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乙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乙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乙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乙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众所周知,乙肝是生活中一种常见传染病,而且传染比较高,发病也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呢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想要知道就乙肝这类疾病咱们都有哪些治疗方法,那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更好的治疗这类疾病。下面专家就为大家讲解下治疗乙肝的相关方法,希望您能够多多了解下,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乙肝要做到:

⑴需要说明的是,乙肝病毒是肝炎的起始因子,也是肝癌的

高危因素,因此一定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治疗乙肝的药物分几类,一是干扰素,分长效和短效,长效干扰素有派罗欣和佩乐能,短效干扰素有赛若金、安福隆、因特芬、运德素等;二是核苷类似物,共分为四种,如贺普丁、阿德福韦酯(进口药为贺维力,国产为代丁和名正)、素比伏和博路定;还有化学合成药磷钾酸钠(可耐)及中药等。

⑵对肝病患者来说,一定要做到“三分治七分养”。

一是忌酗酒。因为酒精在体内转化为乙醛后,对肝脏的损伤很大。乙醛造成的影响会在若干年后成为肿瘤的诱因。二是忌熬夜。每天夜里23点之后,人体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开始自我修复。同时静卧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三是尽量避免使用损伤肝的药物。四是加强营养和运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⑶乙肝患者来说,检测DNA是最常见的一个项目。

测定DNA是判断HBV(乙肝病毒)有无复制、传染的可靠指标。目前,测定DNA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测定,即测定结果以阴性、阳性来表示。DNA阴性,说明DNA目前没有活动,没有复制,处在相对静止期。DNA阳性反映HBV复制活跃,并有显著的传染性。另一种是定量测定,它比定性测定更进了一步,可以具体了解HBV数量的多少,这对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都很有帮助。那么该如何选择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

⑷肝功能正常者。

若DNA呈阴性,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均不需要治疗,只须每隔

3~6个月定期复查,做肝功能、乙肝全套及HBV-DNA、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需检查甲胎蛋白。若DNA呈阳性,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建议做肝组织穿刺活检。如果活检提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建议抗病毒治疗;如果阳性患者有肝癌家族史,不管有无炎症活动,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⑸肝功能异常者。

DNA呈阴性者,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检查寻找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并及时进行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DNA呈阳性者,若是小三阳患者,一般病情重、病程长、年龄偏大且有乙肝病毒变异的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若是大三阳患者,也需要抗病毒治疗。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0627799.html,/yg/2012/1127/34748.html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精)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日永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由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感染,致成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西医尚未能找到理想药物,疗效没有突破进展。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各地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用中医理论,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湿热为患,湿阻脾运;湿热相搏,耗伤肝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运再损,常见肝郁脾虚之候,外病及肾,脾肾阳虚。经研究,本病证型基本归纳为湿热、脾虚、肝郁、阴虚、血瘀五个证型,对指导治疗本病有较好参考意义。证型本质研究认为,各证型的变化与现代医学化验检查有相关性。治法上,本病表现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故确立“健脾、补肾、清余邪”之法。健脾重在实脾,用健脾化湿与运脾消导;补肾重在温补肾阳,注意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余邪”包括湿热、血瘀,清湿热不宜过于寒凉,活血祛瘀不宜过于破败。用此法,基本方用茵陈四苓散加黄芪、桑寄生、仙灵脾、半枝莲(或苦味叶下珠、白背叶根、丹参、山楂子等,治疗e-抗原阳性95例乙型肝炎患者,半年至一年,疗效较好,且有33例e-抗原转阴,转阴率34·7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亿,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 10%~15%。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迁延不愈,又可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显然,积极治疗HBV感染,阻抑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主 要原因是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其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 ↓,CD3,CD4,CD4/CD8比值下降,IL-2(白介素-2下降,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升高等,且HBVDNA(+者较HBVDNA (-者变化更显著。亦有医家认为慢活肝的发病 机制除与细胞免疫低下有关外,还与体液免疫亢进有关。此外,一些免疫调节物质,如RIF(花环形成抑制因子、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肝性免疫调节蛋白、SIF(血清抑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正气亏损、外感湿热疫毒、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基本病机是湿热毒邪长期羁留,损肝传脾,脾气受损,运化无权而致脾虚肝郁,湿遏阳气,热伤阴血,久必及肾形成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和疫毒潜伏六种证候类型,分而治之。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介于急性肝炎和肝硬化中间阶段的一个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我国目前被称为肝炎大国,约10%的人感染过HBV,其中300万以上的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慢性HBV感染者大约有15%-25%的患者将过早地死于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对慢乙肝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单纯西医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而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特色,在慢乙肝的综合防治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慢乙肝是由湿热疫毒、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且与正气亏损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湿热毒邪长期羁留,损肝传脾,脾气受损,运化无权而致脾虚肝郁、湿邪内阻、湿邪遏阳伤气、热邪伤阴耗血、灼津成瘀,形成肝肾阴虚、瘀血阻络的证候。若经久不愈,则最终导致肝脾肾三脏及气血阴阳俱虚,痰、瘀、水互结而成单腹胀、水臌或血臌,即肝硬化或肝癌。 2.辨证论治 根据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1],结合慢乙肝的临床证候特点,分型论治如下: 2.1 湿热蕴结型慢乙肝活动期由于湿热羁留,余毒难清,正气耗伤,正虚为本,邪毒为标。根据临床湿热孰轻孰重比例可分以下2型 2.1.1 热毒炽盛(热重于湿)证低热、身目俱黄、恶心厌油、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纳呆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血清检测HB S Ag、SGPT、IgG均显著升高[2]。治宜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常用茵陈蒿汤合柴胡解毒汤加减:柴胡9g,黄芪9g,茵陈15g,栀子12g,大黄9g,土茯苓30g,草河车10g,白花蛇舌草30g,车前子15g,甘草6g。 2.1.2 湿热遏脾(湿重于热)证身目微黄,头身困重,口粘呕恶,胸闷脘痞,大便粘滞不爽,尿黄,舌苔白腻,脉沉细。治宜芳化利湿、燥湿运脾为主,常用于平胃散合三仁汤加减:苍术10g,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陈皮10g,黄芪10g,藿香10g,茯苓10g,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米仁30g,茵陈15g,神曲15g,黄连5g,甘草5g 2.2 肝郁脾虚型慢乙肝以肝脾同病类型最为多见。肝郁症状有口苦、黄疸、胁痛、心烦易怒、尿黄等;脾病症状有头晕乏力、纳差恶心、腹胀便溏等,根据肝郁和脾虚轻重可分以下2证 2.2.1 肝郁脾虚、横逆犯胃证症见胁痛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纳差便溏、口苦尿黄、月经不调、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健脾利湿。多用血逆散合逍遥散加减:白芍15g,枳壳12g,柴胡、白术、当归、茵陈、草河车各10g,土茯苓、白芍、连翘、神曲各15g,砂仁、薄荷、炙甘草各6g 2.2.2 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证症见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精神萎靡、四肢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治宜补脾益气、开胃消食。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生黄芪30g,太子参、白术、当归、陈皮各10g,柴胡9g、升麻6g、枳壳12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5g,茯苓15g,砂仁6g。 2.3 肝肾阴虚型湿热毒邪日久伤阴,导致肝肾阴虚,可分以下2证: 2.3.1 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症见肝区隐痛、劳累加重、得卧则轻、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头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患者:王兰军,男,44岁,汉族,已婚。于2014年10月14日收住入院。主诉:反复乏力20年, 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0年余,无明显诱因出 现全身乏力,无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及厌油腻食物,未予重 视。之后在我院体检时发现HBsAg(+),确诊为: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护理检查:T 36.4℃, P 68次/分, R 19次 /分, BP 120/70 mmHg。观察患者营养一般,神志清楚,面 色晦暗。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清淡饮食,氯化钠 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葡萄糖250ml+肝水解肽 500mg,葡萄糖250ml+甘草甜素60ml静脉输入。辅助检查:B 超、心电图、及各影像资料显示均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乙肝三系统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核心抗体阳性。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定义: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乙肝是我国一个威胁健康的严重 问题。 ?病因:1.慢性病毒感染在我国约有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 ? 2.自身免疫病因不明,伴有各种自身抗体, 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 3.药物和毒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

如异烟肼、阿司匹林、苯妥因纳、磺胺类、等 ? 4.代谢障碍 ? 5.其他尚有部分慢性肝炎的病因不详?发病机制: ?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可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的结合。 ?肝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膜的抗原发生变化,同时由于T细胞不断激活或抑制性T细胞功能降低而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激活,导致产生异性蛋白和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也可破坏肝细胞。 ?- 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于器官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和趋化炎症细胞趋化,引起关节炎、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造成肝细胞的损害。 ?得了乙肝会有什么临床症状????疲乏无力、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其他症状:巩膜黄染、恶心、厌油腻、腹泻、尿色加深、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 ?临床表现:急性乙肝肝炎:起病急,大多

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一、肝炎的分型 肝炎,从临床病情病程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②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③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④淤胆型肝炎。⑤肝炎后肝硬化。 从病原学分型亦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致的甲型肝炎;②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乙型肝炎;③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丙型肝炎;④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所致的丁型肝炎;⑤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的戊型肝炎。 其中甲型肝炎自愈率高,愈后良好,转为慢性者极少,如1987 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31万甲型肝炎患者中,仅有11人死 亡(其中有一人是自杀),占万,基本都获得痊愈。戊型肝炎的 临床表现和甲型肝炎基本相同,一般发病六周内痊愈,也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其余的乙型、丙型、丁型三种肝炎,因其治愈率低、病程长、预后差,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不上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由输血而感染,因此患病率比较低,但是乙型肝炎除血行感染外,还有唾涎、精液等接触感染,其患病率比较高,因此,下面重点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 二、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病毒携带率高和易转慢性等特点。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非洲和南欧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5-20%。我国则为10%左右。当今世界约有亿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竟达⒈2–⒈3亿人。因此,我国属乙肝病的高发区,有人称我国是乙肝大国。据有关资料报道,仅上海市区,每年因乙型肝炎而损失的劳动日约360万个,相当于在一年中有一万人因患乙型肝炎而病休。 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已成为近十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把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列为我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检测方法、病毒复制、发病机理及感染过程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某些方面(如乙肝疫苗的制备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治疗方面,尚缺乏一种肯定有效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方法,不外有三个方面。有人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试图应用抗病毒化学制剂(如干扰素之类药物)来解决问题;还有人认为乙型肝炎与免疫学有关,采用免疫调节剂(如人参多糖、云芝胞内多糖、胸腺因子D之类药物)治疗;也有人认为,对于乙肝病人来说,保护肝脏极为重要,应用抗肝损伤药物(如慢肝灵等)进行治疗等等。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病例汇报:患者:王兰军,男,44岁,汉族,已婚。于2014年10月14日收住入院。主诉:反复乏力20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0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无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及厌油腻食物,未予重视。之后在我院体检时发现HBsAg(+),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检查:T 36.4℃, P 68次/分, R 19次/分, BP 120/70 mmHg。观察患者营养一般,神志清楚,面色晦暗。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清淡饮食,氯化钠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葡萄糖250ml+肝水解肽500mg,葡萄糖250ml+甘草甜素60ml 静脉输入。辅助检查:B超、心电图、及各影像资料显示均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三系统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核心抗体阳性。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定义: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得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乙肝就是我国一个威胁健康得严 重问题。 ?病因:1、慢性病毒感染在我国约有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病因不明,伴有各种自身抗体,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 3、药物与毒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阿司匹林、苯妥因纳、磺胺类、等? 4、代谢障碍 ? 5、其她尚有部分慢性肝炎得病因不详?发病机制: ?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得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得损害。肝细胞可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得结合。 ?肝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膜得抗原发生变化,同时由于T细胞不断激活或抑制性T细胞功能降低而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激活,导致产生异性蛋白与肝细胞膜抗原得自身抗体,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也可破坏肝细胞。 ?- 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产生对应得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于器官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与趋化炎症细胞趋化,引起关节炎、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造成肝细胞得损害。 ?得了乙肝会有什么临床症状????疲乏无力、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其她症状:巩膜黄染、恶心、厌油腻、腹泻、尿色加深、发热、肌

乙肝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 09国针朱阳 09211115 摘要:本文从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行论述,并提出其中现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中医辨证目前还不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本质以及对乙肝的研究停留在宏观方面,最后例举一些可行方法如针灸结合西医治疗、在特殊穴位给药等。 关键词:慢性乙肝,中西医结合,现存问题,可行方法 Abstrac: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western medic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knowledg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 differentiation and aspect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propose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syndrome complicated machine, common standar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still cannot reflect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disease and the study of nature of macro aspect, finally stay in affirming some feasible methods lik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acupuncture in special for medicine, etc. Key words:Chronic hepatitis b, Combines western, Existing problems, Feasible methods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

乙肝的治疗方法

乙肝的治疗方法 俗话说,三分药治,七分调理。乙肝治疗需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不宜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黄疸或转氨酶显着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动静结合。用药方面则有以下几个原则: 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2、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 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 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可根据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方剂,或选用1——2 种中成药长期服用。 3、用药过程中注意休息、营养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药物作用。 1、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2、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3、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 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4、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1、乙肝间断治疗为何频发 1.1、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 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炎复发。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 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1.2、误服或滥用药物肝炎患者 因求治心切,往往相信广告宣传,服用各种自制中药制剂;有的长期服用“偏方”、 “验方”,有的用药不符合适应症,硬性乱用;有的重复大量使用所谓保肝药;有的误认为中 药没有毒副作用,不加选择随便使用。肝脏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的影 响下,炎症和中毒情况越来越重,肝功损害日见加重。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机认识概况_郑保平

综观以上清中晚期、民国两个时期针灸理论受西医影响后产生的种种转变可知,清中晚期尚局限在少数中西汇通医家,对经络理论的认识参合了西医血管、血液循环知识,发展至民国,不但采用神经阐释经络机制、针术原理等,而且在腧穴定位中直接增加了神经、血管等内容,西医融入迹象突出,由此形成了针灸理论形态由传统向近现代的明显学术演变。 参考文献 [1](清)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清)陈定泰.医谈传真[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7. [3](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M].上海书局石印本,1895.[4](清)朱沛文.华洋藏象约纂[M].佛山刻本,1893.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4. 修回日期:2009-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285) 作者简介:郑保平(1975-),男,山西石楼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的研究。[6]何崇.日本近代针灸医学对承淡安学术思想的影响[C].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29-36. [7]缪召予译述,张俊义校订.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M]. 宁波:东方针灸书局,1931:28-31. [8]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M].江苏: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53:2,4. [9]承淡安.中国针灸治疗学[M].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37: 48. [10](日)冈本爱雄撰,顾鸣盛编译.最新实习西法针灸[M].上海:上海进步书局,1915:3. [11](日)冈本爱雄撰,顾鸣盛编译.最新实习西法针灸[M].上海:上海进步书局,1915:13. [12]张俊义译述.高等针灸学讲义·经穴学孔穴学[M].宁波:东方针灸书局,1931:57. [13]杨如侯.灵素生理新论[M].太原: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1923:301. [14]承淡安.中国针灸治疗学[M].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37:3.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机认识概况 郑保平,姚乃礼,陶夏平,刘邵能,刘震,白宇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没有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基于其综合治疗的优势,无论是在控制病情进展,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提高该病诊疗水平的关键。检索了近20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文章,通过整理、总结,试图对其病机认识现状作一分析概括,以冀发现能较准确地反映本病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6-1021-02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肝病毒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目前现代医学仍没有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基于其综合治疗的优势,在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显现出了较显著的优势和潜力,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其中,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提高该病诊疗水平的关键。近年来,诸多中医药专家学者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之上,从不同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现就其认识综述如下。 1湿热痰瘀浊毒病机 何浩等[1]认为乙肝病毒属湿邪,肝硬化是湿邪浸淫的结果,湿邪内侵伤及先天,肾阴肾阳的不足是产生免疫耐受的病机,免疫耐受使肝脏受到乙肝病毒的长 期侵害,发生慢性损害-肝炎、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叶放等[2]认为乙肝慢性期,症状相对隐伏,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药物难以短时奏效,故湿热久酿致毒。“瘀毒”为其病理的主要环节,解毒化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李佃贵等[3]认为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武嫣斐等[4]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引起早期肝硬化与湿热疫毒、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有关,强调清热、化湿、解毒是治疗主要原则。蔡春江等[5]认为在慢性乙肝中,浊属内湿,深伏血分才成为伏邪乃为致病之因。浊之成因,约略有二:感受湿热疫毒(外湿)由表入里,阻于中焦,交蒸于肝胆;肝郁克脾,脾虚失运,湿浊内生(内湿)。彭胜权[6]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多种内外因素导致肝气郁滞,继而由气及血,气血搏结,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脉络瘀阻,病久凝结成块而致肝脾肿大,治疗皆以通络为本,酌加疏通、宣达之药,通其经络,和其气血。罗新建[7]认为肝硬化是由痰瘀致病,脉道瘀塞,既伤肝脾,又损气血,脏腑失和,津液输注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