离子

所需的能量。

第一电自亲合能(E A1):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氧化值-1的气态阴

离子所释放的能量。

电负性(χ):分子中元素原子吸到电子的能力。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指导]

1.化学键: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2.共价键

(1) 定义: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化学键。

(2)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 分类:

按极性分

按原子轨道重叠部分的对

称性分

(4) 配位共价键:共用电子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形成的共价键。

3.价键理论要点

(1) 两原子接近时,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的价电子可以配对成键;

(2) 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所成共价键越稳定。

4.离子键:阳、阴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5.s-p杂化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见表6-4)。

6.运用n=2的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推测一、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存在并阐明其结构;预言分子的顺磁性与反磁性。

7.分子的极性与变形性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以分子偶极矩(μ=q×d)大小来量度。μ=0的则为非极性分子。

衡量分子变形性大小的标度为分子极化率(α)。

8.分子间力

取向力--固有偶极之间的吸引力。

诱导力--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之间的吸引力。

色散力--瞬时偶极之间的吸引力。

结构相似的同系列物质,分子间力越大,物质熔点、沸点越高,硬度越大。溶质与溶剂分子间力越大,互溶度越大。

9.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 分子间形成氢键,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分子内形成氢键,熔、沸点降低。

(2) 溶质与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互溶度越大。

(3)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大,分子易缔合。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指导]

1.晶体的特征:有一定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2.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及性质(见表7-2)。

3.三种典型的A-B型离子晶体类型:NaCl型、CsCl型、ZnS型。

4. 晶格能(U)越大,该离子晶体越稳定。

5.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

6.应用能带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阐明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特性。

7.混合型晶体:层状、链状。

8.实际晶体点缺陷类型:空穴、置换、间充。

9.实际晶体的键型变异。

10. 离子的电子构型:2e、8e、(9~17e)、18e、(18+2)e 。

11.离子极化

(1) 离子极化力:阳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

不同电子构型离子的极化力 18e、(18+2)e、2e > (9~17e) > 8e。

(2) 离子变形性: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电子构型相同:阴离子>阳离子

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18+2)e、18e、(9~17e) >> 8e 电场强度(E)一定,极化率(α)越大,变形性越大。

(3) 离子极化作用越强,键的极性越弱,晶体向配位数减小的构型转变,物质的溶解度降

低。

12.固相反应的特点和重要影响因素(成核、扩散)。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学习指导]

1.配合物:由形成体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2.形成体:在配合物中接受配体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

3.配体:在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4.配位原子和配位个体:配体中与形成体直接相连的原子称配位原子。由形成体结合一定数目的配体所形成的结构单元称配位个体。

5.配离子:带电荷的配位个体。

6.配位数: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称为该形成体的配位数。

7.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

(1) 形成体的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某个孤电子对轨道相互重叠,形成配位键。

(2) 形成体仅以最外层轨道杂化成键的配键称外轨配键;若形成体还使用了次外层轨道成键的配键称内轨配键。

(3) 形成体与配位数均相同的配合物,内轨型比外轨型的要稳定。

(4)μ= 0 的物质具有反磁性;μ>0 的物质具有顺磁性。

(5)μ=

8.和

值越大,表示该配离子在水溶液中越稳定。

=

9.的应用:

(1) 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2) 判断配离子之间以及与沉淀间转化的可能性;

(3) 计算由配离子组成电对的电极电势。

第九章元素概论

[学习指导]

1.┌ 普通元素

元素┤┌轻稀有元素

││分散稀有元素

└ 稀有元素┤高熔点稀有元素

│铂系元素

│稀土元素

│放射性稀土元素

└稀有气体

2.

┌气态──N2、O2等11种

元素单质┌游离态┤液态──Hg、Br2

存在形态┤└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

└化合态: 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等3.单质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1)熔、沸点:主族──同周期两头低中间高;副族── 一般较高;

(2)密度和硬度:主族──两头小、中间大;副族── 一般较大;

(3)导电性:主族──周期表从左到右由导体→ 半导体→ 非导体;副族──易导电。

4.氢气的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气体。熔、沸点极低,扩散性好,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可大量溶于镍、钯等金属中。有还原性,加热时可与许多单质反应形成各类氢化物。

5.氢化物类型:离子型、分子型、金属型。

6.离子型氢化物的特征

离子型氢化物熔、沸点较高,熔融态能导电,受热或与水作用时放H2,还原性强。

第十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学习指导]

1.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最软的是Cs。

2.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化合物以离子型为主。Li、Be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共价性。

3.同族元素单质的标准电极电势自上往下逐渐减小,但Eθ(Li+/Li)< Eθ(Cs+/Cs)。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泼性比碱土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泼性大。

5.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均能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过氧化物与水或稀酸反应放出H2O2;

超氧化物与水或稀酸反应放出H2O2和O2;

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与CO2反应放出O2。

6.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

(1)酸碱性

(A) 除Be(OH)2为两性外,其它均为碱性;

(B) 同族元素氢氧化物自上而下碱性逐渐增强;

(C) 同周期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比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2) 溶解性

(A) 碱金属氢氧化物除LiOH溶解度较小外,其它易溶;

(B) 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解度比同周期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小,且自上而下逐渐减小。7.盐类

(1)除BeCl2为共价化合物外,其余均为离子晶体;

(2)一般来说,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3)碱金属盐一般易溶,碱土金属盐:Be盐易溶;Mg盐部分易溶;Ca盐、Sr盐、Ba盐一般难溶

第十一章卤素和氧族元素

[学习指导]

1.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气化焓、密度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其颜色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加深。2.溶液颜色

溴溶液黄色──→ 棕红色

碘溶液(水中) 黄色──→ 红棕色

碘溶液(CS2、CCl4中) 紫色

3.碘易溶于KI溶液中,因为生成了I2。

4.氧化性: F2> C12>Br2>I2;还原性:F- < Cl- < Br- < I-。

5.HF ─→ HCl ─→ HBr ─→ HI 酸性、还原性逐渐增强;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6.HClO ─→ HClO3─→ HClO4酸性、热稳定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7.O3分子中存在键;H202分子中有-O-O-基;H2SO4分子中存在(p-d)π键。

8.H2O2的主要性质

(1) 不稳定性── 分解为O2和H2O;

(2) 弱酸性;

(3) 氧化性── 被还原为H2O;

(4) 还原性── 被氧化为O2。

9.H2S的主要性质

(1)弱酸性;

(2)还原性── 一般被氧化为S。

10.亚硫酸及其盐

(1) H2SO3为中强酸;

(2) 亚硫酸及其盐具有氧化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

还原性── 被氧化为SO42-;氧化性── 一般被还原为S。11.硫酸的主要性质

(1) 吸水性和脱水性;

(2) 浓硫酸有氧化性── 一般被还原为SO2。

12.K2S2O7可作熔矿剂。

13.硫代硫酸及其盐

(1) H2S2O3不稳定── 分解为H2S和S;

(2) Na2S2O3具有强还原性

遇强氧化剂── 被氧化为SO42-;遇弱氧化剂── 被氧化为S4O62-。

第十二章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学习指导]

1.惰性电子对效应。

2.NH3的三类反应: 加合、取代、氧化。

3.铵盐:

(1)固体铵盐的热分解规律

① 非氧化性酸的铵盐NH3↑+ 相应酸或酸式盐;

② 氧化性酸的铵盐不放NH3↑,主要放N2↑。

(2) NH4+的鉴定

4.亚硝酸及其盐:

(1)不稳定性(常用于鉴定NO2-);

(2) 氧化性: NO2-─→NO;

(3)还原性:NO2-─→NO3-。

5.硝酸及其盐;

(1)HNO3、NO3-的结构: 除含有一般σ键外,HNO3中还含有键,NO3-中还含有键;

(2)HNO3的性质:

① 热不稳定性;

② 强氧化性: 和金属反应时, 其还原产物与金属活泼性及硝酸浓度有关。

(3) 硝酸盐的

热分解规律活泼性强于Mg的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 O2↑;

活泼性在Mg-Cu间的金属硝酸盐

─→金属氧化物+NO2↑+ O2↑;

活泼性小于Cu的金属硝酸盐─→金属单质+NO2↑+ O2↑。

(4) NO3-的鉴定

6. 磷酸及其盐:

(1) H3PO4为非挥发性、无氧化性的三元中强酸;

(2)正盐及两种酸式盐的溶解性、水溶液酸碱性;

(3) PO43-的鉴定

7.砷、锑、铋氧化物的其水合物及其盐的性质:

(1)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

从As→Sb→Bi酸性↑,碱性↓H3AsO3两性偏酸;Sb(OH)3两性;

Bi(OH)3弱碱性。

(2)氧化还原性:As(Ⅲ)→Sb(Ⅲ)→Bi(Ⅲ)还原性↓;

As(Ⅴ)→Sb(Ⅴ)→Bi(Ⅴ)氧化性↑,

NaBiO3在酸性介质是具有强氧化性。

(3)M3+的盐及M3+、M5+的硫化物:

① M3+的水解性;

② 硫化物的颜色及酸碱性、硫代酸盐

8.碳酸及其盐

(1)碳酸为二元弱酸

(2)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规律

S(氢氧化物)

S(氢氧化物)≈ S(碳酸盐)──碱式碳酸盐↓

S(氢氧化物) > S(碳酸盐)──碳酸盐↓

9.硅酸及其盐

(1)硅酸为二元难溶弱酸

(2) 硅酸盐大多难溶且有色

10.锡、铅重要化合物

(1)Sn(OH)2、Pb(OH)2白色、两性

(2)Sn(Ⅱ)还原性:被氧化产物

SnCl2 ─→ SnCl4;

[Sn(OH)4]2-─→[Sn(OH)6]2-

PbO2氧化性, ─→还原产物Pb(Ⅱ)

(3)锡、铅硫化物颜色, 酸碱性;

(4) SnS与Na2S2的反应

11.硼、铝重要化合物 }

(1)B2H6的结构: 分子中含有3c-2e键, 价键结构式。

(2) Al2Cl6的结构: 分子中含有配位键, 价键结构式。

(3) H3BO3为一元弱酸 H3BO3 + H2O [B(OH)4]- + H+

(4)硼砂珠试验

(5)矾的通式(Ⅰ)(Ⅲ)

M M(SO4)2·12H2O

12.对角关系

三对: Li~Mg Be~Al B~Si

第十二章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学习指导]

1.惰性电子对效应。

2.NH3的三类反应: 加合、取代、氧化。

3.铵盐:

(1)固体铵盐的热分解规律

① 非氧化性酸的铵盐NH3↑+ 相应酸或酸式盐;

② 氧化性酸的铵盐不放NH3↑,主要放N2↑。

(2) NH4+的鉴定

4.亚硝酸及其盐:

(1)不稳定性(常用于鉴定NO2-);

(2) 氧化性: NO2-─→NO;

(3)还原性:NO2-─→NO3-。

5.硝酸及其盐;

(1)HNO3、NO3-的结构: 除含有一般σ键外,HNO3中还含有键,NO3-中还含有键;

(2)HNO3的性质:

① 热不稳定性;

② 强氧化性: 和金属反应时, 其还原产物与金属活泼性及硝酸浓度有关。

(3) 硝酸盐的

热分解规律活泼性强于Mg的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 O2↑;

活泼性在Mg-Cu间的金属硝酸盐

─→金属氧化物+NO2↑+ O2↑;

活泼性小于Cu的金属硝酸盐─→金属单质+NO2↑+ O2↑。

(4) NO3-的鉴定

6. 磷酸及其盐:

(1) H3PO4为非挥发性、无氧化性的三元中强酸;

(2)正盐及两种酸式盐的溶解性、水溶液酸碱性;

(3) PO43-的鉴定

7.砷、锑、铋氧化物的其水合物及其盐的性质:

(1)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

从As→Sb→Bi酸性↑,碱性↓H3AsO3两性偏酸;Sb(OH)3两性;

Bi(OH)3弱碱性。

(2)氧化还原性:As(Ⅲ)→Sb(Ⅲ)→Bi(Ⅲ)还原性↓;

As(Ⅴ)→Sb(Ⅴ)→Bi(Ⅴ)氧化性↑,

NaBiO3在酸性介质是具有强氧化性。

(3)M3+的盐及M3+、M5+的硫化物:

① M3+的水解性;

② 硫化物的颜色及酸碱性、硫代酸盐

8.碳酸及其盐

(1)碳酸为二元弱酸

(2)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规律

S(氢氧化物)

S(氢氧化物)≈ S(碳酸盐)──碱式碳酸盐↓

S(氢氧化物) > S(碳酸盐)──碳酸盐↓

9.硅酸及其盐

(1)硅酸为二元难溶弱酸

(2) 硅酸盐大多难溶且有色

10.锡、铅重要化合物

(1)Sn(OH)2、Pb(OH)2白色、两性

(2)Sn(Ⅱ)还原性:被氧化产物

SnCl2 ─→ SnCl4;

[Sn(OH)4]2-─→[Sn(OH)6]2-

PbO2氧化性, ─→还原产物Pb(Ⅱ)

(3)锡、铅硫化物颜色, 酸碱性;

(4) SnS与Na2S2的反应

11.硼、铝重要化合物 }

(1)B2H6的结构: 分子中含有3c-2e键, 价键结构式。

(2) Al2Cl6的结构: 分子中含有配位键, 价键结构式。

(3) H3BO3为一元弱酸 H3BO3 + H2O [B(OH)4]- + H+

(4)硼砂珠试验

(5)矾的通式(Ⅰ)(Ⅲ)

M M(SO4)2·12H2O

12.对角关系

三对: Li~Mg Be~Al B~Si

第十三章过渡元素

[学习指导]

1.过渡元素及其通性:长式周期表中位于s区和p区元素之间的元素。

(1) 均为金属元素,外观均呈银白色或灰白色。除ⅡB族外,多数熔点、沸点较高、硬度大。同一周期金属单质从左到右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2) 元素氧化值:从左到右:ⅢBⅦBⅠB

从上往下:高氧化态趋于稳定

(3) 易形成配合物,且有配位催化作用;配离子大多显色。

(4) 多数过渡元素原子或离子具有磁性。

2. TiO2的主要性质:

(1) 白色难溶固体。

(2) 两性偏碱。溶于浓H2SO4生成TiOSO4,溶于浓NaOH生成Na2TiO3。

3. V2O5的主要性质

(1) 橙黄色至转红色固体,无味、有毒、微溶于水。

(2) 两性偏酸:

(3) 中强氧化剂:V2O5VO2+(蓝)

4. Cr的化合物:

(1) Cr2O3是溶、熔皆难的两性氧化物,与酸性溶剂(如K2S2O7)共熔能转变为可溶性Cr(Ⅲ)盐。

(2) Cr(OH)3难溶于水,具两性,碱性介质中有较强还原性。

(3) CrO3(暗红色)有毒,有强氧化性。

(4) CrO42-和Cr2O72-盐:

(A) CrO42-(黄色)Cr2O72-(橙红色)

(B) Cr2O72-盐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性,本身被还原为Cr3+。

(5) 难溶铬酸盐: PbCrO4(黄色) BaCrO4(柠檬黄) Ag2CrO4(砖红)

5. Mo、W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 CrO3 → MoO3 → WO3氧化性依次减弱。

(2) H2CrO4 → H2MoO4 → H2WO4酸性、氧化性依次减弱。

(3) Mo、W含氧酸及其盐在酸性介质中易脱水、缩合成多酸或杂多酸。

6. Mn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 Mn2+的弱还原性: Mn2+MnO4-

(2) MnO2的弱氧化性: MnO2Mn2+

(3) MnO42-在酸性介质中易歧化: MnO42-MnO4- + MnO2

(4) MnO4-的强氧化性:

7.铁系元素的主要性质

(1) Fe(OH)3→ CoO(OH) → NiO(OH)氧化性依次增强

Fe(OH)2→ Co(OH)2→ Ni(OH)2还原性依次减弱

(2) CoCl2·6H2O(粉红)CoCl2(蓝)

(3) 氨合配离子稳定性按Fe2+→ Co2+→ Ni2+顺序依次增强

稳定性:[Co(NH3)6]3+ > [Co(NH3)6]2+

(4) 重要配合物的颜色:K3[Fe(CN)6]

(深红)

K4[Fe(CN)6]·3H2O

(黄)

[Fe(NCS)n]3-n

(血红) [Co(NH3)6]2+

(土黄)

[Co(CN)6]3-

(黄)

[Co(NCS)4]2-

(蓝) [Ni(NH3)6]2+

(蓝紫)

[Ni(CN)4]2-

(橙黄)

[Ni(CO)4]

(无色)

8. Cu、Ag、Zn、Hg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 金属的酸溶性:Zn可溶于非氧化性酸,Cu、Ag可溶于硝酸或热硫酸,Hg可溶于硝酸,Au只能溶于王水。

(2) 稳定性: CuO(黑)> Cu2O(暗红或黄)> Ag2O(暗棕)。

AgX见光分解ZnO(白)> HgO(红或黄) AgOH、Hg(OH)2不存在。

(3) 氢氧化物酸碱性: Cu(OH)2(浅蓝)两性偏碱,Zn(OH)2两性。

(4) Ag与氨水、S2O32-、CN-的反应。

(5) Hg2+盐的水解性、氧化性以及与NH3、OH-、I-、S2-的反应。

(6) Cu+不稳定,易自动歧化;Hg22+较稳定,不会自动歧化。

第十四章镧系和锕系元素

[学习指导]

1. 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缩小,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受镧系收缩的影响,铕后的钇族元素与钇第三过渡系与第二过渡系的同族元素性质相似,分离困难。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矿种全、品位高等特点。

3.核反应一般可分为放射性衰变、粒子轰击原子核、核裂变及核聚变等四种类型。

4.放射性衰变分类:

(1) α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放射出α射线(粒子流)。

(2) β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放射出β-射线(粒子流)。

(3) γ衰变:由激发态原子核通过发射γ射线(γ光子流)跃迁到低能态的过程。

(4) β+衰变:可看作是核中的质子()转化为中子()的过程。β+射线是正电子()流。

(5) 电子俘获:原子核从内层(或K层)中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的质子变成中子的过程。

5.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核数减少到原有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6.原子弹爆炸──核急剧裂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所致。

氢弹爆炸──在核裂变能诱发下氢元素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出更巨大的能量所致。

第十五章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

[学习指导]

1.生命元素:指在生物体中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按其不同含量可分为:

常量元素:O、C、H、N、Ca、P、K、S、Cl、Na、Mg,约占99.95%;

微量元素:Fe、F、Zn、Si、Br、Cu、V、I、Mn、Cr、Se、Mo、Ni、Co,仅占0.05%,但对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生命必须元素也均由一个最佳摄入量,不足和过量均会发生疾病。

2.大气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粉尘、沙尘暴、SO x、NO x、CO等。

3.全球性大气化学污染问题主要有:温室气体增多、酸雨、臭氧层耗损。

4.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开发洁净能源;汽车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尾气净化器;禁止使用、排放氟里昂等有损臭氧层的化学品;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保护草场,营造绿地,绿化环境。

5.水体污染及其防治: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氰化物、氟化物、亚硝酸盐等),有机有毒物质(农药、醛铜、酚以及多氯联苯、芳香胺、高分子聚合物、染料等)。控制工业废水可从改进设计开发绿色食品、绿色生产工艺、加强废水治理入手。

6. 废渣处理:根据其成分、含量而定尽可能先考虑从废渣中提取有用的成分如贵重有色金属等,其次用于制砖、铺路、填海等。

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它是从根本上消灭污染,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化学。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天津大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 g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33111-1 222()(13.210-1.0110)kPa 32L 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 4.解:pV MpV T nR mR = = = 318 K 44.9=℃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i i n p p n = p (N 2) = 7.6?104 Pa p (O 2) = 2.0?104 Pa p (Ar) =1?103 Pa 6.解:(1)2(CO )n = 0.114mol; 2(CO )p = 42.87 10 Pa ? (2)222(N )(O )(CO )p p p p =--43.7910Pa =? (3)4224(O )(CO ) 2.6710Pa 0.2869.3310Pa 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 (2)m (H 2) = pVM RT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 p ?V = 0.771 kJ 10.解: (1)V 1 = 38.3?10-3 m 3 = 38.3L (2) T 2 = nR pV 2 = 320 K (3)-W = - (-p ?V )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 p = -1260 J 11.解:NH 3(g) + 45O 2(g) 298.15K ????→标准态 NO(g) + 2 3H 2O(g) m r H ?= - 226.2 kJ ·mol -1 12.解:m r H ?= Q p = -89.5 kJ m r U ?= m r H ?- ?nRT = -96.9 kJ

天大无机化学第四版 思考题和习题答案要点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思考题 1. 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0.001mol·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 Pt(NH3)6C14(2) Cr(NH3)4Cl3(3) Co(NH3)6Cl3 (4) K2PtCl6 解:溶液导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t(NH3)6]C14>[Co(NH3)]6Cl3>K2[PtCl6]> [Cr(NH3)4Cl2]Cl 2. PtCl4和氨水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03处理,得到2molAgCl。试推断配合物内界和外界的组分,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NH3)4]2+、外界为:2Cl-、 [PtCl2(NH3)4]Cl2 3.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不正确,有的配合物不存在外界。 (2) 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不正确,有少数非金属的高氧化态离子也可以作形成体、中性的原子

也可以成为形成体。 (3) 配位体的数目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不正确,在多齿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数目不等于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是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5)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正确 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数据(B.M.)如下: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5.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 [Fe(CN)6]3-[Fe(CN)6]4-[Co(CN)6]3-[Ni(CN)4]2-[Mn(CN)6]3-

(完整版)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33111-1 222()(13.210-1.0110)kPa 32L 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 4.解:pV MpV T nR mR = = = 318 K 44.9=℃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i i n p p n = p (N 2) = 7.6?104 Pa p (O 2) = 2.0?104 Pa p (Ar) =1?103 Pa 6.解:(1)2(CO )n = 0.114mol; 2(CO )p = 42.87 10 Pa ? (2)222(N )(O )(CO )p p p p =--43.7910Pa =? (3)4224(O )(CO ) 2.6710Pa 0.2869.3310Pa 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 (2)m (H 2) = pVM RT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 p ?V = 0.771 kJ 10.解: (1)V 1 = 38.3?10-3 m 3= 38.3L (2) T 2 = nR pV 2 = 320 K (3)-W = - (-p ?V )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 p = -1260 J

2015年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期中试卷

无机化学期中试卷 2015.11.17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 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3778) 3778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中所表示的 m r G ?, E 和K 的关系应 是…………………………………………………………………………………………… ( ) (A) m r G ?>0; E <0;K <1 (B) m r G ?>0; E >0;K >1 (C) m r G ?<0; E <0;K >1 (D) m r G ?<0; E >0;K <1 2. 2 分 (0438) 0438 关于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98K 时,纯物质的 m S = 0 (B) 一切单质的 m S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 m r S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3. 2 分 (3515)

25℃,2NO 2(g)N 2O 4(g),K c 与K p ( K )的比值( p = 100 kPa )K c /K p 等于… ( ) (A) 298 0831.01 ?= 0.0404 (B) 8.31 ? 25 = 207.8 (C) 0.0831 ? 298 = 24.8 (D) 0.0821 ? 298 = 24.5 4. 2 分 (3871) 3871 HI 的生成反应的焓变为负值,HI 的分解反应的焓变为正值,则HI 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E a ……………………………………………………………………………………………( ) (A) E a <ΔH 分解 (B) E a >ΔH 分解 (C) E a = 0 (D) E a =ΔH 分解 5. 2 分 (6709) 6709 常用的三种甘汞电极,即 (1) 饱和甘汞电极 (2) 摩尔甘汞电极 (3) 0.1 mol ·dm -3 甘汞电极 其电极反应为:Hg 2Cl 2(s) + 2e - = 2Hg(l) + 2Cl - (aq),在25℃ 时三种甘汞电极的 ?的大小次序为………………………………………………………………………………… ( ) (A) 1?> 2?> 3? (B) 2?> 1?> 3? (C) 3?> 2?> 1? (D) 1?= 2?= 3? 6. 2 分 (0436)

无机化学(天大版)复习资料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6.1 键参数 6.2 价键理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 2.掌握价键理论; 3.掌握共价键的特点、类型; 4.了解离子键的特点。 重点、难点: 掌握价键理论;掌握共价键的特点和类型。 作业: 1. P193 2(1)、(2) 2. P195 4 教学内容: 6.1 键参数 一、键能 1.键参数的含义: 能表征化学键性质的量称为键参数。主要有键能、键长、键角等。 2.键能: (1)含义: 近似为气体分子每断裂单位物质的量的某键(6.022×1023个化学键)时的焓变。(2)意义: 双原子分子:键能等于键解离能(D) 多原子分子:键能等于同种键逐级解离能的平均值。 二、键长 1.含义 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用L b表示。可用分子光谱或X射线衍射方法测得。 2.决定因素:

(1)内因: 成键原子的本性 (2)外因: 相同原子形成不同类型化学键时具有不同的键长 3.意义: 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化学键时,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三、键角 1.含义: 在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可用分子光谱和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2.意义: 根据分子内全部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数据,可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 6.2 价键理论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 2 (1)理论基础 以相邻原子间电子相互配对为基础。 (2)理论要点 A.组成分子的两个原子必须具有未成对的电子,且它们的自旋反平行,即原子中的1个未成对电子只有以自旋状态反平行的形式与另一个原子中的1 B 条件。即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接近时,必须考虑其波函数的正、负号,只有同号轨道(对称性匹配)才能实行有效的重叠 C.原子轨道重叠时,总是沿着重叠最大的方向进行,重叠部分越大,共价键越牢固,这就是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条件。除s轨道外,其它轨道都有一定的空间取向, 3.共价键的类型 (1)按照键的极性分: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复习全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第6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6.1 复习笔记 一、键参数 1.键能 (1)定义 键能是指气体分子每断裂单位物质的量的某键(6.022×1023个化学键)时的焓变。(2)特性 ①键能可作为衡量化学键牢固程度的键参数,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②对双原子分子,键能在数值上等于键解离能(D); ③多原子分子中若某键不止一个,则该键键能为同种键逐级解离能的平均值; ④可通过光谱实验测定键解离能以确定键能,还可利用生成焓计算键能。 2.键长(L b) (1)定义 键长是指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一些双原子分子的键长如表6-1所示: 表6-1 一些双原子分子的键长

(2)特性 ①一个键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成键原子的本性; ②两个确定的原子之间,如果形成不同的化学键,其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键就越牢固。 ③键长可以用分子光谱或X射线衍射方法测得。 3.键角 (1)定义 键角是指在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2)特性 ①键角可以用分子光谱或X射线衍射法测得; ②可以通过分子内全部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数据来确定这个分子的几何构型。 二、价键理论 1.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指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 (2)价键理论要点 ①两原子接近时,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的价电子可以配对,形成共价键; ②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如能重叠越多,则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最大重叠原理)。 (3)共价键的特征 ①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②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4)原子轨道的重叠 ①两个原子轨道以对称性相同的部分相重叠(正重叠) 图6-1所示为原子轨道几种正重叠的示意图。 (a)s-s (b)p x-s (c)p y-p y(d)d xy-p y 图6-1 原子轨道几种正重叠示意图 ②两个原子轨道以对称性不同部分相重叠(负重叠) 图6-2所示为原子轨道几种负重叠的示意图。 (a)p x-p y(b)p x-s (c)p y-p y(d)p x-d xy 图6-2 原子轨道几种负重叠示意图 (5)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是否有极性来分类: ②按原子轨道重叠部分的对称性来分类: a.键 若原子轨道的重叠部分,对键轴(两原子的核间连线)具有圆柱形对称性,所形成的键称为键。图6-3给出了几种不同组合形成的键示意图。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__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考试(天津大学第四版)归纳.do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 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298.15K ,100kPa 下进行的。 13.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 14.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15.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6.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统放热值为负。 17.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pdV W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 18.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19.化学反应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上册) 答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上册)答案 一、填表题(20分) 1. (g) 2CO2 (g) (?r H m<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2. 反应2CO (g) + O 3. 4. 5. 在0.1mol?L-1NH3?H2O中加入下列物质,写出NH3?H2O的解离度α和pH值变化趋势 二、填空题(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值增加,下列电对Cr2O72-/Cr3+、Cl2/Cl-、MnO4-/MnO42-的E值将分别减小、 不变、不变。 2. MgO晶体比金属Mg的延展性差;石墨晶体比金刚石晶体的导电性好;SiO2晶体比SiF4晶 体的硬度大;I2晶体比NaI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3. 健康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患某种疾病的人的血液pH可暂时降到5.90,此时血液中c(H+)为正常状态的28~35 倍。 4. 已知B2轨道的能级顺序为σ1sσ*1sσ2sσ*2sπ2pyπ2pzσ2pxπ*2pyπ*2pzσ*2px,则B2的分子轨道分布式为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π2py )1(π2pz )1,成键数目及名称两个单电子π键,价键结构式为 。 5. 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 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6. 表示θm r H ?=θ m f H ?(AgBr, s)的反应式为 Ag(s) + 1/2 Br 2(l) → AgBr(s) 。 7.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 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4;E θ(Cl 2/Cl -)=1.36V ) 8.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θ1K (H 2CO 3)=4.4×10-7, θ2K (H 2CO 3)=4.8×10-11) 9.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0.917 V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10. 已知氨水溶液中,c(OH -)=2.4×10-3 mol ?L -1, 则此氨水的浓度为0.32 mol ?L -1。(K θ(NH 3?H 2O)=1.8×10-5) 11.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12. K θ、θi K 、Δχ分别用来衡量 反应限度的大小、 电解质强弱 、 键的极性 。 13. HF 的沸点比HI 高,主要是由于 HF 中存在氢键 。 14. 物质NaCl 、MgO 、Na 2O 、KCl 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KCl 、NaCl 、Na 2O 、MgO 。 15.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 减小 ,因而其金属性依次 增强 ;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 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 。 三、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0分) 1. 乙烷裂解生成乙烯:C 2H 6 (g) C 2H 4 (g) + H 2 (g) 。在实际生产中常在恒温恒压下采用加入过 量水蒸汽的方法来提高乙烯的产率,这是因为随着水蒸汽的加入,同时以相同倍数降低了p (C 2H 6)、 p (C 2H 4)、p (H 2),使平衡向右移动。………………………………………………………………………( √ ) 2. 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2 ψ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 3. 因为I - 的极化率大于Cl -,所以θsp K (AgI) <θsp K (AgCl)。 ……………………………………………( √ ) 4. 在298K 时,最稳定纯态单质的θ θθm m f m f S G H ,,??均为零。…………………………………….. ( × ) 5. Δr G m 代数值越小,K θ就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 × ) 6. 在相同温度下,纯水或0.1 mol ?L -1HCl 或0.1 mol ?L -1NaOH 溶液中,水的离子积都相同。………. ( √ ) 7.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 ( × ) 8. 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均可与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时,溶度积小的对应离子一定先沉淀。……. ( × ) 9. 溶度积规则适用于任何难溶电解质,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 ) 10. 偶极矩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极化率可衡量分子变形性大小,晶格能可衡量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 )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思考题完整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思考 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下册 及 答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下册)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X)(每小题1分,共10分) 1、(X)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2、(X)SnS溶于Na2S2溶液中,生成硫代亚锡酸钠。 3、(X)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4、(X)氧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次序为H2O>H2S>H2Se>H3Te。 5、(√)已知[HgCl4]2-的K=1.0?10-16,当溶液中c(Cl)=0.10mol·L-1时,c(Hg2+)/c([HgCl4]2-) 的比值为1.0?10-12。 6、(√)如果某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则此氢化物必为离子型氢化物。 7、(X)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8、(√)在浓碱溶液中MnO4-可以被OH-还原为MnO42-。 9、(√)配合物Na3[Ag(S2O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10、(X)Pb(OAc)2是一种常见的铅盐,是强电解质。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各种酸中氧化性最强的是...............(B)。 (A)HClO3;(B)HClO;(C)HClO4;(D)HCl。 2、下列浓酸中,可以用来和KI(s)反应制取较纯HI(g)的是...............(C)。 (A)浓HCl;(B)浓H2SO4;(C)浓H3PO4;(D)浓HNO3。 3、用于说明Pb(Ⅳ)具有强氧化性的是...............(D)。 (A)熵效应;(B)螯合效应;(C)屏蔽效应;(D)惰性电子对效应。 4、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的天线是用钛镍合金制成的,这是因为钛镍合金................(C)。 (A)机械强度大;(B)熔点高;(C)具有记忆性能;(D)耐腐蚀。 5、在一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少量NaClO溶液,得到蓝色溶液(a),继续加入NaClO后得一无色溶液,然后加入适量Na2SO3溶液,又复原为(a),Na2SO3溶液逐渐过量时,蓝色褪去,成为一无色溶液(b)。由此可推断,(a)和(b)溶液含有...............(B)。 (A)(a)I2,(b)SO42-、IO3-;(B)(a)I2,(b)SO42-、I-; (C)(a)I-,(b)H2S、IO3-;(D)(a)I-,(b)H2S、I-。 6、下列各组离子中每种离子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时,都不生成沉淀的是...............(B)。 (A)Al3+、Sb3+、Bi3+;(B)Be2+、Al3+、Sb3+; (C)Pb2+、Mg2+、Be2+;(D)Sn2+、Pb2+、Mg2+。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答案)

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 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4.解: = 318 K ℃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N2) = 7.6104 Pa 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 6.解:(1) 0.114mol;

(2) (3) 7.解:(1)p(H2) =95.43 kPa (2)m(H2) = = 0.194 g 8.解:(1) = 5.0 mol (2)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 U = Qp p V = 0.771 kJ 10.解:(1)V1 = 38.3 10-3 m3= 38.3L (2) T2 =

= 320 K (3)W = (pV)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p = -1260 J 11.解:NH3(g) + O2(g) NO(g) + H2O(g) = 226.2 kJ·mol1 12.解: = Qp = 89.5 kJ = nRT = 96.9 kJ 13.解:(1)C (s) + O2 (g) → CO2 (g) =

(CO2, g) = 393.509 kJ·mol1 CO2(g) + C(s) → CO(g) = 86.229 kJ·mol1 CO(g) + Fe2O3(s) → Fe(s) + CO2(g) = 8.3 kJ·mol1 各反应 之和 = 315.6 kJ·mol1。 (2)总反应方程式为 C(s) + O2(g) + Fe2O3(s) → CO2(g) +

天大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要求: 一、独立完成,下面五组题目中,请任选其中一组题目作答,满分100分; 二、答题步骤: 1. 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 2. 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按题目要求手写..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写,包括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题型、题号; 三、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Word .... 文档中... 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 1. 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 ” 2. 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20MB 。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的作业及雷同作业,成绩以....................0.分记.. ! 题目如下: 第一组: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分) 1.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设计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电池符号为。 ( E (MnO 4-/Mn 2+)=1.51V ; E (Cl 2/Cl -)=1.36V ) 2. 下列氧化剂:KClO 3、Br 2、FeCl 3、KMnO 4, 当其溶液中H +浓度增大时,氧化能力 增强的是。 3.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Na 2CO 3,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已知: K (NH 3?H 2O) =1.8×10-5, K (HF)=6.6×10-4, K (HCN)=6.2×10-10, K (HOAc)=1.8×10-5, 1K (H 2CO 3)=4.4×10-7, 2K (H 2CO 3)=4.8×10-11) 4. 2NH 3N 2(g) + 3H 2(g),已知298K 时, m H r ?= 92.22 kJ·mol -1, m S r ?= 198.53J·mol -1·K -1,则标准状态下,NH 3(g)自发分解的温度是_______K 。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天津大学第四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 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 V、温度 T、质量 m 和组成等各 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 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 1 到状态 2 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 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 (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 0= VB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的化学计量数, B 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 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 反应进度:n b / v b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 引 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

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 298.15K ,100kPa 下进行的。 13.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 指定压反应热。 14.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 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 15.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 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6.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 统放热值为负。 17.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 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W pdV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 18.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19.化学反应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 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0. U Q v令H U pV 定压反应热,在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 H 2H1 则Q p 是焓的增量,称为焓变。如果<0 表示系统放热,>0 表示系统吸热, 为吸热反应。 21.对于只有凝聚相的系统即液态和固态的系统, Q p Q v,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下册) 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X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X )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2、( X )SnS 溶于Na 2S 2溶液中,生成硫代亚锡酸钠。 3、( X )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4、( X )氧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次序为H 2O>H 2S>H 2Se>H 3Te 。 5、( √ )已知[HgCl 4]2-的K =1.0?10-16,当溶液中c (Cl -)=0.10mol ·L -1时,c (Hg 2+)/c ([HgCl 4]2-)的比 值为1.0?10-12。 6、( √ )如果某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则此氢化物必为离子型氢化物。 7、( X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8、( √ )在浓碱溶液中MnO 4-可以被OH -还原为MnO 42-。 9、( √10、( X )Pb(OAc)2是一种常见的铅盐,是强电解质。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各种酸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B )。 (A)HClO 3;(B)HClO ;(C)HClO 4;(D)HCl 。 2、下列浓酸中,可以用来和KI(s)反应制取较纯HI(g)的是............... ( C )。 (A)浓HCl ;(B)浓H 2SO 4;(C)浓H 3PO 4;(D)浓HNO 3。 3、用于说明Pb(Ⅳ)具有强氧化性的是............... ( D )。 (A)熵效应;(B)螯合效应;(C)屏蔽效应;(D)惰性电子对效应。 4、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的天线是用钛镍合金制成的,这是因为钛镍合金. ............... ( C )。 (A)机械强度大; (B)熔点高; (C)具有记忆性能; (D)耐腐蚀。 5、在一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少量NaClO 溶液,得到蓝色溶液(a),继续加入NaClO 后得一无色溶液,然后加入适量Na 2SO 3溶液,又复原为(a),Na 2SO 3溶液逐渐过量时,蓝色褪去,成为一无色溶液(b)。由此可推断,(a)和(b)溶液含有............... ( B )。 (A)(a)I 2,(b)SO 42-、IO 3-; (B)(a)I 2,(b)SO 42-、I -; (C)(a)I -,(b)H 2S 、IO 3-; (D)(a)I -,(b)H 2S 、I -。 6、下列各组离子中每种离子分别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时,都不生成沉淀的是............... ( B )。 (A)Al 3+、Sb 3+、Bi 3+; (B)Be 2+、Al 3+、Sb 3+; (C)Pb 2+、Mg 2+、Be 2+; (D)Sn 2+、Pb 2+、Mg 2+。 7、在下列各盐溶液中通入H 2S(g)不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是............... ( D )。 (A)Ag +;(B)Cd 2+;(C)Pb 2+;(D)Mn 2+。 8、决定卤素单质熔点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B )。 (A)卤素单质分子的极性大小; (B)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卤素单质分子中的化学键的强弱; (D)卤素单质分子的氧化性强弱。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 学习指导] 1.“物质的量”(n) 用于计量指定的微观基本单元或其特定组合的物理量,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mol 。 2. 摩尔质量(M ) M = m/n 3. 摩尔体积(V m)V m = V/n 4. 物质的量浓度(c B)c B = n B/V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6. 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工p B ; P B = (n B/n)p 7. 化学计量式和化学计量数0 = 2v B B;v B B 8. 反应进度(E )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E ,单位为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任一化学反应各反应物及产物的改变量:△ n B = v B E 9.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10. 热和功 体系和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热量称为热。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称为功。 11. 热力学能(U) 体系内部所含的总能量。 12. 能量守恒定律 孤立体系中能量是不会自生自灭的,它可以变换形式,但总值不变。 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U = Q + W Q > 0, W > 0, △ U > 0 ; Q < 0, W < 0, △ U < 0。 14. 恒压反应热(Q p )和反应焓变(△ r H m )H (焓)=U + pV , Q p = △ r H m 15. 赫斯定律Q p =刀Q B , △ r H m = EA r H m(B) B B 标准(状)态:p e= 100kPa 下

气体:纯气体物质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天津大学第四版)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习题参考答案 1.解: m r H ? = -3347.6 kJ·mol -1; m r S ? = -216.64 J·mol -1·K -1; m r G ? = -3283.0 kJ·mol -1 < 0 该反应在298.15K 及标准态下可自发向右进行。 2.解: m r G ? = 11 3.4 kJ·mol -1 > 0 该反应在常温(298.15 K)、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2) m r H ? = 146.0 kJ·mol -1; m r S ? = 110.45 J·mol -1·K -1; m r G ? = 68.7 kJ·mol -1 > 0 该反应在700 K 、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3.解: m r H ? = -70.81 kJ·mol -1 ; m r S ? = -43.2 J·mol -1·K -1; m r G ? = -43.9 kJ·mol -1 (2)由以上计算可知: m r H ?(298.15 K) = -70.81 kJ·mol -1; m r S ?(298.15 K) = -43.2 J·mol -1·K -1 m r G ? = m r H ? - T · m r S ? ≤ 0 T ≥ K) (298.15K) (298.15m r m r S H ?? = 1639 K 4.解:(1)c K = {}O)H ( )(CH )(H (CO) 243 2c c c c p K = {}O)H ( )(CH )(H (CO) 2 43 2p p p p K = {}{}{}{} p p p p p p p p / O)H ( /)(CH / )(H / (CO) 2 4 3 2 (2)c K = {}{} )(NH )(H )(N 32 3 2212c c c p K = {}{} )(NH )(H )(N 32 3 2212p p p K = {}{} p p p p p p / )(NH / )(H / )(N 32 3 2212 (3)c K =)(CO 2c p K =)(CO 2p K = p p /)(CO 2 (4)c K ={}{} 3 23 2 )(H O)(H c c p K = {}{} 3 23 2 )(H O)(H p p K = {}{} 3 23 2 / )(H /O)(H p p p p 5.解:设 m r H ?、 m r S ?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 m r G ? = m r H ? - T · m r S ? m r G ?(298.15 K) = -233.60 kJ·mol -1 m r G ?(298.15 K) = -243.03 kJ·mol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