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武牧羊》习题及答案

《苏武牧羊》习题及答案

《苏武牧羊》习题及答案
《苏武牧羊》习题及答案

《苏武牧羊》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体____________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____________”为“志”,取消“世家”并入“____________”,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____________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1.前后十余辈。(批)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3.因厚赂单于。(贿赂)

4.召苏武受辞。(供词)

三、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1.何以女为见?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单于召会武官属。

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四、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2.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3.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4.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五、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鹭

晴天的早晨,每当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好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吗,可它真的是瞭望吗?

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瞭望——()或许——()

孤独——()嗜好——()

2.白鹭的嗜好是()。

3.“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短文中的不足指的是()

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运用了()和()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白鹭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纪传断代书列传班固

二、 ( 3 )

三、 (3)

四、 (4 )

五、 1.眺望也许孤单爱好 2.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绝顶

3.白鹭不会唱歌。

4.反问比喻喜爱

苏武牧羊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的教案 老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苏武牧羊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课文,走进故事。 老师:那么我先来给大家介绍关于苏武的资料,以及故事和背景(见课件)。 老师:那么有没有同学要跟大家分享你找到的生难字词?如果有请举手,到黑板上来写。 提示:shèjǐmáojiāwéi 社稷旄笳帏 老师:好,很不错,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给大家解释呢? 提示: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后来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笳——胡笳(类似笛子的古代北方民族乐器。 帏——床帐 红妆——妻子 白——禀报 降之——让苏武投降 老师:好,很不错,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遍吧!社稷、社

稷,预备起! 全班:社稷、社稷、旄、旄、笳、笳、帏、帏 老师:整首诗歌呢,一共有两个小节,那么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大家批注到书上,然后举手发言,与大家分享你的答案。 提示:第一小节——写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苦遭遇和心理压力。 第二小节——写苏武经受19年的寺乡思亲煎熬,但忠贞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最终令人佩服、汉朝威驻人心的德政。 老师:看来大家是经过了非常认真的预习的。那么第一小节又可以分成几层呢? 提示:第1句——苏武留胡节不辱。 第2~4句——用细节描写突出苏武被苦匈奴19年的艰难困苦,表现他誓不投降的民族气节。 第5~6句——从苏武自身的角度解释身陷异域心灵上的悲苦远远超过遭受饥寒的交迫。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到第二小节,“转眼北风吹,燕群汉关飞”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在这里是起了承接上文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最新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苏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认识苏武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

2016年高考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最实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

教案( ) 苏武传教案标签:匈奴单于大组句式苏武北海杂谈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地能力.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地态度和对苏武地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地语言,生动入微地细节和对比手法地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地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地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地 "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安排三课时,借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地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地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地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地选择.在这样地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地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分类:教案集 是大汉苏武.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段由个学生来读,其余学生听读,注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在读完一段后及时纠正) ,学生参考课下注释(注释很详细)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一)句式积累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见犯乃死,重负国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何以女为见? 为降虏于蛮夷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判断) (判断) (判断) (被动) (被动)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省略句式)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沉下心阅读文字,亲近文字,为后面地解读铺垫.积累句式要善于抓住特殊句式地形式标志来准确判断,善于在学习中归 类. (二)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欲因此时降武其一人夜亡(意动) (使动) (使动) (名作状) 为什么"壮"是意动?"归""降"是使动?"夜"是作状语?推演出一般规律并联系已经学过地句子来佐证. (三)古今异义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地尊称) 欲因此时降武 ("因",趁机;"此",这) 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 ,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地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地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地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 表现了苏武坚定地信念, 始终不渝地爱国精神, 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地大丈夫气节.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地时空.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地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地手法来体现他地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 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苏武牧羊_长春版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认识3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威武不屈的精神。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排除读音障碍; 2?理解难度词语; 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 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整体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二、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与愁苦, 你对他的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三、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相机指导:相机引导 1.“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西。。。,可见天气 (特别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 秒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2.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与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胁?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苏武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四、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屈服了吗? 1.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 五、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吹着的音乐,会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与母亲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里,没人知道,苏武的头发已如娘亲一样雪白。那是与妻子不能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尽管思亲如此愁苦,但我们的苏武却任……(生接读) 六、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个任字,可见这时的情景,虽然苏武的处境让我们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却让 我们感到敬佩。 七、带着心酸,怀着敬佩,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全篇课文。 八、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九、板书设计

课本古代文化常识_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北京得春节》(老舍) 1、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得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首,古时也称“元旦”。关于“元旦”,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四始”之说了:“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就就是说正月里得第一天就是一年得开始,因而人们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贺,人们在充满欢乐得气氛中,迎接新一年得到来,留下自己得希望与祝愿。 2、春节风俗 (1)家家户户都要为新年得来到而做各色各样得准备,备齐各色吃穿用得“年货”,大人小孩都要准备好新年穿得新衣服,所谓“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同时,腊月里为了迎接新年得到来,各家各户还要进行扫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灶等。如宋人吴自牧《攀粱录》中已经有这样得记载了:“十二月尽……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目得就是“以祈新岁之安”,这种扫尘风俗一直保存到今天,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讲卫生得好传统。语文月刊 (2)春节前家家都贴春联、挂年画,这些最初都与传说中得怪物“年”有关,人们贴于门上得对联,就是为了镇住“年”,将它吓跑。久而久之,春节贴春联、挂年画,变成了一种喜庆得象征。 (3)腊月十十三,民间有许多地方都有祭灶得习俗。因为相传腊月二十四,灶神将要回天界向玉皇大帝复命去,百姓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时人们就要在灶神像前放上年糕、糖、瓜果等供品,意谓使灶神吃了以后不再讲人间坏话。有得地方在祭毕后还要将灶神像烧掉,意谓升天。而有得地方则让小孩拣细秫秸,扎成马与狗得形状,意谓让灶王乘坐上天。 (4)迎新年之俗,当以除夕为最重。除夕,就是指夏历十二月得最后一日,意谓旧得一年至此夕而除。人们为了表达对新年得美好祝愿,就格外瞧重这一天。此日一入夜,家家户户便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得桌前,举杯互祝,共吃团圆饭(年夜饭)。 (5)除夕之夜守岁、辞岁,当就是全国各地都有得风俗。辞岁,意谓辞别旧岁。除夕之夜,全国各地还有一些比较普遍得风俗,如给压岁钱,迎新灶,烧秦桧等。 (6)压岁线,亦称“压祟钱”。除夕年夜饭后,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并以戏线穿成串,挂于小孩胸前,谓能压邪驱鬼,此俗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语文月刊 (7)迎新灶之俗,都于除夕夜举行,相传灶神腊月二十四上天复命,除夕之一天返回,故民间都于此日在厨房内贴上新得灶神像,像前摆上供品,并焚香燃烛。 (8)春节放鞭炮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一传统更多得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喜悦得心情,以及对新一年得祝福,在图吉利得同时,更增加了节日得喜庆气氛。 (9)新春佳节,特别就是正月初一一早,人们一见面,都要作揖道喜,互相祝福,这就就是“拜年”。拜年就是主要得春节风俗之一,人们互道平安,互道吉祥,共享节日得喜悦。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 教案

第三单元英雄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工具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2 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1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处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 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 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

苏武牧羊意义

苏武牧羊的意义(论纲) 一、时代意义:时代精神塑造者 1.时代背景 汉朝:汉文化的称谓来自汉朝,汉朝继承了虞朝、夏朝、商朝、周朝的华夏文明,汉人对历史、传统的信仰是极其深厚的。汉文化的传统信仰可概括为敬天法祖。这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信仰,也是两汉魏晋隋唐宋明的汉人的信仰,通过六经以及正史的礼乐志可以得到证实。——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时期 儒家文化正统思想确立——仁义礼智信——苏武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和“背信弃义”之间做思想斗争 汉天子:当时汉天子是汉民族的神权代表,具有图腾性质,与臣民关系并非上下级,而是精神领袖与被领袖的关系,是文化符号和信仰代表——苏武并非所谓愚忠,而是对自己民族和使命的尊重汉武帝:汉文化集大成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者,绝对思想权威。组织了多次北伐,夺回长期被匈奴占据的的河西走廊地区,是汉朝当时自高祖以来最有作为最受爱戴的领导者(执政前期),兼有恩于苏武,“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这是苏武精神力量的直接来源。 苏武的出现并非偶然,也非完全个人特性的呈现,而是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产物。 2.文化积淀 苏武身上体现的首先是一种时代的英雄气概。因为他所处的时

代正是英雄群起、民族精神意气风发的时代。人们渴望建功立业,敢于英雄扬名,涌现了大批有非凡才能和功业卓著的人物。第一代人的代表有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萧何、韩信、张良、曹参、陈平、周勃,以及吕后等人。“彼可取而代也”、“彼可取而得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个人才能定胜负的时代。没有任何先世、世家的背景,人人都在同一起跑点上.竞争的规则是平等的。第二代人处于平定吴楚七围叛乱,削平诸侯割据,巩固刚刚建立的大帝国,维护民族和文化统一的时代。贾谊、晁错、公孙弘、董仲舒、司马谈、周亚夫、主父偃等属于这个时代。第三代人处于反击匈奴侵略,解除边患,扩展民族和文化之大统一的时代。司马相如、司马迁、桑弘羊、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张骞、苏武都属于这个时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这句豪言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特点。这仍然是一个平民建功立业的时代,一个没有等级设限以扼杀个人创造性的时代。卫青、霍去病出身侯家骑奴,没有优良的文化和显赫的家庭背景。司马迁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度过生命的考验,完成了《史记》。司马相如拜为中郎将,远赴四川、云南,略定西南夷……他们都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苏武亦是如此。 这种英雄气概不是个人的,远非来自于个人气质力量——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等的支持,更根本的来自于民族、国家和文化力量之强盛、优势所带来的必胜信念的支持。伴随着这种气概的则是一种事业的正义感、进步感、道德感及其所涌现出的精神力量。苏武虽然孤处匈奴,远在异域,势单力薄,但精神上却是优势的、强大的。当卫律劝苏武投降时,武怒斥其“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内文学常识(选修课本)

菩萨蛮(其二)(韦庄) 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 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 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 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 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 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 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 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 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 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 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 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 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是康熙身边侍卫,常跟随康熙出访关外。出身贵族,文才出众,但淡泊名利,多交江南布衣文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2.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将进酒(李白) 1.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 2.烹羊宰牛:指丰盛的酒宴。语见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指鸣钟击鼓作乐;馔玉指美好的饮食。 4.陈王:指曹植,因封于陈(今洛阳一带)而名,死后谥“思”因此也称陈思 王。 阁夜(杜甫) 1.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人教版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_0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编号015 题………………………………………装…………………订…………………线……………………内……………………不…………………准…………………答………………扬中树人20XX-20XX-2高一年级语文作业纸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 整理:汪柳校对:李梅 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意思)1)少以父任()2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2)稍迁至栘中厩监().3)汉亦留之以相当()()...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因厚赂单于().6)答其善意().7)置币遗单于().8)方欲发使送武等(). 9)后随浞野侯没胡中().10)阴相与谋().11)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2)素与副张胜相知().13)私候胜曰().14)幸蒙其赏赐().15)其一人夜亡告之().16)虞常生得()..17)单于使卫律治其事().18)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9)事如此,此必及我().20)见犯乃死,重负国().21)虞常果引张胜(). 2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24)武气绝,半日复息().25)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6)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27)副

有罪,当相坐().28)复举剑拟之,武不动().29)拥众数万,马畜弥山().30)空以身膏草野(). 3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32)乃幽武置大窖中().33)啮雪与旃毛并咽之().34)别其官属常惠等().35)各置他所(). 3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37)武复穷厄()..38)匈奴诡言武死().39)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40)如惠语以让单于()()..41)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42)前以降及物故().. 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啮雪与旃毛并咽之()4)前以降及物故()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6)空以身膏草野()2)惠等哭,舆归营()7)天雨雪()3)单于壮其节()8)羝乳乃得归()4)单于使使晓武()9)武能网纺缴()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10)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四、古今异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2)欲因此时降武()5)武等实在()3)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6)始以强壮出()五、一词多义1)并②因厚赂单于() ③论世之事,因为之备()①兄弟并为郎()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②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5)会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题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李白,字,号,唐代伟大的诗人,有“”之称。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音律和谐多变。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代表作有等诗篇。 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1.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写和,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与王维并称“”。 12.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并称“温韦”,也是“”中的代表之一。 13.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 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之称。代表作有、等。 14.苏轼,字,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开创了词派。 15.姜夔字尧章,号,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16.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号楞伽山人。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并称清词三大家。 17.李贺,唐代诗人,字,卒时仅27岁。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韩愈的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18.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世称。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代表作有、等。 19.周邦彦,字美成,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20.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21.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他提出的“”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 “”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2.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是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其诗与齐名,并称“温李”。 23.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并列,称为“小李杜”,杜牧著有。长于七绝,他的是当之无愧的“诗人之赋”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一)虚词 1、以(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 (3)何面目以归汉连词来 (4)如惠语以让单于连词来 (5)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 (6)以货物与常介词把 (7)空以身膏草野介词把 (8)以状语武介词把 (9)少以父任介词因为 2、因(1)因厚赂单于介词趁机 (2)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机 (3)君因我降介词通过 3、之(1)匈奴之祸助词的 (2)举剑欲击之代词他,代张胜 (3)张胜许之代词他代虞常 (4)谁复知之代词你代苏武 (5)汉亦留之以相当代词他们代使者 (6)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代词他代卫律 (7)宜皆降之代词他们代苏武等人 4、乃(1)乃曰连词于是 (2)见犯乃死副词才 (3)羝乳乃得归副词才 (二)实词 5、系(1)而收系张胜拘囚、监禁 (2)足有系帛书系着 6、幸(1)幸蒙其赏赐希望 (2)幸蒙大恩幸而 (3)妇女无所幸宠幸 (4)故幸来告良幸亏 二、古今异义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2、以货物 ..与常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三、通假字 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tāo)轻轻敲打

2、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单于使使晓.武使动使……知晓 5、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滋润肥美 6、反欲斗.两主使动使……相斗 (二)名词作状语 1、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2、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3、朝夕遣人候问武早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名词作状语用弓弩 (三)名词作动词 1、舆.归营。用车子载 2、天雨.雪下 3、杖.汉节牧羊执、拄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羝乳乃得归生子 (四)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五、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因厚赂(于)单于介词向 2、天子射(于)上林中介词在 3、乃幽武置(于)大窖中介词在 4、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代词他们代虞常等人 5、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代词他们代常惠 6、使(之)决人死生代词你代卫律(二)判断句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三)定语后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