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摘要】股市泡沫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对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股市泡沫既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股票市场各参与方关注的重点。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对我国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文章共分成四大部分。首先,对中国的股市泡沫进行了历史回顾,而后重点论述了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第三个部分是简述了股市泡沫的危害,最后一部分探讨了面对股市泡沫问题我国应采取的防范和消减措施。

【关键词】股市泡沫;羊群效应;博傻心理;风险偏好;防范和消减措施

泡沫经济是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经济现象,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股市泡沫是诱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是出现泡沫经济的先兆。股市泡沫是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很大。因而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的形成原因,研究股市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防止金融危机,保持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股市泡沫的历史回顾

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中,有关泡沫的争论不绝于耳,事实上也确实发生了多次泡沫事件。从直观上看,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多次股票兴起—崩溃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表1来看一下。如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5月19日的1000点上下,上涨到次年的2200点上下。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之后股票市场一路低迷,直到2005年6月又开始飙升,2005年6月6日达到998.23点的低点。又如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达到历史最高点6092.06点(最高点达到6124.04点),但之后振荡下行,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最低点达到1664.93点,下跌幅度达到72.8%。可见,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上,股票价格暴跌暴涨的现象十分频繁。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多加了解我国的股市发展情况。

表1 中国股票市场历次泡沫兴起——崩溃周期(上证综合指数)

泡沫兴起泡沫崩溃

时间点位时间点位第一次1990.12.19-1992.05.26 95~1429 1992.05.26-1992.11.17 1429~386

第二次1992.11.17-1993-02-16 386~1558 1994.07.29-1994.09.13 325~1025

第三次1994.07.29-1994.09.13 325~1052 1994.09.13-1995.05.17 1052~577

第四次1995.05.18-1995.05.22 582~926 1995.05.22-1996.01.19 926~512

第五次1996.01.19-1997.05.12 512~1464 1997.05.12-1995.05.18 1510~1047

第六次1999.05.19-2001.06.14 1057~2245 2001.06.14-2005.06.06 2245~998

第七次2005.06.06-2007.10.16 998~6124 2007.10.16-2008.10.28 6124~1664

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作为生产社会化推动资本社会化和风险社会化产物不同的是,中国股票市场是政府行为与政策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以及市场主体不成熟导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股票价格大幅偏离内在价值,长期处于严重的泡沫化状态,股票市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中国的股市需要时间的历练,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股市泡沫问题是每一个搞股市的国家都会遇见的,我们应更好的借鉴他国的经验,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才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

二、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证券系统本身的系统特性角度

证券市场交易对象具有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特征,这样就使得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有了相对自由和宽泛的理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以自己个人的观念来估算股票的价值。这样就使得市场对股票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股票信息的真实性。当股票市场的某些权威机构或者所谓的专业人士对某只股票做出了自己个人的某种价值理解后,通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上,很轻易地就能够得到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响应和认同,从而就产生了证券市场一致认同的但偏离股票真实价值的理解价值,这样一来,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就会以这些公布出来的“股票价值”为基准来进行自己的投资行为,这样循环往复,股市泡沫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二)投资者投机的角度

正常情况下,各个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研发、创新能力,现实与长远的市场潜力产生了股市中的基本投资需求,投资者行为主要为追求长远的回报和增值。这是一个股市估值能够与公司和整体经济运作相关联,保持基本稳定,并在稳中不断有所上升的最

重要的基础。然而,大量的庄家充斥股市,人为地放大了市场中的“博傻”机制。庄家利用资金、人力、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把自己控制的股票价格拉起来,使它的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人为地制造泡沫。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占据着股市波澜的主导地位。中小投资者有贪婪与恐惧等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表现出“羊群效应”和“博傻心理”。伴随着这些因素,股价在短期内震荡不止,长期内又泡沫堆积。与此同时,股市中还会产生程度不等的投机需求,即人们买入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卖出,以从差价取得赢利,而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发展潜力缺乏了解甚至没有兴趣。由此产生的短期内股市迅速膨胀便是股市泡沫。

(三)市场信息缺陷的角度

信息缺陷是指信息的不完全性使证券市场活动合理性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大打折扣。这一方面表现为各个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同,另一方面表在对于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预期,而且证券市场的信息及其交易中带有很多噪音,当噪音达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就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背离。因此,信息缺陷有可能加大证券市场的失衡状态,对经济泡沫起到催化的作用。信息缺陷导致人们收集信息过程中的羊群效应,由于投资者会根据自己对价格的观察来重估预期,这种预期和他们收集更多的市场预期的信息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羊群效应。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投资者就不可能做出完全理性的预期,从而造成原始买入或卖出。因而在这种市场交易中,并不能找到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投资者买入股票后引起股价上涨,外部资金流“追涨”跟进买入,价格进一步上升,泡沫进一步膨胀。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和预期,使价格发散式的上升,价格和基础价值水平的偏离越来越大,泡沫更加脆弱。当市场上出现基本面的不利消息,虚假消息被揭露,投机者获利出局,流入资金放慢,这些都会使价格回调,投资者调整预期和投资策略,跟进卖出,泡沫收缩自增强,大量的资金流出直至泡沫破灭。

(四)社会信用缺失的角度

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交换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因而股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但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损害投资者利益,当然,理性的上市公司,为了长远利益,会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通过在履约中讲信用,将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为以后的再融资打下基础。但从现实来看,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机构和大户更有可能扮演知情交易者的角色,他们主要根据私有信息进

行交易决策。而一般的投资者会通过观察交易行为和价格变化,从中推断知情交易者掌握的私有信息,他们将把股价上涨(下跌)看成知情交易者所为,进而买入(卖出)股票。这样很容易滋生股市泡沫。另一方面,投资者依据其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信用缺失程度越大,投资者中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的人数越少,表现为离开股市或变为风险偏好者,同时,留在市场的投资者中,风险偏好者就会越来越多。当股市中的投资者策略选择大都变为短期投机策略时,就必然会引发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现象。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地关系。如图1:

2

1

社会信用水平泡沫

图1 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的关系

图中横轴表示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纵轴表示股市中泡沫生成机会的大小,社会信用水平越高,社会成员的内在道德约束越强——诚信度越高,由信用缺失引发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越小,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股市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市场的泡沫本质的角度

股市泡沫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的泡沫本质,投资者投资股市的目的在于博取股价收益,投资者理念短期化。在经济和企业盈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大起大落的结构性行情将投资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短期因素上,从而忽略了对长期因素的关注。以此往复,股市泡沫化就越来越严重。

三、股市泡沫的危害

在金融泡沫泛起之际,整个经济表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由于市场中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心里。风险往往都会在市场上迅速蔓延到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甚至诱发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动荡。从我国来讲,股市泡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削弱了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

股票市场泡沫过大,股票既缺乏长期投资价值,又使股市风险性不断增大,一旦泡沫破裂,股市步入熊市,不仅会套牢一大批投资者,而且也会削弱股市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功能,甚至于使股市丧失融资的功能。当股市丧失融资功能时,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股市的出现就是资本市场需求融资平台的结果。泡沫危机是股市运行中的问题但当它膨胀的不受控制时它甚至能威胁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

2.损害了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除了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机制。我国现阶段,有效发挥后一种功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但在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资金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一是让很多需要融资的企业不能集资;二是限制了资金的流通。

3.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股市泡沫对金融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股市泡沫破灭会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经济繁荣、股票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未来持乐观的预期,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金融债务增多。股票价格暴跌,使信贷机构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股市泡沫的破灭也会使证券公司经营陷入困难。因此,股票价格的暴跌的最终结果是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4.减缓本国经济的增长

股市泡沫的膨胀会增加人们对资金的需求,银行会提高利率以取得更多的利润,而在投机狂热时,人们不会因为高利率而止步投机,相反他们对泡沫膨胀的收益率预期更高。利率升高又会抑制对实质部门的投资,减缓经济的增长。很多的史实也表明,股市大崩溃之后,随即就会发生经济大萧条,因为资产价格的崩溃总是和实体经济相关联的。

5.引起社会的动荡

股市泡沫会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经济衰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失业上升。失业导致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社会动荡。同时,股市泡沫崩溃加剧金融危机,造成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们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社会动荡加剧。

四、中国股市泡沫的防范和消减措施

适度的泡沫是股票市场的润滑剂,但在我国居主导地位的 A 股市场上,其价格长期偏离价值,非理性的投机性泡沫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

为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必要缩小股票价格与市场内在价值之间的偏差,抑制随时可能出现的股市泡沫现象,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对股票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对股市泡沫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不要安于股市的平稳现状。

2.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增强上市公司的回报投资者的能力。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使股价的上涨有实际利益的支撑;积极推行退市制度,清理市场,对经营不善的公司坚决予以退市,这不仅可以降低平均市盈率,从而减少市场的总体风险,还可以改善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股市泡沫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将市场做实,维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疏堵结合,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严格禁止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我国股市波动较大的一个原因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因此,规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克服银行信贷资金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

4.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产权改革,减少行政干预,稳定经济环境为股市交易提供健康的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消除因行政干预导致的股市泡沫。具体可以:完善监管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使监管活动市场化;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通过多种渠道的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正确认识市场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他们对政府干预市场的依赖性。

5.增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提升股票市场的价值基础。通过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市场的价值,以此达到减少市场泡沫的目的。

6.增加股票供给,开放多种金融交易品种和市场。当市场面临越来越多的股票抢购风潮,股票泡沫越来越大时,大量增加新股发行是消除股票泡沫的有效手段。另外,应加大开放多种金融交易品种和市场,不仅在于提供投资者避险工具,而且在于适当缓解股市上的资金“拥挤”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市泡沫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施要谨慎。应当谨慎对待股市泡沫,而不能像20世纪80年代末本币升值时的日本那样,盲目刺破泡沫,致使多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并导致经济持续低迷几十年,付出沉重的代价。

总之,泡沫经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而且到了后期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也很大。对于未来A股市场面临的经济环境,我们可以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但在造就泡沫的金融环境方面,只能寄望于更理性的投资者和有待完善的金融体制上!

参考文献:

[1]郭济敏:《股票市场泡沫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凯文·哈西特:《泡沫学——关于股票市场的新学说》,中信出版社,2003年。

[3]刘钊:《股票市场脆弱性与金融稳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4]苏舟郑文琦:《泡沫与A股市场》,《资本市场》 2011年第11期。

[5]单飞:《股市投机泡沫:理论模型、检验与度量方法研究》,《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11期。

[6]徐爱农申红:《我国股票市场的价值基础及价格泡沫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2004年第04期。

[7]戴晓凤:《我国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02期。

[8]兰纪平:《解读中国股市泡沫》,《中国青年报》 2008年10月。

[9]袁季王丽萍:《我国股市泡沫的衡量及预警监控体系的构建》,《上海证券报》 2008年3月。

[10]张一帆卫韦:《我国股市泡沫现状及对策分析》,《当代经济》 2008年第02期。

[11]孙广权:《股市泡沫问题实证分析》,《青年与社会》 2011年第02期。

[12]刘纪鹏:《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不正常需要新政》,《华夏时报》 2011年12月。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

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要想研究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机理,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干预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法律、制度又做了怎样的调整,还是需要回望到美国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只有把这些大的案例结合起来,给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建议才可能会比较恰当。所以我们不仅仅研究中国的案例,而是以美国1987年10月19号“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世界若干次重大的金融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当然,我们重点还是放在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上。 沿着这个思路,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全球若干次重大股灾及金融危机 美国“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 自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以来,我们对中国有价值的若干金融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股市危机发生的轨迹,它的逻辑线索,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来各国政府如何治理做为研究的重点。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南海泡沫事件分析

南海事件泡沫分析 年级: 10金4 学号: 20101810426 姓名: 张可 专业: 金融 二零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事件回顾 二事件成因 1.直接原因

2.深层原因 三事件总结与影响 正文 一事件回顾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英国的“南海股市泡沫”几乎是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同一时期发生的一次大型股票投机活动。南海公司的幕后操纵者通过运用阴谋诡计来蓄意骗取广大投资者的巨额财富,吹起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股市泡沫,然后再将其吹破,留给英国老百姓的只是一个关于财富的传说。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募集资金投资海外。尽管英国的私人资本较多,但当时的英国政府却由于同西班牙、荷兰战争的缘故而负债累累,为了清偿总价近1000万英镑的陆军、海军债券和其他一些上市债券,英国政府与南海公司达成了一种用交易来换取经营权的协议,即由南海公司承担约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务,成为英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 这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公司,他们连公司名字都没想好,就把这么多的债务背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这个经过议院批准而成立的公司,新取了南海公司这么一个连他们自己也没听说过的名称。政府保证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6%的利率。为了提供这部分每年相当于60万英镑的利息,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赋予其经营中南美洲一带的贸易特权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认识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即使刚刚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浪潮,但中国经济复苏的局面势不可挡。在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这种发展趋势,特别是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将会使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另一个辉煌的明天。 中国经济是在1979年以来三十二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三十来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 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是蕴藏于民间的极大积极性。事例如下: 第一农业承包制,农业承包制当初称为?大包干?也就是包产到户,包田到户。1979年大包干在一些地方农村中是农民自发实行的,成果显著,于是各地农民纷起模仿,一下子在全国就铺开了,几年之后,农贸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又过了几年,粮票、油票都取消了,这不正是民间积极性所造成的结果吗? 第二乡镇企业。农民承包制实行以后效率增长了,农村出现一些多余的劳动力。乡镇企业到处建,不需要国家的投资,农民自己为产品找销路。这样很快在计划体制之外就形成乡镇

企业产品的市场,旧的计划、生产和销售的格局被打破。 第三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农业承包制推广和乡镇企业兴起的同时,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高楼一栋一栋一排一排竖起来,深圳建设速度之快给人们一个启示,我们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中国完全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人才资金从全国各地流向深圳,内地按计划组织生产,深圳依靠市场调节市场的格式基本形成。 以上都是民间积极性发挥的奇迹。三个例子说明农村承包制的推广、乡镇企业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路子,就像平静水面上又加三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这就是我们的实践,充分说明了民间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民间润藏着大量经济积极性,但是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的存在,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经济。其实,限制民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转型,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这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也使我们能够真正走向现代化、工业化这样的道路,使我们能够顺利走下去。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他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摘要: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汇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化与中国目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巨大差别。我们应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有些学者的悲观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关键词:股市泡沫,广场协议,人民币升值 一、问题提出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转折之年。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161点起步,迈开牛蹄,一路攀升,年末以2675点收盘,全年涨幅高达130%。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5日,沪深市场的总市值分别达到65202亿元和173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82.3%和85.8%,增幅居全球第一位。据全球知名基金研究机构理柏公司最新调查报告,在其考察美国共同基金2006年业绩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股市的回报率最高,达到61.51%。在中国股民对2007年充满期望的同时,很多学者却表示悲观,中国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最大的争论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将重蹈日本广场协议后股市泡沫的覆辙。 通过对比日本广场协议后汇率、股票价格指数与中国汇改后汇率、上证指数图,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所以上述观点的提出有其合理性。日本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给日本带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本文首先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日本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并对比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与修正上述观点。 二、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1.日元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6%、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 2.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 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

股市泡沫问题浅析

内容摘要: 摘要: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并探讨了面对严重的股市泡沫问题应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 摘要: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并探讨了面对严重的股市泡沫问题应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经济;金融;股市;股市泡沫 一、股市泡沫的成因 1.证券市场本身的系统特性是股票市场泡沫的根源 证券市场交易对象的虚拟化、符号化,使得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有了自由和充分的理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股票的价值。当股票市场的某些权威机构和人士对某只股票做出了某种价值理解后,很容易得到市场的响应和认同,从而产生市场一致认同的偏离真实价值的理解价值,泡沫便产生了。 2.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人民币升值以及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国外资金流入股市,导致股价攀升。油价持续高涨,石油美元一直在全球范围及新兴市场寻觅投资机会,部分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日元利率低,日元的利差交易带来了大量流动资金。中国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a股市场流通部分市值仅占储蓄总额的10%。此外,由于经常账户顺差不断增加,中国的财富亦以每月超过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现已超过15万亿美元。拥有如此巨额的流动性资金,股票市场存在出现泡沫的风险。 3.股票市场的体制不完善 首先,政府行为发生扭曲。一是政府对股票发行上市的严格管制取代了市场机制;二是股票交易管制不合理。其次,监管部门行为发生扭曲。一是监管行为扭曲,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活动的行政化、短期化、随意化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加大了市场的泡沫;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监管制度执行不力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使中小投资者行为取向短期化,加大市场主体的投机动机。 4.股票市场可供交易品种少,供求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股票、债券的现货市场,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其结果是资本市场只有做多机制而没有做空机制,远没有期货市场中特有的价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 5.机构投资者扮演庄家角色,中小投资者的投机心理 大量的庄家充斥股市,人为地放大了市场中的“博傻”机制。庄家利用资金、人力、信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我国股市泡沫状态分析(一)

我国股市泡沫状态分析(一) 摘要]正确分析当前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及泡沫程度,对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外市盈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目前股市市盈率还处于安全区域,静态市盈率短期还会上涨。市场现在的确存在泡沫,但是结构性泡沫,从结构性泡沫到出现全面泡沫,市场可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A股市场第三季度将走向调整。中国股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会以比较高的速率上涨。 关键词]结构性泡沫,市盈率,人民币升值 一、问题的提出 自印花税调整引发股市巨幅波动之后,一些媒体特别是能以中文形式影响中国投资者的境外媒体,对中国A股市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就又有文章打出这样的标题:“中国股市将如何收场”。中国股市将会向哪里去?这确实是关系到千千万万投资者实际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将会影响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的大事情。 同时,当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比如QFII额度刚刚从100亿美元扩增到300亿美元、各类境外资金正以不同方式介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股市的走向还涉及到中国投资者与境外投资者的利益博弈问题。换句话说,涉及到中国财富与经济资源的外流,成为影响中国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现在谈中国股市,国内外看法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国内,无论是一些官员还是市场人士,基本上认为市场有点泡沫,但只是结构性泡沫。

而国外的投资者却普遍认为,中国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了。如果泡沫得不到挤压,对未来发展之危害会十分严重。上涨了近两年的中国股市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这种调整越是推后,面临的问题会越大。对此,国内媒体及业界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阴谋论,是外资想通过言论来打压中国股市,以便低成本进入。因此,如何分析当前股市的估值水平及泡沫程度,对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我国股市市盈率安全区间分析 关于股票的估值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现金流贴现法,二是相对比较估值法。由于前者在运用条件上的局限性,人们大多采用比较直观的后一种方法,即市盈率、市净率等方法。本文以市盈率作为我国股市的估值指标。 根据WIND资讯系统的统计,2007年6月20日,我国股市的整体和成份股的市盈率指标如表1所示: 乍看之下,去年底国外股市市盈率很少超过20倍的(见表2),我国股市总体的市盈率的确不低,达50倍多,预测市盈率也在40多倍,各成份股指数也在40倍以上,确实严重高估。但问题在于这只是简单的机械对比,并没有考虑其可比性有多少。指标的对比离不开指标产生的经济背景的异同性。 1.我国股市一出生就打下了深深的行政烙印,尽管加入WTO后我们在逐渐走向市场化,但离成熟市场还有很远的距离。拿成熟市场的尺子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知识讲解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我站在高岗上向下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A股暴跌再现,似乎刹不住车了。如果熔断没暂定,那今天很可能又是一次券商工作者提前下班的日子。周一上证综指收报3016.70点,跌幅5.33%,成交额2864亿元;深证成指收报10212.5点,跌幅6.21%,成交额3778亿元;创业板指收报2106.36点,跌幅6.34%,成交额921亿元。 大家听段子已经听得够多了,今天我们严肃地选用经济学家吴晓求的一篇文章,解析一下中国股市危机的形成之路。(为节省时间,您可以直接跳到本文第三部分看中国股市危机成因)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 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 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 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 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 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

南海泡沫事件分析

1 南海事件泡沫分析 年级: 10金4 学号: 20101810426 姓名: 张可 专业: 金融 二零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事件回顾 二事件成因 1.直接原因 2.深层原因 三事件总结与影响

正文 一事件回顾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英国的“南海股市泡沫”几乎是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同一时期发生的一次大型股票投机活动。南海公司的幕后操纵者通过运用阴谋诡计来蓄意骗取广大投资者的巨额财富,吹起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股市泡沫,然后再将其吹破,留给英国老百姓的只是一个关于财富的传说。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募集资金投资海外。尽管英国的私人资本较多,但当时的英国政府却由于同西班牙、荷兰战争的缘故而负债累累,为了清偿总价近1000万英镑的陆军、海军债券和其他一些上市债券,英国政府与南海公司达成了一种用交易来换取经营权的协议,即由南海公司承担约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务,成为英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 这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公司,他们连公司名字都没想好,就把这么多的债务背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这个经过议院批准而成立的公司,新取了南海公司这么一个连他们自己也没听说过的名称。政府保证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6%的利率。为了提供这部分每年相当于60万英镑的利息,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赋予其经营中南美洲一带的贸易特权以及与这些地区进行远洋贸易的垄断权,这个垄断权规定:所有未经准许就进入这个地区进行贸易的船只都会被没收。船上的货物其价值的1/4归英国政府所有,1/4归告密者所有,另外1/2归南海公司所有。不过事实上,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政府并不允许它的殖民地和外国公司交易。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这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那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锭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马上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这时,关于西班牙正要放弃智利和秘鲁海岸的四个港口的说法也不胫而走,这就更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于是,南海公司的股票在多年间一直十分抢手。但是,西班牙从来就没有打算让英国利用西班牙在美洲的港口进行自由贸易。两国谈判的结果只是签订了一个贩奴合同,即西班牙给予英国向其殖民地运送黑人的30年特权,但每年只能运送一次,并且限制了轮船吨位和货舱容积,还规定只能运往墨西哥、秘鲁或智利三处。 另外,西班牙还附加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即英国要向西班牙交纳25%的利润,其余75%加征5%的税。这场谈判使得耶尔及其同僚大失所望。然而,公众对南海公司的信心却没有动摇,因为耶尔宣称,西班牙将允许在第一年增加两艘船运货物;他们还公布了一份夸大其词的清单,似乎是在宣布这些海岸的所有港口和码头都将向

中国股市泡沫量的测量

中国股市泡沫量的测量 摘要本文通过改进的F-O 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关键词F-O 模型内净率股市泡沫 一、内在投资价值F-O 模型 剩余收益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AlfredMarshall 于1890 年提出的所谓剩余收益是指所有者或经营者按现行利率扣除其资本利息后所留下的经营或管理收益直到 20 世纪90 年代在深入研究净剩余理论的背景下 Ohlson(1995) 、Felthama 和Ohlson(1995) 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内在投资价值模型F-O 模型 F-O 模型基于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公司只发放股利并且肯定了传统的股利贴现 模型的合理性认为以下假设成立并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 其中为第t 期无风险收益率第t+i 期的股利E 是数学期望符号 2.假设净剩余关系(cleansurplusrelation,CSR) 成 其中RI(ResidualIncome) 为剩余收益bv 为企业净 资产的账面价值CSR的提出表明一个公司的价值是由创造活 动引起的而不是由分配活动引起的 3. 该模型还假设 在这些假设基础之上Ohlson 推出其定价模型的基本 表达式为:

其中,V 代表企业价值,BV 代表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RI 剩余收益,E 是数学期望, 下标代表期数由于其中,ROE 表示净资产收益率因此, 可以得出F-O 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F-O 模型表明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取决于该股目前的净资产以及该资产的盈利能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但F-O 模型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假定认为投资者是万能的那个狗对公司未来作无限期的预测赵志军(2003) 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假定在现有的信息记下投资者只能够对公司未来N 年内的情况进行预测对N 年以后公司的情况投资者不再有任何信息不能做出任何预测这个假定符合投资者认知有限的现实情况则 由于在t 期我们对N 年以后公司的情况亦无所谓因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现如今中国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上交所成立,尽管当时规模有限,但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政策市”成为股市发展制约因素,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三、股市内部环境有待改善,制度建设急需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四、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 股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股权流动性差。激励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落后。股票市场的未来展望

股市泡沫与投资理论模式

中国股市的泡沫与投资:理论模型 摘要 本文主要从金融经济学角度考察股价泡沫的存在性以及股价泡沫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股价泡沫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本使用成本,因此,企业管理者很有可能会通过增发新股、扩张投资的方式对股价泡沫做出乐观反应。针对中国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框架的理论研究发现,由于股权分置所导致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定价差异,从非流通股股东角度看,增发新股、扩张投资的冲动将持续存在,由此可能造成资源错配。关键词 股价泡沫,资本成本,股权分置,投资规模 一、文献综述 有效市场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将遵循随机游走过程并且资产价格会围绕其基本面价值上下波动,这也是市场均衡的典型特征。但事实上,资产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的非均衡现象却是屡见不鲜。有鉴于此,有关资产定价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始对资产价格反映基本面价值的观念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对于任何一种资产,理论上习惯于把它的价格与其基本面价值之间的差定义为泡沫。由此可以把资产价格分成两个部分,即资产泡沫和由基本面决

定的内在价值。泡沫理论认为,相对于公平的市场价值,资产价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定价过高或定价过低的现象,即所谓泡沫现象。迄今为止,金融理论的新进展已经逐渐承认资产价格有可能会存在泡沫的事实,对资产泡沫的理论研究也已成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致可以把泡沫理论分成两类:一类是理性泡沫理论,另一类是非理性泡沫理论。理性泡沫理论认为,资产的实际价格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理论价格(即基本面价值)和理性泡沫,并且理性泡沫具有连续、膨胀、非负等基本特征(Santoni,1987)。理性泡沫的连续性是指,如果只根据资产的基本面价值来预测其实际价格,回归分析中残差项的期望值不等于零,而是为正;或者说,这种预期可能会产生偏差,并且预期偏差为正的情况比负的情况多;这种单边误差(one-sided error)的持续就会形成理性泡沫。 理性泡沫还具有连续的膨胀性的特征。由于投资者能够理性地认识到泡沫最终会破灭,因此他们会把因泡沫破灭遭受损失的风险加入到资产价格的形成要素中。这样,风险越高,投资者希望得到的收益也越高,从而促使资产的实际价格越来越偏离其基本面价值,并且偏离程度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直至泡沫最终破灭。此外,理性泡沫也不可能出现负值。原因在于,如果存在负的泡沫,则在将来某个时间,资产的价格将变成负的,这与有限责任的假设矛盾(Santoni,1987;Diba and Grossman,1988)。 非理性泡沫理论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投资者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