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物理答案

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物理答案

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不选、错选不得分)

1.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B.安培C.法拉第D.欧姆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发现了电生磁,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学习物理学常识、了解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即可正确解题.

2.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硬邦邦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凝华;吸热B.凝华;放热C.升华;吸热D.升华;放热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吸热.

解答:解:北方的冬天,气温在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室外冰冻的衣服最终变干,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此过程中吸热;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重敲响度大,与其他因素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4.在相同的铁芯上用材料和规格相同的漆包线绕制螺线管,接上相同的电源后,螺线管的磁性最强,且N极在上端的是()

A .B

C

D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强弱由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

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旋管的两极.

解答:解:A、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较多,磁性较强,但N极在下端,不符合题意;

B、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较少,磁性较弱,N极在上端,不符合题意;

C、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较多,磁性较强,N极在上端,符合题意;

D、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较多,磁性较强,N极在下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安培定则和影响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强弱的因素,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5.如图,某同学用F=300N的力将重为4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高为3m,底边为4m,斜面的机械效率()

A. 93.75% B.80% C. 56.25% D.45%

考点:斜面的机械效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知道物体重和斜面的高度,根据W=Gh求出有用功;知道斜面高度和斜面底边长,求出斜面长度;知道拉力和斜面长度求出总功;根据机械效率公式求出机械效率.

解答:解:有用功:W有用=Gh=400N×3m=1200J,

斜面高3m,斜面底边是4m,所以斜面长度为:s==5m,

总功:W总=Fs=300N×5m=1500J,

机械效率:η===80%.

故选B.

点评:(1)此题把数学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科间的整合.

(2)对于机械效率的问题,想法求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机械效率求解.

6.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容器中装有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向上.若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则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A.探头橡皮膜向下,h增大B.探头橡皮膜向下,h减小

C.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增大D.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减小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2)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等于U型管内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AB、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容器中装有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向上.若保持探头深度不变,h不变.两个选项都错误.

CD、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同,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变,根据p=ρgh,U型管液体密度减小,高度增大.故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中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变,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等于U型管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这是解决本题关键.7.用一块金和一块银做成一个合金首饰,测得首饰的密度是15.0g/cm3.已知金的密度是19.3g/cm3,银的密度是10.5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块的体积比银块的体积稍大一点B.金块的体积比银块的体积大得多

C.银块的体积比金块的体积稍大一点D.银块的体积比金块的体积大得多

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由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合金的密度越接近哪个物体,使用的那种合金的体积更大一些.

解答:解:用一块金和一块银做成一个合金首饰,测得首饰的密度是15.0g/cm3.已知金的密度是19.3g/cm3,银的密度是10.5g/cm3.合金首饰的密度更接近于金,金的体积大于银的体积.

故选A.

点评: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极端方法解决,合金中含有的密度大的体积越大,合金密度越接近密度大的金属密度.8.图示电路中,两电流表相同,R1、R2、R3的阻值相等.突然,某一电阻出现故障,使两电流表的读数之比为2:1,则电路故障是()

A. R2短路B. R2断路C. R1或R3短路D. R1或R3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2、R3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R1、R2的电流,分析电路结构,根据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及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电路故障.

解答:解:三个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两端,三个电阻相同,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每一个电阻的电流相等,设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为I;

A、如果R2短路,电源短路,两电流表示数相同,会损坏电流表及电源,故A错误;

B、如果R2断路,则IA1=I、IA2=I,两电流表示数相等,故B错误;

C、如果R1或R3短路,电源短路,两电流表示数相同,会损坏电流表及电源,故C错误;

D、如果R1或R3断路则IA1=2I、IA2=I,两电流表示数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清楚电路结构、乙感应并联电路特点即可正确解题.

9.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30cm

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得到的是10cm的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凸透镜焦距的求法,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此题的光斑不是凸透镜的焦点.

10.甲、乙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上电压恒定的电源,每个灯泡消耗的功率为P0.突然,乙灯泡灯丝烧断,搭接灯丝后,甲消耗的功率为P1,乙消耗的功率为P2,则P0、P1、P2的关系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A. P1>P0>P2 B. P0>P2>P1 C. P1>P2>P0 D. P2>P0>P1

考点:实际功率.

专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灯丝断了再接上,电阻变小;在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电阻发生变化,各用电器消耗的功率用公式P=I2R 分析.

解答:解:设原来电阻都是R,搭丝后乙变成r,r<R,电源电压U一定,

搭丝以后总电阻小了,电压不变,因此总电流增大,甲上的电压变大.甲电阻没变,所以甲的功率变大,P1>P0;

搭丝以后的电流I=,原来电流I0=

乙灯泡灯丝烧断前后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

(R+r)2﹣4Rr=(R﹣r)2>0,

所以>1,即P2<P0.

故选A.

评:

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的计算,熟练利用公式P=I2R及其变形,是解决此题的难点.

二、填空题(本题有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10分)(2012?乌鲁木齐)中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汽车的知识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之一.

(1)汽车高速行驶时,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轻紧急刹车时由于人的惯性带来的伤害.北方寒冷的冬天,汽车应使用凝固点较低的防冻液;还要换上防滑轮胎,以增大汽车在冰雪路面上的摩擦力(摩擦).(2)汽车的防雾灯发出的是黄光.交通灯的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完全(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凸)镜,可以扩大视野.在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减少噪声污染.

(3)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汽车的速度是42.5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熔点和凝固点;惯性;凸面镜和凹面镜;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根据惯性定律进行分析,即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为了防止防冻液凝固,其凝固点要比周围环境的温度要低一些;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交通信号灯的三种颜色是:红黄绿;汽车的后视镜用的是

凸面镜,它能够扩大司机的视野;

(3)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

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

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

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1)汽车紧急刹车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要向前冲,系上安全带可以减轻紧急刹车时由于人的惯性带来的危害;北方寒冷的冬天,为了防止防冻液凝固,汽车应使用凝固点较低的防冻液;

(2)汽车的防雾灯发出的是黄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交通信号灯的三种颜色是:

红黄绿,因此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汽车的后视镜用凸面镜做成,是为了扩大司机的视野;在城

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减少噪声污染;

(3)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t′=△t﹣+=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

故答案为:(1)惯性;凝固点;(2)黄;不完全;凸面;扩大;噪声;(3)85;42.5.

点评:前面两问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第三问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这是本题的一个难点.

12.(6分)(2012?乌鲁木齐)小明学习了物理知识后,用旧铁桶制做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能属于一次(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它是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填“裂变”或“聚变”)产生的.

(2)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铁桶应刷成黑颜色.使用过程中,小明发现铁桶升温比水快,这是因为铁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若铁桶中水的质量是100kg,经过一段时间水温升高了40℃,水吸收的热量是 1.68×107 J.冬天,要把铁桶中的水放掉,是因为水结冰体积会变大,易损坏铁桶.[C水=4.2×103J/(kg?℃)].

考点: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太阳内部进行着核聚变,由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释放

出核能.

(2)①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②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

或降低的少.

③根据Q=cm△t求得水吸收的热量;

④因为相同质量的水和冰他们的体积是不一样的.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是

0.9×103kg/m3.冬天水变成冰体积变大.

解答:解:(1)太阳能是直接吸收阳光来利用的,是一次能源;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①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所以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铁桶应刷成黑颜色;

②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铁比较,在同样太阳光照射(吸收相同的热量)下,水

的温度升高的慢;

③Q=cm△t=4.2×103J/(kg?℃)×100kg×40℃=1.68×107J;

④铁桶中有水,冬天水会结冰,冰密度变小,体积就会变大,这样容易把铁通涨破,所以冬天,

要把铁桶中的水放掉.

故答案为:(1)一次;聚变;(2)黑;小;1.68×107;变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凝固的特点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知识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3.(8分)(2012?乌鲁木齐)普通电饭锅是厨房常用的家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1)电饭锅应使用三线(填“两线”或“三线”)插头,工作电压是220V.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通常电饭锅煮米饭不会糊锅,是因为当锅内温度达到103℃时,温控(填“温控”或“声控”)开关会自动断电,此时,锅底没有(填“还有”或“没有”)水.

(3)煮饭时,锅盖被顶起,气体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若电饭锅的加热功率是1000W,保温功率是100W,在一次煮饭中,加热和保温共用24min,耗电0.31度,加热时间是18min.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沸腾及沸腾条件;能量的相互转化;热平衡方程的应用;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焦耳定律.

专题:计算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盒三脚插头,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漏电时,人接触家用电器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

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P=I2R,在电阻一定时,发热功率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电饭锅上有温控开关,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开关自动断开,切断电源;

液体高于沸点是气态,低于沸点是液态,等于沸点可能是液态,可能是气态,可能是液气共存.

(3)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外界对物体做功,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

电饭锅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总和是24min,设加热时间是t1,保温时间是24×60s﹣t1,根据W=Pt

求出消耗的电能,求出加热时间.

解答:解:(1)电饭锅应使用三线插头和三孔插座,放置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工作电压是220V.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P=I2R,在电阻一定时,发热功率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锅内温度达到103℃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切断电源.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锅内温度是103℃,所以锅底没有水.

(3)煮饭时,锅盖被顶起,锅内水蒸气对锅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设加热时间是t1,保温时间是24×60s﹣t1,

电饭锅加热和保温共消耗的电能为0.31度,

所以P1t1+P2t2=W,

1000W×t1+100W(24×60s﹣t1)=0.31×3.6×106J,

所以,t1=1080s=18min.

故答案为:(1)三线;220;热;平方;(2)温控;没有;(3)内;18.

点评:电饭锅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通过电饭锅考查了家庭电路电压、电热、三线插头、功率计算等,综合性很强.

14.(6分)(2012?乌鲁木齐)蹦床运动深受青少年喜爱,已被列入奥运比赛项目.重600N的运动员竖直下落到蹦床,然后被弹起,整个过程中运动员始终保持四肢并拢的直立状态,不计空气阻力.

(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人的重力做功,落到蹦床后,运动员所受弹力的方向向上.当落到最低点刚要反弹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运动员被反弹的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向上.

(2)运动员刚离开蹦床时,受到的弹力为0N.反弹后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填“守恒”或“不守恒”).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弹性形变越大,发生弹性形变越难,弹性势能越大.在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性势能.

解答:解:(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人的重力做功,落到蹦床后,运动员所受弹力的方向向上.当落到最低点刚要反弹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运动员被反弹的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向上.

(2)运动员刚离开蹦床时,受到的弹力为0N.反弹后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是因为在与蹦床接触时,有部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

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

因为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守恒.

故答案为:(1)重;向上;大于;向上;(2)0;守恒.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

化.

三、作图、实验与简答题(本题有6个小题,共20分)

15.(2分)(2012?乌鲁木齐)从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入射到凹透镜上,作出折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对于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6.(2分)(2012?乌鲁木齐)木条在F作用下正绕O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作出作用在木条上且与桌面平行的最小作用力F.

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由图示确定最大动力臂,然后作出动力与动力臂.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支点O与杠杆右端点的连线为力臂时,动力臂最大,此时动力(人的作用力)最小,连接支点O与杠杆右端即可得最大动力臂,过杠杆右端点作力臂的垂线段即可作出动力,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确定最长的力臂,再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确定作用在杠杆上最小的力.

17.(2分)(2012?乌鲁木齐)a是垂直纸面放置的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当它以v运动,产生感应电流I;若要产生与I等大反向的电流,作出导体的运动方向.

考点:电磁感应.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在磁场方向不变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改变;在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改变.

解答:解:如图,要改变感应电流方向可以在磁场方向不变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来改变感应电流方向,所以可以使导体向下运动.如图.

点评: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根据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判断如何改变感应电流方向.

18.(4分)(2012?乌鲁木齐)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下.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取一厚度为d的平板玻璃垂直纸面放置.物体s与纸面垂直,距玻璃a表面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

(1)S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为2L.

(2)若将S远离玻璃板,像会远离(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S和它一次反射成的像关于平面a(填“a”或“b”)对称.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2)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分a b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S和它一次反射成的像关于镜面

对称.

解答:解:(1)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故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为2L;

(2)若将S远离玻璃板时,S到玻璃板的距离变大,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变大,S的像将逐渐向

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因A面面对S,故S和它一次反射成的像关于平面a对称.

故答案为:(1)虚;2L;(2)远离;a.

点评:(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区别实像和虚像的重要方法.

19.(5分)(2012?乌鲁木齐)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弹簧下悬挂50g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0.5N(g取10N/kg).

(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线.

悬挂物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弹簧伸长量/cm 0 1 2 3 4 5

(3)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1.75N.

(4)由图线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G=mg可求得弹簧受到的拉力;

(2)横坐标表示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纵坐标表示弹簧的长度,用数学上的描点法可以画出弹簧

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象;

(3)该实验探究的是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弹

簧伸长1cm,然后可求得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

(4)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答:解:(1)弹簧受到的拉力G=mg=0.05kg×10N/kg=0.5N.

(2)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绘制出图象如下:

(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所以当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

弹簧受到的拉力是1.75N;

(4)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定限度内,各点的位置在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因此由此实验

可得: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0.5;

(2)见下图;

(3)1.75N;(4)正比.

点评: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特别区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不同,同时,得出的结论应该具有普遍性.

20.(5分)(2012?乌鲁木齐)某负温度系数(NTC)的温敏电阻R.其阻值与温度关系如图丙.现用该电阻测量环境的温度,实验电路如图甲.

(1)根据图甲,将图乙连接完整,且使滑片向右滑动时,毫安表的示数减小.

(2)该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当温敏电阻在某环境中放置足够长时间后,电压表读数为2.0V,毫安表读数为0.50mA,该环境温度是40℃.(4)若考虑温敏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对其阻值的影响,测出的温敏电阻的阻值比该环境中的实际阻值小(填“大”或“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实验题;作图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电阻R串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滑片向右滑动时毫安表的示数减小说明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即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

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

(2)根据图丙分析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图丙查出对应的温度;

(4)考虑温敏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对其阻值的影响,则温敏电阻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由图丙可

知所测温敏电阻与环境中的实际阻值关系.

解答:解:(1)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电阻R串联,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与开关相连,如下图所示:

(2)由图丙知,温度升高的同时,温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所以可得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

(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4×103Ω

由图丙知,此时温度为40℃;

(4)考虑温敏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对其阻值的影响,则温敏电阻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由图丙可知,所测温敏电阻小于环境中的实际阻值.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减小;

(3)40;

(4)小.

点评:本题是探究温敏电阻的特点,考查了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的能力,在连接过程中需注意连接的方式及顺序;考查了对图象的分析及欧姆定律的应用,一定要学会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四、计算题(本题有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解题要有计算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结果不得分)21.(5分)(2012?乌鲁木齐)如图,R1=3Ω,R2=6Ω电流表示A1的示数为2A,求

(1)电源电压;

(2)电流表A2的示数.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2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A2的示数.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2A×3Ω=6V;

(2)通过R2的电流:

I2===1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流表A2的示数:

I=I1+I2=2A+1A=3A.

答:(1)电源电压为6V;

(2)电流表A2的示数为3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22.(5分)(2012?乌鲁木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薄壁容器高20cm,能容纳2kg水.现将密度0.6×103 kg/m3、边长5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水的该容器中,液面恰好和容器口相平,如图所示.

(1)求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

(2)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有压力,至少需要从容器中吸出多少千克的水?

考点:浮力的利用.

专题:计算题;浮力.

分析:(1)根据由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出木块的重力和浮力的等式,即可求出木块排开水时浸没的深度,由木块的边长可求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使木块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则至少木块受到的浮力

与木块的重力相等,据此求出容器内水的深度,然后求出需要从容器中吸出水的高度,利用高度

的比值可求吸出水的质量.

解答:解:(1)∵木块密度为0.6×103kg/m3,小于水的密度,则木块放入水里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F浮=G木,

即:ρ水gV排=ρ木gV木,

∵V排=h排a2,V木=a3,

∴ρ水gh排a2=ρ木ga3,

∴h排=a=×5cm=3cm,

所以h露=a﹣h排=5cm﹣3cm=2cm;

(2)使木块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与木块的重力至少相等,

由前面可知:h排=3cm,

∴吸出水的高度为h吸=h﹣h排=20cm﹣3cm=17cm,

∵容器高20cm,能容纳2kg水,

∴吸出水的质量为:m吸=m=×2kg=1.7kg.

答:(1)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2cm;

(2)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有压力,至少需要从容器中吸出1.7kg的水.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注意吸出水的高度的求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