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_索涛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_索涛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_索涛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_索涛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2, 165 17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0165

收稿日期: 2013-06-2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3-ZD-090)、河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YBRW019)和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2-JKJJ-03)资助。 通讯作者: 赵国祥, E-mail: zhaogx@https://www.wendangku.net/doc/d912391350.html,; 李红, E-mail: lih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912391350.html,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

索 涛1 张 锋1 赵国祥1 李 红2

(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开封 475004)

(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大连 116029)

摘 要 本研究从人格特质差异角度出发, 采用简单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由时距复制任务筛选的两类时距估计倾向不同的群体(时间高估者和时间低估者)在跨期选择中行为倾向的差异, 旨在探讨时间感知在跨期决策中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无论任务难易, 与时间低估者相比, 时间高估者在跨期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现的较小奖赏。(2)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二者的反应时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时间高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而时间低估者在任务困难时的反应时比任务容易时明显增长。这些结果表明, 在跨期选择过程中, 时间感知倾向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个体的选择倾向。时间高估倾向个体对时距的高估可能会导致其在跨期选择权衡中对收益成本的高估, 进而做出冲动的选择行为。

关键词 跨期选择; 时间感知; 时间高估倾向; 时间低估倾向 分类号 B842

1 问题的提出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 进而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Frederick, Loewenstein, & Donoghue, 2002; 梁竹苑, 刘欢, 2011; 孙彦, 2011)。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研究这种决策的最常用范式是跨期选择任务, 即让参与者在两个价值和兑现时间都不同的备择选项中做出选择, 例如, “你想现在得到10元还是一周后获得20元?”。在这个选择过程中, 兑现时间作为一种权衡收益的成本明显地影响着个体的选择倾向。随着兑现时间增长收益延迟, 个体收益的主观价值随之降低(此现象被称之为延迟折扣或时间贴现), 进而个体会更倾向选择能更快兑现的收益选项。尽管大量的研究(Kalenscher & Pennartz, 2008)已经考察了主观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提出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一现象, 同时提出不同的理论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 但这些模型和理论都未能完全解释延迟折扣中各种不同的反常现象。最近, Kim 和Zauberman (2009a)提出时间感知模型(perceived-time-based model)试图来解释跨期决策中的延迟折扣现象。他们认为, 以前的大多研究主要从价值的角度考察主观价值随时间的变化来解释时间折扣的现象, 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 即时间感知对延迟的价值加工的影响作用。例如, 跨期选择中动态不一致性可能并不是因为折扣率降低引起的, 很可能是因为对时间间隔的敏感性降低造成的结果。因此, 时间感知在跨期选择中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间感知(time perception),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感, 是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体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黄希庭, 1993)。

时间感知能力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并存在着个体人格特质差异, 同时也受个体当前内外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时间维度是跨期决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权衡因素, 所以考察时间感知在跨期决策中

166 心理学报 46卷

发挥的影响作用对于探讨跨期决策过程的认知机制具有非凡的理论价值, 对于现实生活中更加理性化跨期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几年里, 决策和时间感知关系一直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Takahashi, Oono和Radford (2008)认为, 人类的跨期选择明显地受时间感知的心理物理学影响。他们发现时间感知遵循韦伯-费希纳定律(Weber-Fechner law), 即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 这个函数能很好地拟合由延迟折扣任务产生的数据。有研究(Zauberman, Kim, Malkoc, & Bettman, 2009)已经发现, 时间折扣与时间感知密切相关, 个体同时表现出延迟折扣冲动和时间估计障碍。Reynolds和Schiffbauer (2004)的一项研究也发现, 与具有良好睡眠的控制组相比, 当实验组个体被剥夺睡眠后, 他们会变得更加冲动, 对延迟奖赏的折扣也变大, 并且明显地高估了时距长度。大量的成瘾研究也一致表明, 与正常健康的成人相比, 包括各种毒品、酒精、烟草、赌博在内的成瘾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冲动选择立即兑现但较小的奖赏, 且时间感知能力明显削弱(Bickel & Marsch, 2001; Bickel, Odum, & Madden, 1999; Kirby, Petry, & Bickel, 1999; Ohmura, Takahashi, & Kitamura, 2005; Reynolds & Schiffbauer, 2004; Takahashi, 2005, 2006, 2007; Sayette, Loewenstein, Kirchner, & Travis, 2005; Wittmann, Leland, Churan, & Paulus, 2007)。精神病理学研究也发现, 像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这样的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对10-90s的时距生成不足(高估时距) (Barkley, Edwards, Laneri, Fletcher, & Metevia, 2001)。

Wittmann和Paulus (2008)认为, 时间感知能力的差异很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程度。过分高估时间会导致个体倾向于选择即时但较小的利益, 而低估时间会使个体着眼于未来更大的利益。Kim 和Zauberman (2009a)推测, 以前各类群体差异变量(如年龄、智力、各类成瘾者)引起的延迟折扣率变化可能并不是由于不同群体的冲动性特质差异引起的, 而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群体之间的时间感知差异引起的。个体决策中的冲动行为一定程度上很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时间感知的变化引起的。如果个体主观感知的延迟时间越长, 则收益的成本和风险越高, 延迟兑现的奖赏主观价值降低, 则进而导致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现的较小奖赏。随后他们在一个延迟折扣研究中同时测量了被试的特质冲动性和对预期时间估计能力, 结果发现, 时间延迟折扣与特质冲动性并不相关, 与预期时间估计能力相关(Kim & Zauberman, 2009b)。但Wittmann等(2007)则认为成瘾者对时距高估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个体的冲动性所造成的。还有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患有ADHD的儿童和成人在多种感觉运动计时任务(sensorimotor timing task)中对延迟收益表现出较强的折扣, 但他们在数秒内的口头时间估计与正常的控制组被试并无差异(Burle & Casini, 2001)。另外, 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决策冲动和时间估计之间没有关系(Lennings & Burns, 1998)。

总之, 从前人的文献可以发现, 尽管不少研究表明个体在跨期选择中的冲动行为与时间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 但这些研究大多只是试图描述时间感知与延迟折扣的关系, 而没有进一步探讨时间感知在跨期选择中的作用。时间感知在跨期选择中是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至今仍存在着争议, 亟待进一步验证。另外, 即使有一些研究从时间感知敏感性的角度初步考察了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现象(Kim & Zauberman, 2009a; Zauberman et al., 2009), 但没有实证研究从时间感知其它维度(如时间感知倾向性等)探讨时间感知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作用。或许从时间感知的人格差异角度来考察跨期选择中的行为差异, 能进一步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跨期决策的认知机制。尽管有研究(Kim & Zauberman, 2009a) 发现, 与短时距相比, 同一个体预期的长时距比真实的长时距明显缩短, 但时间感知作为时间人格的一个维度, 其个体倾向性(比如, 高估或低估倾向、相对准确程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黄希庭等, 2005; Fraisse, 1984), 比如, 对时间有高估倾向的个体, 无论是对短时距还是长时距的估计, 都会明显高于时间低估倾向个体的估计。因此, 基于这些原因, 本研究拟从人格特质差异角度出发, 首先利用时间复制任务筛选出极端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 然后通过考察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跨期选择任务中的行为倾向差异来探讨时间感知倾向在跨期选择中的影响作用。

一般来讲, 主观时距很难精准地反映出客观的物理时距, 而会发生一定的偏离。时距估计过程需要注意、记忆等多种认知成分的参与, 同时还会受到主体的情绪、生理状态以及人格特质的影响(Bschor et al., 2004; Buhusi & Meck, 2006; Meck & MacDonald, 2007; Twenge Catanese, & Baumeister,

2期索涛等: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167

2003; Watt, 1991; Wearden & Penton-Voak, 1995; Wittmann, Vollmer, Schweiger, & Hiddemann, 2006; Wittmann et al., 2007)。因此, 在本研究实验设计和实施中, 尽可能排除或控制像注意、记忆、生理、情绪等诸多潜在的状态因素对时间感知和跨期选择的影响。

另外, 一些研究(McClure, Laibson, Loewenstein, & Cohen, 2004; 马文娟等, 2012)发现跨期选择任务的难度会影响个体的选择倾向。当选择任务难度较大时个体的选择反应速度变慢且会更倾向选择即时收益。但任务难度对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是否一致, 迄今也并不清楚。因此, 为了尽可能排除或分离任务难度在本研究中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也将这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考察之中。

基于前人研究我们推测:时间主观感知倾向的差异会影响跨期决策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进而导致不同的选择行为倾向。在跨期选择中, 无论任务难易, 对于同一延迟时间, 时间高估者更倾向于选择立即兑现的较小奖赏, 时间低估者更倾向于选择延迟兑现的较大奖赏; 同时, 无论任务难易, 时间高估者与时间低估者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人完成时距复制任务(详细见实验程序1), 按照这些大学生估计时距的长短进行排序, 分别从上、从下选取这个序列中的27%为时间高估者(或时距生成不足者)和时间低估者(或时距生成过长者)各32人。对于时间高估者被试:18男14女, 年龄介于19~24岁, 平均年龄M = 20.36±1.25岁; 对于时间低估者:15男17女, 年龄介于18~25岁, 平均年龄M = 20.64± 1.98岁。参加实验的所有被试均是右利手, 身心健康, 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为1.0以上, 实验后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给予相应的报酬。表1呈现了这两类群体对不同时距估计的描述性统计和这两类群体间的差异程度。这些数据表明, 时间高估者和时间低估者的时间感知倾向差异明显且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2实验材料

研究所选用的备择选项间的金额差值率[(¥R′-¥R)/¥R]为:5%、10%、15%、25%、35%、50%、70%、95%, 其中¥R为数量较小但即时兑现的金额, ¥R′为数量较大但延迟兑现的金额。

表1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时间复制任务上的描述统计值和差异检验

时间高估者时间低估者两群体间差异程度估计时

间(ms)M SD M SD (ms) F值p

2000 16462012445 205 193.12<0.001 4000 32934864442 218 116.54<0.001 8000 70779598506 307 50.37<0.001 1600014706209517020 789 26.69<0.001参照McClure等(2004)和马文娟等(2012)的研究, 任务难度通过操纵跨期选择中备择选项之间奖赏金额的差异来实现。合并35%、50%、70%、95%、作为“容易决策”的一类, 即即时和延时结果的差异较大, 被试较易做出决策; 合并5%、10%、15%、25%作为“困难决策”的一类, 即即时和延迟的结果差异适中, 被试较难做出决策。

2.3实验设计和程序

参照前人的研究范式(McClure et al., 2004; Liu, Feng, Suo, Lee, & Li, 2012; 马文娟等, 2012; Zhong & DeVoe, 2010), 本实验采用2(被试类型)×2(任务难度)×2(时间类型)混合设计。被试间变量是被试类型(时间高估者、时间低估者), 被试内变量是任务难度(困难、容易)和时间类型(今天-3天、今天-1周); 因变量为被试的选择行为, 测量指标为被试选择即时兑现选项的百分比。同时参照McClure等(2004)和马文娟等(2012)的研究, 由于选择反应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任务的难度, 这里也把选择反应时列为因变量的测量指标。

刺激程序1和2均由E-prime编制和控制, 并在一台屏幕大小为17英寸的液晶电脑上呈现。被试舒服地坐在安静的行为实验室里的椅子上, 两眼平视电脑显示器, 眼睛距离显示器大约1 m, 背景颜色为灰色, 并且被试到电脑显示屏的水平和垂直视角都不超过5°。

实验程序1:时间复制任务。如图1所示, 在每个trial中, 首先, 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提醒被试实验马上开始, 接着屏幕中央出现一个黑色的时间数字(例如, “2 s”、“4 s”), 黑色数字在屏幕上持续呈现的时间等于其本身所表示的时间长度, 然后一个“*”出现在屏幕中央随机持续1~1.2 s, 随后屏幕中央出现一个与前面黑色时间数字相同的黄色时间数字, 被试的任务是当认为黄色数字持续的时间

168 心理学报 46卷

等于其本身所表示的时间长度时快速按“Enter”键反应。随后进入下一个trial。

图1 实验程序1每个trial流程图

实验程序2; 跨期选择任务。实验前首先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真实决策任务, 为了答谢他们对研究的支持, 将会给他们一些金钱作为报酬。关于数额的多少会基于任务中他们的选择权衡情况。在这个任务中的每一次选择中他们必须在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其中一个选项马上会得到报酬但金额较小, 另一个选项延迟一段时间会得到报酬但金额较大。例如图2中的两个选项:(1)今天就得到6元钱(左边选项)、(2)一周后得到12元钱(右边选项), 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同时告知被试, 实验中会随机出现探测选项, 以检查其是否认真做出每次选择, 若没有认真完成实验, 最终将不能获得报酬。整个实验结束后, 让被试在所有选择过的选项中随机抽取一个, 作为最后的报酬。如果抽中的选项为即时选项, 就会马上得到相应的金额; 如果抽中延迟选项, 将会在相应的延期后得到相应的金额。

图2 实验程序2每个trial流程图

如图2所示, 在每个trial中, 首先在电脑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持续500 ms提醒被试实验准备开始, 然后屏幕上出现两个选项, 左侧选项为即时选项, 右侧选项为延迟选项, 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尽快做出选择。选择左侧选项按F健, 选择右侧选项按J键。当按键后, 选中选项下面对应的三角形立即由黄色变成红色持续1000 ms, 以示确认选中的选项。随后进入下一个trial。

正式实验之前, 被试先进行20个trial的练习, 主试给予详细的指导, 直到被试能单独熟练地掌握整个任务。正式实验由4个block组成, 每个block 包含32个trial, 相邻block之间都有一个3~5 min 的自控休息时间。

2.4数据处理和分析

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采用Greenhouse-Gesisser法校正所有的p值。

3 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 为了尽量排除受其它因素对时间感知的影响, 在被试进行实验前使用9点量表对被试当前的饥饿程度、口渴程度、睡眠质量、身体状态、精神状况、焦虑程度、情绪状态、耐心程度等进行评估。结果发现, 如表2所示, 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这些维度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排除了这些因素对时间估计和随后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

在跨期选择任务中, 对每个被试而言, 根据跨期日期和选择任务的难易程度把跨期选择任务共分为4种情况:今天/3天-困难任务、今天/3天-容易任务、今天/1周-困难任务、今天/1周-容易任务。表3列出了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任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即时兑现选项百分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

表 2 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状态维度上评分的描述统计值和差异分析

时间高估者时间低估者

两群体间

差异程度

状态维度

M SD M SD (ms) F值p

饥饿程度 2.36 2.08 2.80 2.18 0.530.47

口渴程度 4.44 2.04 5.08 2.27 1.100.30

睡眠质量 5.08 2.53 5.72 1.86 1.040.31

身体状态 6.08 1.82 6.04 1.70 <0.10.94

精神状态 6.32 2.01 6.08 1.68 0.210.65

焦虑程度 4.40 2.48 3.92 2.02 0.560.46

情绪状态 5.92 1.53 5.96 1.24 <0.10.92

耐心程度 5.08 2.04 5.52 1.26 0.460.50

表3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水平条件下选择即时选项百分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今天/3天-困难任务今天/3天-容易任务今天/1周-困难任务今天/1周-容易任务

被试类型M SD M SD M SD M SD (%)

时间低估者61.67 35.179.33 14.55 70.66 32.97 18.50 19.88 时间高估者82.83 20.91 27.67 27.08 86.50 18.49 32.83 24.10

2期 索 涛 等: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

169

表4 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水平条件下行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今天/3天-困难任务 今天/3天-容易任务

今天/1周-困难任务

今天/1周-容易任务 被试类型 M

SD M SD M SD

M

SD (ms)

时间低估者 1461.36 441.94 1288.76 280.02 1437.47 482.77 1290.20 309.26

时间高估者

1401.21 413.00 1395.28 348.90 1348.39 404.28 1447.77 398.03

4列出了时间高、低估计者在不同任务水平条件下选择行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选择即时选项百分比

对被试选择即时选项的百分比进行2 (被试类型:时间高估者、时间低估者) × 2 (跨期日期:今天/3天、今天/1周) × 2 (选择任务难度:困难、容易)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跨期日期主效应显著, F (1, 62) = 28.81, p <0.001; 跨期日期与被试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3.44, p = 0.070; 跨期日期、任务难度和被试类型三重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0.093, p = 0.76。这说明无论对时间高估者还是时间低估者, 奖赏延期兑现时间长短都影响跨期选择的反应倾向, 奖赏兑现的延迟时间越长被试越倾向于选择立即兑现选项(见表3和图3)。随后把两类跨期日期下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 进一步统计结果表明, 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 F (1, 62) = 8.17, p = 0.006; 任务难度主效应显著, F (1, 62) = 274.95, p <0.001; 任务难度与被试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0.11, p = 0.74。进一步配对分析表明, 正如表3和图3所示, 无论任务难易, 时间高估者进行跨期选择时选择即时兑现奖赏的百分比都比时间低估者明显高; 同时无论时间高估者还是时间低估者, 被试在任务困难的情况下更倾向选择较小但即时兑现的奖赏, 而在任务容易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较大但延迟兑现的奖赏。另外, 跨期日

期与任务难度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0.15, p = 0.70。

反应时

对反应时进行2 (被试类型:时间高估者、时间低估者) × 2 (跨期日期:

今天/3天、今天/1周) × 2 (选择任务难度:困难、容易)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跨期日期主效应不显著, F (1, 62) = 0.19, p = 0.66; 跨期日期与被试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0.18, p = 0.67; 跨期日期与任务难度交互效应显著, F (1, 62) = 8.81, p = 0.005; 跨期日期、任务难度和被试类型三重交互效应不显著, F (1, 62) = 3.33, p = 0.076。这说明无论对时间高估者还是时间低估者, 奖赏延期兑现时间长短都不会影响跨期选择的反应速度。随后把两类跨期日期下的反应时进行合并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被试类型主效

应不显著,

F

(1, 62) = 0.080, p

= 0.78; 任务难度主效应不显著, F (1, 62) = 2.13, p = 0.15; 但任务难度与被试类型交互效应显著, F (1, 62) = 7.10, p = 0.010。随后在不同任务难度维度下对被试类型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无论任务难易, 这两个群体的反应时差异都不显著, F 困难(1, 62) = 0.37, p = 0.54, F 容易(1, 62) = 1.96, p = 0.17。

反过来, 在不同被试群体维度下对任务难度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正如表4和图4所示, 时间低估者的跨期选择速度明显地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F (1, 31) = 7.45, p = 0.012, 与任务简单时相比,

图3 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不同类型跨期选择任务中选择即时奖赏选项的百分比

170 心 理 学 报 46卷

图4 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不同类型跨期选择任务中的行为反应时

任务困难时时间低估者的反应时明显增长(M

低估者-困

= 1449.41±457.05 ms; M

低估者-容易

= 1289.48±

292.33 ms), 这说明任务越难时间低估者会对两种选项进行反复权衡, 选择比较慎重; 而时间高估者的跨期选择速度则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F (1, 31) = 0.84, p = 0.37, M 高估者-困难 =

1374.80±403.77 ms; M 高估者-容易

= 1421.53±369.43 ms, 这说明无论任务难易,

时间高估者很少对两个选项做出权衡, 因而轻率做出选择。

4 讨论

正如本文前言所述, 个体的时间感知是否会影响其跨期选择倾向仍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本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时间复制任务筛选了两类时间估计倾向不同的群体:时间高估者和时间低估者, 然后让这两类被试进行一项简单跨期选择任务。实验结果正如图3和表3所示, 无论任务难易, 时间高估者进行跨期选择时选择即时奖赏的概率比时间低估者明显高。这个结果从时间人格倾向差异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Wittmann 和Paulus (2008)的看法:在跨期决策中时间主观感知差异会引起个体选择行为的差异。这是因为, 在进行跨期决策权衡时, 与时间低估者相比, 时间高估者由于对延迟时距的高估引起对延迟收益成本过高估计, 导致其更倾向选择那些即时兑现的更小收益。

(也见Kim & Zauberman, 2009b)。这些行为在他人看来可能比较冲动, 不太理性, 但由于稳定地高估时间成本的倾向致使时间高估者自身可能认为其行为并不冲动, 反而比较“理性”和划算。这一看法也能从被试对自己的耐心程度评估的结果得到反映(也见表2)。被试自评结果表明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耐心程度

比较适中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时间高估者认为自己并不冲动。总之, 本研究从时间感知倾向角度初步探讨了跨期选择权衡中时间主观体验对价值加工的影响作用, 这为随后的跨期决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Kim 和Zauberman 的一系列研究(Kim & Zauberman, 2009a; Zauberman et al., 2009)也初步发现了时间感知对跨期选择中时间延迟折扣现象的影响。他们认为, 随着时距的增长, 个体对时距感知的敏感度降低, 从而导致个体延迟折扣率的快速降低。尽管都是探讨时间感知与跨期选择的关系, 但他们的研究和本研究的研究视角明显不同:他们的研究主要探讨个体对不同延迟时距的敏感度差异导致个体的延迟折扣率发生变化, 而本研究则是从时间人格倾向的角度出发探讨时间感知倾向(对时间的高估或低估)对跨期选择行为的影响作用, 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所在。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考虑到研究的经济性和利用长时距筛选被试的可行性, 本研究只是利用较短的时间复制任务筛选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 这里可能引起一个疑问:利用短时距筛选的不同时间感知倾向的个体在进行长时距感知时和短时距感知是否具有一致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尽管本研究没有直接证实这个问题, 但已有的研究(Fraisse, 1984; 黄希庭等, 2005 )已经表明, 时间感知作为时间人格的一个维度具有稳定的倾向性和一致性, 这为本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后续的研究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另外, 和McClure 等(2004)和马文娟等(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 无论时间高估者还是时间低估者, 被试都在任务困难的情况下更倾向选择即时但较

2期索涛等: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171

小的奖赏, 而在任务容易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延迟但更大奖赏。这意味着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倾向差异并没有受任务难易的影响, 时间感知倾向和任务难度在跨期选择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如表4和图4所示, 尽管无论在困难任务还是容易任务下时间低估者和高估值的选择反应速度没有显著差异, 但时间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速度明显地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与任务简单时相比, 任务困难时, 时间低估者的反应时明显增长; 而时间高估者的跨期选择速度则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时间低估者在任务困难时会对两种选项进行反复权衡, 选择比较慎重, 在任务容易时快速做出决定; 而时间高估者任何时候感知的时间成本都相对较高, 因而无论任务难易, 决策速度没有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反应倾向的跨期日期与被试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 但接近显著(p = 0.070)。尽管本研究没有进一步分析这一边缘显著的交互效应, 但从这个趋势(也见表4)来看, 跨期时间影响时间高估者选择倾向的程度很可能比时间低估者要小, 这也从另一侧面进一步说明了时间高估者在任何情况对时间成本都会高估, 进而快速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以前的研究表明, 用于完成时间估计任务的注意资源分散于其它任务后, 会导致主观时距的缩短, 比如, 当我们和喜爱的人在一起时往往会低估时距, 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相反, 当我们面对厌恶的事情(如等车)时, 过多的注意资源分配于时间作业加工上, 总会高估时距, 感到时间过得很慢(Buhusi & Meck, 2006; Meck & MacDonald, 2007)。本实验研究并没有像以前的研究(张志杰, 黄希庭, 2007)那样在时间感知任务中加入别的任务(比如简单的记忆任务), 而是直接让被试对不同的时间距离进行复制, 尽管这其中过度的注意力也可能会影响时间感知, 但本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两个群体之间时间感知的差异, 两类被试在注意力上具有同质性, 因此这一点并不会影响区分这两类被试的差异。事实上, 表1中呈现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不少研究也表明, 不同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个体对时间专注或分心的程度, 比如, 容易烦闷的个体(Watt, 1991)、冲动型个体(Wittmann et al., 2007)、抑郁患者(Bschor et al., 2004)或是高焦虑水平的癌症患者(Wittmann et al., 2006)会感知到时间过得较慢并且在时间估计任务中会高估时间长度(Twenge et al., 2003)。另外, 生理状态改变, 如体温升高, 也能引起时间高估(Wearden & Penton-Voak, 1995)。本研究发现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像饥饿、口渴、情绪、焦虑等临时身体状态之间没有差异, 这样尽量排除了身体状态对时间感知的影响, 因此所筛选的不同的时间感知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稳定, 具有真正的特质差异, 这进一步保证了本研究的信效度。

另外, 尽管以前的许多研究(Barkley et al., 2001; Bickel & Marsch, 2001; Bickel et al., 1999; Glicksohn, Leshem, & Aharoni, 2006; Kirby et al., 1999; Ohmura et al., 2005; Reynolds & Schiffbauer, 2004; Takahashi, 2005, 2006, 2007; Sayette et al., 2005; Wittmann et al., 2007)认为个体冲动性差异明显地影响了时间感知的差异进而导致不理性的选择行为, 但本研究发现这两类被试对自己的耐心程度的评估并没有明显差异。这意味着时间感知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可能并不是由于不同时间感知者具有不同的冲动水平引起的, 而是由于时间感知倾向的差异导致所谓的不同冲动行为, 这和Kim和Zauberman (2009b)的看法保持一致。因此, 我们推测包括各种病理性脑损伤和成瘾患者在内的特质冲动群体在跨期选择的冲动行为很可能是由于这些群体的时间感知变异引起的(Wittmann et al., 2007)。至于为什么会在不同的群体中稳定地产生这些时间感知差异以及时间感知差异如何精细地调控跨期选择行为, 至今仍不甚清楚。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考察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在跨期选择中脑神经活动差异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 我们也会采用脑成像技术考察时间感知在跨期选择过程中如何作用的脑神经机制。

总之, 个体的时间感知在其跨期决策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且这种影响作用很可能涉及到时间感知的多个维度, 比如对时间感知的敏感度、倾向性、精度等。本研究从人格差异角度证实了时间感知的倾向性会明显地影响个体跨期选择行为, 为未来跨期决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由于本研究在研究范式和方法技术手段上的局限性, 后续的研究仍会针对这些不足, 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和模态对本研究的结论做进一步的论证。同时, 未来的研究还需从时间感知的其它维度进一步探讨时间感知在跨期选择中的作用, 以便将来更好地阐释跨期决策的认知机制。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由时间高估

172 心理学报 46卷

者和时间低估者在跨期选择中行为倾向的差异。结果发现:(1)无论任务难易, 与时间低估者相比, 时间高估者在跨期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现的较小奖赏。(2)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二者的反应时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时间高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而时间低估者在任务困难时的反应时比任务容易时明显增长。这些结果表明, 在跨期决策过程中时间主观感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时间感知倾向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个体的选择倾向。时间高估倾向个体对延迟时距的高估, 可能会导致其在跨期选择权衡过程中对收益成本的高估, 进而做出冲动的选择行为。

参考文献

Barkley, R. A., Edwards, G., Laneri, M., Fletcher, K., & Metevia, L. (2001). Executive functioning, temporal discounting, and sense of time in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 de?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oppositional de?ant disorder (ODD).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9,541–556.

Bickel, W. K., & Marsch, L. A. (2001). Toward a behavioral economic understanding of drug dependence: Delay discounting processes. Addiction, 96, 73–86.

Bickel, W. K., Odum, A. L., & Madden, G. J. (1999).

Impulsivity and cigarette smoking: Delay discounting in current, never, and ex-smoker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in), 146,447–454.

Bschor, T., Ising, M., Bauer, M., Lewitzka, U., Skerstupeit, M., Müller-Oerlinghausen, B., & Baethge, C. (2004). Time experience and time judgment in major depression, mania and healthy subjects. A controlled study of 93 subjects.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109,222–229.

Buhusi, C. V., & Meck, W. H. (2006). Interval timing with gaps and distracters: Evaluation of the ambiguity, switch, and time-sharing hypothes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32, 329–338.

Burle, B., & Casini, L. (2001). Dissociation between activation and attention effects in time estim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l clock mode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Performance, 27, 195–205.

Fraisse, P. (1984). Perception and estimation of tim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5, 1–36.

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F., & O’Donoghue, T., (2002).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0,351–401.

Glicksohn, J., Leshem, R., & Aharoni, R. (2006). Impulsivity and time estimation: Casting a net to catch a fis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261–271. Huang, X. T. (1993).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the temporal du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18(2), 207–215.

[黄希庭. (1993). 时距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2), 207–215.]

Huang, X. T., Zhang, Z. J., Feng, S. H., Guo, X. Y., Lü, H. C., & Chen, Y. (2005). A new exploration of time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6), 1284–1287.

[黄希庭, 张志杰, 凤四海, 郭秀艳, 吕厚超, 陈莹. (2005).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心理科学, 28(6), 1284–1287.] Kalenscher, T., & Pennartz, C. M. A. (2008). Is a bird in the hand worth two in the future? The neuroeconomics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making.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84,284–315.

Kim, B. K., & Zauberman, G. (2009a). Perception of anticipatory time in temporal discounting.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2, 91–101.

Kim, B. K., & Zauberman, G. (2009b). Trait impulsivity, time perception and impatience (Working Paper).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irby, K. N., Petry, N. M., & Bickel, W. K. (1999). Heroin addicts have higher discount rates for delayed rewards then

non-drug-using contro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28, 78–87.

Lennings, C.J., & Burns, A. M. (1998). Time perspective: Temporal extension, time estimation, and impulsiv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2,367–381.

Liang, Z. Y., & Liu, H. (2011).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7), 959–966.

[梁竹苑, 刘欢. (2011). 跨期选择的性质探索. 心理科学进展, 19(7), 959–966.]

Liu, L., Feng, T., Suo, T., Lee, K., & Li, H. (2012). Adapting to the destitute situations: Poverty cues lead to Short-Term choice. PLoS ONE, 7(4), e33950.

Ma, W. J., Suo, T., Li, Y. D., Luo, L. Z., Feng, T. Y., & Li, H.

(2012). Dissecting the win-loss framing effect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Researches from intertemporal choice of money-gain & los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4(8), 1038?1046.

[马文娟, 索涛, 李亚丹, 罗笠铢, 冯廷勇, 李红. (2012). 得失框架效应的分离:来自收益与损失型跨期选择的研究.

心理学报,44(8), 1038?1046.]

McClure, S. M., Laibson, D. I., Loewenstein, G., & Cohen, J.

D. (2004). Separate neural systems value immediate and

delayed monetary rewards. Science,306, 503–507.

Meck, W. H., & MacDonald, C. J. (2007). Amygdala inactivation reverses fear's ability to impair divided attention and make time stand still.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1, 707–720.

Ohmura, N. Y., Takahashi, T. & Kitamura, N., (2005). Discounting delayed and probabilistic monetary gains and losses by s mokers of cigarettes. Psychopharmacology, 182, 508–515. Reynolds, B., & Schiffbauer, R. (2004). Measuring state changes in human delay discounting: An experiential discounting task. Behavioural Processes, 67,343–356. Sayette, M. A., Loewenstein, G., Kirchner, T. R., & Travis, T.

(2005). Effects of smoking urge on temporal cognition.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19, 88–93.

Sun, Y. (2011). The intertemporal choice under risk: A research proposal.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1), 28–34.

[孙彦. (2011). 风险条件下的跨期选择. 心理科学进展, 19(1), 28–34.]

Takahashi, T. (2005). Loss of self-control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may be attributable to logarithmic time-perception.

Medical Hypotheses, 65,691–693.

Takahashi, T. (2006). Time-estimation error following Weber–Fechner law may explain subadditive time-discounting. Medical Hypotheses, 67, 1372–1374. Takahashi, T. (2007). Hyperbolic discounting may be reduced

2期索涛等: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173

to electrical coupling in dopaminergic neural circuits.

Medical Hypotheses, 69, 195–198.

Takahashi, T., Oono, H., & Radford, M. H. B. (2008).

Psychophysics of time perception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 models.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87, 2066–2074.

Twenge, J. M., Catanese, K. R., & Baumeister, R. F. (2003).

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deconstructed state: Time perception, meaninglessness, lethargy, lack of emotion, and self-awar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cal Psychology, 85,409–423.

Watt, J. D. (1991). Effect of boredom proneness on time 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69,323–327. Wearden, J. H., & Penton-Voak, I. S. (1995). Feeling the heat: Body temperature and the rate of subjective time, revisited.

The Quartely Journal of Experimrntal Psychology, 48, 129–141.

Wittmann, M., Leland, D. S., Churan, J., & Paulus, M. P.

(2007). Impaired time perception and motor timing in stimulant-dependent subjects. Drug & Alcohol Dependence, 90, 183–192. Wittmann, M., & Paulus, M. P. (2008). Decision making, impulsivity and time percep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2,7–12.

Wittmann, M., Vollmer, T., Schweiger, C., & Hiddemann, W.

(2006).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ence of tim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4, 357–363. Zauberman, G., Kim, B. K, Malkoc, S. A., & Bettman, J. R.

(2009). Discounting time and time discounting: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nd intertemporal prefere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XLVI, 543–556.

Zhang, Z. J., & Huang, X. T. (2007).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age-related difference in time estim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0(3), 524–528.

[张志杰, 黄希庭. (2007). 时距估计年龄差异的认知机制.

心理科学, 30(3), 524–528.]

Zhong, C. B., & DeVoe, S. E. (2010). You are how you eat: Fast food and impat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5), 619–622.

The Influence of Time Perception Difference on Intertemporal Choice

SUO Tao1; ZHANG Feng1; ZHAO Guoxiang1; LI Hong2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 Behavior,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2 College of Psych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Intertemporal choice refers to decisions involving tradeoffs among costs and benefit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Despit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pulsive behavi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ime,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e behavior and perception of tim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n intertemporal cho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using a simple intertemporal choice task,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al responses between two groups who had different tendencies of time perception (those who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ime or underestimate time)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ime perception on intertemporal choice.

In the present study, 32 participants who overestimated time (18 males and 14 females, average age = 20.36±1.25 years) and 32 participants who underestimate time (15 male and 17 females, average age = 20.64±1.98 years) were selected by using a time-production task from 120 volunteers recruited from some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y were asked to engage in a simple intertemporal choice task, in which, they were forced to make choices between two amounts of money attained in different delay time, and moreover, the difficulty of the intertemporal choice task was also manipulated through different amounts of money in options.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 were all right-hand, had normal or corrected-to-normal vision and had no neurological 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Each participant signed a consent form prior to the experiments and was paid after the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local academic committe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regardless difficulty of choice task, compared to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underestimate time,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ime prefered to smaller-immediate rewards.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action time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between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ime and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underestimate time; and the reaction time of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ime was not affected by difficulty of choice task, while the reaction time of the group who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ime in easy choice task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difficult task.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ime per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temporal decision-making. Individuals who tend to overestimation of time may lead to overestimation of the cost of revenue, which would result in his/her impulsive choices in intertemporal choices

Key words intertemporal choice; time perception; tendency to overestimate time; tendency to underestimate time

选择》阅读答案

篇一:《选择》阅读答案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 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 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 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人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 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拆了它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当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 ,又去看父亲,刚 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已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他为这只是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所有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 紧紧的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衫上的褶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 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妻子说些什么?————————————————————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子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2、一股看不见了潮水瞬间将他裹围.————————————————————答:我想对妻子说的是:“灾难只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亲情是上天赐予的最美的礼物.老人并不是家里的负担,而是家里亲情的核心.你如今嫌弃丈夫的父亲,说不定日后,被孩子留在老人公寓的人就是你了.”1、他是一点也不想父亲搬去老人公寓住的,可是父亲的话却 又无疑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所以,他才会欲言又止.这里写出了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他此时所处的为难处境.2、在他心里面,父亲给予的爱已经超越了所有他所遇到的灾难,并且给予了他无比的力量去战胜那些他身边一直以来无以面对的困难. 1.“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属于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2.“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他已经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4.第⑧段中作者把什么比喻成“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5.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提两点)6.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七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外貌或神态渴望被儿子关爱2.怕妻子因此吵闹与自己离婚.3.如果妻子真的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4.父亲给自己的感动父亲的爱博大深厚5.一是父亲为了儿子安宁去老年公寓;二是父亲要为儿子捐献角膜;三是他为了能使父亲安度晚年毅然接父亲回家.6.略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 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 甩葱灬歌姬 2014-10- 16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

浅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想建设牢固的教育,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打好小学教育基础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大浦中心小学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强调:“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为将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小学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怎样的地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是怎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小学教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文盲产生的问题。也保证了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力和义务的实现。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教育基础,它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有利于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今后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提供重要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基础的提高,才会有利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育具有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作用,为培

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基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就是先受到家里的爱护,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保护伞。尽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先的教育场所,他们先从父母那里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东西。而他们学的东西对他们有利还是有害,就得看父母是怎样教育的。 1、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们先在父母那里学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父母的不良品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最先影响的就是孩子,因为孩子们的年龄因素,还不能使他们清楚的辨认哪些东西学了对他们不利,哪些东西学了对他们有好处。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作用 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品形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此类的研究很多,可把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允许、限制的方面,这一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是鼓励、认可和容忍,还是干涉、反对和限制。二是接受、拒绝的方面,这是指等待儿童是否热情,是否给他们爱和温暖,是经常接受孩子的要求还是拒绝他们的要求”。心理学家根据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结合,将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影响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

阅读理解(人生百味)选择题

阅读理解(人生百味)选择题 一、九年级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人生百味)(含答案详细解析) 1.阅读理解 A girl complained to her father about her hard life.She didn't know what she had to do and wanted to give up.She felt tired of fighting and fighting.One problem had been finished but another came over. Her father,a cook,took her into the kitchen.He poured water into three pans and boiled (煮沸) them.After boiling,in the first pan was put some carrots,the second was put some eggs and the last was put with coffee. The girl waited impatiently (不耐烦的),confused by what her father did.About 20 minutes later,her father took out the carrots and put them in a bowl.He took the eggs and put them in a bowl.After that the coffee was poured into a cup.“My sweet heart,what do you see?” he asked. “Carrots,eggs and coffee,” she replied. Her father told her to close her eyes and asked her to touch the carrots.She did so and felt that the carrots were soft.After that he asked her to take the eggs and break them.After peeling (剥开) them,she got the eggs,cooked and hard.The last,the father let her smell the coffee. She asked,“What did you do this for,Father?” He explained that each had the same unlucky experience—the boiling water,but each had a different result. The strong and hard carrots had become soft and weak.Thefragileeggs became hard after being cooked. The coffee was very special,they could change water.“Who are you?” asked her father.“When bad luck knocks at your door,what is your decision? Are you carrots,eggs or coffee?” (1)The girl complained about her hard life because she didn't ________. A. want to give up B. finish one problem C. know what to do D. get tired of fighting (2)The girl's father took her to the kitchen to ________. A. ask her how to boil eggs B. show her how to make coffee C. teach her how to be a cook D. tell her how to face difficulties (3)After about twenty minutes,the carrots became ________. A. soft B. hard C. salty D. sweet (4)The underlined word “fragile”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_”. A. 美味的 B. 易碎的 C. 特别的 D. 可怜的(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girl's father liked to eat some kinds of food. B. Bad luck always knocks at strong people's doors. C. Boiled carrots,eggs and coffee had the same result. D. People should make right decisions when in trouble. 【答案】(1)C (2)D (3)A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题及答案

货币时间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打算在未来三年每年年初存入2000元,年利率2%,单利计息,则在第三年年末存款的终值是()元。 A.6120.8 B.6243.2 C.6240 D.6606.6 2.某人分期购买一套住房,每年年末支付50000元,分10次付清,假设年利率为3%,则该项分期付款相当于现在一次性支付()元。(P/A,3%,10)=8.5302 A.469161 B.387736 C.426510 D.504057 3.某一项年金前4年没有流入,后5年每年年初流入4000元,则该项年金的递延期是()年。 A.4 B.3 C.2 D.5 4.关于递延年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递延年金是指隔若干期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 B.递延年金没有终值 C.递延年金现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有关,递延期越长,现值越小 D.递延年金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5.下列各项中,代表即付年金终值系数的是()。 A.[(F/A,i,n+1)+1] B.[(F/A,i,n+1)-1] C.[(F/A,i,n-1)-1] D.[(F/A,i,n-1)+1] 6.甲希望在10年后获得80000元,已知银行存款利率为2%,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甲从现在开始,共计存10次,每年末应该存入()元。(F/A,2%,10)=10.95 A.8706.24 B.6697.11 C.8036.53 D.7305.94 7.某人现在从银行取得借款20000元,贷款利率为3%,要想在5年内还清,每年应该等额归还()元。(P/A,3%,5)=4.5797 A.4003.17 B.4803.81 C.4367.10 D.5204.13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期数和利率一定的条件下,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A. 偿债基金系数=1/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B. 资本回收系数=1/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C. (1+i)n=1/(1+i)-n D. (P/F,i,n)×(F/P,i,n)=1 2.企业取得借款100万元,借款的年利率是8%,每半年复利一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心得_参加时间管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心得_参加时间管理培训 心得体会范文 参加时间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一)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通过学习时间管理课程,它教会我必须有选择的做事情,使自己时间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时间管理最核心的思想。 要做到高效的时间管理首先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是选择事情价值的一个标准,哪些事情更能让你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就是如何选择最具价值的事情的衡量标准。所以不管长期短期,你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在30岁前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创业。这就决定了我需要掌握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经验、人脉、资金)。 其次,不妨做个计划。做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给事情排序筛选的过程。请把你觉的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排个序,选择最重要的3件事情作为你的下周目标。把这3件事情做好,你至少实现了50%的价值了。当然,如果你在排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评估上失败了那就比较麻烦了,以后再专门论述如何更加科学的排序和评估事情。有种错误的时间管理,是在于把每分每秒的时间都安排好,逼迫自己吃饭花几分钟,看书花几分钟,安排的死死的。其实你的人

生是会有很多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发事件就可能打翻你所有的计划,带来很大的挫折感,所以每周列3-5个重点开始做起吧。 再次,要经常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你下次少花时间,在于你在不断的进步中。一个错误不要犯2次,同样的事情应该一次比一次更加有效率,做的更好。作为领导还要善于授权。其实我想说的是善于把一些事情让别人帮忙做了,对于管理者在于善于授权,而一般情况下,应该让一些事情给别人做,即使花些钱都值得。这时主要在于衡量你花相应的时间是否得到了相应的价值,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拿在自己手上,结果一直说自己很忙很忙,忙到头却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最后,不要拖拉。拖拉是人的本性,我们需要克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件事情你不能马上处理的话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现在马上处理好?我在逃避什么?说服的了自己就给事情安排个确切的时间,不要随便扔一边,如果不重要就列为不重要,下次想起的事情再做吧,或者安排给其他人来做。嗯,我的意思就是需要让事情有个归宿,不要扔一边待会就忘记了。 参加时间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二)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珍贵的、稀缺的资源,它不能再生,也不能被储存下来东西,因此必须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时间管理好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否则就是时间的奴隶。时间管理好的人,应该是一个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的人。 做好时间管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题

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题 1. 假设某公司拥有100万元,现利用这笔资金建设一个化工厂,这个厂投资建成10年后将 全部换置,其残值与清理费用相互抵消,问该厂10年内至少能为公司提供多少收益才值得投资 假定年利率10%,按复利计算。 2. 假定以岀包方式准备建设一个水利工程,承包商的要求是:签约之日付款 5 000万元, 到第四年初续付2 000万元,五年完工再付 5 000万元,为确保资金落实,于签约之日将全部资 金准备好,其未支付部分存入银行,备到时支付,设银行存款年利率为10%问举办该项工程需 筹资多少 3. 一个新近投产的公司,准备每年末从其盈利中提岀 1 000万元存入银行,提存5年积累 笔款项新建办公大楼,按年利率5%十算,到第5年末总共可以积累多少资金 4. 如果向外商购入一个已开采的油田,该油田尚能开采10年,10年期间每年能提供现金 收益5 000万元,10年后油田枯竭废弃时,残值与清理费用相互抵消,由于油田风险大,投资 者要求至少相当于24%的利率,问购入这一油田愿岀的最高价是多少 5. "想赚100万元吗就这样做……从所有参加者中选岀一个获胜者将获得100万元。“这就

是最近在一项比赛中的广告。比赛规则详细描述了“百万元大奖“的事宜:“在20年中每年支付 50 000元的奖金,第一笔将在一年后支付,此后款项将在接下来的每年同一时间支付,共计支 付100万元“。若以年利率8%十算,这项“百万元奖项“的真实价值是多少 6. 王先生最近购买彩票中奖,获得了10 000元奖金,他想在10后买一辆车,估计10年后该种车价将为25 937元,你认为王先生必须以多高利率进行存款才能使他10年后能买得起这种车子。 7.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 000元,年利率10%期限10年,每半年计息一次,问第5年末 的本利和为多少 8. 假设下列现金流量中的现值为5元,如果年折现率为12%那么该现金流序列中第2年 (t=2 )的现金流量为多少 0 I 100 9.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 000元,年利率16%每季计息一次,问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是多 少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公平的,只有相对的公平,而相对的公平又总是蕴藏在绝对的不公平当中。很多人为此埋怨,抱怨世界、国家、社会等等的不公平现象,但殊不知,有一样东西,它确实绝对公平的,那就是——时间! 一天24小时,一个星期七天,一个月四个星期,一年365天,它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值与不值之说,它就真真实实的存在于那里,完完全全的公平。这世间的万物,也只有它能做到这样绝对的公平。 我们每天忙碌着,在这24个小时里,奔波着自己的事业,努力着自己的幸福,却往往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因为时间,我们可以完成自己的事业,也因为时间,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幸福准备完美的乐章。其实,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功这,都会有自己的事业,也都会有自己的幸福,因为,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好管理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都会浪费很多时间,比如无聊的等待、公交车上无谓的发呆、走路时的胡思乱想等等!殊不知,我们在无意识间,就浪费了组成的我们生命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时间! 虽然,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限的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一位大学的同学,每次坐公交车上的时候,总是拿出MP3戴上耳机听各种我

们听不懂的英语,结果,他咋学校期间就过了英语八级考试,羡煞旁人啊!一个朋友,属于大胖子类型的,由于他身体过于臃肿,行动很不方便,在公司里老是受同事

投来歧视的眼光,在朋友圈里,也总是被朋友拿来开涮,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决定减肥,咨询了很多健身房的专业教练,自己买书研究,最后他每天早上抽一个小时的时间跑步锻炼,晚上抽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健身房健身,他坚持了半年,最终竟然神奇的完成了他的瘦身目标,摇身一变,从一个大胖子变成了一个身材矫健的型男,同事和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夸他有毅力,之后,他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充满了自信。他们的成功,完全都归功于他们对时间的管理,要是他们没有利用好那些零碎的时间,那些时间就会像手中的沙子一样,慢慢溜走了的! 我们个人需要时间管理,公司、企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需要时间管理!因为,时间管理的好,我们做事就会事半功倍,管理不好,我们就会浪费很多成功的机会。 由此可见,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大家警醒时间的重要性,管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 阅读题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一个重点,在考试的时候也有很多,我们看看下面的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吧!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

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一)导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四)激励功能 简要回答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一)把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系统有效的训练、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要把发展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三)要重视当代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寻找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新方法。(四)要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五)倡导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二)科学的育人观(三)正确的学生观(四)现代的教学观(五)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 务? 第一,遵守法规义务 第二,教育教学义务 第三,思想教育义务 第四,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第五,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第六,提高水平义务 请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进 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原因。 1、第一,培养目标不能完 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第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 旧。 第四,课程实施重“教书”和 “背书”。 第五,课程评价重选拔,轻 发展。 第六,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 行,特别是从我国人口数量 众多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 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 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 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 复性和渐进性。 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 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 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 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 程。。这种长期性、反复性 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 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 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 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 看,品德的形成,知、情、 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 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 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 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 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 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 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 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 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 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 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 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 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 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 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 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

阅读理解选择题的命题原则

阅读理解选择题的命题原则 1.总体原则 (1)问题必须是依托于文段的,不能具有过多的常识性,否则学生不需要阅读就可以回答问题。 (3)问题应当根据文章顺序分布,即根据阅读的顺序分布。 (4)问题尽量均匀分布在文段的各个部分。 (5)问题(含题干和选择)所使用的总词数不应多于阅读文段的词数。 2.题干设计 (1)措辞简洁,不含生词,句法结构难度与目标考生水平相当,或者稍微容易一些,避免给学生造成障碍。因为测试的学生对于阅读文段的理解而不是对题目的理解。 (2)即使是初级英语水平的考试,题干也不要照搬原文,应该要有所变化。 (3)题干最好是完整的问题,如what、when、how、who、where、which等类问题,因为这种问题最接近真实生活中的阅读理解过程。此外,使用完成式题干会使学生在答题时反复阅读题干,形成阅读负担或是记忆负担。 3.干扰项 (1)措辞简洁,不含生词,句法结构难度与目标考生相当,或者稍微容易一些,避免给学生造成障碍。 (2)不设置语法错误的选项,避免混淆所要考查的重点。 (3)必须使用短文中所给信息。 (4)虽不正确,但要有一定的道理,这样才具有干扰性。 (5)干扰项中不要用all of the above,none of the above,both A and B 等形式。要考虑到干扰项如果部分正确就不能说它是错的;如果一个正确选项都没有,题目就没有了意义。 (6)选项长度相当,都长或都短,或者是两长两短,也可以采取渐长或渐短的形式。如果某选项长度明显不同,就会给考生不必要的暗示。 4.答案 (1)必须只有一个答案。 (2)确实能够回答问题。 (3)在结构和用词上与其他选项相近,避免给考生以提示。 (4)看上去不要过长,或者过短,避免给考生以提示。 (5)一篇短文的几个问题的答案分布要合理,注意避免集中用某一项作为答案,例如五个答案中有三个或四个是A;也不要有明显的规则,例如ABCD、DCBA等。

你必须做出选择阅读试题及答案

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你必须做出选择阅读答案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6分)(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阅读答案:11.(1)

小学教育学概念

小学教育学概念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干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实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准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轻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殊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假如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称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阅读理解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选择正确答案。 C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Ask famous persons like Cate Blanchett, Scarlett Johnson, and Bono (singer for the band U2), and maybe they will say “green.” That’s not because these artists like the color green best. Instead, they are interested in green fashion. Green fashion is about making (and wearing) clothes that are good for humans, animals, and the Earth. In the past, green fashion made people think of ugly clothes. But today, green fashion is different. It is about looking good and caring about the Earth and other people. You can have interesting clothes and be green. Around the world, green fashion is becoming popular. For example, the U.K. company People Tree sells men’s and women’s clothing and accessories(配搭物). They are made from natural fabrics(织物)like cotton and wool. Workers who make the clothes are from countries like Kenya(肯尼亚), and Bangladesh(孟加拉国). People Tree pays the men and women good money for the clothes they make. Singer Bono and his wife also started a clothing company called EDUN. When the clothes are sold, EDUN uses most of the money to help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1)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that “green fashion” means________. A. putting green color on your face B. making clothes from green trees C. wearing the color green all the time D. wearing clothes that are good for the Earth (2)Today, green fashion is ___________. A. the same as it was in the past B. making people work harder C. more popular and interesting D. mostly popular with famous persons (3)Which sentence about green clothing companies is true? A. They are all in Africa. B. They do not pay their workers well. C. They make clothes only for women. D. They use natural fabrics to make clothes. (4)What does EDUN do? A. It teaches people to make clothes. B. It makes interesting clothes for teenagers. C. It sells clothes and uses the money to help people. D. It pays people good money for the clothes they make. 【答案】(1)D (2)C

有关时间管理的心得体会

有关时间管理的心得体会 时间管理好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否则就是时间的奴隶。时间管理好的人,应该是一个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的人。今天小编整理了有关时间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时间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7月22日有幸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虽然培训时间仅有短短一天,但这次培训却使我获益良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明确了时间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内涵,获悉了时间管理的误区,学习和掌握了高效能时间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誉满全球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大师对时间的高度认知及对时间管理的重视程度。相比而言,中国人更早地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见到弟子用白天的时间睡觉时,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再如炙脍人口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有涯等名言警句更是将时间和人的生命与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时间银行都会为每个人存入86400秒,而每天这86400秒也会毫不留情的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的规划、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与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制定并执行时间管理规划,检验时间管理效果,并不断修正时间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中相关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资源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一直以来,我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为每件事情安排时间。通过培训学习,我才明白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要确定该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完成这些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决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尽可能地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通过事先的规划与时间掌控,降低时间安排的变动性,为进一步执行时间管理奠定基础。因此,高效能的时间管理要求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非一刀切式的为所有事情平均分配时间,也不能按照事情的先来后到进行处理,

《选择》阅读题答案

《选择》阅读题答案 《选择》 海啸来得毫无征兆,它们瞬间漫过了马塔尔监狱高高的围墙,刺耳的警报和狱警以及犯人们的厉声尖叫被巨大的海浪撕得粉碎。 监狱长海尔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就将葬身海底。海尔墨用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留给海尔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沮丧地瘫坐在椅子上,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墨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斯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 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们暂时逃生去吧!最后请大家迅速撤离,愿上帝保佑我们都能平安!”海尔墨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斯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唯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墨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继续杀人越货吗?我是监狱长,我可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说完,海尔墨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墨完全被这个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给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桌:“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四号囚室的钥匙就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 巨大的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快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们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马塔尔监狱所有的死囚带着对生的渴望,呼啸着从那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身旁游过。 可怕的海啸在冲毁了不计其数的房屋、道路和农庄,在夺走了大约一千五百多入的性命后终于退去,一切又重归宁静,马塔尔监狱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一拨拨当初被放走的犯人都回来自首了,他们被登记后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里,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可怜的鲁米斯戴上沉重的镣铐被芳押进熟悉的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选择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墨“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