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

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

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

规划设计

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

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

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

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

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

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

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3.道路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

新造镇、南村镇现阶段以公路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其中小谷围岛对外交通与外界无路桥相通,全部依靠轮渡;大学城南岸现有3条主干道,分别为市新路、金山大道及金山大道延长线。

由于大学城地处广州南拓发展的必经之

广州大学城土地利用现状

5-1大学城研究范围用地情况表

用 地 类 型 面 积(km 2) 比 例 农 用 地 19.95 46% 商业用地 0.5 1.2% 工业用地

7.99 18.5% 住宅 用地

居民、村民 居住用地 3 6.9% 商品住宅用地 3 6.9% 生态农业用地 5.06 11.7% 其 它 用 地 3.8 8.8% 合 计

43.3

100%

5-2 小谷围岛用地情况表

用 地 类 型

面 积(km 2)

比 例(%)

农 用 地

耕 地 10.42 7.38 59.5

42.1 园 地 1.30

7.4 林 地 1.09 6.2 鱼 塘 0.66

3.8 建设用地 5 28.6 未利用地 2.09 11.9 合 计

17.51 100

大学城位于广州生态体系的核心

采用“TOD”模式,引导大学城开发建设地,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干道系统与大学城有关的包括:

●东侧京珠高速公路, 红线80M

●城市中部快线, 红线60M

●南侧金山大道(红线60M,已建成)及金

山大道延长线(红线60M)。

●贯穿大学城的南北地铁2号线延长线

4.生态环境评价

广州大学城现选址具有良好的外部生态条件,按照《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设想,广州的生态中廊道、大坦沙—黄埔新港廊道及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分别从广州大学城的西侧、北侧和南侧通过,生态东廊道也在东部附近通过。因此,大学城在城市生态结构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处于城市生态结构的“绿心”,是广州市连续生态走廊中的中心节点和生态敏感区。该地区原有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拥有起伏的地形、连绵的水岸和良好的植被。

二、总体规划概念

(一)“TOD(交通引导开发)”的发展理念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政府通过预先控制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并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带动沿线、沿站地区土地开发”的TOD发展模式。广州大学城作为“南拓”发展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考虑南拓走廊式发展对其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并促进这一发展方向。

“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网络组织”的功能理念“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大学城的发展将与城市干道和快速轨道在全面预征小谷围岛的土地和岛西

依托岛中部的南北

2号线延长线,形成岛上南

这条发展走廊同时是城市级(二)“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

对于大学城来说,保持各学校的特色与资

后者不能以牺牲前者在规划方案中,各高校相对独立的集

而各组团的某些共享度如图书馆、实验室及研究设施等

此外,大学城的发展是在一个长期的动态

特别是在面临的市场很不确定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可生长“组团”生长的理念顺应了这种情况,

又保证了组(三)“网络组织”的功能理念

大学城是一个活跃、创新的区域,它的物功能组织应当以有利于促进各种交流

资源的高效共享为目标。通过构造教

小谷围岛环形的、圈层式道路网络,将各

从而形成大(四)“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大学城的建设应尽可能保护小谷围岛的湿地生态环境

大学城的坡度分析是路网和建筑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

大学城处于广州市生态结构的核心,而它自身滨水的特点,又是一个对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同时大学城功能本身也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小谷围岛的生态环境,我们对小谷围岛的地形坡度进行了分析,力求使道路和建筑布局不穿越和破坏山地(同时减少土方开挖)。此外,“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还表现在生态绿化网络的建立、生态区域的保护、较低强度的开发、公共交通的提倡等方面。

(五)“数字化”虚拟城市概念

广州大学城应是一个数字化的高科技城市,在网上可按照大学城的物质实态虚拟大学园区建设情况。

虚拟大学城也有结构清晰的公共“空间”:一级共享的信息资源与大学城的城市级共享设施相对应;各分类信息服务器与组团级共享设施相对应。大学城的居民可以在网上走进和实际建筑相对应的虚拟建筑,居民还可在网上进行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

三、规划结构

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结构要重视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城”的特征和其作为一个大学集中地的特点。以资源的分级共享为原则,其空间结构层次为城→组团→校区。

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新城区的“城”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依托南北向交通干道和地铁站点形成的带状发展走廊上。在两个地铁站点的辐射范围内,布局了大学城的城市级共享设施,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和大学

城所特有的中心,前者包括大型的商场、超市、

专门店、金融机构、邮电局、饭店、办公等设施,后者如公共教学设施、城市公共图书馆、大学城科研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音乐厅等。在小谷围岛的中心,布局了大型的生态公园、体育中心和少部分低密度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等,以体现大学城作为广州生态结构中的“绿心”的特点。

校区作为大学城的基本功能单元组合形成分散的组团式结构,各组团围绕“软核心”(生态公园)设置组团级资源共享设施,组团具有自组织生长的可能性。

小谷围岛南岸地区亦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通过南北向交通干道及地铁2号线延长线与小谷围岛相联系。

四、功能布局

(一)总体功能布局

小谷围岛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且现状条件比较简单,因此布置了大学城最主要和大部分的功能。大学城的教育、科研及居住生活功能集中在小谷围岛内发展。

小谷围岛采用“发展走廊+组团软核网络”的布局结构。

在南北向长达4公里的发展走廊上,商业金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房地产业等用地通过适度的空间集聚和功能混合,加上位于岛中心的大型生态公园和体育中心

等,利用聚集效应增强了大学城的活力。此外,规划将主要由学校运作的教学科研区形成分散的功能组团,各组团以生态主题公园形成独特的 “软核心”,七个组团通过轨道交通衔接

形成“软核网络”。

小谷围岛南岸地区由于有两个镇的建成区及多个自然村,现状比较复杂,宜作为大学城发展的备用地。因此,在南岸地区预留了两个大学组团。此外,小谷围岛南岸地区还设置相对独立的三个功能组团:①小谷围岛内的村民整体搬迁至岛外,结合南村镇和新造镇镇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新市镇;②大学城教育、科研及生活用地的比例相对比较稳定,而生产用地的规模一般会有较大的弹性。大学城的高新技术生产用地可集中在该区域金山大道沿线,原南村镇规划工业园区内,这里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宽裕的用地条件,镇内人口可为大学城生产企业就近提供劳动力,使大学城的建设和当地村镇的发展有机结合;③结合化龙生态农业保护区设置农业园区,可作为相关学科的实验基地。

(二)大学组团布局

本规划将以教育共享设施的辐射范围为标准,形成分散的组团式结构。组团规模以教学科研要求和大学共享设施辐射范围为标准确定,形成七个次级组团,组团的规模在2.5-3平方公里左右。分级组团内包括大学教学区、生活区、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组团以生态公园形成独特的高品质“软核心”,围绕“软核心”规划各大学资源共享区。学生生活区布置在市级共享核心、组团级共享设施、教学科研区之间,便于充分利用共享资源。教学科研区滨江布置,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每一个大学组团而言,其主要活动的流向是江滨与核心之间的走向。因此,每个大学组团的向心绿轴就成为其功能组织的主要骨

架。大学城的功能安排从江滨指向核心分层铺

开,向心绿轴将它们串联起来。

(三)共享设施布局

广州大学城共享资源的配置分为下述三个层级:

1.城市级共享资源

城市级共享资源应与城市有着最为直接的交通联系,其共享的范围与城市的交通条件密切相关,它将依托地铁及南北向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发展走廊,集中设置商业服务业设施、文化设施、科研设施等。它面向全社会共享,主要由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建设。

2.组团级共享资源

相邻的若干所大学的教学设施提倡共享,如组团级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等,其间的步行距离应控制于五分钟之内,即半径400米左右的范围之内。主要由高校和政府进行建设。

3.校区级共享资源

校区级共享资源是由学校、科研机构自己

建设的、可在校区之间共享的资源如专业实验室、教学基地等。

上述各级共享资源区的配置相互之间还有各种便利的联系,可能会视具体的基地条件予以层级上的叠合。

(四)滨水区功能设计

滨水区的生态优势条件和交通便利条件,使其成为大学城最重要的资源集聚带。

滨水区设置了多种文化、科研、休闲设施,保证滨江两岸多功能、多中心组合的性质,以

共享设施分布

组团级的共享设施围绕生态公园布局

水体、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成有利于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空间,以建立一个文化复合型的生

态滨水区域,并使之成为两岸观景、休闲、娱

乐的理想场所。

在小谷围岛西侧、东南侧和东北侧,主要安排了三个主题公园,从而强化大学城的文化

感染力。北岸布局文化会展中心和其它文化设

施,使之成为为大学城对外学术、经济交流的

窗口。南岸以艺术设施和科研设施为主,此外

还包括一座城市级的轮渡站,成为联系大学城

滨水区公共建筑布局示意

五、规模和指标体系

大学城的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大学城集约化、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生态化、数字

化和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虽然广州大

学诚将采取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和发展策

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学校和其他城市

大学园区,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共性,其各

项指标的经验数值可以为大学城的指标体系

做有益的参考。

(一)大学城人口规模

广州大学城规划研究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其中扣除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生态农业保护区5.1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如果按较为理想的8000-10000人/平方公里控制,则广州大学城人口规划为30-35万人,是新城开发较为适宜的规模。

其中现状村镇人口约43361人,按自然增长率0.5%计,2015年人口增长至50000人左右。规划中将在用地范围内统一安置现有居

民,并利用大学城建设提供部分就业岗位。新增人口主要为学生、教师及其家属,以及产业人员。教师学生是大学城人口构成的主体,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5:1,重点大学可达10:1。若大学城学生人口按18-20万人计,则教师员工人口约为1.5—2万人,职工人口约为5万人。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根据国内外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数据,从业人口约2-3万人左右,加上其它不可预测人口取3-5万人,大学城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

(二)用地指标体系

1.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指标

学校用地是大学城用地的主体,其用地规模与学生人数成一定比例关系。目前我国尚无国家标准,通行粗略标准是“人均1分地”,即10000学生约1000亩用地。

学生生活区部分按教育部对学生公寓的指导性意见,即“421”目标(本专科4人一间;硕士生工2人一间;博士生1人1间),人均面积8-10平方米,以人均10平方米计算,按多层在计算教学用地与生活用地规模之比

大约为2:1。

2.组团用地规模

广州大学城规划将18-20万学生划分为7

个组团,形成2.5-3万学生,2平方公里用地

规模的组团,每个组团中教学与学生生活用地

比例约为2:1。这种组团规模有三个优点:(1)

1-3万人左右规模是传统意义上较大规模综合

大学的上限,可继续划分为1500亩(综合大

学)、1000亩(专科学校等)、500亩(分校区)

等较小模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合。(2)

3-3.5万人学生生活区达到居住区人口规模,

(3)本规划中,2平方公里辐射范围距共享

核心距离均基本不超过500米。在步行舒适范

围以内。

3.用地比例

广州大学城规划研究范围约43.3平方公

里,其中扣除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生态农

业保护区5.1平方公里和村镇发展用地5.2平

方公里,大学城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0.4平方

公里。

(1)教育科研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包括教学科研和组团共享

设施用地,用地比例为28%左右。

(2)学生生活用地

学生生活用地为教育科研用地的一半,所

占用地比例约为13%.

(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部分教师宿舍和一些面向

社会的房地产开发,比例2%左右。

(4)公共设施用地

该用地不仅包括传统校园的后勤服务用

地,还包括作为一个“城”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如“商业中心”和“大学中心”等,该比例取

8%左右。

(5)道路用地

参考一般城市道路用地的比例,取10%左右。

(6)高新产业用地

包括分布于大学组团附近的研究开发用地和南岸的高新产业基地,用地比例为8%左

右。

(7)基础设施用地

用地比例为2%左右。

(8)绿化用地

包括大学城的公园用地和道路等的防护绿地,比例为28%左右。

5-3 广州大学城用地平衡表

六、道路交通系统

(一)道路网络

1.对外主干路网

大学城的对外主干路网自东向西依次是:

京珠高速公路(红线80米),小谷围岛中部南

北向交通干道(红线60米),城市中部快线(红

线60米);自北向南依次是:岛南滨江快速路

(红线80米),兴业大道(红线60米),金山

大道(红线60米)。其中小谷围岛中部南北向Array交通干道是连接“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

城”的重要道路之一,强化了广州南拓的发展

态势。为避免大量交通穿越岛中心的生态公

园,这条路在岛中心采取下穿形式。穿越珠江

主航道时采用隧道形式,可与地铁2号线延长

线同步施工建设。

大学城对外主干路网与小谷围岛内部道

路的衔接主要通过三个立交解决。西侧通过设

置城市中部快线(高架快速路)与地面辐道的

上下匝道,中部通过设置环岛路和南北向交通

干道的互通立交,东部通过设置京珠高速公路

与东西向道路的部分互通立交解决。

2.内部道路网络

小谷围岛内采用环形加放射的道路网络。

主要道路为环岛路和岛中心的内环及连接环

岛路和内环的东西向道路、城市中部快线(高

架快速路)地面辐道,红线宽度为60米。次

干道为位于环岛路和内环之间的环形道路,主

要解决各大学组团之间的联系,由于规划布局

了有轨电车系统和大量的公交环线,故红线宽

度设为60米,其它次干道红线宽度为30-40

米。支路在本次规划中用虚线表达,红线为

20米,可以随市场的变化进行即时的调整。

小谷围岛南岸地区的道路网络采用格网

式布局。

小谷围岛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通过两座

跨江大桥、一条隧道及地铁二号线延长线解决。

(二)交通系统

为保持小谷围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岛上应大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并特别注意外部交通与内部公交的转换,以有效地减少岛内对小汽车的需求和依赖。

1.公共交通

地铁2号线延长线在本区域穿过,为广州大学城公交优先的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规划依托地铁站组织了地面公交及换乘系统,大学城可通过地铁与广州其它地区方便联系。

小谷围岛地面公交干线采取双环结构,通过它及一些支线将整个岛域覆盖在公交网络之下。此外,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交通流特征,岛上规划了沿次级环路的环形“TRAFFIC BEAM ”(有轨电车)系统,使之成为大学城文化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机动车交通

与大学城的对外道路网络、内部道路网络相对应,大学城的机动车交通依次分为对外交通、内部主干交通和次级交通三个层次。

3.自行车和步行交通

根据大学城人员构成、主要活动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高要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将是大学城内部应当提倡的最主要的两种交通方式。 (1)环岛系统

内环系统围绕生态公园、体育中心等,沿路可布置茶座、露吧等设施,并可串联一些小型的运动场地,形成一条充满年轻活力、充满青春动感的环带;外环滨水系统沿江设置,利

穿行于校区间的步行道,增加交流

与交往

用江边环境景观较好的条件,组织休闲、散步、锻炼等活动,形成一条优雅、闲适、安静的环带。内外环共同构成小谷围岛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环岛系统。

(2)核心步行区

核心步行区是整个大学城的中心公园,其间散布着一些共享度很高的设施,如:图书中心、体育馆等。核心步行区试图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机动车的干扰,人们可以自由自在活动的广阔区域。

七、绿化景观系统

小谷围岛绿化系统采取中心放射加廊道的结构,形成以内环绿带和滨江外环绿带为联接纽带,以中央生态公园为中心、以岛东西两侧的三个主题公园及组团级生态公园为次级中心,向四周发散、渗透,与珠江和周边城市生态廊道相通的格局。大学城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与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小谷围岛南岸地区的绿化网络也体现向珠江渗透的特点。

景观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滨水岸线,在珠江沿岸形成充满蓝色与绿色的纵向廊道,并将水与绿通过若干条横向廊道引入到大学城中的每一个主题公园。水体是最主要的景观轴线,同时通过放射状的绿化系统,组织起一个强调连结与通透的体系,实现景观、视线及大气的交流渗透,保证景观与生态的最佳效益。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27 学分:4.0 总学时:136 大纲执笔人:彭震伟大纲审核人:赵民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课程设计,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乡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乡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具体操作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要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结合实践性规划项目组织施教。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或虚拟的工程项目来拟定。所选项目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任务的性质,规模和深度要适当,要使学生可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作业,实现教学要求。 作为教学案例的规划项目应当根据可能条件在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1.中、小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或调整; 2.大、中城市的分区规划编制或调整; 3.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其中应当包括建制镇、县城等城镇或城市规划的编制或调整; 4.其它涉及城市或分区发展目标、规模、总体布局研究的专项性规划编制或调整的项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原则上只能是一个,并应在上一学期末基本确定。如需修改设计题目,或因特殊情况需增加教学和设计题目,则应经教学小组讨论通过,并报教学系主任同意。 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为适应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要求,应专门安排乡村规划的教学。乡村规划的对象,可以选择总体规划案例所在地,也可以另行在更具教学针对性且便于搜集资料地点。

三、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包括现场实习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阶段,其中,实习教学包括理论讲座和现场调查两部分内容,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座和指导改图两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个别指导和理论性授课的方式相结合,学生在完成教学课程的过程中以集体合作和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式相结合。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性课题项目的过程中,按以下3个环节组织教学内容: (一)现场实习 1.现场实习的主要教学内容 (1)总体规划相关基础资料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2)基础资料调查分析成果的文字、图纸和口头表达; (3)初步提出规划的思路或方案设想,作为对调查工作的反馈。 2.教学要求 每个学生在掌握自己调查部分的内容的同时,应全面掌握整个城市 及的各方面情况,保证对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各个方面和保个 环节的了解。 3.实习阶段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阶段应完成总体规划现状资料编写,包括现状图 与基础资料汇编,具体内容在必要时可以合并或作进一步的细分, 其深度要求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项目所在城市及所在 省的有关规定。 乡村规划的现状资料编写应包括现状图、照片与基础资料汇编,深 度应参考符合乡村规划编制要求,宜参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 行)》、《镇规划标准》、《镇(乡)域规划导则》、《村庄整治技术规 范》,以及所在地的有关规定。 (二)理论讲座 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辅以较有针对性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课分为基本专题和选讲专题,后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增减。 1.基本专题如下: (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调整的任务、主要内容和法定程序; (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乡统筹的内容以及方法; (3) 村镇规划的编制方法; (4)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5)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评估标准》是检查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系统化指标, 也是检验城市规划课程安排科学性的重要标准。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我校统合所有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课程针对具体智力条目在教学中所负担的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 主授课程:解决具体条款的专业核心知识内容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 2. 辅助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与背景,支撑主授内容; 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课程相互关系见附表 :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所作课程安排总表》针对课程在不同学习内容所担负的不同角色, 系统分配和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方面 ⑴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教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分两类课程一个环节, 两类课程由理论方面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 首先通过主授课堂讲授, 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规划目的、任务, 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同时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相关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原则。其次以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一定的实践课程, 构成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课程的安排有: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区域规划概论》、《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史》、《社会学》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⑵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方面途径, 一方面专门开设有关原理和知识课程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浅到深,从小到大, 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安排如下: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辅助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工程地质》、《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⑶综合分析与组织方面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英文):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14351145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技术问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 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内容、编制原则与步骤,通过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城市各组成要素与布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街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等。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的内容有城市的产生和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与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方法;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训练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授知识,在对城市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并对城市各类用地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了解城市社会经济、用地、交通工程等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能力和协调各专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规划文件编写与方案介绍、交流的能力。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69)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为()。 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 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标志着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B A.1000 B.4000 C.10000 D.20000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征()。C A.数 B.极 C.快 D.智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合适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 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 A.新陈代谢的观念 B.新颖的观念C.先进性的观念D.复杂性的观念 6.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B A.以大类为主 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7.一般禁止建设区的山体坡度大于()%。 D A.10 B.15 C.20 D.25 8. 控制范围为“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的是()。C A.黑线 B.红线 C.黄线 D.绿线

9.对于一般()来说,城市商务活动规模不大,可以与商业中心结合。D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小城市 D.中小城市 10. 城市生态系统是()的生态环境。A A.人工环境 B.动态平衡 C.脆弱 D.特殊 11.世界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C A.0.01 B.0.01 C.0.03 D.0.04 12.城市总体规划的上层次规划是()。A A.城镇体系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设计 1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大类、()中类、()小类。B A.7;30;44 B.8;35;44 C.9;35;44 D.10;44;35 14.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一般不超过()%。C A.15 B.20 C.30 D.40 15.按照城镇人口规模划分,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在()。C A. 20万人以下 B. 20万-50万人 C. 50万-100万人 D.100万人以上 16. 以下()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A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1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C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18. 城市总体规划的管辖范围是( )。C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任务书.doc

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 规划设计是继规划原理学习后规划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运用规划理论知识进行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在设计中要求掌握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及规划方法。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总体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对实际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工作的理解。掌握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各种各类专业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同时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图纸制作和编制规划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现场踏勘,收集现状资料及地方对规划的意见,熟悉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阶段工作内容和方法。 2、了解总体规划基本内容和特点,在现状资料分析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构思,并逐步完善成熟。 3、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图画、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进行方案构思、综合评述和介绍。 4、必须独立完成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三、镇区现状及规划要求 课程设计地区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尧小召子村,该村庄为蒙古族聚集村,具有典型的民族村庄特质,萨托公路穿村而过。 村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和交通服务业。 规划要求 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相关技术规定,总体规划分为两个部分:村庄规划和整治规划。规划年限:近期5年,远期15年。 四、区域协调评价 通过对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现状基础资料的调查,了解其在周边为区域中的地位和优势,充分分析其在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布局特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以及镇区发展潜力,确定村庄发展职能、结构和规模等级,明确村庄经济发展总体框架,同时,对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制定规划纲要及总体布局结构。

五、规划目标 1. 通过对各项现状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明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村庄的主要职能和性质,进一步完善村庄的土地使用和各项设施的结构和功能,对城区内功能用地和各专项工程系统做出相应的规划布局。 2. 成果基本组成模块 1)现状调查报告 2)现状综合分析图 3)空间管制图 4)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5)专项规划设计 六、规划内容 1. 基本组成 包括总体说明书、总体规划设计图纸、其他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2. 规划编制图纸基本内容: (一)村庄规划: (1)用地现状图; (2)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图; (3)功能结构规划图; (4)用地规划;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6)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8)竖向工程规划; (9)给水工程规划; (10)排水工程规划; (11)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2)环卫工程规划; (13)防灾减灾规划;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5), 349-3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421392.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9421392.html,/10.12677/ces.2018.65056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Fang Zheng, Zhiling Zhu, Xinshuai M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Sep. 21st, 2018; accepted: Oct. 5th, 2018; published: Oct. 12th, 2018 Abstract With Habitat III holding and The New Urban Agenda publishing,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ompilation, education reform for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urgent.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fields, lik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 troop,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by integrating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in the contents, depending 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ers, using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realize multiple aims. These aim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ore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ynthetic analysis, oral expression, PPT making and map draw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us, the students can cope well with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Urban Master Planning, Education Reform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郑芳,朱志玲,满新帅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摘要 随着2016年“人居三”的召开及《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及技术革新,及国内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复习课程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是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块总面积的比例。 用地面积是指建设项目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后,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测量确定的建设用地土地面积。 用地边界是规划用地与道路或其他规划用地之间的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的范围边界。 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容积率是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住宅建筑面积毛容积率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建筑限高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详细规划中对建筑间距有很严格的要求。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消防间距指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千人指标指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用来确定配建公共建筑数量的定额指标。一般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例如:中小学生以每千居民有多少座位计算。 我国城市规划可以分为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总体规划被视为战略层面,详细规划属操作层面。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样本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 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生产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 或以上(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 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 相天法地, 强调方位, 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 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 强调皇权, 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 长安) : 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 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 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 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 务设施 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 想高层发展, 增加人口密 度。市中心空地, 绿化要多, 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 减少街道交叉口, 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 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一的些规范

总体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的地位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具权威的规划,主要作用是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重点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全局的高度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具有政策性引导,又有物质空间的控制。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图 二.规划分析与预测 < 一> .发展背景分析 1?区位分析: 区位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 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所在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土壤区等),人文经济区位(邻近区域的人文经济状况),交通区位(区域连接性),战略区位(长远的全局性部署建设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防安全)进行分析。 2.区位分析的主要方法 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辩证分析,发展分析,双层次模式分析 三.初步方案构思 <一>.分析现状 1.总体布局的分析<1>.城市总体布局是否正确反映城市的性质与特色<2>.城市各功能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他们之间还存在哪些矛盾<3>.城市现状的用地分布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以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2.城市规模的分析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3.交通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 4.生活设施的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生活设施及其他用地在城市各组成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城市各项生活设施是指居民生活所需要的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现有的生活设施的分析主要从他们分布,配套,数量,质量水 平及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加以考虑。 <二>.分析用地用地条件关系到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

城市规划考试题选

城市规划的原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 城市性质不是由( )决定的。 (B) 中心地职能 3.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m2安排。 (D) 0.8~1.0 4.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 (C)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5.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 (C) 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6. 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 )。 (C) 政策范围 7.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 (B) 连续性 8.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 )。 (C) 三类用地 9. 不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是( )。 (B) 城市主导产业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是指( ) (C) 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基础资料汇编 二、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12.__________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参考答案:城市化 13.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参考答案:生活工作休息交通 14.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 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 境城乡空间环境 15.城市的规模通常用______和______来界定。 参考答案: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16.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17.城市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可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类。 参考答案: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18.雅典宪章--- 参考答案: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19.城市性质--- 参考答案: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0.城市用地区划--- 参考答案: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21.城市总体布局--- 参考答案: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22.城市用地选择--- 参考答案: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