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中地理(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A.差异整体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C.相对一致差异D.地带非地带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A.B—A—C B.A—C—B

C.B—C—A D.C—A—B

4.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D.A—③、B—②、C—①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管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气管道途经的③地,若不注意水土保持,易造成生态破坏

B.输气管道途经的①②地,气候干旱,一般不易出现生态问题

C.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③④地因森林破坏而造成的生态问题

D.西气东输工程会造成沿线地区植被破坏,对沿线的生态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6.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具有利用潜力无限的特点B.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C.区域间的资源分布和需求的不平衡D.资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

8.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问题。

9.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10.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1.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的现实,它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指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面小题。

1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1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协调区域发展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D.工业发展,降低地下水质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问题。14.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B.太阳辐射弱C.降水少D.冬季风力强15.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16.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7.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18.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海南在线 2009年6月1日报道,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更兼沙区的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较为严重,防沙治沙的任务非常艰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20.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

读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回答下面小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4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不变

B.该市的产业结构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C.2014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22.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

A.电子工业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D.花卉、园艺业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

回答下列各题:

23.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汽车产业B.玩具制造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24.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B.交通运输C.原料D.劳动力价格

25.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二、综合题

26.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是晋煤外运,②是,③是,④是。(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

(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简述④产生的原因。

(5)分析②工程对上海的影响?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经济真正腾飞的未来。

材料二

(1)①②③三次转移的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型产业为主。(3)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4)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28.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六届海峡论坛于2015年6月14日至20日在福建举办,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

材料二

(1)图中,气候类型Ⅰ为______气候,Ⅱ为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______影响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降水丰沛。

(2)台湾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双选)(____)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人们主观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正确,A错;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也不尽相同,D错误;行政区域的边界往往是明确的,但自然区域的边界往往具有过渡性质,B错误。故选C。

【点睛】

注意:我们平常看到地图中画着的一些“自然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些自然界线属于一种过渡性质的界线。这种界线由于存在比例尺较小的地图中,当我们把比例尺放大,这些界线便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带”。

2.C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

【详解】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差异性。所以选C。

3.A

4.B

【分析】

3.随着区域的发展,城市数量变多,交通线路的密度变大,所以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为B-A-C,故选A。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在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往往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占比很小,所以B-①,A-③,C-②,故选B。

5.A

6.C

【分析】

5.③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输气管道途经③地若不注意水土保持,易造成生态破坏,A正确;①②两地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较

为严重,B错;西气东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协调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不匹配的问题,C错;西气东输工程会对沿线的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西气东输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沿线地区能源消费的结构,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所以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D错误。故选A。

6.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资源缺乏,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区域间资源分布和需求的不平衡是我国进行资源跨区调配最主要的原因,C正确;天然气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并不是潜力无限,A错;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不均衡性,这是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并不是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各种资源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也不是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

7.D

8.C

【分析】

7.

读图可知,图中县界位于河流源头,位于两侧水系的分水岭,则县界大致沿山岭、山脊线分布,因此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脉;县域界线是行政区界线,其属性是明确的,由此判断,D正确;河流、交通线、湖泊不是图示区域界线,A、B、C错误。故选D。

8.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有高速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高校园区,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对环境质量、高速交通和技术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在选项中四类工业中,电子工业一般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适合在图示区域发展;而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属于传统产业,图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有发展这些工业的优势条件,因此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等不是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和技术要求高,一般选择在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品轻薄短小,且时效性要求高,故应靠近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需要原料、燃料少,对环境要求高,一般布局在环境质量好的地区。

9.A

10.B

11.B

【分析】

9.我国西部地区受历史因素影响,长期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经济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故A项正确。农业基础薄弱是制约西部

经济发展的原因,但并非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水土流失严重不属于经济原因,故C

项错误。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故D项错误。

10.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矿产资源丰富,最大的劣势在于资金、人才、技术缺乏。距海洋远的地理位置导致交通通达度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实施落后等等。这些均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宜西部地区的产业是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故B项正确。

11.试题分析:“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属于缩小东西部

经济发展差距的措施,不属于目的。故A、D项错误。“体现综合国力”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没有内在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通过统筹经济发展,可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差距。故B项正确。

12.C

13.B

【解析】

12.地震主要是地壳快速的释放能量而产生的震动的过程,与材料中所提的“牧童经济”关系不大;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导致,大气污染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变大,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多。所以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破坏性地震,故选C。

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牧童经济是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并造成了大量废弃物积累和环境污染。南水北调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目的在于协调区域发展,不属于牧童经济,B正确;其他

选项均符合牧童经济的理念。故选B。

14.D

15.A

16.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4.我国北方民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是因为北方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势力强劲。院落围墙可以阻挡或减轻冬季的寒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人、畜的安全过冬,D对。平原广大,太阳辐射弱,降水少,与院落、围墙没有直接关系。A、B、C 错。

15.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寒山区,当地气候潮湿,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吊脚楼民居是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便于通风散热,又防止毒虫侵扰。A对。山区开挖地基极不容易,构筑“吊脚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形条件,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错。“吊脚楼”不能反映水文条件、土壤特征,C、D错。16.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不能安全越冬,所以种植春小麦,位于中温带,气候适宜玉米、甜菜的生长,大豆生长期短,适宜在松嫩平原种植,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A对。松嫩平原不能种植冬小麦,B错。甘蔗、黄麻生长在南方地区,不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C、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17.A

18.B

【分析】

试题分析:

17..读图,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西北干旱地区占比重大,在新疆占的比重达40﹪,应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新疆水土流失问题、酸雨问题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在东部地区更突出。故选A。

18.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干旱区,不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环境问题更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可以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故选B。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19.A

20.C

【解析】

19.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大风频繁,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①②正确,③错;过度放牧不属于自然原因,④错。故选A。

20.土地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的丧失,C正确;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造成,A错;臭氧空洞主要与氟利昂的广泛使用有关,B错;植被的破坏是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之一,并不是荒漠化造成的危害,D错误。故选C。

【点睛】

荒漠化的成因和措施总结如下:

21.B

22.C

【解析】

2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自2013年到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不变,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所以该市的产业结构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B正确;由于生产总值上升,计算可得2014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均上升,AC错误;该市第二产业比重占比依然很大,产业结构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依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业转移,D错。故选B。

22.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应该为第三产业部门,可能是金融、物流业,C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属于第三产业。故选C。

【点睛】

该题需要主要产业比重和产值的不同,产业比重下降或不变,并不能代表其产值的下降或不变。

23.B

24.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23.该产业经历了由欧美向香港、台湾地区迁移,再向我国大陆、越南等地迁移的过程,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造,因为上述地区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故选B。24.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工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本地区劳动力优势丧失,导致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更加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地区迁移。故选D。

【点睛】

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25.B

【解析】

【分析】

考查河谷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

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限制了农业生产活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形成了高原上特有的河谷农业,B正确。故选B。

26.(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2)煤炭水能

(3)塔里木盆地

(4)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北方工农业生产较发达,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5)有利于上海的能源结构优化,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减轻上海的环境污染,减少酸雨危害;有利于减轻上海的铁路压力。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表示晋煤外运,②表示西气东输,③表示西电东送,④表示南水北调。

(2)①表示晋煤外运,调出的能源为煤炭。③表示西电东送,调出的能源为水能。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②为西气东输,调出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塔里木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④为南水北调,产生南水北调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而言,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与此同时,北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影响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

(5)②为西气东输工程,上海作为西气东输的调入地,有利于改善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减轻上海的环境污染,减少酸雨危害;同时,也缓解了上海能源紧张的问题;随着天然气的调入,上海对煤炭的消费比例可能有所降低,也有利于减轻上海的铁路压力。27.(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劳动密集

(3)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市场广阔;④国家政策优惠;⑤交通等基础设施好。

(4)有利影响:①加快山东省工业化进程;②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①②表示日本将部分产业转移至韩国和山东,③表示韩国将部分产业转移至山东。①产业转移时期,韩国的劳动力相比于日本廉价,②③产业转移时期,我国劳动力较为廉价,且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将部分产业转移至韩国,原因在于韩国的劳动力较为廉价,而此时我国尚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韩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我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且劳动力较为廉价,故日本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这两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3)山东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方面加以分析。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日本,韩国;相比而言,山东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根据材料一可知,有政策的支持;同时,山东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4)山东省通过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有利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其工业化进程,并且,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们收入。

【点睛】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总结如下(发达国家可理解为产业转出区,发展中国家可理解为产业转入区):

28.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地形小电子信息工业A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岛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台湾岛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Ⅱ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分界线向南弯曲,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岛中部为山脉,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台湾的的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海洋性特征表现在气温的年较差小,降水总量较为丰沛。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台湾产品种类多且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为电子信息工业。相比而言,台湾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充足,且技术含量较高,资金和技术占有主要优势。而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占有主要优势。故选A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