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广告用语对比研究 王晓雪

英汉广告用语对比研究 王晓雪

英汉广告用语对比研究 王晓雪
英汉广告用语对比研究 王晓雪

英汉广告用语对比研究

王晓雪

2012011432 摘要:广告是一种促销手段,广告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大众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广告商也不断地创新广告方式和广告用语,广告用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分析发现英汉广告用语在修辞方面,礼貌用语方面,以及词汇运用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些许差异。本问拟就其共同中出就行对比研究分析。

关键词:英汉广告;词汇对比;共同之处

广告的传播范围广泛,其作为一种促销和盈利的手段,不仅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起到树立良好形象的作用。除了商品的广告之外还有许多公益类广告,往往都会起到像大众传播一种正能量信息的作用。无论是什么样类型的广告,其广告用语词汇都具有着鲜明的特征,用最简单的语言,最通俗易懂并且令人印象深刻。

一、简单易懂

例如: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康师傅方便面广告)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SOD蜜广告)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可口可乐广告)

Take time to indulge(雀巢冰淇淋广告)

这四条广告都是人们在生活着随处可见的,没有什么引申的含义也没有什么双关语和修辞,却能让人过目不忘。可见英汉广告语无论从广告语的字数长短上还是口语化程度上都有其独到的共同之处。

二、字斟句酌

例如:服从你的渴望Obey your thirst.(雪碧广告)

感受新境界Feel the new space。(三星电子广告)

广告中往往不需要过多的累赘复杂的广告词来描述产品的性能,往往越简单越明了的更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例如雪碧广告,饮料产品的卖点就是好喝、解渴,而广告词中的“渴望”巧妙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语双关,既能够表现出消费者对本产品的渴望,也能够解渴。其英文广告词中的thirst既有口渴也有渴望的意思,很容易让人记住雪碧这款饮料。同样三星电子的广告语中的“境”和space都能够精炼的用一个字概括本产品的特点功能,可谓字斟句酌。

还有大量使用简单动词单音节动词言简意赅,读起来流畅自然,不仅可以明确地传达信息,而且可以节省篇幅,降低广告成本。最常见的动词有:make, get, keep, need, five, have,see, come, go, look, find, take, know, taste等。

例:She has her own spirit and it graces everyone she comes near.(她有她自己的精神,

无论她靠近谁,谁都因此而更美丽。罗伦香水广告)

香水为女性所偏爱,不仅气味芳香,而且使女人更加漂亮高雅。因此"grace"在本广告中是一个精心选择而又恰到好处的动词。

例:夏天到了,一起瘦一下,露一下,靓一夏。这是一则来自美容院的产品广告。三个简单的动词"瘦"、"露"和"靓"恰到好处地描述了产品能满足使用者美化自己的需求。

三、运用修辞手段

广告语为了做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语言艺术,让消费者通过广告语中的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产生想象和联想,突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

例如: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联想集团广告)

丰田汽车的广告和联想的广告分别运用的拟人和双关语,汽车广告是能够体现汽车的灵动和驱动功能,广告语中的dancing close to me充分的用拟人的修辞手段表达出了汽车在驱动时速度和姿态。而联想集团的广告语节联想对人类的积极作用,表达企业的地位和价值。问句引人深思,出发联想,短句铿锵有力,一语双关,是广告用语中的优秀典范。无论的英文还是汉语,在广告语中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都是很常见的。

例如:Something in you is Dior (Dior香水广告)

Just do it.(耐克运动品牌广告)

Dior的这款香水广告是主打poison系列的香水,其主打的事其像毒药一样迷惑人心的香水功能,让你浑身散发着迷人的女性魅力,女性的魅力是又心而生,而poison 的恶念是不可遏制的暗喻手段。其广告语用暗语的手法将其理念推广出去,既体现了香水的独特魅力,又能有够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何乐而不为。其次耐克的广告语更是广泛的为大众所熟知,just do it,简单的三个单词其主题系列主要是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更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这两个品牌都是中外各个国家的民众所熟知的,不管是从英文原意还是其汉语广告词都可以从简单的句子中体会出令人深思的道理,更加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礼貌用语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在英汉礼貌准则的理论准则上就存在异同,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在称赞语、自谦语、致谢与道歉语、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等方面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异同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可以进一步理解礼貌用语的这种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而广告词作为一个长时间、短距离、多元化、为大众所熟悉的用语,必须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礼貌二字。在全球经济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熟悉各国的文化背景以及礼貌用语也是在广告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例如:What may be unexpected is how good we make you feel along the way.(日本航空公司广告)

这就是明显的在英汉礼貌用语中称谓指代有所不同,we通常在英语中指代的是“我们”,you在英文中指代“你们”,而在汉语中,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敬,我们通常用“您”或者“您们”来代替“你们”说英语的人称赞既是恭维,又是其率直品性的表达。而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自卑而尊人”的薰陶,衍生出一套更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礼貌准则,即尊敬、谦虚、热情和修养。其中贬己尊人则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如,中国学者在作报告、写著作时,结束语总是习惯谦虚几句:“本人才疏学浅,文中所书,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诸位多多批评指教”同样的场合,英语国家的人往往选择比较中性的结束语,以示感谢,如“I hope to have a Chance to discuss on it with you together”。由此看来,中西方两种文化都遵从了“礼貌原则”的不同。广告中“礼貌原则”的不同也大大体现的英汉广告词在礼貌英语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广告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但随着很多公益广告的出现和广告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广告词中的礼貌用语也变得越来越值得考究。

五、构成法

往往英汉广告用语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内容特点上都有其共同的构成特点,例如一些独特的广告词构成方法:自由合成法组成新词,错拼法吸引消费者,仿拟法,缩略法或者借用一些外来词汇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在英文广告词中很常见在汉语的广告词中也是比比皆是。

例如:Give a time x to all,to all a good time(Timex watch)

Time+excellent=Timex 既能够表示这款手表的智能也从to all a good time 中表示出对消费者的衷心祝愿每天享受欢乐时光的意思。

汉语广告词中也会有“错拼法”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例如:绿箭口香糖,一“箭”倾心。(口香糖广告)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广告)

这些错拼法当然是广告商故意所为,同音异形词给了这些广告词新的意义,让广告词从原本单一的词句变成了一种风向标。

结语

通过这次对于英汉广告用语的对比研究,参考研究了很多英汉语料,发现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是如此平常而又奇妙无穷,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每一个字句,每一种发音,每一个组合搭配,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令人深思。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不仅仅是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与他人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维持这种关系以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手段。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一部分,人们对广告的制作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优秀的广告词更是成为人们谈天说聊信手拈来的话语,尽管好的广告植根于好的产品,但广告的说服力和诱惑力是通过语言的锤炼实现的。因此,掌握广告语言的特点,精心推敲广告主题,选择恰

如其分的广告词语,运用得体的修饰语和修辞格,对提高广告语言的表现力是很有帮助的。更有许多优秀的广告词意义深远,流传广泛,甚至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座右铭。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仅仅这简短的广告用语就能够体现出语言的强大。【参考文献】

《英文经典广告词》

《汉语经典广告词》

《广告词中的修辞运用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56

《新编语用摘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广告语言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潘文国 提要 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历史。百年汉英对比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是由一些语言学家个人为了探讨汉语的特点而进行的研究; 1977年以后,是为了建立汉英对比语言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作者收集了90多本专著、1300多篇论文,以从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和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史 一 对比与对比史的研究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 “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引自王力,1983:40) 吕叔湘先生更把比较看作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他说: “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吕叔湘,1942:7)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所谓对比研究,是其中的一种,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 ontrastive Analysis,C 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 ontrastive Linguis2 tics),已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比语言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他最早提出了语言比较与探索人类精神的关系的思想: “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详尽地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Humboldt,1836:21;中文译文见洪堡特, 1997:16) 而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却是20世纪以来的事,它在欧洲与美国可说有两个源头。在欧洲,关于对比语法的设想是著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其名著《语法哲学》一书末尾曾指出: “比较语法和历史语法生气勃勃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请允许我在结束06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I. Introduction引言 II.汉英礼貌原则 A.中西礼貌原则的共同处 B. 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2.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C.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 III.礼貌用语在应用中的差异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礼貌的内涵差异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2)礼貌的实际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addressing terms ● 2. 问候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greetings ●谦语、敬词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 3. 语言称赞策略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praising strategy

● 4. 致谢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acknowledging thanks ● 5.道歉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apologising terms ●词语文化内容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3)中西礼貌差异的原因 IV、Conclusion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比较谈》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

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

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 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辞海》中说“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表示事物的单位的叫‘物量词’,表示动作单位的叫‘动量词’。物量词是和名词连用的,如:五头牛、一碗水。动量词是和动词连用的,如:走了五次、看一眼。物量词又可分为表量量词(如:尺、寸、斤、里) 和计件量词(如:件、个、只、条)”。 [1] 汉语量词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代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1952 年,丁树声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把量词正式确定为词类中独立的一类并正式给以定名。(赵世开,1999)不同的是,在英语传统语法词类中没有汉语中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这种数量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在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不可能避免数量概念。不同的是,在英语里往往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本文拟就汉语量词和英语表量结构的不同特色做力所能及的探索。 一、汉英表量词汇分类比较 (一) 汉语量词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三类 1.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量词,具体分为以下四类: (1) 个体量词如:一支铅笔一本书一个孩子 (2) 集体量词如:一副眼镜一双袜子一对耳环 (3) 度量词如:一斤苹果一亩地一升水 (4) 临时量词如:一地的水一脸的汗 2. 动量词指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具体分为以下两类: (1) 专用动量词如: 读一遍吃一顿 (2) 借用动量词如: 写一笔看一眼踢一脚 3.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 秒/ 公里千米/ 小时 (二) 语言学家对量词有着不同的分类。May 把量词分为三类:量词成分(如every, some, a, three 等)、限定词(如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名词所属格,定冠

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翻译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要做好翻译,首先要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但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普遍的一词多义现象,却给理解和表达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根据词典释义选择合适的词义(略) 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 语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意思。英国语言学家Firth曾经说过:Each word is a new word in a new context (每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所以说,“多义词数量很多,但我们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除少数歧义句外,却极少见到词的多义现象。因为在一个具体语境中只使用多义词的其中一个义项”(傅敬民等,《英汉翻译辨析》,p10)。 先看英译汉的例子。比如man这个词的翻译: man and wife 夫妻 officers and men 官兵 his man Friday 佣人,仆人 man-of-war 战舰,军舰(尤指帆船) Be a man! 像个男子汉!(勇敢一些,坚强一些) 另以straight为例: 1. He is a straight thinker. 2. Put your room straight. 3. She keeps straight. 4. The accounts are straight. 5. They voted the straight ticket. 6. She went straight home without going to the market. 7. He was tall and straight and clear-eyed and dark. 8. He is fairly straight with me. 9. This is a very straight place. 10.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ve got to get straight. 11. Thanks for setting me straight. 12. I believe I am thinking straight. 13. He keeps a straight face. 1.他的思路很有条理。 2.把你的房间整理好。 3.她品行端正。 4.账目清楚。 5.他们投清一色票。 6.她直接回家,没有到市场去。 7.他个子高高,身材挺直,两眼明亮,皮肤黝黑。 8.他对我十分坦率。 9.这可是个十分正经的地方。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英语的单词比较

1.neglect, ignore, omit “忽略,遗漏” neglect指对职责、义务或应做的事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这种忘记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Those who neglect their duties should be punished. 玩忽职守者应受惩罚。 Why do they always neglect the traffic regulation? ignore指疏忽、不顾、强调对某人或某物故意不理会,有时还带有固执地拒绝的意味。When I saw Tom, I stopped to greet him, but he ignored me and walked on. The teacher ignored my difficult questions. omit指因专注或疏忽而忘记某事,这种失误可能是有意或无意的,该词还可指删除不利或不必要的东西。 She should not omit to visit the museum.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ok may be omitted. The joys of travel having long ____C______the disabled,are opening up to virtually anyone who has the means. A. omitted B. missed C. neglected D. Discarded 2.principal, principle principal既可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名词。作形容词用时,通常用来形容地位、作用等优于任何其它的物或人,常作“首要的”、“主要的”、“最重要的”解。作名词用时,通常指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或音乐学校的“校长”,在美国可指中小学的“校长”,等于英国英语中的headmaster;也可指剧团里的“主要演员”,在法律方面,只犯罪团伙中有别于教唆犯或从犯的“主犯”,在财政方面指经营的活产生利息的“资本”、“本金”等。 principle属名词,通常指做某事的“原则”或某种学科的“原理”。 3.continual, continuous, constant 这三个形容词都有“连续的”,“不断的”的意思,但也有所区别。 continual “连续的,继续的,老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或空间内有间歇的重复。通常修饰一个令人不快的东西。 continuous “连续的,不断的”,指某事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或空间内连续发生,毫无间歇,但有开始和结束。 constant “不断的;经常的”,含有“永恒不变”的意思。 1. ________ smoking does harm to health. 2. She was tired of _________ trips to the grocery, school and office. 3. The noise of _________________ hammering disturbed me. 4. The brain needs a ____________ supply of blood. 5.There was ________________ rain for weeks. 6. It is important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at all the conditions should be ____________. 7. He was _________ in his efforts to improve his skills. 4.emerge,appear&loom这三个词都有“出现”之意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汉英数词对比

汉英数词对比 摘要:数词,作为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表达理解功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方面体现了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相互贯通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两种语言词汇的对比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同时具有异同点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数词,汉语,英语,词汇,对比 数词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来表示数目或者顺序。除此之外,数词还经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赋予各种内涵和特殊的意义,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色彩义;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这一环境。 对于数词而言,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异同的对比可以解释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本文结合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词汇中翻译技巧以及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和探索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 中的异同。 汉英数词翻译的异同――是否使用量词 1.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要有量词连接。 在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往往要有量词起连接作用,这样表达才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如,“一个苹果”,“两本书”,“三个人”,“一群犯罪分子”,“几袋粮食”,“写几遍”,“走一趟”;等等。根据赵元任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九类(《汉语口语语法》p263);根据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三类(《新著国语文法》p84);根据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七类(《语法讲义》)。此处不做深入阐述。关于汉语量词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观点,在上古已经可以见到。在《汉语史稿》中,王力先生讲单位词时谈到“第三种方式在上古也是比较少见的,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兼带单位词。”(《汉语史稿》,王力,p235)此处所谓的“单位词”就是指量词。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转·昭公十三年》),“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由此可见,量词连接数词和名词的用法,在汉语中自古就有。 2.英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不需要量词连接。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 一。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 例1:问候语 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 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例2:告别语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关于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已有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温雁娜在文章《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认为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类似。2、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3、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4、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有文化内涵。5、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类似。 刘亚军在文章《简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现象。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三、习语与典故的差异。四、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我个人的观点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往往词汇文化的差异最为突出。它主要体现在: 1、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在动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上也各有差异。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常用“虎”来喻“王者风范”, 如“虎虎有生气”, “五虎上将”。而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中却不用“tiger ( 虎) ”, 而用“lion ( 狮子) ”来表示, 如“bold as a lion ( 如狮子般勇猛)。英国人还以lion 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又如我国古代传说中, 龙( dragon) 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动物。在封建时代, 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汉语中也常出现“龙袍”, “龙椅”和“望子成龙”等褒义表达法。在英语中“龙”则是指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着凶恶和丑陋,。 2、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 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 都反映出其文化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在颜色方面,汉语以“黄色( yellow) ”喻色情, 如“黄色影片”, “黄色录相带”, 而英语却用“blue”, 如“blue films”, 英语的“yellow books”并非指黄色书刊, 而是“黄皮书”, 是指法国政府发表的报告书。“白”在汉语中表示“丧事”的意思, 例如“白事”指丧事( funeral) , 同时指纯洁无瑕, 如白莲花和白酒等, 在英语中则用“白”象征着“幸运吉祥”, 如a white day ( 吉日) 。 3、词汇的文化渊源差异。不同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在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形象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渊源。汉语中的蟋蟀与英语中的cricket 指的是同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渊源。“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印象,而在英美人们心目中,蟋蟀并没有伤感色彩,因文化渊源的关系给人的形象都是轻松愉快的。 4. 语言中的词汇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我们汉语中常说的自由主义与英语的liberation 差距很大, 前者是指无组织和无纪律现象, 后者主要是指反对政治的、社会的束缚。我们中国学生常将politician 译为“政治家”, 这是很不合适的。在英语国家里politician 一词往往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会引起人们的蔑视, 因为它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搞政治、玩弄权术的人。 5.语言运用范围和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体式、不同的宗教意识与社会进程中语言词汇的运用与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英汉民族各自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差别较大,词汇运用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英国四面环海,长期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事业;而中国地处内陆,长期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分别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济体式。例如汉语的词汇都是与农业有关系的“牛”、“猪”、“烂泥”;“班门”、“萍水”、“桑榆”;而英语词汇则与“大海”“鱼类”“船帆”有关。人的意识形态是由长期的看法和信仰组成。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表现十分明显。如,“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等。英语国家的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God、church、priest等词汇也是经常出现与汉语中佛教词汇相互对应。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语言也在不同的社会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一些词汇已经少用或不用,一些新词涌现出来,更有许多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流行于世。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往往包括旧词新义的复出和新词的产生,这些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汉语中的囧,英语中的in(潮),out等词。 6、汉语的日常寒喧语对于说英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的寒喧语也大不相同。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相当于英国 人见面常说的“hello 。”或“hi ”,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吃饭, 我请你吃饭。”的涵义。同样“你上哪儿去了”或“你到哪去了”这些也莫过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hello”或“hi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种招呼语有不尊重对方的涵义, 回答语往往是“少管闲事”。 综上所述,要学好英语不仅要了解它的语言学知识,还要研究语言的文化因素。只有了解了汉英在词汇上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才能学好英语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出现文化休克和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1]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20—130.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40—50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 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1.研究意义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2)Respect to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选择,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如果说话者误将母语中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套入目标语中,往往会引误解,甚至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更为严重的错误。学生通过对英汉词汇对比的学习,吸取西方文化,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又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 2.研究现状 早在1977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要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就必须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掀起了对比研究之风,出现了一批例如林语堂,赵元任,王力等语言大师,改变了传统的以训诂来研究汉语的方式,并揭示了很多在汉语中长期被人忽略的现象,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和词类理论。但是,自从关于语言研究的《马氏文通》问世之后,汉语界引进不断、争论不休。吕叔湘也曾经批评这些研究的理论都是来自外国,并没有自己的理论。虽说有争论,但是并不是说引进和争论不符合语言对比研究的要求,相反,引进则是为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成果,而争论则是对一些不明的问题各抒己见,促进真理的形成,不管是引进还是争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必须要实现立足点的转移,找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得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 3.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微观层次系统的量化对比研究还不足,应用对比研究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的了解汉语的特点,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英汉语

汉英交际礼貌用语的对比

汉英交际礼貌用语的对比 摘要:礼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主要作用是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达到交际的目的。文化的不同,这使得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这将难以避免两种文化交流中出现矛盾和冲突。随着汉英两种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对双方在礼貌语言的表达方的礼貌的原则和习惯的认知与理解将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汉文化,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约定俗称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普遍普遍推崇的美德。然而,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由于其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礼貌原则或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按照各自的礼貌准则行事,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而在汉英交际中对差异的探索已经成为了必要。 “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 2.英语文化中“礼貌”礼貌的渊源 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 (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Ltrte-OIl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不同,人们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及准则也不同。 可以看出,两者的历史渊源差异是很大的。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后,不管是汉文化,还是英语文化,都起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礼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都已形成了两个互不相同体系。近百年来,汉英文化的交流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有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英交际提供了参考。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中国的胡文仲、顾日国等,英语文化方面的则有利奇、格莱斯等人。 汉英文化各自的礼貌准则 1.利奇的礼貌六原则 20 世纪 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即: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和方式准(Manner maxim)。他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并不遵守交际原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原则。针对这一现象,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总结P. Brown和S. Levinson研究成果时,认为人们违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