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信计专业的杨洪翠,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来谈。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6和7”部分的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即教材第39到40页的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情境导入、6和7的表示、5、6、7的大小关系、7与第7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基数与序数的区别)、6和7的书写。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还有第43页练习九中的1~3小题。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0~5的认识,“>””<””=”等符号的表示,第1到第5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后,我们还要学习8和9的认识、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为已学过的相关内容:0~5的认识、0~5的大小比较、第1到第5的认识、0~5的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6和7的认识、5、6、7的大小比较、基数与序数的区别、6和7的书写;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8、9、10的认识、8、9、10的大小比较、8、9、10的书写、11~20各数的认识。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册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

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促进这节课的学习,在这节课的延伸中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在教材分析之后,我又进行了课标分析。

(二)课标分析

在新课标中对“数的认识”的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

(三)学情分析

由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不同。所以,我又进行了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中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单向思维、表象思维、自我中心阶段。

那么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比较敏感。

同时,维果斯基曾说过“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那么,这个阶段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是会认、读、写0~5、会比较0~5大小关系、了解第1~第5。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从1数到7,知道可以用点子图、小木棒来表示这些数。但对6、7这两个数认识、直观感受、书写、大小意义、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等内容的理解并不很清楚。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在如何在第一个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第二个发展水平。

(四)我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课标的分析、学情分析,引发了我以下两点思考:如何使学生在第一个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第二个发展水平?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能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写6和7、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2.数学思考

(1)在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2)在运用7以内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态度

(1)能参与数学活动,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有好奇心。

(2)在他人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3)培养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认、写6和7,会比较5、6、7之间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三、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讲授者、引导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以及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所以,我将采取讲授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由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思想。我将采取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学习过了哪些数字?学生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把对应的数字卡片无顺序的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复习以往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排列意识,为之后的学习和数学游戏活动作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看着图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问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2.解决问题,导入新知(6和7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多少学生?问学生如何数的?总结数的过程(3个扫地的,1个端水的,一个搬椅子的,一个擦黑板的)出示数字6,并将数字卡片6贴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6?(点子图、小木棒)问学生6根小木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出示图形

(2)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多少人?问学生如何数的?总结数的过程(6个学生、1个老师),出示数字7,并将数字卡片7贴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7?(点子图、小木棒)问学生7根小木棒可以出什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设计意图】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通过直观的教学演示,加深学生对6和7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3.5、6、7的大小比较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回答现在是多少个珠子?出示5。然后拨过来一个问学生现在是几个珠子?出示6。再拨过来一个珠子,问学

生现在是几个珠子?7。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规律)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6和7放在对应位置上。出示6和7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的拨动,让学生直观上感受5、6、7的大小关系,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2)出示直尺让学生从0数到7,然后找到5、6、7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点子图来表示5、6、7,先出示5的图,然后6是在5的基础上再加1个,7是在5的基础上再加2个。让后让学生比较5和6的关系、5和7的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0~7的顺序,然后通过直尺上5、6、7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长度上感受5、6、7的大小关系,然后通过点子图来进一步理解5和6、5和7的关系。层层递近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5、6、7的大小关系。

(3)游戏环节:猜数字:规则:1.老师随便指数字,学生猜2.猜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题,但其他同学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3.直到猜对游戏结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7以内数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4.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1)先出示7个圆柱杯,让学生数一数。然后让学生按照村长、灰太狼、沸羊羊、懒羊羊、红太狼、美羊羊、喜羊羊的顺序排成一行,引导学生能左到右报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七个,然

后出示一堆小彩棒,将小彩棒随机分入圆柱杯中,让学生数一数每一杯中有多少个小彩棒,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其他学生回答。最后同位之间相互提问题并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对圆柱杯的排列,让学生初步感知第几的意义,然后通过数杯中的小彩棒数,让学生理解几的意义。然后引出问题,学生解答。层层递近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理解知识的同时,还渗透的是一种解题思路。

(2)出示鱼缸图,先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说为什么?然后演示结果,提出第7与7的不同引发第几与几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

【设计思路】回归课本,运用解题思路。先出示问题,然后再逐层解决问题。这既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对上一环节解题思路的运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两个环节的层层递近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5.6和7的书写

引入智慧小人,让学生在智慧小人的帮助下,学会6和7的书写。播放ppt,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写一边记。

【设计意图】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智慧小人,引入智慧小人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回归课本上的练习,让学生打开书第43页,完成1到3题。这既是对知识的巩固运用,又是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

五、教学特色

“两个突出特点”:

1.“游戏“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2.”圆柱杯小彩棒“环节,通过学生课件演示、同学间相互提问,让学生对基数与序数的不同有了直观的理解,同时渗透出了一种解题的思路。

认识演示文稿说课

《认识演示文稿》说课 草长莺飞2的博客 《认识演示文稿》说课 [草长莺飞发表于2010-10-16 10:24:00] 《认识演示文稿》说课 理论基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探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与情感,知道学有所用。在作品的欣赏与交流过程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演示文稿》一课,就是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教学的。 教材分析: 《认识演示文稿》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制作演示文稿》单元的第一课,供小学四年级学生使用。 在《制作演示文稿》单元,学生主要学习运用金山演示2003制作演示文稿的相关操作,能完成一个演示文稿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通过演示文稿将多种与主题相关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认识演示文稿》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的用途,并对制作产生兴趣,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确定主题,规划内容。这一课,将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在前期学习中的考察及生活中的了解,知道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输入文字的方法,并能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这些,是本节课顺利学习的保障。 但是,四年级的学生,整体规划、设计的意识还很不成熟,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本节课着重训练的重点。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演示文稿,初步了解它的用途。

课桌椅的对话_1000字

课桌椅的对话_1000字 “叮咚咚...叮咚咚......”明明的小闹钟唱出美妙旋律的曲子,把明明从美梦中叫回来,他不耐烦地抬起身子,伸了伸懒腰,只见太阳才刚刚升起,可以再睡一会儿,就在此时,他看到了日历,上面写着:五月二十一日。他猛地想起了今天要值日。 于是明明穿好校服,背好书包,飞速地赶往学校,路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些阿姨在默默地打扫街道,车辆也极少。马路两旁的大树郁郁葱葱,偶尔听到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明顾不上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明明赶到学校后,急急忙忙跑向教室,他生怕错过值日时间而被老师骂。来到了教室,明明放下书包,带好标志,在走廊上准备值日。突然,明明听见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明明吓了一大跳,心想:这么早,有谁来了。好像声音是103教室里发出来的,于是明明走到103教室门前,掂起脚尖,透过玻璃窗,只见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正在对话,明明十分惊讶,想:我活在这个世上还没有听说过桌子和椅子也会说话,算了,来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吧! 只见桌子板着脸,指着自己的脸大声说:“我的小主人也太不像话了,他虽然是个美术小天才,很喜欢折纸,可是每次他折纸的时候,用完胶水,都会留一点胶水在我的脸

上,因为小主人每次都不擦干净,所以就给我留下了一道道痕迹,还让我毁了容!” “对呀对呀”一旁的椅子也大叫起来,它还不停地摇,“我的小主人对我也不好,在上课时,他坐在我身上不停地摇,还得让我时不时单脚站立;还有一次小主人和同学闹别扭,就拿我来当武器,害的我疼都疼死了!呜呜——” 明明实在听不下去了,小心地打开门,只见桌子和椅子不再说话,紧紧闭着嘴,惶恐地看着明明。明明看了看桌面,的确有一条条深深的痕迹。于是,明明从裤兜里摸出一张湿巾纸,在课桌的伤痕上仔细地擦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把桌子擦干净,现在的这张桌子又焕然一新了。 这时,椅子发出低吟:“我的四个脚有点不牢固,能不能帮帮我?” 明明笑了,说:“好!我帮你看看!”明明看了看椅子的四个角,都有点松动了,但是明明不会修,他灵机一动:我去学校的教务室看看,找人帮它修一下。 于是明明跑出去找人了,这时,桌子对椅子说:“哎呀呀!这个小朋友对我们太好了,是吧?” “有道理,而且比我们的小主人好多了!”就在椅子话音未落,明明就带着一位维修工人来了,维修工人看了看椅子的四个角,用随声携带的工具开始修起来。不一会儿,椅子的四条“小腿”牢固了。明明跟维修人员说:“谢谢你!”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60:4016:12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20:5和1:4(3)1/2:1/3和6:4(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 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桌椅的对话》_模板

《桌椅的对话》_模板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诸葛建军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课文,理解2——6段课文,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3、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板书生字“第”说说有几笔,“腿”说说是什么结构,为什么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齐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读一读,第3句跟1、2两句比较,省去了什么,为什么要省去?其它还有什么也起了变化?(第1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齐读合并后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2——4段。 1、椅子为什么要叹气呢?出示句子,怎样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桌椅为什么事而说起话来?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桌椅对丁丁的行为满意吗,你从图上哪儿看出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桌椅的对话?(批评、埋怨) 6、分角色朗读2——4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 1、旁边的桌椅听了后怎弱,齐读第五段。 2、旁边的桌椅为什么都很生气?(引导学生看插图1,连起来说说桌椅被丁丁损坏的样子。) 他们怎样说?自由读一张桌子说的话,思考:这张桌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他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学生读第1句,理解“这样”指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都很爱护桌椅?齐读第2句。 4、看插图2,谁能看着四幅图说说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样的不容易? (1)工人叔叔在森林里锯树。 (2)把木头运到工厂,工人叔叔把圆木锯成木料。 (3)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张张桌子。 (4)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从锯大树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时间,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工夫) 5、朗读指导。(用赞美和夸奖的语气) 6、一张桌子说了两句话,第1句夸奖了小主人很爱护桌椅。第2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人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述说。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比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中,引导学生在车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一表象一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学校:XXX市XXX镇XXXX中心小学 班级:XX年级X班 教师: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2、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教学程序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1.加深直角的认识。这一层次,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昨天教了用手势来比划角,并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今天这点做的不够好)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务必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设计学法具体如下: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桌椅的对话》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桌椅的对话》教案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会用爱护写一句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学习生字新词。懂得爱护桌椅; 难点: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说桌子、椅子会说话吗?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却是说桌子椅子会说话的;那么,桌子、椅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生字:桌、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轻声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的多拼读几遍。2.想想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3.想想生字该怎么记。 4.了解桌椅说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音检查的重点是:容、知、主。 形检查的重点是:接、容、啊。 义检查的重点是:容易、爱护、知道。 扩词的重点是:接、护、知、容:、 2.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读课文、评渎。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接、易、啊、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看拼音写生字: 二、学习第1节课文。 一天早晨,丁丁走进了教室,发现了什么奇怪事? 1.齐读第1节课文。 板书:听见、又听见 2.出示图。 看图,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丁丁心里怎么想?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一把怎样的椅子。 三、学习2、3、4节课文。

1.下面,我们来听听桌子、椅子说了哪些话一一播放课文录音。 2.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桌子和椅子对丁丁满意不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丁丁做错了哪些事呢? 板书:椅子:叹气摇来摇去摇坏 桌子:不好真疼 3.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5节课文。 是啊,丁丁确实不是好孩子,所以自己坐的桌子、椅子都生了气,那么,旁边的桌子椅子听了怎么样呢?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节有几句,每句讲什么。(板书:生气) 2.他们为什么能这么爱护桌椅? 3.重点学习桌子说的活,了解桌椅的来历; 来得很不容易是什么意思?说说做桌椅的木料哪儿来,桌椅是怎样做成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分析评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面积的认识。(出示电子课本)它是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等)。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 (1)直接引入法: 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自学学习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学生齐鼓掌。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老师的手掌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我们的手掌面要大。 师:请大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积。(出示课件1)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出示课件2)

二年级语文《桌椅的对话》教案

二年级语文《桌椅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 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 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 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 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 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认识数字7》说课稿

轻松学习快乐生活 —《认识数字7》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认识数字7》。 教材: 《认识数字7》第一个层次是体现7的组成,在6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是7;第二个层次是7的字形;第三个层次是数字7的书写;第四个层次是练习数数,能从1数到7;第五个层次是了解序数的概念。 学情: 1、基本情况:培智一年级共有15名学生,智残等级不同,部分学生还伴有多动、自闭等其他障碍。 2、知识基础: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启蒙阶段,形象思维为主,理解力差,很难形成数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字0到6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数的概念阶段,部分学生能熟练的从1数到6。 3、学习兴趣:智障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力差,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但通过图像、声音等感官刺激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智残情况和思维能力把他们分为A、B、C三组。 A组:能熟练从1数到7并正确书写数字“7”,能指认数字“7”,能根据要求选出7件物品,并指认出第七件物品。 B组:能从1数到7,初步学会书写数字“7”,能指认数字“7”,能找出写有数字7的物品。 C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1数到7,能指认数字“7”。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写一写、找一找、演一演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字联系起来,能数出7件物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愿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字“7”、能从1数到7。 教法、学法: 1、教法:图示法、演示法、游戏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坐汽车去羊村为主线,汽车会到达7个站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开展教学,并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以故事形式开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动静结合的ppt图片,将静止的对象活动化、生活化,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细致化。第一个环节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数数,由数字6引入到对数字7的学习。第二个环节用动态图片让学生发现7像镰刀,初步学会“7”的书写。第三个环节采用闯关的形式,使用不同的学具从1数到7,享受到闯关成功的愉悦体验。第四个环节联系生活,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数字7,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字的时候,主动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第五个环节带领学生做律动,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第六个环节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游戏,反复复习巩固新知识,收获成功,享受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引导学生摆出数字7的形状,不仅体现团队合作,学生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堂课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整堂课以故事形式开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以小狗、蝴蝶等常见事物引入对数字7的学习,让学生发现7像镰刀,找一找数字7等,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字的时候,主动联系生活中的实物。 3、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学习和巩固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更能享受到成功感。 4、采用多种奖励,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包括口头奖励、动作奖励、实物奖励,学生在律动、游戏过程中也享受到愉悦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桌椅的对话》

《桌椅的对话》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二作者:诸葛建军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

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2.摸“角”:让学生上来摸一摸教师手中的角,在次直观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说一说摸角之后的感受。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部分的名称。边 顶点 边 (教师示范画角) 3.画“角”做“角”: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