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大全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大全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大全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大全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007年12月

主编:李锦生

编委:贾平陆德平范林榜姚正海宋庆军张晓明张红梅李力娄峥嵘

责任编辑:贾平

目录

物流管理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管理需要,具备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物流部门、专业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方案设计、经济分析、管理决策和实际操作的高层次物流技术管理工作适合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各类港口、码头和机场等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亦可报考物流管理类研究生继续深造。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数据库及其应用(VFP)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项目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专业英语、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务、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管理、投资决策分析等。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多个系列的选修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拓展及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的要求。经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熟悉WTO条件下国际物流的运作规则和惯例;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结算、电子商务等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物流操作、管理、规划的基本能力。

在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系统、行业物流系统均需要改造,同时,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要进行规划设计,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整体需求持续增长,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物流管理型人才。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短缺主要体现在缺少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实用型人才的短缺,也就是懂得建立在信息系统平台上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我校为适应此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据报道,2002-2010年,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率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30%,从而对物流管理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因此学生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师资储备、设备添置、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依托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全有条件和能力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10210W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物流管理和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实务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人才。

人才规格: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好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及以上水平;

3.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际物流的惯例和规则;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科学研究能力。

5.在校期间,经过相关科目的考试,应取得物流师资格证书。鼓励取得国际商务营销师、电子商务师、房产经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3-6年内完成学业。

三、学分要求和学位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修满182学分,毕业论文合格后方能毕业。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总学时为27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603学时,实验学时按实际学时数的一半折算为161学时),共计182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1.公共基础课程共14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B、计算机程序设计(VFP)、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形势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共计1111学时,占总学时的40.3%;57学分,占总学分的31.3%。

2.专业基础课程共13门:政治经济学、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概论、财务管理、管

理运筹学、会计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共计573学时,占总学时的20.7% ;36学分,占总学分的 19.8% 。

3.专业课程共8门: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项目管理。共计360学时,占总学时的13.0%;24学分,占总学分13.2%的。

4.专业选修课程:共分3个系列,学生应修576学时,占总学时的20.8%;达到32学分,占17.6%。

专业课选修系列:市场预测与决策、连锁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专题、物流专业英语、流通经济学、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数据库及其应用、物流成本管理、废弃物流学、企业资源规划、国际物流管理、投资决策分析、企业战略策划。

专业拓展选修系列:世贸组织规则、国际商法、组织行为学、企业咨询与诊断、零售管理、推销原理与技巧、保险学、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经济法(物流法)、信息经济学、财政与税收、商品学。

管理科学平台课程选修系列:高级办公软件、现代管理方法、统计分析软件、商务礼仪、公务员考录实务、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ERP理论与实务、论文设计与写作、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等。

5.公共选修课程:必须选择一门艺术类课程和一门理工类课程。要求所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3门,共计约144学时,占总学时的5.2%;不少于8学分,占总学分的4.4%。

五、实践课程

共25学分,占总学分的13.7%。其中:

(1)专业见习与实习:

见习安排在第2学期,共1周,计1学分;占总学分的0.5%。

专业实习分别安排在第3、4、5、6学期,共8周,计8学分;占总学分的4.4%。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共15周,计6学分;占总学分的3.3%。

(2)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共9周,计6学分;占总学分的3.3%。

(3)社会实践与劳动: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共计2学分,占总学分的1.0%。。

(4)军训:2周,2学分,占总学分的1.0%。

(5)创新教育: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学分。

六、科研训练(详见《科研训练计划》)

七、课程结构表(见附表1)

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2)

九、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3)

十、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见附表4)

附表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表

注:课堂实践教学学分按18学时一个学分折算。

附表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说明:△入学、毕业教育, = 假期(不在校),◇军训,:考试,☆专业实习(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附表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

* 以实际实践学时的一半折算到总学时中。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28

学分数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共28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与本课程相关,可选修《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等。本课程是运用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可以增强利用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是一定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所以,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校07级教学计划而制定,是该课程编写教学辅导书、教师授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大纲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1.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3.结合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

4.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不断更新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70%。

2.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终试卷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终试卷考试成绩占70% 。30%+70%=10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3月

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高峰主编:《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美]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二、教学内容纲要

导论

一、教学目标:了解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科学,理解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制度层次,也研究经济运行层次。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树立对待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2.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传统观点:生产关系

2.教材观点:(1).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层次(本质层次)

(2).经济运行层次(表层层次)

3.个人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3.定量模型分析方法

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教学目标:通过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比较,深入理解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以及我国发展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二、自然经济的发生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分工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第二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一、教学目标:深刻把握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三阶段的演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产业革命的影响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

△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的垄断

1.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2.企业购并的类型

3.垄断的概念、类型和主要组织形式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微观经济干预

2.宏观调控政策

第三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一、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2.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途径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一、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四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

一、教学目标:理解需求、供给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把握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制度的健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和供求

一、市场的买方和卖方

△○二、市场需求:需要和市场需求及其弹性1.需求与需要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3.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4.需求弹性

△○三、市场供给:生产和有效供给及其弹性1.供给的概念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供给弹性

△四、资源配置与效率

第二节市场和价格

一、价值和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成本价格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概念△○二、公共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1.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3.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

4.非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

三、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

第三节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从其功能

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

1.垄断的涵义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殊性

3.市场结构的划分

4.垄断是一把“双刃剑”

三、市场竞争和风险

△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

1.实现公平竞争的条件

2.不公平竞争的表现

3.第四节市场体系△一、市场体系构成

二、商品市场

三、生产要素市场

第五节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一、市场秩序和规则

二、市场组织

1.市场流通组织

2.市场调节组织

3.市场管理组织

第五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目标:深刻理解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掌握企业的制度形式和资本运营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一、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

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第二节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

△○一、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

△二、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

△○三、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

第三节企业制度

△○一、企业财产制度

△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企业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

四、企业的资本筹集利运用

五、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

△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六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一、教学目标:了解宏观经济的均衡以及失衡的原因和平衡条件。把握和应用政府各种宏观调控政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和平衡条件一、社会总产出和社会总供给

△二、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

1.投资需求

2.消费需求

3.国外需求

△○三、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

1.宏观经济失衡的内涵与表现

2.总量失衡的两种类型

3.总量失衡的成因分析

△○四、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监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作用

△二、宏观调控目标

△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产业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四、宏观调控系统

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一、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途径。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必要性。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二、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第三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财富、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二、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

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

△一、经济增长方式类型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五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

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

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

△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

第八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理解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识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把握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中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节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一、二元经济的涵义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二元经济和国民经济现代化

第三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化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

第四节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

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第五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中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容

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编写人:娄峥嵘审核人:贾平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 28学时

学分数 2学分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学目的

《应用文写作》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应用文是机关单位和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一定规范格式的文书,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对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应用文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写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大纲制订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本校和本院的教学条件、教学实践的要求。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本课程包含的知识量大,内容庞杂且应用性强,而学时较少(总学时仅为28个),因此,在注重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具体公文文种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应用文写作的任务。

(四)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类型

(1)名称:课程实习

(2)主要内容与要求:邀请校内有关专家就应用文写作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并注意学会独立地撰写公文。

(3)学时分配:2学时

(4)时间:下半学期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期中成绩占10%,期终成绩占70%。综合考核成绩10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10%+期终成绩7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徐中玉《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

2.主要参考书:

丁晓昌《应用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姬瑞环《新编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张建勤潘继红《语文知识与公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3版

赵永贤《新编应用文写作》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公文写作概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公文的涵义,掌握公文的分类;

2、理解并掌握公文的特点和功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文概述

△〇1、公文的涵义

2、公文的分类

第二节公文的特点和功用

△1、公文的特点

△2、公文的功用

第二章公文写作的一般原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公文写作的四大要素;

2、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文写作四大要素

1、主旨

△2、材料

△3、结构

4、语言

第二节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第三章行政公文的写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种类,重点掌握行政公文的格式;

2、理解行政公文的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和行文试,掌握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3、了解命令、公告、议案的写作,熟练掌握决定、批复、意见、通告、通知、通报、会议纪要、请示、报告和函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

1、行政公文的概念

△2、行政公文的种类

△〇3、行政公文的格式

第二节行政公文的行文制度

1、行文关系

〇2、行文方向

△3、行文方式

4、行文规则

第三节指挥决策类公文的写作

△1、命令、决定

△2、批复、意见

第四节公布周知类公文的写作

1、公告、通告

△2、通知、通报

△〇3、会议纪要

第五节报请商洽类公文的写作

△〇1、请示、报告

△〇2、函

3、议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