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与其等因素影响。

2、 供给

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 均衡价格

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节个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供给弹性是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弹性系数被定义为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

5、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局用重要意义。

6、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技术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Pn MUn P MU P MU

2211=== =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条件是RCS 12=(P 1/P 2)。消费者均衡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等假定基础上的。当消费者收入或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点也随之变动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预算约束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工具之一。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条件,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预算约束线方程为:

P1X1+P2X2+…+P N X N=m

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 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而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能达到。

9、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州纲要理论工具之一。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这些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的效用水平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中,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中,两种商品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由此可以得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说需效率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RCS表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讴歌年公式为:RCS12=-?X2/?X1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RC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

11、价格的消费曲线

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是价格消费曲线。

12、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为替代效应。替代效用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3、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14、吉芬商品

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

其需求曲线向右上访倾斜,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也价格成反方向的变都怪,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致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这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15、生产函数

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反映了一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

关系,它与生产者所选择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并随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16、边际产量

在技术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增

加量,用公式表示为 L TP

L MP ??= ,其中MP L 为要素L 的边际产量,?TP 和?L 分别

为总产量的增量和要素L 的增量。

17、等产量曲线

生产理论中的等产量曲线和效用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是很相似的。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

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18、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关系,以保持产量不变

为前提,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称为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

19、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它是指在要素价格不变,在存在两种一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即长期中),生产者

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其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时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组合。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γω

=LK RTS (使用K 和L 这两种生产要素

时的情况)。

20、规模经济

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生产规模的变化在生产理

论中被定义为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因此,规模经济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这种变化关系有三种情况,生产要素的变化比例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量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为递减、不变或递增。

2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

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的最优配置的结果。消费者提供劳动可以获得收入以便消费商品,而时间又可以直接给消费者带来满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的提高,消费者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注意到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两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今国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销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22、帕累托最优状态

又称作经济效率,指对于一种特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得再配置可以在

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这一标准,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 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编号,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后者相对于前者使得资源配置状态得到改善,社会福利得到增进,如果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则称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率,

23、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就是私人活动所导致的成本

24、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价值,是一定是其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5、消费函数

是指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概念

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

26、线性消费函数

是指一类特殊的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成线性函数关系。以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则有y c βα+=,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对线性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27、储蓄函数

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这一函数说明:储蓄取决于收入,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储

蓄函数可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

28、投资乘数

是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且与边际消费

倾向有关。

29、税收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

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30、政府购买乘数

是指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乘数为正值,其值为边际储

蓄倾向的倒数。

31、投资函数

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γιι=。一般地,投资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

系。

32、加速数

是指产出的增长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与投资之间的理论称为加

速原理。

33、IS 曲线

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是,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这一关系的几何图形

即为IS 曲线。

34、流动偏好

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据称,由于货币是流动行最大的资产,

故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

35、货币供给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银币、纸币、和银行存

款的总和。

36、LM 曲线

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

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37、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

是指西方财政制度本省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时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

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38、斟酌时用的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而主动地采取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来稳定总

需求水平、实现经济充分就业的一种机动性货币政策。具体说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要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总需求过多,物价持续上涨时,政府要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39、法定准备率

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0、公开市场业务

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

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41、总需求曲线

表示经济当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地,需求总水平与价格水平

呈反向关系。也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可以公共IS-LM 模型来求得。

42、新古典增长模型

43、资本-产出比

一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

这一比例被称为资本-产出比。如果K 代表资本,Y 代表产量,则资本-产量比为Y K Y =。这一比率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技术装备程度。

44、储蓄率

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Y S

S =。

45、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

的上涨。

4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

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7、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作了如下明确的定义,符合如下四个条件的市场就是完全竞

争市场。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消费者或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市场中的每一个卖者和买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48、寡头垄断市场

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消瘦的一种市场组织。根据产品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试产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寡头垄断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行程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的规模经济,行业中几家企业对某些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持和支持。

4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带来的边际

效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即MC MR =。

50、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得的收入增量。用公式表示为:

Q Q QTR Q MR ??=)

()(,其中MR 表示边际收益,TR 表示总收益,Q 表示产品。

二、简答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答:需求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品、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需求的变动在几何上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消费者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来能够,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该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来能够,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是,该商品需求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若该商品替代品价格上升或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其需求曲线右移或左移。若该商品的互补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或增加,其需求曲线左移或右移。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程度增强是,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在下一期上升或下降时,就会增加或减少对该商品的限期需求量,从而其需求曲线右移或左移。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答:供给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是指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等,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生产的成本。当商品滋生价格不变时,生产成本的上升或下降会减少或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供给量减少或增加,供给曲线左移或右移。

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而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某商品价格不变。而其相关商品(互补品或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是,生产者会增加或减少该商品生产而转向生产相关商品,从而使该商品供给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当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就会增加产量,反之,就会减少产量,从而使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动。

3、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技术效用论加以说明。

答: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就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获得最大效用。使用拉格朗日方法,可解得以上条件极值问题中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一阶条件为Pn MUn P MU P MU

2211=== =λ,即商品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的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表示需求价格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若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购买这些所愿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来能够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越来越第。因此,在价格-数量坐标平面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假设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进行消费,则均衡条件可以写为:λ=P MU

,它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

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该式还意味着: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其边际效用MU 随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因此,为了保证均衡条件的成立,在货币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商品需求价格P 必然应同比例于MU 递减而递减。这同样能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费这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这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职能有一条,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

如图,预算线AB 与无差异曲线I 2相切于E 点,点,两者的斜率相等。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预算线斜率的绝

因此,消费者RCS 12=(P 1/P 2)。这一均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

效用,而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点时,RCS12>P1/P2,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线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电E。当消费点位于D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AB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逐步走向均衡点E靠近,显然,只有在E点,RCS12=P1/P2,才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AB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电,在该点,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答: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应水平。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OX

1和OX

2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5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物品,

在商品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

1

相切于a点,a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

AB′,AB′与无差异曲线I

2

相切于b点,b为价格下降以后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

X 1′X

2

″为商品1的价格下降引起的总效应。

过C点作AB的平行线,得补偿预算线FG,于是,由a点到c点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

增加量为X

1′X

1

″,就是P

1

下降的替代效应。它是由于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不改变

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在这里,需求量的增加量X

1′X

1

″为正值,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替

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而由C点到b电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X

X'''

''是由P1下降引起的收入效应,在这里,收入效应X

X'''

''也是正值;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正常物品的总效应X

X'''

''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6、为什么说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答:以序数效用论为例说明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不饱和性,边际替代率递减等特点。消费者的消费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最求最大的效用。

序数效用的特点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收入约束用预算约束先表示。消费者的均衡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先相切之处,均衡条件为:RCS12=P1/P2

试用上述均衡点的获得方法,不断变化某商品的价格,则可找出相应的均衡点,连接这些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可得到价格消费曲线。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

X2

A

l 1

l 2

l3

B''B B'

分析图(a)中价格,消费曲线P1CC上的两个均衡点E和E'.可以看到,在每个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均衡点E1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对应于图(b)中的A点,而价格P下降,P达到均衡点变

″,DUIYINGYU (b)中的B点,连接AB,可得到单个为E′,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到X

1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从序数效用论者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应水平的需求量。

7、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指理性的生产者所限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范围。

在短期内,并且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可变的话,则该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处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与边际产量等于0的点之间。如图(a)。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在L1和L2之间。在L1的左边,生产要素投入L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相对于固定投入而言,变动投入L相对不足,增加L投入可增加总产量,显然,理性的厂商不会将投入数量停留在这一范围内。在L2的右边,边际产量为负,厂商也不会把投入增加到这一范围。因此有在L1与L2之间才是投入的合理区域。

在长期内,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假定有两种投入K 和L 都是可变的,那么,两种

可投入要素的经济区域是其斜率为负的区域。如图(b )中OE 和OF 包含的范围。就一条等产量曲线而言,投入K 超过OE 和投入L 超过OF 的范围,则意味着生产同一数量的产量可以通过同时减少L 和K 来实现,因此理性的厂商会把投入组合限定在L 和K 可以有效替代的区域内。

8、试说明短期边际产量曲线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对应关系: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

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下面对两者对应关系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该短期生产函数为:),(R L f Q = (1)

短期成本函数为:TFC Q TVC Q TC +=)()( (2)

)()(Q L W Q T V C ?= (3)

并假定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由(2)式可得:

dQ

dTVC

dQ dTVC

dQ dTC

MC +== (4) 根据(3)式,且TVC 为一常数,有0=dQ

dTVC

所以,(4)式可写作dQ dL

W dQ dTC

MC +

== L MP W MC 1

?=

由此可以得到两点结论:第一,MC 与MPL 是反向对应关系,由于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 线上升后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 是先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再上升。第二,由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曲线上凸时,总成本曲线下凹,当总产量曲线下凹时,总成本曲线是上凸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曲线相应也有一个拐点。

9、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C MR =

答:微观经济需认为,厂商行为是利己的,他们为了最期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生产,为达

到这一目的,厂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MC MR =,这一条件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合于其它类型的市场。所以MC MR =是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这一原则可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收益是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收益函数)(q R R =表示收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函数)(q C C =表示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代表利润,则按照定义:)()(q C q R -∏=,要使利润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

件是0=∏

dq d ,即0=dq dc

dq dR

dq d -=∏,所以,dq dc

dq dR

=,即MC MR =

如果MC MR ,这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增加生产有利可图,结果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成本增加,直到二者相等时,厂商才不再增加生产。如果MC MR ,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由于亏损,厂商减少生产,直到MC MR =。只有在MC MR =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获得最大利润。

10、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点? 答: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SMC MR =,由于P MR AR ==,所以该均

衡条件也可以写成:SMC P =。这就是说,在每一个短期均衡点上,厂商的产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都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有:)(p f Q =',显然,这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函数。由于短期供给函数)(p f Q ='是根据SMC MR =或SMC P =推导出来的,而SMC MR =或SMC P =是完全竞争厂商对利润最大化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p f Q ='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优产量。P 是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故由)(p f Q ='决定的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点。

11、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答: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对寡头行为进行的分析通常被称为“双头模型”。在这

一模型中,古诺假定市场上只有A 、B 两个生产和销售相同矿泉水的厂商,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 、B 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曲线;A 、B 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低谷拿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值。A 厂商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A 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在线性需求的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恰好是市场需求量的一半。由于假定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因而厂商在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2时,达到利润最大化。之后,B 进入市场。在已知A 的产量后,B 发现剩余的市场容量只有1/2。为了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出于与A 同样的理由,B 选择A 剩余市场的1/2,即全部市场容量的1/4。这之后,A 直到B 的产量后,它发现留给它的市场容量是3/4,而不是1,于是,为了利润最大化,A 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总市场容量的3/8,相应于A 剩余的5/8的市场容量,B 采取类似于刚刚进入市场时的行为,选择生产(1-5/8)/2=3/16。如此等等,经过一系列的产量调整后,A 的产量逐渐减少,而B 的产量逐渐增加,其最终的结果是,当二者恰好达到产量分别是总市场容量的1/3时,市场处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的两个厂商的数量总和,既2/3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决定。

上述均衡即是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寡头厂商的数量为

m 的情况: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应该说古诺对寡头行为的分析是经典的,通过对寡头行为的基本假定,古诺的到了一个均衡的价格和均衡的数量,从而使得这一模型可以直接纳入到新古典的体系之中,但这一模型也存在这某些缺陷。最重要的是,在古诺的模型中,厂商的最优行为是以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为前提条件的,这显然不符合至少是不完全符合现实中的寡头行为。其次,模型中假定厂商只调整产量而不

调整价格或采取非价格和非数量的竞争,这也使得该模型不能作为寡头理论的普遍结论。

1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其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耗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 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是:

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 R C S R C S

B xy A xy =,其中,x 和y 是任意两种产品,A 和B 是任意两个消费者。 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 RTS RTS

D LK C

LK =,其中,L 和K 是任意两种要素,C 和D 是任意两个消费者.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他们的边际替代率。即: RPT RCS xy xy =,其中,x 和y 是任意两种产品

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称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配置。

13、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厂商不存在象完全竞争厂商那样的需求曲线,使得P MR AR d ===,所以不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P 高于边际成本MC ,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到以单位产量所支付的货币额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外部影响。以外部经济为例。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 r ,该行动

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 s ,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v r

受的私人成本c r 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v v v s r p ,则这个人显然不

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公共物品。对于公共物品,即使它是排他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这要为他说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力,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辨识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显然,这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不完全信息。如图所示,由于消费者存在一条向后弯曲的需求曲线。所以当供求均衡时的价格为P ,但它并不是最优价格。这是因为,如果把价格上升,则根据需求曲线,产量可以增加,而在较高的产量上,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消费这和生产者都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如果价格超过了P ,则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会减少,从而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都将收到损失。因此,最优价格应当是P 0,但是,当价格为P 0时,

生产者的供给将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

14、外在性如何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外部影响的存在将使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以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为例说明。

如图所示,图中水平直线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与其等因素影响。 2、供给 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

动率之比。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 4、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局用重要意义。 5、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技术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Pn MUn P MU P MU 2211=== =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条件是RCS 12=(P 1/P 2)。消费者均衡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等假定基础上的。当消费者收入或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点也随之变动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

重要概念: 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学科。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它侧重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主要依据于一定的前提假定以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规范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曲线的形式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果。它表明在既定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又叫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需求: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弹性: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均衡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是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最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供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 概念总结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 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机会成本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 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2)利润最大化→最有生产要素组合 (3)扩展线→规模报酬长期生产中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第五章成本论 一、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成本曲线特征边际产量-边际成本 2.MC→TC AC 3.TC→AC MC 4.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 MC-MPL AVC-APL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推导):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 (a)推导:由LTC推导包络线 (b)形状决定因素:规模(不)经济 (c)位置决定因素:外在(不)经济 3.长期边际成本推导:由LTC 由S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划分市场类型的因素 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 ◆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的两个选择

经济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 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7.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8.居民人均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居民人均储蓄率是居民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 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 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4. 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 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 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 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 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cY 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8. 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 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0. 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 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 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 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 宏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的宏观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15. 赤字财政: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有不能增加税收,这样就出现了赤字财政。 16. 宏观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是 稳定货币,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17.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上公开销售或购进政府发行的国债。当中央银行 售出债券时,就会相应的收回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则会相应的发出货币,是市场上的国币供给量增加。 18. 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对市场货币量进行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 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收取的利息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增加。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17-11-17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 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经济学界借用这个概念,分析消费者、厂商以及宏观经济达到的最佳状态及其实现条件。 经济人假设(economic man’s hypothesis):每个人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章引论 (2)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 第三章效用论 (3) 第四章生产论 (4) 第五章成本论 (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6)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7)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7)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8)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8)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9)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第一章引论 理解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 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 需求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运动。 需求的变动(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用来研究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对应的内生变量数值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答案)25903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自给经济 6.计 划经济7.市场经济8.混合经济9.微观经济学10.宏观经济学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存量14.流量15.局部均衡16.一般均衡17.理性人18.内生变量19.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导论 本章主要概念 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1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3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4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2、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 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种类型: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b、几个社会共有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本章主要概念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 4、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一定的具体目的,运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对象, 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劳动力都能从事的劳动。 10、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人与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与服务消费得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得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得需求。 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就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出许多经济理论。首先,它研究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一国得货币供给等这些具有总量性质得经济变量.另外,整个经济活动有许多就是由无数个体活动组成得,比如一个国家有许多私人与企业及政府单位从事投资活动,每个人都要消费,多数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得储蓄.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上述个别经济行为,而就是根据它们不同得属性从总体得角度进行研究,即总投资活动、总消费与总储蓄活动等。再次,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得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社会失业、经济危机周期等。 3.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从而产生得许多经济理论.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就是个体消费者得经济行为,例如某个消费者用她得收入购买什么样得消费品;二就是厂商得经济行为,例如在不同条件下究竟生产多少产品,对该产品定什么价;三就是资源拥有者得经济行为,例如劳动得供给,从而产生出工资理论。 4.实证经济学: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得就是“就是什么”得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得问题。 5。规范经济学:就是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得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得就是“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概念解释 1。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得量所列成得表。 2.需求量得变化:当购买商品得数量因价格得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 3.需求得变化:当其她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消费者对商品得购买数量发生得变化。 4.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供给得量所列成得表。 5.市场均衡:在某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与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6.均衡量:市场均衡时得商品数量. 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时得价格。 8。均衡点:供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得点. 9.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均衡点,最终都会回到原来得均衡点上。 10.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得均衡点,则越偏越远。 第三章弹性理论概念解释 1.弹性:因变量变化得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得百分比之间得比例关系。 2.弹性系数e:弹性系数;x:自变量;y:因变量 3。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价格变动得敏感程度。 4.弧弹性: 指曲线上两点之间得平均弹性。例如:需求价格弧弹性得计算机算公式就是: 5.点弹性:指在某一价格水平点上,当价格波动很微小得一点,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化得敏感程度, 6。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收入变动得敏感程度。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6页word资料

1.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 的主要问题。 2.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4.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

关,cY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8.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0.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宏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的宏观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