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至九知识点整理[人民版][提纲26]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至九知识点整理[人民版][提纲26]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至九知识点整理[人民版][提纲26]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至九知识点整理[人民版][提纲26]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原因:

①地缘因素:三洲要冲,山多地少,港湾众多。②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

③政治因素:小国寡民和独立自治的城邦政体;④思想因素:平等互利的观念;

⑤人文因素: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

2、实质:奴隶主的民主;

3、突出特征: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集体领导直接民主。

二、雅典民主政治

1、背景:平民和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2、发展历程:

①奠基:梭伦改革(BC594年)

内容:(1)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2)政治上:财产等级制——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设置“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100(不包括第四等级);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评价进步 :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梭伦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局限:梭伦改革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②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

内容:地区部落;五百人议事会10×50(包括第四等级);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作用: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③顶峰(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改革(BC443年~BC429年)

a、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b、“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c、公职津贴制

3、评价:

局限①范围: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仅限于公民群体,将妇女、儿童和外邦人排除

②性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原始的直接民主;

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造成国家混乱和内耗;

进步:①雅典民主政治有力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②;雅典民主政治开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包括在法制基础上的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三、罗马法

1、罗马历史基本脉络:

罗马共和国时期:BC509年~BC27年;

罗马帝国时期:BC27年~AD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AD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存在至AD1453年)

2、发展历程:

⑴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BC449年)

背景: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以欺压平民;广大平民的不断斗争;

内容:涉及法律诉讼、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犯罪、刑罚等

评价:局限: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掺杂部分落后习俗;

进步: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专权,维护了平民利益;

⑵罗马法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罗马建国到BC3世纪中叶产生)万民法(由共和国发展到帝国的过程中产生)

罗马公民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罗马不断扩张,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⑶罗马法学的成熟:自然法

含义: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法律观念;(自然法是具体法规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代表:(自然法之父);西塞罗核心观点:人类自然平等;

影响:自然法中蕴含的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和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4)罗马法体系的完成: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的编纂。

3、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4、影响:

对罗马:①公民法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的积极性;②万民法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③总之,罗马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

对世界:

①它是近现代法制的先声,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等均源于罗马法;

②罗马法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③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德、美、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权力中心议会皇帝总统议会

确立背景资产阶级革命(1640

—1688)王朝战争

(1864—1871)

独立战争

(1775—1783)

法国大革命(1789—

1871)

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

制1871《德意志帝

国宪法》

1787《联邦宪法》1875《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

国家元首元首:国王

产生方式:世袭

职权:统而不治元首:皇帝

产生方式:世袭

职权:掌最高权

元首:总统

产生方式:间接选

职权:行政权军权

元首:总统

产生方式:议会选举

职权:行政权军权

政府首脑行政权政府首脑:首相

产生方式:

下院多数党领袖

职权:行政权对议会

负责

政府首脑:宰相

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职权:行政权对

皇帝负责

政府首脑:总统

产生方式:

间接选举

职权:行政权对选

民负责

政府首脑:总理

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职权:行政权对参议

院负责

议会立法权上议院、下议院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

监督权

联邦议会帝

国议会

拥有部分立法权

参议院、众议院

拥有立法权和弹

劾总统的权力

参议院、众议院

拥有立法权

司法权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

特点1、国王统而不治

2、议会是国家权力

的中心,拥有立法权

和监督权

3、首相和内阁对议

会负责,实行责任内

阁制1、皇帝拥有国家

最高权力

2、专制主义和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

3、民主立宪是

虚,君主专制是

1、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拥有部分自

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分立

3、民主原则:总

统和议员均有选

举产生

1、总统和议会拥有较

大的权力

2、是共和派和保皇派

妥协的产物

二、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688年“光荣革命”——政治前提限制王权的法案——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完善

三、全面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1、背景:体制使美国面临境:①邦联政府无力保护②无力偿还

③无权不能有效的保护国家的安全。

2、内容:美国实行联邦体制;中央政府三权分立

3、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拥有部分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原则:总统和议员均有选举产生

4、评价:

进步:①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邦制的实施,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既有利于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总之,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局限: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黑人奴隶制度未废除,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德国:考点一: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根本原因:四分五裂政治局面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统一市场)

方式:王朝战争

主导邦国、人物、政策:普鲁士、俾斯麦、铁血政策

统一时间:1871年(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实现标志: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

考点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结构: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国家权力,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政府首脑:宰相。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定,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

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影响:

性质:具有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进步性:使德国历史进入新的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继承军国主义传统,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造成改

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历史原因:王朝战争形式完成国家统一)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一切文武官员,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内阁对参议院负责②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参议院:间接选出, 有权否决众议院议案;众议院: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可提出通过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五、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特征:选举;议会立法;三权分立制

3.理论来源:欧美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4.实现途径:通过改革和革命,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5、影响:1)政治: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顶梁柱。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世界影响:伴随着“西学东渐”,代议制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基本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存在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专题八 ——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考点一: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1825年,英国,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2.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称为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⑴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⑵观点: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改造社会和建立理想社会美妙设想。⑶败因:不能揭示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能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1.发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纲领 1848年2月发表。

2.内容: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⑵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了解)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考点二;巴黎公社

考点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束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性质主要由革命任务决定,不管是由哪个阶级领导。 2:《四月提纲》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国防政府准备投降,激化了阶级矛盾 过程 1871年3月18日革命开始,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5月28日,革命以失败结束 措施 ①

废除资产阶级发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 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 民选国家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意义 ①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其他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等

(另一种说法:巴黎公社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特例,它不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没有达到必须要用“革命”手段来解决的时候。)

1917年4月,列宁发表。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作用: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高潮)

时间: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经过: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结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2)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3)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体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0C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C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增强。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期形成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③美苏形成了实力均势: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要求称霸世界;

战后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2、美苏冷战

①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以外一切的敌对行动,以

“遏制”共产主义。

②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表现:

美国的措施苏联的应对

政治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开始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1947年6月,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

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同时遏制苏联

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签订,北约建立。1955年《友好互助条约》签订,华约建立。标志着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注意: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两者手段不同,目的一致,是核桃的两半。“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反苏共反。“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3、影响

消极: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引发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次紧张。

在欧洲,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在亚洲:导致朝鲜分裂和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

在美洲: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一度将人类拖入核战争的边缘

积极:

①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举例:古巴导弹危机)。

②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用于内部的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举例:不结盟运动。)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背景:①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重振雄风。

2、进程:

(1)经济一体化进程: 1951年4月建议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称欧洲共同体;并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发展。

(2)政治一体化进程:

①对外:奉行共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1973年提出“一个声音

说话”,努力做到步调一致。

②对内:1975年成立“欧洲议会”,直接选举产生;80年代加快共同防务合作。

3、特点:a、成员国不断增加;b、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c、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4、作用:

①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②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越级大国抗衡的能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2)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3)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各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4)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5)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等口号

2、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与美国、西欧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启示: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中国的振兴:

1、曲折的发展历程:

①1949-1956年: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1956-1966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遇到过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

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损失;

④改革开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不结盟运动

1、原因:①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目的)。

2、兴起①人物: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

②时间: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4.内容

①最初: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

②七十年代开始:政治——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

影响: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2、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教训:①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②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③要从国情出发;④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启示:⑴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受挫,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⑵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自我改革来逐步完善。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⑷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

2、原因:(1)根本原因;区域经济集团化。

(2)具体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3、表现:

(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力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2)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欧盟性质: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

(3)日本:经济大国,20c80s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进一步打破和平宪法的束缚;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4)俄罗斯:俄罗斯走出低谷(叶利钦的全方位外交和普京的务实政策)仍是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大国;(5)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①综合国力增强,已是政治大国②1991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2001加入世贸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③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拓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雅尔塔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展现的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趋势。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区域经济集团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 莽莽(mǎng)滔滔(tāo)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多娇(jiāo) 折腰(zhé) 大雕(diāo)略输(shū)天骄(jiāo)素裹(guǒ)成吉思汗(hán) 多音辨读 分(fèn)外(hán)成吉思汗(zhé)折腰(shǔ)数风流人物 (fēn)分寸(hàn)汗牛充栋(zhē)折腾(shù)数码 (shé)折本(shuò)数见不鲜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 1,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三、句子运用。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么?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试比高”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四、文学常识与古诗词填空。

1,毛主席(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列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颂。 【第2课、《雨说》】 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喧嚷xuān rǎng 二、词语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三、文学常识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雨说》的主题:“雨说”的话抒发了诗人赞美春天、春雨的情感。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做副标题表达了诗人关怀祖国前景、情系祖国命运的浓郁的爱国热情。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字音字形辨析。 颤动chàn dòng 凝望níng wàng 安慰ān wèi 柔软róng ruǎn疲倦 pí juàn 覆盖fù gài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mol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 (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⑴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造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 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为满足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②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汉代纺织业已相当发达,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明清时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江南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 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doc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什么是责任? P5 答:既可以说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总之,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2、责任的来源 P18 答: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谈谈你对“不同角色,不同责任”的理解。P6-8 答: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②在社会的舞台上,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P9 答:(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对自己负责任表现及意义 P9 答: (1) 承认错误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2) 在人生之旅中,小到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谁对我负责任?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P9-11 答:(1)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我们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2)他人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7、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P12或P6) 8、怎样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为什么说“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P 答:(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3)同时,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其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 (4)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9、正确选择承担责任P14 答: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原因: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②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其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目的: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关系同时并举。 (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成四大重点 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 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②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方法: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是什么?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关系如何?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从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 1)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某商品值50元) A什么叫价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现实只需观念的货币 C什么叫价格?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②流通手段 A什么叫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货币,不能是观念货币 C什么叫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D比较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流通有货币为媒介,商品流通比物物交换更容易E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5)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保值),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支付手段-延时支付,流通手段-现时支付) 3.纸币 1)产生:由铸币产生 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4)发行/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价格总数/流通次数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经济往来时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信用卡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等诸多便利 3.支票 1)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2)种类: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4.外汇和外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化关系 外币贬值,外币汇率下降 本币升值,本币汇率提高 6.人民币币值利弊 利:有利于出口,出国旅游和留学,对外投资,意味着国际地位提高 弊: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就业压力,造成外汇储备相对减小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全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的原因及表现 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低于,生产,政策,风俗,宗教,政治局势,心理预期等 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 卖方市场←物以稀为贵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 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

九年级英语知识点整理

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一、重点短语; would rather 宁愿 quiet music 轻音乐 drive sb. crazy/mad 使人发疯/发狂the more…the more… 越……越……; be friends with sb. 成为某人的朋友 leave out 忽略;不提及;不包括have fun with 和某人过得愉快 call sb. In 召来;叫来 neither …nor…既不……也不…… feel like doing sth.想要…… take one’s position 取代……位置search for 搜寻to start with 起初;开始时 for no reason 无理;无缘无故 even though 即使 feel like 感觉像…… let …down 使失望 kick sb. off 开除某人 be hard on sb. 对某人苛刻; rather than 而不是 pull together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be) in agreement 同意 hear sb. doing sth. 听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二、重点句式: 1.I’d rather go to Blue Ocean because I like to listen to quiet music while I’m eating. 我宁愿去蓝色海洋餐厅,因为我吃饭时喜欢听轻音乐。 2.But the music makes me sleepy.但是那种音乐让我想睡觉。 The movie was so sad that it made Tina and Amy mad.这部电影是如此悲伤以至于让缇娜和艾米发狂。 3.T he more I got to know Julie , the more I’ve realized that we have a lot in common. 我越了解朱莉,越发现我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4.Then she won’t feel left out. 那么她就不会感到被冷落了。 5.Neither medicine nor rest can help him, 药和休息都帮不了他。 6.I’m afraid I’m not happy either.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合集.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归纳大全合集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高考历史关于西周的知识点整理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 【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

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四】“冷战”阴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九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 一、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生物与非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生命;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植物种类的特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如:桃、小麦、花生、青菜等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如:胎生狗脊、凤尾蕨、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 如: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如:海带、紫菜、水绵 7、细菌没有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的中间。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8、真菌细胞里不含叶 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如酵母菌、霉菌和蘑菇都是常见的真菌。 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过寄生生活。 9、生物与环境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