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总结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 - 单细胞动物;

3.具细胞器;

4.个体微小;

5.分布广:淡水、海水、土壤、寄生。

名词解释

●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官,由体表形成的临时性细胞质突起,还有摄食作用。(叶

状、丝状、根状、指状、轴状)

●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体表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向外突起形成伪足,虫体可不断

地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变形运动。

●排遗:变形虫摄入体内的食物经消化后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废物,随着变

形虫的前进相对地留在体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

●胞饮作用:是变形虫摄取液体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

子吸附到质膜表面时,质膜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这种现象就象饮水一样,故称胞饮作用。

问题:

原生动物的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细胞有何异同?

原生动物的分纲

鞭毛纲:绿眼虫、夜光虫、利氏曼原虫、

锥虫、披发虫、变形鞭毛虫等

肉足纲: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

砂壳虫、有孔虫、太阳虫等

孢子纲:疟原虫、血孢子虫、粘孢子虫等

纤毛纲:草履虫、棘尾虫、钟虫、喇叭虫等

问题:

团藻一类的原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吗?为什么?

赤潮:

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最常见的有夜光虫、腰鞭毛虫、裸甲藻等。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由于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生物种类、数量不同,赤潮的颜色也不同。如鞭毛藻可引起绿潮,某些硅藻产生红褐色潮,还有黄潮、蓝潮、白潮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时,海水并不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所以,赤潮只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泛指这一类海洋藻菌灾害。

赤潮的发生原因:

●海水富营养化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

●海水温度、盐度的突然变化

危害:

●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缺氧、粘性、毒素

●给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

疟原虫(间日、三日、恶性、卵形疟原虫)

黑热病原虫(杜氏、热带、巴西利什曼原虫)

血吸虫(扁形动物)

丝虫(原腔动物)

钩虫(原腔动物)

痢疾内变形虫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营养、生长、繁殖,是寄生原虫

的寄生阶段。

●包囊:一般指原生动物不摄取营养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富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是寄生原虫的感染阶段。(一般4核包囊是感染期)

生活史:2个寄主(人、按蚊)

世代交替

●发作间隔:48小时(间日疟)

72小时(三日疟)

36 - 48小时(恶性疟)

●潜伏期:长可达300多天(间日疟)

短8 - 9天(间日疟)

6 - 7天(恶性疟)

●防治:奎宁青蒿素(屠呦呦、拉斯克奖)

问题

1. 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2. 疟原虫的寄生方式是什么?如何获取

营养?

原生动物主要经济价值及意义

1. 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鱼类的饵料。

2. 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

3. 形成石油的重要原料。

4. 结构简单,易培养,是很好的基础理论研究材料。

四膜虫能在无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用它做营养生长和药物学方面的研究,是真核细胞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

一、生命的起源

无机物(CO2、H2O)小分子有机物(甲烷)

高分子有机物(如尿素)高分子体系(蛋白质、

核酸等)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物质原始鞭

毛虫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门各纲的演化关系

1.鞭毛纲最原始

理由:①生命出现以前已有无机物,有些鞭毛虫能用渗透营养获得养料;②大多数动物在生活史中出现鞭毛阶段。

2.肉足纲由鞭毛纲演化而来

理由:①有孔虫和太阳虫在形成配子时有鞭毛;②变形鞭毛虫具有鞭毛虫和肉足虫的特点。

3.孢子纲是鞭毛纲和肉足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

理由:①配子有鞭毛;②疟原虫的大滋养体和粘孢子虫与变形虫相似。

4.纤毛纲是鞭毛纲的另一个演化分支

理由: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似。

原生动物门主要内容:

●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动物或单细胞群体,具细胞器。

●运动:以鞭毛、纤毛、伪足完成。

●营养:光合、吞噬、渗透营养。

●呼吸和排泄:通过体表进行。

●生殖:无性生殖—二分裂(等、横、纵)

复分裂(裂体生殖)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接合

环境不良时可形成包囊。

●分布极广,淡水、海水、土壤、寄生。

思考题

1.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2.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的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第一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1. 后生动物: 相对于原生动物而言,绝大多数

多细胞动物都是后生动物。

2. 中生动物: 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

是一类小型的内寄生动物。

全部寄生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

微小、结构简单,

细胞数目在每种内是恒定的。

已知约50种。分类地位尚有争议。

第二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

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

3.胚胎学方面

古生物学:研究化石生物的科学。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胚胎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幼体长成的科学。

动物的个体发育:

从生殖细胞的形成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胚前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

过程)。

●胚胎发育:动物体在卵内或母体内发育

的过程。

●胚后发育:从卵内孵出或母体内生出到

成体的发育过程。

第三节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二、卵裂

受精卵每次分裂后,新的细胞未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因此分裂成的细胞越来越小,叫分裂球。

卵裂方式:

1.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少黄卵

(1)等裂: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

如海胆

(2)不等裂:卵黄在卵内分布不均匀,形成的球大小不等。

如蛙类

三.囊胚的形成

囊胚;囊胚腔;囊胚层

四.原肠胚的形成

1.原肠胚的分化:(1)内胚层

(2)外胚层

(3)原肠腔

2.原肠胚形成方式:(1)内陷

(2)内移

(3)分层

(4)内转

(5)外包

3.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形成的原口(胚孔),将来形成动物的口,以这

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原口或者变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而在相反一端另外由外胚

层内陷形成口的三胚层动物,称后口动物。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端细胞法: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形成

之后,在胚孔两侧内、外胚层

交接处各有一个细胞,经过多

次分裂,形成索状结构伸入胚

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中胚层

之间裂开形成的空腔即为体腔。

(裂体腔法)原口动物、高等脊索动物

体腔囊法: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形

成之后,在原肠的背部两侧,

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体腔囊,

它与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

层之间逐渐扩展形成中胚层。

(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不含高等脊索动物)

六、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消化道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生殖器官的一小部分。

●中胚层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第四节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思考题

1.名词: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中生动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胚前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端细胞法,

体腔囊法

2. 举例说明什么叫生物发生律。

3. 囊胚腔、原肠腔、真体腔分别是在哪个胚层间形成的?

4. 从六个方面了解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门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特征既有原始性,又有特殊性。

原始性:体型不对称、没有明确的组织

特殊性:有水沟系、骨针、发达的领细胞等

3、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再生能力强。

(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

体细胞胚胎发生:机体所有细胞参与结构和机能的完全重新组织,

形成一新个体。

4、演化上的侧枝,又称侧生动物。

外胚层:(保护和感觉功能)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间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刺细胞

内胚层:(营养消化功能)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

腺细胞

少量间细胞、感觉细胞

中胶层:(支持功能)

由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共同分泌的胶状物质,似有弹性的骨骼。

再生

1.切成几段

2.内外胚层分开

3.间细胞在再生和出芽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

4.只有单独的触手不能再生出完整的个体?

缘膜

水螅纲腔肠动物的水母型一般呈半球形,自伞边缘向内侧生有一圈狭的水平薄膜,称缘膜(velum)。是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

多态现象

?薮枝螅:水螅体(营养)、生殖体(生殖)

?管水母类(最复杂的)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类似于咽。

口道沟:口道的两侧具纤毛的沟

消化系统:口、口道、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体呈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真正两胚层动物,具有消化循环腔。

?有了简单的组织分化。出现了原始的肌肉结构(皮肌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没有特殊的呼吸、排泄器官,这些功能都是由各个细胞完成的。

?生殖:无性生殖(出芽)、有性生殖(胚胎发育中常有浮浪幼虫阶段)。

?体型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和水母型。

思考题

?名词: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

?刺激水螅体壁一点,它会如何反应,为什么?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体型、有无缘膜、有无口道、刺细胞存在的胚层、生殖腺来源、生

活史有无世代交替、分布等),比较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动物的异同。

扁形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形成的意义

?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背面司保护,腹面司运动。使动物身体在功

能上出现分工,促进了神经和感官的发展。

?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型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

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为动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创造了基本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

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器官系统水平。(由于中胚层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消化能力,新陈代谢能力随之加强,进而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由于运动机能的加强,使动物体的生活环境不断变换,从而使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官更趋于发达而集中于前端。)

?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有贮存养料和水分的作用,使动物抗干旱、耐饥饿,为上陆打下

了基础。

?中胚层形成固定的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导管、附属腺,使动物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也为上陆打下了基础。因此,中胚层的形成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消化道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生殖器官的一小部分。

?中胚层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生殖:

有性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无性方式:横裂

?产卵:卵袋

?再生:表现有明显的极性(前端快,后端慢)

饥饿时,可吸收内部器官,获食后再恢复。

退行生长

?采集

吸虫纲的种类

?华枝睾吸虫(华肝蛭):

其虫卵是常见人体寄生虫卵最小的一种。

寄主:沼螺、淡水鱼虾、人或猫狗的肝脏胆管

?羊肝蛭(肝片吸虫):寄主:锥实螺、牛羊的胆管

?日本血吸虫:寄主:钉螺、人的肝门静脉

?布氏姜片虫:人体寄生吸虫中最大的,虫卵是人

体寄生虫卵中最大的一种。

寄主:扁卷螺、人或猪的小肠

?三代虫:外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

中间寄主:寄生虫性未成熟的幼虫

期所寄生的寄主。

终末寄主:寄生虫成虫期所寄生的

寄主。

吸虫纲主要特征

?营寄生生活,少数外寄生,多数内寄生。

?运动机能退化,体表纤毛消失,有角质层。

?出现吸盘等附着器官。

?消化、神经系统、感官趋于退化。

?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常有多个寄主。

绦虫纲主要特征:

?营内寄生生活,是一种进化十分完美的寄生虫。

?体表纤毛消失,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由许多节片构成,头部有小钩、吸盘等附着器官。

?感官完全退化。

?消化系统消失,体表渗透营养。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力很强。

?大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三胚层、无体腔,体内被实质组织充塞。

?有较完备的器官、系统

1. 有完整的皮肌囊。

2. 有消化道但不完全。

3.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式。

4. 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5. 有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有交配

现象,体内受精。

?生活方式多样:自由生活(海水、淡水、潮湿土壤中),寄生(内寄生、外寄生)。

思考题

?两侧对称体制形成的意义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名词:中间寄主、终末寄主

?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各自的独特特点。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寄生虫更换寄主有何生物学意义?

假体腔动物(P s e u d o c o e l o m a t a)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 具三胚层,体壁和消化道间有假体腔。

(假体腔: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只有体壁

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无肠壁中胚层。)

2.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体表被角质膜。

3. 消化管完全。

4. 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5. 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6. 雌雄异体。

三、线虫动物门

秀丽线虫的特点

1. 体小,透明,能透视内部结构;

2. 体细胞数目恒定可数;

3. 易在实验室培养;

4. 发育周期短。从受精卵发育为成虫只需要3天;

5. 繁殖速度快。培养皿上放几只线虫,几天之后就可得到大量的后代;

6. 具有雄性和雌雄同体两种性别特征,在遗传研究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7. 便于保存。幼虫可以进行活体冻存和复苏;

8. 生命周期短。仅3周,在研究衰老和寿命上有优势。

3.2.3生理结构及功能

1. 消化:口、咽、肠、直肠、肛门

2. 循环:体腔液起循环作用

3. 呼吸:厌氧性呼吸

4. 排泄:原肾管式,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成的

“H”型管

5. 神经:围咽神经环、背神经、腹神经、背侧神经、腹侧神经、背腹神经连合、头突神经

6. 感官:唇乳突、生殖乳突

7. 生殖:雌雄异体、异形,生殖器官成管状

3.2.5 习见线虫

●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摄取肠粘膜和血液,

致人肠溃疡、便血、贫血等,危害严重。

●丝虫: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统,可引起组织增生,

形成“象皮病”。通过蚊子传播

●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麦穗上,使麦粒形成虫瘿。

●小杆线虫:生活在土壤里,以腐败有机质为食。

●秀丽线虫:自由生活在土壤(或尘土)中,以细菌

等微生物为食。

思考题

1. 名词:原体腔,真体腔,隐生

2. 寄生虫为了适应寄生生活,在结构和生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 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 秀丽线虫为何会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动物之一?

5. 何谓流体静力骨骼,它在动物活动中如何起作用?

6.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体表具有角质膜,有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作用。

2. 新生一些附着器官:小钩、吸盘等。

3. 运动、消化、神经、感官退化或消失。

4. 厌氧呼吸。

5. 生殖系统特发达,生殖力极强。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分布在海洋、淡水及土壤中,少数营内寄生生活。身体细长,多呈圆柱形,是动物界中已知的身体最早出现分节的动物。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身体分节;

2.出现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

3.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4.具中胚层起源的后肾管;

5.腹部神经系统索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6.感官发达;

7.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特征

1、分节现象(metamerism)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在进化上的意义:

①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

②增强了新陈代谢能力(每一个体节相当于一个个体单位)。

③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除体前端2节和最末1个体节外,其余各

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2. 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

刚毛: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的

成刚毛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分泌几丁

质物质,形成刚毛。

疣足: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内有体腔

和微血管网。

3. 发达的真体腔

真体腔:

又叫裂体腔、次生体腔,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并具有体腔膜(体腔上皮)。

真体腔出现的重要进化意义:

①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附有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②真体腔的出现并扩大,将原体腔挤得越来越小,变为血管内腔,促使了闭管式循环系

统的形成。

③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发生,并使神经系统

趋于集中,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4、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化,血液自始至终均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的间隙中去(蛭纲除外)。

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能力。

5、后肾管式排泄系统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管形态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呈表面生有鞭毛的喇叭形,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称为肾孔。来源于中

胚层。

6、索式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索链状神经系统。

感官:自由游泳的种类身体的前端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感觉器官。穴居等不活动的种类头部和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具简单的反射弧(reflex arc)

包括: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7.生殖和发育

●生殖细胞: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胚层

形成的体腔膜。

●发育:螺旋卵裂;

陆生和淡水类群—直接发育

海产类群—担轮幼虫

环节动物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经记录了1 7000多种环节动物,分为3纲:

多毛纲(Polychaeta)

寡毛纲(Oligochaeta)

蛭纲(Hirudinea)

寡毛纲——环毛蚓

一.外部形态:

1.头部不明显(围口节、口前叶,口位于口前叶下方)

2.节间沟

3.肛门(直裂缝状)

4.刚毛(第二体节开始)

5.生殖带(14—16节)

6.雌性生殖孔(14体节腹面中央)

7.雄性生殖孔(一对,18体节腹面两侧)

8.受精囊孔(2—4对)

9.背孔(11/12节间沟开始)

二.内部结构

1.体壁和体腔:出现了真体腔

2.消化系统:出现了消化腺

消化管:消化腺:

口:围口节中央钙腺:离子调节,分泌钙离子口腔:第1节和第2节一部分盲肠:能分泌多种酶

咽:2-5节

食道:6-7节

嗉囊、砂囊:9-10节

胃、肠

直肠

肛门

3.循环系统

4、呼吸和排泄

⑴呼吸:体表

⑵排泄——后肾管:

①体壁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

每体节200—250条)

②隔膜小肾管(有肾口开口于体腔,

肾孔开口于肠中,

14节后,每侧有40-50条)

③咽头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咽)

5. 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1)脑(咽上神经节)口前叶、口腔壁、消化道

(2)围咽神经体节1

(3)咽下神经节体节2、3、4

(4)腹神经索每节发出3对侧神经

体壁和各器官

巨纤维:腹神经索内,可引起纵肌快速收缩,避敌用

感官:表皮感受器、口腔感受器、光感受器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1)雌性生殖器官:

①卵巢(1对、13体节前隔膜后侧)

②卵漏斗(1对、13体节后隔膜前侧)

③输卵管(在14体节汇合)

④雌性生殖孔

⑤纳精囊(坛、坛管、盲管—内端1/3或1/4处膨大

为纳精囊,开口于6、7、8、9体节节间沟)

(2)雄性生殖器官:

①精巢囊(2对,位于10、11节腹侧)

A 精巢

B 精漏斗

②贮精囊

③输精管

④前列腺

⑤雄性生殖孔

异体受精、交配、卵茧、直接发育

蚯蚓的经济意义

1.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结构;

2.优良的动物性蛋白饲料;

3.蚓粪是一种新型全价复合肥料;

4.干制蚯蚓体壁是中药材,名地龙;纤溶酶

5.能有效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能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镉、铅、锌等),可用于处理受重

金属污染的土壤。

有害:破坏蔬菜和庄稼的根和幼苗;

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寄主(猪肺线虫、家禽

绦虫等)

寡毛纲特征

1.大多数陆地穴居,少数淡水底栖;

2.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3.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4.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期。

已知约有6700种,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常见种类有各种蚯蚓、

颤蚓等。

多毛纲(Polychaeta)

1.绝大多数海洋中生活,底栖,也有极少数淡水生活;

2.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3.具有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运动、呼吸

4.雌雄异体,无固定生殖器官,无生殖环带,生殖细胞来源于体腔上皮,生殖细胞发生后进入

体腔,在体腔内成熟,再通过体腔管与肾管联合的结构,从肾管排出体外,有的甚至可以通过体壁的破裂排到体外。发育中有担轮幼虫期。

多毛纲是本门中最原始的类群,目前记录的有1万余种,分为两个亚纲。常见的有沙蚕、巢沙蚕等。

蛭纲(Hirudinea)

1.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

2.前后均有吸盘,营暂时性寄生生活;

3.无疣足,无刚毛,真体腔被间质充斥形成血窦;

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

4.雌雄同体,性成熟时有环带,直接发育;

5.头部不明显,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

6.多栖于淡水中,少数陆生和海产。约有500种如金钱蛭(Whitmania)、医蛭、蚂蟥等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蛭纲(原始寡毛类适应半寄生生活的结果)

寡毛纲(适应穴居)

多毛纲(较原始,有担轮幼虫,身体构造分化少)

原始涡虫类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三胚层;

2.出现体分节现象,但为同律分节;

3.具真体腔;

4.出现疣足形式的附肢,大多具刚毛;

5.闭管式循环系统;

6.后肾管式排泄系统;

7.索式神经系统,前端有脑;

8.由体腔上皮(中胚层)产生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9.陆地种类多为直接发育,海洋种类多为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期。

思考题

1 发达的真体腔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2 何谓同律分节,身体分节有何进化意义?

3 何谓闭管式循环?

4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或次生性的两侧不对称;

2. 三胚层,次生体腔退化,原生、次生体腔共存;

3. 体不分节,身体由头、足、内脏团、外套膜构成;

4. 通常有外套膜形成的外壳和内壳,头足类有内骨骼-软骨;

5.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头足类为闭管式;

6. 消化管完全,口腔中有齿舌,有消化腺;

7. 呼吸器官有鳃或肺;

8. 排泄器官基本为后肾管;

9. 较高等种类有脑、足、侧、脏神经节,感官发达。

10.多为雌雄异体,直接或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类有特殊的

钩介幼虫。

系统发展

似扁形动物祖先

一部分向活动方向发展,相应形成体节、疣足及发达头部——环节动物

一部分向不太活动方向发展,相应形成保护性外壳,许多适于运动的构造如分节现象、

头部等多退化或消失,发展出一些特殊构造,如足、外套膜等——软体动物

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点:均具担轮幼虫期;螺旋卵裂;体腔次生;后肾式排泄系统等

思考题

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在演化上有何亲缘关系,根据什么?

3. 乌贼、河蚌的血液循环途径。

4. 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5. 乌贼为什么可以变色?

节肢动物

头部的型式

下口式: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垂直。如蝎蛉

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方向一致。如锹甲

后口式:口器在头的下后方伸出,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成一锐角。如叶蝉

昆虫足的类型

步行足:椿象、瓢虫、叶甲、蜚蠊、蝶蛾

捕捉足:螳螂、褐蝽、猎蝽、螳蛉(前足)

开掘足:蝼蛄、金龟子(前足)

攀援足:虱子

携粉足:蜜蜂(后足)

游泳足:龙虱、仰蝽、负子蝽(后足)

跳跃足:蝗虫、蟋蟀、跳甲(后足)

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

翅的类型

复翅: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不用于飞行。

膜翅:薄而透明的膜质,翅脉明显可见。

鞘翅:坚硬如角质,不用于飞行。

半鞘翅:前翅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

鳞翅:质地为膜质,但其上有很多鳞片。

毛翅:质地为膜质,但其上有很多毛。如石蛾

缨翅:质地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的周缘长有很长的缨状毛。如蓟马

生殖

1、卵生、卵胎生(寄蝇)、胎生(棉蚜)

2、孵化、羽化(昆虫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皮)

3、一化性昆虫:一年一代(蝗虫等)

多化性昆虫:一年多代(棉铃虫4代/年,蚜虫

数十代/年)多年性昆虫:多年一代(东北蝼蛄3年一代, 17年蝉17年一代)4、生殖类型: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蜜蜂、棉蚜)

多胚生殖(小蜂科)

幼体生殖(瘿蚊科)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家畜解剖实习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家畜解剖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动物野外实习心得 动物野外实习心得 05生物051003021施志福 动物学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 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2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动物学实习报告4篇

动物学实习报告4篇 以下由实习报告栏目提供,欢迎阅读: 动物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习要求: 1、巩固课本知识,并与实际相结合; 2、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及观察能力; 3、学会标本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 二、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至20xx年6月6日。 三、实习地点: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环江县西北部,与 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 107° 53’ 29’ ?108° 05’ 45',北纬25° 06' 09’ ?25° 12’ 25',属北回归线北侧。林区东西宽20 ? 6km,南北长11 ? 6km,面积10829 ? 7公顷。木论自然保护区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状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积8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属中亚热带石 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覆盖率高达97 -13%据最新统计,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63)科572 属1048种,野 生脊椎动物共有417种,隶属于5纲33目102 科281属,其中兽类9目21科46属60种,鸟类17目51 科129属199种,爬行类2目12科39属58种,两栖类2 目7科21属35种。 四、实习结果: 本次动物野外实习,我们捕获100多种动物,并制作成 标本。大概有环节动物,两栖类,蛛型纲,多足纲,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已知约198000种。通称蜂或蚁。触角丝状或 膝状。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许

动物学实习报告

广州大学 动物学 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生物技术14级 学号: 姓名:徐嘉宽 指导老师:易祖胜、舒琥、余文华、李海燕、吴 毅、胡俊杰 实习单位:大亚湾实习基地、广州动物园、中 山大学博物馆、长洲岛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能更好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会 认识各种动物类群的特点。 2)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 方法和生存环境的描述等。 3)掌握一般的昆虫捕捉方法,标本制作和保存方法。学会一般的昆虫分类基础。 4)学会通过图鉴,查找,认识所采集的动物。 2.意义: 1)通过实习,复习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2)野外实习,能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严谨性。 3)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锻炼我们的动手、观察、创造能力。 二、实习单位的情况 大亚湾实习基地: 大辣角岛:大辣甲岛是大亚湾海上百岛之一,离澳头港十海里,原称大六甲,取六岛相合之意。此处过往渔民多说潮语,因潮语中的“六”念成“辣”,于是习称为辣甲岛。

它是大亚湾第二大岛,远离陆地,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生态岛。这里水质清澈,水深能见度5-6米深,海水清澈。岛上有三个沙滩,最大有长达几公里月牙形的美丽沙滩,有色彩斑斓的贝壳、笔螺、角螺、猪牧螺、小海螺、扇贝、贻贝、珍珠贝、东莲寺。 岛四周是汹涌浩瀚的大海,附近有珊瑚礁。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红树林建立的一种自然 保护区。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 小乔木群落。红树林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 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退潮后滩涂上有许多的螺类、贝类、海鞘等软体动物。 广州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共有选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哺乳类、爬虫类、鸟类和鱼类等动物450余种,4500多头(只),其中不少属于世界珍禽异兽。属于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等35种,属于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小熊猫、白枕鹤等32种。 广州动物园同时亦是一个植物展示的园地。全园种植的树木有200多种,100,000多株。 中山博物馆: 博物馆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17年,有近200年的历史。目前,生物博物馆有植物标本22万号;昆虫标本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 动物学实习心得1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方式,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动物学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扩大和丰富动物分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野外工作技能和亲自动手操作经验,加强与实物的对比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应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6月2日—6月6日进行了为期了五天的动物学野外实习。 1.野外实习的准备 1.1实习组织和准备 包括带队指导老师的安排、学生外出的分组组织安排、各小组必备仪器和用具的领取等。 1.2实习动员

野外实习开始前,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野外实习的纪律要求、注意事项、要完成的任务及基本用具的用法等。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我们的野外实习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实习目的与意义 2.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2.2 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3 学习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认识各种常见动物; 2.4 学习野外观察动物了解其栖息环境与生活习性。 3.内容与组织形式 3.1 内容: (1)动物野外观察 (2)标本采集与制作 (3)动物分类鉴定 (4)广州动物园脊椎动物实习 3.2 组织形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动物学实习心得2 一、前言:课堂学的是理论知识,野外学习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在教室学了一年的动物学理论,是时候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见识真正的动物了,毕竟百年不如一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更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熟悉了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了同类动物的千姿百态,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 1. 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浅海、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观察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同类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 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 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允许、可捕捉到的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学会和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 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 主要特征: 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 3、消化:通过食物泡 4、呼吸、代:体表 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 6、适应性:包囊 (一)鞭毛纲 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 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 4、纵二分裂 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 (二)肉足纲 1、外质与质 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 4、二分裂 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 6、痢疾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三)孢子纲 1、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草履虫) 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 2、大小两核 3、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 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 二、海绵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 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3、侧生动物 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

5、水沟系 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 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 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 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 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 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 三、腔肠动物门 主要特征: 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 (1)水螅型 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 水螅体/生殖体 (2)水母型 (二)钵水母纲 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 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 4、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三)珊瑚纲 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 2、螅体构造复杂 5、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共13页文档

浮游动物学重点 ——静影藤绒 绪论 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 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μm 病毒,细菌 Picoplankton超微型0.2-2μm 细菌,金藻 Nanoplankton微型2-20μ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 Microplankton小型20μ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 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 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6.赤潮Red tide 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值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一﹑课堂学习 大学《普通动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越来越厚,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学时却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方法必需要有所改变。 由于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在教材中不少内容不可避免是重复的,如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部分内容与人体解剖学是重复的;生理机能方面的部分内容与动物生理学是重复的;大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许多与中学生物教学是重复的;不同纲动物身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不少也是重复的。这些内容又恰恰在《普通动物学》教材中占的篇幅较大。 这些在中学和大学的不同课程以及在同一教材中不同纲的重复内容,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了解的。这一部分内容,要突出重点、特点,对最先讲述的代表动物,可以作较细致的讲解;对以后出现的代表动物,应主要讲述其特点。而常规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可以不讲或少讲。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要应用比较解剖学和比较生理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不但可以了解不同类群的共同特征,还便于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既知道了一个新类群的特征,又复习了已讲过的类群特征。 在动物学教材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动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讲门、纲、目及重要科的鉴别特征,而种的鉴别最好放在实验课中对照实物标本学习,如果在理论课中讲解,不但花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跟着老师转,主要内容一般是能听懂的,但要将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在大脑中记下来,是比较困难的。帮助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记录老师的板书内容,老师的板书是文字非常简捷的各级标题以及重要的图表和示意图。学生还可以记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学习提纲,它能给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教材时提供重要的线索,便于抓住重点,节约时间。记笔记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组织思维,避免思想开小差。在笔记中还能记下未搞清楚的问题,留待课后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学生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模仿老师在板书中概括问题的方式,提高在阅读中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和做笔记应该有正确的看法,老师讲课时不能只顾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满了就擦,擦完了又写,学生难以跟上,没有时间思考;学生不能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对所记的内容不求甚解。老师应该注意板书的质量,学生应该把做笔记当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断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做好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学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多,板书也多,学生要提高记笔记的速度,记笔记的速度要跟上老师板书的速度。要培养边看边写、边听边思考的课堂学习能力;课堂笔记不同于会议记录,不必记录过多的细节,更不必将老师讲的话都记录下来,要是这样,学生就仅是记录员,没有思考的时间。除了记下老师的板书以外,再记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弄不清楚的内容;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许多是自己补充进来的,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新发现,可以多记;而教材上有的内容可以少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容易为自己接受的可以少记,而较难懂的内容,可适当多记,有助于课后复习时突破难点;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记好笔记外,在课后复习中还补充进许多内容,将笔记重新整理抄写,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一份很漂亮的听课和读书的综述资料,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课堂笔记应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因为动物学老师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丰富,所讲授的许多专业术语、定义和内容可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不可能随意改变。但学生并不见得就一定要机械地照抄板书,他们可适当地对板书加以改变,搞出特色;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很详细、很连贯的讲解。即使是教学时间够,也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进行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