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在网上搜索《乞巧》与《嫦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上搜索下载《乞巧》与《嫦娥》动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百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乞巧》与《嫦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大家都喜欢神话故事,我也喜欢读神话故事,你读过那些神话故事?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view/131174.htm)

2、今天我们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两首古诗。

齐读课题(29、古诗两首)

3、我已经在课前布置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生字?(出示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出学生儿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乞巧》,板书(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写成气。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1、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流利字音真准、声音响亮、停顿)

诗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听我来读读看看咱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要注意停顿)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斜竖线自己读读。

指名读

齐读

2、你对乞巧有什么样的理解?还有什么补充的?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view/71002.htm)

乞巧节,又名七夕,女儿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你能用三五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么?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view/222933.htm)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有一年的乞巧节的夜晚,林杰漫步街头看到满大街人人正在穿针引线,比赛乞巧的场面受到感染,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面?(看到在鹊桥相会了)他们在什么时候相会?你从哪一句体会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2、老师发现这一句中有两个宵,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1、大家仰望星空看到牛郎织女只能在七夕这一天见一次面,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2、他们相见了,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多么幸福甜蜜的场景啊!让我们带着对他们深深的祝福再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很多人在看天空)他们想看到什么?

3、是啊!天上画面是幸福的,地上的画面又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人很多,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家家乞巧望秋月)

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他们还在穿,为什么啊?

乞巧:织女她心灵手巧,连王母娘娘都用她织的锦缎装饰天空。人间的少女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有一双巧手。)这里的乞巧和题目中的乞巧意思是不一样的。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板书:追求幸福)

4、诗人林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指名读)

最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四)总结方法小组合作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古诗的?

第一步,读流利,读准字音,关键是有节奏。

第二步,了解与诗及诗人有关的材料。

第三步,边读边想象,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学习一下《嫦娥》(出示自学提示)

(1)读古诗,音准句顺,划出节奏,根据节奏再读两遍。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诗人及诗的有关资料。

(3)边读边想象,你认为诗主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5分钟)

3、我们先来展示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

4、哪一个小组来展示你搜集到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312591.html,/view/6028.htm)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些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那个字最能体现嫦娥的心情?

(悔,诗眼,是整首诗的灵魂,我们要重读)

(板书:悔)

6、古人喜欢借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作者就如天上的嫦娥一样孤独寂寞。

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孤单寂寞的步出庭院,发出齐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自古以来,月亮被世人歌颂,寄托着各种情感,你了解那首关于月亮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兄弟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古人用诗的形式呈现,课后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结合搜集到的材料,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20分) tián mìlú yájiāo ào méi jīng dǎ cǎi shè jìjì xùchèn shān shuāng lóng xì zhū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兔(________)折(________)颈(________)株(________)免(________)析(________)颂(________)珠(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轻轻柔柔的乐曲 雄壮的海洋大合唱 热闹的山中小曲 轻快的音乐会 波澜壮阔的声音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无论……都……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要……就……如果……就……

(1)(______)周总理是国家的领导人,(______)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改正。 (3)(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______)有缺点,(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4)(______)工作量有多大,总理(______)一丝不苟。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照样子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例:小船在大海上勇敢地航行。 大海上,小船在勇敢地航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秋天的雨,带给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带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猫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像把尺子,能测出各个洞的大小。猫的脚爪上有锋利的爪子,能爬树、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 _______句话。 2.短文写了猫身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等器官。

(三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今天吴老师要给大家看一幅很美的挂图?你能看出这幅图画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枫叶吗? 今天我们跟随唐代著名诗人一同去领略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教案三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这首诗通过对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音乐光碟、小黑板、大幅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们会背哪些古诗?能试着背给我们听一听吗?大家背得可真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绝句》。学完后看看哪位同学能背得出来。 二、初读感知 1.师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生根据自学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书写易写错的字“鸣、柳、窗”。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挺好的,现在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词语拼音

新三年级上册词语 1.zǎochén chuāndài xiānyàn fúzhuānɡdǎbàn xiàoyuán jìnɡàiɡuóqíjìnɡlǐtónɡzhōnɡjiàoshìlǎnɡdúānjìnɡshùzhīzhèxiēhàoqízhāoyǐnɡǔlǎo cū zhuànɡzhīɡàn yǐnɡzi 2.zhènyǔhuānɡyělǜcǎo tiàowǔkuánɡhuānɡōnɡkèfànɡjiàhùxiānɡkuánɡfēnɡjíjímánɡmánɡzìrán nénɡɡòu shuānɡbì 5.jīnsèshuǐnífànɡqínɡmínɡlǎnɡliànɡjīnɡjīnɡjīnhuánɡyǔzhūluòyèshǎnshǎnfāɡuānɡjìntóu pínɡzhǎn páilièɡuīzézōnɡhónɡyè cónɡɡēchànɡchídào 6.qīnɡliánɡliúyìyánliào fēnɡyèyóupiàoɡuǒshùjúhuāxiān zǐdànhuánɡqìwèi xiānɡtián xiānɡwèiɡuòdōnɡfēnɡshōu 8.hánlěnɡlíkāi yídìnɡyuányěfāshēnɡshènɡxiàshùɡēn fǔzi shānɡǔhuǒchái cūnzi méiyóudēnɡɡàosùdēnɡhuǒjiēzhe 10.lǚxínɡyàohǎo zánmen cǎoduīzuòshēnɡdāyìnɡzuòmènɡkělián láidejíjiùmìnɡpīnmìnɡdàchīyìjīnɡmǎshànɡxiāohuàdānɡrán ɡānɡcái zhījuéɡuānɡliànɡyǎnlèi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

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2019年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

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2020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个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个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个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实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不过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相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强化训练及答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强化训练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àzhúqiánɡbìhuòzhěyáo huànɡ róu ruǎn cuìniǎo yǎn zòu wán shuǎ 二、辨字组词。 做(_________)帽(_________)戴(_________)圆(_________)作(_________)冒(_________)带(_________)园(_________)设(_________)街(_________)掉(_________)董(_________)没(_________)衔(_________)悼(_________)懂(_________) 三、找朋友连线,使它们搭配最合适。 茂盛的笑脸抢救花粉 迷人的树木争论生命 超常的石阶寻找激烈 笔陡的记忆力传播骆驼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择对应词语的序号填空。

①五(____)缤纷②(____)(_____)尽染③(_____)高(_____)爽④五(____)丰登⑤忐忑(____)(____)⑥(____)(_____)明媚(1)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的词语是____;形容粮食丰收的词语是______。(2)可以用来形容秋季的词语有______。(多选) (3)今天第一次对爸爸撒了谎,我心里一直______。(选词填空) 五、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夸奖夸耀 1.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会围着您直(_______),甚至美慕您。 2.他只要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_____)自己。 手艺技艺 3.南郭先生自称(______)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 4.这位裁缝的(______)很好,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让他裁制衣服。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兴安岭有许多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和黄鹂婉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 ..一座巨大的宝库。(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仿写拟人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汇总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释义: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试卷(最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试卷(最新)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会写字) mǎn zúōu zhōu shèhuì cháo xiǎn jìn bùyǐng xiǎng shíjiàng shèjìqiáo dò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遥(________)摇(________)栽(________)载(________) 漂(________)飘(________)列(________)烈(________) 三、根据课文的内容连一连,然后再写一写。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果实累累的秋天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动物忙碌的秋天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清凉温柔的秋天 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多彩美丽的秋天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荡漾飘荡 (1)水面的小圆晕一圈一圈地(______)开去。

(2)优美的歌声在草原上随风(______)。 轻快轻巧 (3)放学了,同学们唱着(______)的歌曲走在回家的路上。 (4)猴子在山石上跳来跳去,又灵活又(______)。 灵活灵敏 (5)小狗的鼻子真(______),能帮警察叔叔抓坏人。 (6)松鼠的四肢十分(______),行动敏捷。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眼疾(____)快糊(____)糊涂鸦雀(____)声五(____)缤纷 秋(____)习习一(____)知秋五(____)丰登百发百(____)1.教室里________,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写作业。 2.弟弟________,一把抓住了飞过来的沙包,真棒! 3.辛辛苦苦耕作一年的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________。 六、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1.方帽子店主人对儿子说,你怎么能戴圆帽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 ..方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用相同的修辞方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顶好看舒服的圆帽子被走进店里的顾客买走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搭船的鸟》中搭“我们”船的是一只美丽的_______,它有一张_______的长嘴,_______的羽毛,带着一些_______的翅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设计意图]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最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班级:姓名 一.诗词古文 1. 绝句家签: 2. 惠崇春江晚景家签: 唐代杜甫(fǔ )宋代苏轼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三衢道中家签: 4. 忆江南家签: 宋代曾几唐代白居易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守株待兔家签: 《韩非子?五蠹(dù)》 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家签: 7. 清明家签: 宋代王安石唐代杜牧 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风送暖入屠苏(tú sū)。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借问酒(jiǔ)家何处有? 总把新桃换旧符。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家签:9. 滁(chú)州西涧(jiàn) 家签: 唐代王维(wéi) 唐代韦应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家签: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必背成语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家签: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守株待兔互相缠绕揠苗助长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狐假虎威 2.八字成语家签: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3.课内成语家签: 互相缠绕光彩夺目烂漫无比夺门而逃耿耿于怀玲珑娇软信守承诺波光粼粼随风飘动翩翩起舞严丝合缝和睦相处翻来覆去灰心丧气无忧无虑源源不断奔流不息一无所有津津有味回首遥望形态各异窃窃私语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昙花一现欣然怒放张牙舞爪轻清脆丽群星闪烁夜幕降临振翅飞翔波涛澎湃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美观大方恼羞成怒 三.日积月累 1.文学常识家签: 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 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家签: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gǎi)。-------《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ǐ)。-------《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yān)。--------《左传》 改过不吝(lìn),从善如流。--------苏轼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完整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一、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lán)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婉(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_______的露珠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的梨花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1教案 苏教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情感目标: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2.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