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

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及诊断 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 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都不能检查出不正常的表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凡具有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状,而无确切的器质性疾病可解释者,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on,FD)此类消化不良发生率最高,大部分人都有经历。发病原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波动,睡眠状态,休息不好,烟酒刺激等。西方国家资料统计FD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根据症状不同,FD可分为3个亚型: 溃疡样消化不良型 (1)溃疡样消化不良型,它以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为特征,而又无溃疡的存在,新近研究发现常常面临应激的病人可出现应激反应,有胃酸排出的间歇性升高,加之动力障碍使胃酸对粘膜损害的作用延长和增加。因此,此型病人可因进食或服用H-受体拮抗剂而好转。 (2)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它以胃潴留症状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为主,病人存在难以定位的上腹痛或不适,常由进食引起或餐后加重,同时有餐后上腹发胀、早饱、恶心或呕吐、食欲不佳等。 (3)特异性消化不良型,有FD症状,但不符合上述两组特征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4)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5)所以消化不良症状发生后应及时检查,首先要确认是否伴随其它疾病。 病因及病理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轻瘫则是由糖尿病、原发性神经性厌食和胃切除术所致。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易受情绪影响,有时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过多过油腻时也可诱发。 值得强调的是,一般在家中自我治疗的轻型消化不良,大都由于情绪不好、工作过于紧张、天寒受凉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仅有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 消化不良可由特发性、先天性、炎症性、传染性或胰腺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如乳糜泻为麸质敏感性肠病,是原发性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因小肠粘膜缺乏某种肽酶,不能把麸质代谢产物α麸蛋白彻底分解,而麸蛋白对小肠粘膜有强烈损害作用。进食的麸质在肠粘膜局部刺激lgA抗体产生,而且可与lgA形成抗原-抗体原复合物,沉积于肠粘膜,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粘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热带性和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小儿乳糜泻。流行于热带地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慢性脂肪泻、多种营养素缺乏,口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特性,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小儿乳糜泻和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病人,主要是不能耐麸质而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 消化不良(15张)? 消化不良诊治流程 我国的胃癌患病率比西方高,遇有消化不良伴报警症状时,应作进一步检查。要重视肿瘤家族史,年龄以40岁以上作为参考,但应密切结合临床。对有明显情绪因素或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这对明确诊断和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如患者无上述情况且一般情况良好,或以往已接受过有关检查,最近症状又复发,或暂不能接受有关检查时,可采用经验治疗。经验治疗应结合消化不良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和进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胃灼热、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经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FD分为动力障碍型、溃疡型、特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与生活规律、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工作压力等有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如下: 1.FD的基本知识FD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多认为与胃动力障碍,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心理精神因素及内脏神经感觉敏感性增加等有关。胃镜检查是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方法,可消除病人的顾虑,起到治疗效果。 2.心理因素与FD的关系采用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使部分FD病人症状缓解或痊愈。 3.心理调适指导让病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身体两方面进行锻炼,增强其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改造自身在适应环境的健康行为,以减少负性情绪,打断病理过程中的不良循环。FD病人大多具有疑病素质,常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患病后,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感觉敏锐可在病人认知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境况下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使之顺其自然,不以为病,给予病人安慰和疏导,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听一些古典音乐,观看一些令人愉快的电视节目等,调动其积极情绪,主动调节不良情绪,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使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促进康复。 4.服药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更改药物,介绍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消除顾虑。 5.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避免高脂饮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性抗炎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1. 消化不良的定义 2. FD的流行病学 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FD罗马III诊断标准者占就诊患者的28.5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2%。 与FD发病的相关因素: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NSAID;饮食不当等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表现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1. 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 2. 罗马III: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分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2. 嗳气病 B3. 恶心和呕吐病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3. 罗马III: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定义 1)餐后饱胀: 2)早饱感: 3)上腹痛: 4)上腹烧灼感: 4.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5.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1a.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B1b.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6.罗马III: PDS & EPS诊断标准 7.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 症状严重程度与频率 饮食状况:患者体重与营养状况 症状与进食的关系 饮食习惯 重叠症状 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发病因素与诱因 注意有无报警征象 消化不良的报警征象: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以上的初发病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报警征象者建议及时行相关检查。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及时进行检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8.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相关检查 1)排除性诊断 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他包括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生化检查、腹部超声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 文 中西医结合在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1984年 THOMPSON提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91年10月荷兰国际专题会议改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0%~40%左右。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50%左右。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治疗杂乱,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我 国是1987年首次引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概念,国内学者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作为一种临 床综合症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以利于国际交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胃与十二指肠炎症:作纤维镜检查发现本病患者100%有轻度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炎,表明本病与胃炎有关。 胃运动功能障碍:用放射线同位素测定胃排空显示50%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胃排空,女性排空延长多于男性。研究表明25%~56%的患者有餐后胃动力低下的表现。 胃感觉功能异常:研究表明50%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敏感性增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现50%左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尚未肯定。但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胃粘膜中尿素产生氨 和CO2刺激胃粘膜可引起胃部不适、嗳气、脘腹胀满等的症状。

胃电的异常: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患者常有胃电节律紊乱的表现,包括胃动 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无节律。 十二指肠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存在幽门关闭不全,致使大颗粒物质排入十 二指肠,损害幽门的过腱作用,并增加了十 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的机会,刺激并损 伤胃粘膜致病。 迷走神经张力低下:迷走神经张力低 下,导致近端胃容物受舒张障碍,胃窦收缩 减弱,产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饮食、情绪、心理因素:临床研究表明 咖啡和浓茶能加重胃食管反流而出现烧心 泛酸,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神 经质,抑郁焦虑、疑心病、生理性感觉过敏 等心理障碍的表现,用安慰剂治疗有效。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本病主要表现为胃痛,饱胀感、烧心泛酸,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餐后早饱为主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可命名为痞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胸骨后的疼痛为主者应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可命名为胃痛; 临床表现为嘈杂烧 心泛酸为主者应属于中医嘈杂 的范畴,可命名为嘈杂。确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有助于 与西医 FD的分型相对应和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 1月~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痊愈4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 率93.33%。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宜标本同治,以健脾理 气法为基本法则。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3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 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感、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根据其主要临床 表现,此病应归“胃脘痛”、“痞症”、“纳呆”、“嘈杂”等病范畴。脾胃虚弱、肝脾不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故治疗以健脾胃、调肝脾为主。对2015年1月~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0~68岁,年龄46±3.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平均3±2.5年。 1.2 方法 1.2.1方剂①理胃舒方柴胡,半夏,元胡,砂仁,白芍,党参,谷芽,丹参,枳壳,白术,甘草。疏肝下气,健脾和胃。主治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②舒胃方党参30g,白术、枳实、厚朴各15g,木香、半夏、陈皮、焦楂曲各10g。 健脾益气,和胃通降。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脾虚气滞者。③理气活血汤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茯苓,白术,川芎,半夏,丹参,赤芍,海螵蛸,甘草。 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肝郁气滞者。④痞满顺方柴胡、白术、枳壳各12g,太子参 30g,茯苓、白芍各15g,砂仁、陈皮各10g,甘草6g。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肝脾不 调者[1]。⑤六君子合小柴胡汤加减方柴胡、香附、党参、枳壳、半夏各12g, 山楂10g,苍术、白术、茯苓各15g,陈皮、木香、甘草各6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餐前上腹部疼痛及午夜痛,进食及服碱性药物后疼痛减轻,饱胀,嗳气,泛酸,伴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缓滑或细弱无力。⑥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柴胡、枳实、黄芩、白芍各10g,半夏、白术各15g,干姜、甘草各5g, 党参20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烧心、嗳气、恶心,或呕吐、反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候群,并排除胃、肠、肝胆等器质性病变。⑦健脾方党参、白术各12g,茯苓15g,甘草6g,木香、鸡内金、陈皮各9g,蒲公英18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偏脾虚者。 1.2.2中成药①和胃消痞丸人参,云苓,黄连,黄芩,干姜,半夏,砂仁,神曲,陈皮,枳实,厚朴,白芍,蒲公英,炙甘草。调和寒热,消痞降逆。主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胀,早饱,嗳气,纳呆,呕恶[2]。 ②香砂六君子丸(中成药)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属脾胃虚弱者。③香砂枳术丸(中成药)主治由于脾胃不和、胃气失畅所致之消化不良、厌食、少纳、食不甘味 等症。④健胃消食片(中成药)主治脾虚不纳之食欲不振,纳谷欠佳,纳呆胃脘痞 闷等症。⑤补中益气丸(中成药) 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之胃脘痞闷、纳谷减少、身倦乏力、脉弱等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 1 促动力药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根据对腺苷酸环化酶(CA)作用的不同,多巴胺受体可分为D1(包括D1和D5亚型)和D2(包括D2、D3和D4亚型)家族。D1家族对CA 起兴奋作用;D2则反之。阻断D2受体的兴奋可以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突触前后膜乙酰胆碱的释放或(和)直接通过cAMP-蛋白激酶途径影响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状态等有关。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左舒必利、伊托必利等。甲氧氯普胺因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适合长期使用而限制了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D2受体拮抗药,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促进胃排空,并能使胃肠壁张力恢复正常。一项Meta分析显示多潘立酮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不适、早饱、腹胀等症状,明显优于安慰剂。尽管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个体差异性较大。 左舒必利不仅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粘膜下和肌间神经丛的D2受体,而且具有抗抑郁、镇静及止吐作用。Tonini等对豚鼠的研究发现左舒必利还有中等的5-HT4受体激动作用。Distrutti等用口服左舒必利4周的方法,观察了16例有上腹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8名健康对照者,发现左舒必利能显着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及降低痛阈,且这些作用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效,对健康志愿者并无作用。Mansi等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胃轻瘫患者作了一项双盲交叉对比试验,发现左舒必利(25mg3次/d)与西沙比利在缩短胃排空时间上无显着性差异,但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恶心、呕吐、餐后饱胀等自觉症状方面要优于西沙比利(P<),这可能与其降低内脏敏感性有关。 5-HT4受体激动剂 5-HT4可刺激肠壁肌间神经丛内的运动神经元引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乙酰胆碱等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蠕动,降低内脏痛阈。5-HT4受体激动剂主要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替加色罗、Prucalopride 等。很多研究(包括一项Meta分析)均支持西沙比利类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特别是动力障碍型)有效,但个体疗效差异较大。Rodriguez等使用食管气囊扩张的方法作了一项交叉对比研究,显示服用替加色罗(6mg2次/d)能显着提高食管对 机械刺激的痛阈。这一作用也许可用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餐后食物机械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且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表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术语较多,主要有非器质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胀气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综合征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十分普遍,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不同。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欧美消化不良人群发病率为19%~41%,平均为32%;中年人群曾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高达78%,其中53.3%的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性别、婚姻、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对本病的发病率没有影响,但本病患者中焦虑、疑病者居多。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我国尚无消化 不良发病情况的资料。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有环境、 胃酸、精神、幽门螺杆菌、消化道运动、内脏感觉异常等因素参与。 目前对胃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胃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确有影响,应用抑酸剂治疗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短期内可缓解。但多数学者认为胃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没有关系,他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无增加;胃酸分泌虽与溃疡有关,但与溃疡样症状无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也与胃酸分泌量无关。 慢性胃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是常见的。我国有报道认为75%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窥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6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组织学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很多欧美学者完全将慢性胃炎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尽管还有争议,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确立。 神经和应激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和/或精神异常状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精神因素与消 化不良症状关系十分密切,应激事件的发生也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有直接关系。 内脏感觉异常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 有胃感觉过敏和中枢抗痛性下降。 部分环境和遗传因素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如吸烟、饮酒和药物等,其原因可能是吸烟增加了胃酸分泌,降低了胃粘膜血流;酒精可造成急性胃粘膜损害,损伤胃局部神经;非类固醇消炎药直接损伤胃粘膜等。 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胃、小肠、胆系等运动异常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和呕吐。病程多在两年以内,症状反复发作,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重叠。有些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但多数难以明确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诱因。 上腹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无明显规律性,可表现为夜间痛、饥饿痛和餐后痛,部分患者应用抑酸剂后可缓解。早饱,即进食后不久患者感到饱感,所摄入食物量远远小于以前食量,约7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早饱。腹胀主要发生于餐后,或进餐加重腹胀程度,约80%~9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腹胀。嗳气也多发生于进食后,部分嗳气症状为吞气所致,约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嗳气。早饱和腹胀往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精)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及论治 fd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病变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已报道的fd辨证分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浊中阻、淤血阻络、饮食积滞、寒中胃脘、肝郁脾虚、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中虚气滞、脾胃虚弱等。赵凤莲[1]将fd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热、湿阻脾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积滞和淤血阻络7型,用健脾调气、化湿降浊法,以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枳壳、升麻、炙甘草、焦三仙、陈皮、木香)为基础方治疗83例,有效11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张淑英[2]提出,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饮食停滞用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阴虚胃热用益胃汤;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李淑贞[3]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型,在治疗上,予疏肝和胃汤(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随证加减。 2 固定治法与方药 常见的固定治法有健脾和胃法、疏肝健脾法、辛开苦降法、疏肝解郁法、理气化淤法等,各医家用药各有特色,具体方法如下。 2.1 健脾和胃法卓家和等[4]认为,fd以脾胃气虚为本,气滞湿阻为标,故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理气化湿。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0.0%。孙维峰等[5]用具有健脾温中、理气和胃、升清降浊之功效的升降汤(北芪、草豆蔻、干姜、白术、枳壳、酒川军、竹茹、代赭石、焦槟榔、甘草)治疗50例,总有效率90.00%。李涯松等[6]选择运动障碍样fd62例,用和胃胶囊(百合、白术、枳壳、桔梗、莱菔子等)对其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1.9%。 2.2 疏肝健脾法陈寿菲等[7]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组成疏肝健脾汤,治疗152例,痊愈60例,有效8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08%[7]。金龙汤组方以疏肝健脾为原则,由柴胡、郁金、木香、佛手、枳实、党参、五爪龙等组成。治疗17例,总有效率94.1%[8]。 2.3 辛开苦降法许多学者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将其化裁成治疗fd的有效方剂。有人对fd45例用山楂健脾开胃;桑叶疏散胃腑之风与热,再配合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半夏辛开散痞;黄连、黄芩苦降清热,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氟西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莫沙比利、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及心理支持治疗。结果治疗8 w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显效55%,有效35%,总有效率9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及心理支持治疗与莫沙比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氟西汀;心理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大量资料表明,FD常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情绪有密切关系[1],为此,我院消化内科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84例FD患者中的42例采用药物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84例FD均为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20~72岁。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制定罗马Ⅱ标准[2]:①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 w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 w;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④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⑤无腹部手术史。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病程上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比利5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胶囊20 mg/次,1次/d,晨服。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首先对患者态度和蔼,细致认真,取得患者的信任。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生活和工作,不直面自己的疾病,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以及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参加散步等各种活动,打破心身交互的恶性循环。两组治疗8 w为一个疗程,8 w末统计数据。对所有病例每周复诊一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 1.3疗效制定①显效: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②好效:上述症状缓解,但有时仍感轻微不适。③无效: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没明显变化。 2结果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59 脾胃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罗马委员会2016年在DDW上发布的“罗马IV标准”。 FD罗马IV诊断标准:①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必须满足餐后不适或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腹痛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上腹痛(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上腹部烧灼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1天。餐后不适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餐后饱胀不适(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早饱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3天。以上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嗳气,疲乏,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4.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或纳呆,疲乏,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口干或口苦,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气滞证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导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心理负担较重,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 一、概述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诉,但未经过内镜等检查的患者。已调查的消化不良investigated dyspepsia )指已经接受过内镜检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也就是被认为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发病原因 影响胃肠道功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二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三是环境温度的影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等原因,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常诉餐后腹胀、进餐时早饱、上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不适症状,但进行客观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又该如何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进行哪些检查?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认识和诊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 (一)功能性胃肠病与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1、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指有消化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一大类病症。 2、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从最早的Rome1诊断标准,到后面的Rome2、Rome3诊断标准,其不断更新修订过程体现了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2006年罗马委员会提出的新标准,即罗马3标准,是基于更多的循证医学基础提出的,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标准。 罗马3标准将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分为成人和儿童,今天重点讨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成人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隶属于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症状主要来源于胃和十二指肠。FGID罗马Ⅲ分类(2006)(成人) FGID罗马Ⅲ分类(2006)(儿童) 罗马3标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中,关于时间关联性,要求症状至少存在()。 A. 6个月 B. 12个月 C. 3个月 D. 1个月 正确答案:A 解析:罗马3标准要求,诊断前消化道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1、罗马3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 以下症状具备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即进餐后感觉上腹饱胀、不舒服);早饱感(指进餐时吃少许食物即感觉胃已经充盈,从而导致进餐终止或进食量减少);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 无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存在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存在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2、罗马标准的解读 (1)限定了消化不良症状应来源于上腹部(胃、十二指肠区域),即剑突下端与脐之间及两侧锁骨中线以内的区域。这种限定有利于与源于下消化道的FGIDs 鉴别。 (2)强调症状的慢性历程。 (3)强调要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综上所诉,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基本上是一个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1)FD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 (2)西方国家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 (3)国内FD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严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医疗负担,因此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严重性也日益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4、FD病因和发病机制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食物以及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子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社会因素和应激,以及遗传机制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脑肠轴调控理论,认为上述致病因素进入人体以后,导致人体的胃肠动力与感知的神经网络调节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或者是内脏高敏等,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5、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 罗马3标准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个亚型。 (1)餐后不适综合征是以进餐诱发或加重的早饱和餐后饱胀症状为特点。此亚型病人可能存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病程超过4周以上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也有将病程定为3个月以上)。归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范畴,由于临床症状各异,又可见于“呕吐”、“嗳气”、“纳呆”,及“反胃”、“吞酸”、“嘈杂”、“腹胀”、“胃痞”、“胃脘痛”等病证范围。 一.诊断: 以2006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为诊断依据,并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气郁结证: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失眠 多梦,精神抑郁,喜长叹息,咽部异物感,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胀,方用协定方疏肝I号加减,常用药物有枳实,枳壳,生地,熟地,何首乌,丹参,当归,川芎,泽泻,山楂,枸杞等,若气滞重可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可加用左金丸。 2.湿热滞胃证:胃脘痞满,闷胀不舒,恶心欲吐或呕吐,纳呆食少,嗳气不爽, 伴头身困重,肢软乏力,口哭吐酸,大便不爽而滞,小便黄赤,脉濡数或细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三仁汤加减。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等。 3.胃阴亏虚证:证见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中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益胃汤、一贯煎加减。可选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百合、当归、甘杞子、川楝子、山药、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 4.脾胃虚寒证:证见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缓,纳谷不香,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以温中健脾,方用健胃Ⅰ号加减。药如党参、桂枝、干姜、炙黄芪、制附子、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陈皮、姜半夏、广木香等。 (二)其他疗法: 1.针灸:诊断系统,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根据症候进行分型;分经络取穴,局部按神经节段和辨证取穴,阳明胃经为特点穴;耳针疗法:神门、枕、心、脑、胃、肝下脚端、交感、皮质下。 2.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木香顺气丸等药。

消化不良,该如何治

消化不良,该如何治 发表时间:2019-12-05T15:21:58.2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0期作者:王进美 [导读] 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机体免疫能力低下、饮食不洁、长时间喝酒以及儿童是此疾病高发人群。 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机体免疫能力低下、饮食不洁、长时间喝酒以及儿童是此疾病高发人群。疾病初期会导致机体出现腹部疼痛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引发烧心,反酸,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等情况。此外,消化不良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疾病可发生任何年龄阶段,若不及时对消化不良疾病进行治疗,对机体会产生损伤,甚至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对人们的机体健康非常不利。 由于消化不良患者的增多,从而增加了医学研究者的重视度。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所以,本文就针对消化不良,该如何治,进行分析与讨论。 消化不良疾病类型! 消化不良疾病具体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继发性消化不良。前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持续性出现排便不畅,食欲缺乏,上腹饱胀等情况。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与心理情绪,环境,胃动力功能下降,内脏敏感性较高,幽门杆菌感染有着紧密联系。继发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生与胰腺,胆囊,肝脏,消化性溃疡疾病,胃癌以及全身性疾病有着紧密联系。 临床中,对消化不良患者多选择药物治疗,但,由于消化不良疾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较多,根据疾病具体表现选择针对性药物治疗,更能保证预后效果,快速改善患者机体不适。此外,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通过部分研究也可发现:消化不良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若长时间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处于压抑、烦躁状态,不仅机体易于疲劳,还会对胃肠能力产生影响,受到个体的差异性,不同人群所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但多数人群会发生消化不良情况。所以,针对患者疾病状况,选择合理性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一,药物治疗 ①针对存在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选择维生素B6、维生素B1或者服用干酵母片进行调节; ②对于摄入蛋白食物较多或者偶尔消化不良患者可在餐前服用胃蛋白酶合剂与乳酶生; ③对于胰腺分泌能力下降的患者,可在餐中服用胰酶片,从而达到改善机体消化不良效果,还可增强食欲; ④餐后不适,可服用胃动力,从而提高胃排空速率,促进肠胃蠕动。针对存在恶心呕吐的患者可服用多潘立酮片或者甲氧氯普胺片,在餐前服用。但,甲氧氯普胺药物建议老年人禁用。此外,对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还可选择莫沙必利药物,有效的调节胃肠道胆碱能肌间神经丛、中间神经元的5-HT4受体的活性,释放乙酰胆碱的释放,提高自身胃肠道活力,改善机体不适。但,莫沙必利药物建议餐前服用。 ⑤针对胆汁分泌量过少或者消化酶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建议选择复发阿嗉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 ⑥对于上腹部疼痛综合征患者一般选择胃黏膜保护、抗酸药物,其中抗酸药物包含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前者药物包含雷贝拉唑、米索拉唑、奥美拉唑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建议在餐前服用。后者包含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药物,建议清晨与睡觉前服用。如果患者腹部疼痛,同时出现尿色深、机体发热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肝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疾病,建议立刻到院就诊治疗; ⑦应用复合消化酶胶囊可调节机体植物纤维素分解,这样利于机体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促进肠胃蠕动; ⑧复方消食颗粒也可改善积食,腹部闷胀感、爱腐吞酸等情况; ⑨大山楂丸对消化不良导致的食欲不振治疗效果理想; ⑩加味保和丸可改善积食,具有健胃消食的的作用。 以上药物建议遵医嘱合理性用药,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心理治疗 生活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大,心理因素对部分疾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特别是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提高对患者精神因素的重视度,并进行有效疏导,更能确保预后效果。 心理也被称作是精神治疗,就是通过心理学,分析患者疾病诱发因素与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温柔、和蔼的语言与专业的技术获得患者的认可,进而增强其治疗积极性,改善机体不适。心理治疗可让患者认知到单一生物学基础的简单生物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综合模式。 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相关注意事宜! 其一,了解诱因 若想快速改善患者机体不适症状,一定要分析疾病诱发因素,从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还可达到降低疾病复发的效果。通过诱因,合理的对患者进行病情、饮食指导等方面,规避相关危险因素,即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可减少疾病复发率。 其二,微生物制剂与消化酶 这两种药物均属于辅助性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食欲不振、腹胀等情况,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一定要根据说明书合理应用,在服用时不可用热水。 其三,抗菌药物 服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与其他消化药物间隔服用,以免影响抗菌药物效果, 其四,多潘立酮 针对出现恶心呕吐时,再应用多潘立酮药物,若机体存在胃灼热、腹胀不建议选择此药物治疗。在服用过程中,若患者机体出现痉挛、心慌心悸以及头晕等不适症状,建议立刻停用,并及时到院就诊。多潘立酮对于胃肠出血、机械性肠梗阻以及乳腺癌疾病不建议应用。 其五,乳酶生与干酵母以及胰酶 干酵母与乳酶生对机体损伤性较小,但服用量不可过多,以免发生腹泻等情况。胰酶药物会导致机体出现皮疹、便秘、腹泻等情况,而在酸性情况下破坏药性,建议用肠溶衣片,选择口服的方式,整片吞下。

消化不良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消化不良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消化不良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消化不良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症状,很多原因都会导致消化不良。那么消化不良有什么症状呢?怎么治疗消化不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消化不良的症状1、上消化... 消化不良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症状,很多原因都会导致消化不良。那么消化不良有什么症状呢?怎么治疗消化不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消化不良的症状 1、上消化道出血 胃癌在早期的时候有出血的症状,在晚期的时候胃癌患者出血量就会变得很大。如果幽门梗阻时常在呕吐物中混杂咖啡色或黯红色的血液。 2、食欲减退 胃癌早期患者没有想吃饭的欲望,明显的厌食。久而久之,就会体重下降,慢慢的消瘦,或是食后饱胀嗳气,厌恶肉食等,是胃癌比较常见的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 3、上腹不适 胃癌最早期经常会出现隐痛、钝痛的症状。疼痛部位主要为心窝为主,有时为上腹部的不适或者为隐痛。较典型的疼痛是痛而无规律,进食也不缓解,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部分可以有节律性疼痛,

尤其胃窦胃癌更明显,甚至进食或服药可缓解。 4、既往无胃病史 有过胃溃疡病史的人要比那些普通患者要高,并且呈上升的趋势。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 5、体重减轻 胃癌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在明显的消瘦。以往胃病发作,对食欲、体力、体重无多大影响,而现在却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等。 胃癌的早期症状与消化道疾病十分相似,所以如果有出现类似症状的,建议还是多跑医院,进行相关的排查。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给自己的健康加上一把"安全锁"。 缓解消化不良的方法 1、苹果 苹果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机碱等物质具有收敛作用,所含果胶可吸收毒素。对单纯性的轻度腹泻,单吃苹果可止泻。苹果中含纤维素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 蒸苹果泥的做法:准备一个苹果,切对半,去核。入蒸笼蒸10分钟左右后出锅,用勺子将内部果肉捣烂即可食用。 2、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甲酸,可保护维生素C,使之在加工烹饪过程不被破坏,增加维生素的利用率。西红柿中还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于消化、利尿,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番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