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

题集1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25、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48、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49、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50、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1、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

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参与制

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欧

洲联盟

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消灭利益差别

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

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

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

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

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

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

献是(CE)。A、辩证法B、劳动

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

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

以概括为(ABCDE)。A、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

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

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

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

质的(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

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

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

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

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

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

质C、“绝对观念”的产物 D、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人脑中进

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

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B、

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

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C、原因

和结果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

关系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

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

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

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

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

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

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

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

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

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

式和状态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

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

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是(ACE )。A、相互联系不可分

离的联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内容

和形式的关系E、有条件和无条

件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

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 A、从

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

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

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

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

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BE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

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

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

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统一会导致(AC )。A、唯理论B、

诡辩论C、经验论D、反映论

E、宿命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

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

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

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

论C、先验论D、可知论E、不

可知论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

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

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

切要从实际出发 E、实践对认

识具有决定作用

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

义在于(ABCDE )。A、检验和发

展理性认识B、发挥理性认识对

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

量为物质力量D、提高实践活动

的自觉性 E、推动实践的进一

步发展

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

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

解为(CDE )。 A、真理是具体

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需

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

不变的公式D、真理有其适用的

具体范围和条件 E、真理体现

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

为实践是( BCDE ) A、认识的

主体B、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

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标准E、认识的来源

23、真理和谬误是( ABCE ) 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

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

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的

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

有(BDE )。A、考察人们历史

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人们思

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揭示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

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在于它(ABCD)。A、是人类

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B、

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

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

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A、家庭结构B、民

族结构C、社会意识结构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E、社会政治结构

27、生产工具是(A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BCD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BCE)。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商品价值是(ABCDE)。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35、商品价值量是(CD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

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历

史和道德的因素

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

本方法有(CD )。A、内含扩大再

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

剩余价值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

差额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结果C、由于延长工作

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0、资本积累(ACDE)。A、是指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目的是为

了增加社会财富C、实质是资本

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

多的剩余价值D、是扩大再生产

的源泉E、源泉是剩余价值

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

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

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

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

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ABCD )。A、非垄断企业之

间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

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

竞争

43、垄断是 ( CDE )。A、帝国

主义经济的实质B、帝国主义经

济的基础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

经济特征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

果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

必然结果

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

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A、调节总供给和

总需求的比例关系B、调节国民

经济产业结构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

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

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ABCD )。A、实施宏观财政

支出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C、

实施社会福利政策D、采用法律

和行政手段E、实行“经济计划

化”

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

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DE )。A、生产的全球

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

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B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

想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

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D、找到

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

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

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

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实行无产

阶级专政E、实行计划经济

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

原因在于(AB )。A、政治经济

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

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

域环境不同E、经济制度不同

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

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

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必然表现C、帝国主义新变化

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

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

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

必然结果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的一次特例

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

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

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

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

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

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

的选择

52、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

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

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

统一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决定的

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

义的有(ABC )。A、共产主义

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

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

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

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

是一种理论空想

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

态有(ABCD)。A、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

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

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

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

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

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

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

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

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

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

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

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

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

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

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

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

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

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

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

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

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

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

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

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

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

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

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

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

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

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

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

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

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

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

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

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

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

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

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

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

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

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

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

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

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

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

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

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

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

争的焦点之所在。

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

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

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

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

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0、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

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

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

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

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

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

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

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

会制度的更替,

1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

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

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

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

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

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

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

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

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的内容及其意义。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

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

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1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14、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1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1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共有的

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

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

合;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

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

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作用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

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

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

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

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

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

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

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

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的

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

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

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

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

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

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

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

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

的内在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

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

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

高额垄断利润。

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特征。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

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

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

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

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

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

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

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

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

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

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

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

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

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

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

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

人类的彻底解放。

四、论述题: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

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

实际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

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统

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

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

物质统一性;精神现象是物质的

产物和特殊表现。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2、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

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

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

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

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

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

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3、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

系及其实践意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

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

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4、试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

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

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

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

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

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

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辩

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

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5、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及其重大意义。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

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

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

接现实性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6、试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

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

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

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

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7、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

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

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

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

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8、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

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

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

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

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

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9、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

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

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

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

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

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

门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

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

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

挥。

10、为什么说垄断价格出现

未否定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资本家凭

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

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

的产品价格。它包括垄断低价和

垄断高价两种基本形式。

垄断价格出现未否定价值规

律,表现在:垄断价格的制定不

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的形成并

不能增加价值总量;通过垄断价

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

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1、怎样正确评价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

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

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

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

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

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

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

障。

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集

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

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

积极I生。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

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

唯一模式。

12、论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

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

性,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

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

的甚至落后很远;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

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

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

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

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1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国家首先取得革命胜利并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

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

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

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

条件所决定的;经济义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

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14、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2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

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

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

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

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

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

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

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

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

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

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

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

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

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

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

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

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7. 运动与静止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

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

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

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

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

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

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8.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形

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

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

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

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

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

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

活资料改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

件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生产、

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

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都

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

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

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

活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

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

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

力。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什么?以及为什么?

答: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

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

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

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

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10.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答: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

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

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

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

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

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

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

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网

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

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

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食事物,

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

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

观本性。坚持联系的

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

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就是

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1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1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

是事物的集合体。

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

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

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

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

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

看,是在时间上的续性和空间上

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

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

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人类社会

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

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

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

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

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

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

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

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

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

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

的质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

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

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

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

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

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

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

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

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

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

同。

1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

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

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

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

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

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

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

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

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

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

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

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

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

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

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

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

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

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换。

1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

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两点论

与重点论关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是一种

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

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

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

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

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

废。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

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旨在研究

复杂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

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人和

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主要方面。

16.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

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

性。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

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

范围。

17. 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是保证食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

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渐进

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

的根本转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

物的渐进过程和连无形的中断。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与质变相

互渗透。

18.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

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

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

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

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

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

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

改造的关系。

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

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

思想和感觉得到物的唯心主义路

线。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

主义认识论。

答: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

认识看成是消极的地、被动地反

映和接受外界对象。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

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

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其次,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

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

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

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4.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时间

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时间为认

识提高哦你好了可能(3)时间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型的唯一标准。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

关系,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

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

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

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

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

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

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

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

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

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

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

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

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

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7.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9、真理的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答:确定性(绝对性):指时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不确定性(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局限。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存在中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生产方式。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评价生产关系的标准。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判断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依据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标准:现有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5. 唯心史观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缺陷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

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

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

史。(一)根本上否认社会历史的

客观规律;(二)根本否认人民群

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

用。

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

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

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

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

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

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次,社

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

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

动的反作用。

7、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

观。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

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

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

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

其矛盾运动

答: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

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

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

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

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

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

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

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

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

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

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

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

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

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

经济动力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

在一起的。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

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

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作用

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

程中。

10、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

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

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

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

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

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

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

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

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

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是主要的。但是,由于对科学技

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

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

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

不够,另一种情形是与一定的社

会制度有关。

11.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

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

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

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

局。(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

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

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

约。

1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力量合

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在历史

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

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

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

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

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

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

那样的重大变化。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商

品的兼职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

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

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

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就是无用之物。一种物品尽管具

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

品,也没有价值。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

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

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

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

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来那个中

规定。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

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

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就哦那

个键上市同意的,是商品生产者

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

个方面;利益各方面,具体劳动

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

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

系,它是社会属性。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

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

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

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

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

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

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

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

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

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

能形式:购买阶段、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货币职能,生产职能,

商品职能。

5.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

必然性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

累。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

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

治统治的工具。包括对内职能和

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来实

现的,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

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是资产阶级制

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

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

制。

8.劳动力商品及其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

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

能够把自己的劳动路当作自己的

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

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

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

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9.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

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

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

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

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

值。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与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

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

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其具体表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

阶段,发生一生产力过剩为基本

特征的危机。

11.平均利润的形成

为了得到尽可能得到高的利润率

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

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

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

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

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

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

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

利润。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

实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

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

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

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

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

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

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

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

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资产阶

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

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

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

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

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

取高额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

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

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

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

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

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

种形式。

2.正确认识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

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凌驾于

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3.金融寡头的统治

答: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质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4.垄断与竞争关系

答: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之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原因: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生产资料全归社会所有;个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的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中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多力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列宁:实现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3.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式

答: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4.马克思的同时革命论

答: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这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他们始终认为欧洲

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联系紧密,

相互之间影响很大,这样的革命

决不是孤立进行的,虽然有先有

后,但是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历史

阶段。

5.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

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

对敌人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

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无

产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

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

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

进行改造,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

础的国家政权,最终目标要消灭

剥削、消灭阶级。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答:(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

的革命政党。1,马克思主义政党

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

合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马克思主

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的党。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

民群众谋利益的党。5,马克思主

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

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二)马

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领导核心。1,马克思主义

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

心。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领导核心。3,坚持和改

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

的社会理想

1.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

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

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

迫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

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个人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

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

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

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

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

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

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

人的发展为代价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

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

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

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

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

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

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

件的全面论述。

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

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

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

跃。

问答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

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

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

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

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

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

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

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

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

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

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

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

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

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

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

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

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

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

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

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

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

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

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

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

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

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

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

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

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

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

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

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

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

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

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

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

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

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

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

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

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

不可知论。

8、(选)联系:事物内部各

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

性,多样性。

9、⑴坚持联系的客观性,

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

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

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

区别所在。

⑵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

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

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

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

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

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

质和核心的原因: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

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

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

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

势。

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

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

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

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

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

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

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

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

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

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

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

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

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

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

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

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

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

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

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

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

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

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

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

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

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

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

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

关系:

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

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2008年04月07日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

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

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

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

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

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

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

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

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

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

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

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

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

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

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

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

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

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

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

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

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

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

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

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

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

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

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

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

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

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

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

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

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

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

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

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

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

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

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

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

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

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

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

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

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

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

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

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

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

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

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

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

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

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

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

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

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

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

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

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

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

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

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

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

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

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

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

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

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

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

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

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

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

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

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

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

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

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

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

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

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

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

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

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

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

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

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

量。

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

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

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

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

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

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

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

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

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

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

剩余价值。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

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

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36、(论)价值规律是在市场

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

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性):

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例。⑵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⑶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

分配。

价值规律的后果(消极性):

⑴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

术的进步。⑵可能引起商品生产

者的两极分化。⑶价值规律自发

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

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

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7、(选)资本是可以带来剩

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

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

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

会化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

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

期的基本阶段。

38、(选)垄断:指少数资本

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

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

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多选)常见的垄断组织: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

(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

点:1、2、3(见书P159)新特

点(见书P160)

39、(选)经济全球化:在生

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

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

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

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

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

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

(多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40、(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积极影响:

⑴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⑵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⑶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⑷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筆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

消极后果:

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⑵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⑶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⑷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4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或多选):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⑵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⑶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⑷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⑸政治制度的变化。

4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⑴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⑵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⑷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3、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⑴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⑵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44、(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

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21年3月,俄共(布)召

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它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苏维埃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45、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理论思

考,提出许多论述:

⑴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

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⑵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

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⑶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

经济。

⑷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

义。

46、(多选)苏联模式基本特

征:⑴经济方面:主要是由经济

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

成。⑵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

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

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

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⑶经

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

构上形成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

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

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⑷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

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

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

监督机制等。

4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

征: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

资料按需分配。⑵社会关系高度

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

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集3

多选题: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BCDE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

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

D.二者统一在商品中

E.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

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

是 ACD

A.劳动者的劳动B.科

学技术C.劳动资料D.劳动

对象E.经济信息

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CD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C.社会财富

的物质内容D.商品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E.商品的本质属性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BD

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劳

动分工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E.生产资料和

产品属于同一的所有者

5.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要

以 A B C D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

件B.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条

件 C.劳动者具有很高的文化技

术知识为条件D.劳动者获得全

面发展为条件 E.制度完善为

条件

6.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A

B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E.加速资

本周转

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BCDE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D.不变资

本的大小E.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AC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出卖

劳动力B.劳动者自身可以被主

人出卖C.劳动者除劳动力外一

无所有,只有出卖劳动力D.劳

动者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生产商

品出售E.劳动者不仅可以出卖

劳动力,并且可以出卖生产资料

9.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取决于ACDE

A.商品价值总额B.商品质

量C.到期支付所需货币额

D.货币流通速度E.相互冲

销的支付总额

10.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CD

A.货币资本B.生息资

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E.固定资本

11.货币的职能有A B C D E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E.世

界货币

1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取决于 ACDE

A.商品价值总额B.商品质

量C.到期支付所需货币额

D.货币流通速度E.相互冲

销的支付总额

1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CD

A.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竞争的结

果B.部门之间各企业之间竞争

的结果C.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

转入利润高的部门的结果D.新

的资本向利润高的部门投入的结

果E.新的资本向利润低的部门

投入的结果

14.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是 ABDE

A.对人们有用的物品B.人

们的劳动产品C.满足生产者自

己需要的产品

D.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E.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

动产品

15.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CD

A.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竞

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各企业之

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转

入利润高的部门的结果D.新的

资本向利润高的部门投入的结果

E.新的资本向利润低的部门投入

的结果

16.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

球化C.资本全球化D.意识全球

化E.军事全球化

17.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C E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D.不变资本E.商

品资本

18.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 A B

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

C.剩余价值D.利息E.股

19.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

节是指 ABCD

A.生产B.消费C.交

换D.分配 E.流通

20.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上可

分为 AB 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

化 C.销售的全球化D.宣传的

全球化E.资本的全球化

四、问答:

1、简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

济中的基本作用。P54-57

答: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

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

会资源的配置。B价值规律自发

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

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

值进行交换的。商品生产者为降

低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便力求

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

进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

生产者的分化。在资本主义制

度确立以后,两极分化现象仍

然继续存立,进一步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

总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忽

视或否定价值规律的客观作

用,就会阻碍商品的发展,导

致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2)作用:A价值规律自发地

的调节生

2、请说说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

件。P66

答:(1)劳动力的所有者

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他必须

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可能

把它作为商品出卖。(2)劳动者

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

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只有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后,上述动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才形成

3、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

生产者的重要意义。P37-38

答:商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商

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

值小于社会价值,而商品是按照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

会价值进行交换的,他就可以获

得较多盈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

处于有利地位,反之,亏损。从

而推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4、请说明资本运动总公式与商品

流通总公式的区别。P64

商品的流通公式是:商

品——货币——商品(W—G—

W)

资本的流通公式

是:货币——商品——货币(G

—W—G)

区别:从流通形式看(1)

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

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

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

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

终点都是货币。(3)流通中充当

媒介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

后者是商品。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差

别:(1)两者有量上的差别:由

于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

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

同总资本的比率。(2)两者的经

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的

是资本有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

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

度。

5、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

如何决定的?P166-167

(1)在商品关系普

遍存在的情况下,土地可以买卖

也就有了价格。

(2)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

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

的资本化(实质)。

(3)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

1)地租数量的高低;2)银行有

款利息率。

(4)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

正比变化,和银行有款利率率成

反比变化,土地价格=地租量/银

行有款利息率。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

格有提高的趋势

6、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是

什么?P158

答:资本主义地租是

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

地方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

所创造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

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地租的特征:(1)

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

私有制为前提的,它建立在剥削

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

础之上,劳动者摆脱了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表现为一种纯粹

契约关系的经济关系。(2)农业

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

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

分,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农业

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3)资本

主义地租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三个阶段之间的对立关系,即农

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

由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

值的经济关系。

7、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

源泉是什么?P159-163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土地的肥沃程度、地位位置等方

面的差别。

级差地租形成原

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的源泉:农业工人

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8、请说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

划分,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

划分有何区别?P104-105

其一,两种划分的根据不

同。前者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

式的不同而划分的,后者则是根

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

其二,两种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爱莫能助和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家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其三,两种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一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9、简述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原因。P105

固定资本的无形又称为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作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贬值。另一种是由于发现产品技术和新发明了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10、请谈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85-86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此,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购置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

11、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及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96-101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条件: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补失,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其次,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后资转反,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12、为什么说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P174

答: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但并不是说,垄断产生后,竞争就不存在的。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显然在某此总计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1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的不同点有哪些?P174-175

(1)竞争的目的不同;(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3)竞争的范围不同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是怎样的?P194-195

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则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两种类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又地县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1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P129-130

(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2)利润率的

高低,还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

影响。(3)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

也影响利润率的高低。(4)不变

资本的节约也会影响利润率。(5)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利润

率。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必

要性、可能性和实质。

必要性。首先,垄断

形式后,生产了大量所谓“过剩

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其次,这些过剩资本数量投放场

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那些经

济落后的国家。可能性:一般垄

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时代

国家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中。

实质:金融掠夺、剥削、无

奴役。

16、股份公司有哪些功能?

P153-154

(1)有利于快速聚

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2)有

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

高企业的运营效率。(3)有利于

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17、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P202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

化资本全球化

1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

内容。P185-186

答:财政收入来看,

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是税收,国

家所以通过税收政策,以不同的

税种设置和有差别的税率,来鼓

励某此产业的发展,制约与限制

另一些产生的发展,乃至从总体

上调节经济周期的变化,另一途

径是举债。

几政交出的内容看:国家投

资建设的重要企业、公共工程等,

国家好干预社会经济进行的国家

采购,国家为调节不同收入者所

进行的补贴,后者也被称为转移

支付。

19分析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

区别。P129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不仅有量上

的差别,二者所表示的经济关系

也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表示的

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

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

程度。在利润率这个范畴上,资

本对雇用劳动的榨取、剥削看不

见了,被模糊了,而表现为资本

自身增殖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来

源神秘化了,似乎是资本自身的

本性就能使自己增殖。

20、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P60-62

机制是指有机体内

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制约,

互相作用的有机联系。所谓市场

机制,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

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

互相联系,各自发挥功能,又共

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21、论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

关系以及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

素的关系。P32-35

答:(1)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2)它们是对应统

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在时间上是同一的。商

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

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另一

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

有差别的、有矛盾的。(3)具体

劳动乃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

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关系,它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2、论述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

哪些?P156-157

是股息和存款利率,但是股

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

响,如市场上股票的供求状况,

物价水平,政府及财政税收和金

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及变动,

以及政治,心理投资等因素。

23、论述商业资本的作用。

P143-144

1、商业资本的存在有

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

各省疏育资本;

3、商业资本的运动,可以加强产

业资本的周转。

24、论述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

P195-196。

答:1、为过剩资本

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

自,然后高额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控制输

入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扩大商

品SP的重要手段,这是通过贷

款的其附带条件的实现。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

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

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

的统治地位。

25、论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

对外输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

质。P194-195

必要性。首先。垄断形

式后,生产了大量所谓“过剩资

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其次,这些过剩资本数量投放场

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那些经

济落后的国家。可能性:一般垄

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时代

国家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中。

实质:金融掠夺、剥削、

无奴役。

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

货币政策方面主要运用哪三大手

段(或三个法宝)来进行经济的

宏观调控?P187-18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货

币政策方面主要运用哪三大手段

(ON法宝)来进行经济的宏观

调控?

答: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

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

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

二是最纸准备金率政策,布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

准备金制度,即商务银行要把一

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

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再贴现率,

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

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时的利息率。

27、论述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剥削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

殖民主义。P213-214

(1)通过直接投资,

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

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

上持们的依附性。(2)通过对现

代科学技信的垄断,在技术转让

中实行种种限制。(3)通过对世

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不断

交换,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

依附于发达国家。(4)通过国际

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

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

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

关系。

28、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

调控手段以及对经济管理、调节

和控制的对象。P183-184

(1)调控手段:经

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2)包括各个微观经

济全体,包括作为整体和国民经

济全观重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共50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标准答案:A 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标准答案:D 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标准答案:C 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 A.因果联系 B.偶然联系 C.非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标准答案:C 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这说明() (2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 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标准答案:B 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标准答案:A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标准答案:C 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 A.唯物主义时空观 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标准答案:C 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标准答案:B 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标准答案:A 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 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作业二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 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8、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 1、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答:观点正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二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科你学以及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由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体征。 4.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7.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 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化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 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3.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运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14.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16.共产主义: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它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她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知道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用,即共产主义的实践。 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基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性质和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动因与后果? A.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