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很好。申论和行测都很好[经验日志]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原创)

很好。申论和行测都很好[经验日志]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原创)

很好。申论和行测都很好[经验日志]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原创)
很好。申论和行测都很好[经验日志]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原创)

我是误打误撞来考公的。09年11月,我在准备了一周之后,参加了第一次公务员考试,是当年的国考,同年的12月6日,我考了省考。国考580多个人报名,招3个,我进入了面试;省考报的当地的社保局,笔试第一,比第二名多12分。后来考了财政局的事业单位,招2个,第二名。后来就在这个财政局干了整整三年。中间考过11年下半年的省考,146.2分,报的成都市财政局,没能进入面试;12年上半年的省考,142点几分,报的省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局,招两个,第二名,放弃面试,被单位派去去援了藏。12年八月,参加本地的副科级考试,招两个,第二。现在在一个中心镇任副镇长。

我的考试仿佛总是万年老二。但毕竟基本上成绩稳步提升。一路走来,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面试都有很多心得。想过各种方法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每一科的成绩。我想说的是,我的这种提高绝对不是运气好坏导致的成绩变化,而是我真真实实的付出过,也实实在在的有所提高。很多人看到我准备的东西,都感到震惊。我决心把我的经验写下来,想告诉大家,我能做到的,你们也一样能做到。可能文章会比较长,有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也有具体的经验,我还会援引一些真题来详细的讲解。懒得看的人就别看了,我知道很多人没有研究的精神,看到长文就头痛。09年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曾经引起过很大的反响。如今再写这篇帖子,我已经从考公的新手变成了老手,这篇帖子也汇集了三年来考公的无数经验。

另外,本文只发在QZZN上,如果要转载,必须联系我本人,站短。

另,由于昨天发的时候申论部分有敏感X,所以现在补发在22楼。

关于公考

一、公考必须要准备付出

我周围也有很多人正在准备公考,也有很努力的,也有临时抱佛脚的,起码我看到的是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的。

我是这么看待公考的准备的。首先,我一直坚信,每个人的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学而优则仕”在这个时代并不适用,“行行出状元”才是真道理。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公考,我觉得,你就必须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我周围有很多村官,志愿者,他们的理想都是能考上公务员,但是他们的状态说实话真不是想要考上的样子。我常常在想,确实每年算上国考,就有三次机会。年年都有三次,看起来机会很多。但是我觉得你应该明白一点,一旦考上,就是能改变一生命运的事情。花那么两三个月时间的努力,来换他一生无忧,换他前程似锦,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那我觉得可能这辈子也很难指望他能做成什么事情了。

我觉得村官或者志愿者有这么几种比较好的出路:一种就是直接考上公务员;一种是最终没能考上公务员,但是借助在政府工作的平台,和一些相关创业的政策,自己搞了其他的事业,即使有一天离开,他的事业也已经基本成熟了,换言之,村官或者志愿者的经历,只是他的一个过渡而已。我见过有第一批的村官,一直续约,直到今年辞职了。或许这几年的经历给过他工资,也给过他一些工作经验,也可能认识了一些

人。但是,我是学会计的,我用会计学上的一个道理来说,就是机会成本。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机会成本,同样这么几年,如果你干别的行业,可能早都上路了。但是当了几年村官或者志愿者之后,换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干完全崭新的工作,可能这几年有点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一旦你决心要准备考公,那就绝对要准备付出。每一次考试,我要么就不去考,如果决定要考我一定会每天坚持看书10个小时以上,上班忙里偷闲的看,下班除了吃饭就是看书,每天看到2点过,一直坚持两三个月。而且我自认为还是在方法比较得当的情况下,复习效率很高。

二、成绩相对稳定

在看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经历之后,我觉得应该意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考试人数多少,无论你考了多少次,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来复习,那你的成绩会相对稳定在某一个区间内。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A这个人每次考试都是前一、二名;B每次考试每次都是进面,但是都处于攻擂的地位,而且攻擂难度很大;C每次都在面试线上下,有时候能进面有时候不能进;D每次都没法进面。

如果不改进学习方法或者保持同样的复习努力程度,你会发现,这四个人每次都会在自己的区间里面,基本上处境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说,如果你是那种每次都进面但是都是属于在攻擂,而且差第一名分数很多的这部分人,不要得意得太早,不要轻易的以为这次是运气不好,不信

你试试,下次基本上还是这样。每次都给你希望,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所以说,如果你还没有考上,别寄希望于运气,而应当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到一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一点一点的提高,从一个区间进入下一个区间,因为成绩是会稳定在某一个区间的。

三、复习的艰苦

没有人的复习是会轻松的,因为每个人的期望都会比自己能得到的多出那么一点,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追求期望的过程都会很痛苦。比方说有的人就是想考上乡镇公务员,他需要付出很多;有的人考乡镇公务员已经易如反掌了,那他一定不会只想考乡镇,而是会考更好的单位,财政局、国税局、省级部门等等。

复习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发呆,觉得生不如死,决定咬牙坚持下来,下次我绝对不会再考公了。

但是我的处境是可进可退,考不上,我也有不错的工作。但是有的人都已经逼上梁山了,还是成天游戏、麻将。以为自己随便找个高手咨询一下学习方法,再做一个星期的试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结果可想而知。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边际效应递减”。其实成绩的上涨也是这个道理,也许你在高手那里取到真经之后,你成绩能突然上涨5、6分;也许以前你都是裸考,这次你复习了一下,突然上涨了10分。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越往上,想要提高就越困难,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么1、2分会

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会为了这么1、2分付出比之前提高10分还多得多的努力。

四、关于裸考

身边很多人都在传闻谁谁谁裸考就上了,以此证明公考看的是运气;也有人说考前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煮碗面放松放松心态,就考上了,以此来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我觉得,公考的确需要运气,但是肯定不是全靠运气。你想一想,行测考的东西是不是更多的取决于你高中的数学和语文水平?申论是不是和高中的写作和平时政治水平?那你再想一想,你高中的数学是不是随随便便复习一周就突飞猛进了?如果不是,那公务员考试也是同样道理。

别人裸考上自然有他的道理,就如同高中时候有人从来不熬夜,就上课听听讲,下来把作业一做,一样考第一。一个清华北大的来和你一起考试,我相信,他裸考可能确实会比你成绩更好。

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裸考比较好,第一种就是底子好,比方说高中成绩好,比方说平时就成天写文章,这种人的写作不用复习也能很好;第二种就是之前因为某个考试他准备过,所以这次就不用怎么花时间准备,考前做点题找找感觉,就OK了。比方说我去年上半年就很认真的研究过申论,确实提高很多,下半年刚好遇到副科级考试,一考就上了。你要问我怎么准备的,我也确实就没怎么准备。但是意味着

副科级考试是不需要准备的么?

所以,如果你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都属于同一个“区间”,那我觉得你需要的就不是裸考,而是应该认认真真的准备。

五、需要怎么样的准备

考公不像是大学四六级考试。四六级是达到一个分数线就OK,跟人数没有关系,没有竞争对手,你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但是考公不一样,其实分数从来都不决定结果,决定结果的是你所在的“区间”。所以,如果你必须想一个办法,使自己摆脱同一个“区间”,如果总是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就做做题,做做试卷,看起来工作量很大,心理上很安慰,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

以前我一个班主任曾经这么说过:“你可以来问我学习方法,但是你不要跑来问我,化学该这么学”。如果你问那么空而大的问题,那只能说

那么老师要回答你,也就只能以他的经验来猜测,下大包围。那么这样的建议必然是没有针对性的。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头痛。那么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数学推理差,还是数学运算差。如果是数学推理,那么数学推理也能分几种类型,比方说是跟平方或者立方有关的数列,比方说是分数类的,比方说是那种需要自己拼凑公式的。如果你能明确这个问题,

六、具体需要怎么操作

要保证复习完之后能做对80%以上。如果只是简单的看看公式,那你有什么好复习的。

七、关于状态

我这篇帖子发出来之后,很多人跟我交流过。我觉得有必要加这么一段来谈一谈我对复习状态的认识。

我在复习期间,几乎可以放弃所有玩的机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复习上。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一点的会所谓的“偶尔放松放松”。但是我想说的是,人都是有惯性的,我们一直都处于一种状态之中。这个和戒烟是一个道理,你要么就继续抽,如果你想戒烟,就别戒了一个星期然后想“都戒了一周了,来一根奖励一下自己”,你这一奖励,后果就是烟白戒了。状态也是这个道理,你好不容易埋头苦干了一周,都快要进入状态了,结果想着最近那么努力,放松一下吧,这一放松,状态就回复到以前无所事事,没事儿就想上会儿网,去看看杂志,去喝点酒打点牌的状态了。你可以试试,如果真的这样坚持一个月,第一你肯定会生不如死的感觉,第二你会发现你虽然内心会很着急,但是会很有状态,也很会抓紧时间。我老婆以前考教师的时候,可以起床就看书,吃饭也在看书。这种状态不是仅仅是自律性的问题,而是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你通过长时间坚持而养成的。所以不要半途而废了。

进入状态的过程可能是比较困难,尤其是那些平时就放松惯了的人。那么如果想要进入状态,一是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一定非要详

细到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做什么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职的,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耽误而导致计划不能落实。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做完一样划掉一样,什么时候做都可以,做了就行了。这个方法对于拖延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种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掐指一算,还有两三个月,觉得时间很多,也觉得要做的事情可能能做完,所以就拖拖踏踏,最后一晃一两个月过去,看看,又觉得时间太紧。这种觉得时间多的情况,你就可以不制定计划,而是先做你认为必须做的事情,别的事情先别管,不用站在全局总览制定计划。比方说你觉得行程问题很重要,很难,那肯定得研究,对吧?虽然现在距离考试还有4个月,但是你就可以先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至于研究完这个问题,还剩下那么长时间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不用管了,研究完了再想想还需要做什么。等你都觉得时间比较紧迫了,可能这个时候很多前期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完成了,然后再制定计划也可以。

总而言之,就是公考必须要付出很多,要方法得当,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后面,我会详细的讲解如何复习,但是我讲的更多的是复习的方法,我可能不会讲解题目是怎么做的。但是每个题目该怎么做,是复习的时候自己应当去做的工作。

行测

我认为,行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的水平,但是绝对有提高的空间。

首先,行测需要懂得舍弃。这就有一个做题顺序的道理在里面。我个人认为的做题顺序是这样的: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在这中间跳过常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我说一下这么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常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分值偏少,与其花费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分配给分值高的题;第二,常识题基本上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会做就会做,不会就不会,而最可怕的是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因为这两种题你需要去猜测它的过程,这种题很容易给你一种假象,就是你觉得你已经很接近了,但是试来试去就是不对,可能的结果是你在这道题里很投入的砸进了5、6分钟,却又心有不甘,这样时间就浪费掉了,分值还很低;第三,这里面有一个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其实大脑还没进入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的去做数学或者资料分析,很容易找不到感觉,甚至因为资料分析各种数据纵横交叉,会在做资料分析的时候找错相关条件,白白浪费时间。而做语文相对来说是最不需要状态的,所以先从语文下手。然后是逻辑,逻辑是介乎于语文思维和数学思维中间的一类题,等做完逻辑,就可以开始数学,做完数学,大脑就已经全身心的投入了,这个时候再去分析纵横交错的资料分析,会又快又准。

去做,做到资料分析就已经时间不够了,要么就好多题没做,要么就错

其次,如何细化自己的问题。细化自己的问题,能够使自己对自己的水

这样,当你觉得自己的语文已经无法再提高了,但是总分又还不够高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看哪个部分是不稳定的,是错误率很高的,你就可以从这部分着手进行改进。这个就叫细化问题。所以,每次我做题都会掐着时间来做,做完一个部分看看要多长时间,顺手在前面写一个“20’”,便于做统计。而且做试卷的时候需要高度仿真。比方说我每次做试卷我会仿照涂机读卡,我会按照我考试时候的习惯,10个或者20个题涂一次机读卡,没有机读卡可以在每个题旁边用铅笔规整的涂一个墨团。

第三,在做完题之后要分析为什么做错。我说的这种分析不是说你看看这道题的解法、答案,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做的”。如果你这样去复习你的错题,那你也是做的无用功。道理很简单,因为考试不可能考到这道题,那你去研究这道题的做法又有什么用呢?以前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到很多人在老师讲解数学的时候,笔记做得比我还好,结果每次考试仍然没有提高。为什么?因为数学难的地方不在于知道如何解,而在于你凭什么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知道应该这么解。所以这才是我们复习最困难的地方。

那怎么做到知道“应该怎么解”?我觉得第一,你需要回忆你的做题过程,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要回忆起自己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其实这还是一个“细化问题”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精细。第二,在你知道了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之后,就要进行归纳,哪一类的问题应该怎么思考。第三,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不是看看答案和解法而已,而是应当总结一个思考的步骤,能总结出这个步骤,才是实质性的提高。

举个例子。以前在一个考公的群上,有个人出了道题,是个选词填空,题干大概意思是说“……,在他身上显示出了古代文人身上的______”,主要有分歧的是两个词,一个是“风尚”,一个是“风范”。当时我选的是“风尚”,结果错了,应该选“风范”。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过为什么我会做错。我首先想了下我当时为什么会选

了“风尚”,我发现我选择的时候是靠的“语感”,觉得“风尚”这个词更雅致一些,就选了。然后我想了下是不是我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是我发现我知道,“风尚”的意思更多的是说整个氛围、风气,而“风尚”更多的是说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风格。如果这两个词你不知道意思,那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是记住这两个词,权当是补充知识了。然后我进一步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应当用怎么样的步骤去思考呢?我觉得应该这么思考:第一步是分辨两个词的意思,如果两个词的意思有所差别,那么肯定选择跟题意相契合的那个词;第二,如果两个词的意思差不都,那应该看前后有没有什么暗示。比方说一个题说“这是我们______的责任”选“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那其实应该选责无旁贷,因为后面有个责任,算是一个暗示。在做题的时候,应当主动的学会去找这类的暗示,习惯之后就能很容易发现暗示。通常正式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比较严谨,选择的答案一定是有根据的,这类暗示就是非常确切的一个根据。第三,在前两个方法都无法选择出答案的时候,就应当根据“语感”了,选择更“雅致”的词。我遇到过有题,两个选项都差不多,也没有暗示,结果答案的解释是说题干说的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事迹,选择的那个词语更雅致,更符合老先生的身份。

这样的复习结果才是真正的效率,才是有结果复习,才是一种稳步的提高。

第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搞清楚题干问的什么。要养成一个习惯,在看完问题之后,一定要将问的问题划下来。比方说,逻辑题的提问方式

其实是很绕的,比方说“以下选项中最不能加强推理的是”“以下选项中最可能说谎的是”“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因为做题要抓紧时间,所以很容易一眼晃过去,看到A选项就是“最能加强的”,结果别人问的是“最不能加强的”。比方说,资料分析里面,题目里的数据很复杂,纵横交叉,这时候你必须在看到问题之后,找相关的计算条件,找到之后划下来,然后再拿到题目核对一下是不是就是这个条件。否则很容易找错条件,找错之后计算量又大,一顿瞎算,最后没一个选项是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时间就浪费了。

所以,这个步骤看起来是多此一举,但其实非常重要,一定切记。

第六,一个小技巧。我每次备考省考,不管我考不考国考,我都会买一本国考试卷来做。因为省考和国考都是120分钟,而国考题目比省考多,而且更难。在系统的复习完之后,开始做试卷练习的时候,先做国考题。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生不如死,觉得太TM难了。等你认真做完,总结完之后,再做省考试卷,你会发现省考简单多了,正确率会比直接做省考题要高。我试过几次,屡试不爽。

常识部分

这个部分我觉得我能说的很少。这个部分也很难补,我觉得专门花大把

的时间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基本上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比较少。如果要补的话,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方式:第一个是你首先要了解下大政方针,比方说今年如果要考,那么十八大报告、中国梦的相关主题要了解,了解这些不仅对常识可能有帮助,更多的是对申论有帮助;另外今年如果是个特殊年份,历史上的有些事情需要注意,比方说2011年的时候,就可以看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当做一个专题来记一下。第二,做到的题,错了的,可以拿个本子专门记录下来,分门别类,没事儿的时候就当看着玩儿。第三,像法律方面的题,说白了就是去找下感觉,因为虽然说法律是很专业的,但是其实很多东西可以用常理去推敲,也可以结合定义去分析应该具备那些构成的要件,然后再看选项的内容是否符合。这就需要平时做题的时候仔细的去思考,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帮助。第四,我冒险推荐一个人的新浪博客,叫刘源,是ne w oriental的老师。公考方面的很多东西他都发在博客上,也会有一些常识方面的东西。记得有次考试考了金砖四国,刚好他就预测到了。之所以推荐这个博客,不是因为他*****准,而是人家成天就研究这个,与其你自己在哪儿漫无目的的瞎猜,还不如看看专业人士整理的常识,没事儿当看动物世界那样看着玩儿,没必要去记。

总而言之,这个部分,即使你背完百科全书,也未必能考到你背过的题,所以我们的中心思路就是,往靠谱的方向去复习,提高命中的概率就行了。另外就是观念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当看着玩儿,即轻松,又涨了姿势,哈哈。

语文部分

语文部分我想说的大多其实就是我上面发的那个EXCEL里我自己总结的我的毛病。我这里把这些内容整理下来。

我还想多说一句,以前我问过很多人,你哪个部分是做得最好的,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语文最好”。后来我实际了解了他做题的情况之后,我发现,其实他语文并不好。之所以他会觉得自己语文最好,是因为他觉得相对几个模块,语文没有题不会做。其实这并不代表语文就好。我打个比方,大部分人的语文错误率都是7个左右,而我虽然都会做,但是我每次都错10个;而数学大部分人都错7个,而我虽然做得也很艰难,但是基本上能保证只错5个。这样看起来,其实数学就比语文好。永远要记住,我们不是要达到分数线,我们是要考过别人,所以这个需要看别人的水平来衡量自己的水平,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一)选词填空

1、前面我说过,语文有个最大的难处在于模棱两可。基本上我的思路是用数学的方式来推导出一个做语文的逻辑。什么意思呢,就是像我前面例举的那样,一道题,我不光光是看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从中推导出了“词义-有无暗示-靠语感”这样的一个思考顺序。这就好像是一个公式一样,一步一步的去推导一个答案。这样的推导本身就具有确定性,科学性,很大程度上能使你的选择更加靠谱。这样的复习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这样的公式推导得越多,你能够涵盖的题就越多,举一反

三就是这么来的。

2、学会找关键词,比如“甚至”,“以至于”,“但是”等等,这些词语其实直接导致后半句的一个趋向,在一些时候,两个意思完全不相同的词语选项放进去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这些词语就会决定应该选哪一个答案。其次,如果很难选,可以归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看他到底想说个什么意思。然后你就想,如果选A答案,换你来表述这个意思你会不会这么表述,为什么不会这么表述?所以说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去进行比较。

3、通常选词填空都会让选两个词。有的题会很贱,会故意把其中一个词设置得特别合适,但是后一个词却不那么合适。而另一个选项两个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说得过去。那这种需要多琢磨一下,通常这种题都选择后一种两个看起来都合适的。

4、有些词根本就不知道意思,或者对这个词的理解存在误区,这种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唯一的就是记下来,涨涨姿势,下次遇到记得就行了。

(二)言语理解

我觉得言语理解最大的障碍是——“精力集中”。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走神,一道题题目又很长,晦涩难懂,最后翻来覆去读三遍,还是不得要领,最后就只能三短一长选最长这样去选一个,很浪费时间。避免这种情况当然最好的就是心无旁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尝试去按照题目所描述的场景去想象,想象那个画面,这样就不容易走神,就不会眼睛在看题,

而脑子想的是别的场景。这种方法在练习的时候就要学会去练,而且平时做卷子的时候如果状态有起伏,会遇到脑子很乱找不到状态的时候,这种时候千万别放弃想待会儿状态好一些再来做。这种状态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学会调整心态。因为考场上未必就是你状态最好的时候,万一当时很浮躁怎么办?所以这种时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1、有的选项是这样的,它提到了很多题干中描述的事情,但是他望文生义了,或者画蛇添足了。这种选项说的事情有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符合题干的,但是它有一部分却说了题干完全没提到的事情。这种选项是错误的,而且很有迷惑性。

2、和上面这种选项相反的是,有的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别人的题干说了两层意思,但是它只说了一层意思。这种表述的意思不全,也不能选。

3、跟选词填空一样,要找关键词,要跳出来概括一下中心意思,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尤其是那些表示转折、递进或者并列的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整段话意思和结构的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如果出现“例如”“其中”这样的词,其实这个词后面的已经是在举例子,所以它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词前面的主旨句,那些扯到“例如”后面句子内容的选项,都是错的。

4、直接性。无论是言语理解或者申论的小题,需要的都是直接性,不需要你去延伸它的意思。比方说如果它说某某事情非常重要,而一个选项是说“如果不做某某事情就是不对的”,这种去引申或者反面描述的选项,往往是错的。这个道理和逻辑题里面那种加强或者削弱类型的题有

相似之处,如果要加强一个观点,那么直接加强,比间接加强的加强效果更好。

5、如果两个选项很纠结,那么就不要再拘泥于题干的每个词句,而是总结一下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想逐个去想着两个选项的意思,想,如果换我来表述这两个选项的意思,我会怎么去说,然后看这两种表述哪个和题干的表述更接近,那就是哪个选项。

6、有的选项说的每一个分句都是原文的原话,这种选项往往需要尤其警惕。因为很可能是断章取义出来的,实际原文根本不是想说这个意思。还有的也是引用原文,但是可能引用了5个分句,4个都符合原文,但是它偷梁换柱的改掉了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这种也需要警惕。看起来最完美的往往暗藏杀机。

我觉得做语文不要光靠语感。有时候你的语感是错的。而语感的培养就是这样很明确的、很科学的培养起来的,你如果能像我说的那样按图索骥的一步一步的去思考每一道题,做多了之后形成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才叫语感。因为我们已经告别高中多年,很多东西都退化了,我们需要用一种很科学的方式来把语感找回来。

还有,可能有人觉得我说得很抽象,不知道落实到题目上是个什么情况。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在海量做题当中去体会。我只是把很多问题总结出来了而已,而且我总结的只是我经常犯的错误,你未必会犯。我说的只是一种复习方法,你也需要去总结你自己的一套做题心得,这个因人而异。因此,要总结出这样的一套一套的方法,需要海量的做题。

行测常识笔记

常识判断 一、 法律 (一) 法理学 法的特点 法的作用 法的渊源 法的效力 法的分类 法律制裁 法的实施 法的概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与道德、宗教等规范相比,法具有如下特征: 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 规范性:法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和义 务是法的主要内容。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通 过确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来实现的。 法律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法律可以反 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法的特点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并有 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 体现。 程序性:程序是社会制度化的最重要的基石。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 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人效力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折衷原则保护原则: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空间效力全国性法律:领土、领海、领空、大使馆、船舶、航空器 地区性法律 具有域外效率的法律:民法、贸易法、婚姻法 时间效力 法不溯及既往 从旧兼从轻法律的溯及力 法的效力

指引评价: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 评价作用。预测:预测作用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教育: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作用对象是一般人(即不特定的大多数人)的行为。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有人因违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对一般人有确定的指引:义务模式对人们的行为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权利模式对人们行为的指引 强制:指法可以用来制裁、约束违法犯罪行为。法的 强制作用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的保证。其作用对象是违 法犯罪者的行为。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 的 作 用规 范 作 用 社 会 作 用口诀: 指引自己,评价他人,预测你我他,教育大多数,强制一小撮 法的分类 成文法:成文法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法律 条文 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我国没有)、法理 实体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根本法:宪法 普通法:其他法 特别法:如教师法 一般法:一般人 国内法 法的渊源:一般指法律的表现形式 法的表现形式 正式意义的渊源:以规范性文件表现 非正式意义的渊源:政策、道德

成功者经验之谈:行测测试要懂得放弃 申论重在积累

成功者经验之谈:行测测试要懂得放弃申 论重在积累 “你报考公务员了吗?”这句话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录。公务员考试也成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择业途径之一。记者从浙师大就业指导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录取的比率并没有相应提高。一方面对毕业生和准备考研、考博的同学来说,报考公务员是为了多一条出路,所以考生只是拿出一小部分精力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记者采访了几位去年刚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她们介绍了一些公务员考试方面的经验。 行测考试要懂得放弃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小陈表示,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多做练习题,多做历年国家或者各省的真题,同时做题一定要选几套按考试时间标准做,这既有助于迅速了解公务员考试的题型,也有助于掌握分配时间的能力。做完真题后就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弱项在数字推理等题型上,就要花点工夫了解一下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每种问题

背后的公式是什么,只要把这些公式记住,出什么题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其他的类型也一样,每种都有解题技巧,关键就看你能否掌握,这在考试中省下来的几秒钟也相当重要。小陈说,真题做多了对答案的感觉会比较准,建议报考2008年公务员的朋友们现在可以多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小陈表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不难,但是每道题平均答题时间也只有50秒,这50秒还包括你读题干和4个选项的时间,所以给你思考的时间也就是30秒左右,如果40秒还没有思路就应该放弃了。小陈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的境界就是懂得放弃。但是做题目的时候还是要有顺序地从头到尾地做,以免遗漏过多的题目。 《申论》重在积累 在财税部门工作的小冯告诉记者,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测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小冯说,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要求应试者用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她在备考时看得比较多的就是《半月谈》、《南方周末》和《青年时报》等报纸杂志上的时事评论,掌握社会热点和评论写作的一些技巧。在考前她还报了一个比较资深的公务

2018年国考行测:“年龄问题”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中年龄问题相较其他题型而言隐含条件较多,即与生活常识结合较多,从而以较短的题目长度充分考查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在年龄问题中,简单常识有:每人每年长1岁;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两个人的年龄倍数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小等。下面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来为大家详细讲解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年龄的三大特点: (1)两个人年龄差不变 (2)两个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的倍数关系会越来越小,无限接近于1倍) (3)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量相同(过一年长一岁)。 年龄问题的常见解题方法:画时间轴,代入排除,方程,整除等等,下面我们通过几道真题给大家进行讲解 例1.一位长寿老人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问这位老人出生于哪一年? ( )。 A.1894年 B.1892年 C.1898年 D.1896年 【答案】由题意可知,当他 44岁那年为1936年,所以1936-44=1892,因此答案为B。 【点评】在年龄问题中,大家需要记住两个平方数,,原因在于考试中会出现比如某一个人出生的年份是一个平方数这一类的条件,但出现这一类条件的时候我们基本就可以把数字锁定为1936,因为只有此数符合题意,比如43的平方为1849,不可能成立,而记住目的在于考试可能会出现家里的孩子过了多少年后,此时的年份是平方数,我们就可以锁定为2025,所以,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

例2.有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二十世纪,2015年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2012 年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一,问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作0岁)。 A.14 B.15 C.16 D.17 【答案】生于二十世纪,所以2015年老人的年龄最大也不会超过2015-1900=115,因为2012年和2015年相差3年,而2012年他的年龄是3的倍数,那么,2015年他的年龄也一定是3的倍数,且年龄的个位数字小于3,所以2015年的年龄=111、出生年份 =2015-111=1904,各位数字之和=1+9+0+4=14,选A。 【点评】此题涉及到了整除的思想,而且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字之间关系的分析,所以,有的时候数量关系题,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实际的数量题目,除了要有一些数学思维之外,还需要我们能联系实际考虑问题,做题与猜题相结合,迅速做出答案。 例3. 2014年父亲、母亲的年龄之和是年龄之差的23倍,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1/5,5年后母亲和儿子的年龄都是平方数。问2014年父亲的年龄是多少( )(年龄都按整数计算) A.36 B.40 C.44 D.48 【答案】设2014年父亲年龄为x,母亲年龄为y,则有x+y=23(x-y),得11x=12y,x 能被12整除,排除B、C。代入A项,y=33,5年后目前年龄为38岁,不是平方数,排除,故选D。 【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方程、整除和代入排除相结合的题目,所以就要求我们考生做题要勤于思考,并不是所有题目,必须要用方程解出答案,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分析,用题目中的一些条件去排除答案,进而简化我们的运算量。 提醒大家,面对年龄问题时,只要把握了年龄问题的三大特点,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善于运用多方法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善于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年龄问题基本就可以正确解答了。当然,我们做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要注意问法,以免出现作对而选错的情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答案

卷)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A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参考答案2011 20分)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给定资料41.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解读:”作答。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这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4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给定材料2.5分)800河后黄河安澜年的主要原因。(10字。200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解读:1 / 5 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2010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参考答案:1()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2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3多,两侧又有较多的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4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3二、“给定材料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字。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解读: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 荷兰退耕还湖)相似。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参考答案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公务员复习笔记-复习心得

认真研读教材不少于三遍,并且对重点、难点、考点都要做详细的笔记。对考试的题型、题路反复研究,并在233网校在线题库上做了大量模拟试卷,进行实战热身。 相应地要求每位应考的考生知识面要广,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备很强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它不仅单单考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学习积累,而且知识面要宽,关心时政,学会独立思考,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辨别分析力,以及流畅自如的表达能力。 进行模拟面试,在模拟面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哪方面的不足,更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解题思路和组织语言这些方面的能力。只要熟练掌握解答面试题的思路,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面试何愁不过。 (一)准备阶段 了解最新考试大纲,熟悉题型、题量。同时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保证自己的复习进度跟着原定计划进行。要想制定出好的计划,需事先做1~2套真题。了解试题特点、难易度等等,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为自己在今后的复习当中掌握学习的侧重点做好准备工作。 (二)突破阶段 第二阶段对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应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第一,掌握每种题型,尤其对试题特点与答题规律和方法认真地学习;第二,巩固已掌握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实践来总结出自己的答题经验,保证自己的答题方法既省时间又有较高的正确率;第三,研究历年真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对真题进行总结,收集易错知识点,对此部分加大复习力度。 (三)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是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考前20天左右进行。要选择具有和真题形式、难度相当的冲刺试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答,以提高把握考试进度的能力。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主要测查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科目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很重要!如何做到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中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资料分析内容涵盖量大,且有时图文交杂,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其信息让很多考生头疼。因此,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资料分析解题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经常见的资料有文字型、表格型、图型和混合型,每一种不同的图型有相对应的不同的方法。那么对于资料分析的文字型材料我们应该怎么进行阅读,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效信息,加快做题速度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阅读文字材料的技巧。 一、文字类材料的特点 1、结构上,文字类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 2、句式上,文字类材料句式一般都是固定的,常见的句式是给出统计指标的量、增长量、增长率等。 二、需把握的关键

1、时间,把握材料给出的时间,而时间一般是在文字材料的段首。段首给出的时间往往就是整篇材料统计数据的时间。 2、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一般就是在每一句话的句首。我们需要根据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结合材料找到相应的数据,进行列式和计算。 例.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0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8.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8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1万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53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21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14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88万人和549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征缴收入2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937亿元。问题:1.材料类型是什么?是单段落还是多段落? 2.材料所涉及的统计时间? 3.材料涉及了几个不同维度的统计指标?分别是什么?相互之间呈现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整体与部分)? 4.全国就业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1.材料类型是文字型材料;是单段落。

(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笔记 学霸笔记 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 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 x越小越精确 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地市级

2018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参考答 案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 (一)【参考答案】 ? 1980年前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有经营权、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建房、烧砖瓦等。 ? 1984年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 1990年提出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确定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发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 ? 2003年明确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 ? 2017年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二)【参考答案】 ? 第一,人口增减变化大,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中“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难以为

继。 ? 第二,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存在争议。 ? 第三,种地费时费力,土地零散、收益低,流转困难;部分农户不想要、不想种地,甚至完全脱离农业,导致土地撂荒。 ? 第四,国家土地调整政策限制严格,重视“稳定”的前提。 ? 第五,当地政府持支持态度,但与现有国家政策相冲突。 ? (三)【参考答案】 ? 该句表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仅为满足经济或美观诉求,而忽视了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 仅满足经济或美观诉求,易导致:(1)生活单调,缺少沟通,心情压抑;(2)活动健身空地有限、容量小;文体活动室利用不方便;(3)破坏传统文化气息;(4)各色人为不同目的争夺空间;(5)贫富差异过大导致居住空间分异。如若兼顾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则能彰显城市价值,带来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平衡社会关系,交流传播信息,催生艺术创作。 ?

我们应当平衡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和居民人居环境三者关系;借城市公共场所“化人”;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消解市民对立情绪。 ? (四)【参考答案】 ? 关于S市地下管廊建设情况的讲解稿 ? 各位观展的领导、同志们: ?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自来水管道、供电、通信电缆等管线整体迁入地下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自建成以来平稳运行多年,内部管线有序排列且预留管线空间,并容纳夏季集中供冷管道。 ? 我市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并涵盖辖区内单位主要负责人;形成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编制规划、统筹管理。二是解决资金问题。组建开发公司,借力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争取国家试点和省财政支持,通过补贴确保股东的基础收益。三是科学设计施工。前期调研分析,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建设监控、感知系统,预留升级接入口,实施统一综合管理。四是调动入廊积极性。合理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让管线需求者自主选择使用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各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 ? (五)【参考例文】

公务员行测和申论考试的内容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中国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包含申论 和行测)和详细的答案解析WORD版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 A.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 B.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戊型肝炎疫苗研制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器潜技术的国家之一 D.国内首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SAR”测图系统研制成功,至此,我国可成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从万米高空获取高分辨率测绘数据,及时动态监测地理国情 2.下列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加大耕地保护工作的力度 B.提高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C.提高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以降低能耗总值和排放水平 D.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3.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提出: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4.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升值 B.欧元区经济低迷 C.巨额财政赤字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6.下列关于我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商联不属于民主党派 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 C.无党派人士是指既不参加中国共产党也不参加民主党派的普通群众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

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察成语库-笔记

成语的释义及使用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内容之一。今天,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近几年省公务员考试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到的成语以及成语的易混辨析,希望对大家的成语积累有所帮助。 2007-2013年国家、省市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考查了3次及以上的成语 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 南辕北辙 6 不谋而合 5 司空见惯 5 无所适从 5 独树一帜 5 未雨绸缪 5 首当其冲 5 居安思危 4 莫衷一是 4 此消彼长 4 家喻户晓 4 理所当然 4 大相径庭 3 变幻莫测 3 相辅相成 3 无功而返 3 画地为牢 3 一蹴而就 3 举重若轻 3 高瞻远瞩 3 日新月异 3 得不偿失 3 以偏概全 3 摩肩接踵 3 按部就班 3 众说纷纭 3 断章取义 3 责无旁贷 3 推陈出新 3 语焉不详 3 人迹罕至 3 穿凿附会 3 沧海桑田 3 不知所措 3 历久弥新 3 眼花缭乱 3 别出心裁 3 2007-2013年国家、省市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考查了2次的成语 声名鹊起殊途同归事与愿违游刃有余持之以恒危在旦夕顺其自然见仁见智 闻名遐迩岌岌可危如日中天唾手可得林林总总无济于事源远流长缘木求鱼 欣欣向荣高枕无忧方兴未艾随波逐流踌躇满志削足适履舍本逐末任劳任怨 循规蹈矩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丰富多彩耳熟能详人云亦云矢志不渝 取长补短顾此失彼泾渭分明千载难逢扑朔迷离昙花一现层出不穷信手拈来 各自为政鲜为人知恰如其分车水马龙功败垂成与生俱来针锋相对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触目惊心苦心孤诣有的放矢有目共睹因势利导独善其身深不可测 鞭辟入里不遗余力始终如一一如既往如影随形有条不紊千姿百态因人而异 姹紫嫣红千变万化浮想联翩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名副其实光怪陆离毋庸置疑 博大精深天马行空捉襟见肘高屋建瓴夸夸其谈前途未卜栩栩如生跌宕起伏 标新立异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刻舟求剑防患未然信口开河匠心独运背道而驰 盛气凌人目空一切浮光掠影适得其反振聋发聩危机四伏出类拔萃一鸣惊人 无人问津门可罗雀门庭冷落脱颖而出应运而生名不虚传一朝一

行测和申论要求

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目简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我们按照答题时间及得分情况试题分为三类:(1)耗时长且不易得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2)耗时长易得分―――资料分析、事件排序、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3)耗时短但不易得满分―――常识判断。 二、申论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国考过来人经验谈:行测拼速度申论必须动笔解读

小陈是2010年国考浪潮中的幸运儿,硕士毕业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专业加试、面试,一路过关斩将,直接被中央某直属行政机关录取,“基本没怎么找过工作”。从本科毕业开始,他连续三年都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前两年都是“裸考”,“算是先摸个底儿”。到了最后一年,因为机会难得,小陈只好奋力一搏,从当年8月起就开始准备。不停地模拟真题,并报名参加了不少各种公务员讲座和辅导培训。经过近5个月的准备,第三年的国考,小陈足足比前两年“裸考”时多考了15分之多,130+的成绩超出第二名10多分,优势十分明显。 小陈称,自己之前曾咨询过许多入围面试或者考取国家公务员的朋友,大家的意见不是很一致,要视个人情况而定,重要的是方法要对。“有些人感觉越复习越考不上,我觉得应该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要么是因为复习了之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发挥失常; 要么是因为复习的路数不对,背离了公考的初衷和方向”。 谈及公务员考试复习的经验,小陈说:“行测更多拼的是速度,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熟练更迅速地答题。比如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什么的,每年都是那几样,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准确率,时间也可以节约出来。申论更是必须复习的,不复习能考出高分的要么是侥幸,要么是自身有天赋有经验。” 他还表示,就他自己而言,今年考试中提高的15分主要就集中在申论,“申论要想提高必须动笔,不能光想,要把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写出来,再与参考文章对比,查找自己与范文的差异。我就是这么做的,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复习了也是白搭的说法,小陈十分不赞同。他说:“古人说开卷有益,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样的,复习了是不会白费的。比如应届毕业生,在复习公务员时学的东西,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用得着。许多单位的笔试题都是从历年的行测真题中挑选出来的,也有一些单位通过考查毕业生的申论水平来决定录用。”此外,小陈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考取,与之前两次“练兵”也是分不开的。“但是不建议当‘考霸’。”小陈笑笑说。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答案(地市级)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 (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1.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就把城市和水的关系揭示了出来:“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那时的“国”与“城”往往是同义语。老子的意思是说,城市常常处在江河的下游,它像是美丽的女性,又是经济、人文、思想的荟萃之地。这说明,如何做好城市与水这篇文章,自古以来就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北京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很重视水的问题。如1958年建成了十三陵水库,1960年建成了密云水库。近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更进一步丰富了北京的水资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水”主沉浮。有水则城兴,无水则城亡。 流经城市的河流与湖泊就像人的眼睛,如果这眼睛是清澈明亮的,那则魅力无限。人具有天然的亲水性,爱水近水是人本能的习性。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地方,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难觅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流。如何让被污染的河流重新恢复其青春曼妙的身姿呢?这里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英国的泰晤士河一度受到严重污染,鱼虾绝迹,臭气难闻。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大力治理泰晤士河,建设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使得泰晤士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实现了先处理后排放。经过将近20多年时间的艰苦整治,泰晤士河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 “人水共存”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把洪水逐出城市的抗洪策略,提出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楼宇结构技术,通过不断提高区域水面率,调整雨水径流的下渗和蒸发比例,逐步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同时,允许部分低洼地区作为洪水期的滞洪区,把洪水纳入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存。

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知识点梳理

行测笔记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不可加入个思想常识,一切以题为出发点) 题型:片段阅读(考理解)多于选词填空(考表达)试卷第一部分,30题 一、做题顺序:1、先审题问―――――分清题型、了解题问是什么 2、回读题干―――――寻找命题语句同义替换:换一种说法,对策型答案居多 3、果断选择―――――经过转换后的答案 精减压缩:提炼句子主干 二、阅读理解题:(总计20小题) 题型:1、主旨概括题(10题左右) 标识词: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核心、旨在。主(说明、阐明、表达、意思)――――找主旨句、重点句 概括、总结、归纳、复述―――――――――――――――――――――――突出重点、兼顾其它 ⑴、做题思路: 行文脉络 关联词语选择答案 对策多为考点,转换后为答案 切记不得思维发散或引申,转换即可 ⑵、做题方法:2个切入点――――关联词 行文脉络: 1、总-分-总①首尾句原则:文章的前半段或后两句比较重要,可能出现观点(重点强调一、二句) 2、总――分如随着―――,背景交待,粗读过后找对策。尾句“在这种情况下”指代上段,后句为观点 3、分――总 4、分—分②辅(分)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例子:看其前后,对于例子的表述项,不选 出现原因时:看前后 援引:看前后内容,援引不选 反证:看之前或通过反证推导出正面观点 正确答案要与原文在主体、倾向性、语态、时态上保持一致。 ①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句的后部分)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等; 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一级递进) 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等。(二级递进)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例1: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说明、表明、证实―――结论性的引导词),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定语)的全 力配合与支持。如果(反面论证,重点在反面论证之前,此处可不看)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 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B. 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 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D. 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义替换 例2:(2007 年江苏)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 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对北京市的长远发展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北京奥运会 B.奥运会的交通环境 C.北京人的两种意识―――同义替换 D.北京市公交的优先战略 例3:(2006 年江西)要想使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将国有大股东利益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必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B.必须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有机统一大中小股东利益―――――对策 C.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需要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 D.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