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清健_论文·人、文化和社会(57)(1)

杨清健_论文·人、文化和社会(57)(1)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57)

人、文化和社会

·杨清健·

(1)

以文学的视角论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际生活为依据。

〔第一单位课时〕

第一章: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人是什么

1、人是一种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无毛动物。(柏拉图语)

哲学家第欧根将一只鸡身上的毛全部拔掉,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

2、人是一种无吻动物。

所有动物没有一种是凸鼻子的,它们的鼻子都与长长的嘴巴是一体的,因此也可以说人是一种凸鼻子的动物。

3、人是一种随时可以发情的动物。

其他动物都有发情周期,它们在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性活动。

4、人是一种有娼妓的动物。

娼妓同样是人类的专利。从古至今,娼妓在任何一个民族、几乎任何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实际上,娼妓是政府和法律承认的一种强奸、轮奸罢了。

5、人是一种使用金钱并积聚财富的动物。

人对金钱和财富有无穷的占有欲,人甚至可以迷失在金钱里连性命抛掷也在所不惜。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6、人是一种在乎名声的动物。

名声常常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权力等等。

7、人是一种会患神经病的动物。

其他动物绝对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处于社会的种种压力之下,既要积累财富,又要在乎名声,还有职业、地位等等数不清的事情压着他,等待着他去追求,总没有终止的时候;同时还要时时提防他人的陷害。终日处心积虑、忧心忡忡。

8、人是一种文化动物。

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被抛进特定的文化之中,他如果不承认这种文化,就难以成为“人”。文化是人成为人的必要条件。文化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灾难。比如说,文化冲突、文化对人性的摧残和束缚等。9、与文化相关,人是一种会使用复杂的符号语言的动物。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他著的《人论》里说:“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只有人才能够把这些‘信号’改造成为有意义的‘符号’。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质上就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他接着说:“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定义的话,那末这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不能是一种实体性的定义。人的突出特征,是人的劳作。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

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

10、人是一种有党派的动物,即政治动物。

人的政治极度发达,有着极为复杂、严密的组织,人人都被贴上了政治标签,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选择某种“主义”或“学说”,必须加入某种党派或组织,即便你不加入,也属于“无党派”这一派,也生活在被某党派统治着的社会之中。

11、人是一种对杀害同类和战争有特殊癖好的动物。

人类的历史,几乎天天都有战争,人类文明史差不多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究竟为什么要进行战争?是为了财富还是为了正义?可是恰恰是战争浪费了无数财富。那些屠杀同类最多的人,人们称他为“英雄”,封他为“将军”。

12、人是一种会说谎并出卖朋友的动物。

人类的道德一再要求人们要诚实,可是人们几乎天天在说谎。如果离开了谎言,人就无法活下去。在人类中,致人于死命的人常常是他的朋友,有多少人是靠出卖和陷害朋友来获得利益的。

13、人是一种以欺侮和折磨同类为荣的动物。

有许多人,似乎不欺侮和折磨同类就得不到快乐,甚至许多人以折磨同类为职业的。

14、人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

在所有生命形式中,没有一种生命像人类那样贪婪,他们占有的东西越多,他们的欲望就越大,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占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权力、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女人。

15、人是中性的。

生而为人,不一定就伟大、高尚。他可能是渺小的、卑劣的。人类当中确有伟大而高尚的人,但也有极度卑鄙的小人。人类中,文明与野蛮是并存的。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远远大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

(第二课时单位)

(二)人性的两面——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1、人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西方谚语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东方佛陀曰:“人皆有佛性,同时也具有魔性。”

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谈到一个人的两面性时说:“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就跟在一切人身上一样,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人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莎士比亚在大悲剧《哈姆莱特》借哈姆莱特的嘴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说明人是事物矛盾两个极端的高度统一。可以说,世界上最善良的、最美丽的是人,但最残忍的、最万恶的、最丑陋的也是人。

综上所述,人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当然,人的需要分自然性和社会性这两种需要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动物性需要,而需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包含“人存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制造着人们的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在关系中得到实现和满足。”

由于需要的社会性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它意味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物质财富的占有与运用仅仅是形式而已。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1)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地理环境的变化迫使类人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显然不是人的本质。

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战胜自然界,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这种结成一定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就是劳动。由此可知,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

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我们还知道,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人的目的意识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也就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说,不仅劳动创造性,而且目的意识性,都是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具有的。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3)“动物孩”就是明证

离开社会关系就不再成其为人的事实,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20年,印度发现过两个狼孩,其中一个不久就死去了,另一个大约七、八岁,起名叫卡玛拉,在孤儿院经过十年的培养,17岁死去,只学会了晚上睡觉,用手拿东西,用杯子喝水,能听懂几句简单的问话,学会了40多个单词,但是,一直没有学会成句说话。1927年,印度还发现过两个猴孩,他们象猴子一样爬树、摘果、奔跑。1964年,苏联发现过一个熊孩,他象熊一样笨拙地走路、咆哮,能象熊一样敲打树木。1972年印度发现了一个三岁的狼孩,这个狼孩怕火怕光,不穿衣服,用四肢行走,喜食生肉,不吃素食,白天缩倦在角落力睡觉,晚上起来活动,眼睛里象狼一样发光,午夜后象狼一样引吭长嚎。

经过训练,才能用双脚走路。从这些动物孩可以看出,虽然他们都是由人所生,但是,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在兽群之中,所以他们没有了人的目的意识性,不能象人一样劳动创造,就连他们的自然属性也与人的自然属性有了很大区别。他们完全失去了人的本质,只能作为具有人的基本肉体的动物而存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离开人类社会,就不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失去了人的本质。这也从反面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是社会的人、经济的人、文化的人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历史过

程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最活跃、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发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学。既然如此,人也就是经济的人。

文学即人学,这是高尔基提出的一个文学见解。高尔基提出这个理论命题时并没有明确规定它的内含,恰恰是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现在看,它大体包含这样一些思想:一、文学描写和表现的中心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学认识和反映的中心。尽管文学是个广阔的领域,不只是要描写人,也要描写人以外的物,不只是要描写社会现象,也要描写自然景观。但是,文学写的物、写的自然界是人化了的物、人化了的自然界,它们体现了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态度,它们本身就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因此,物和自然界进入文学领域,并不影响文学是认识人和反映人的这个基本性质。二、不仅文学的描写对象是人,文学的服务对象也是人。文学的任务和作用,就是要影响人、教育人、美化人,鼓舞和引导人们去认识生活,改造现实,提高自己,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总之,在文学领域里,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文学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人”。

(未完待续)

(这是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南昌大学给大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的讲稿,本标题原为副标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