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作者: 刘雪品李秀丽孔琳琳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6-03-08 14:34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幼儿园刘雪品李秀丽孔琳琳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2D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证明: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如何在少年儿童的心灵里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因为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是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在基本道德方面: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勤俭节约、家务劳动、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养成上存在问题。有49.7%(69.7%)幼儿承认有浪费文具的行为;有24.6%(18.2)的幼儿没有帮助父母做家务;在文明礼貌方面,有47.4%(78%)的幼儿从不说脏话,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说脏话。调查报告表明,有近4成左右的幼儿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不足。

如果我们的幼儿在基本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尊重父母、尊重师长、友好对待同伴上有较大的缺陷,他们又怎么能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本课题研究,就是研究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切实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幼儿教育的德育有机结合;从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学前教育阶段有目的、有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幼儿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位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童蒙养正、明礼导行”,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我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地缘优势,多年来学校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以“专家引领、校企联合”为依托,以“童蒙养正、明礼导行”为德育目标,努力探索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有效性实践性。

2、课题研究目的

一是研究如何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二是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与幼儿德育工作和人格培养相结合,传统文化中有那些可以借鉴、传承的内容;三是研究

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3、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国外的人格教育以美国托马斯·里可纳的教育理论为主体。里可纳认为,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核心价值观。他指出,道德价值可分为普遍的道德价值和非普遍的道德价值。普遍的道德价值即核心价值观,它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普遍的道德价值“尊重和责任这两个价值观居于普遍的公共道德的核心地位,它们在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双方面都有显著的客观意义,尊重和责任对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对增进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类民主社会的建立,以及对公正和平的世界都必不可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生命以及滋养着它们的环境。尊重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的生命与身体的内在价值;尊重他人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尊重整个复杂的生命之网,要求我们的行动顾及自然环境,即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脆弱的生态系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国人格教育影响极为深远,其“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友善、谦让、忍耐、吃苦、重孝的良好品质,以培养诚与仁为人格价值核心的健全人格。孔子提倡“仁”,认为:“爱近乎仁”,就是将“自爱”的情感调节适度,扩展为“爱人”并“爱物”,以致爱大自然。同时孔子重视培养“诚恳”的精神,由“不自欺”而“不欺人”,发展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并对所做的事负责。无论是孔子的“同和是万物之理”还是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莫不贯穿着和平、仁爱、除恶扬善、见义勇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万物同和”的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观和“忠恕和善”的道德观。

当前,随着社会上各种形式“国学热”的出现,传统文化及其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资本,是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的核心。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也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空前地凸显了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与现实多种原因,中国现代化进程之艰巨与复杂是其他民族难以比拟的。这尤其需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与激励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理应成为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少、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刻板、相关精品图书少以及师资匮乏,传统文化进校园形式主义严重,没有和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有效结合起来等,这表明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也有传统文化自身的因素。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研究“国学教育”比较多,有的还很有特色,如北京玉桥小学的“博雅教育”,湖北省仙源中学的“孝雅文化”等。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总体来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是呼声大行动少,并没有在学前及中小学大面积的推广,个别教育干部还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缺泛传统文化教育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在学习精典,明礼导行上受益。当前从国家领导人到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曲阜之行讲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已是大势所趋,研究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怎样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地域特点、学校现状有效结合等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必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课题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回溯历史,到古代先哲那里去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教育

理论和方法,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幼儿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和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花一个多小时参观孔子研究院并与各方座谈,表明了一种态度,传递了一种信息,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未成年人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感受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帮助未成年人塑造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活动,是少年儿童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普及到未成年人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未成年人灵魂、启迪未成年人心智而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营造清新高雅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

开展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将经典名著、圣贤智慧、璀璨艺术及传统节日文化等活动,与幼儿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探求幼儿园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之路,打造德能双优的教师群体,培养明礼雅行的优秀中华少年。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育广大教师努力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清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找出加强少年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期望在实践上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在应用上提供有益的、可操作的模式,从而启发人门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因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的形式与教学方法。

2、幼儿人格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幼儿人格培养”的教育理论研究;

(2)“幼儿人格培养”教育内容研究。

(3)“幼儿人格培养”教育环境创设研究。

3、“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研究”子课题建议

(1)教师成为关心者、道德榜样和指导者。

(2)创建一个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3)制定并实施道德纪律

(4)创建民主的班级环境

(5)各种学科如何渗透人格培养

(6)合作学习

(7)培养幼儿责任感

(8)注重道德反省

(9)教会幼儿解决冲突的技能

(10)促进幼儿关心班级以外的世界

(11)创建积极的校内道德文化

(12)注重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使之成为儿童人格培养的合作者

三、拟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拟解决的问题

1、当前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阶段的德育教育意义、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3、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传统文化教育选材与育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本着“德育为首、智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将县各种文件及德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精细化管理、特色办学、青年教师培养、古诗文背诵、经典诵读、春蕾读书、校园文化建设、少年宫建设、体艺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运动、兴趣小组、家校联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

5、依托巨野文庙,邀请国学名家和教授来校讲学,开办“专家道德讲堂”,探索“专家引领”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让专家与教师、家长、幼儿零距离面对面,增强传统文化的普及性、大众性和多效性。

6、加大校本课程研发,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大、中、小分阶段校本课程体系。

7、利用校企联合、优秀学生回访、外出参观学习、爱心妈妈联谊、留守儿童扶养、贫困儿童资助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相融合。

8、学以致用、明礼导行,改革师生评价体系,加大德育评价力度,学生以博雅为美,教师以德学为重。

9、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创建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为主的校园文化立体建设体系,形成“校有貌、师有德、生有行”的办学目标,创建特色学校、精品学校。

10、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读本,使课题校在开展学习传统文化中有所依据;

11、解决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师资和教师培训;

12、解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的有机结合的策略和途径。

拟创新点

理论创新: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行为习惯”理论体系

方法创新:创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行为习惯”有机结合的策略和途径。

四、关键词的界定

1、国学:国学又称“中学”,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兵、医易史巫、诸子百工等学的总称;是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为了对抗“西学”冲击而提出的文化概念。国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儒学。儒学的中庸、中和思想是贯通国学诸领域的关键,举凡道学、佛学、中医、周易、风水等等,无一不以“中和”为极致,“中和”即本于中庸。抓住了“中和”“中庸”即抓住了国学诸学的根本。

简单讲国学即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2、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等。

3、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3)开好启动会;

(4)填写课题申报表;

(5)出台课题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开展好专家引领等活动探索、进行教师、家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2、第二阶段: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研究阶段)

(1)制定分学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组织实施,初步进行传统文化与学校现有活动及学科教学的整合。

(2)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通过内省,“明礼导行”初见成效。

(3)组织教师幼儿外出参观学习,提升境界和层次,将活运进行深化和提升,编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4)以托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建设高标准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显明的精品学校,阶段性工作小结。

3、第三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总结、结题、评比阶段)

(1)搜集各种实研材料,形成系统的报告;

(2)参与研究人员的个人总结;

(3)开好总结、结题会,表彰先进个人。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中主要用于查阅优秀传统文化资料等。

2、行动研究法:一种适合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揭示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中可以组织外出学习,专家讲坐等形式。

3、调查分析法: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系统的

4、总结法: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幼儿园刘雪品李秀丽孔琳琳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2D

我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自2013年3月开始,至今已经一年3个月,现将一年来我们进行的研究、所做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重要性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我国在幼儿教育的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益,但是也有失落。其失落主要表现在:忽视了记忆在奠基教育中的作用,忽视了诵读

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中外经典的选读,忽视了中外经典在幼儿"童蒙养正"阶段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提倡在幼儿心灵最纯净、模仿力最强、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补上这一课,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内化,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通过古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的下一代。

我们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简单表述为:用传统文化的精典来育人,从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着眼未来,对幼儿的一生负责,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德行基础。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为了"颂千年经典,兴传统文化,铸中华灵魂,开世界眼光,将孩子们培养成为有深广文化底蕴、心灵完美、体魄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就是希望通过经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启迪其心智、健全其人格,不仅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还要涵养其一生的品格根基,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同情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将他们培养成为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学贯古今,才通中西,学识渊博,文理兼通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志当存高远",我们要将孩子们扶上巨人的肩膀,让他们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俯视世界。

二、幼儿园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文化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神话故事、刺绣、剪纸、印染、泥人、皮影、腰鼓、地方戏曲等多种不同的艺术种类,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被称之为我们中华名族的艺术瑰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社会领域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于是我遵循幼儿整体认知的特点,根据学习对象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育中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并将各种教育因素有机整合,让中华传统文化厚实幼儿的素养。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在幼儿创造性学习、主动研究、共同探索、充分体验中获得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意志和良好的个性,在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有机整合的完整性教育中形成完满人格。

1、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专门性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是教师按计划专门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习活动,它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的种类丰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园教学来说,它的教育价值也是不同的。

在我园开展的整合课程之中,围绕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中国娃》的主题活动,通过故事《娃娃游中国》、《聪明的阿凡提》,讲述《颁奖台》、《民族服饰》、《有趣的汉字》、《兄弟姐妹是一家》,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通过音乐《中国功夫》、《大中国》、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了解京剧是中国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增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亲和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艺术魅力。

2、在其他领域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不但组织专门性的主题活动,在其他内容的主题教学中,我也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营造活动氛围等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主

题活动中,渗透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拔萝卜》等,探究童话世界里各种好听好玩的事情。在《情满中秋》的主题活动中,渗透古诗《静夜思》,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妙意境;渗透民间体育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总之,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会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渗透,使幼儿在不经意之中不断增强对中华传统

3、在游戏活动之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语言游戏、体育游戏等各类游戏都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喜欢的各类游戏活动相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经验,同时还能丰富各类游戏活动内涵,使各类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如:在自主性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制作玩具开展《舞龙舞狮》的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带上各种头饰欢歌跳舞;结构游戏中,运用大型积木和各种辅助材料搭建客家围屋等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在体育游戏中开展《丢手绢》、《踩高跷》、《炒黄豆》等民间游戏;在语言游戏中,阅读、倾听和朗诵民间童谣、绕口令和古诗。在自主、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4、在一日生活之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各个生活环节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日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游戏“扔沙包”、“踩高翘”等。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展示的墙饰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不断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如:将幼儿的手工作品——绘画《京剧脸谱》等展示在跟主题结合的墙饰上。让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等,都蕴涵着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和善、爱国等优良品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每逢这些重大节日,幼儿园都组织综合性的庆祝活动,有年级组的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亲子庆祝活动等,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过节的习俗,感受过节的气氛并分享过节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喜悦。

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把幼儿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精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带有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创设蕴含丰富审美刺激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主动地观察、探究、模仿和表达,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帮助幼儿在与周围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塑造健康活泼的个性,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将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三、落实传统文化要从行为规范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净化人们的思想,培养造福社会、普利人群的观念,培养看轻小我、顾全大局的襟怀。中华传统文化是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对现行学校中的常规品德教

育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智慧,通过先哲们的风范,来熏习我们的下一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是指日可待的。

幼儿时期是智能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幼儿时期的儿童擅长背诵的特点,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内化,使之成为他们一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源头活水。

从童蒙养正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期目标应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接受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将来能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打下一个基础。因此,我们将幼儿园中具体的教学要求定为如下五项:

①通过文化经典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尊敬师长,听老师的话;培养同学之间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主动交往、礼貌待人;学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勇于表现自已、敢于在任何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生活比较有序、爱护周围的环境;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②通过反复诵读经典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养成喜欢诵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并能逐渐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运用。

③每周听熟一首经典乐曲,看熟一幅经典名画,学会一两个形体训练方面的舞蹈动作。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经典音乐、经典名画等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④每周讲一个德育故事,天天都讲,并要求每个学生也讲,相互讲,上台讲,回家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胆识和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⑤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鼓励孩子们每天回家做一件利人的好事,例如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拿鞋子,见了长辈要问好,吃东西时要让长辈先吃等等。我们要求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请家长与子女一起学习经典著作,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的和谐气氛,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亲子活动。

四、在幼儿园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

总的说来,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反复诵读为主,读用结合,学以致用。浅显的内容可结合实际适当讲解,难的内容不讲解,留待以后在人生道路上慢慢体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或组织孩子们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表演,以提高学习性趣、加深印象。下面分六个部份进行介绍。

⑴六字真言。台湾王财贵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读。"就是让孩子们跟着老师(或录音带)读念,像唱歌一样。这种教学方法,在幼儿初学传统文化的阶段很管用,效果很好。

⑵培育"园风"。我们在本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等几个班级中,普遍开展诵读活动,要求幼儿园中人人诵读,天天诵读,大量诵读,整篇诵读,快乐诵读,反复诵读,养成朗读的习惯,全园书声琅琅,让读书声响彻我们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形成朗读的风气。

⑶背诵和体悟。学习传统文化,除了知识的了解之外,还须要有体悟。背诵是体悟的重要条件。按照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十四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是背诵,十四岁以后再由师长加以讲解。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幼儿阶段,强化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开发和锻炼了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而且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⑸读用结合,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我们要求老师们用具体的事例或讲故事等方法,去启迪孩子们的孝心,或者组织孩子们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表演,并且尽可能做得生动活泼和有趣,以提高学习性趣、加深印象。

对小朋友们,则要求在大体理解教材意思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身体力行,句句做到,天天对照落实。例如:每天放学前,老师都要给孩子们留"作业","作业"的内容是让孩子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孩子们要向老师汇报:"我给爸爸倒水了","我给妈妈拿拖鞋了"。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哪个同学做得最好,我们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以下几条是我们要求全体孩子都做到的,同时也要求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做到,为孩子做出榜样。

①孝敬父母、体谅父母、不惹父母亲生气,每天都帮父母亲做点事;

②礼敬师长、尊敬老人,对人要有礼貌;

③友爱同学,帮助同学,不自私、不任性、不蛮横,有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④保护环境,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东西;

⑤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⑹诵读的时间安排:除了正式上课时间之外,还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进行诵读:

①早上入园至早餐前读一次(5-10分钟);

②11点~12点之间读一次(约10分钟);

③午餐前读一次(约5分钟);

④午睡后读一次(约10分钟);

⑤晚餐后至家长来园接走孩子之前读一次(约10分钟)

⑺激励措施:

①对学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当众进行表扬,奖励小红花,登上光荣榜。

②通过朗读、背诵比赛,发放奖品或荣誉证书。

③选送部份孩子参加市级、县级的相关活动。

五、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要发挥核心作用

古人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人者需先正己”。幼儿园是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机构,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应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关键的关键是提高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这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灵魂。那么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对教职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呢?

第一,在教职员工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注重人的因素,积极地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促使教职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本园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丁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

第二,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所以,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年轻一代,成为儿童心目中良好的榜样。

第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和实践,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规范,体现在教师一日教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儿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四.重视教师形象的建立与维护。教师形象应是幼儿园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是幼

儿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的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会上树立幼儿园良好的信誉,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所以,在幼儿园应实施和落实教育“名牌”战略、“名师”工程,以教师质量树教师信誉,以“名师”、“名园”获得更大的社会声誉。

第五.真真切切地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为此,幼儿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应把教师置于幼儿园管理的最高位置,视教师为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的科学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另外一方面,要重视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幼儿园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幼儿园刘雪品李秀丽孔琳琳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2D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有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幼儿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幼儿基于本土文化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整个民族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结合幼儿学习发展的五大领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与求知欲,这是我研究的出发点。

三、课题研究的确定

我园各项硬件设施和科研条件可以说较为先进,而地处县城,周围居民保留的地域性文化传统依旧很浓厚,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对幼儿的视野进行扩展,深层次的挖掘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实用意义,为幼儿的游戏化课程提供让幼儿和家长更容易接受的各种主题素材,也为幼儿园的园本主题生成,班级特色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现在使用的山大版综合活动的活动设计使幼儿学习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它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结合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将学习拓展到五大领域,并能够更好的融合各领域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但是也存在着因为主题时间与学期校历时间脱轨,主题有时不适用,有些主题的课程并不适合本园实际的现状,而教师独立设计幼儿园的生成性主题,对于教师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从主题目标的确立,到主题所涵盖的领域以及内容,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和在环创和一日生活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片段性,不完整性,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把传统文化因素运用于幼儿园特色的园本教育中去,让传统文化成为特色主线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优势,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能力成为了我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为背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2、游戏化学习理论,

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些学者又称其为“玩学习”。教学游戏化旨在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享受教育。教学游戏化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化,是教师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具体表现。经过实践的检验,教学游戏化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教玩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并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指南》各个领域的目标以及要求,注重各个领域之间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五、研究目标、内容

本研究基于我园幼儿发展整体现状,以一日活动各环节实践为主要案例,兼顾国内其他案例的分析,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重新审视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重新思考并定位传统文化在幼儿各方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重构自选课教学的价值观,努力尝试着对园本课程进行理论构想、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和实现对幼儿本土化的培养,使本研究更具有普遍的价值。

作为班级教学进度和各种活动计划的设计者,本研究的范围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大班各活动中的设计和运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传统文学经典在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2.传统民间工艺在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3.传统音乐在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4.传统道德礼仪在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5.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6.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中渗透

六、指导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从新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出发,立足实际,服务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课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借鉴与创新结合,使民族化因素更好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

本课题研究须坚持的研究原则是:1、方向性原则。研究课题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2、可操做性原则。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各个节日,设计相应主题,并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和探索身边的民俗文化,达到家园教育的合理。3、互动性原则。本课题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搜集资料,并利用幼儿园的环创空间让幼儿展示成果。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本地民情风俗,和幼儿与家长对于民风民俗的了解程度。

2、文献法:阅读相关资料,为更好地学科整合详细了解多传统文化的优势及传统教学的优点,

3、教育观察法:根据课堂教学观察不同的课堂手段所带来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写出反思,笔记等。

八、主要成果

1、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了四仪八礼的教育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我们从传统的节日中寻找能够纳入幼儿教育的传统的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设计了一系列的围绕传统文化的幼儿活动,如利用中秋节让大班幼儿在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加入了亲情与礼仪的教育,结合出行之礼与就餐之礼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且结合科学与艺术领域,带领幼儿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幼儿就嫦娥奔月衍生出一系列的绘画和剪纸活动。此外还结合语言领域,进行了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征集和讲故事比赛,这一系列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长参与的热情度高。同样,在重阳节、春节和端午节等各个节日,我抓住节日契机,与同年级教师开展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并打造节日校园环境,使每一个节日都成为幼儿期盼的日子,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意识。

2、研究了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

我园的户外器械虽然不少,但是品种比较单一,幼儿玩法比较单一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需要,而教参上的游戏,无论数量还是受到材料、天气和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我班幼儿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牵头与年级教研组的成员努力的搜集了传统民间游戏,根据《指南》对于幼儿健康活动方面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两个学期的摸索,在六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编订成为了一本在园内使用的《传统户外游戏手册》供大班教师选择和制定游戏计划以及指导幼儿使用,并带动全园家长,开展亲子玩具制作比赛,家长们帮助制作的如蹴鞠球门,竹蜻蜓,沙包,回旋镖,空竹、陀螺,滚铁环,高跷等玩具极大的丰富了我园户外游戏的器械。

除此之外,在桌面游戏方面,也投放了各种传统玩具,如九连环,七巧板,围棋,孔明锁等益智玩具,投放这些传统玩具,最大的收获就是极大的提高了我班幼儿的专注力与探究意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锻炼,很多以前注意力较为分散的幼儿,能够专注于某项游戏,提高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3、探索了以本土文化为主线设计传统文化主题

经过对于传统文化运用的体会不断深入,我在幼儿园园本生成性课题的研究中,创新性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主题设计,以我爱我的家乡巨野为主题,以巨野的传统文化,地理风貌为主线,综合性的设计了涵盖五大领域教学以及一日生活游戏及过渡环节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因此获得全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4、为所在幼儿园提供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创氛围

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班使用了大量的民俗材料,积攒了很多优秀的幼儿作品,并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创中,打造了一条完全民族风情的室内走廊,并在我园环境创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我们3人的带动下,课题研究的第二个学期,越来越多的年级和班级参与到了我们的研究活动中来,结合上一个学期全市开展的四仪八礼教育与我园本身的美术特色,就市环境创设比赛的契机,我园进行了崭新的环创,其中我班幼儿为二楼环境创设提供了青花瓷、脸谱、纸伞、编织墙、剪纸墙等大量主题作品,大班年级组协助中小班年级组共同开发了一楼和三楼环创,环创作品基本都由幼儿动手制作,幼儿负责整理粘贴,充分体现出了主题与大环境的整体融合,打造出了我园独特的环境文化氛围。我园在六月的市环境创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

5、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弘扬传统文化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做好以下角色的转变: 1.变传统的“教书匠”为促进者

弘扬传统文化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讲授者,现代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2.变传统的“管理者”为引导者

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制定的“格式化”的知识,也不是忠实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知识的过程。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闪出创新、闪出个性。

3.变传统的“灌输”知识为“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中的“首席执行官”。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和成功,抬起头来走路,做学习的主人,努力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4、变传统文化践行者为教育研究者

“课程执行者”是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这种角色定位使课程专家与教师对立起来,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使教师在教育研究这方面处于被动无为的状态。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开发主体中的核心人物,作为课程建设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有责任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责任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地应对教育新思想、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不仅应该被研究,而且应该由教师自己来研究;教师不仅是被研究的对象,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不应该被视为外在的研究对象,一遇到问题就交给外在的研究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应该由教师自己来研究,寻求答案,敏锐地观察、判断自己的教室,探索自己的教学活动,参与自己的革新行动。

也许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能力还表示怀疑,认为自己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缺乏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其实不是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它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符合这一过程就是研究。幼儿园的任何大小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研究大的教育问题,可以从生活中的、幼儿身上的小问题入手,慢慢地积累经验,探索科学研究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只要教师树立起信心,保持一颗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奇心,坚持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决心,从细微处入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一定能渐渐获得研究的能力。

三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逐步加深,对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想法也越来越多。孩子们在毕业的时候都以我是中国人我是巨野人而感到自豪,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仅幼儿在礼仪方面提升了很多,许多家长也受到感染,经常将我园教育幼儿的《弟子规》挂在嘴边,在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相处中变的更加谦和有礼。以传统文化渗透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得到了家长提供的大量材料上的帮助,我经常收到幼儿家长搜集到的资料及要展示的作品。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也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通过一年的研究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很大的一个课题,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对已有经验系统的梳理,将其推广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共同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师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潍城教研>2015年第三期

【课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

日期:2015-12-3 来源:西关街办中心小学作者:朱会清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

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中国人对文青少年身上,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础开始,小学无疑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环节。而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学科课程教育无手,重建传统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让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入课堂,渗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诵读经典无疑是最出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将化所包含的韵美,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和小化厚实每一位孩子的素养,让孩子在享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倾情弘扬中国传统(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充分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地欣我们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部分课程(如德育、语文、艺术、书法、数学、体育等)丰富教育内容,促进全面发展。传统文化若能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更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德育教学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等等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们将会根据学习对象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各种教育因素有机整合,学习探索、结合,充分利用中华文化经典这一教育资源,注重引导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造性学习,主动研究、共同探索,充分体验中获得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良好的个性,在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有机整合的完整性教育中形成完满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何在我们的日

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探索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基本课程完美整合的途径,化与具体课程整合的内容、方法、形式、效果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我校的实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语文、传统文化、德育、体育、美术和数学课的整经典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具体内容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语文经典诵读的整合。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高的现代韵文。具体诵读内容及字数:《三字经》1080字;《弟子规》1080字;《文》1000字;《中华成语千句文》10272字(2568个四字成语或短语);《论语》字;《中庸》3568字;《老子》(5279字);《孟子(选)》(11280字);优秀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传统文化课的整合。我校3——6年级一直以来就坚个年级配有专职的传统文化课教师,根据每个年级的教材设计认真授课,定期测试每位传统文化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扩展教学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德育课的整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是我们的宝“仁”、“孝”等,都是我们的孩子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在德育课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体育课的整合。我校一直把武术教学作为重要的校资力量的配备还是资金的投入,学校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是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的。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美术课的整合。学校一直都很注重传统艺术的教学有国画、书法、葫芦艺术等传统艺术的教学。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数学课的整合。数学课看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课堂上完全可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数学故事等。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

以来很重视幼儿教学,传统文化的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从我校实际和研究实效出发,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查阅法,行动验总结法等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并真实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从大量的教学案例、学题研究的成果。力求在课题研究中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与研究的教师“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4.6——2014.9):

1.查阅有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究的意义。

2.撰写本课题开题申请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的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3.对实验小组实验教师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位

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拟定教学的内容。

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14.9):

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召开开题会议,进一步细化完善课题方案,制订课题实施计学习和培训活动。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4.10——2015.4):

1.按照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在实验班级实施教学。

2.组织实验教师以不同科目的自身特点,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3.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联系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置研究任务。

4.课题实验教师要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5.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生汇报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6.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小结报告。

三、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经过研究,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

1.经典精读原则。

幼儿诵读的中华经典主要以《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为主,包括《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读物。但是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由于这些古文经典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相隔太远, 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 所以在诵读内容的我们选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 内容积极向上的经典篇章让学生诵读;其次背诵的经典材料来诵读, 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的、具有一定群众来安排诵读,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选择一些稍为复杂的诗歌、词或者骈文作为经活动来说, 要让儿童对诵读经典产生兴趣, 就要求学习内容具有可读性, 要有文

缺乏文采、说教性太强的内容我们不选取。

2.学科整合,融为一体。

(1)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课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我们精心选择中华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做出适当的删减,同时加入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另外,我校1—6年级一直以来就坚持开设传统文化课,每个年级配有专职的传统文据每个年级的教材内容创造性的整合融入教学中。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美术课进行整合。学校一直都很注重传统艺术的中开设有国画、书法、葫芦艺术等传统艺术的教学。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我已深入课堂,使其走进生活、走入课堂。我们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举办各类艺术了丰富多彩的舞台,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厚师生底蕴,体现学校精神。让“艺术精神植根校园,让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体育课进行整合。学校将武术教学纳入校本课程育课相结合,让武术这个古老的体育项目在每个学生身上扎根发芽。其次,把武术与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功课。同时,为了给一些特别爱好武术的学生和具有武术特长间,学校组建了“精英武术社团”,由潍坊市武术协会会员刘英老师担任教练。我一个长期的发展项目,让武术精神引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德育课进行整合。德育课并非常规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某种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像“古诗伴我行”、“诵古诗、学美德”、“编吟诵展示会”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使学生从诗词里感悟中华诗词的这比教师德育活动中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是我们的宝贵财“孝”等,都是我们的孩子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在德育课上利用各育。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一直以来很重视幼儿教学,传统文化的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的教学主要以《唐诗三百首》和古体儿歌为主,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幼儿的人文修养,积淀他好传统的根基。

(二)实践成果

1.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法:就是把传统文化经典教学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式钟诵读经典和根据授课内容补充阅读经典。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般不要求孩子能子会读,大体了解其意思即可。这样孩子阅读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一年典诵读的孩子,阅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阅读的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不但在读经方厚的阅读兴趣。

集中授课法: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又难记忆的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可采用课堂入的学习探究。教师通过收集大量的声音和图象信息,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使学领悟其独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声音、图象以及不同形式的读来调动孩子各项感官参受阅读的乐趣,语感和识字能力也大有好处。集中教学不但对孩子深有益处,对教有帮助。在诵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为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折服,从中汲取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2.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度上满足了孩子课外阅读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