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一、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1)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蓝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2)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3)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二、企业架构的组成: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企业应用结构是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建立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通过应用系统的集成运行,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流动,代替手工的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的成本。

(4)企业技术架构:保障企业应用执行

企业技术架构是实现企业应用架构的底层技术基础结构,通过软件平台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间的相互作用支撑企业应用的运转。

三、企业架构方法论:搭建灵活的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的建立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横向,从企业业务战略导入,实现企业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渐进演化;纵向,每个架构的建立,按照“计划-评价-执行”的循环方法,逐步完善。这一过程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企业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经验的专门人才的参与,目前IT管理咨询公司所提供的IT战略咨询或IT规

划咨询服务对建立企业架构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架构的运转也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证,基本思想是按照“运行-监督-反馈”的过程,建立配套的组织、资源、方法和工具来保证企业架构的运转。

评价企业架构方法论的基本准则是:建立起的企业架构在运行中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企业业务战略发展的需要。

四、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实施成功的企业信息化

(1)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投资准备:价值和风险的平衡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需要准确评估企业IT投资的价值和风险,在价值与风险间找到平衡点。经验证明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基本准则是:企业架构的投资应当占整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20%,而且把它当作一个长期战略性投资来考虑。因为,事实证明20%的投资已经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80%的价值,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也因此而降低。

(2)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组织准备:业务和IT的互动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需要业务部门和IT部门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定位,真正提升IT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使IT组织成为企业业务战略制定、业务运作模式规划的主动参与者。

(3)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资源准备:机会和能力的匹配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考虑企业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考虑企业的特点和能力与其机会的匹配程度,从而正确评价在现有资源状况下企业架构建立的广度和深度,保证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目录 1.1系统基础架构 (3) 1.1.1.总体架构 (3) 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4) 1.1.3.网络系统设计 (7) 1.1.4.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 (10) 1.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16) 1.1.6.系统部署架构 (18) 1.1.7.逐步实现私有云环境建设 (21)

1.1 系统基础架构 1.1.1. 总体架构 系统基础架构层由环境支撑系统、网络系统和基础软硬件系统组成,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满足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需要,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基础运行环境。 1、 系统基础架构层在整个体系架构中的相对位置 2、 系统基础架构层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网络环境:我委信息系统所面对的各类连接网络边界,主要包括委内部办公网络、党政机关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

国土资源部/省网络、住房建设部/省网络)、ISP接入网(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网络)、无线网络等 软件环境: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环境,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GIS软件、虚拟化软件、自动化部署监控软件等 硬件环境:微机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网络硬件设施等 机房环境:场地、空调、UPS、环境监控、综合布线等 下文将针对基础设施层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1. 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现有的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机房在设计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交易大厦机房。主要表现在,机房制冷、UPS电源和功能区域划分

方面存在瓶颈,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也有较大隐患,不利于后期维护。作为基础运行物理环境,需要新建新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理念先进,配置全面,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应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充分考虑机房系统功能完善、适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节能减排。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可扩、高灵活和高开放的,相关设计应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 1、按照不同功能用途,划分特定区域 2、采用模块化智能配电模式,便于在线扩充和智能化管理。UPS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研究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 研究 电力技术与应用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研究 裴求根 广东电网公司广东广州510600 StudyOfEnterpriseArchitectureontheTop-levelDesign0fInformatizationfor PowerGridCorporation 2Q£"一4e" GuangdongPowerGridCorporationGuangzhouCityGuangdong510600 ABSTRACT:Top—levelDesigninghasbecomeanimportantmissionforpowergridcorporationsintheTwelfthF iveYearsPlanningofChina.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becomesabridgebetweentheTop-levelDesignandth§feasibleITconstruction.becauseithasbothofthefourlevels architecturesofbusiness.application,dataandtechnologyandtheITgovernance.Thispaper discussedtheEAframeworkandrelationwith Top—levelDesigning.andgivesthegeneralsolutionforpowergridcorporationstouseEAupgradet heirinformatizationwithTop—level Designingdirections. KEYWORDS:PowerGridCorporationTop—levelDesignEnterpriseArchitecture 摘要: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加强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国资委对央企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服务型 央企,面临着如何落实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与企业架构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企业架构管理框架的基础 上,提出基于企业架构资产和遵从管控的电网企业架构解决方案,支撑电网企业信

智能工厂信息化架构及MES系统整体规划-----180626

智能工厂信息化架构及MES系统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制造企业的三个管理平台规划,其信息化系统整体架构规划如下: 工业软件 软件 工业控制 書能设备基于整体信息化架构规划,实现的网络拓扑架构如下: 客户、供应商,外协5

MES 整体规划 MES 生产执行系统自上向下分为五个层次:用户整合层、分析系统层、应用子系统层、 DCS/PLC 智能仪表 手工录入 ■] 针对具体一个工厂或制造车间的网络拓扑架构如下: 公囲员工通过克厢访问 「 1 耳 农忡办厂商 各事业胡 生产管控平台层和数据中心层。如下图所示:

系统层次结构说明 用户整合层:通过统一的门户,采用灵活严格的权限设置,使企业内外的用户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业务操作,实现全面的协作。 分析系统层:整合企业的所有有效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子系统层:基于SOA模式的标准应用模块组成,可根据企业需求灵活配置。 生产管控平台层:由应用建模平台、工作流平台、系统运行平台组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和运行基础,该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满足企业不断扩展的业务需求。 生产数据中心层:由数据采集总线、实时数据库、分析数据库、数据访问服务组成。基于SOA的先进技术平台 平台化:基于SOA的平台化设计,集应用建模系统、工作流系统、实时数据系统、系统运行于一体。 灵活性:提供灵活的“随需应变”策略,支持业务规则和界面的灵活配置,支持工 艺流程的灵活定义,可根据业务需求变化快速重构系统。 先进性:采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利用BS+CS应用模式,包括SOA技术、WEB技 术、XML技术、中间件技术、软件组件技术等。 安全性:充分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保证系统平台的可靠性达到99.99%。 开放性:向下与DCS、PLC、SCADA等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向上与ERP、CRM和SCM等应用系统集成。 分布式:支持分布式应用部署和分布式数据管理,支持负载平衡,满足集团化企业 的管理需求。 国际化:支持多语言灵活切换。 易用性:界面友好、风格统一,操作简单方便。适合联宜电机的先进生产管理系统

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DOC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蓝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建筑或制造工程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一个建筑物或是一个产品。在建筑工程或是制造工程中,我们都会有一张建筑物或产品的设计图纸,它是搭起高楼大厦或是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的基础。同样,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 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企业架构的组成: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企业信息化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遇到建筑工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0487960.html, 企业信息化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应用层次和水平不断地提高,企业迫切需要集成化、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需要,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决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认识不足或给以忽视,导致系统的集成性、扩展性比较差,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来化解这一难题。 一、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为技术基础,侧重于业务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建立业务模式、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并架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M),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DER)来解决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方法。

企业信息化是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顶层设计极为重要。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方法着眼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与数据两大核心体系,通过企业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协同参与,对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融合业务流程优化(BpI)思想,运用信息工程的方法建立企业的业务模型;通过对用户视图的规范化和结构化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中抽取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基本表,为后续的数据建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企业应用系统、程序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功能模型,指导后续的选型;通过建立针对全企业范围的主题数据库,即抽取概念数据库及逻辑数据库的方式建立数据模型,确立了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框架,并通过体系结构模型来指导物理实体库表的建设及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顺序。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的方法其内核就是企业信息化公共模型及基础标准的构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一个工程化的方法,更侧重于强调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与配合,在技术路线正确的前提保证下,如何协调企业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热情,经过详细地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将业务需求讲清楚、理清楚,

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化基础

[模拟] 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化基础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下关于信息和信息化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化就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B.信息、材料和能源共同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这三者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C.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D.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参考答案:B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物质(材料)、能量(能源)、信息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资源,其中,物质和能量是更为基本的资源,信息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资源。物质资源提供给人类的是各种材料,能量资源提供给人类的是各种动力,而信息资源提供给人类的是知识和智慧。从潜在的意义上讲,信息是可以转化的。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信息可以转化,这当然需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就是信息必须被人们有效地利用。没有这个条件,信息是不可能发生这种转化的。同样,“知识就是力量”也是需要这样的条件的。显然,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信息,就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开发或节约更多的能量,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这方面,将有许多工作可做,有许多潜力可挖。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都推荐建立表示数据类(主题数据库)和过程之间关系的CU矩阵M。其中若第i号过程产生第k号数据类,则Mik=C;若第j号过程使用第k号数据类,则Mjk=U。矩阵M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2) 和(3) ;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4) 。 第2题: A.关系数据库 B.层次数据库 C.网状数据库 D.共享数据库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公司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方法论_v3.4

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方法论二零一五年四月

目录 1架构依据 (4) 2核心概念 (5) 2.1总体架构 (5) 2.2系统架构 (5) 2.3架构遵从 (6) 2.4架构角色 (6) 2.4.1企业架构师 (7) 2.4.2业务架构师 (8) 2.4.3应用架构师 (9) 2.4.4数据架构师 (10) 2.4.5技术架构师 (11) 2.4.6项目经理 (12) 2.4.7架构资产管理员 (13) 3方法论介绍 (14) 4分阶段实施 (16) 4.1分析现状阶段 (16) 4.2设计架构阶段 (19) 4.2.1业务架构设计 (19) 4.2.2应用架构设计 (27) 4.2.3数据架构设计 (35) 4.2.4技术架构设计 (42) 4.3制定路线阶段 (68) 5附录 (72)

1 架构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参考了国际先进架构管理办法、已有架构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意见等.

2 核心概念 2.1 总体架构 信息化总体架构(以下简称“总体架构”)是公司信息化核心能力,由企业级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部分组成。其中, 1. 业务架构,定义了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创新要求的业务战略、业务能力、 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为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提供关键输入。 2. 应用架构,描述了业务应用划分、应用组件构成,业务应用与业务能力、 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业务应用间及业务应用内部各部分间的集成关系,业务应用部署模式。 3. 数据架构,是从跨组织、业务、应用的视角进行数据组织和管理,包括 对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数据的处理、存储、转换、整合、分布制定的策 略、模型、流程,以及数据资源管理。 4. 技术架构,是支持应用架构、数据架构的技术平台架构。它描述了支撑 业务、应用和数据实现部署所需的软硬件逻辑能力,定义了各基础设施 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组件与应用和数据的关系,为应用和数据提供一个 可实现的基础平台;定义支撑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体系;根据企业或组 织的需要定义安全能力和功能,在业务安全需求和信息安全需求之间建 立联系。 2.2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是指按照软件工程方法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逻辑和物理设计,定义信息系统的执行、开发和运行环境,是总体架构在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四个架构领域针对具体信息系统或项目的方案视图和设计细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要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要素分析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人才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核心化,成规模性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已经成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系统的顶层设计就成为关键环节。 宏景软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服务的领航企业,总结了上千家企事业单位e-HR系统的成功建设经验,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六大要素分别为: 1.从顶层规划设计好系统的服务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应用部门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延的不断扩大,将来的人力资源系统不仅要服务于组织内部的所有人员,也要服务于组织外部的相关人员,不仅满足服务对象的信息检索、信息共享需求,也要满足于服务对象的业务参与、互动交流等需求。组织内部服务主要包括:高层领导的决策支持、中层直线经理的业务互动、普通员工的信息获取等,组织外部服务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信息采集与互动、顾问人员的信息共享、上级或政府机构的信息获取等。 2.从顶层规划设计合理的系统业务需求内容及实现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了很多企业核心的管理内容,尤其是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影响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工作心态和满意度等。因此系统规划时务必设计合理的业务范围和需求内容,需要结合本组织的实际环境、状态、发展目标等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的业务。建议人力资源系统建设顶层规划可以全面涉及并适当前瞻,实施步骤则至少划分为三个阶段,如首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效率提升,通过实施员工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建设,实现人员信息的动态统计分析、信息共享,以及工资核算、合同处理、保险福利、报表统计等的自动化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解放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精力。第二阶段是完成面向全员的动态服务和业务流程网络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随时、随地、随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信息获取、业务参与需求,提升组织的日常运营效率。第三阶段则是以人才评估、培养、考核、发展为主线,通过实施能力素质、职业生涯、培训发展、绩效管理等体系,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协同化的人才资本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组织驱动业务的高端管理职能。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

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 们遵循如下的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 长远的角度考虑。 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 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 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 和可靠。 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 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 的应用。 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 降低建设成本。 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 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 式数据的存储。 1.2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 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 TCP/IP、SSL 等业界主流标准

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 规范作为信 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 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 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 统的集成。 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 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 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 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 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 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 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 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 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 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 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 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 的SMP 对称多处理结构 1.3 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 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 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 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 信息化顶层设计的xx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 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一、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 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1)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xx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2)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3)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二、企业架构的组成: 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 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 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 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企业应用结构是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建立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通过应用系统的集成运行,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流动,代替手工的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的成本。 (4)企业技术架构: 保障企业应用执行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 如何从海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中迅速精确地获取本企业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如何针对不同的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定制相应的信息和知识产品?如何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协同的信息平台,简化企业组织结构?如何对设计的流程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如何对项目的进度及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如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提高设计的成品质量、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设计类企业时时思考的问题。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单纯依靠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必然提到了整个企业的议事日程上。 这些问题最终还是依赖于“以网络为支撑,管理平台与业务平台分离,以专业技术应用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的建立。 [考虑其行业的特点,在内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重点需要构建两大信息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和业务信息平台。] 量身设计企业信息化 信息平台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产生有利于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信息,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一个信息平台由众多子系统集合而成,这些子系统按公司内部的功能链组成一体。例如一个大型企业的信息平台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制造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对设计企业而言,考虑其行业的特点,在内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重点需要构建两大信息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和业务信息平台,其中,管理信息平台主要针对日常办公、运营管理等企业管理方面,而业务信息平台主要针对设计业务本身。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

目录 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2) 1.2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2) 1.3 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3) 1.4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4) 1.5 总集成设计原则 (4) 1.5.1总体设计原则 (4) 1.5.2系统及应用支撑环境设计原则 (5) 1.5.3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原则 (7) 1.5.4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7) 1.5.5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8) 1.5.6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10) 1.5.7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设计原则 (11) 1.5.8项目管理与人员培训设计原则 (12)

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 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 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 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 等业界主流标准 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 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

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图1清晰的展现了我们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且,这些应用系统在各自服务的生产领域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决策层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决策数据。 1 问题描述 以上各应用系统系我企业最初始的应用系统架构。由于各个应用系统是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投用初期并未体会到各个应用系统合理架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众多系统正式上线投用的时候,问题逐一暴露出来,下面列举最关键性问题: 1.1 不能完成“一站式”系统登录 通常一个用户需要使用多个应用系统,从图1的设计架构来看,需要对同一用户进行多个系统单独授权。这不仅可能需要用户记住很多的登陆账号,而且必然造成用户多次登陆才能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的麻烦。 1.2 数据不唯一、未共享 对同一个企业,某些基础数据往往需要唯一、统一。如本系统的“物资管理系统”、“劳保工具系统”等中需要关联“员工管理系统”中的员工信息,进而了解该员工拥有的物资设备以及劳保发放情况等;而某些业务数据通常需要作为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原始数据。而原各独立设计的系统很难做到。 1.3 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 因为各个应用系统均为独立设计,开发。其各自的业务操作流程并未统一考虑,往往造成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

1.4 功能重叠、交叉 各个应用系统的独立架构设计,必然造成系统功能的重叠、交叉。如,为进行“物资管理系统”、“劳保工具系统”等中员工物资设备及劳保情况的操作和统计,必须在各自的系统中添加员工信息等功能等。这既是功能上的重叠,又是开发中的重复。 2 问题分析 各类问题的暴露,其根本在于设计之初缺乏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ing,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尽管某些中小企业并不完全需要或完全符合ERP系统的设计、运营和管理模式。但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将ERP系统设计思想和理念融入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尽量做到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以及管理改善持续化。究其原因: 2.1 缺乏统一、集成化的架构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主要由于建设的应用系统,仅仅从生产或管理需求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架构:1)未考虑到和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未做到很好的开放性;2)对企业待建应用系统预测性不高。 2.2 未进行关联应用系统统一设计 1)数据库未进行统一设计,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唯一、共享基本没实现;2)软件系统没进行合理架构开发,从而造成操作上的繁杂和功能上的重叠。 2.3 操作流程不统一、不规范 部分应用系统的业务操作未结合企业的QHSE标准流程,有的业务办理流程则仅仅是从部分应用单位调研。从而导致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流程不统一、不规范。 3 架构分析设计 鉴于以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合理架构。彻底改变原多系统、独立架构设计的模式,改进为集成化系统、合理化业务流程。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更加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 3.1 业务架构 1)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准确地预见将来可能建设的业务系统,和已建应用系统进行业务统一规划、归类;2)梳理各类业务流程,以企业的QHSE标准流程为蓝本,并结合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整理为统一、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且做到易合理化改进。当然企业的QHSE标准流程也随之得到完善和改进。 3.2 应用架构 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整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即将类似或相关联的业务设计为同一操作模块,所有的模块架构为综合信息平台,从而达到统一授权,统一登录以及方便、快捷

完整word版,顶层设计方案总结,推荐文档

项层设计总结 1项层设计内容 1.1基础设施建设 1.1.1宽带网络 (1)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2)宽带网络普及率 (3)宽带用户渗透率 1.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1.2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 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 应达99%以上。 1.1.1.4广播电视网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 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电子政务外网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 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子政务的外网服务平台、内网办公平台,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规范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1.1.3政务数据中心 1.1.3.1网络需求 (1)由于政府行业的性质,在构建数据中心时需要搭建两张物理隔离的网络及 其相关的服务器、存储及运行其上的应用,两张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必须通 过单向导入设备或其它数据交换硬件设备来保证内网的安全性及数据交换 的管理和控制。政务内网和外网在数据中心的构建层面上是相似的,包括 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安全、IT服务管理和应用等。 (2)政务内、外网需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 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 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政务内外网需划分二级、三级安 全域,各安全域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划分业务功能域。不同级别安全域之 间需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不能互访。 (3)由于数据中心需要支持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因此数据中心网 络需要支持如下多种类型的接入用户: a)互联网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人员通过互联网访问数据中心来获 取公共服务; b)政府部门用户(包括办公网用户、远程办公用户、移动用户):通过访 问数据中心内网核心区业务的终端用户 c)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如系

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 1、需求的符合性 正确性、完整性;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软件项目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在进行构架设计的时候,大家考虑更多的是使用哪个运行平台、编成语言、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问题,对于和客户需求相关的问题考虑不足、不够系统。如果无论怎么好的构架都无法满足客户明确的某个功能性需求或非功能性需求,就应该与客户协调在项目范围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删除这一需求。否则,架构设计应以满足客户所有明确需求为最基本目标,尽量满足其隐含的需求。(客户的非功能性需求可能包括接口、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移植性、扩展性等等,在其他小节中细述) 一般来说,功能需求决定业务构架、非功能需求决定技术构架,变化案例决定构架的范围。需求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们,功能需求定义了软件能够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根据业务上的需求来设计业务构架,以使得未来的软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非功能需求定义了一些性能、效率上的一些约束、规则。而我们的技术构架要能够满足这些约束和规则。变化案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一个估计,结合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需求的范围,进而确定一个构架的范围。(此段From林星) 这里讲一个前几年因客户某些需求错误造成构架设计问题而引起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问题的小小的例子:此系统的需求本身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将某城市的某业务的全部历史档案卡片扫描存储起来,以便可以按照姓名进行查询。需求阶段客户说卡片大约有20万张,需求调研者出于对客户的信任没有对数据的总量进行查证。由于是中小型数据量,并且今后数据不会增加,经过计算20万张卡片总体容量之后,决定使用一种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联网的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到系统完成开始录入数据时,才发现数据至少有60万,这样使用那种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会造成系统性能的问题,而且其可靠性是非常脆弱的,不得不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从这个小小的教训可以看出,需求阶段不仅对客户的功能需求要调查清楚,对于一些隐含非功能需求的一些数据也应当调查清楚,并作为构架设计的依据。 对于功能需求的正确性,在构架设计文档中可能不好验证(需要人工、费力)。对于功能需求完整性,就应当使用需求功能与对应模块对照表来跟踪追溯。对于非功能需求正确性和完整性,可以使用需求非功能与对应设计策略对照表来跟踪追溯评估。 “软件设计工作只有基于用户需求,立足于可行的技术才有可能成功。” 2、总体性能 性能其实也是客户需求的一部分,当然可能是明确的,也有很多是隐含的,这里把它单独列出来在说明一次。性能是设计方案的重要标准,性能应考虑的不是单台客户端的性能,而是应该考虑系统总的综合性能; 性能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内存管理、数据库组织和内容、非数据库信息、任务并行性、网络多人操作、关键算法、与网络、硬件和其他系统接口对性能的影响; 几点提示:算法优化及负载均衡是性能优化的方向。经常要调用的模块要特别注意优化。占用内存较多的变量在不用时要及时清理掉。需要下载的网页主题文件过大时应当分解为若干部分,让用户先把主要部分显示出来。 3、运行可管理性 系统的构架设计应当为了使系统可以预测系统故障,防患于未然。现在的系统正逐步向复杂化、大型化发展,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况且对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响应,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

审定:审核:编写:

目录 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主要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资源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对象及其属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建设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部门职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业务与政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基础设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体系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支撑保障条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 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水利数据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统一数据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应用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享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目录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数据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共享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用户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地图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门户集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数据交换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通用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享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工具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应用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机房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计算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存储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

前言 为推进和规范水利信息化进程,水利部2003年正式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阐明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意义、目标与原则,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核心的体系框架与主要建设内容。全国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伴随着水利信息网络在全国的基本覆盖,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在线数据量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猛增加,水利信息化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规划》已经成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重要纲领性文件。 但是,近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实践表明,《规划》在协调各水利信息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保障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等方面,可操作性仍待加强,需要从全行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细化与补充。据此,2008年8月,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水利部信息办”)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于2009年3月召开咨询会,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初稿)》进行了研讨。会后,部信息办在不同范围多次组织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形成了修改稿。之后,又在不同的场合、单位及专家间进行反复研讨、沟通、协商与修改。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组切实感受到各方对水利信息化不同的审视视角和认识差异,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完成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 2009年12月,水利部在京组织召开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评审会,水利部汪洪总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成立了由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专家组听取了设计组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组在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后,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进行了完善。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始终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受惠于水利部各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部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和河海大学共同组成的设计组为设计工作的最终完成倾注了超常的艰辛,特此一并致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