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李剑波

内容提要 清代诗坛的宗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表征着对宋诗价值的重新认识;雍正乾隆时期的浙派和秀水

派都致力于用宋诗美学理念来进行创作,欲再现宋诗之美;乾隆嘉庆时期的桐城诗派和

肌理派标志着宋诗美学原则的新变和当代化;道光咸丰以后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标

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是清代诗坛学宋的结穴。

关键词 清代 诗歌 宗宋

〔中图分类号〕I207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6-0130-05

宗宋是清代诗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元明诗坛的主流都是尊唐,明代诗坛甚至有很多人是肆意排斥宋诗的。清代诗坛宗宋有一个发展衍变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宗宋诗人的心路轨迹,体现出清代诗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和描画这个宗宋过程,对于认识清代诗坛和清诗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宋诗的重新发现

明初高木秉编纂《唐诗品汇》出,而为历代馆阁所宗,自此奠定了有明一代尊唐的基础。其后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前后七子相续,倡言诗必盛唐,视宋诗为仇雠,对宋诗极尽贬抑、攻击之能事。因此,明代诗坛的主流是黜宋尊唐的。但随着前、后七子派末流的流弊日益显露,公安派出而以性灵相标榜。他们既倡性灵,则其作诗就无关乎唐宋,学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故袁宗道就推崇白居易、苏轼,并且名其斋为“白苏斋”,名其诗文集为《白苏斋集》。

钱谦益(1582-1664)在诗学思想上受到公安派的启迪,其诗学历程也由盛唐而及中晚,由唐诗而及宋元。他学习的宋代诗人主要有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人。其诗歌创作时或化用宋诗。在钱谦益的倡导下,晚明“天启、崇祯中,忽崇尚宋诗”(贺

裳《载酒园诗话》“陆游”条)。是故,毛奇龄《盛元白诗序》云:“海内宗虞山教言,于南渡推放翁。”乔亿《剑溪说诗》云:“自钱受之力诋弘、正诸公,始缵宋人余绪,诸诗老继之,皆名唐而实宋,此风气一大变也。”钱谦益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其诗学思想对清初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初黄宗羲(1610-1696)与钱谦益交厚,自觉接受了钱谦益的影响,肯定宋诗。他从宋诗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上来肯定宋诗。所以他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又说:“夫宋诗之佳,亦谓其能唐耳,非谓舍唐之外能自为诗也。”(《张心友诗序》)又说:“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莫非唐音。”(《张心友诗序》)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宋元各有优长,岂宜沟而出诸于外,若异域然。”(《张心友诗序》)他论诗重学问,强调经史为本。在创作上他兼师唐宋,多学韩愈、黄庭坚,多用宋典。以黄宗羲在清初学术界的地位,对时人与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认为是后来浙派的先祖。与黄宗羲相交游的吴之振、吕留良等人也是宗宋者。吴之振(1640-1717)诗学苏轼、黄庭坚、杨万里,所作纯乎宋诗面目。因此,叶燮说:“时之论孟举之诗者必曰学宋。”(《黄叶村庄诗

031

1

31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2

31 人文杂志 2007年第6期

《与陈硕士书》云:“学诗不经明李、何、王、李路入,终不深入。”又较多取法韩愈、黄庭坚。其诗歌创作散文化现象突出,有的诗歌在结构上类似古文之层次繁富、跌宕。诗风雅洁、清古,超凡脱俗,有阳刚之美。亦偶有以学为诗的现象,但并不同于浙派专门在僻典上用力。桐城诗派至姚鼐出而规模始大。方东树(1772-1851)以桐城派古文方法论诗,标举“气”、“元气”,推崇杜甫、韩愈、黄庭坚,强调诗人的修养、学殖。《昭昧詹言》卷八云:“杜、韩之真气脉作用,在读圣贤古人书、义理志气胸襟源头本领上。”其诗歌内容关心时世国运,感情充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诗中多用比兴,时出新意,具有阳刚之气。梅曾亮(1786-1856)的诗歌学习李商隐、黄庭坚,又步趋姚鼐。重视诗歌的曲折、含蓄。倡导以文为诗,所作《题桐城张之道诗稿》云:“以文为诗古有之,拟经拟子斯尤奇。”其诗歌语言杂入古文句式。一些诗歌呈现出典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良好学养,但诗中并不炫耀学问。善于叙事。其诗叙事抒情往往气势充沛,语言喷薄而出,具阳刚之美。

桐城派的基本特点是:唐宋兼取,受到明代七子派诗论的一些影响,而主要学习黄庭坚、韩愈、李商隐。强调道德气节和人格修养。重视思想内容。重视学养,但主张化学为才,反对卖弄学问。以古文之法论诗,诗歌有层次跌宕之妙,重视诗歌的气势与阳刚之美,标举雅正、雅洁,反对作凡俗语。

翁方纲(1733-1818)是肌理说的倡导者和肌理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金石、经史、考据学家。其诗学主张的核心是考据、文章、义理合为一体。文理之理,同于义理之理;文章之事,同于考据之事。其《吴怀舟时文序》云:“有义理之学,有考订之学,有辞章之学……果以其人之真气贯彻而出之,则三者一原耳。”又其《志言集序》云:“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又其《蛾术集序》也说:“考订训诂之事与辞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这就是说,义理、考据、辞章是三者相通的、一体的和不可分离的。肌理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主理,即诗歌要表现义理,他说“天下未有舍理而言文者”。(《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二是重学,他赞叹“宋人精诣,全在刻抉入里,而皆从读书学古中来,所以不蹈袭唐人也”。(《石洲诗话》卷四)肌理派诗人之“学”,即是义理、考据。他们的以学为诗,即是以考

据、义理入诗,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他们看来,学问不仅是诗人的根柢,也可作为诗歌的题材和表现内容。《清史稿》卷四八五本传评价他:“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论者谓能以学为诗。”他直接把学术问题作为诗歌的表现内容而写入诗歌之中,使得诗歌如同押韵的学术论文,佶屈聱牙,艰涩费解。诗坛上历来存在的以学为诗倾向被翁方纲推向了极端,较之宋人的喜欢用典,他已走得更远了。翁方纲的诗学思想受到了方苞本之于《易》的“义法”说(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的影响,更受到了姚鼐“义理、考证、文章”相济说的影响。

桐城派与肌理派都试图将诗歌与学术、古文相交融,其实质是根据清代学术文化语境的特点和要求来接受宋诗美学原则,因为清代是一个学术非常昌明、学术风气非常浓厚的时代,汉学和宋学互相竞争又彼此调和,义理、考证、文章的结合既体现了学术对诗歌的渗透,又体现了汉宋学术的调和。其结果则是导致了宋诗美学原则的清代化和新变。

四、“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宗宋的结穴

道咸年间和同光年间,诗坛相继出现了所谓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他们在学习宋诗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清诗特色的诗学理念,这就是主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而为一。

宋诗运动出现于道咸年间,其代表人物是程恩泽、祁 藻、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曾国藩。其中,何绍基(1799-1873)是著名学者、书法家而兼诗人,学问渊雅。他是宋诗运动的理论代表。论诗主“不俗”,要求诗人具有高尚人格,在创作上不落凡俗,做到诗品与人品相统一。他说:“人与文一,是为人成,是为诗文之家成。”(《使乾草自序》)他提倡多读书,推重苏轼、黄庭坚,而其诗风尤近苏轼,又主张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与创新。其《与汪菊士论诗》云:“诗是自家做的,便要说自家的话,凡可以彼此公共通融的话头,都与自己无涉。”观其所为诗,确能以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山水写景之作,多以白描手法予以刻画,而生意盎然,语言亦平易,不炫耀学问。郑珍(1806-1864)擅长经学与小学,以学人而兼诗人,才从学出。论诗贵读书、养气、砥砺人品。他所作《论

331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云:“固宜多读书,尤贵养其气。气正斯有我,学赡乃相济。”或谓其所作诗以杜、韩、苏、黄之风骨,而饰以元、白之面目,语必惊人,奥衍深秀,然并不多用典故,而以白描见长,又多采日常俚俗之事及口语白话以提炼、熔铸其中。或能将典故古语和俚俗事语很好地结合起来。其诗歌充分体现了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结合。他是宋诗运动最优秀的诗人。莫友芝(1811-1871)是擅长音韵、考据的学者,论诗重视学问、人品。他在《巢经巢诗序》中说:“古今所称圣于诗,大宗于诗,有不儒行绝特,破万卷、理万物而能者耶?”陈衍《石遗室诗话》卷28说他的诗歌是“学人诗”、“长于考证”。其诗确实表现出以学为诗的倾向,喜好考证、用典和旁征博引,又喜用古奥生僻文字,还多议论。曾国藩(1811 -1872)诗学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而特别倡导宗尚黄庭坚。其诗学主张影响诗坛甚广。陈衍《石遗室诗话》说:“坡诗盛行于南宋、金、元,至有清几于户诵。山谷则江西宗派外,千百年寂寂无诵声。湘乡(曾国藩)出,而诗学皆宗涪翁。”其诗学观受到理学的影响,认为艺通于道,诗歌创作必须首先读书积理、养气。其诗歌语言奥衍生涩,风格奇崛雄肆,多阳刚之气。

宋诗运动的特点:陈衍《近代诗钞》评论宋诗运动“诸公率以开元、天宝、元和、元佑诸大家为职志,……盖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也”。他们不满王士祯神韵派、沈德潜格调派以来专尊唐诗的风气以及袁枚性灵派,大抵学习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特别是经过曾国藩大力鼓吹之后重点学习黄庭坚。他们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诗人要有气节和人格,诗歌要追新求奇,是为不俗;他们力求以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相结合,主张多读书,主张以考据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所以他们的有些诗歌生涩难懂。但是他们的多数诗歌还是自然晓畅的。在描写具体生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

同光年间又出现了同光体诗派。主要诗人:陈三立、沈曾植、陈衍、郑孝胥。陈三立(1852-1937)是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为拒任日本伪职而绝食死。他是同光体赣派的代表人物,亦堪称为整个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他取法韩愈、黄庭坚。其诗歌内容关注时世、国运,立意高,表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艺术上恶俗恶熟,不肯作习见语,注意炼字炼句,刻意在文字上翻新求奇。以古文句式入诗,以古文之法谋篇,诗意曲折。意象荒寒萧索。所作诗歌艰涩难懂。沈曾植(1850-1922)是同光体浙派的代表人物。在诗学主张上,于陈衍的“开元、元和、元佑”三元说之外,又提出“元嘉、元和、元佑”的新三元说(又称“三关说”),其目的是在学习黄庭坚、韩愈的基础上进而上溯晋宋。其所作诗歌喜用奇字僻典、佛典道藏,诗风生涩奥衍。陈衍(1856-1937)是同光体闽派人物,也是同光体的理论代表。他提出了三元说:“盖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石遗室诗话》)又提出了“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是对宋诗派创作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同光体诗派的创作主张。他还反对诗歌浅俗,其《石遗室诗话》卷23云:“诗最患浅俗。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这也体现了同光体派学人之诗的审美取向。郑孝胥(1860-1938)是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投靠日寇而为世所不齿。诗学路径大抵师法颜延之、谢灵运、柳宗元、孟郊、梅尧臣、王安石、黄庭坚等人。诗歌意象奇崛,语言较为晓畅,诗风清幽苍峭。

同光体诗人们自称是“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隐然以明代七子派以来专宗盛唐诗学主张的反对者自居。同光体诗人主要学习以杜甫、韩愈、黄庭坚为代表的开元、元和、元佑时期的诗歌。他们绍述了宋诗运动的诗学思想,自觉于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结合。在艺术表达上刻意避俗避熟,一意在字句上翻新求奇,语言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从宋诗运动到同光体诗派都以“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为其重要诗学理念。对这一诗学理念的倡导与实践是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的重要特点和成就。虽然这个概念此前早有人论及,但是其内涵尚简单,且影响有限。从宋诗运动到同光体诗派,愈发鲜明地提出了“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的诗学理念并加以广泛实践,这既是对长期以来学习宋诗的经验总结,更是一种理论升华,它说明清代诗人在学习宋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自我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诗歌理念,完成了从发现宋诗之美、再现宋诗之美、宋诗美学原则当代化,到自我创新的飞跃与质变。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杨立民

431

 人文杂志 2007年第6期

宋城千古情演出剧目

宋城千古情演出剧目 《良渚之光》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十分适合人类栖息、繁衍的乐土。早在八千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断发纹身”的先民们就已在古越大地上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史前文明。从跨湖桥文化到良渚文化,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高峰。它们是蒙昧与文明的最初分野,也是后起的夏、商、周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古老东方悠久文明的前奏和第一道曙光。 《宋宫宴舞》 历史的背影刚刚远去,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南宋王朝已经向我们走来。南宋是中国封建经济走向鼎盛的时期,无论在经济、科技、还是文化艺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都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更是大大超越前代,居当时世界的前列。南宋时的杭州人口多达百万,是四方辐辏、万物所聚的著名大都市。市内街衢纵横,茶楼酒肆、艺场教坊林立,处处笙歌管弦,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金戈铁马》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的繁华使北方的金国皇帝为之心动,公元1127年正月,金兵攻入汴京,俘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宋室被迫南渡[1]。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史称宋高宗,建立南宋王朝,最后定都杭州。从此黄河两岸、江淮之间的人民纷纷起兵反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的巨浪。岳飞,就是这时涌现出来的民族

英雄。岳飞一生曾四次从军,一直奋战沙场,他率领的岳家军身经百战,收复了建康和中原的大片土地,直抵汴京! 《西子传说》 杭州为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有东海明珠之称,早在900年前就已被宋仁宗皇帝誉为“东南第一州”。悠久的历史给杭州留下了极为丰盛的名胜古迹,“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更使杭州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你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神奇的故事、美丽的传说。《魅力杭州》 今天,勤劳智慧的杭州人民,书写了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每年数百万游客相聚在宋城,体验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无穷魅力。杭州正形成西湖观光,宋城怀古,休博园杭州乐园休闲度假游的主流旅游线路。让美丽的西子姑娘们,以曼妙的舞姿,轻盈的脚步,捧出沁人心脾的龙井茶,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

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其诗师法李商隐诗

历史趣谈: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导语: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神宗 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 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西夏在边境虎视眈眈。面对这种情形,神宗对太祖、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年轻的神宗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惟一办法。在王安石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神宗进行变法并非一时冲动,早在少年时代,神宗就已经心怀壮志,希望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在成长的过程中,神宗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直接决定了他当政之后务实、创新的治国理念。 富国强兵:神宗与王安石的理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历任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他体察民间疾苦,对基层社会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这为他此后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安石文学造诣也十分深厚,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赞叹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意思是后来人是无法超越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的,评价之高,不难

高太后简介 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键入文字] 高太后简介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高太后简介: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高太后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l032年)出生于一官宦世家,其小姨为曹太后(仁宗皇后)。她4岁时被接入宫,公元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氏是 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氏是曹 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当时宫中人都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后来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 顺理成章地入住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 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妃嫔。在《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乃至其余宋代笔记里都没有他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 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 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高皇后听后颇 不高兴,回答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 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段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八卦的笑料,大概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 皇后强悍如此。但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 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到按她意见不纳嫔御的地步,应该归功于那段青梅竹马的 1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十)_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十) 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

宋城千古情观后感

宋城千古情观后感 宋城千古情观后感 “给我一天,借您千年。”听着很像变把戏,但正在杭州宋 乡确切会让您有脱越的错觉,尾先是十几个亿挨造的古乡,从踏 进往的那一刻起,您看到的茅厕皆是宋朝的构筑,洗茅厕的老太 也脱了古拆,里里有很多粗彩的饰演,最驰名必定是全国三教名 秀之一----宋乡千古情。 简单引睹一下,年夜型歌舞《宋乡千古情》是杭州宋乡旅游 支展股分有限公司倾力挨造的一台坐体齐景式年夜型歌舞,2009 年获得国度五个一工程奖、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该剧以杭州的汗 青典故、神话传道为基点,融开全国歌舞、杂武艺术于一体,运 用了古世高科技手段营建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摇。被外洋媒体毁为取推斯维减斯“O”秀、法国“白磨坊”并肩 的“全国三教名秀”之一。 齐剧分白五幕,阿狸小摄影师很耐烦天际看边拍下了粗彩的 刹时,我便好滋滋天看呆了,往年春晚的舞台比以往皆好轮好奂,或许是真景看的往因,我觉得千古情的舞台布景愈减派头恢宏, 如梦如幻。以下内容是涣散了百度百科原料战我的亲身支会。图 片皆是我们本人拍的,没有是百度的哦。 第一场《良渚之光》 早正在8000到5000年前新石器期间,“断支纹身”的先仄易

近们便已正在吴越年夜天上支分清晰了了然很是光耀的史前文化。《序》中的太阳之祭、本初的献祭舞、采戴舞、插秧舞、佃猎舞,睹证了文化演进的萍踪,让我们仿佛看到汗青的足步正款款走往。 现场看的时辰觉得本人仿佛置身几千年前的本初森林,战一 帮家人一起跳着佃猎舞,特别是中间金色的支舞,跳得十分本初 狂家。 果为镜像的后果,舞台如同刹时有很多小金佛,即刻肃静肃穆,金光闪闪。 第两场《宋宫宴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期间的杭州是 四圆辐辏、万物所散的著名多半市。那一天,位于凤凰山麓的南 宋皇宫内正正在举止宋皇寿宴,各类歌舞、杂技此起彼伏,歌乐 管弦,热烈没有但凡是,一派国泰仄易近安,歌舞降仄的现象。 那一场充分发挥阐支了宋朝兴盛期间的繁枯,皆丽堂皇的舞 台设念,演员数目浩繁,派头磅礴,并且中场的时辰有一些舞者 俄然闪现正在观众席,推近了舞台取观众的距离,让我们皆融进 了宋宫宴舞的喜庆气氛。 西域使者往献舞了,尺度的肚皮舞,那些江南好女个个皆身 材超棒,各位男士年夜饱眼祸啦。 高丽使者献技,我喜悲中间耍金带的男子,让我念起了蔡依 林的舞娘,哈哈。 第三场《英姿英才》

宋神宗元丰二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苏轼在这一时期泛舟赤壁(实际上是赤鼻矶)内心应是饱含怀才不遇之感,但在落寞的同时,苏轼仍有豁达的胸襟,不然怎么会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呢? 一千年以前,一个落魄文人在赤鼻矶徘徊。一轮明月,一杯浊酒,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便从胸膛中喷薄而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便从饱蘸浓墨的笔中宣泄而下。举酒属客,听着洞箫如泣如诉,把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藏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歌声后。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一叶扁舟,一个不羁的灵魂便在月光下迸发出文学史上最绚烂的篇章之一。经过同僚的排挤,政治上的失意,苏轼的笔锋越发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一千年以后,这个文人早已不在,那几个忧伤的夜晚凝成的文字却成了永恒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初期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并且能够简要的说出这些措施的利与弊。进一步培养学生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看待事物。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加之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宋朝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宋太祖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宋初加强集权的措施 难点:宋初加强集权的背景、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运用一课时的时间,总共设计了四个板块: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一直是矛盾斗争的焦点,可以说历代王朝的当权者都在想方设法的削弱地方势力。在辉煌的大唐盛世结束后,我国迎来了又一个封建王朝—宋朝,那么作为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又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幻灯片1) 二.学习新课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宋太祖在当上皇帝之后,着手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为什么呢?导致他这样做的背景是什么呢?) (宋太祖生活的年代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此时,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动乱的时代,因此,要想结束这一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即第一点) 1.唐末藩镇,五代十国,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于960年建立宋朝时,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北方有北汉,南方有南唐、后蜀等国。因此,要想全国统一,铲除其余政权,必须加强,即第二点) 2.宋太祖建立宋朝时,全国还未得到统一,为加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余政权,必须加强 (而宋太祖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呢?—兵变,因此,必须加强,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即第三点)

杭州宋城游记(650字作文)

杭州宋城游记_650字 你们知道中国的人间天堂是哪儿吗?今年寒假,我们全家就一起去了人间天堂杭州。我们欣赏了杭州的很多名胜古迹,但最让我兴奋的是宋城——一座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的人造古城。虽不是遗迹,但却不乏古典之美。 宋城景区内有六大主题街区,热闹非凡,可以尝现打年糕、览古法木榨油、吃手工豆腐,还有精彩的表演,也是奔跑吧兄弟其中一期的拍摄场地。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来到了土豪家族街。街道的两侧都是琳琅满目的饰品以及小吃,我们边走边看,目不暇接。突然眼前一亮,一家小船工艺的小店映入眼帘。进入店内,各式各样的小船数不胜数。我购买了一艘装在漂流瓶里的小船,做工十分精致。我们继续前行,又来到了水上游戏区,有两种玩法,分别是轻功水上漂和水上秋千。每个人在轻功水上漂走时,围观的路人都会尖叫,而在走水上秋千时,人要用脚踩在窄窄的圆形木头上,两手扶着两旁的绳子,跨到下一节木头上,然后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直到河的对岸。要成功的秘诀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否则,脚会和水来个亲密接触。咚、咚、咚的声音从右边传来。好奇心驱使我去看一看,原来是在用古法木榨油。一根粗壮的绳子把一根粗木头吊起来,撞一根装有菜籽的木头,木头需要四个壮汉的力量才能撞动。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剧院门口。激动地一路小跑进入剧院,精彩的《宋城千古情》仿佛带领我们跨越时空,融入杭州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白蛇传、岳飞抗金、梁山伯和祝英台到现代杭州的故事荡气回肠。表演让我们十分赞叹。 置身宋城,恍如隔世。宋城之旅不仅让我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而且学习了历史故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 五年级:薛懿然

宋初诗坛白体辨

宋初诗坛“白体”辨 宋初诗坛“白体”辨 宋《蔡宽夫诗话》云:“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1]。元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云:“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2]。后世文学史家沿用此说,皆称宋初诗有“白体”,且流行近半个世纪。然则何谓“白体”?何人“宗白乐天诗”?“白体”到底流行于何时?宋初诗坛为何会流行“白体”?千年以来,诸多问题均不甚明晰,本文试辨之。 “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但流行之时并无“白体”之说。最早提出“白体”或“白乐天体”概念的人是谁尚难断定。据我所知,田锡《览韩偓郑谷诗因呈太素》诗云:“顺熟合依元白体,清新堪拟郑韩吟”[3]。杨亿写过《读史敩白体》诗[4]。欧阳修《六一诗话》云:“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行于容易。”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称魏野“其诗效白乐天体”[5]。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昉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可知“白乐天体”之称,在仁宗朝已流行。 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列,“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即李昉、徐铉、徐锴(徐锴卒于南唐,并未入宋,与“白体”无涉。方回将其列入“白体”是个失误)、王禹偁、王奇。方回此说影响甚广,然“白体”诗人远不止于此,如宋太宗就是影响最大的“白体”诗人,仁宗朝“西昆体”诗人中,杨亿、舒雅、刁衎、张咏、晁迥、李维、李宗鄂、张秉等,早年都曾学“白体”。欧阳修所谓“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就是指这些人。 那么,他们从什么意义上学白乐天诗呢?从上述言及“白体”者的话,可知

宋城千古情观后感

宋城千古情观后感 1. 很久以前就听说宋城有千古情的演出,不过都没有去看过,这次单位里组织大家去看,我终于可以去一饱眼福了。整体感觉下来,还是比较好看的,特别是他们的服装和舞台的效果比较让人震撼。 灯光暗了下来,字幕出现了,第一幕良渚文化;LED的画面,让我惊喜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效果,让整个舞台进入原始森林一般,很有立体感。在绿色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原始人为了生存,勤劳地狩猎、采摘野果,孕育着古代文明;第二幕舞台上顿时金戈铁马、战火熊熊,从天而降的金兵手举狼牙棒,推着火炮向大宋城池进攻,在隆隆的炮声中,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带领着守城的卫士们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就义。此时岳飞的形象从台下缓缓升起,逐渐高大,象征着英雄永垂青史,配合着悲壮的音乐和强烈的灯光把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幕采用了新的舞台效果,不错。在下雨的过程中,观众席上下雨,让人感觉自己也身在其中。美丽的西子湖畔,映日荷花别样红,远处的荷花在布景中一直连着天边,舞台中央美丽的西子姑娘载歌载舞,而在近处,在最前排的观众面前一排清新的荷花绿叶从清清的湖水中涌出,真是美不胜收;这时,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上演绎着古老的爱情传说;梁

山伯和祝英台在变幻莫测的激光灯布置出时光隧道里舞着优雅的芭蕾。 在表现形式上,《宋城千古情》也令人耳目一新。我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特别是那个原始森林里德跳床,让那些演员能表现出原始人的那种动态。还有就是许仙和白娘子的那段,真的出现了水池和断桥,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应该说这次的活动真是不枉此行。 2. 经常听到朋友们说宋城千古情的变化。终于可以去一饱眼福了。看了后,确实有许多给我精艳的地方,正如宋城所作的美丽承诺“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进入表演厅整个黑压压座无虚席,仿佛宋城的游客一下子都集中在这里了。半圆形的剧院,座位呈阶梯式,找到座位坐下来,感觉舞台的视角很好,背景采用了现代声光科技。大幕拉开,金碧辉煌的宋宫宴舞、如梦如幻的西子美景、梁祝化蝶、断桥相会、金戈铁马的岳家军征战……一一再现在舞台。场景逼真,如临其境,让人感觉不是在看戏,而是大宋的臣民随之波澜起伏,为之动情。 多功能舞台自动切换场景,宴舞里大宋天子的金銮宝座前后滑动,女贞兀术攻城掠地的烽烟战火十分逼肖;戏台两侧活动的小舞台,不时变幻,成为主戏的补充。显然,岳家军作为当时临安的骄傲,也自然成为歌舞的主戏。前方将士

浅析北宋诗风

论文题目:《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课程名称:宋诗研究 授课老师:孙明材 院系:法语系 年级:10级3班 姓名:徐鸿 学号:100170327

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众所周知,唐擅其诗,宋长其词。唐诗宋词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坛上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千百年来照耀着国人灵魂,为我们的心田滋滋不竭灌输智慧的清泉。然而,宋诗却容易被人忽视和不易提及,它的影响和辐射程度似乎也不及宋词广大和深远。其中固然有宋词过于优秀以致掩盖其光华以及唐诗风华磅礴同作难望其项背的原因,但同时,宋诗自身的确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和不足,宋诗的出生与孕育,形成于成熟,包涵的精华与陋弊,无不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一场浩劫——“靖康之乱”将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毫无疑问,宋朝诗歌也因时代不同形成风格迥异的北宋诗与南宋诗。笔者此文将着重分析北宋诗歌与唐诗对比下存在的长短。 自唐末动乱以来,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已走过了巅峰繁荣时期,正逐步走向衰弱。宋初贫弱的国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尤其当时正值虎狼环峙。繁冗的官僚制度,重文轻武,重农抑商的政治策略,以及虎视眈眈的强敌,都为这个王朝未来叵测跌宕令人嗟叹扼腕的命运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说,宋朝的文人比前辈更加拥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时局动荡,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是前所未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忧,对民生疾苦的上心。与此同时,受宋代发达理学的影响,不少宋诗主题也与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追求紧密相关。 北宋初期,沿袭中晚唐体的宋初“三体”奠定了宋诗的起源,拉开了宋诗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无论是题材还是诗歌的格局,宋初诗歌都深受唐诗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讲求反映社会现实的“白体诗”的出现,是宋初诗人一味模仿白居易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缺乏切身实践,这类诗歌缺乏白居易诗歌注重讽喻的精神,风格浅显,溢流浮表终难深警世人。例如,白体诗的典型代表诗人李昉诗作“暖逼流莺藏密树,香迷舞蝶恋空枝”固然很接近白居易的闲适诗风,但试问,一味地模仿能有超越珠玉的可能吗?模仿白居易的大多数诗作立意不高,格调浅切随意,不求典实,旨意也较为浅显,的确多是白居易的跟风之作,难有自己的风格骨气;与此同时,另一种诗体——晚唐体则悄然兴起,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推崇晚唐世人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在诗风上,笔法细碎,诗境窄狭,多圈囿于山石花月,鸟兽虫鱼类的动植物上,描绘的多是隐居生活。由于此间大多诗家喜爱刻意雕琢用字,且尚爱工巧用笔,精致凿句,故而诗风着实难扬磅礴大气,委实犹如荆妇乡姑,这与盛唐时分的豪迈浑雄,旖旎壮丽,驰傲寰宇的诗风的确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当然这有各种原因,与宋初民生凋敝,元气大挫的环境是离不开的,由于社会初复新生,蹒跚着步,过不少诗人才会心离政事,寄念托思于风花雪月,山水自然之上,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故而形成对时事漠不关心和对精神自由,清新山野中的现居生活向往追求的状态。举例而言,九僧,晚唐体的代表诗人,诗多有句无篇。例如:惠崇之诗《秋浦双鸳》中“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一诗中的“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这些俱是晚唐体诗人的代表作。至西昆体走上历史舞台之后,宋诗风格得以一变。西昆体笔调华丽,用词精巧雅致,格局典雅犹如繁妆裹覆的美人;但君不见,用西昆体作诗者多为官僚士大夫,其人多逡巡于宝车香所,繁都丽市。诗作自然难掩浓重的官僚气息和浓稠旖旎却内容空虚的作风,其中的大部分均沦落成为媚上谄权,粉饰太平之作。离李商隐作诗藏意悠远,挚情深蓄的作风已大相庭径。

宋城印象作文

宋城印象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就是宋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蕴意请允许我娓娓道来:“给我一天”指来宋城一日游。“还你千年”指:给你还原千年以前杭州的美丽风貌。 现在我是一名宋朝时的孩童。 街坊上的物品应有尽有,例如:有五彩斑斓的伞,有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有琳琅满目的玉杈,有小巧玲珑的陶瓷玩具…… 恐怖 去宋城最有刺激和提高同学胆量的当然就是久闻大名的步步惊心鬼屋和聊斋惊魂啦!我们先去了步步惊心,正要进去时我犹豫不决,忽然听见了一声惨叫,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我退缩了,看见困难就后退了----“天哪!这...是我....吗?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我......”我的心一直在说“不,这不是我,绝对不是,我是个顶天立地的女汉子!我一定要去鬼屋探个究竟,到底怎样恐怖。”可以说我被好奇心驱使着,也可以说我的胆量战胜了恐怖! 我硬着头皮进了鬼屋“啊———啊———”一阵阵绝望刺耳的尖叫在我耳旁萦绕,像千万根尖锐的银针,一瞬间,深深地刺进了我的鼓膜......不一会儿,好不容易的没了尖叫,奇怪的墙壁呈现出一幅幅令人久久难忘、心惊胆战的图片,同时又传来带着冰冷的凄惨的话语:“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已经有很久了,我死的好冤哪,还我清白来。”我们进鬼屋可是很自觉的一个拉住一个的书包,哪怕是初中生。看着像一条长龙或像一群在跳毛毛虫舞的人。而我们班人高马大的皮江波也要拉住我的书包,一开始他可不是这样的,只是鬼屋里面很黑,他怕我们把他甩了。 疯狂 最疯狂要数水上乐园啦!我们踩着圆木荡秋千,谁先到河对岸谁就获胜!接着发生了一连串的笑话: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去,不巧有人被撞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还有人是不幸中的万幸眼镜撞掉了趴在地上,这姿势活像大青蛙哩!不过也有几个人顺顺利利,风风光光走到了目的地,只可惜我们班只有一位同学安全抵达。 精彩 看!有位同学去玩独木桥了,这下可精彩啦!连初中生都不敢去玩的项目,我们班竟然有一个!他顺利走到了半路,当感到要失去平衡时就立刻抱住独木桥。他想回来了,跌跌撞撞地爬过来不巧一只脚掉入水中。他放弃了,就干脆整个人坠入水中游起了泳。相继很多人落水了,都游起了泳,有为害怕意外落水而做防护措施的同学。有人是傻玩;也有人是聪明地玩;也有人是带着目的去玩的。 震撼 宋城千古情是世界三大名秀之一,置身宋城,恍如隔世。能看到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它让我们流连忘返,重温昔日往事,把玩失落时光。 通过时间隧道,我现在又是一名小学生了。这是不普通的一天,这是我流转在历史长河中永久的印象。 宋城印象 星期三,老师带我们去宋城玩,让我来跟你们讲讲宋城一日游吧。 首先,我们乘大巴去宋城,到了宋城,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雄伟的大门,上面写着“宋城”两个字,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对一无所知的宋城充满了好奇。 走啊走啊,我看见了一个“戏水区”,那儿可好玩了,有独木桥……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所以我不敢玩。 吃过午饭以后,我们还进了“怪街”,可真是怪,那里面有倒屋、斜屋、隐身小屋,还有阴森恐怖的鬼屋呢! 我们还看了王员外家小姐抛绣球招亲,那场面壮观了。 我还买了“雨伞”、发簪,拿回来当做纪念品。 最后是观看“宋城千古情”。里面有视频,也有真人表演。舞台上,手持荷花仙子,袅袅婷婷。还有打仗那一段,看起来真是激烈,全场都设计了喷水装置,形成了浪漫的气氛…… 回到学校,想起那一段一日游旅程,真开心!宋城有一句话叫“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从那回来,感觉是经过了时光隧道,从宋朝回到了现代。

宋城千古情的经营模式探究

《宋城千古情》的经营模式探究 摘要:宋城景区位于西湖风景区内,是杭州第一个主题公园,蕴涵了浓厚的两宋文化。景区采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功能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造园设计,不仅以静态的园林设计还原了人们对两宋文化的窥探,还以动态演绎重现了优美的传统文化。《宋城千古情》是宋城景区最著名的舞台节目,通过结合现代舞台技术,运用光影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将古人生活的艰辛、岳家军的悲壮、宋朝的辉煌、梁祝的凄美以及白蛇许仙的情思表现的淋漓精致,为宋城景区赢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也促使了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宋城景区的旅游文化及历史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近年来杭州旅游以及宋城景区的经济收益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将目前宋城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宋城;旅游;宋城千古情;经营模式 旅游业是促进地区发展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自我国90年代对景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以来,景区演出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景区演出是对当地文化有力的宣传表达,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将当地的人文特色以及历史传说等解读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不仅达到了文化宣传的目的,也可为景区创收大量的收入。宋城集团正事处于这一考虑,早于1997年即推出了《宋城千古情》的舞台表演,通过表演让人们在游览杭州与宋城时寻找到文化的魂与根。自推出《宋城千古情》17年来,不断创新的表演与不断完善的经营模式为杭州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及文化的进步【1】。 一、宋城景区旅游业的历史文化 (一)《宋城千古情》的演艺历史 宋城景区于1996年5月18日正式开园,并于开园1年后即推出了《宋城千古情》的节目,并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推出。2003年之前该演出在室外露天舞台完成,之后宋城大剧院正式建设完成,演出也由此转为室内立体全景式演出。之后再2006年以业务板块联动模式联合宋城景区一起统一对外售票。经过多年的完善与探索,该节目已成功列为世界三大名秀之一,与巴黎红磨坊以及拉斯维加斯的“O”秀并列被称为一生必看的演出。《宋城千古情》中演绎了岳飞的激昂人生、良渚的艰辛劳作、南宋的繁荣昌盛、白蛇的爱情传说,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及景物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以江南的烟雨特色渲染出了茶叶以及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宋初之后的职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元丰改制是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宋神宗是元丰改制的全面主持者,正是在宋神宗的强力坚持下,元丰改制才能突破重重阻碍全面开展。宋神宗力推元丰改制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到了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而王安石变法的推行,也迫使北宋官职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元丰改制。 当时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朝廷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导致变法开展的很缓慢,鉴于这种情况,宋神宗颁布《寄禄格》,大力精简办事机构,裁汰冗员,让官员在其政谋其位,同时减少官员进阶层次,大通官员晋升通道。这样就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虽然从后来的实际效果坎意义并不大,但是确定节省了朝廷开支。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个人私欲,满足皇帝独裁的愿望。无论宋神宗开展元丰改制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其目的就是为了揽权,也就是突破监管部门和宰相以及各地官员的监督,让

自己的权力能达到无所约束的地步,实现君主专制,弱化宰相权力。但是皇权的加强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为当权力集中在皇帝个人身上时,国家的运行全依赖个人品质,这种局面是非常危险的。 元丰改制的内容元丰改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当时政府冗官现象突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过于庞大的局面,颁布了《寄禄格》,以后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使得官员的职务与实际官职相对应,裁撤闲散部门的官员,减轻朝廷负担。二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的三省制,让三司各司其职,并且削弱宰相的权力,对皇帝直接负责。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一就是颁布《寄禄格》,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因为这样一来,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减少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减少了官员之间职务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诿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开支。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二就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虽然宋朝建立时就有三省制,但是徒有虚名,三省官员平时并不具体行使权力,只有在皇帝临时有事的情况下,通过宰相传达命令,三省的官员才各自行使职务,而且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力范围,直接对宰相负责。元丰改制后,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有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初参知政事与宰相地位差别浅析

宋初参知政事与宰相地位差别浅析 在学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一中有“到了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此处的中书门下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及宋初对同平章事构成牵制的参知政事却语焉不详甚至未有涉及。 宋代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那么,参知政事对宰相的限制到底有多大?这种限制是否在各个时段都是相对均衡的?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宋初宰相和参知政事在知印、押班以及其它礼仪问题上的尊卑、等级之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 相权的体现,除了具体的政务处理外,在“形式”上可以体现为相印的掌管即知印、上朝时统领百官的前排位置称押班;和“礼仪”上则变现在与其它官员行走时的是否平齐、祭祀时的位置等等。而这些方面,在宋初,参知政事和宰相之间的差别,时大时小,很耐人寻味。 《宋史?职官志》卷六参知政事条称:“至道元年,

诏宰相与参知政事轮班知印,押班齐衔,行则并马。自寇准始,以后不易。”即宋太宗至道元年寇准为参知政事开始,参知政事和宰相轮流掌印,上朝时并列,同行时也可以并行。其实《宋史》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据《宋会要?中书门下省门》载至道元年四月诏书可知:“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轮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视事及商议军国政事,并得升都堂。先是,吕端、寇准并为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至是,端作相,准尚参知政事,端虑准不平,且言:‘臣兄吕余庆任参知政事日,悉与宰相同。’特从其请以慰其心焉。” 由是我们大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吕端和寇准原本同为参知政事,后来吕端升为宰相,为了照顾寇准的情绪,援引太祖朝先例,给予参知政事寇准与宰相知印、押班、并行等权力。所以《宋史?职官志》所言宰相与参知政事知印、押班相同之例始于寇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早在太祖朝吕余庆任参知政事时候就有了。 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七乾德二年四月戊子条:“先是赵普独相,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其后普恩替,始均其任,既而复有厘革。” 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罢,赵普独相。后太祖虽

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提要:北宋皇帝宋神宗在三年内两次下诏,赐封屈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宋神宗要推行变法,反贪治腐,富国强兵,于是想到了“明于治乱,行廉志洁”的屈原,有点思贤若渴的心情。宋神宗两次诏封意在全国形成社会影响,旨在要求人民学习屈原的“美政”治国理念和清政廉洁的情操,使国家更加富强起来。 主题词:宋神宗诏封屈原 一 北宋元丰3年(1080年)端午节间,宋神宗皇帝下旨,诏封屈原为“清烈公”。诏书传到湖北归州(现秭归县),屈原家乡的老百姓及贤达们自发募捐款项,于是将“三闾大夫祠”(唐元和15年建),修缮一新,更名为“清烈公祠”。元丰6年(1083年)正月“丙午,封楚三闾大夫屈平为忠洁候。”1《宋史〃神宗本纪》载:诏书送达湖南潭州(现长沙市)。《宋史〃礼志》载:“屈原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候。” 一代皇帝在三年内两次下旨,诏封一位事隔1300多年的古人,在300多年的宋朝仅此一人,在中华历史上皇帝为屈原诏封也是绝无仅有的。宋神宗为什么要两度诏封屈原,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以餐读者。

1、宋朝的时代背景分析 宋朝是从晚诏“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宋王朝建立后其疆土,人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小的朝代,在当时的东部、北部、西部有辽金、夏三大势力的封建割据,其国家规模远不如汉、唐两代。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到宋神宗(赵顼)这里已是第六代皇帝了。但宋朝的国家治理不是很顺,国家内每年都有农民军起义造反,据史料记载,“从宋太祖乾德3年(966年)至宋神宗元丰7年(1084年)的百余年间,爆发了约30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加之辽、金、夏等国的边防战争,北宋年间一直是一个不安宁的国度,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治理与建设。 宋神宗是前任皇帝宋英宗的长子,继位之前曾担任过安洲(今湖北安陆)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同中出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英宗治平3年(1066年)正式立为太子,次年登基继承皇位。宋神宗执政的18年间,启用了许多有文才的高官来辅佐他的政权,其中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9人,相当现代的国务院总理,副宰相(参知正事)410人,比较有影响的要数欧阳修和王安石两人。欧阳修5(1007-1072)当了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的宰相,可谓是三朝元老,但因论事刚直而三次被贬,到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由赞成范仲淹的“新政”走向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6(1021-1086),宋神宗熙宁2年(1069)官拜参加政事,同平章事,次年正式入相,任内积极推行“变法”,

古代文学-宋诗词知识点

宋初诗歌三体 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诗” 盛行原因:赵宋天子尚文治而轻武功,皇室的有一提倡使唱和成为宋初诗人的必备交集手段,再加上唐诗的极度繁荣使诗歌语言季度纯熟化,造成宋初诗人“随意拈来”的语言习惯。白居易平熟的契合宋初的文化需求,从而形成了以唱和为主要特征的白体作家群。 代表作家:李昉、徐铉、王禹偁 苏舜钦、梅尧臣对宋诗发展的贡献 苏舜钦、梅尧臣以文为诗的继承和区别 江西诗学派,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前后七子的诗学理论特点 前后七子多为进士,书生意气,好抨击当朝,针砭时弊,他们强调诗歌要书写性情之真,抛弃了台阁体的宗宋的诗学范式,主张像唐人学习,所谓“诗必盛唐以上”。 同光体概述 “同光”是“同治”、“光绪”两朝年号的简称。光绪九年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以“同光”为号,标榜“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由此,同光体成为近代最著名的学古诗派之一。 郑孝胥《海藏楼诗集》 沈增植《海日楼》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 同光体诗学主张 1.学诗不墨守盛唐,提倡多元宽泛的诗学理路,以获得更大的表现空间。同光体的代表人 物陈衍曾提出著名的“三元说”,即以开元、元和、元祐为诗学三大盛世,明确提出学诗由苏、黄上溯韩、杜。 2.主张诗为写忧之具,体当变风变雅。 3.主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融合,追求质实厚重、学力富赡、理趣层出的诗境。 词,别称诗余、乐府、长短句

敦煌曲子词与北宋早期文人词的特点 敦煌曲子词: 1.从曲调上来看,小令与长调并存,相同词牌的创作呈现出曲调上的些微差别,说明词调定型尚未完成。 2.从内容上看,敦煌曲子词的表现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同于南唐、西蜀文人词重女声、尚婉媚,以书写儿女情长为主。 3.从表达上看,敦煌曲子词体现出民歌在意境构思上的活泼新奇、大胆的特点,但艺术表达略有粗糙之处。 北宋早期文人词: 1.北宋早期,词虽“艳科”,重“女声”、尚婉媚,但即使上书写儿女情长的作品,也有意 无意寓托了作者的情趣与怀抱,给人以深远的联想。 2.北宋早期的文人词多是小令,没有长调,暗示着相比乐调,作者对文辞的创作更在行, 这是文人以诗歌创作的经验移入歌词创作造成的现象。 李煜、温庭筠创作特点 李:从性格与人生经历来说,李煜是个情感深沉热烈但不谙人情事故的人,这点表现在他的词作中,李煜词的情感表达是不假逻辑的思索与理性的控制的。再加以作者后半生亡国破家的悲凉身世,使得李煜的词因为这份全心倾注的纯真深挚之情而容易引起读者的普遍共鸣。温:1.温词惯于描写精美的物象,而这份精美的物象与中国文学托物言志的的传统相结合,极易给人以寓托的联想。 2.温词表现的主题多是闺阁妇女之情,但中国古典诗歌往往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际遇,两者不乏暗合之处。 3.温词一般不倾向于直白的抒情,而更偏向以物象的排比做暗示性的表达。 花间词:温庭筠、韦庄 南唐词:李璟、李煜、冯延巳 柳永对宋词的历史性贡献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词体的分类中一种是以词的字数而加以区分,即:小令、中调和长调。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从内容上,柳永词在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上为后代词甚至元曲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扩大了词的境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