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剽窃的认定

剽窃的认定

剽窃的认定
剽窃的认定

剽窃的界定和形式

2004年6月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其中的学术引文规范指出: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也就是说,上次举例的某某引用这样定理言论那样资料名言,别人引用并未当自己的成果,根本不存在剽窃的行为。”

然后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剽窃给出的定义:

“按照国外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规范指导书之一《美国语文学会研究论文写作指南》的定义,“剽窃”指的是一种欺骗形式,它被界定为“虚假声称拥有著作权:即取用他人思想之产品,将其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出来的错误行为。”……在你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而没有申明其来源的,就是剽窃。(第30页)

报告中举出的例子包括:

1、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对见解、资料、用语的来源出处“没有给予相应的承认”的行为:“复述他人行文或特别贴切的词语”、“变换措词使用他人的论点和论证”、“呈示他人的思路”等;

2、总体的剽窃: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抄袭;

3、直接抄袭:直接的从他人论著中寻章摘句,整段、整页地抄袭;为了隐蔽,同时照搬原著中的引文和注释。

4、在通篇照搬他人文字的情况下,只将极少数的文字做注,这对读者有严重的误导作用;

5、为改而改,略更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或换一种句型;

6、错误理解综述的概念:“综述”的意义或许在于,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出自不同的论者,因而有必要将其归纳整合,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视角。抄袭是将部分综述对象照单全收。

7、跳跃颠转式抄袭:从同一源文本中寻章摘句,并不完全遵循源文本的行文次第和论述逻辑;

8、拼贴组合式抄袭:将来自不同源文本的语句拼凑起来,完全不顾这些语句在源文本中的文脉走向。

注意:抄多少的百分比虽能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抄袭的严重程度,但多抄几个字、少抄几个字同样不能改变问题的性质。

法律上如何界定“学术剽窃”

首先,“剽窃”一次在立法中的含义不同于一般用语“学术剽窃”。

《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在列举侵权行为时第五项为“剽窃他人作品的”,这是本法唯一一次出现“剽窃”,是指将他人作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直接或者略加修改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的行为。

事实上,通常所说的“剽窃”语义还包括法律中侵犯署名权的行为,即第三项“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此两项规定均为严重的剽窃行为。同时,从广义上讲,违反《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3]第十九条规定的作品使用者的法定义务,即在法定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的情况下,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否则,也被称为剽窃行为。此条文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中体现为第三部分学术引文规范第七款的规定:“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

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本文所称剽窃即为广义上的“剽窃”。侵犯署名权是认定学术剽窃行为中比较易于判断的情形,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但大多数的学术不端问题在使用他人作品时没有规范地引注,甚至伪注,增大判断作品原创性的难度,实施剽窃行为。这也是我国知识产权规范范围的不足之一,无论是民事侵权行为的认定还是刑事上知识产权犯罪构成,在课以相当严重的处罚的同时,规范的行为范围却相当有限,由此造成实质的侵权或者违法的事实得不到认定,严峻的法律后果成为一纸空文[5]。于是,问题变成知识产权法是如何认定著作权侵权以及这一标准如何影响剽窃行为的认定。

在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上,“思想表达二分法”为主要的区分标准,是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说,著作权只保护作品的表达,不保护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和情感,任何人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自由地表达相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6]此原理为国际上所普遍接受。其合理性在于思想和情感是不能被授予“垄断”,法律不能限制公众主观的思想,否则将禁锢思想。这是符合著作权法律鼓励文化发展的基本立法精神的。但这一原理在实践中的机械解释,成为违法者钻法律空隙提供方便。

事实上,学术剽窃早就不限于逐字逐句的抄袭,各种高明的剽窃手法层出不穷。如:“(1)内容编改:对主要内容、结构、数据、图表、研究结论等往往不加尊重,于是,内容概括、内容改写便成为剽窃者稍加高明的手法。(2)创意搬套:搬套整体创意、构思、框架等就成为这类剽窃者所青睐…高层次?、新型的剽窃手法。”[7]学术的价值往往在于思想。思想的表达可以多样,但其核心内容是作者的智慧成果,这种智慧成果在学术领域往往成为学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宗旨在于平衡著作权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即思想不能被“垄断”,但学术的发展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任何学术观点的得出必须有充分的论据,这种传承性区别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因此,使用他人观点必须遵循一定的引用和注释规范,而法律条文中粗线条的行为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联系前文提过的作品使用者的法定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规范对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成为解决这种隐蔽的剽窃行为的重要手段。显然,法律中只给与一个基本的定义。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给予了具体化,但细致度仍需要加强。这是规范学术道德最重要的细节。

关于其应有的严格性与可操作程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给新生的规范曾有如下说明[8]:“一、援引的资料来源包括:文本的、个人的、电子的信息。

二、剽窃的定义:使用上述任何资料时,无论出版的或者没有出版的,没有合适的引用。

在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详述,即何时需要引用:1.直接引述。任何逐字的引用,无论长短,需注明。2.转述:对他人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重述。3.摘要。用自己的语言对他人的思想简要概括。4.事实,信息和数据。你经常需要一些事实和信息来支持观点。如果这些信息只能有特定的提供者,你必须注明信息来源。

三、后果。剽窃在普林斯顿是十分严重的指控,可能导致留校察看,中止学业,开除。”

同样,在美国反剽窃数据扫描网站Turnitin(意为turn it in “交上来”)中也明确规定了剽窃的定义[9]:“1.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交上来;2.拷贝别人的句子,观点却没有说明;3.在引用的话上没有打引号;4.对于索引材料的来源提供了错误的信息;5.拷贝原文的句子结构改动其

中的字词却没有说明;6.如果大量拷贝别人的句子和观点构成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无论有没有说明,都被视为剽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林斯顿大学针对剽窃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其规范最大的合理性在于考虑到各种剽窃可能出现的形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详尽的规定。同时,这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学术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这种方式值得借鉴,而这样的规范也对我国学界如何制定更合理的学术规范有所帮助。

而Turnitin网站作为全球第一个专业性的以电脑科学为基础的,将文献资料以电子形式存档从而作为辨别抄袭的基础文件这样一种反剽窃网站也制定了精确判断是否为剽窃行为的规则。其第六点尤其重要,这是区分学术借鉴与学术剽窃区分的重要标志。引用和注释规范不能将所有形式的使用行为合理化,如何区分也应当写入认定规范。

根据现行《著作权法》,学术剽窃行为之所以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其原因在于:“思想表达二分法”认定的著作权侵权在学术作品领域认定剽窃具有明显的缺陷,甚至产生公众的误解。而前面所述缺陷应当有详尽的引用规范加以补充,但我国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类似“反剽窃”条例,已颁发的规范条例的表述仍然过于粗泛。要解决这一点,还有待于更为合理的学术规范细则的出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学术规范直接在学校教育中大力贯彻,各校均配有相关规定,在平时教学中严格应用,以培养学生严肃的学术态度,同时也兼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有利于真正养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习惯。

可以说,一部详细的学术征引规范的意义不仅在于界定学术剽窃行为,而且更具有教育的性质。普遍的学术剽窃行为不完全是故意而为之,有国外学者提出是因为中国人基于背诵的学习习惯而造成,这一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大篇幅的抄袭、雷同,甚至字句不改,不可能基于背诵。也有学者指出[10],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窃书不是偷”的文化心理相关,此说有一定的道理。儒家传统文化对排斥知识私有化有重要影响,而且近年来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对知识产权制度有了很多了解,但数据表明[11],了解程度提升的同时理解程度有所下降,因此对知识产权一般性的了解并不能很好地教育大众如何遵守学术规范,防止剽窃行为。

论文《学术剽窃和法律内外的对策》

2.引用和释义

2.1.履行归认来源的义务,就是要按照本专业(本行业)认可的学术规范去引用和诠释那些将要融入本人作品之内的他人的思想和表达。每个人都通过接触他人的思想和表达而增长知识,每个人的发现、心得及其表达又会对知识总量的增长作出贡献,这就是知识创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都是通过读、听、讨论等交流渠道而获得信息,又会把获得的信息融进自己的思考、演讲和写作,此时,我们承认别人的贡献,通常采用“引用”(quotation)和“释义”(paraphrase)两种方法。

2.2.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或者都有必要形成超越他人的表述,因此,沿用他人的表述常常是合理和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1)用引号把他人的观点、作品和自

己的文章、著作区分开来;(2)通过脚注或者尾注彰显引号范围内的信息来源,诸如:作者姓名、文章或者著作的标题、出版商、出版年月和页码;(3)引用量应保持在合理限度。

2.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是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或者原话,而是用自己的表达去阐述他人的观点、意见和理论,这就是释义。释义往往注入言说者自身对原文的理解而为一种独特的表述,因此,它也是一种知识创造活动。“释义并不是把别人的句子改动一两个单词,或者,变动句子的结构次序而让原文的词汇原封不动,也不是选择一些同义词去替代原文的词汇。如果你打算按照这些方法去重组别人的文句,你就太接近原文了。这就是剽窃,而不是释义。”[11]总之,释义的言辞、结构与原文有实质差别,剽窃则否;释义总是标明来源,剽窃则否。

2.4.区分和比较引用、释义、剽窃的示例

示例1

原文1:“他(萨义德)难以容忍学术行话,他要求学生抛弃学术行话。在一次关于知识分子和权力的研究生讨论课上,一个学生在发言中用了…话语?(discourse)一词,萨义德勃然大怒。接着,学生紧张地喃喃而语:…福柯……。? …不错,? 萨义德嘲讽地说:…那是福柯的话,然而,什么是你自己的话呢??萨义德告戒我们:行话腐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应当发现你自己的语言,发展你自己的权威。萨义德说,我们的时代呼吁…世俗的批判?——我们应当有质疑一切正统说教的能力,不是追问它们的抽象存在,而是追问它们在现实世界的作为。” [12] 释义1:萨义德提倡拒绝行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语言,发展自己的权威,形成质疑一切正统说教的能力。在有一次讨论会上,一位学生在发言中使用了福柯发明的术语“话语”,这激怒了萨义德,萨义德追问学生:为什么沿用别人的词汇“话语”,为什么不能用自己话去表达自己的意思?

显然,原文1是由引用和释义两部分组成的:…那是福柯的话,然而,什么是你自己的话呢??、…世俗的批判?——这些在引号内的文辞都是直接引用萨义德在课堂上的原话(作者是萨义德的学生,作者根据记忆重构了萨义德的“原话”),其余部分则是作者自己对萨义德的释义。作者的引用和释义都远离了剽窃:在引用部分,萨义德的原话在引号之内;在释义部分,作者是用自己的话重述萨义德的观点——读者可以获得清晰印象:这是萨义德的观点,但不是萨义德的原话。

释义1没有标明出处,这是难以辩白的剽窃。即使释义1标明了出处,它仍然是剽窃:首先,它使用了原文1的原话(斜体部分),却没有使用引号;其次,它只是改变了句子的前后顺序、更换了若干人称代词,省略了一些短语,这些活动不足以支持释义的合理存在。

示例2

原文2:“既恐惧又不信任,既赞叹不已又满怀嫉妒,这便是满人对于江南的看法,而叫魂危机正是由江南引起的。在这个“鱼米之乡”,繁荣兴旺的农业和勃勃发展的商业造就了优雅的气质和学术成就。北京大部分的粮食供应,是经由大运河从江南运来的。因此,几百年来,帝国的统治者们便发现,他们需要不断地同江南的上层人士争夺那里的粮食。同样令北京统治者感到头痛的,是如何才能建立对于江南桀骜不逊的上层学界的政治控制。”[13]

义2:叫魂始于江南,这让满清当局格外警觉。江南为漕运之枢纽,税赋钱粮之来源,在经济上举足轻重;江南民众多次发动抗清起义,江南文人的诗文里充满着对于前朝的哀挽咏叹,常常成为反抗力量的精神寄托。在满清统治者看来,江南是一个在政治上具有离心倾向的地区。弘历严厉镇压叫魂,这和他防范江南的政治战略是分不开的。(来源:同注13)释义2是合规矩的释义。首先,它通过注解承认了原文的贡献;其次,它结合前后文,试图诠释原文,寻求更为精准的表达。虽然,释义2几乎脱离了原文的结构和用词,但是,如果释义2没有标明出处,仍然构成剽窃。因为,透过江南在明末清初的地位,去解释弘历为何出手“严打”叫魂,这是孔飞力教授独到的观察。释义2虽然没有原创性观点和观察,但是,它对原文进行了提炼,使之更为精准、更为直白,这也是应当认可的学术贡献。

3.剽窃类型和示例

本节以下谈论的四种剽窃类型,前三种系参照美国Princeton University 的学术诚信守则[14],后一种来自哈佛大学Andreas Teuber教授的讲义。[15]我在此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每一类剽窃的缘由和性质。

3.1.“逐字剽窃或引用原文而无引证”

逐字剽窃是公然的、毫无遮掩的剽窃。一般说来,逐字剽窃极易败露,败露之后几无招架之功;靠逐字剽窃去沽名钓誉,常常是事与愿违,因为,逐字剽窃注定会被读者识破,遭到读者蔑视只是早晚的事。总的来说,逐字剽窃在剽窃行当内也属于极端行为。但是,如果剽窃者有恃无恐(断定原作者不会计较或不会追究),或者,剽窃者急于求成而不顾后果(拿了项目经费,必须要交“成果”;要评教授,必须要“发表”论文),或者,学界对剽窃普遍地采取冷漠态度,逐字剽窃也会非同寻常地兴盛起来。

3.2.“从他人作品中摘取段落和单句或短语而不显示出处”

示例4

原文4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19]

释义4 :邓小平的一个发明,就是停止意识形态争论:他鼓励人们大胆地开展各种试验,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来源:同注)

尽管前项释义显示了解释对象的来源,但仍然属于剽窃。首先,“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是邓小平的原话。邓小平常常用一个短语(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个比喻(如:“摸着石头过河” )去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并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一种表达艺术,引用时必须纳入引号之中,否则,读者会误认为是诠释者用自己的话在解读邓小平。其次,前项释义基本上没有作者自己的语言,作者本应引用原文,释义在此乃是多此一举。释义旨在浓缩、提炼、强调和发挥别人的观点,或者用更为精准、更有特色的语言去重述别人的观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不存在这样的必要,引用原文更为妥当。

3.3.“改写原文而保持原文段落或文句的结构”

此类剽窃可归入不当释义之一种,其目的是通过改写而窃取别人的观点、思路和表达结构。

示例6

原文6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指出: “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约交易外的消极义务范畴,进入契约上的积极义务范畴,其因此而承担的首要义务,系于缔约时须善尽必要的注意。……否则, 契约交易将暴露于外, 不受保护, 缔约一方当事人不免成为他方疏忽或不注意的牺牲品!…..简言之, 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 对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 应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生的损害。”[20]

释义6:我们认为:当人们开始缔约洽谈的时候,他们彼此就承担了一种先契约义务,即:在缔约过程中竭尽注意,避免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契约不成立或者无效,从而给对方造成损害。如果完全把缔约过程置于法律保护之外,一方当事人就可能因为对方的疏忽或欠缺注意而蒙受损失,却不能得到任何救济。总之,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导致契约不成立或无效的时候,相信契约为有效成立的另一方,得主张基于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

在释义6,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词组来自王泽鉴的译文,但是,主要观点、文句和段落的结构都是王泽鉴的译文的改写。作者没有引用原文的词句,故没有必要使用引号,但是,作者绝对有必要通过注解告诉读者:这一段话是改写王泽鉴的译文。释义6的作者剽窃了耶林,它把耶林的原创观点说成是自己的;释义6也剽窃了王泽鉴,它本来是王泽鉴的译文的改写,但却抹杀了王泽鉴的贡献。

在释义6,假如作者用“耶林认为:……”代替“我们认为:…….”,并且从王泽鉴的前述论文的注解中找到耶林的德文原作的出处,如法炮制一个脚注,这是否构成剽窃?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样做,释义6的作者实施了两项欺诈:第一,他没有阅读德文原作,却误导读者相信:这一段文字是他对耶林原作的理解;第二,这一段文字本于王泽鉴的译文,没有王泽鉴译文的存在就不可能出现释义6,而作者隐瞒这一事实,正是为了让他的第一项欺诈奏效。

3.4.“用他人的观点而隐去出处。”

观点是思想的产物或结晶,把别人的观点说成自己的,这就是据他人之功为己有。只要你知晓并吸纳了别人的观点,就应当承认,不管这种观点是文字、口头表述、数据,还是图形。“用他人观点而隐去出处”可能是不合规矩的释义形式,也可能是逐字剽窃或者原话剽窃。

示例7:

2004年,W女士发表了以下文字:“最近,有关部门居然要管制公民取名使用的汉字。据说,事情起因是,近年一些人的名字是电脑字库里都找不到的生僻字,给许多部门造成麻烦。于是,专家倡言制定…人名规范用字表?。对此,本人实不能苟同,理由如下:第一,取名用字不受限制,这一权利来自比成文法更为古老的惯例,只有当存在公共利益的压倒性需求时,法律才有必要去改变来自惯例的权利,然而,个人使用文字如同饮食服饰,并不牵动公共利益,法律实无强行规制之必要;第二,机关的电脑字库里找不到人名汉字,应让机关去选择合适的字库,而不是限制老百姓取名用字;第三,即使法律不去管制取名用字,人们面临取名用生僻字造成的种种不便,也会知难而退。”

上段文字所表述的全部观点,都是来自冯象先生早先发表的论文“取名用生僻字该不该管”。

[21]尽管上段文字没有一句话、一个短语与冯文相同,段落和文句结构也与冯文有别,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剽窃的事实。只要将两个文本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W肯定阅读过冯文,并用了一番心思去改写冯文、提炼冯文的观点,并把冯象的观点冒充为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W 通过引注标明原作者和观点来源,这就不是剽窃,而是释义——W的主要错误是隐去来源。

3. 4.如何远离剽窃?

3.4.1.“归功来源”和“认帐”。

我们可以简单而不失准确地概括一条避免剽窃的基本准则:但有得益他人之处,毋忘“归功来源”(to give credit to the source)——除非使用公知信息,当你使用另一个人的想法和表达的时候,当你使用已有事实、统计数字、图表、信息的时候,都应归功来源。“归功来源”的途径,就是通过引用、释义和承认去显示信息来源——这和“饮水思源”是同一道理。

一位学者指出,避免剽窃就是在以下场合务必“认帐”(acknowledge indebtedness):[22]“(1)无论何时,你引用他人的原话;(2)无论何时,你吸纳他人的观点、意见或者理论,即使完全用自己的话重新释义;(3)无论何时,你借用事实、统计数据或者其他演示资料,除非公知信息。”

总之,勿贪他人之功和受惠必谢,这是远离剽窃必备的心境。一个人在撰写著作、论文和准备演讲的时候,都应当经常自问:“这是别人的,还是我的?如果是别人的,我是否按照行规披露了来源?如果是我的,在观点形成过程中,我从他人的成果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3. 4.2.认识引证的功能,掌握引证的规范

在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的学术诚信手册中,学生得到的规劝是:避免剽窃的第一步,就是“转变你对引证的态度”。学生常常担心:“引证太多”会被认为是缺乏思考,依赖资料。“恰恰相反,使用引证能使你清楚地证明,你能很好地理解教材,而且,你还能清楚地区分作者的观点和你的分析。” [23] 在知识追求的过程中,如果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从我做起”,每个人都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摆脱蒙昧状态;正是前后相续的继承——批

判——创新,才有知识的增加。引证既记载着作者理解和思考前人观点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作者在认可、解释、分析、批判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自己开拓创造的轨迹。[24]

3.4.3.认错改过

剽窃之得失隐含着一个有关身名之累的悖论:剽窃者暂时得到虚名而丢失诚信,然而,丢失诚信的行为一旦败露,虚名又得而复失。剽窃是欺世之举,然而,欺世谈何容易,盗名亦未必奏效——寻章摘句,文饰附会,只能蒙蔽出道不久的年轻人和外行,剽窃所得是游移不定的。但是,剽窃的风险则是确定的:剽窃者公开暴露了自己的弱点,给别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发动打击的机会。

当一个人面临剽窃指控之后,他的反应不外以下四种:

(1)反制。例如,提起名誉权诉讼,声称自己受到诽谤。

(2)辩解。例如,将责任推给第三人,声称助手寻找资料的时有疏忽,出版社催要稿件太急,多次查找出处未有结果,诸如此类。

(3)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静待负面影响消失。

(4)认错。如果真的存在剽窃,认错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人可以通过认错去证明了他的勇气和诚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示例8:认错

哈佛法学院的Tribe教授在1985年出版了一本书“上帝拯救这个荣耀的法院(God Save This Honorable Court)”(以下简称:“法院”)。该书以非法律专业人士为读者,带有“普法读物”的性质,因此,作者刻意避免沿用学术专著的写作套路——全书没有一个注解,仅仅列出了15本参考书的书名,其中:University of Virginia 的Henry J. Abraham教授在1974年发表的学术著作“司法和总统”(Justices and Presidents)也包括在内。

2004年9月24日,保守派杂志Weekly Standard的网站登出一篇报道,称:Tribe的“法院”一书多处剽窃Abraham 的“司法和总统”。该报道列举的“剽窃”,无一涉及观点、意见和观察等关键内容,全部是有关历史事实的叙述——在叙述同一历史事件的时候,Tribe沿用了Abraham先前用过的词汇和短语,出现了十多处叙事相似;此外,在该书还有一处逐字剽窃——一段由19个单词组成整句在两本著作中完全相同。[25]Abraham教授对该杂志的记者说,他从开始读Tribe著作的时候就知道了真相,自己本应站出来说话,但一直隐忍不发;他认为:Tribe 教授犯这样的错误,大概是因为“偷懒和想赚一点钱”,但是,“他是一位泰斗(Big Mahatma),我原以为他不会干这种事。” [26]

Tribe教授是美国最优秀的宪法学者,是自由派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他信奉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地参与很多政治活动,故深为保守派嫉恨,成为保守派“精确打击”的对象。事发之后,Tribe 教授没有一句话的自我辩护,他深知:剽窃就是剽窃,不会因为是政治对手揭露了剽窃,剽窃就成为正当行为,辩护是无益之举。9月24日当天,Tribe就给Abraham写信表示歉意。第二天,Tribe 对媒体公开承认:“法院”一书确实是引用他人著作而未能归功于人,个人对此“负有全部责任” ;“与其他同行一样,我一直对Henry J. Abraham教授怀有最崇高的敬意。” [27] 尽管这一事件给Tribe教授形象蒙上了一些阴影,但是,他对指控的回应却为自己赢回了尊重,包括对手的尊重!

4.学术诚信、版权法、民事诉讼和反剽窃

本文无意成为一篇讨论版权法的专论,但是,分析剽窃的性质、探讨阻遏剽窃的对策,又无法避开版权法。本节围绕两个相关问题去谈论版权法:第一,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版权法去阻遏剽窃?第二,剽窃的受害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求助于版权法?前一问题事关公共政策,后一个问题是实在法的解析。思考这两个问题,立足点是中国本身的法律,但是,比较法学的分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

4.1.从法律的文字表达来看,中国著作权法对剽窃的规制较为周延

按照中国的“著作权法”,“剽窃他人作品”是该法列举的、可据此提起损害赔偿之诉的十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之一。[28]“著作权法”甚至把“归认来源”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在法定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的情况下,“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29]在“著作权法”,剽窃单列为一类侵权行为,归认来源明定为使用他人作品的法定义务,两者的内在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法律,“剽窃”一词是指对智慧财产的偷掠,不限于侵犯著作权,“科技成果”、“发明创造”也可以成为剽窃对象;“剽窃”与普通法上的“窃占”(misappropriation)极为相似,只是“剽窃”仅限于智慧财产的窃占。在中国法律,剽窃成为可诉的侵权行为,其历史甚至比“著作权法”更为久远——在“著作权法”颁布前4年,“民法通则”就已经把“剽窃”列为一项可诉的侵权行为,[30]“民法通则”所说的“剽窃”,其外延非常广泛,著作、商标、专利、发现和发明等都可以作为“剽窃”的对象。

就法律文意而言,中国版权法更贴近作者权利的保护:把“剽窃”列为侵犯版权的不法行为,规定使用他人作品而归认来源的义务,区分著作权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从理论上讲,中国版权法将“剽窃”更多地暴露于诉讼打击之下。

4.2.著作权之外的反剽窃法

反对剽窃的立场在不同层次的中国法律都有始终一致的体现。除了“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之外,明文禁止“剽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超过一百个。

4.3.思想和表达两分法的表述

中国版权法并没有接受所谓“思想和表达两分法”(idea-expression dichotomy,以下简称:“两分法”)。无论从法律文意,还是从立法背景去理解中国版权法,都不能发现“两分法”的存在。因此,个别法院直接依据“两分法”的理论去断案,实在是非同寻常的做法。[38] 美国版权法将版权的保护范围明确限定为“固定于任何(功用在于)有形的表达载体的原创作品”(……original works of authorship fixed in any tangible medium of expression……),并且明文宣布:版权保护不延及“任何思想、程序、规程、系统、操作方法、概念、原理或发现”。(……any idea, procedure, process, system, method of operation, concept, principle, or discovery……)。[39]美国版权法的这一表述被认为是“两分法”的经典表述,即:版权保护仅限于表达而不延及思想。“两分法”的演进过程大致如下:“两分法”首先是对判例的解释,解释逐渐脱离判例的原意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理论融入了版权法,版权法的解释又强化了理论;在判例——判例解释——版权法——版权法解释的过程中,“两分法”变得越来越僵化。尽管如此,在原告指控被告剽窃而侵犯版权的案件中,把“两分法”作为一般性的辩护理由,仍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两分法”的缘起和剽窃无关,“两分法”又是在法院把学术剽窃的事实认定完全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40]

4.4.民事诉讼

4.4.1.在美国,进入法院的剽窃案件大致有以下几类。

(1)剽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侵犯版权,但是,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作品而又没有归认来源的剽窃行为与侵犯版权是相互重合的。不过,一旦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作品的事实被认定之后,是否归认来源就成为与案件无关的问题:不管是否归认来源,都构成侵犯版权。在Arnstein v. Porter案,[41]原告指控被告剽窃他创作的乐曲,法院强调:在一般情形下,侵犯版权包含了复制和不当占用两个要素,复制的事实又由被告得以接近原作、原、被告作品的相似性得到证明。但是,“在有些案件,原、被告的作品的相似性是如此广泛、如此醒目,无须更多的证据就可以推断复制和不当占用的成立。同理,如果复制本身得到证明,不当占用就无需再去证明相似性,而相似性本身又能单独证明复制。”

(2)剽窃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可能构成普通法上的“窃占”(misappropriation)。

在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 v. Associated Press,[42] AP和INS是两家相互竞争的新闻社。INS以各种方法收集AP早先在美国东海岸发布的新闻,转而发售给西海岸的报纸。AP 对INS提起窃占之诉。AP主张:尽管新闻不在版权法保护范围之内,但是,INS把AP发布的新闻销售给它自己的客户,构成了窃占AP的财产。被告争辩说,新闻在公开之前是原告的财产,但是,在公开之后就不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法院的多数意见认为:被告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属于普通法上的窃占。虽然,该判决不是直接针对剽窃本身,但是,法院判决隐含着这样的推理: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对手之间,一方使用另一方的作品而不披露来源,可能构成普通法的窃占。

(3)所有与学术剽窃有关的案件, 都不是受害人提起诉讼,而是剽窃者作为原告起诉他所在的学术机构。[43]Billing教授的论文对美国的此类案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将它们分为以下四类:[44]

a.违反正当程序之诉。原告或者指控学术机构未能履行告知义务,或者指控学术机构在作出不利于原告的决定之前没有聆听他的申辩,等等。但是,如今学术机构处理此类问题的程序已日渐周全,据此起诉,胜诉实在不易。

b.民事诽谤之诉。原告被学术机构认定剽窃之后,如果直接指控学术机构的决定对他构成诽谤,原告几乎没有希望胜诉,因为,学术机构是标准的制定者,原告自愿接受了学术机构制定的标准,法院通常都会遵从学术机构对事实问题的认定。此类诉讼的原告常常是在剽窃被否定之后,反过来对曾经指控自己剽窃的人或者学术机构提出民事诽谤之诉,或者,指控学术机构在审查过程中不必要地向第三人披露事实,扩散了影响,损害了他的名誉。

c.违反雇佣合同之诉。一般教授和终身教授都可能因为剽窃而被解雇,声称解雇不合规程,违反聘用合同,或者剥夺了原告的某些合同权利,这是原告在此类诉讼中主张的主要理由。

D.雇佣歧视之诉。原告会把学术机构认定自己剽窃一事和种族、性别和宗教方面的歧视联系在一起,依据美国民权法案而提起此类诉讼。不过,证明认定剽窃和歧视之间的联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4.2.中国法院审理的剽窃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剽窃纳入“著作权纠纷”案,而不单独构成一个“案由”。涉及剽窃的著作权纠纷案,当事人双方多为个人,原告通常是声称被剽窃的那一方;涉嫌剽窃者作为原告,对所在单位提起诉讼的情形,尚未出现,这大概是因为剽窃很少受到惩戒的缘故。法官总是通过自行比对,认定是否存在剽窃,并不参考行业惯例,也不依赖专家证言。

(2)法院认定的的剽窃多为露骨的、大量的、逐字逐句的剽窃。[45]但是,有些法院也试图对剽窃作较为扩张的解释,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一桩著作权案的判决中指出:“最常见的抄袭行为有两种:一种是赤裸裸地偷盗,将他人作品整句整段,甚至整篇整部,原封不动地或者换几个词语,搬过来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另一种是改头换面地偷盗,将他人的作品进行删节或补充,乔装打扮一番,冒称自己的原作去发表。”[46]

(3)除了出于商业利益的剽窃之外,[47]胜诉原告获得的赔偿通常只是象征性的,赔偿本身并不足以对侵权行为产生任何阻吓作用。

(4)对于改写原文而没有“归认来源”作者的剽窃行为,法院常常把它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之外,“思想和表达两分法”的理论常常作为开脱被告的判决理由。[48] 2006年7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王天成诉周叶中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即使是逐字逐句照抄,如果所涉内容是“客观事实的介绍”,那么,“鉴于相关内容的客观性和其有限的表达形式,……虽有雷同之处,但并未构成侵犯原告的权利”;至于改写他人的

作品而不显示来源,法院认为这是“学术观点的描述”,无论怎样都不违法,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非思想本身。”

“客观事实的介绍”存在于一切形式的作品,存在于一切领域的作品,如果逐字抄袭他人有关“客观事实的介绍”可以得到普遍的豁免,维系知识生产的学术诚信也就全盘崩溃了。然而,法官的个人意见显然直接与法律相冲突:版权法保护表达,而不问表达的内容是主观判断,还是“客观事实的介绍”;把有关“客观事实介绍”的文字表达排除出版权法的保护范围,这不是司法,而是几个法官在行使立法权。把事实的“有限的表达形式”作为开脱剽窃的理由,这就更离谱了:事实的表达形式是否有限?这是有待经验和推理去证实的哲学问题,法官就此作出一般性定论,显然是不自量力。即使相关事实只有一种表达形式,也不能成为抄袭的理由——被告至少可以引用,学会使用双引号!“学术观点的描述”同样是在版权法保护范围之内的一种表达。如果被告的“学术观点描述”与原告实质相似,而又没有归认来源,被告显然违反了版权法,因为,中国版权法明文规定:“归认来源”是使用他人作品的一项法定义务。

按照北京市二中院的判决,剽窃得到了一份通行无阻的司法许可:如果剽窃他人有关事实的描述,这种剽窃因为事实的“有限的表达形式”而得到豁免;如果改写他人观点而隐去出处,这种剽窃又因为“思想”不受版权保护而得到豁免——版权不保护思想,连带思想的表达也不受版权保护,这是法官对“两分法”的极至发挥。在这里,“二分法”的教条不仅严重影响了是非观念,而且阻断了常理思维。

5.结论

5.1.学术剽窃是造假、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剽窃方法是复制或者改写他人作品而不归认来源。借此,剽窃者抹煞了原创者的贡献,揽走了原创者的受众,用原创者的思想和表达去与原创者竞争。学术剽窃的动机是把他人的思想或者表达据为己有;学术剽窃的外在表征是冒充——剽窃者把自己冒充为他人作品或者思想的创造者,如同小偷冒充为他人财产的所有者一样;学术剽窃的目的是利用他人的成就使自己出名。

如果把剽窃的定义缩小到逐字抄袭他人作品而不显示来源,那实际上是给所有具备改写能力的人和那些自己虽然没有改写能力,却能聘用他人为自己改写的人发放剽窃许可证;如果再把有关“客观事实的介绍”和“学术观点的描述”的逐字剽窃排除在剽窃的定义之外,那就不仅是宣布剽窃的全面合法化,而且是公然推出一种容纳剽窃的全新的道德观念——这和诚信基础上的人类精神文明是背道而驰的。

5.2.以归认来源为主导的引证规范(指引)是区分正当学术行为和剽窃的一杆标尺。制定中文文献的引证规范,是中国学界应当尽早完成的一项工作。

凭借公权力去创制和推行统一的引证规范,这是公权力膨胀和自负的一个极端事例。已往的经验表明:公权力介入引证规范,只会造成纠正不了的错误,甚至是迫使人们按照相同的模式去重复错误。[49]因此,推行引证规范,当由一个学校、一个出版社率先推出某种试验性的标准,然后,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在实践中形成共识。便利需求会驱使人们寻找普遍适用的引证规范——个人随机斟酌引证格式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而“照章办事,按部就班”能省却许多麻烦;引证规范的多元化也不是一个问题,人们会选择最简单、最清晰、最易学的引证规范。相反,如果排除竞争,不许试验,只会把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坏。

5.3.诉讼对于整治学术剽窃,当然会有一些作用,但作用相当有限。在美国,版权法和普通法都不支持单独成立的剽窃之诉。在中国,依据版权法,剽窃是一个的法定侵权行为,但是,法院从来没有把剽窃单独作为案由,法律的这一规定也就形同虚设。与美国版权法相比,中国版权法较多地关注作者的“人身权”、强调“归认来源”,为反剽窃诉讼预留了较大的理论空间。但是,文字法律和现实法律并不是一回事,从文字法律去推断它的实际效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法律的实际效用来自法律的实施,后者取决于复杂的、参与者自身单独和共同行动都难以把控的传统和

制度因素。“王天成诉周叶中著作权纠纷案”提醒人们:无论是当事人把法官看成认定剽窃的权威,还是法官自认为能给学术界制定标准,这都是认识的误区。

5.4.学术界是一个专业共同体,专业共同体与业内人士的声誉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群体里,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注定要“外部化”(externalized):诚实的人也会为同行的不良行为而蒙受屈辱——当一个社会都在谈论“教育腐败”、“学术腐败”和“医疗腐败”的时候,每个业内人士都已经分摊了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相反,如果一个专业的多数人在乎声誉,他们一定会形成一项共识:与不守规矩的人划清界限,把同行的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内部化,让不守规矩的人自己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坏名声。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建立标准化的行规和实施行规的权威。

没有行规或者不能实施实施行规,也就不会形成以诚信为基础的秩序,学术竞争的规则就会重新改写。例如,教育应当确保学生之间公平竞争,让优者胜出,但是,如果抄袭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得“优”,多数学生都会去抄袭,但是,一个容忍抄袭的学校是难以吸引好学生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学术共同体不能阻止剽窃,学者之间的竞争最终也会变成剽窃技能的竞争,结果一定是以下三种情况:(1)剽窃者胜出并掌控学术机构,优秀学者按照“人以群分”的原理,或者避开,或者离开,或者在机构内而与它的“主流”保持距离;[50](2)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作品的价值普遍降低,学术作品的消费者甚至缩小到那些被锁定的读者(如:本校学生被指定读本校教授写的书、报考本校研究生的人被指定读导师的书……);(3)在知识生产的大范围内,该机构或者该学术共同体被固定在边缘化状态。

* 写作期间,数次请教于冯象兄,得益甚多,谨此致谢。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1.0分) 正确答案:A? 2.合着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着者的同意。(1.0分) 正确答案:D? 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的人的感谢。(1.0分)

正确答案:B? 4.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1.0分) 正确答案:C? 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分) 正确答案:C? 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1.0分) 正确答案:C? 7.()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编辑、拼凑、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论文、着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公开发表。(1.0分)

正确答案:B? 8.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1.0分) 正确答案:A?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着录项?()(1.0分) 正确答案:D? 10 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0分)

正确答案:C? 11.()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1.0分) 正确答案:C? 12.()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1.0分) 正确答案:D? 13.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1.0分) 正确答案:A? 14.以下是一条什么类型文献的着录格式?()[1]秦志强.科研成果[J].现代情 报,2003(8):47-49.(1.0分)

论文抄袭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doc

第四条,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 1.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200字而未注明出处的 2.使用他人已发表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未经制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 3.原文复制或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及重排顺序复制他人作品内容超过本人所撰写总字数的15%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4.将文献直接翻译或在翻译中改变字词、重排句子顺序等用于自己的论文中,且总字数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的15% 5.照搬他人论文或著作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办法而没有注明出处或未说明借鉴来源的 6.其他由四川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夜空为抄袭行为的 第六条,抄袭程度的认定 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重复内容占本人总字数比例在30%以内的,认定为轻度抄袭;30%~50%中度抄袭;超过50%严重抄袭 第八条,对抄袭行为的处理 (一)、对授位(毕业)前被发现或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作者的处理 由相关学院对论文作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可由相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其修改论文、重新撰写论文、推迟答辩半年或一年、取消学位(毕业)申请(答辩)资格等处理 (二)对授位(毕业)后被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作者的处理 1.对于毕业后依然继续攻读我校高一级学位的在读学生,可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并可同时给予撤销所获学位、注销所获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等处理; 2.对于毕业后在我校工作的当事人,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撤职、开除留用或开除等处分,同时可给予暂停导师资格或导师申报资格一定时间、取消导师资格或导师申报资格、撤销因抄袭而获得的学历证书(包括

期刊等级认定标准

黑龙江大学文件 黑大校发[2006]130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大学学术期刊等级认定标准》和“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目前,我校正处于从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型时期,提升科研层次、强化科研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原有的“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建设,把黑龙江大学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决定对我校国家级学术期刊进行一次全面的认定工作。《黑龙江大学国家级学术期刊认定标准》经专家反复论证,于2006年3月15日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依据该标准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学研究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有关学院、中心、基地、研究所等单位所申报的学术期刊进行了评审,并经校终评组审核,确定了新的“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该“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已于2006年7月7日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公布实行。 附件:1.《黑龙江大学国家级学术期刊认定标准》 2.“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类) 3.“黑龙江大学认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目录(理工科类) 二○○六年七月十七日

附件1: 黑龙江大学学术期刊等级认定标准 一、国家级重要期刊的定义: 1.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或由其直属单位主办,且在本学科领域有很高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2.由重要的国家级出版社主办的有很高学术影响的刊物或由重要的国家级报社出版报纸的学术文章。 3.由在本学科领域重要的研究所、高校、学会(上述主办单位未能覆盖的学科领域)主办的,有很高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二、国家级一般期刊的定义: 1.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或由其直属单位主办,并且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2.国家有关部委主办或委托其下属部门主办,且在本学科领域有很高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3.由在本学科领域重要的研究所、高校、学会(上述主办单位未能覆盖的学科领域)主办的,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三、省部级重要期刊的定义: 1.由国家各部委主办或委托其下属部门主办,且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 2.由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级学会或国家级学会的专业委员会主办,且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必须是中文核心期刊)。 3.由国家部(委)所属院校或省属重点院校主办的有较高学术影响的学术刊物(必须是中文核心期刊)。 四、省部级一般期刊的定义: 1.由省部级学会、研究会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 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 (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 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 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 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 (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 (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 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与标准答案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1.0 分) A、参考文献 B、文献综述 C、研究方法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A
2.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1.0 分)
A、字顺或音序 B、职称高低 C、年龄长幼 D、贡献大小
正确答案: D
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的人的感谢。(1.0
分) A、会议论文 B、学位论文 C、科学技术报告 D、学术论文

..
..
..
正确答案: B
4.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1.0 分)
A、毕业后 B、论文开题前 C、论文答辨前 D、论文答辩后
正确答案: C
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 分)
A、科学技术报告 B、会议论文 C、查新报告 D、学位论文
正确答案: C
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1.0 分)
A、校长 B、学位授予单位 C、学校学术委员会 D、教育部
正确答案: C
参考材料

..
..
..
7.()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编辑、拼凑、修改后
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 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公开发表。(1.0 分) A、重复发表 B、剽窃 C、抄袭 D、盗版
正确答案: B
8.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1.0 分)
A、可以,但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B、不可以
正确答案: A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0 分)
A、主要责任者 B、获取或访问路径 C、题名 D、出版社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0 分) A、首先,
参考材料

抄袭的定义(英文权威)

Defining and Avoiding Plagiarism: The WPA Statement on Best Practices Download a PDF version of this document. Plagiarism has always concerned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who want students’ work to repre sent their own efforts and to reflect the outcomes of their learning.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easy access to almost limitless written material on every conceivable topic, suspicion of student plagiarism has begun to affect teachers at all levels, at times diverting them from the work of developing students’ writing, rea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is statement responds to the growing educational concerns about plagiarism in four ways: by defining plagiarism; by suggesting some of the causes of plagiarism; by proposing a set of responsibilities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plagiarism; and by recommending a set of practi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plagiarism. The statemen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helpful sugges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so that instructors, administrators, and students can work together more effectively in support of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at Is Plagiarism? In instructional settings, plagiarism is a multifaceted and ethically complex problem. However, if any definition of plagiarism is to be helpful to administrators, faculty, and students, it needs to be as simple and direct as possible within the context for which it is intended. Definition: In an instructional setting, plagiarism occurs when a writer deliberately uses someone else’s language,ideas, or other original (not common-knowledge) material without acknowledging its source. This definition applies to texts published in print or on-line, to manuscripts, and to the work of other student writers. Most current discussions of plagiarism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pdf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2年12月28日 来源: 目 录 前 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剽窃 plagiarism 2.2伪造 fabrication 2.3篡改 falsification 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 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 2.6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 2.7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s 3剽窃 3.1剽窃观点 3.2剽窃数据 3.3剽窃图像 3.4剽窃研究(实验)方法 3.5剽窃文字表述 3.6整体(大量)剽窃 3.7自我剽窃

3.8剽窃未发表成果 4伪造 5篡改 6不当署名 7一稿多投 8重复发表 9拆分发表 10相关研究伦理问题 11其他 前 言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尊重和维护学术出版规范,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术环境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中国知网(CNKI)特组织编制《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概括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的不端行为类型,通过罗列各类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给出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重要国际组织、学术团体有关学术伦理规范,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本标准在范围涵盖、内容陈述、行为界定等方面,尽可能地与国际学术期刊通用规范保持一致,同时兼顾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撰写和发表中的特殊情况。 本标准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特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依照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标准编制更加细致的认定规则。本标准按照准确、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写,力求方便查阅和使用。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在资料选取的过程中,研究者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A.对研究资料进行区分和甄别 B.对所有资料都加以运用 C.忽视不利于证明自己的先验假设的资料 D.选取那么能够佐证自己的先验假设的资料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2. ()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A.学术伦理 B.学术规范 C.学术风气 得分:0 答题情况:不正确 正确答案:A 3. 已经在正式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发表的全文,再次发表()。

A.属于一稿多投 B.不属于一稿多投 C.属于重复发表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4. 评价专家发现评价对象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存在妨碍公正评价的其他因素时,()。 A.应主动申请回避 B.同样可以参与评价 C.应保持评价的公正性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5. 超过刊物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投,责任()。 A.在作者不在刊物 B.在刊物不在作者 C.既不在刊物也不在作者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B 6. 间接引用往往注入作者自身对原文的理解而为一种独特的表述,因此它也是一种()活动。

A.剽窃 B.知识创造 C.抄袭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B 7. 在科研活动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浪费科研资源,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毕业论文抄袭率过高怎么办 哥手把手教你如何修改! 标题一般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2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尼玛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但是,软件毕竟是人工设置的一种机制,里面内嵌了检测算法,我们只要摸清其中的机理,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成功通过检测。 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论文抄袭检测算法: 1.论文的段落与格式 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数据库 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

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 3.章节变换 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 4.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别人的文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论文中加了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看待,软件的阀值一般设定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5.字数匹配 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相对比较严格,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但是前提是满足第4点,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抄袭修改方法: 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

参考文献与学术抄袭

参考文献及学术抄袭 1. 参考文献 正确使用参考文献是学术工作的基石。它不但表达了你对所参考资料作者的感谢,也表明你对这些资源的理解和熟悉。很多学生不确定何时参考、怎样参考,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性研究中取得平衡。学会参考是学术研究的必修课,也可以避免无意中的剽窃。 你们系在做什么… 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参考风格大不相同,所以最好检查一下你们系的偏好,以及对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可以参看哈佛大学的参考文献写法。也可以查阅一下你的讲义(纸版或者电子版),看有没有具体要求。 1.1 何为参考 列举参考就是承认你写论文或者报告时使用的书、文章以及其他发表或未发表的材料,这种承认需要进行两次:一次是在正文的主题部分用到该参考文献之处(有时也作为脚注);另一次是在全文的最后以参考文献清单或者参考书目的形式。 “参考”承认了你的成果的某些部分是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所有的学术工作都是知识海洋的一部分,指明你的工作隶属于哪个领域,是大学阶段学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指出资料的范畴和性质 ·来源于出版物的“参考”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信息,使读者方便地找到原文 ·好的“参考”是展示你作品的重要方面,糟糕的“参考”可能会让你丢分 ·不指明观点和信息的来源可能会招到剽窃的诟病 学术写作包含运用充分可靠的证据支持和强化你的论证。在证明你的阅读面广泛的同时,也要试着表明你对所阅读的东西充分理解并能用它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参考只能支持你的论证,而不能代替它。

1.2 正文中的引用 写作时,每用到一个来自参考资料的信息或者观点,都要指出来源,即所谓“引用”。以下情况都需要写“引用”: ·直接援引 ·意译别人的文字 ·参考他人的观点和著作 ·对他人观点的分析讨论 在最常用的哈佛参考文献体系中,包括 (1)正文中简要注明(作者的姓、发表日期,如果可能的话列出具体页码) (2)在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清单中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信息 如以下是两种正文中的“引用”方法: a) Smith(2005)提出了记忆三阶段模型b) 记忆三阶段模型提出(Smith,2005) 如果有多个作者,第一次提到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Shahabudin,Reid & Taylor,2007),后文再次提到就可以用“et al”(等等),比如(Shahabudin et al,2007) 1.3 何时及怎样使用直接援引 在英国的学术氛围下,用大量的直接援引非常糟糕——你的作品大部分应该是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论证,可以用研究所得的证据来支持或者质疑论点。当不得不使用直接援引时,应该尽量简短。最好把原文重新解读一下,说明它与你的论题和论证有怎样的联系。 ·在你的正文中注明作者、日期和页码 ·把简短的原文融入你的句子中,使用引号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即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伪造、篡改、抄袭”(FFP,即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三者之中。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7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辞海》关于抄袭的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 通常,抄袭和剽窃为同义语。认为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 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 自我抄袭: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 2、一稿多投 表现形式: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 危害:一稿多投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 特点: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表现形式: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 特点: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 4、不当署名 表现形式: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无功者在作

学术人应如何避免他人剽窃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术人在从事研究项目时,通常会发现他人早已提出了相似的想法。他人可能已设计出研究方法、对某疾病自然史或化合物的结果进行了阐述、或对某些过程进行了详解,且内容描述非常完美。如果学术人照搬别人的研究内容,这就是剽窃他人的成果。试图使用他人原有的想法、文字或作品而未给予相应的确认将被视为极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剽窃/ 抄袭。 一、以下情况视为意外或无意剽窃: 1.编制参考文献时,因粗心发生错误。 2.研究者认为无需对众所周知成果的原作者进行确认,而将其视为“普通的科学知识”(例如: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气候变化)。 3.存在文化差异,例如,来自特定文化的初级研究者可能认为不应该更改作为本领域权威的资深研究者的论文内容。 4.存在语言问题:非英语母语者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改述其他作者的文字而又能保持正确的含义。 5.改述的文章内容具有极高的技术性,研究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使用自己的语句进行撰写。学生或无经验的研究者常发生这种情况。 二、以下情况被视为故意剽窃: 1.作者将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据为己有。 2.作者未将研究所用技术归功于其开发者。 3.作者未对本领域内的已有论文进行来源确认,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介绍。 通常,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或论文发表时间紧迫,研究者会被迫大量抄袭其他作者的材料,而不是花费时间进行背景研究和进行原创。 三、以下情况视为自我剽窃: 1.研究者将以前期刊发表过的一些论文合并起来形成一篇篇幅更大的论文甚至是一本书,但未对以前的论文来源进行确认。 2.作者试图以多篇论文来发表同一项研究的不同成果(虽然利用一篇较大的研究论文进行撰写更为合适),就会形成切香肠论文。 最早识别剽窃的方法是当评审员或期刊编辑发现提交的论文大量照搬已发表论文的内容,或几乎未加修改。以下情况将引起评审员的怀疑: 1.评审员对被剽窃论文非常熟悉 2. 提交论文各部分的写作风格存在着显著差别 3.文稿不同部分之间所用的英文水平显著不同 另外,现在很多期刊使用查重软件。例如:250 多家出版商正在使用Crosscheck(由iThenticate 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主要的出版商如自然出版集团、爱斯维尔出版公司和威利- 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如果Crosscheck 显示有剽窃嫌疑,期刊将对论文作无条件拒绝处理。 避免意外剽窃的技巧: 1.在学术写作时,必须牢记所有原有研究的参考文献都应正确引用,这点非常重要。所有研究技术和背景所涉及的数据来源都必须以完整正确方式的予以引用。 2.必须对所有你涉及的想法/ 方法/ 概念/ 成果的原始出处进行确认。如果你未确认数据来源且论文内容不是你的原创,就可认定为剽窃。 3.如果你认为不能正确的改述其他作者的文字,也可照搬其它作者的论文内容。但是,这些句子必须放在“引号”内。 4.你改述或总结其他作者的论文内容时,无需采用引号。但是你必须确保自己使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重新编写,且保持了原意不变。只是在原段落中随处改变几个单词仍视为剽窃。 5.作笔记时,应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来自其它研究的材料。确保所有从原始资料复制的文字都添加引号,以便你以后引用笔记内容时,可识别所有直接复制的材料。 6.即使你没把握正确改述其他作者的论文内容,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请求合作作者或大学为你提供帮助或借助专业的编校服务对进行英文修改。 7.即使你引用的事实或技术是“普通的科学知识”,也应尽量注明原作者。如果期刊受众广泛,某些读者可能不是本领域的专家,因此对这些信息非常感兴趣。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学术期刊级别的高低是对于职称晋升评审中加分不等的一个 方面,同时期刊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论文发表后职称晋升的主要关键方面。为此选择一本等级高的影响力度大的刊物是对于职称评审晋升比较好的方面。 期刊的等级在当前可以划分为: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等不同级别的刊物。对于选择期刊的等级选择来说自然是要根据职称的评审了,一般的来说副高级及高级的职称都会选择核心类的刊物进行发表,而对于其他等级没有什么特定需求的直接发表普刊类的刊物就可以了。 学术期刊(academic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其他为辅。学术期刊的等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所发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论文者在学术界影响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 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

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2004年修订) 2010-06-29 21:36 陕师校发[2004]54号 关于实施新的《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的通知 校内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征求各院(系)、中心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对2001年制订的《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进行了修订,重点对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的范围作了调整。修订后的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于2004年12月12日经校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新的《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将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2004年修订) 陕西师范大学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注: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05年12月31日公布的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493种),《办法》 对核心期刊名录作了相应调整。 陕西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认定办法 (2004年修订) 一.认定原则及相关说明 1.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级别的认定,主要依据2004年新修订的期刊目录及相关认定办法。 2.新的认定办法对核心期刊的认定严格按照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范围划定。凡是为CSSCI收录的期刊,为陕西师范大学认定的核心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的收录具有动态性。在一定时期,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会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按照末位淘汰原则等规则,对来源期刊作一些微调。陕西师范大学在核心期刊的认定上,也将相应执行动态原则。凡论文发表时(以

北京大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试题

学术规范是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所构建的一种。 A 行政化的操作 B 自觉的约束机制 C 政治上的要求 D 道德上的强迫机制 正确 2. 下列哪一项做法未违反学术规范。 A 学术水平低。 C 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B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D 篡改数据、文献。 错误,正确答案为A 3. 以下关于“不良学风”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不良学风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 B 不良学风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 C 不良学风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D 不良学风不会在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的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正确 4. 我国科技部2006年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并给出了七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以下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 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 C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 B 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 D 以本研究领域学者的名义参与常规学术活动。

5. 以下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 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没有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B 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有帮助但非直接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C 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 D 合理引证他人的研究成果,但如实署名。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 B 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 C 以校办企业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 D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正确 7. 项目申请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资助申请书中伪造推荐人或合作者的签名,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职称、简历、获奖证明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的虚假信息。 B 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项目(或课题)申报或者接受委托时,必须对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C 在科研立项的有关材料中,应当对该项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项目的创新性、完成项目(课题)的学术价值、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预期经济效益或者项目目标、所需科研经费及有关技术指标等作出客观、真实的反映。 D 不得故意隐瞒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禁止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禁止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项目。 正确 8. 以下关于“学术引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应将整理稿交作者审核并征得同意。

学术剽窃案例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案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举报,反映北京某研究所刘志华在其申请的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102746)中,盗用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经调查,刘志华在2011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盗用他人发表的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提供了虚假信息。 结果:经2013年5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三十四条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决定:撤销刘志华2011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序列特征的药用植物丹参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较研究”(批准号81102746),追回已拨经费;取消刘志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2013年5月29日至2017年5月28日);给予刘志华通报批评。 案例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举报,反映四川某高校万昌秀等出版的专著《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第189页到191页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生物启迪的双重仿生表面的构筑及其抗生物粘附作用的研究》“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经调查,万昌秀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违反科学基金保密规定。 结果:经2013年5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决定:取消万昌秀项目评议、评审专家资格;给予万昌秀通报批评。 案例三: 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在2007年第6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上,陈湛匀发表论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25%.同时发现,在2007年5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的论文,约5500字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超过30%.这两篇论文,均为陈湛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这一项目也已被撤销。 据通报称,上海大学陈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阶段性成果之一《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发表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为25%。阶段性成果之二《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2007年5月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文约5500字,其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达30%以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撤销陈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

杂志类别(学术期刊认定)

综合类 A类 1. SCI刊源收录(以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收录为准) 2.《中国社会科学》3.《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综合类 B类 1.《中国科学》 2.《科学通报》 3.《国外社会科学》4.《求是》 5.《中国软科学》6.《人民日报》(理论版)7.《光明日报》(理论版)综合类C类 1.《理论前沿》 2.《自然科学进展》3.《高技术通讯》4.《学术月刊》 5.《科技通报》 6.《文史哲》 7.《社会科学战线》8.重点大学学报 9.《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0.《实验技术与管理》

数学 B类 1.《数学学报》 2.《应用数学学报》3.《数学进展》 4.《数学年刊》 5.《系统科学与数学》6.《计算数学》 7.《数学物理学报》8.《自然科学史研究》 数学 C类 1.《东北数学》 2.《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3.《数学研究与评论》4.《数学杂志》 5.《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6.《模糊系统与数学》7.《高校应用数学学报》8.《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9.《运筹学学报》 10.《数理统计与管理》11.《应用数学》 12.《应用数学和力学》13.《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4.《数学教育学报》15.《中国科技史料》16.《生物数学学报》 17《数学季刊》 物理 B类 1.《中国物理快报》2.《理论物理通讯》3.《天体物理学报》4.《数学物理学报》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6.《物理学报》 7.《化学物理学报》8.《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物理 C类 1.《声学学报》 2.《地球物理学报》3.《低温物理学报》4.《发光学报》 5.《中国激光》 6.《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7.《光子学报》 8.《电子学报》 9.《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0.《波谱学杂志》11.《核技术》 12.《天文学报》13.《物理学进展》14.《量子电子学报》16.《低温与超导》

关于如何避免论文抄袭

关于论文抄袭解决方法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2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尼玛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但是,软件毕竟是人工设置的一种机制,里面内嵌了检测算法,我们只要摸清其中的机理,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成功通过检测。 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论文抄袭检测算法: 1.论文的段落与格式 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数据库 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 3.章节变换 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

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 4.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别人的文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论文中加了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看待,软件的阀值一般设定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5.字数匹配 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相对比较严格,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但是前提是满足第4点,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抄袭修改方法: 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 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 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抄袭率。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 例句A: 本文以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整数编码与实数编码相结合的遗传算法,研究了HFS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的染色体编码方法及相应的遗传操作方法可实现研究对象的全局随机寻优。通过对car系列标准算例的研究,显示了本文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计算效率。 修改A: 本文研究了HFS问题的构建,通过遗传算法并结合整数与实数编码,目标函数为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来求解。本文的染色体编码方法与对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