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窝头会馆观赏笔记

窝头会馆观赏笔记

窝头会馆观赏笔记

2013/4/13 话剧《窝头会馆》观赏笔记

2010180733 万凌波 工学院

说起《窝头会馆》的舞台技术,是要大加表扬的,是耗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打造的一幅民国末年的没落的景象。虽然只有一个场景,但在这短短的两小时里面,在这个四合院的中间发生了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舞美方面,很完美地融合了人们的着装和一种特定时期的生活习惯,舞美让观众融入剧情里面的大作用不可小觑。小说给人的只是对环境的想象,而舞美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南城死胡同里的一座小院儿,坐北朝南,品相破败,却残存着一丝生机。东北角一棵石榴,西南角一棵海棠,两棵树让一条晾衣绳勒着,像在院子当间横起了一根绊马索。”而舞美的色彩,正好用上了一种死一般的灰色,把破败感绘得一览无余。“正房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砖楼,两层摞在一起也没高过东侧邻院的大北屋。楼底一层三间,东边两间住着苑国钟。他是房主,喜欢酿私酒腌萝卜,还喜欢侍弄茉莉花儿。窗台上下廊子内外摆满了花盆和坛坛罐罐,台阶下边儿则是一口胖得离谱儿的大水缸。缸口搭了青石板,比八仙桌还高一块,几个倒扣的菜坛子围着它,做了现成的小板凳儿。”文字上的描述与观众所见的都是完美地符合着,舞美和灯光从一开始就引导着每位观众到戏里面来,但灯光的稍些昏暗又给了人距离感和历史感。让我们做个帮不上忙的观者。也是时代帮不了忙的一个地方。

除了视觉上的传达,还有听觉上的诱导“楼底西边隔出一间,租给了木匠关福斗,小两口儿快抱孩子了。楼上的格局比较古怪,总共两间房,居然在正中打了隔断。西边那间大一些,带着半个平台和下楼的暗梯子,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宗。平台上高低错落,摆满了他的蛐蛐罐儿,虫子们时不时就嚷嚷起来,是欢唱也是哀鸣。隔断东边那间看上去很憋屈,廊道上安了栅栏门,门外连着带扶手的楼梯。木头台阶在中途拐了个弯儿,斜着伸到院子里,几乎把房主的窗户给挡严实了。房主乐意,因为住在脑瓜顶上的不是外人,是他的宝贝儿子苑江淼。他是铁道学院的大学生,让痨病害得休了学,闷在屋里读书静养,除了偶尔吹吹口琴,咳嗽咳嗽,听不出他有别的动静。”有声有色,这样让懂的人会了,让不懂的人清晰了。

剧里的灯光主要集中在四合院的中心,这也是人们的中心。构成一种视觉导向,而灯光在周围环境的朦胧,也正说明了当时阴冷的大环境,和每间每户的那种畸形的冷血。正如戏中苑江淼所说的“烂透了”“窝头会馆烂透了”这样一种情景。

舞美除了一种陈述着事实之外,还可以为剧情埋下伏笔“院子靠胡同这边没有墙,也没有大门和门框,舞台顶部垂下一坨挂着彩匾的门楼子,‘窝头会馆’四个字斑驳可辨。字体、字体、落款、印章非乾隆莫属,却怎么看怎么像蒙事,是专门吊在那儿唬人的。院子的地面在舞台上高起来,不多不少地往后退,留给小胡同和大门台阶一些位置。舞台一侧,死胡同的尽头,挡着一棵粗大的黑枣树,结满了果实。与这棵茂盛的雌树相呼应,舞台深处的后夹道里站着一棵死去的雄树,枯朽的枝干伸到砖楼的屋脊上,奇形怪状像生了锈的铁器。”那块唬人的彩匾与后面人物的对话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牌匾一挂,却牵出真与假的一段故事来。舞台的那种真实性好像都说话了。

雪景在里面也有交代天气的作用,两个小时的话剧,却演绎了半年的故事,若没有舞美给剧情这个像样的交代,靠猜,靠个人经验来看戏的观众会觉得比较辛苦。

直到最后的场景,当有觉悟的青年人“向着伟大的新中国进军”的时候,二楼的灯光开始亮了起来,这也预示着,共产党的未来是走向光明的。而光明的到来往往是有所牺牲的,在最后一刻苑国钟的牺牲终于让场景的灯光来了一线暖色。这也是共产党所要给人看到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

舞台美学在这部剧中应用得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戏值得大家好好看看的地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