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医学心理学

医学与哲学2012年7月第33卷第7A期总第456期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Jul 2012,Vol.33,No.7A,Total No.456 4

9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周爱保① 李世峰① 夏瑞雪① 徐科朋① 朱 婧① 蔡美君①

摘要:P300作为反映人类高级认知加工的指标被广泛的应用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回顾自我相关信息引发P300和注意引发P300两个领域的研究,分析了当前自我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从探讨自我内部结构和文化神经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展望了未来自我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自我,认知资源分配,P300,

高级认知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2)07-0049-03

Application and Develop

ment of P300in Self Research ZHOU Ai-bao,LI Shi-feng,XIA Rui-xue,et al.School of Psy-cholog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P300,as an index of the human higher-order cognition,were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es of self-conscious-ness.This article reviewed P300induced by self-related information and attention,and analyzed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self-related studies at the same time.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ossible research areas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self and culture neuroscience on the 

self.Key 

Words:self,cognitive resource allocation,P300,higher-order cognition 从古希腊哲学箴言“

认识你自己”到中国历史上庄周关于“我是谁”的疑问,说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对自身探讨的过程,但自我的本质依然是现代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最持久、最难以理解的问题之一

[1-2]

。按照James

[3]291

的观点,自我是个体

心理宇宙的中心,一个人的自我是他所能称为他的(his)总和,包括主我和客我两个方面,自我既是觉知的主体又是觉知的客体。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人更容易觉知和识别与自我相关的信息。1 自我参照效应—

——人脑对自我相关刺激加工的优先性Bargh[4]

采用双耳分听的任务检查自我相关材料的加工是否是相对自动化的,结果表明自我相关刺激在主任务和分心任务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工。随后Moray[5]

的研究发现自传体信息如自己的名字呈现在非注意通道或来自一个未被注意的声音也会得到加工。Rogers Kuip

er和Kirke[6]于1977年采用自我参照范式(self-vs other-reference paradigm),要求被试判断特质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我或他人,

随后进行了一个意外的回忆测验,结果发现自我参照(self-reference)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他人条件。随后大量的脑认知研究表明,相对于他人参照内容(other-referential content),人们对自我参照内容(self-refer-ential 

content)存在明显的加工偏向,自我参照内容更优先地吸引注意资源的分配。Symons和Johnson[7]

的元分析进一步确证了在记忆中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相对于语义编码和他人参照编码策略,自我参照编码表现出优势记忆效应。

2 P300—

——注意的电生理指标P300作为研究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从其被发现之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研究最多的成分之一,它的发现源于信号叠加技术应用于测量人类的神经电信号和信息论对心理学研究①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甘肃兰州 7

3007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自我边界的结构、功能及其神经基础”,项目编号:31160204

的影响。

2.1 P300的经典范式

P300单个波一般可在Oddball实验范式下观察到,

是刺激呈现后300ms左右出现的一个正波。Oddball范式的要点是:同一感觉通路的一系列刺激由两种概率不同的刺激组成,一种刺激出现的概率很大(如85%),称为标准刺激;另一种刺激出现的概率很小(如15%),称为偏差刺激。两种刺激随机出现,要求被试看到偏差刺激后尽快按键反应或计其数目,可在偏差刺激出现后约300ms观察到P300,在Pz点附近波幅最大。在非注意条件下或偏差刺激为无关任务时不能引起或只引起很小的P300。

2.2 P300产生的条件

第一,反应任务的概率大小。在Oddball任务中,即使不给被试说明依据哪种维度进行分类,低概率事件也会引发一个波

幅更大的P300[8]。第二,

被试的注意状态。只要被试注意识别,即使靶刺激缺失,也可诱发出一个足够显著的P300波峰,

表明P300的产生取决于被试的主动注意过程而非物理刺激本身[9]

。按照资源分配理论,个体的唤起水平调节认知加工系统,从而控

制对执行任务时注意资源的可利用量。第三,

刺激的性质。Johnston 

Miller和Burleson[10]

的研究表明在刺激概率和任务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积极和消极刺激都比中性刺激能诱发更大的

P300波幅,这表明P300的出现依赖于被试对刺激性质的判断。不难看出,P300的产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反映与选择注意和资源分配有关的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与刺激信号的

识别、难度、任务、注意、记忆等高级认知心理过程相关[

11]

。3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

3.1 行为研究的局限性

鸡尾酒会效应[5]

说明具有高社会适应价值的信息(如自己

的名字)能自动化地吸引个体的注意。在对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时,自我相关信息的凸显对信息的加工起着关键的作用。自我相关信息总是优先地接收到有限的注意资源。早期自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周爱保等医学与哲学2012年7月第33卷第7A期总第456期

0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Jul 2012,Vol.33,No.7A,Total No.456我相关的行为研究主要是以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和反应时为测量指标,这些方法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比如记忆的测量是在实验任务之后进行,无法揭示与加工刺激同步的心理活动特征;反应时的测量要求被试识别刺激并尽快做出行为反应,

无法考察未进入意识水平的注意资源的分配,并且外显的行为反应包括了多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如反应选择和执行等。因此,行为研究不能精确地确定对个体相关信息的加工发生在感知觉水平上还是在高级认知水平上。

3.2 脑电技术在自我研究中的使用

由于ERP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特征以及P300对刺激内在心理意义的表征,十余年以来,出现了许多使用ERP技术进行的自我研究,

见表1。这些研究表明,相对非自我相关刺激,自我相关刺激均产生了更大波幅的P300,

这被认为是注意分配引起的[

11]

。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四条线索展开。表1 以P300为指标研究自我相关信息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对比

实验范式结果(P300波幅)Berlad等

(1995)名字-词

Oddball范式名字>词

Gray等(2004)自传体信息-他人的信息Go-Nog

o范式自传体信息>他人信息Holeckova等(2006)熟悉的声音-不熟悉的声音

Oddball范式熟悉的声音>

不熟悉的声音Zhao Ke等(2011)自我的名字-熟悉和

不熟悉的名字

Oddball范式自我的名字>

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名字Perrin等(1999)自我的名字-他人的名字Go-Nog

o范式自我的名字>他人的名字Ninomiya等(1998)自我面孔-不熟悉的面孔

Oddball范式自我面孔>不

熟悉的面孔Sui Jie等(2006)自我面孔-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Go-Nogo范式

自我面孔>熟

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Tacikowski等(2010,2011)自我面孔和名字-熟

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

和名字

Go-Nogo范式自我面孔和名

字>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

和名字Su Yanhua等(2010)自我的手臂-他人的手臂Go-Nogo范式自我的手臂>他人的手臂Miyakoshi等(2007

)自我相关物体-熟悉的物体和不熟悉的物体

———

自我相关物体>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物体

Zhou Aibao等(2010)自我相关的物主代词“我的”-非自我向相关的物主代词“他的”Oddball范式“我的”>“他的”Shi 

Zhan等(2011

)自我相关的物主代词

和人称代词“我的”、“我”-非自我相关的物主代词和人称代词“他的”、“他”

Oddball

范式“我的”>“他

的”、“我”、“他”

3.2.1 自我名字的研究

Berlad和Pratt[1

2]

研究发现,对自己的名字不做反应(被动任务),甚至在其他刺激等概率的条件下,被试自己的名字都会

引发比其他条件更大的P300。这种效应不仅在视觉呈现刺激的

条件下存在,听觉呈现刺激也能引发相似的效应。Holeckova[1

3]

使用熟悉的声音呈现被试的名字,引发了较大的P300;Perrin

发现[14]即使在睡着的时候听见自己的名字也会引发不同的

P300反应。

3.2.2 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

自我面孔的识别被认为是自我意识的指标,而且只有高级

灵长类动物才有一般自我面孔识别能力[

15]

。事件相关电位对自我面孔识别神经机制的研究表明,相对于非熟悉的面孔,自我面孔引发了一个更正的P300且不受自我面孔相关任务的影响。

Tacikowski和Nowicka[1

的研究比较了自己的面孔和熟悉的面孔所引发的P300的波幅,

结果发现相对于他人的面孔,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P300。这些研究说明了自我的面孔或自我具有高社会适应价值,在加工复杂的社会信息时,优先占用个体的注

意资源[

17]

。3.2.3 自我所属物体的研究James[3]312

认为,自我是与我相关的他人(“我”的孩子)、宠物(“我”的狗)、财产(“我”的汽车)、地方(“我”的家乡),以及劳动成果(“我”的绘画作品)等的总和。并不是这些物理实体构成了自我,

是“我”的心理主宰了它们。个体会对自己的所有物投入更多的情感。Gray等

[18]

的研究发现自我相关的自传体信息(自己的名字、生日、学校、汽车、家乡等)比对照目标引发了更大波幅的P300。自己的物品和熟悉的物品的识别在P300上出现了分离,这表明相对于熟悉的物品,自我相关物体的加工发生在高

级认知阶段[

19]

。3.2.4 自我物主代词的研究

物主代词“我的”、“他的”构成了不同的所有权关系。Zhou

Ai-

bao等[20]

发现自我相关的物主代词“我的”比非自我相关物主代词“他的”引发了波幅更大的P300反应。“

我的”比“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比第三人称代词“他”引发的P300都要大,说明大脑对自我相关物主代词与非自我相关物主代词加工的差异也

反映在高级认知阶段[

21]

。这表明自我相关物主代词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即使脱离了具体的对象,自我相关物主代词更具有一般自我的意义,依然是自我表征的重要内容。物主代词的研究为自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人们能很容易地区分自我和他人,这表明存在一种对自我

相关物体的自上而下的加工偏向[

19]

,自我相关的刺激能自动化的吸引更多注意资源的投入,而且这种心理功能不受相关任务和意识水平的影响。无论在意识水平上还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自

我相关刺激都比非自我相关刺激引发了更大波幅的P300[1

3]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当前自我的研究主要是比较了自我相关与非自我相关之间的差异,是通过非我来研究自我。而自我内部相关内容对表征自我是否存在差异,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自我是个复杂的结构,由许多独立的认知表征组成。考察自我相关的不同内容对自我表征的作用是研究自我的新策略,是从自我本身入手进行自我结构的探讨。

Tacikowski和Nowicka[1

6]

首次比较了对自己面孔和自己的名字之间的加工,发现无论在行为水平上还是在神经水平上,加

工自己的名字和加工自己的面孔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另外,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面孔引发的P300的波幅显著相关。这表明不同类型的自我相关线索的社会适应价值占用相同程度的注意资源。由于名字和面孔对个体来说都是具有高社会适应价值的信息,那么具有不同社会适应价值的自我相关信息所引发的P300是否会有差异,

还是凡是和自我相关的刺激,无论其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价值大小都会引发相似的P300?另外,

如果被试的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周爱保等医学与哲学2012年7月第33卷第7A期总第456期

Medicine and Philosophy,Jul 2012,Vol.33,No.7A,Total No.456 5

1 认知加工水平降低,比如在觉知水平上,是否还会存在P300的明显增大呢?因此,从研究内容方面而言,可以对自我概念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比较。这是使用P300进一步拓展自我研究的重要途径。

另外,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东方人和西方人,基督徒、佛

教徒和藏传佛教徒并没有关于自我的相同脑区[

22-25]

。如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等亲密他人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共享大脑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

refrontal cortex,VMPFC)这一共同的区域,而西方人的这一区域只表征自我,不表征母亲[25]

;基督教徒

和佛教徒的自我参照加工激活背内侧前额叶(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DMPFC),该区域主要负责自我评估,信仰宗教的人按照宗教教义评判自己,无宗教的人在自我参照加工过程中

激活VMPFC,

该部位主要是进行自我表征[23]

;但臧传佛教徒的自我参照加工既不激活VMPFC也不激活DMPFC,这可能是由于藏传佛教教义强调“无”、“空”,膜拜天地神灵,与人们具有最

少的“自我感”有关[24]

。这表明不同文化(情境)背景下,自我概

念具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自我相关内容的加工也可能存在着差异。然而,影像研究缺乏精确的时间分辨率,无法区分人加工不同自我相关线索的时间特征。采用P300考察文化影响自我相关刺激加工的时间特征,将能为文化心理学以及文化神经科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梁海乾,

潘元青,杨树源.神经科学研究的哲学观与发展趋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32-33.

[2] 梁瑞穷.

东西方关于自我意识及其转化研究的比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7-8,16.

[3] James W.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M].NewYork:Holt Rinehartand 

Winston,1890.[4] Bargh J A,Pratto F.Individual construct accessibility 

and percep-tual selec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22(4):293-311.

[5] Moray 

N.Attention in dichotic listening:Affective cue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struc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59,11(1):740-754.[6] Rogers T B,Kuip

er N A,Kirker W S.Self-reference and the 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77,35(9):677-688.[7] Symons C S,Johnson B T.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memory

:Ameta-analysis[J].Psychology Bulletin,1997,121(3):371-394.[8] Ito T A,Cacioppo J T.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of imp

licit andexplicit categorization process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2000,36(6):660-676.[9] Duncan-Johnson C C,Donchin E.On quantifying 

surprise:the vari-ation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with subjective probability[J].Psy-chophysiology

,1977,14(5):456-467.[10]Johnston V S,Miller D R,Burleson M H.Multip

le P3sto emotion-al stimuli and their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J].Psychophysiology

,1986,23(6):684-694.

[11]Polich J.Updating P300: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P3aand P3b[J].Clinical Neurophysiolog

,2007,118(10):2128-2148.[12]Berlad I,Pratt H.P300in response to the subj

ect’s own name[J].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1995,96(5):472-474.

[13]Holeckova I,Fischer C,Giard M H,et al.Brain resp

onses to sub-ject’s own name uttered by 

a familiar voice[J].Brain Research,2006,1082(1):142-152.[14]Perrin F,Garcia-Larrea L,Maug

uiere F,et al.A differential brainresponse to the subject's own name persists during sleep[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999,110(1):2153-2164.[15]Gallup 

G G.Chimpanzees:self-recognition[J].Science,1970,167(3914):86-87.

[16]Tacikowski P,Nowicka A.Allocation of attention to self-name 

andself-face:An ERP study[J].Biological Psychology,2010,84(2):318-32.

[17]Sui Jie,Zhu Ying,Han Shi-hui.Self-face recog

nition in attendedand unattended conditions:a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study[J].NeuroRep

ort,2006,17(4):423-427.[18]Gray H M,Ambady 

N,Lowenthal W T,et al.P300as an index ofattention to self-relevant stimuli[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

,2004,40(2):216-224.[19]Miyakoshi M,Nomura M,Ohira H.An ERP study 

on self-rele-vant object recognition[J].Brain and Cognition,2007,63(2):182-189.

[20]Zhou Ai-bao,Shi Zhan,Zhang Peng-ying,et al.An ERP study 

on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J].Neuroscience Let-ters,2010,480(2):162-166.

[21]Shi Zhan,Zhou Ai-bao,Liu Pei-ru,et al.An EEG study 

on the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self-referential contentand first-person persp

ective[J].Neuroscience Letters,2011,494(2):174-179.[22]Han Shi-hui,Northoff G.Understanding 

the self:a cultural neuro-science approach[J].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09,178(10):203-212.

[23]Han Shi-hui,Gu Xiao-si,Mao Li-hua,et al.Neural substrates 

of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Buddhists[J].Social Cognitive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2010,5(2):332-339.[24]Wu Yan-hong,Wang 

Cheng,He Xi,et al.Religious beliefs influ-ence neural substrates of self-reflection in Tibetans[J].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2010,5(2):324-331.[25]Zhu Ying,Zhang 

Li,Fan Jin,et al.Neural basis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self-representation[J].NeuroImage,2007,34(3):1310-1316.

作者简介:周爱保(1962-),男,甘肃天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2-03-02修回日期:2012-05-21

(责任编辑:赵明杰)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呢?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语文字词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学生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等等。 (二)小课题研究的流程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题库

试题库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 1、自我的主动性是指(C ) A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 B “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 C 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世界能动地起作用 D 自我是始终如一的 2、对自我决定理解错误的是(B ) A 指人们对自己选择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心理倾向 B 指个体希望由外部奖励或压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C 自我决定具有激励作用 D 课堂中教师支持学生的自我决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感 3、对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 14~18岁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心理自我(个体所知觉到的内部心理特性) B 7~11岁,儿童开始关注社会自我(运用社会比较,强调其人际特征) C 2~6岁,儿童自我描述主要是物质自我(物理特性,所有物) D 12~18岁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心理自我(个体所知觉到的内部心理特性) 4、心理学把个体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品质、主观体验的认知和感受,称为(B ) A 物质自我 B 精神自我 C 理想自我 D 社会自我 5、“人心隔肚皮”,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D ) A 独特性 B 一致性 C 主动性 D 私密性 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A ) A 独特性 B 一致性 C 主动性 D 私密性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C ) A 独特性 B 一致性 C 主动性 D 私密性 8、心理学把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称为(A ) A 客体自我 B 主体自我 C 现实自我 D 理想自我 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2分/题,共16分) 1、詹姆斯将经验自我分为哪三类?(ABC ) A 物质自我 B 社会自我 C 精神自我 D 主体自我 E 客体自我 2、从时间维度可将自我分为哪三类?(BCE )

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人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那么,怎样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有关积极心态、心灵励志文章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我,首先要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为此,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信息来源,提高文化水平和修养;多与人交流思想,多征询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适当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对理

想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 2 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 3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同时还要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藁城市通安小学魏梅雪 在谈论“课题研究”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人听说某个地方出钻石,有人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于是卖掉自己的田地去挖钻石,结果几年过去除了花光积蓄外一无所获。具有讽刺意思的是,那个买下农人土地的人,在一次偶然锄地时,一块钻石却跃然眼前。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挖掘自己田地里的钻石”。我就想我们教师的田地是什么呢?那就是课堂。我们教师就是要立足本职,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认真反思,不断地和外界新理念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课题研究,走出一条自己的科研理论路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活力和动力。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有的教师可能要说进行课题研究,那是学者、专家的事,与我们无关。其实,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我们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我们一线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

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林崇德语)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如果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 3、有助于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教师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课题研究。 三、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分为四步: (一)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个人称代词“我”,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虽然儿童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 1、分化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于是个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起观察者、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充当被观察、被评价和被调节的角色。经过分化,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观化”的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引起了自我意识内部的矛盾,使青年开始感受到儿童期从未体会到的种种内心冲突和思想斗争。自我意识的矛盾最突出地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往往与主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定社会要求和道德准则的内化情况;现实自我则往往与客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实际上是怎样的人,体现了个体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自我意识的矛盾就是当“主体自我”去考察、认识和评价“客体自我”时,常常会发现“现实自我”不能符合“理想自我”,于是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即自我的分裂。为此,他们常常感到内心困惑、苦闷和烦恼,甚至迷茫不解。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对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3、统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与冲突,个体的自我便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了协调与一致,即自我统一。但怎样统一,统一的性质又如何,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 我意识的培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摘要 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是阐释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其次解构了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再次分别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意识自主教育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幼儿良好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改正不良错误或行为。早在1962年,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对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着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

基就对认知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本文侧重于阐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重点是对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自我和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篇一: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完)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宦家峪学校张世锋 一、任教学科:数学 二、研究课题: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个人子课题: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四、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的指导下,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增加教学实践次数。 五、阶段性目标: 1. 树立起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的技能的养成。 2.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六、操作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组织课题组及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 理论,认真学习以及等各种优秀期刊杂志,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好学习心得,并使之服务于实践。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数学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3、对现有教材可作适当改组,创造地运用教材,尽量增加计量、统计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现实生活的工具。 4、贯彻自主探究学习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5、注重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七、具体要求: 1. 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教研活动。 2. 注意及时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得失,以便以后总结。 3. 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篇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编辑] 自我意识的性质 (一)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角色化的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一个生物的人,甚至还比不上动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怀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产生人的意识。如果婴儿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人类的社会环境,使其同动物生活在一起,就会由于失去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而不能形成人的意识。因此,一个人只有处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对自己的认识,即形成自我意识。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精品范文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个人研究方向:培养学生不动笔 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目标: 1、改变目前小学生“动口不动手”的阅读现状,逐步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所要求。 2、通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五、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相关的教育杂志,学习一些相关的专着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3、忠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寻找多途径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累:在教学,学习、研讨中,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自已独特的想法撰写成文,继续在自己的校本课题专栏上传,多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二)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 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

《普通心理学》: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如,当看到别人对长者很有礼貌并受到大家称赞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认识到自己平时对长者的态度。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或一项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个体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途径,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中,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总之,自我监督,着眼于“克制”,而自我教育,着眼于“发展”,二者共同承担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我专业发展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我专业发展 银川三中马楠 9.19日下午,在银川回中智慧教室参加贺丽华名师工作坊的研讨活动。教研员贺丽华老师对主持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行研讨,马娟老师的针对课题《初中化学拓展性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设计初心与我们进行了分享交流。通过学习两位老师的交流分享,使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一样,每一位老师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愿望。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个人理解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个人专业成长需要参与课题研究,这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进行课题研究,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使自己提升科研素养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个人的教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2.通过课题研究,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有利于促进自己科学化、系统化实施教学。 3.有助于自己养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要查阅大量资料,有利于形成

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教学观念,用新教育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4.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作为青年教师的自己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参与和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课题研究。相信在贺老师的引领下自己会不断的进步。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单位名称: 专业学院: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 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4岁—12岁) 心理自我(13岁—青年)

2021个人课题研究计划(10篇)

2021个人课题研究计划(10篇)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第1篇: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个人研究方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目标: 1、改变目前小学生“动口不动手”的阅读现状,逐步到达“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所要求。 2、经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本事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丰富自我,使自已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五、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相关的教育杂志,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本事。 2、实践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本事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我的理解和研究本事。 3、忠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寻找多途径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累:在教学,学习、研讨中,要加强自我反

思,及时把自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自已独特的想法撰写成文,继续在自我的校本课题专栏上传,多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第2篇: 一、任教学科:数学 二、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三、个人子课题:利用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四、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的教学方法,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方式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成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的教学方法及与数学课堂的有机整合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用心开展研究工作。认真上好一人两节课题研究课,与全组成员一齐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我的理解和研究潜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了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把道德行为提高到习惯的高度。 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可往往有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评价能力较低,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在班级中进行。在班级建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完善和发展个人,最终转换为学生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竭力反对传统教育中压制学生,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弊端,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学生方面来,使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教育的主宰。 (二)课题的界定: 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活动,是以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发展为突破口,以端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以育人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自学、自强、自治能力为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品德上自检、行为上自控、管理上自治、心理上自调、学习上自主、身体上自健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应有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和习惯,实现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第五章 人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第五章人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目录:1、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2、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节、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学习目标: 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态度: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运用: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1、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求等,主要表现为以人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前提的生理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或相通之处。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狼孩例子,脱离了社会,一种纯自然状态生活,表现出来动物性);第二,人的生产劳动具有社会性,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第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必须依赖于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生活,只有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三)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但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其原因有二: 第一,社会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属性,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界;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其他动物不具有。

心理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3000字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途径,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桥梁。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对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多。较之于整个社会,大学生是最敢于查问和审视自己存在状况的青年群体,最敢于对自己的生活持批判态度、活得本真的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使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宁的心理世界中。自我的接纳与排斥,自我的同一与分离,自尊的获得与丧失,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否定,以及由此而致的希望与失望、信任与怀疑、喜悦与忧伤、成功与失败等诸多复杂的情感体验,构成他们心理矛盾与冲突的主旋律。诸多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不断升级,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又大多源于自我意识。因此,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于大学生们尤为重要。 (一)何谓“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动物的注意只能指向其周围的环境,充其量只能指向于自身躯体的某些有限的部位。而人的注意却有可能把注意指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二)“自我意识”如何形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79772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社会心理与自我 浅论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关键词:自我概念社会化社会心理学自我审查社会交往准则从众 正文: 一、自我概念与社会化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1)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2)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也即个体能在其自觉体验中感到的东西。后来,人们把前者称作自我系统,把后者称作自我概念。其实在讨论自我概念时,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 在前联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自我概念区分为四种类别:(1)现实的我,指个人对现在的我的看法;(2)理想的我,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3)动力的我,指个人努力成为的人;(4)幻想的我,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 以往,关于自我概念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自我尊重上,即集中在自我尊重的因果和自我尊重同人格与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上。现在,自我概念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我表现的动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在国家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在国家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11月2日,首届“科学探索奖”在北京颁发。获奖者中有17人的年龄在36岁到40岁之间,有9人在35岁以下,最年轻的,不过才32岁。“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说:“这个奖,它不是奖励过去,而是支持未来,鼓励青年才俊探索科技前沿。” 材料二:在南开大学100周年校庆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校长曹雪涛一再引用老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曾发出的“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 “爱国三问”。他认为,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要使命。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马斯凯特里也谈到,人的培养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格拉斯哥大学希望毕业生成为世界的改变者。 材料三:9月19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开始为退休进行储蓄,其中年轻一代的比例从44%增长到48%。受访者普遍想更早退休,目标退休年龄从去年的57.6岁降至55.8岁。年轻人想拉近“诗和远方”以替代“眼前的苟且”,“早点退休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岁数太大退休啥也干不了!”有网友这样说。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一强调,当前国家鼓励青年才俊在科技前沿积极探索;材料二指出,大学要培养心怀祖国、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建设祖国和改变世界而努力的青年;材料三介绍了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没有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想及早退休的想法。将三则材料联系起来看,命题人意在启发青年人要立足本职工作,肩负社会责任,积极有为,报效祖国。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写作情境,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 2.典型任务的限制。“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这是一个双概念关系型的驱动任务,试题要求考生立足当下,以当代青年人的身份,置身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思考“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需要注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