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

1.躯干骨包括:椎骨、骶骨、尾骨、胸骨、肋。
2.脊柱:由24个椎骨、一个骶骨、尾骨。
3.脊柱的弯曲是:颈曲前凸,胸曲前凸。
4.第七颈椎的特点是:棘突特长。
5.胸骨角:其侧方与第二肋软骨连结。
6.前囱的闭合时间是:出生后一至二岁。
7.围成眶上裂的骨是:蝶骨小翼和蝶骨大翼。
8.颅骨的卵园孔:与颅下窝相通。
9.通过枕骨大孔有:椎动脉。
10.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11.梨状孔:有骨性鼻腔前方的开口。
12.肩胛骨:其肩峰为向外最突出的部分。
13.坐骨结节:有骶结节韧带附着。
14.黄韧带:位于椎间孔后方。
15.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16.胸廓上口:有肺尖凸出。
17.下颌关节:由下颌头和颌骨下颌窝组成。
18.前臂转动的动作是:通过挠尺近侧关节、挠尺远侧关节和挠尺骨间膜共同完成。
19.男女骨盆的性差有:男性骨盆的耻骨弓约呈75度角。
20.属于联合关节的有:下颌关节。
21.舌骨上肌群:起自下颌骨及颅底外面,止于舌骨。
22.前斜角肌位于:臂丛前方。
23.腹内斜肌:其腱膜参与形成腹股沟镰。
24.腹直肌鞘:脐下4—5厘米左右,由三层扁肌的腱膜共同构成鞘的前层。
25.腹股沟韧带:形成腹股沟管的下壁。
26.腹股沟管:后壁内侧部有腹股沟肌。
27.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
28.三角肌:能使肩关节外展。
29.肱二头肌:能使前臂屈。
30.使足内翻的肌有: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
31.能既屈髋关节,又屈膝关节的肌肉是:缝匠肌。
32.一个“典型的”胸椎有:椎体外侧面的肋凹。
33.第一颈椎有:横突孔。
34.一个“典型的”颈椎有:横突孔。
35.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6.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37.上颌窦:内耳门。
38.有面神经通过:眶上裂。
39.有滑车神经通过:眶上裂。
40.有迷走神经通过:颈静脉孔。
4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
42.颈动脉结节:第六颈椎横突末端份。
43.拇指腕掌关节是:鞍状关节。
44.膝关节是:屈戌关节。
45.挠腕关节是:槌圆关节。
46.关节囊内有韧带:髋关节。
47.关节囊有关节盘:下颌关节。
48.关节囊肌腱行径:肩关节。
49.外展并参与屈伸肩关节的是:三角肌。
50.能外展肩关节的是:冈上肌。
51.能旋内和后伸肩关节的是:背阔肌。
52.梨状肌:能使髋关节旋外。
53.缝匠肌:能屈髋关节。
54.股二头肌:能伸髋关节。

一、 消化系统
1.消化管:除基本功能外,还与呼吸活动有关。
2.口腔:口腔只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3.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外侧壁上。
4.咽:上达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平面。
5.胃:有交感神经支配。
6.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集中之处。
7.肝:接受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支配。
8.胆囊:分为底、体、颈、管四部。
9.颏舌肌:一侧收宿时,使舌尖伸向对侧。
10.腹膜间位器官:膀胱。
11.网膜囊:肝十二脂肠韧带参与组成前壁。
12.子宫直肠陷凹:邻接阴道后壁上份。
13.轮廓乳头位于:舌的界沟前方。
14.丝状乳头分布于:舌体。
15.位于舌根部粘膜内的是:舌扁桃体。
16.位于扁桃体窝的是:腭扁桃体。
17.位于鼻咽部侧壁的是:咽鼓管扁桃体。
18.肛柱位于:齿状线上方。
19.痔位于:齿状线下方。
20.肛窦位于:齿状线上方。

二、 呼吸系统
1 .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声门裂。
2 .组成声襞的基础是:声韧带和声带肌。
3 .肺: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 .肋膈窦:是胸膜腔最低部位。
5 .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
6 .杓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上后方。
7 .气管:位于环状软骨后方。
8 .甲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上前方。
9 .环甲肌:紧张声带。
10 .环杓后肌:松驰声带。
11 .胸腺:位于上纵隔内。
12 .气管:位于上纵隔内。
13,上腔静脉:位于上纵隔内。

三、 泌尿系统
1 .泌尿系统:有排泄功能。
2 .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3 .尿道海绵体:有尿道贯穿全长。
4 .女性尿道外口位于:阴蒂与阴道口之间。
5.肾被膜:对肾起有固定和保持作用。
6.输尿管第一个狭窄在:肾孟与输尿管移行处。
7.输尿管第二个狭窄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
8.输尿管第三个狭窄在:壁内段。

五. 生殖系统
1 .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输精管道,附属腺体及外生殖器等器官组成。
2 .睾丸:除产生精子外,还产生激素。
3 .卵巢:其前缘中部有神经血管进出外,称为卵巢门。
4 .输卵管绝育手术常用的结扎部位在:输卵管峡。
5 .输精管:管壁厚、管腔小。
6 .精囊腺: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7.前列腺:有尿道及射精管穿过。
8 .可以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是:子宫阔韧带。
9 .可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是:子宫园韧带。
10.可使子宫不致向下脱垂的是:子宫主韧带。可牵引子宫颈向后向上的是:骨骶子宫韧带。
11.精子生成的过程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12.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
13.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14.正常一次月经周期中两个卵巢发育成熟的卵泡有:1 个。
15.月经血不会发生凝固

是因为:子宫内有丰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

六. 脉管学
1.右心房:卵园窝位于后内侧壁。
2.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以前瓣为隔。
3.心脏的外形:心的长轴是倾斜的。
4.锁骨下动脉:其最大的分支参与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5.室间隔缺损好发于:室间隔肌部。
6.左冠状动脉:发出前室间支。
7.心包:包果心脏及大血管根部。
8.动脉韧带:连于主动弓下缘与肺动脉于分叉左侧。
9.主动脉弓:下缘的主动脉小球为压力感受器。
10.阑尾动脉发自:回结肠动脉。
11.子宫动脉:跨过输尿管前方。
12.冠状窦:位于心脏膈面冠状沟内。
13.股动脉:出收肌腱裂孔移行为腘动脉。
14.在体表不能摸到搏动脉是:尺动脉。
15.上腔静脉:注入心腔前接纳奇静脉。
16.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
17.大隐静脉:经内踝前方。
18.头静脉: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
19.门静脉:由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汇合而成。
20.其血液不经门静脉回流的器官是:肝。
21.不注入下腔静脉的是:左睾丸静脉。
22.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
23.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导管。
24.淋巴结:多群聚于身体凹窝和较隐避处。
25.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
26.腋动脉发出:肩钾下动脉。
27.肱动脉发出:肱深动脉。
28.阴部内动脉由:髂内动脉发出。
29.子宫动脉由:髂内动脉发出。
30.闭孔动脉由:髂内动脉发出。
31 .腹壁下动脉由:髂外动脉发出。
32.中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
33.右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
34.左结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
35.肝总动脉由:腹腔干发出。
36.睾丸动脉由:腹主动脉出。
37.肠系膜下静脉注入:门静脉。
38.右肋间静脉注入:奇静脉。
39.直肠下静脉注入:髂内静脉。
40.胆囊静脉注入:门静脉。

七. 神经系统
1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地点。
2 .白质:即中枢部神经纤维的聚集点。
3 .脊髓下端在成年男性平:第1腰椎下缘。
4 .位于脊髓侧索内的传导束有:脊髓丘脑和质脊髓侧束。
5 .位于脊髓后索的传导束是:薄束和椟束。
6 .薄束:传导本体感觉。
7 .脊髓丘脑束:起自对苯二酚—2节段后角固有核。
8.脊髓侧角:其细胞组成中间外侧核(柱)。
9.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发出轴突直接支配骨骼肌。
10.脊髓后角:内含联络(中间)神经元。
11.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
12.面丘:深面为面展神经运动核。
13.薄束核: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升。
14.位于延髓的躯体运动核是:疑核和舌下神经核。
15.

脑神经的内脏运动核是:迷走神经背核。
16.孤束核:传入纤维来自Ⅶ、Ⅸ、Ⅹ脑神经。
17.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Ⅴ、Ⅸ、Ⅹ对脑神经的传入纤维。
18.间脑:内部的室腔为第三脑室。
19.不属于间脑的核团是:下丘核。
20.与向躯干、四肢躯体感觉有关的丘脑核团是:腹后外侧核。
2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中枢。
22.小脑:借三对小脑脚与延髓、脑干和中脑相连。
23.不属于小脑团的是:弓状核。
24 .大脑基底神经节包括:新纺状体与苍白球。
25 .内囊:位于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26.经过内囊膝的投射束是:皮质核束。
27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位于:额叶。
28 .顳横回是:听区。
29 .躯体、四肢痛、温度、触(粗)觉传导路。
30 .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
31.头面部痛、温度、触觉传导路:二级纤维在延髓和脑干内交叉至对侧并组成三叉丘系。
32 .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
33 .脊神经:为混合性神经。
34.膈神经:经肺根前方下行。
35.臂丛:经前、中斜角肌间走出。
36.正中神经:在前臂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
37.尺神经:发支支配拇收肌。
38.腓总神经:发出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
39.胫神经:损伤后不能以足尖站立。
40.不与脑桥相连接的脑神经是:舌咽神经。
41.与中脑连接的脑神经是:动眼神经质和滑车神经。
42.经颈静脉孔进出颅腔的脑神经是:Ⅸ、Ⅹ、Ⅺ脑神经。
43.不含内脏纤维的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44.含躯体运动纤维的神经是:Ⅲ、Ⅳ、Ⅴ、Ⅸ对脑神经。
45.动眼神经:穿眶上裂至眼眶。
46.迷走神经:经肺根后方下行。
47.舌下神经:一侧损伤、伸舌时偏向同侧。
48.付神经:纤维起自疑核和付神经核。
49 .交感神经:其低级中枢在脊髓1到腰2节段灰质侧角。
50.付交感神经:低能中枢位于脑干和骶髓2~4节段灰质内。
51.肱二头肌受:肌皮神经支配。
52.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53.挠侧腕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
54.尺侧腕屈肌受:尺神经支配。
55.股四头肌受:股神经支配。
56.股内侧群肌受:闭孔神经支配。
57.腓肠肌:胫神经支配。
58.胫骨前肌:腓总神经支配。
59:肝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
60.腮腺分沁受:舌咽神经支配。
61.下颌下腺分沁受:面神经支配。
62.舌前2/3一般躯体感觉受:三叉神经支配。
63.舌前2/3味觉受:面神经支配。
64.舌后1/3一般内脏感觉受:舌咽神经支配。
65.舌后1/3味觉受:舌咽神经支配。
66.舌肌运动受:舌下神经支配。

人体组织学

1 .血清不同于血浆之处主要在于血清中不含

:纤维蛋白原。
2 .骨单位是:由多层骨板环绕血管神经形成的圆筒状结构。
3 .骨板是:骨的细胞间质。
4.骨的再生和改建主要是由于骨膜内存在:骨原细胞。
5 .毛细血管的结构是:内皮、基膜和周细胞。
6.大动脉能缓冲心脏射血压力,并使血液持续流动,主要由于管壁:中膜有几十层弹性膜。
7 .心脏强有力的收缩能力在于:中层心肌膜很厚。
8 .在切片上确定小肠最主要的论据是:管壁分四层,粘膜表面有绒毛。
9 .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即肝小叶的组成包括:中央静脉、肝板、胆小管、肝血窦。
10 .从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由: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窦周间隙---肝细胞。
11.肝血窦的结构特点是:管腔大不规则,内皮细胞有孔,内皮细胞间隙宽,外无基膜。
12.Ⅱ型肺泡细胞的结构主要特点:细胞立方形,胞质呈泡沫状,电镜下见有许多嗜层小体。
13.组成肺泡隔的组织结构是:结缔组织和丰富和毛细血管网。
14.肾小体是:血管球和肾小襄组成。
15.肾血管球的毛细血管的主要特点:内皮有大量小孔。
16.肾小体滤液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近端小管。
17.肾小体滤液经过下列那一途径后形成终尿: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集合小管。
18.生精细胞包括下列那五个发育阶段的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19.下列哪一种细胞没有分裂能力:精子细胞。
20.产生雄激素的细胞是:间质细胞。
21.产生雌激素的细胞是:卵泡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细胞的协同。
22.黄体是由: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及其血管侵入并共同发育而成。
23.在妊娠期限前6个月孕酮是由 :黄体和胎盘产生。
24 .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的泡状结构,上皮细胞质略呈嗜硷性,泡腔内常充满嗜酸性胶状物,这是:甲状腺滤泡。
25.在甲状腺内具有嗜银性的细胞是:滤泡旁细胞。
26.产生甲状旁腺素的细胞是:主细胞。
27.脑垂体神经部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
28.脑垂体神经部的无髓神经纤维来自:视上核和室旁核。
29.肢端肥大症是由下列那种细胞分泌过盛所引起:垂体的嗜酸性细胞。
30.呆小症是下列那种内分泌机能低下所引起:甲状腺。
32视网膜主要由下列那些细胞组成:色素上皮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33.核肾形,染色质疏松,胞质较多,染成浅兰色的细胞是:单核细胞。
34.核圆形,染色质致密,胞质少,染成天兰色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35.核常分成2—5叶,胞质含大量细小的染淡紫色颗粒,有较强的吞噬能力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6.核形不规则

,胞质含大量粗大的染桔红色颗粒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37.患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病人,那种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是:嗜酸性粒细胞。
38.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参与:止血和凝血。
39.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参与:免疫反应。
40.中动脉壁的结构特点:分内膜、中膜和外膜;有内、外弹性膜,中膜平滑肌发达。
41.消化管壁结构的主要特点: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层有粘膜肌。
42.子宫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粘膜层(内膜)、肌层和外膜;上皮为单层柱状,固有膜内有单管腺;肌层很厚内有许多血管。
43.气管壁结构的主要特点:分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散有杯状细胞,外膜有透明软骨环。
44.产生盐酸和内因子和细胞是:壁细胞。
45.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主细胞。
46.细胞较小、柱状,胞质嗜硷性、顶部含有酶原颗粒,这是:主细胞的结构特点。

生理学
一、 绪论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电位变化。
3.在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份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内产热量增多地由于:神经---体液调节。
5.大脑皮层与脊髓属于:中枢。
6.减压反射中的减压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7.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8.属于中频生物节律的是:体温的昼夜变化。
9.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
10.对调节新陈代谢和保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11.刺激是指机体细胞所能感受的何种变化:内或外环境。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3.反映兴奋性大小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
14.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血液。
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16.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正反馈调节。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电位变化。
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阈电位: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2.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乙酰胆硷。
3.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硷的酶是:胆碱酯酶。
4. 第二信使是指:cGMP和Ca2+或单独与cAMP共同形成。
5. 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无需膜蛋白帮助。
6. 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单纯扩散。
7.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8. 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
9. 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匀的原因是:钠

—钾泵的作用。
10. 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超极化。
11. 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Na+内流。
12. 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复极后Na+、K+转运。
13. 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a2+。
14. 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刺激频率。
15. 大多数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动作电位。
16. 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性突触传递。
17. 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未池可储存:Ca2+。
18. 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a2+。
19. 引起神经细胞兴奋的阈电位是指: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20. 细胞膜的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泵蛋白的耗能过程。
21. 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
22. 组织兴奋性降低,组织的阈值增加。
23.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K+平衡电位。
24. 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的Na+ —K+泵的作用。
25. 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有关的主要离子是:Na+。
26. 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变。
27. 终板膜上有受体是:Ach受体。
28.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29. 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是在:肌钙蛋白。
30. 给骨骼肌连续多次的阈上刺激可使肌肉:复合收缩。
31. 组织的兴奋性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
32. 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绝对不应期.
33. 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单纯扩散。
34. 刺激阈值是指: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5. 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三、 血液

1 .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起最主要作用的蛋白质是:白蛋白。
2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的主要步骤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3.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原理是:使血浆中的Ca2+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
4.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B型。
5.血液占机体总重量的:7—8%。
6.红细胞比容在成人大约为:40—50%。
7.血清中抗A与抗B凝集素者,其血型是:AB型。
8.红细胞 上A与B两种凝集原都缺乏者,其血型是:O型。
9.血清中抗A与抗B凝集素均有者,其血型是:O型。
10、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在正常范围。
11.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

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增快。
12.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为:T淋巴细胞。
13.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为:B淋巴细胞。
1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的作用是促进:骨髓造血。
15.临床常用的抗凝血物质是:柠檬酸钠。
16.作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易渗血,主要因为这些组织含有较多的:组织激活物。
17.外科手术香用温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是使:血小板解体、加速酶促反应。
18.在急需输血而无同型血液时,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O型血液的:红细胞膜无A、B凝集原。
19.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
20.血细胞的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是由于:叠连加速。
22.在0.5%NaCl溶液中正常人的红细胞的形态是:膨大。
23.输血时主要考虑: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
24.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疾病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

四.循环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关闭至房室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室收缩期至等容舒张期末。
2.在一定范围内,心脏的后负荷(动脉血压)增加时:心肌收缩张力增加,缩短速度减慢。
3.当心肌收缩前初长(回心血量)增加心肌收缩时可引起:每博输出量增加。
4.受测试对象每博心输出量为了100ML,心率75/分,体表面积为1.5M2,此人心输出指数为:5L/min/M2。
5 .房室交界处传导减慢,产生房室延搁,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使房室不产生重叠收缩。
6 .根据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心脏每搏输出量与下述哪项有直接关系: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7.心脏正常起搏点自动去极化产生的原因是:Ca内流+K+外流随时间逐渐减少。
8.工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O期产生的原因是:K+内流增多的去极化。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特征是非曲直 期(平台期)较长,形成平台期的离子基础是:Ca2+
缓慢内流及少量K+外流。
10.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主要根据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
11. 若心室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值减小到膜内为—55wv以下时,N 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12.左心室内压上升达最高值是在:快速射血期。
13.左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是在:等容舒张期。
14.等容收缩期:半月瓣和房室瓣都关闭。
15.减慢射血期:半月瓣开放,房室瓣关闭。
16.心室肌细胞O期去极化:由N a+内流产生。
17.心室肌细胞的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产生。
18.心房与心室间动作电位传导最快的部位是:房室束。
19.心房与心室间动作电位传导发生功能性延搁的部位是:房室交界


20.在体循环中,血流阻力主要来自:微静脉。
21 .在循环系统中,总截面积最大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22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小动脉口径。
23.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值,取决于:血管与血管容积之比。
24.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较低。
25 .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有效滤过压起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毛细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26.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副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和乙酰胆硷。
27.真毛细血管没有下列哪项特点:经常开放。
28.右心衰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29.减(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30.静脉收缩时,引起心搏出量增多的可原因是:前负荷增加。
31.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交感神经兴奋。
32.从机能上来说,毛细血管是:交换血管。
32.从机能上来说,主动脉和大动脉是:弹性贮器血管。
33.从机能上来说,静脉系统是:容量血管。
34.微静脉从机能上来说是:后阻力血管。
35.心动脉周期中,大动脉压力最高值为:收缩压。
36.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是为:脉搏压。
37.血液停止流动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值。
38.心动周期中,大动脉压力最低值为:舒张压。
39.(收缩压+2×舒张压)/3约等于:体循环平均充盈值。
40.心每搏输出量改变主要影响是:收缩压。
41.外周阻力增大时主要升高是:舒张压。
42.单纯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减退时主要加大:脉搏压。
43.心率加快时主要升高:舒张压。
44.在射血期时,心腔内压力变化是: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5.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瓣开放之前的时间相当于:等容收缩期。
46.心肌的前负荷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47.心肌的后负荷的指:动脉血压。
4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形成2期平台。
49.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
50.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中最长的时期是:有效不应期。
51.血钾浓度降低时,可降低心肌的:传导性。
52.心电图上代表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肌兴奋开始所需的时间是:P—R间期。
53.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
54.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
5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是在:等容收缩相。
55.心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56.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

束和左右束支—蒲肯野纤维—心室肌。
57.兴奋在在心脏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
5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心室不能同步收缩。
59.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60.第一心音的产生是由于:房室瓣关闭。
61.心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搏出量。
62.微循环直捷通路的组成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63.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心肌收缩力增强。
6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65.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半月瓣迅速关闭的振动。
6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肾脏排钠量减少。

六.呼吸

1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呼吸肌的舒缩。
2 .肺总容量等于:余气量+肺活量。
3.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机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4.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的分压差。
5.气体的肺扩散容量是指:在1 mmHg分压差情况下,每分钟在肺部扩散的总容量。
6.血液氧离曲线是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张力的关系曲线。
7.胸膜腔内的压力是:大气压—肺回缩力。
8.缺氧时呼吸运动加强,是直接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来实现的。
9 .细胞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
10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通气。
1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
12.平静呼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气量称:补吸气量。
13.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潮气量。
14.平静吸气后再作最大吸气所能吸入气量称:补吸气量。
15.最大呼气末残留在肺内的气量称:余气量。
16.最大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肺活量。
17.脑桥的呼吸调整中枢:对延髓吸气中枢抑制,使吸气转向呼气。
18.脊髓的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肌活动。
19.延髓的呼吸中枢:是产生节律性呼吸系统的主要中枢。
20.大脑皮层:可随意调节呼吸活动,使之精确而灵敏地适应环境变化。
21.呼吸运动的指: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22.肺泡的回缩力主要来自:肺泡表面张力。
23.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气道道口径。
24.正常成人时间肺活量数值是:第1秒末约为肺活量的83%。
25 .呼吸中枢枢正常的兴奋性依赖于:正常浓度的CO2。
26.缺O2或H+浓度增加,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原因是:刺激外周化学感觉器。
27.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胸膜腔密闭。
2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顺应性增加。



七.消化和吸收

1.水分及营养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2.胃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3.幽门腺中“G”细胞分泌:胃泌素。
4.胃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5.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内因子。
6.有激活胃蛋白酶原的作用:盐酸。
7.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
8.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抑胃肽。
9.胃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为月示、胨。
10.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11.胰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12.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13.引起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是:胆囊收缩素。
14 .引起胆囊收缩的是:抑胃肽。
15 .促进胃液分泌的是:胃泌素。
16 .抑制胃酸分泌的是:抑胃肽。
17 .抑制小肠运动的是:促胰液素。
18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酶多。
19 .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多,酶含量少。
八.能量代谢与体温
1 .基础代谢率实际值与正常平均值相比,正常变动范围是:+-10—15%。
2.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蒸发散热。
3.使能量代谢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是:20—30度。
4.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5.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肌肉活动。
6.1克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释放的能量称为:食物卡价。
7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该物质的:氧热价。
8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摄入的O2的比值称:呼吸商。
9.安静时机体产热水平最高的是:肝脏。
10.运动进机体产热水平最高的是:骨骼肌。
11.给高热病人用酒精擦浴是为了:增加蒸发散热。
12.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和冰帽的作用是:增加传导散热。
13.胃蠕动波的频率为每分钟:3次。
14.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糖>蛋白质>脂肪。
15.胆盐吸收的主要要部位是:回肠。
16.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
17.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形式是:血胞作用。
18.唾液中除唾液淀粉酶以外还有:溶菌酶。
19.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活动最适宜:6.0—7.0。
20.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Hcl 。
21.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
22.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23.胃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主要是由:胃底和胃体的一部分提供。
24.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理:十二指肠。

九.能量代谢和体温

1.对机体能量代

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肌肉活动。
2.能量代谢率与:体表面积具有比例关系。
3.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_15%。
4.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5.当外界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
6.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7.临床上对高热病人用酒精擦浴降温,其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8.临床上对高热病人用冰袋、冰帽降温措施其散热方式是:传导散热。
9.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10.机体摄并吸收的糖远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脂肪而贮存起来。
11.正常人能量代谢最低的状况是:熟睡时。
12.食物的氧热价是指: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13.当人体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度时,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
14.正常人的腋窝、口腔温和直肠温按温度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直肠温、口温、腋温。

十.肾脏的排泄

1.抗利尿素的分泌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2.影响正常尿量的主要因素是;抗利尿素的分泌水平。
3.尿中可不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最高浓度是:160~180mg%。
4.等渗性重吸收水分的部位在:近球小管。
5.抗利尿素的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6.醛固酮的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7.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抗利尿素分泌减少。
8.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管液渗透压增加。
9.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0.急性失血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
11.输尿管结石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囊内压升高。
12 .交感神经紧张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
13.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近球细胞。
14.正常成人每24小时的原尿量可达:180L。
15.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加是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6.使抗利尿素分泌分泌增加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7.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现象是由于:Na+ — H+交换增加而Na — K+交换减少。
18.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的部位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9.肾素分泌增加: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20.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骶髓。
21.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蛋白质的含量。
22.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23.远球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的功能受:醛固酮激素的直接调节。

十一.神经系统

1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2.传导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C类

纤维。
3.痛觉的感受器:化学。
4 .屈肌反射与腱反射: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
5.证明去大脑僵直是牵张反射亢进是最好方法是: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僵直消失。
6.迷路紧张反射的中枢是:前庭核。
7.人类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时,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
8.临床上的“锥体束综合症”实际上是:锥体系和锥形体外系合并受损。
9.人类在安静、清醒和闭眼时,脑电图出现:α波。
10.迷走神经节后纤维解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1.支配心脏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12.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3.支配骨骼肌的躯体神经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4.引起心跳加强加快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是:β受体。
15.引起血管收缩、扩瞳肌收缩的受体是:α受体。
16.促进小汗腺分泌的受体是:M受体。
17.引起心跳减慢的受体是:M受体。
18.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N1体。
19.膝跳反射是属于:腱反射。
20.姿势反射是属于:紧张性牵张反射。
21.巴彬斯基氏征阳性是属于:屈肌反射。
22.舞蹈病是:纹状体损害。
23.麻痹震颤是:黑质损害。
24.意向性震颤是:新小脑损害。
25.尿崩症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损害。
2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极化局部电位。
27.内脏痛的特征不包括:定位清楚。
28.脊休克时,切断水平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暂时性减弱或消失。
29.脑干网状结构通过下行冲动:维持正常的肌紧张。
30.小脑的功能包括:维持身体平衡。
31.锥体系的作用:发动随意运动。
32.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
33.下丘脑功能不包括:躯体运动。
3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35.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不受温度的影响。
36.非特异投射系统: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37.传导慢痛及内脏痛的纤维主要是:C类纤维。
38.脊髓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作用。


十二、感觉器官

1 .感受器经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发放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少的现象称:适应。
2.视近物时,能使物象聚集于视网膜上功能称:眼的调节。
3.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视紫红质合成不足。
4.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中脑。
5.听骨链传导声波的作用是使振动:幅度减少,压强增大。
6.外耳的传音作用主要起到:共鸣腔作用,使声音强度增大。
7.椭圆囊和囊球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人

体在水平方向作加速运动。
8 .含H+的物质常有:酸味。
9 .远方来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者称:近视眼。
10 .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者称:远视眼。
11.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
12.缺乏对红光敏感的视锥细胞称:红色盲。
13.感受光刺激的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14.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稍。
15.对于人眼视物来说,所谓近物的指:距眼6cm以内的物体。
16.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晶状体弹性减弱。
17.按照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三种颜色是:红、绿、蓝。
18.视轴是指:注视点和黄斑中心点的假想连线。
19.当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晶状体曲度增大。
20.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近点。
21.视网膜上无视杆细胞而全部是视锥细胞的区域是:中央凹。
22.视杆细胞内视紫红质含量与光敏感性的关系是:呈正变。

十三、内分泌
1. 孕激素是:类固醇激素。
2. 肾上腺素是属于:第一信使。
3. 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是先激活:蛋白激酶。
4. 机体保钠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
5.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激素是:甲状旁腺素。
6. 成人生长素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
7. 催产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排出。
8.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使淋巴细胞和啫酸性粒细胞量减少。
9.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保钾的作用。
10. 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呆小症。
11. 幼年生长素分泌过少,可引起:侏儒症。
12. 甲状旁腺素可使:血钙升高。
13. 胰岛素可使:血糖升高。
14. 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起:血钠升高。
15. 降钙素可使:血钙降低。
16. 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激素。
17. 室旁核主要分泌:催产素。
18. T4是:甲状腺素。
19.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激素时:血中ACTH含量减少,CRH含量减少。
20. 糖皮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 — 腺垂体系统。
21. 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抵抗力的主要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22. 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是因为: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


医用微生物学

1. 机体的正常免疫防御功能表现为:抗御病体的侵袭。
2. 既有吞噬作用又能传递抗原的细胞:巨噬细胞。
3. 激活后引起细胞或细菌溶解作用的补体分子:C1—9。
4. 既有过敏毒素作用又有细菌溶解作用的补体分子:C3a.,C5a。
5. 人血清中含量最高并可经旁路途激活的补体分子:C3。
6.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7. 吞噬细胞的IgG—FC受体是:与免疫调理有关的吞噬细胞

结构。
8. B细胞膜上的识别抗原受体:SmIg.
9. 具有直接杀伤靶作用的T细胞:Tc细胞。
10. HLA存在的细胞:所有有核细胞。
11. 弗(Freund)氏完全佐剂含:抗原+油剂+乳化剂+BCG。
12. 在人类引起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13. 主要以双聚体出现的Ig::SIgA。
14. 占血清Ig总量最高,能通过胎盘作为新生儿天然被动免疫的Ig:IgG。
15.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Ig:IgE。
16. 感染早期产生,调理作用最强,防止菌血症起主要作用的Ig:IgM。
17. 抗体产生初次反应规律:IgM---IgG---IgA。
18. 在粘膜局部起抗感染作用的Ig主要是:分泌型IgA。
19. 参与ADCC的抗体是:IgG。
20. 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效应因素:淋巴因子,细胞毒T细胞。
21. 能引起Ⅲ型变态反应的免疫复合物大小:相当于19S。
22. 介导Ⅱ型变态反应,引起靶细胞溶解的主要因素:M及K细胞。
23. 药物所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变态反应。
24. 不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是:备解素。
25. 属自然自动免疫:隐性感染。
26. 转移因子是能增强细胞免疫的生物制剂。
27.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皮试阳性时,对患者应采取:脱敏疗效。
28. G+菌对青霉素敏感是因为青霉素能:干扰G+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合桥与四肽侧链之
间的连接。
29. 溶菌酶对G+菌的裂解作用是:破坏肽聚糖的合成。
30. 检查细菌代谢产物的生化反应的主要意义是:帮助鉴别细菌种类。
31. 灭菌快灭菌效果确实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32. 外科敷料通常在下列哪顶条件下进行灭菌:121。3度×30分钟。
33. 牛奶的较好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法。
34. 能在敏感菌中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称:毒性噬菌体。
35. 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36. 葡萄球菌感染,病灶易于局限主要是因该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37.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最重要的依据是:革兰氏染色与血浆凝固酶试验。
38. 广泛使用抗生素最可能收起葡萄球菌疾病是:假膜性肠炎。
39. 链球菌化脓性感染较易护散是因为该菌产生: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40. 抗“O”试验是协助诊断:风湿热。
41. 引起猩红热及与风湿热发生有关的病原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2. 脑膜炎球菌致病的重要因素是:内毒素。
43. 在选择培养基S、S平板上菌落呈红色,分解乳糖、葡萄糖产酸产气者可能是:大肠杆菌 。
44. 伤寒发病的第一周内,首选哪项标本作细胞培养:血液。
45. 可疑细菌性痢疾时应做的微生物学检查是:粪便培养。
46. 运动活泼、适宜于硷性蛋白胨水生长的单毛菌:霍乱与ELT

or弧菌。
47. 能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是:产毒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
48. 培养百日咳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鲍——金氏培养基。
49. 波浪热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
50. 在低倍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状纹理的细菌:炭疽杆菌。
51. 芽胞园形位于菌体末端而呈鼓槌状的细菌:破伤风杆菌。
52. 在牛奶培养基中生长,出现“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产气荚膜杆菌。
53. 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杆菌。
54. 可致食物中毒的细菌:变形杆菌,肉毒杆菌,鼠伤寒杆菌。
55. 外伤病人伤吕较深且混有异物,既往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最好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清 创+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有效抗生素。
56. 菌体呈棒状,排列栅栏状,具有异染颗粒的杆菌:白喉杆菌。
57. 目前麻风病最常用的微生物学诊断法是:病灶组织刮片,抗酸染色镜检。
58. 成人O、T试验阳性为:感染过结核,有变态反应及免疫力。
59. 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菌: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60. 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
61. 在厌氧杆菌感染中最重要又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是:脆弱类杆菌。
62. 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是: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63. 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是:脑膜炎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64. 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计算单位为:毫微米。
65. 病毒与衣原体在性状上的相同点为:活细胞内增殖。
66. 对乙醚敏感的病毒结构是:包膜。病毒的灭活是指其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失去感染性。
67. 有些单链RNA 病毒能以RNA为模板转录互补DNA链,此过程为:逆转录。
68. 病毒引起细胞感染的物质是:核酸。
69. 杀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后,其结果是:引起细胞死亡或溶解。
70. 病毒的持续感染可分为: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澘伏感染。
71. 机体在病毒入侵略后最早产生的既有抗病毒作用又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干扰素。
72. 干扰素抗病毒感染作用的机理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
73. 能垂直感染的病毒是:单纯疤疹病毒。
74.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变异。
75. 引起SSPE的病毒:麻疹病毒。
76. 麻疹减毒活疫苗产初次接种最适时机是:6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儿童。
77. 临床上可采取粪便作为检材的病毒是: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78. 作为乙型肝炎有较强传染性的指标是:HBsAg(+)HBeAg(+).
79. 可作为输血员的指标是:HBsAg(—)抗??—HBc(—)。
80. 乙型肝炎的最主要传染方式是:输血、注射


81. 早期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是:检测特异性IgM。
82. 登革病毒的传染媒介是:白纹伊蚊。
83. 引起沙眼的病原体微生物属于:衣原体。
84. 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
85. 能用人工培养基进行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为:钓端螺旋体。
86. 协助诊断立克次氏体病的外—斐氏反应的原理是:凝集反应。
87.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病的传播媒介是:螨。
88. 口服脊髓灰质病毒疫苗较注射优越主要是:能在肠道产生SIgA。
89. 真菌的鉴定其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和菌落特征。
90. 传统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识别单位:C1q。
91. 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起点:C3。
92. 必需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的细胞:K细胞。
93. 非依赖抗体而能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NK细胞。
94. 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细胞:活化TH细胞。
95. 可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活化的TD细胞。
96. ABO血型抗原系统:异酸性抗原。
97. 眼外伤后进入血流的晶状体成分:修饰的自身抗原。
98. 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共同成分:异嗜性抗原。
99. 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胚胎性抗原。
100.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白细胞抗原(HLA)。
101. 可致新生儿溶血症的变应原(抗原):ABO血型及Rh因子。
102. 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的部位:VH/VL。
103. 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位置:VH/VL。
104. Ig超变区的位置:VH/VL。
105. 活化巨噬细胞:MAF(巨噬细胞活化因子)。
106. 维持T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IL2(白细胞介素2)。
107. 抑制巨噬细胞移动:MIF(移动抑制因子)。
108. 属直接凝集试验原理:肥达氏反应。
109. 属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原理:免疫妊娠试验。
110. 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试:O、T试验,链激酶—链道酶(SK—SD)皮试。
111. 检测I型变态反应的皮试:青霉素皮试,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112. 与动力有关的细菌特殊结构:鞭毛。
113.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的细菌特殊结构:芽胞。
114. 与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细菌特殊结构:荚膜。
115. 能吸附易感细胞侵袭机体的细菌特殊:普通菌毛。
116. 损伤细菌细胞膜的消毒剂:3—5%来苏与0.1%新洁而灭。
117. 使细菌细胞蛋白质变性的消毒剂:1:4石炭糊。
118.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
119. 决定菌毛产生,有致育性的因子:F因子。
120. 决定细菌耐药性的因子:R因子。
121. 可疑伤寒杆菌:乳糖—、葡萄糖+、动力+、H2S+/—。
122. 可疑福氏疾杆菌:乳糖—、葡萄糖+、动力—、H2S—。
123. 有包膜、有血凝素作用的RNA病毒:流感病毒。
124. 有包膜、无血凝素作用的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125. 无包膜、有血凝素作

用的DNA病毒:腺病毒。
126. 无包膜、无血凝素作用的RNA病毒:麻疹病毒。
127. 具有双层核壳(衣壳)的RNA病毒:轮状病毒。
128. 包膜上具有两种刺突(子粒)的病毒:流感病毒。
129. 最容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流感病毒。
130.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轮状病毒。
131. 能形成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病毒:狂犬病病毒。
132. 能形成核内啫酸性包涵体的病毒:巨细胞病毒。
133. 能形成核内嗜硷性包涵体的病毒:腺病毒。
134. 能形成胞浆及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的病毒:麻疹病毒。
135. 隐状感染时隔不久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点:三叉神经节。
136. 隐状感染水痘——带状疤疹病毒的潜伏点:脊髓后根神经节和颅神经感觉神经节。
137. 引起小儿肺炎的主要病毒:腺病毒。
138. 由虫媒传染的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139.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者:新型隐球菌。
140. 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引起癣病的真菌:白色念珠菌。
141. 能通过垂直传播的病毒:单纯疤疹病毒2型。
142. 与子宫颈癌有关的病毒:单纯疤疹病毒2型。
143.
人体寄生虫

1.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大的和最小的虫卵分别是:姜片虫卵和华枝睾吸虫卵。
2. 猪带绦虫比牛带绦虫致病严重是由于:引起眼、脑等囊尾蚴病。
3. 考核带绦虫治疗效果主要是根据:头节是否排出。
4. 能诱发胆囊炎、胆结石的是:华枝睾吸虫病。
5. 日本血吸虫成熟的成虫一般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
6. 诊断主要应用痰液检查找虫卵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7. 目前公认治疗血吸虫病的最佳药物是:吡喹酮。
8. 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
9. 诊断血吸虫病宜用:毛蚴孵化法。
10. 成虫子外形像葵瓜子仁的是:华枝睾吸虫。
11. 防治华枝睾吸虫病最重要的措施是:不吃鱼生。
12. 白纹伊蚊吸血和活动时间是:白天。
13. 引起脑病变的寄生虫是:恶性疟原虫。
14. 加强粪便管理可预防的生虫是:钓虫+蛔虫+鞭虫。
15. 生活史最简单,只有滋养体期的是:阴道毛滴虫。
16. 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卫氏并殖吸虫、姜片虫、华枝睾吸虫。
17. 以川卷螺作第一中间宿主,溪蟹作第二中间宿主的是:卫氏并殖吸虫。
18. 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
19. 华枝睾吸虫、姜片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期是:囊蚴。
20. 在水稻田养鱼或采用间竭排灌法可消灭中华按蚊。
21. 野生动物和家畜可作为其传染源的寄生虫是: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
22.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23. 一种动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表内,从而获得营养,并使对方损害,这种关系是:寄生

关系。
24. 常引起肠道损伤的寄生虫是:钩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鞭虫+蛲虫。
25. 较常引起脑部损伤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猪囊尾蚴。
26. 姜片虫的保虫宿主是:猪。
27. 溶组织内阿米巴对人的致病阶段为:大滋养体。
28. 常引起肝肿大的是: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
29. 溶组织内阿米巴对人的感染阶段是:成熟包囊。
30. 取外周血液薄涂片作为诊断的寄生虫是:疟原虫。
31. 肠外阿米巴病(即阿米巴痢疾合并症):肝脓肿。
32. 日本血吸虫卵产出后其去路有:部分随坯死的肠组织脱落于肠腔随粪便排出+部分沉着于肝脏和肠壁。
33. 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长角涵螺+淡水鱼。
34. 有盖的虫卵是:华枝睾吸虫卵+姜片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
35. 鞭虫成虫形特点是:前端细,后端粗,形似马鞭。
36. 在我国,日本血吸虫流行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
37. 诊断钩虫病常用的方法是:饱和盐水漂浮法。
38. 钩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成虫。
39. 晚期丝虫病人常见的三大症状和体征是: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
40. 阴道毛滴虫感染人的阶段是:滋养体。蛲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取材时间是:肛门拭子法,清晨便前取材。
41. 防制伊蚊的有效措施是:翻盆倒罐除积水,堵塞竹筒。
42. 不属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一项是:蛔虫病。
43. 蛔虫病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蛔虫卵。
44. 蛔虫病最严重的症状是:胆道蛔虫。‘
45. 造成蛔虫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虫产卵量大,卵对外界抵抗力强。
46.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对:丝虫、钩虫、疟原虫的流行影响最大。
47. 微丝蚴于白天、夜间分别存在于人体产:肺血管、外周血液。
48. 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寄主。
49. 疟疾临床复发的原因目前公认的是:肝细胞内存在缓发型子孢子。
50. 鞭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虫卵。
51. 生活史过程中,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并经过肺脏的寄生虫是:是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
52. 丝虫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是:厚血膜检查微丝蚴。
53. 姜片虫:寄生于小肠。
54. 华枝睾吸虫卵:寄生于肝胆管。
55. 卫氏并殖吸虫卵:寄生于肺脏。
56. 卫氏并殖吸虫卵:生吃溪蟹或蝲蛄可引起感染。
57. 姜片虫:生吃荸荠或菱角可引起感染。
58. 日本血吸虫:接触疫水尾蚴从皮肤侵入而感染。
59. 华枝睾吸虫卵: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可引起。
60.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是:终宿主。
61.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是:中间宿主。
62. 某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同时寄生于猫狗,则猫狗是该虫的:保虫宿主。
63. 吸虫纲: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呈叶状或长舌

状,有吸盘,大多雌雄同体。
64. 原虫纲:机体由单一细胞组成,虫体微小,基本结构为细胞质、细胞核、大多具有细胞器,虫体具有完整的生理机能。
65. 组成昆虫纲:躯体左右对称,分头胸腹三部,具有3对分节的附肢,体壁由几丁质的外骨骼组成。
66. 线虫纲:体温表呈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有原体腔,雌雄异体。
67. 绦虫纲:体扁平,左右对称,分节呈带状,有吸盘或吸槽,雌雄异体。
68. 丝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69. 钩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70. 豬带绦虫的感染阶段是:囊尾蚴。
71. 蛲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虫卵。
72. 疟原虫的感染阶段是:子孢子。
73. 丝虫的中间宿主是:蚊。
74. 疟原虫的终宿主是:蚊。
75.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
76. 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77. 豬囊尾蚴寄生于:脑。
78. 钩虫寄生于:小肠。
79. 牛带绦虫寄生于:小肠。
80. 鞭虫寄生于:盲肠。
81. 白纹伊蚊的孳生地是:清洁小型水体。
82. 中华按蚊的孳生地是:清洁静止大型水体。
83. 致倦库蚊的孳生地是:污水体。
84. 大头金蝇的孳生地是:粪便。
85.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内阿米巴)是:经口感染。
86. 杜氏利曼原虫是:经白岭叮咬而传播。
87. 阴道毛滴虫是:接触感染。
88. 钩虫是:从皮肤侵入而感染。

基础护理学
1. 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室温18~20度,相对湿度40~60%。
2 消毒的概念是: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
3 与肥皂及盐类相遇会降低消毒力,且吸附性强,不宜在消毒液中加纱块的化学消毒药品是:
新洁而灭。
4.应用煮沸灭菌法杀死芽胞需要的时间为:煮沸180~40分钟。
5 .对多种微生物(包括芽胞和病毒)有高效快速杀菌作用的药物:过氧乙酸。
6 .70%酒精的作用原理: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变性。
7.无菌物品的有效期:7~14天。
8.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采取:半坐卧位。
9.形成褥疮的最主要原因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0.褥疮“瘀血红润期”的护理措施:增加翻身及按摩次数,防止继续受压。
11.昏迷患者需要做:特殊口腔护理。
12.为右上肢骨折患者脱、穿衣服的方法是:先脱左肢,先穿右肢。
13.为带有多种导管的患者更换床单时应:将管子放好并固定好,防止滑脱。
14.肝昏迷及尿毒症病人膳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15.低蛋白饮食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应是:30克。
16.低盐饮食规定每日限用食盐为:2克。
17.为昏迷病人鼻饲插管,在胃管插至14~16cm处,可将病人:头部托起,下颌靠近胸骨柄。
18.高热期的特点:产热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