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池莉小说母亲形象

池莉小说母亲形象

池莉小说母亲形象
池莉小说母亲形象

浅析池莉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摘要:女作家池莉在其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生动而丰富的女性形象,而她笔下的母亲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她对母性这一永恒主题的关注和她作品中渗透的母性意识是非常独特的。她歌颂母亲的伟大也正是母亲的缺点。池莉小说中的母亲形象真实而立体,是“良母”与“恶母”的结合体。池莉这种既“颂母”又“审母”的辩证意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池莉本人生活经历、创作态度和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的。

关键词:池莉良母形象恶母形象母性意识

母亲和母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母亲”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称谓,通常是文学作品中“博大,无私,慈爱”的代名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之前就有众多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冰心、丁玲、路遥等作家大肆赞美伟大的母性和无私的母爱,因而塑造了一大批于曼贞、李巧芝式的贤妻良母形象。而张爱玲、谢冰莹、廖辉英等作家却突出表现母亲的虚伪、自私、异化和扭曲,把母亲看作恶魔的化身,塑造了一个个曹七巧式的恶母形象。然而,作家池莉笔下的母亲形象,身上既闪耀着神圣的母性光辉,同时又折射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她们是日常生活中立体而真实的,而非“高大全”式的母亲。本文将池莉小说中的母亲分为“良母”和“恶母”两类母亲形象来分别论述,继而探寻池莉独特的母性意识。

“母性,女人的天性,每个女人都有这种天然的母性。它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必备的本性,也是女人真正伟大之处。倘若哪个女人丧失了这种天性,不是客观环境的压迫,便是自我灵魂的堕落,她不但不是一个女人,也失去了做人的起码资格。母性的内涵是真爱、无私、奉献、牺牲。母亲因为拥有真爱、无私、奉献、牺牲精神而被视为人类的圣母,世间的女神。”[1]女神意象是中国女性的原始意象,是母性意识在中国文学史中深远的历史根源。女娲、精卫、妈祖等母神崇拜则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在继承原始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民族保留了母性崇拜的因素。另外,母系社会遗留的母亲崇拜意识,儒家以“仁爱忠孝”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使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就有一种强烈的母亲崇拜倾向。

所谓“良母”首先应该是具有上述母性意识的生命给予者,是养育和挚爱儿女的恩者,她的身上应该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她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子女,甚至是生命;她爱护子女,任何时候都展开怀抱欢迎归家的孩子;她既像春雨,滋润着家庭中的所有心灵,又像太阳,温暖着家里所有人的身心,还像拐杖,为步履蹒跚的家人支撑起一片天空。所以,“良母”形象必定具有这些特点:博大宽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知索取,慈爱祥和,温顺恬静。池莉在《怎么爱你也不够》一文中对良母形象作了很好的诠释:“一个人一生就那么几十年,而在这几十年里,绝大多数都是在和成年人打交道。你的成功,你的荣誉,你的利益都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得来的。在你为社会创造了某种财富的同时你自身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伤害。只有孩子是你的天使,只有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天真,什么是可爱,只有她让你看到了一滴汗水一份收获。”[2]“我希望我的女儿明白,这就是我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

[3]池莉小说中的李小兰,来双扬就是这种传统的“良母”形象代表。她们宽宏大量,无私奉献,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池莉也正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确认了母爱的无私与神圣,通过《太阳出世》、《生活秀》、《不谈爱情》等小说中抒写母性体验,表现母性,颂扬母性,肯定与凸显强烈的母性意识。

母性是女人本能的天性。从一开始,它就植根于女人的身体和内心,特定的时候它会自然流露出来。

《太阳出世》描述了赵胜天和李小兰初为人父母的整个过程。女主人公李小兰是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人物。结婚当天还穿着婚纱当街大骂,怀孕期间,对丈夫大吵大闹,不乏孩子气。但是每一个女人都有母性,也许只有在做了母亲的时候,母性才能得以最辉煌的展示。就在李小兰第一次感到胎动时,她竟眼窝里热乎乎的。最初的母性意识就这样在李小兰身上自然而然的凸显出来,这不仅驱散了她内心的烦躁,还一点点改变着她先前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雨果曾说:“女人是弱者,但母亲是强者。”作为一名母亲,李小兰在生活的重重磨难前变得异常的坚强和勇敢。心头涌起的伟大母爱让她放弃了打胎的念头:“全世界困难重重,可婴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困难算什么!”[4]从此,这种伟大的母性意识一直伴随着李小兰成长,让她从一个不懂事的不乏小孩子气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母性的本能让她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更让她便得宽容文雅坚强,也让她懂得了关爱他人,珍惜生活。从李小兰的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凸显的最原始,最本能的母性意识。李小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良母”。

孩子的成长成就母亲的成长,母性会随着女性的成长变得成熟、宽广、深厚,甚至由此及彼。

小说《生活秀》中,来双扬身上凸显了一种伟大的母性意识。来双扬虽然不是母亲,但她的身上却呈现出了“母亲”所有的特性。她十五、六岁丧母,父亲一走了之,家里剩下刚读小学的妹妹来双嫄和嗷嗷待哺的弟弟来双久。在这样恶劣的境况下,来双扬主动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靠出售油炸干子养活弟弟妹妹。“发家”之后仍要负责弟弟吸毒戒毒的费用,代妹妹向原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对于做完包皮手术到自己家里来疗养的侄子来金多尔,来双扬投入和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她把侄儿来金多尔看成自己的亲身儿子,用自己的奶水把侄子喂养长大,并在生活中给他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危机,精明能干的来双扬展现了她潜意识中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爱护幼小的母性的一面。这也恰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池莉这样评价来双扬:“爱这东西,真是令人智昏,正如权力让男人智昏一样,来双扬在瞬间完全变了一个人,一下子是个毫无原则,毫无脾气的慈母了。”[5]

另外,《不谈爱情》中庄建非的母亲,可以为了儿子的前途,放下架子,摆低姿态,收起自己一贯的清高与冷漠,亲赴花楼街拜访亲家。而吉玲的母亲可以为了女儿的幸福,收拾起平时的邋遢肮脏,而以体面的慈母、热情的亲家母面目出现。对于第一次登门拜访的庄建非,吉玲的母亲既不多话,也不冷落,只是热情似火、细声细语地让座倒茶,奔出去买好菜好酒······不管她们在其他领域多么精明强悍,多么不可一世,在儿女面前,她们始终表现得母性十足,随时张开翅膀准备保护自己的孩子。

“只有做了母亲,女性意识才进入一个理想的情绪层面,女人的天性,只有在母亲这个位置上才发挥得更加充分,更为完美。”[6]池莉笔下的这些“良母”,正完美地发挥着女人的天性,保持着自己的角色特征和固有的价值取向,凸显着光辉的母性意识,演绎着母性的神话。

“母性神话在20世纪40年代最具有女性意识,同时又由游离于大众话语之外的张爱玲那里开始解构。其笔下的母亲一洗超凡脱俗的神圣光圈,从云端直坠凡尘。母亲脸上挂着的再也不是慈爱和平的微笑,她的心胸也不再是博大宽厚的,她和无私奉献更是不搭界;她的世界里只有仇恨,她的字典上只有无情和恶毒,她已从天使变为巫婆,身穿黑衣,龇牙咧嘴,骑着扫帚,在子女们的天空上搅起阵阵血雨腥风,成为子女们摆脱不去的梦魇。”[7]更多的女作家则通过审视,深入挖掘女性人生中的多重复杂性,打破了父权话语中神圣母性的神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母亲身上的自私、虚伪、丑陋、甚至卑劣。由此,对传统母性神话的解构犹如一个个涟漪,布满在本是神圣而平缓的母性神话的河流之中。

池莉本人有这样一种生存体验:“死是比较容易和经常发生的,而活下去,活得愉快却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正因为感到活的艰辛与困难,池莉才下决心“写当代一种不屈不挠的活”[8]。于是池莉写了《你是一条河》这样一篇撕裂母性神话的力作,写了辣辣异常艰难而又不屈不挠的一生,从而塑造出了辣辣这样一个愚昧、庸俗、恶毒、卑劣的所谓“恶母”形象。

《你是一条河》叙述了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一个家庭的故事。围绕辣辣及其子女的命运展开情节。1964年的深秋,一场火灾让丈夫王贤良猝死,三十岁的辣辣一下子变成了不得不面对七张嗷嗷待哺的嘴的寡妇。“其实最不幸的要算是旧式家庭中的寡母。社会的,家庭的,客观的,主观的,诸种压力一齐向‘母亲’这个女性涌来,致使寡母被扭曲,被变形,终于演变成一个恶母的形象,从天上掉到地下。”[9]母亲不再是理想慈爱的化身,由于窘迫的物质生存和卑下的精神层面,母亲变得狭隘、粗俗、堕落,在无望获救的情况下,她甚至会扼杀子女们走向高尚与美好的希望。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耗尽了辣辣母性的慈爱,扭曲了她正常的心态,毒化了她的灵魂。辣辣被生活彻底消磨掉了母亲本应有的温情脉脉与慈爱可亲,她对子女们不是讽刺,就是谩骂。因长子得屋懦弱就经常蔑视他,对他只知棍棒相加,而不是正确的引导教育,致使得屋最后落得个变成疯子的悲惨结局。对龙凤胎福子和贵子,辣辣疏于母爱的关照,因大意使福子患病早早的夭折,因纵容使贵子在十六岁时就怀孕,并悲惨地远嫁农村的瞎子。对咬金为减轻母亲负担,十三岁就成了码头工人,吹小号,挣工资的行为,辣辣也没愧疚,甚至对他加以咒骂。排斥的母爱把咬金最终推向了父亲的情人。对最疼爱的儿子社员,辣辣从未严格管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让社员从小偷变成了强奸犯,最终被枪毙。过分的溺爱是母爱的变异!本应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的冬儿,终因太聪慧而屡遭母亲误会并失宠于母亲,被母亲视为“家贼”。在自己最心爱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母亲吐上一口痰时,冬儿真正结怨于母亲,并开始自觅人生。对艳春的疏于调教让艳春日益变得粗俗、无聊,向着令人忧虑的人生滑进。家里永远乱糟糟的,孩子们衣衫褴褛,头发里虱子成堆,满地的痰和渣滓,家具上随意擦上的鼻涕······家里永远不清扫,大门永远不关上,这样的环境不可能令人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与温馨。因此,家里也永远没有人问母亲一句冷热。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母亲不再有博大宽厚的胸怀,不再是慈爱祥和的化身,她卑微自私,猥琐弱小。她不过是生活的弱者,别说保卫子女,她甚至连自己都不能保护。面对生活的重压,她选择的不是用自己的肩头扛起“因袭”的墙,用无我的爱牺牲自己,保住儿女。而是转嫁给比自己更弱小更卑微的子女们。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憎的母亲。

女人一般都要经历十月怀胎的艰辛与分娩的痛苦才能真正成为母亲,虽然辣辣历经艰辛孕育了八个儿女,但是池莉无法完全地怜悯和颂扬她。这样,池莉就打破了长期在传统话语中被诗化了的慈母形象,消解了母亲形象的神圣性,最终使母亲从天国降至人间。

“在母慈女孝的伦理道德支持下的母爱是自私的,沉重的,索取的,甚至是敲诈的,它也因而给女儿们带来令人窒息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负担。”[10]《一去永不回》中,张怀雅就是这样一个自私的恶母形象。她思想僵化,愚昧守旧落后,重男轻女。在女儿温泉的眼里“母亲一遇上要对儿子表达感情的细节时就会忘记是否伤害了别人。”[11]母亲专制蛮横,一味地用“母亲”的身份来压制女儿,不给女儿丝毫的自由空间,甚至多次跟踪女儿,偷偷观察女儿的月经周期。碍于自己和家庭的面子,加上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母亲瞧不起工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女儿绝不能当工人,而且强制性地给女儿安排了她不喜欢的护士工作,全然不顾女儿的喜好。母亲虚伪自私,在女儿遭到“强暴”后,不是给予女儿母亲的春风细雨般的关爱呵护,却是一味地将女儿拒之于千里之外,认为这是伤风败俗,“整天唉声叹气,见了熟人就赶紧低头过去,她根本不看女儿一眼,连内衣裤也不要女儿洗了”[12] 。这样的母亲虽然没有像《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那样发生人性的扭曲和心灵的异化,将自己的不幸和丑陋转嫁给比自己更柔弱的子女们,但这样的母亲却顶着“慈母”的头衔,打着“母爱”

的幌子,表面上全心全意,为子女设想周全,安排妥当,实质上却没有一点温情和柔和,自私冷酷到极点。这和女儿温泉心目中能够心贴心的慈母相距甚远。或许,这样的母亲所做的一切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可这样的母爱却永远是遥远虚幻,触不可及的。尽管它在火焰般热情燃烧着,可它终将温暖不了女儿那颗冰冷的心,相反,只会灼伤女儿稚嫩的皮肉。正如温泉心里所想:“这就是她的家,一点没改变,一点没温情。如果她成绩差怎么办?班级里有成绩差的女生,她母亲照样不远千里给她捎鸡蛋。”[13]母亲自以为是的爱和在爱的名义下所做的一切,其实,正是母亲无意识中所接受的父权制文化对子女的压迫。基于高悬于人性之上的封建伦理道德准绳,母亲张怀雅只会简单而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女儿,俨然封建父权制度的传声筒与代言人。

丑陋卑劣、猥琐自私的“恶母”形象使人们接触到一个解读母亲的全新视角,母性神话的解构使人们看到了一个被无数鲜亮的语言与多重坚固的屋宇掩藏下的母亲世界。池莉小说中“恶母”形象的塑造是母性神话解构的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对父权文化的反戈一击,表明女性不再对父权文化赋予的角色依依不舍,不再歌功颂德,她们要从自身的丑陋追根溯源,认识自我,实现女性自身成长。这些“恶母”形象极大地颠覆了读者对于母爱和母性的审美感知。

本文把池莉小说中的母亲分成了以李小兰为代表的良母和以辣辣为代表的恶母形象这两类。其实,池莉小说中的良母、恶母并不是一味对立,不可调和的。她们之间也并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界线。一定条件下,良母可能成为恶母。恶母也许变得慈祥可爱。当然,以李小兰为代表的良母不是母性神话中的圣母,她们也有自身的局限之处,以辣辣为代表的恶母也不是被解构的母性神话中的恶魔,她们也有闪光的伟大母性。因此,“良母”与“恶母”的双重身份构成了母亲的真实而完整的形象,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母亲才是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母亲。池莉独特的母性意识正是在这些生活中最真实的母亲身上得到彰显。

池莉对母亲的描绘不像冰心、冯沅君、石评梅等醉心于对母爱哲学的阐释——纯净、美好、不沾人间烟火味。那样的母爱,不仅是女儿们的依傍,简直就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池莉是务实的,她明白这样的母亲显然已经理想化了,显然已经不是真正的现实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代表父权制的文化符号。所以,池莉要审视母亲,挖掘母性中的缺陷,批判母性的弱点,打破母亲作为象征和符号的美好,并把她还原成一个真实的,有缺点的人。池莉在描绘母亲形象时,也不像张爱玲、残雪、方方等对母亲进行尖锐、犀利、不留任何余地的完全批判,这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感性批判。池莉知道,这样的“恶魔”在生活中毕竟是稀有罕见的。因此,她就以自己独特的女性眼光、母性的视角,依据现实去审视母亲,审视母爱,在母性批判与母爱歌颂的矛盾对立中融入了自己理性和辩证的思考。在小说中,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池莉用辩证的态度塑造并审视着一个个生活中最真实的母亲!

《不谈爱情》中,庄建非的母亲是中文系的当代文学教授,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她是一个一心为儿子的前途、幸福着想,作打算的“良母”,但她的身上却也有不可避免的“恶母”因素。她清高、严峻、冷酷、门第森严,缺少母亲所应有的慈爱温柔。吉玲的母亲为了女儿的幸福,虽然能在亲家母面前以热情的慈母形象出现。尽管这确实是出于母爱,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吉玲的母亲永远无法掩饰自己肥胖、邋遢、满口秽言的粗俗恶习。这让女婿庄建非在难堪中认识了这样一个普遍真理——原来慈母也不是永远的。

无论是庄建非的母亲还是吉玲的母亲,她们都具备“良母”和“恶母”的双重身份,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有血有肉的母亲。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池莉审判与歌颂并存的辩证母性意识。

《你是一条河》中的母亲辣辣,恶毒卑劣、平庸粗俗、缺乏理性。这样的母亲与以往文

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种温柔细腻,纯洁善良的完美母亲确实有很大差距。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辣辣在被认为是一个“恶母”的同时,她的身上正闪现着一个“良母”的光辉。这正是作家独特母性意识支配下诞生的真实母亲。生存的环境让辣辣灵魂扭曲,母性变异。同时,生存的环境也能让辣辣的伟大母性大放异彩:“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多大的困难,多重的打击,她都坚强的承受着。也无论她的孩子们多么良莠不齐,都以十足的母性,张开羽翼保护着他们。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她忍辱负重,以身交换,偷偷出去卖血而不在乎得了浮肿病。”[14]因为,对于辣辣来说,让孩子们生存下来就是她真实而具体的母爱,也是异常艰难的现实。牺牲和奉献是这种伟大母爱的具体内容。“作品最后,辣辣亲手毒死了精神失常的大儿子得屋。这与我们通常所见的“慈爱善良”的母亲形象大相径庭,而这正是池莉务实的生活态度的体现,也是辣辣善良母爱的具体行动。她这样做既是为了不让得屋活在世上受罪,也是为了不给其他孩子增添负担。临终前,对出走女儿冬儿的挂记和呼唤,更真切地表现了母爱的包容和一个母亲对骨肉割舍不了的牵挂。这一切充分表明,辣辣是一个固守着生命与生活的河流而大彻大悟的真实的母亲。”[15]池莉正是通过一个平凡母亲抗争生活的描写来展示了女性最闪亮,最耀眼的东西——善良本能的母性。池莉也正是用纯粹女性的眼光、感受和体验,透过冬儿的视角,以她在审母与颂母的矛盾对立中融入辩证思考的独特母性意识来对母亲进行理性地审视。审视母亲的优点,审视母亲的缺点。亲眼目睹母亲恶俗,冬儿早已厌弃,反抗母亲甚至与母亲结怨。为了避免自己染上母亲的恶习,变成一个可怜、可悲、可哀、可憎的母亲,冬儿断然选择背弃母亲,斩断与母亲的联系,逃离母亲的视线。拉开距离,对母亲进行再度审视。或许,这才是对母亲最厉害的审问和批判。但母亲死时,远方的冬儿却从梦中惊醒。母亲的气息总铭刻在她的心底,她抛弃不了母爱,母爱永远激荡在她的内心深处。

池莉笔下的母亲不是尽善尽美或十恶不赦的母亲,却是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母亲,是有缺点有优点,作为“人”存在的母亲。在母爱歌颂与母性批判的矛盾对立中融入辩证思考的独特母性意识指引着池莉的写作“彻底的从‘让实际生活是实际生活,文学是文学’,‘一面劝阻某个母亲对儿子的毒打,一面写诗赞美母爱如何温柔’的分裂虚假与困境中解脱出来。”

[16]池莉作为一名年轻作家,为什么会对延续了几千年的母亲和母性神话有这样独特认知和体味呢?

池莉这种既“颂母”又“审母”的辩证母性意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池莉本人的生活、创作态度和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就有对母亲的歌颂和赞扬:从古代神话对人类母亲——女娲的礼赞到唐代诗人孟郊对慈母的讴歌再到现代作家冰心对母爱的阐释。现实生活中的池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她从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矜持,总是以明净、温和、亲切、随意的笑容示人。她是一个认认真真过日子的女人,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一个抢得了丈夫风头又忘不了说丈夫几句好话的妻子。池莉在小说和散文中自我塑造了一个温和慈爱的良母形象,她格外看重读者,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与读者交心,让自己的文章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在读者心目中,池莉就是一个亲切的朋友,一个良母式的作家。

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池莉不仅在生活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良母”,还在小说中渗透自己颂母的母性意识,刻画了一个个“良母”式的母亲形象。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价值,个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认识,是伴随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和解放而出现的现代话语,它包含着对以前文化的背叛与反驳。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讲,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种文化

观念被引入文学研究。”[17]进入新时期,在西方女权运动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女作家的女性自省意识得到非凡的深化和发展。她们“意识到男权社会正是利用‘母亲神话’,‘恋母情结’等文化结构,致使她们永远地置身于男权统治之下,成为像她们母辈一样的女人的时候,她们苏醒了,她们反抗了,她们要颠覆‘母性神话’,要解构‘恋母情结’了。著名女权运动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用了用了很多篇幅谈及恶化了的母女关系,谈及母女冲突的各种表现。母亲对待长大了的女儿,经常背弃母职和母爱,或把女儿成人后的独立性视为背叛,或把自身关系的矛盾全都抛射到女儿身上。母亲们在自己尚未摆脱奴役的情景下,直接地参与男权统治,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与合谋者。”[18]女性意识的发展让90年代的女作家们“对母亲角色毫不留情地反叛,自我反思,真正深入革自己的命以毁灭二元对立中的女性项,解构不平等的二元对立,从而从根本上粉碎父权制历史塑造女性的计谋轨道。”[19]从解构女性自身,审视母亲角色来达到对父权的反抗和对女性的捍卫。作家池莉与这股思潮相呼应,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母亲,揭露母亲的缺点,展示了自己强烈的女性意识。

池莉是现实的,她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是文学作品中的那种生活,现实中的生活是残酷无情的。她现实到不去步前人的后尘构建诗意的虚幻的感情世界。她要揭露出生活中的丑,生活中的真,要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人生世界,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意失去现实的分寸感。“我学医、从医一共八年,这对我选择哪一条文学创作之路起决定性的作用。赤裸裸的生与死,赤裸裸的人生痛苦将我的注意引向注重真实的人生过程本身,而不是用前人给我的眼睛去看人生。”[20]这样的一种现实的和真实的生活、创作态度让池莉在文学创作上不追求深刻,不探索重大生命问题,不探究形式美,不追求现代派的文学技巧,不追求意义,只求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她触及人性的隐秘,留给你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真实。这种真实的态度让池莉在文学作品中自觉地审视母亲的丑陋,真实地反映母亲的优点,把母亲还原成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好有坏的人。

在母性批判和母爱歌颂的矛盾对立中融入辨证的思考,描写生活中美与丑并存的真实母亲,是池莉真实的生活观和创作观的显现。池莉在构建母亲形象时用一种现实的标尺去衡量母亲的完与缺,人生的得与失,还原生活的本真状态。这种独特的母性意识被贯穿在池莉市民化的世俗生活写实中,这样塑造出的母亲才是生活化的、人性化的、具体化的。池莉是一个骨子里潜藏着强烈女性意识的中国传统女性。她的独特的母性意识正是来源于她矛盾的本人。

作家池莉通过她那双崭新的眼睛关注着芸芸众生中的母亲,依据她那独特的生活和创作态度,理性而辨证的审视着文学中的,更是生活中的最真实的母亲。这种辩证的母性意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对伟大母亲的歌颂赞扬,继承了五四女作家对母爱的崇拜和对母亲的忏悔精神。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真实入微的母性关怀,揭示现实生活残酷的同时,将伟大的母爱释放出来,是对现实的一种挑战,更是对理想女性的自觉维护和呼唤。另一方面续写了解构神圣母性神话的篇章,以犀利的笔锋驱尽笼罩在母亲周身的耀眼光环,让现实中母亲的缺陷随着母亲一起浮出水面,接受世俗的审视。对于母亲的盛赞和盛怒体现了池莉在母亲这一形象塑造过程中女性意识的嬗变,女性对自身角色构成的文化反思越来越深刻,女性自我意识表现的更加充分,追求女性自由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池莉用她独特的视角刻画着不同的母亲形象。无论是李小兰,来双扬这样的“良母”,还是辣辣、张怀雅这样的“恶母”,都体现了池莉对母性和母亲这一永恒主题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注。池莉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以母亲生活的种种状态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不同的母亲形象。但她没有极端的褒“良母”贬“恶母”,而是十分辩证理性地审视“良母”身上的缺点和“恶母”身上的优点,从而看到了一个“良母”与“恶母”双重身份同时并存的真实的母亲。审母意识和颂母意识在池莉身上得到集中体现,这是池莉完整母性意识不可

或缺的两方面。池莉把作品中的母亲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把她们还原到真实的生活里。这样,池莉笔下的母亲形象也就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池莉站在世俗的立场,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母性书写的写作是女性写作走向成熟的一种重要标志。这对母性主题,女性文学的创作发展产生了很大作用。本文仅是就池莉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池莉的母性意识以及母性神话作了一个浅层次的分析探讨,如何更深入更透彻地研究池莉的当代母亲抒写,女性意识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索。

注释:

[1][6][9]王荣春.女性生存与女性文化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17,249,211

[2][3][5][8][20]池莉.池莉文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306,402-403,267,224,223

[4][11][12][13]池莉.太阳出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64,190,238,226

[7]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49-150

[10]杨莉馨.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17

[19]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25

[14]尹季.女性意识催化下的池莉小说[J].文史博览,2006年(7)

[15]雷明俐.撕裂虚幻神话仿真现实人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1)

[16]转引自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56

[17]高乃毅.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J].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

[18]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132

参考文献:

[1] 王荣春.女性生存与女性文化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池莉.池莉文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 池莉.太阳出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 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杨莉馨.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 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9] 文史博览,2006年(7)

[10]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

[1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1)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池莉是一位深受普通读者喜欢的小说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凭借表现普通市民的繁琐日常生活的作品——《烦恼人生》登上文坛之后,20多年来,她辛勤耕耘,不断有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她的小说,影响最大,较为成功的作品多是表现世俗人生的市民小说,而她的“人生诗意”阶段的小说创作以及后来尝试的一些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则影响不大,在评论界和读者圈的反应也并不算很好。基于此,本论文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她的市民小说上面。本论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池莉的市民小说:一、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二、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三、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成因; 四、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论文第一章,论述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是由市民形象、市民故事、语言风格和武汉地域特色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她的市民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由武汉三镇的普通市民、面对社会转型变得无所适从的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和由时代大潮造就的市民英雄组成;她的市民小说的语言风格主要由适应大众的语言风格和市民化的行文方式共同成就;武汉地域特色,本论文试从“九头鸟”性格、武汉俚语的大量运用和武汉的民俗风物三个方面来展现。论文第二章,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池莉在市民小说中主要传达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和“不谈爱情”的婚恋态度。普通市民社会奉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的原因是通过描写市民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矛盾和两代人生活观念的矛盾展现出来的。“不谈爱情”的

婚恋态度则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所揭示的生存境况,我们不难理解其原因。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对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做出反思。论文第三章,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成因。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要受到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池莉的市民小说也不例外,也正是时代因素和自身因素形成了她的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在探讨自身因素对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影响时,本论文试图从个人经历和女性意识两个方面讨论。论文第四章,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本论文的第四章将池莉的市民小说与老舍先生的市民小说、张爱玲的市民小说以及方方的市民小说进行比较。

武汉女作家池莉:汉派小说代表

阅读是儿时唯一寄托 童年的池莉常年住在外婆家。有一年夏天,还未进校门的池莉躲在阁楼里吃力地读一本没有封皮的竖排繁体《红楼梦》,大人们发现后大吃一惊,一把将书抢了过去。以后,每当池莉看书时,大人们都警惕地严格“检查”,但这丝毫无法阻断池莉跟书籍的亲密接触。“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日记。”池莉的文学天赋很快显露出来。读高中时,她的作文经常被贴在学校的墙报上,经常被当作范文讲解甚至流传到其他学校。在冶金专科学校读大二时,池莉在《武钢文艺》上发表了她的诗歌处女作。1982年,25岁的池莉在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月儿好》,故事委婉动人,文字如清风明月,有一种传统的、乡土的、质朴的美。小说发表后立即被《小说选刊》及国内多种文学选本选载,并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介绍到国外。从此池莉一发不可收,作品不断问世,她努力通过注视生活的一个层面及一系列人物升降沉浮,来探摸整个社会的脉搏。 写出武汉风情 池莉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在武钢当医生期间,池莉对产业工人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也有住不上房子的悲哀,他们厌恶单位的人事矛盾却又深陷其中,他们是已经预感到改革开放风暴来临而躁动不安的群体。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使池莉在几天之内一气呵成完成中篇小说《烦恼人生》的创作,全国各主要刊物争相转载,并先后荣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10项奖,成为其“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作。武汉有个吉庆街,每到傍晚,吉庆街开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生意火爆,说唱声、拉琴声不绝于耳,成为武汉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池莉多次深入到吉庆街采访,了解个体经营者的酸甜苦辣,与他们交朋友,最后创作出的小说《生活秀》成功塑造了吉庆街女人来双扬的形象,改编成的电影获“金鸡奖”、“百花奖”,吉庆街也因此名扬全国。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 始终埋头写作 现在的池莉是名人,也承担着许多行政事务,但池莉依然保持着创作上的高产,她说:“我体会到,一个作家,无论在哪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拥有个人对于写作的绝对热爱和认真的写作精神。”担任市文联主席的池莉自认依然还是个埋头写作的作家。为了保证池莉有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市领导对于池莉的工作一直有着明确的安排和要求,那就是:写作。很多喜爱池莉的人抱怨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她,但书市上频繁出现的池莉新作往往弥补了这一缺憾。去年,她又推出了中篇《有了快感你就喊》,对一个当代中年男人形象的文学塑造足见池莉的文学功底日益精进。创作之余的池莉喜欢做一个普通的武汉女人,她会经常在家中陪女儿、自己种点小菜和花草,返璞归真、享受着生活,蕴积着下一步的创作素材。 电影《生活秀》获得多项池莉作品大奖,充分展现了池莉作品影视元素的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2003年12月,池莉签约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池莉影视工作室”。“池莉影视工作室”是继“海岩影视工作室”后世纪英雄吸纳优秀影视创作人才的又一举动,使“海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标签:池莉小说;女性意识;逐渐成熟 长期以来,我们对池莉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我们忽略了池莉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实际上,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只不过它被“新写实”“平民意识”的光环所遮掩,而不为人们注意罢了。 一、“母爱”与“审母”——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 “母亲”这个伟大的称谓,常常是文学作品中无私、慈爱、完美的代名词。传统小说中歌颂、赞美母亲,池莉的小说也发扬了这种传统,如母性体验,就是她初期小说创作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在池莉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女人做母亲的种种烦恼和幸福。无论是《太阳出世》还是《一冬无雪》,都详细地描写了女性从怀孕、生产到抚育孩子长大的一系列过程,其深刻用意在于表现母性,赞颂母性。 然而在池莉的小说中,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之处。她们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种温柔细腻、纯洁善良的完美母亲有很大的差异。 《你是一条河》就是“撕裂”母亲神话的一篇力作。村镇女子辣辣,丈夫早逝,30岁的她拖着8个孩子,却在那毁灭一切的自然灾害和政治灾害中顽强地活了下来,无论有多大的苦难、多重的打击,也无论她的孩子们是多么良莠不齐,她都以十足的母性,张开羽翼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她奉献了一个母亲所能付出的一切。 但辣辣也有很多缺点,她的无知、蛮横和愚昧,导致了女儿冬儿的一去不回、儿子福子的夭折和贵子的后天弱智以及其他子女先后出现的偏差。她用不被世人理解,也不被儿女接受的粗暴方式养育着儿女。当辛勤劳作仍不能维持生存时,她不惜和几个男人发生肉体关系,用自己的身体交换食物;尽管数落了盗窃的儿子,但还是收下了窃得的40元钱。作品最后,辣辣亲手毒死了精神失常的大儿子得屋,这一切都与“善良”的母亲形象格格不入。池莉在写这个人物时,并不回避其庸俗、粗鄙和丑陋的一面,她所有的行为既不温和也不宽厚,只是毫无美感的粗俗。这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种温柔细腻、纯洁善良的完美母亲有很大的差异,她的母爱完全是通过殴打与斥骂体现的。这虽不是对母性的全盘否定,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 这两天读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颇有一些感想。 书里写了康伟业在戴晓蕾---段莉娜----林珠----时雨篷四个女性之间的情感更迭,来来往往。首先,戴晓蕾是康伟业年少时的暗恋对象,她第一次给了懵懂的康伟业异性的接触的经验感知,并且一直以来都深深潜藏在康伟业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扮演着他内心中理想化的异性。段莉娜是康伟业在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的合法妻子,段莉娜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军队高级军官,家里社会地位高,而康伟业当时只是一个工厂里扛冷冻猪肉的工人,还不是党员,可以说,他们二人的条件差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小,但是段丽娜偏偏还是看上了康伟业,康伟业也借助了段莉娜的力量从一个工人走上了干部,但是,这种身份、社会地位的差别反映为了他们二人在婚姻地位中的差别,这种由于社会家庭地位所造成的夫妻婚姻家庭生活上的强弱对比其实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个家庭解体,或者说是男性有了改变这种权力关系的能力,一切就随之改变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段莉娜父亲从领导岗位的退休,康伟业在朋友帮助下下海经商的大获成功,康伟业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任她摆布的男人,变得有了自己的底气,而相比之下的段莉娜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着装到言谈举止都显得不合时宜,并且仍然按照70年代的标准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求康伟业,但此时的段莉娜已经不是曾经的段莉娜了,康伟业也不是曾经的康伟业了,以金钱为标尺的权力置换,让他们陷入了尴尬的感情危机,而当林珠出现在康伟业的视线中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情人一林珠,康伟业终于从不幸婚姻中暂时逃离,但是好景不长,当康伟业满心自信的实施他的离婚计划时,段丽娜再一次强势的击垮了他可怜的自信,但更加让他绝望的是,当他和林珠的爱情一旦从浪漫的理想走向现实时,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发现林珠和他的许多的格格不入,他们的观念思维变得那么的不同了,而这,竟是他以前从未发觉过的。和林珠的分手将康伟业最后的希望打碎了,他的梦,醒了。时雨蓬的出现偶然、转瞬即逝,她一度重燃了康伟业的希望,但是很快的他们就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康伟业的希望已经破了,在和林珠分手之时。在经历了同段莉娜在一起的无爱婚姻的乏味人生到无法自主地与林珠投入婚外恋的激情人生,后来又不可救药地与年轻女孩时雨蓬在一起只求“放松身体” 的消费和游戏人生,在内心中他经历了从无望到希望,继而又从希望堕入失望乃至绝望的曲折历程。这之后,康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和段莉娜的婚姻结束了,但是对于康伟业来说,未来会怎样,他自己也不知道。在经历了人生的无奈、激情、消沉之后,他无法断言他将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只能用也许、或者为前提,来估计他可能或者一定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江水亮起来了,东方也亮起来了,几只早起的江鸥愉快的尖叫着划破了康伟业的思想。康伟业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驾上他的车,回到了他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一切,就这样结束了,也这样开始了。 康伟业的生活历程具有他的特殊性,但同时也深受有其时代、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他和段的感情及家庭生活走向巨变的背后原因。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出现的,不管它的内容多的多变,形象多么的怪诞,即便它距离我们的现实多么的遥远,但是其背后的原型总是源于现实的,正如作者在描述康伟业的感情、生活经历,这个社会现实的小切口却反映了整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社会现实的巨变,在这其中康伟业这个虚构的人物,其实表现了作者对整个社会关系的认知把握,作者通过了对康伟业感情生活的经历改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究竟康伟业对于他的爱情的追求是对是错,感情之于家庭的影响,对于康的无感情的婚姻和他的婚外恋我们做何感想,一个人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的浮浮沉沉给予我们的思考等等等等。文学,小说不只是用来讲一个故事的,一个文学形象是有血有肉有意蕴的形象,他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没有“生气”的文学形象是失败的。真正的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她是现实生活的浓缩,集中和超越,我们看《来来往往》,现实生活中,从来不乏所谓靠吃软饭起家的男人,

池莉作品简介 池莉小说精选

池莉作品简介池莉小说精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池莉小说精选。池莉小说精选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家池莉全集。 书名,池莉小说精选。作者,池莉。ISBN,9787535419378。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书信息。ISBN:9787535419378出版时间:2000-01-01版次:1页数:558装帧:平装开本:32开。池莉作品简介在读者中备受欢迎。极具人气的池莉。除一套文集和几部长篇单行本外。此前没有授权任何一部“精品文集”。而一段时间以来。池莉作品简介市面上假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社名义出版的“池莉精品文集”却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地的书摊。这些图书编选印制粗陋。错误满纸。可以说。是不法书商的海盗行径催生了这部正版的

《池莉小说精选》。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池莉近年小说创作的精华。 全部为获奖小说。均在文坛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和好评。为了读者阅读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每部小说开头都附有一则简短而权威的资料。愿喜爱池莉的读者。不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套“池莉文集”的时候能真正拥有一本权威的。正版的“小说精选”。对海盗版的拒绝。也是你们对中国文学。中国出版业所作的一份贡献。 图书目录。给读者的话让梦穿越你的心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绿水长流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致无尽岁月。 这是一部被盗版逼出来的“小说精选”。在读者中备受欢迎、极具人气的池莉,除一套文集和几部长篇单行本外,此前没有授权任何一部“精品文集”,而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假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社名义出

版的“池莉精品文集”却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地的书摊,这些图书编选印制粗陋,错误满纸。可以说,是不法书商的海盗行径催生了这部正版的《池莉小说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池莉近年小说创作的精华,全部为获奖小说,均在文坛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和好评,为了读者阅读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每部小说开头都附有一则简短而权威的资料。愿喜爱池莉的读者,不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套“池莉文集”的时候能真正拥有一本权威的、正版的“小说精选”。对海盗版的拒绝,也是你们对中国文学、中国出版业所作的一份贡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池莉小说阅读中的“失落感”

池莉小说阅读给我的“失落感” 09021204张丽筱1987年,“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的发表使池莉蜚声文坛。自《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以关切和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世俗形态的生活,写普通人的家庭婚姻等日常生活状况。她的作品选择的人物是市镇里的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知识分子、家庭妇女、个体商人等,描写的内容是平凡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生活。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使得一些被现实生活隐藏得很深的问题被挖掘开来,使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无奈、烦恼和痛苦清晰展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继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正因为如此,《烦恼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池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走市民生活道路。不管是《烦恼人生》、《你以为你是谁》、《有了快感你就喊》还是《生活秀》,池莉都强调她的写作是在做一件她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她就是她,并不想做文学的先锋,只想和市民同步。阅读她的作品,我们会觉得她一直是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写最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大多数读者都无法抗拒她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肯定并不表示说池莉的作品就是完美无缺的。二十多年以来,她一直在书写市民小说,描述市井风情。但在阅读中,我们却往往在关注生活百态的同时感受到某种阅读期待的落空。日常生活固然真实深刻,但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能在池莉的小说里看到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理想精神的追求。在她笔下的人物,要么是现实环境的奴隶,要么是金钱的奴隶。人物总是在被动中妥协,爱情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人的理想被局限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一种颓废弥漫在作品之中。池莉没有让自己肩负着崇高的使命感,所以当读者想进一步回味的时候,才发现往往只剩下现实生活的重温,缺少了一种向前的动力和激情。阅读完池莉的多部作品,毫无疑问我经历了吸引,期待而后变为失落的过程。归结起来,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给我的“失落感”最为明显:人物命运的被动,美好爱情的缺失,知识分子缺乏正面形象。 一、人物命运的被动

太多因为,于是所以_浅谈池莉小说《所以》

太多因为,于是所以 ——浅谈池莉小说《所以》池莉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因为’,于是‘所以’。这是一部追求答案的小说,人有了痛苦就要想方设法地寻找解决方法,‘所以’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还是一种无奈。”小说的缘起正是由于发现了生活深处的种种‘因为’,‘所以’去自觉地追索一种答案。太多人批判这部小说的咆哮体以及大量的感叹号和括号,看似粗糙的语言不似池莉之前的作品。而我以为这恰恰是一种隐喻,隐喻叶紫一路颠簸的生命旅程。诚如池莉所言,她是在用大量的短句来铺陈一个知识女性在四十多年中的遭遇和命运。这是一部以颠覆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叛逆之作。池莉在《所以》中抛弃了在人物塑造上所表现出来的淋漓尽致之感,有的,只是叶紫反复的提醒: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因为及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就是所以,反过来所以亦是因为。“所以”——一个带有故弄玄虚意味的关联词引领着我们看到了叶紫的以及我们的人生。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这人生背后又到底充斥着怎样的宿求。一个有情致的女人,不断地追求,换来的却是悲剧性的一生,以充满梦想开始,以屡次受挫告终,最后的最后回归恬然无奈的生命状态。在最初都是对生活满怀希望,对爱情充满憧憬的个体,但生活却使得她们梦想破灭,志气磨折,失望了再失望,一直到暗无天日的绝望。对于女人,爱情就是一场命运。生命中最大的幻想或许就是爱情,而爱情的破灭便意味着生命中最大的幻灭。我们想要的只是那么卑微的一点点幸福,但幸福却迟迟不肯降临。庆幸的是叶紫懂得人只能在循环往复的希望和绝望中重生。面对生活向叶紫显示出的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我们看到了这个女人的坚持和努力。从家庭到事业,从爱情到孩子,叶紫不断地转移自己的生活重心,但她始终未曾放弃的是对生命尊严的追寻,这恰恰正是她卑微而苍凉的生命中最熠熠闪光的地方。 叶紫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她追求生命尊严的旅程,她必须来到这个世界,于是,她“毫无客气地按时出生了”,尽管她是个意外。正是由于这个意外的“因为”,童年于叶紫而言是灰暗的,家庭给予她的只有冷漠、自私以及无尽的孤独。又由于自身冰冷的家庭的“因为”,叶紫渴望通过婚姻获得另一种家

浅析池莉小说

浅析池莉中篇小说《你以为你是谁》 摘要: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虽算不上是她的重点和代表作品,但也是十分能体现她的写作特色的一部作品。从标题命名上来看,“你以为你是谁”个性鲜明,一方面体现了主客体的自我反思和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武汉人民的个性特色;从作品的主要人物的形象来看,描写传神细致,让笔下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物有着自有的鲜明特点,从外表到内心深处、从说话处事方式到各自的性格矛盾都有一个很好的揭示反映;从作品的主题内容上来分析,大背景下的小市民的普通生活,阐明了金钱利益下的人物关系及爱情“被消逝”的思想。 关键词:标题特色人物形象主题内容 这位出生湖北仙桃的女作家池莉是湖北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武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作品,比如《生活秀》、《来来往往》、《不谈爱情》、《小姐你早》等,都为人们熟知和喜爱。而《你以为你是谁》这部作品固然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些作品著名,评论研究的也不多,但却依旧是一部能够很好的反映和体现池莉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的好作品。下面将从标题特色、人物形象、主题内容三大方面着手对作品进行一个分析解读。 一、从标题的命名上看,“你以为你是谁”富有个性,以调侃的笔调质询自身的同时也是在从自身的角度大声的质询所有人,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我们自己到底是谁?自己有多重要?有着提醒人们要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一种主体审视意味。 “你以为你是谁”被运用在很多的地方,比如影视方面的由吉田秋生执导、岸谷五朗和松雪泰子等主演的同名日本电视剧,美版的真人秀节目后又引入中国被翻译成《客从何处来》的寻根探祖的央视专题片;有同名的爱情主题的歌曲;有用于新闻评论上的,特别是这里面的很著名的一个事件就是韩寒在参加一个访谈节目时,被问及对巴金老舍矛盾冰心那一辈作家的看法,韩寒说了“这四个人只有老舍文笔不错,其他三个我不喜欢,我觉得他们文笔很差”这样一段话,第二天一记者针对韩寒的话写的一篇标题命名为《你以为你是谁》的评论,质问韩寒何身份何地位能够给予此般评价,这也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用于作品命名的比如足球评论文集还有将要重点分析的池莉的中篇小说《你以为你是谁》。而现实生活中这个标题也是会经常被我们用于口语的表达,这其中更多

作家池莉:女儿是她最好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9859394.html, 作家池莉:女儿是她最好的作品 作者:燕怡心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16年第05期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她的代表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作品一经搬上荧屏就成为观众热烈追捧的收视热点,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巨大成功。其实,对池莉来说,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女儿吕亦池。 亦池15岁赴英读书,后考取伦敦大学经济统计专业,现在伦敦政经学院攻读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亦池出版了她的首部译作《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令池莉大吃 一惊:“完全超过我的想象,她虽然没有从文,但是她的译笔很文学。”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她还成为了腾讯网伦敦奥运会报道团成员。 以身示范感染孩子 女儿出生后,原本争强好胜的池莉,悄然放下个人的写作事业,每天为女儿换尿布、洗澡、喂食,对她微笑,和她说话……在女儿一岁前后,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频频获奖,每次去领奖,她大都不会坚持到会议结束,因为牵挂家中的女儿。她久别重逢般地抱起孩子,与她面对面,用手指抚摸她的小脸,对她轻言细语。尽管小亦池无法听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要给她一种感受,因为她是妈妈最亲的人! 池莉发现,亲密看护孩子的母亲,事实上就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你本着什么精神、什么感觉来对待她、照料她,她就很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表现。如此,池莉成了女儿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老师和第一个闺中密友,引领孩子走到学习深处。 池莉喜欢做菜,小亦池经常窥探妈妈在厨房的行动,并且跃跃欲试。 池莉发现之后,就会把她唤到身边,向她展示厨房美好的、富于艺术的一面。 在亦池五岁多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池莉下厨房,她正起劲地学习把鸡蛋磕破,并用筷子在碗里打鸡蛋花。忽然,她随口问:“妈妈,你刚才放进锅里的是什么?” 池莉说:“是油和盐。”她就说:“啊,我知道了。妈妈,胡椒味精盐,酸甜苦辣成,这就是押韵吧?” 听孩子一说,池莉很惊喜,这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学习的好机会。池莉告诉女儿:“押韵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押韵了就会朗朗上口,就像吟唱一样,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小亦池手里还玩弄着青菜叶子,就接着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

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日,小说与影视、作家与影视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触电”(在这里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如苏童、王朔、刘震云、海岩、毕淑敏、王安忆、铁凝……),除了作品被改编外、有的作家还兼做起了编剧(如女作家张欣),个别作家甚至亲执导演指挥棒(如作家刘恒),一时间令人目眩而难辨其真实的身份。在好事媒体评出的“戏说十大影视改编热门作家座次”,和推评出的受到影视界礼遇的“五朵金花”中,我们发现作家池莉同时名列其中。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当中,池莉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体。池莉是历年来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相当多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太阳出世》、《不谈爱情》、《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沧桑花楼》都相继被改编为电视剧(除《小姐你早》被改名为《超越情感》外,其余均为同名电视剧),《你以为你是谁》被改编为电影《家事》。更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池莉的新作《生活秀》,相继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话剧与观众见面。池莉的近作《惊世之作》、《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都成为电视剧制片人的新宠,出高价竞相购买这些作品的拍摄版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池莉创作出的表现市民生活的小说、与以市民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剧,必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说文本必有一些适合于改编为电视剧的、其他作家的小说不具备的因素。池莉小说与电视剧的互通性从总体而言,小说与电视剧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在文艺属性方面应该是异远远大于同,但小说与电视剧的联姻却是长久的事实。这说明小说和电视剧在艺术特色上有一定的相通性,否则便如水与火不相容,小说与电视剧也不可能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下文将从以池莉的小说为基点来看电视剧,来具体地谈谈池莉小说与电视剧之间的互通性。 (一)语言的动作性在叙事的语言上,文字是小说惟一的叙事语言;而电视剧则是声光影多种语言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情节是电视剧的生命线,电视剧主要是依靠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推动情节和故事的发展,所以电视剧总是呈现出动态的叙事语言,至于表现人物沉思的脸部的特写镜头和刻画环境的空镜头是要求在有限的范围内合理地使用。电视剧的动作性与池莉小说的语言动作性不期而遇。小说文本与电视剧相比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从容不迫地,通过文学语言多层次、多角度、从而实现深度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特别擅长对人的情感的刻画,可是在这一点上池莉是个另类,她很少让书中的主人公有长篇的心灵沉思,也很少借由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少见对场景作静态细致描写。池莉通常采用在细节中和在动作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叙述以压倒的优势战胜描写,对人物语言的叙述、对人物动作的叙述都很具有行动性。池莉小说的这一特点,再加上她对人物对话的重视(很多时候基本上是人物的对话成为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使它被改编成电视剧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全方位的叙述视角池莉一直坚持使用的正是全知全能的全息式的视角。例如在《来来往往》中,书中对各个人物的情况、处境、想法都交代得很清楚。既有段丽娜眼中的康伟业、也有康伟业眼中的段丽娜。他们二人不清楚对方眼中的自己,可是池莉清楚,池莉在书中也表达得很清楚。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池莉小说的读者正如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段丽娜还不知道康伟业有了林珠这个第三者之前,观众就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康、林二人浪漫的爱情经过。池莉写小说的这种无限式视角与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全息视角不谋而合,甚至可以说池莉在小说表现出来的视角,正好是观众观看电视剧的视角,而池莉是生活这场戏的观众。 (三)对画面的强调池莉拒绝了对人的心理状态作细致的静态描写,但女作家细腻的笔触却又通过其他的方式体现了出来: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作品中再现生动的生活细节。她的作品中不少的地方都能表现出池莉的色彩感觉和构图的意识,这对形成电视画面裨益良多。池莉似乎对人的装扮有着强烈的喜好,在她的文章中随处可见她人物衣着的着力描写,有时候还能借着色彩的运用对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小姐你早》中戚润物与王自力在街上对骂时,对王自力的描写:“王自力两手抄在裤子口袋里,黑西服两边分开掖在屁股上,

生活秀 池莉小说

生活秀池莉小说 生活秀池莉第一章过夜生活的人最恨什么,最恨白天有人敲门。谁都知道,下午三点钟之前,千万不要去找来双扬。来双扬已经在多种场合公然扬言,说:她迟早都要弄一支手枪的;说:她要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睡觉;说:如果有人在下午三点钟之前敲响她的房门;说:她就会摸出手枪,毫不犹豫地,朝着敲门声,开枪~这天下午一点半,来双扬的房门被敲响了。来双扬睡觉轻,门一被敲响,她就无可救药地醒了。来双扬恨得把两眼一翻,紧紧闭上,躺着,坚决不动。第二下的敲门来得很犹豫,这使来双扬更加恼火,不正常的状态容易让人提心吊胆,人一旦提心吊胆,哪里还会有睡意,来双扬伸出胳膊,从床头柜上摸到一只茶杯。她把茶杯握在手里,对准了自己的房门。当敲门声再次响起来的时候,来双扬循声投掷出茶杯。茶杯一头撞击在房门上,发出了绝望的破碎声。门外顿时寂静异常。正当来双扬闭上眼睛准备再次进入睡眠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来金多尔稚嫩的声音。“大姑。“大姑。”来金多尔怯怯地叫道,” 来双扬说:“是多尔吗,” 来双扬十岁的满脸长癣的侄子在门外说: “是……我们。” 来双扬只好起床。来双扬扣上睡觉时候松开的乳罩,套上一件刚刚能够遮住屁股的男式犜恤,在镜子面前匆忙地涂了两下口红,张开十指,大把梳理了几下头发。蓬着头发,口红溢出唇线的来双扬,一脸恼怒地打开了自己的房门。来双扬的门外,是她的哥哥来双元和来双元的儿子来金多尔。父子俩都哭丧着脸,僵硬地叉开两条腿,直直地站立在那里。一个小时之前,来双元父子在医院拆线出院,他们同时做了包皮环切手术。小金在得知来双元也趁机割了包皮之后,发誓绝对不伺候他们父子。小金是来双元的老婆,来金多尔的妈妈。本来小金是准备照顾儿子的,可是她没有准备照顾丈夫。来双元事先没有与小金商量,就擅自割了包皮,这种事情小金不答应。不是说小金有多么看重来双元的包皮,而是她没有时间全天候照顾家里的两个男人。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