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中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综述

国内外中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综述

国内外中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综述
国内外中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综述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综述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功能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由学生撰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效。 撰写开题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有资料反映,美国科学家每年要用两个月时间组织和撰写开题报告,以便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的资金支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请报告,也往往具有开题报告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老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题的意义何在,自己做这个题目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准备怎么做,会出什么结果,等等。并请指导老师帮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时作出判断,此课题能否这样实施,要不要改变题目或研究方法;学生则可以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工作。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

硫回收流程说明

硫回收工艺流程叙述及简要说明 一、酸性水汽提部分 (一)流程简述 自装置外来的混合酸性水,进入原料水脱气罐(V23401)进行脱气,脱出的轻油气送至火炬管网。脱气后的酸性水先后进入原料水罐(23403)沉降脱油,再经原料水加压泵(P23401)加压后进入原料水除油器(V23408AB)进一步脱油,脱出的轻污油间断自流至污油罐(V23402),经污油泵(P23402)间断送至工厂污油罐区。除油后的酸性水进入原料水缓冲罐(V23404),经原料水进料泵(P23403AB)加压,一部分原料水经冷进料冷却器(E23401)冷却后作为汽提塔的冷进料,其余原料水经原料水-净化水一级换热器(E23402),一级冷凝冷却器(E23403),原料水-净化水二级换热器(E23404A-F)后作为汽提塔(T23401)的热进料进入汽提塔。塔底用汽提重沸器(E23405)间接加热汽提,以保证塔底温度160℃。汽提塔底净化水与原料水换热后,送至装置外。汽提塔顶酸性气送至硫磺回收部分。 侧线提出的粗氨气经过一级冷凝冷却器(E23403)冷却,一级分凝器(V23405)分离冷凝液,二级冷凝冷却器(E23407)冷却,二级分凝器(V23406)分离冷凝液,三级冷凝冷却器(E23408)冷却,三级分凝器(V23407)分离冷凝液后配制成氨水或送往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烧掉。 二、硫磺回收部分 (一)流程简述 自酸性水汽提来的汽提酸性水经酸性水分液罐(V23502)分液,自溶剂再生来的再生酸性气经酸性气分液罐(V23501)分液后,经酸性气预热器(E23503)加热到160℃。两股酸性气混合进入硫磺回收酸性气燃烧炉(F23501)燃烧。两股酸性气分液罐分出的酸性液经酸性液压送罐(V23503)由氮气间断送至酸性水汽提部分进行处理。 由燃烧炉鼓风机(C23501AB)来的空气经空气预热器(E23502)用蒸汽预热至160℃后,进入酸性气燃烧炉。酸性气燃烧配风量按烃类完全燃烧和1/3硫化氢生成二氧化硫来控制80%的风量和按CLAUS尾气中H2S/SO2=2控制20%的风量。 燃烧产生的高温过程气进入余热锅炉(E23501)冷却至350℃并发生1.0 MPa蒸汽,液硫从余热锅炉底部经液液硫封罐(V23505A)进入硫池(V23506),过程气进入一级冷凝器(E23504A),在一级冷凝冷却器冷却至170℃并经除雾后,液硫从一级冷凝冷却器底部经液液硫封罐(V23505B)进入硫池(V23506)。除雾后的过程气经一级掺合阀与F23501炉内高温气流掺混至240℃进入一级反应器(R23501),在CLAUS 催化剂作用下,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磺。温度为287℃的反应过程气经二级冷凝冷却器(E23504B)冷却至160℃并经除雾后,液硫从二级冷凝冷却器底部经液液硫封罐(V23505C)进入硫池。过程气经二级掺合阀与F23501炉内高温气流掺混至220℃后进入二级反应器(R23502),在CLAUS催化剂作用下,硫化气和二氧化硫继续发生反应,生成硫磺。235.6℃的过程气经三级冷凝冷却器(E23505)冷却至130℃并经除雾后,液硫从三级冷凝冷却器底部经液液硫封罐(V23505D)进入硫池。尾气再经捕集器(V23504)进一步捕集硫雾后,进入尾气处理系统。 在捕集器(V23504)出口尾气管线上设置尾气在线分析仪,分析尾气中H2S/SO2的值,反馈调节进酸性气燃烧炉20%的空气量,以保证过程气中H2S/SO2为2:1,使CLAUS反应转化率达到最高,同时提高硫回收率,减少硫损失。 在硫池中利用液硫脱气泵(P23503AB)进行液硫循环脱气,释放出的少量H2S用蒸汽喷射器(EJ23501AB)抽送到尾气焚烧炉(F23502)。产品液硫用液硫泵(P23502AB)从硫池抽出,装车送出装置。 经捕集硫雾后的CLAUS尾气在气气换热器(E23508)中与尾气焚烧后的烟气进行换热升温,CLAUS尾气被加热至300℃与PSA制氢装置提纯后的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反应器(R23503)。CLAUS尾气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SO2、COS、CS2及液硫、气态硫等均被转化H2S,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离开反应器温度为362.2℃的过程气直接进入急冷塔(T2350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事故整理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事故整理 1.硫磺开工烧坏人孔 1999年8月15日16:30,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员在巡检时发现炉人孔烧坏。 事故经过: 1999年7月10日,硫磺回收装置按计划点炉开工,7月10日点焚烧炉F-202,11日23:25时点燃烧炉F-101,14日点尾气炉F-201,转化器、炉开始烘烤,7月23日烘炉完毕;7月29日至30日R-101、R-102、R-201装催化剂,8月6日重新点火开工,8月13日引酸气入燃烧炉,系统继续升温,8月15日加大酸气入炉量,到16:30发现燃烧炉人孔烧坏而紧急停工。 事故分析: 造成主燃烧炉人孔烧坏的主要原因是: 1、燃烧炉F-101衬里材料选材错误。 2、风量表偏小,酸气量偏小,造成配风过大,主燃烧炉超温。 3、主要仪表存在不少问题:酸气超声波流量计无指示,H2S/SO2比值分析仪无法投用,SO2、O2分析仪不准,火焰检测仪无法投用等问题。 4、整个人孔被错误用保温材料包得严严实实。) 5、操作人员经验不足。 采取措施:

8月20日至9月20日修复衬里,校验风量流量表,更换超声波流量计。 经验教训: “三查四定”时要认真仔细,对各关键设备内衬里选材要严格确认,避免开工后出现衬里不能经受操作温度的纰漏。 2. 开工过程中造成燃烧炉外壁超温 1999年10月1日,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燃烧炉外壁超温。 事故经过: 1999年9月20日燃烧炉人孔烧坏处理完毕后,24日重新点火升温,29日产出合格硫磺,10月1日发现主燃烧炉外壁超温而紧急停工。事故分析: 1、燃烧炉衬里问题 2、开工引酸气量较大,酸气量波动大,造成炉膛温度过高。 采取措施: 紧急停工,修复燃烧炉衬里 经验教训: 在烘炉完毕后,打开燃烧炉人孔检查衬里时,要严格按照裂缝的条数和尺寸进行审核,不合格就要返工,别把缺陷带到开工后。 3. 停工过程废热锅炉露点腐蚀报废 事故经过: 2000年3月27日,硫磺回收装置停工,28日发现烟道法兰处漏出铵盐,4月3日拆开F-202人孔,E-202头盖试漏发现废锅E-202内管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word版本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研究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三是研究城镇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这种现状不利于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加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 2.选题意义: 本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贯彻落实了马列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关注了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正像农民不富农村不活一样,如果农村广大的中小学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那么它将永远薄弱,教育公平永难实现,素质教育仍将是一句空话。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的研究和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科技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农

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之中。 ②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改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薄弱的现状。 ④促进教育的公平。 ⑤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的内容 ①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现状的原因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⑥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推广。 3.主要观点 ①目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创新之处

碳排放文献综述

1.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工业经济2010 方法:用DEA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效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影响分析 指标:CMCPI 累计的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 指标符号:-+++- 收敛性分析: 2.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陈诗一经济研究2009 方法:普通面板回归模型 3.生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 指标:R&D投入、能源价格、公共投资、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技术溢出 4.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南方经济2010 启示:查一篇已下载含滞后项的英文SFA文献 面板数据模型 指标:人均收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时间趋势 人均收入:在不同的收入阶段,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低收入阶段时,人们更关注物质生活,对环境的要求不高,而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很可能转而更关注环境质量。因此,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倒U型关。这一理论也被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种类能源消费所产生的CO2排放量并不相同。煤炭燃烧的CO2排放量是天然气的1.6倍,石油的1.2倍,而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则是清洁能源,并不排放CO2。各省煤炭消费量占该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作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代理变量。

城市化水平:1、城市化的推进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和水泥,从而产生大量的CO2排放。2、城市化也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要大大高于农村人口的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的大幅度增加则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以非农人口比重作为各省城市化水平的代理变量。 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工业的能源消耗往往要比农业和第三产业高很多,特别是重工业,一般都是高耗能产业。 时间趋势:时间趋势的形成可能是技术进步引起的,也可能是政策变动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5.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R&D Technical Effici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启示:方法是否可借鉴? 不知所云? 6.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 区域差异分解:泰尔指数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贸易开放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或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用FDI占GDP比重来表示。 注:此处详细介绍了co2排放的测算方法。 7.考虑集聚效应的区域技术效率估计及其空间效应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1

硫磺回收工艺介绍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背景 (3) 1.2硫磺性质及用途 (4) 第二章工艺技术选择 (4) 2.1克劳斯工艺 (4) 2.1.1MCRC工艺 (4) 2.1.2CPS硫横回收工艺 (5) 2.1.3超级克劳斯工艺 (6) 2.1.4三级克劳斯工艺 (9) 2.2尾气处理工艺 (9) 2.2.1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9) 2.2.2加氢还原吸收工艺 (13) 2.3尾气焚烧部分 (13) 2.4液硫脱气 (14) 第三章超级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 (15) 3.1工艺方案 (15) 3.2工艺技术特点 (15) 3.3工艺流程叙述 (15) 3.3.1制硫部分 (15) 3.3.2催化反应段 (15) 3.3.3部分氧化反应段 (16) 3.3.4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17) 3.3.5工艺流程图 (17) 3.4反应原理 (18) 3.4.2制硫部分一、二级转化器内发生的反应: (18) 3.4.3尾气处理系统中 (18) 3.5物料平衡 (19)

3.6克劳斯催化剂 (19) 3.6.1催化剂的发展 (19) 3.6.2催化剂的选择 (21) 3.7主要设备 (21) 3.7.1反应器 (21) 3.7.2硫冷凝器 (21) 3.7.3主火嘴及反应炉 (22) 3.7.4焚烧炉 (22) 3.7.5废热锅炉 (22) 3.7.6酸性气分液罐 (22) 3.8影响Claus硫磺回收装置操作的主要因素 (23) 3.9影响克劳斯反应的因素 (24) 第四章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措施 (26) 4.1酸性气含烃超标 (26) 4.2系统压降升高 (27) 4.3阀门易坏 (28) 4.4设备腐蚀严重 (28)

硫磺回收工艺介绍

硫磺回收工艺介绍

————————————————————————————————作者:————————————————————————————————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 (2) 1.2硫磺性质及用途2? 第二章工艺技术选择2? 2.1克劳斯工艺 (2) 2.1.1MCRC工艺2? 2.1.2CPS硫横回收工艺2? 2.1.3超级克劳斯工艺2? 2.1.4三级克劳斯工艺....................................................... 2 2.2尾气处理工艺 (2) 2.2.1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2) 2.2.2加氢还原吸收工艺 (2) 2.3尾气焚烧部分2? 2.4液硫脱气........................................................................................ 2第三章超级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 (2) 3.1工艺方案 (2) 3.2工艺技术特点?2 3.3工艺流程叙述 (2) 3.3.1制硫部分 (2) 3.3.2催化反应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部分氧化反应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2) 3.3.5工艺流程图2? 3.4反应原理 (2) 3.4.2制硫部分一、二级转化器内发生的反应: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碳排放国外文献梳理

气候变化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IPCC, 2008)。釆用市场交易的方式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赋予了环境会计新的内容,会计将在生态危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opwood,2009)。然而,会计是否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之一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者如何理解排放权的本质(Lohmann,2009)。基于主流会计框架,会计准则制定者力争建立一个实用的准则。IASB取消IFRIC 3却充分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会计研究者在探索会计前沿问题时面临的重大挑战(Cook,2009)。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的真相,综述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理清研究的思路并明确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研究综述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会计问题就是众多挑战之一(Larry Lohmann, 2009)。研究排放权交易会计,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其初始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然而,由于美国、欧盟、日本和IASB对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本质认识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差异化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造成了实务中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多元化。 1、美国关于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研究 美国研究排放(污)权交易会计的历史最为久远。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众多学者都从事过该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对后来者产生了较大的启发与影响。 (1)美国FERC关于排污权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研究 1993年3月,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根据1990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公布了第18号委员会文件,在第101和102段对排污权交易中所涉及的排污权分类标准、排污权的确认原则、计量依据与报告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供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指南(FASB,1993)。然而,由于无法解决历史成本模式下企业免费获得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该文件于1995年被取消。 (2) FASB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研究 2003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下属的紧急问题任务处理工作组(EITF)发布了“EITF:03-14”——《总量和交易制度下参与者获得排放配额的会计问题》,试图为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制定规范。其中关键的问题是:①配额(Allowance)是否应该确认为资产?②如果配额是资产,资产的本质是什么?(EHF,2003)。由于EITF成员认为该问题已经超出了“总量和交易制度”的范畴,而且任何达成的共识都可能影响其他法规的会计核算,如政府授予的证书或许可等。EITF:03-14因此被取消。 2004年12月,《SFAS 15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发布引起了研究者对排放权交易制度的重新关注,因为排放权的发放和交付有年度限制,而且年度之间可以借贷和存储。因此,不同年度之间排放权的交换能否应用SFAS 153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在企业合并中,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的存货模式与IFRIC的无形资产模式之间交换的标准和计量基础如何确定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进行指导。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以及欧盟排放权交易制度(EU ETS)的实施,从2007年开始,FASB 和IASB将排放权交易会计作为联合开发项目,共同致力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的制定。2008年主要探讨的是配额、碳信用以及基准是否是资产、是否以及何时确认负债等问题。2009年主要研讨的是“总量和交易制度”下如何对免费分配的配额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会议最终由于各与会人员对配额(资产)和负债理解角度的差异而没有达成共识。2010年10月18日,IASB和FASB又召开联合会议,重点讨论“总量和交易制度”下分配的配额与排放负债的计量问题以及多余排放产生的负债确认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配额与负债的计量应保持一致,并应在初始以及后续计量中都应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2010年11月18日,IASB和FASB集中讨论了超额排放的负债确认、购买配额和负债的计量、配额和负债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等问题。由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doc资料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研究性三个学习力的新学习观,研究型课程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1月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中,首次把“研究性学习”列入高中的必修课;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标志着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展开。 1998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开始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增加了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海市西中学的“告中自研式活动课程”;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等侧。 目前,从我国各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进行,初中阶段实施的很少;实施渠道上,大多是把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专设课程形式,即“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即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方面的实施较少,并且大多的研究成果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课程的形式而取得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误区,如:山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名声,热衷于产生轰动效应,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扩大化等等。自精英主义倾向:不面向全体学生,只重视个别优生的培养,随意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课题选择上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情趣和生活气息,过于偏重于科学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等等。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关于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一是争夺发展权,即争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二是减排的成本由谁承担。关于气候变化,有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工程中把“瓶子中的魔鬼”放出来了(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现在要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捉住这个“魔鬼”并放回瓶子里,且要实行平均分担成本的AA制。显然,这是不公平的要求,不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鉴于碳排放衡量指标是评价各国历史责任和确定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依据,因而成为全球气候政治的焦点之一。引发学术界对碳排放衡量指标的研究。 最早应用的衡量指标是国家排放总量,即以国家为单元计算碳排放总量。因为国际社会以国家政治实体为单元,通过政府间的国际气候谈判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采用的就是国家碳排放总量指标。国家排放总量考虑到各国的主权性,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进而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和成本。相应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如主权分配方案。现在以欧盟为首的一批国家倡导“碳帽”(Carbon Cap)这样一个减排目标,即限定各国的排放总量上限,支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Stern(2008)认为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因为排放所涉及的最终政策目标——气候变化——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和道德伦理的考虑,而价格对于这些因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建议采用限制总量的政策来进行控制。批判此观点的国内学者潘家华(2009)在《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写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基本需求尚未满足,未来必将成为全球排放的主体。从长远来看,建立在国家排放总量上的减排制度显然忽略了个体上的公平性,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我赞成后者,此指标忽略了各国历史累积排放的巨大差别情况,且不能反映全球排放权的代内公平性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甚至80年代以后,其历史排放量少,发展需求迫切,但排放空间开始减小,如果排放活动受到约束,发展机会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排放总量指标难以被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接受。 后来,发展中国家学者指出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的概念,试图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发展空间。人均排放指标反映各国平均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排放的贡献,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平均每个人占用更多的全球气候资源。而发达国家学者在人均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了“紧缩与趋同”方案。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远期(如21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浓度,并根据人均原则制定某一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