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章总供给

第13章总供给

第13章总供给

本章学习内容

?三种总供给模型:它们对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所提出的解释不一样,但都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结论

?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的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三种总供给模型

1.粘性工资模型

2.不完全信息模型

3.粘性价格模型

所有这些模型都意味着:()e Y Y P P =+-α自然率产出正的参数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

水平

总产出

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

名义工资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

实际工资下降企业雇用更多工人产出更多。

(1)假定在知道价格水平之前,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从而确定名义工资.

?谈判双方都想着目标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可能是使得劳动供求均衡的实际工资,更可能是高于均衡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W 是目标实际工资ω,和预期价格水平之积:

e

WωP

=?

如果

e W P

ω

P P

=?

e

P P =

e P P >

e P P

<

实际工资等于目标水平实际工资低于目标水平实际工资高于目标水平

(2)假设在名义工资确定以后和在劳动被雇用之前,企业知道实际价格水平P ,则有

(3)假设就业由企业需求的劳动量来决定。也就是个人同意按照事先决定的名义工资提供企业需要的劳动量。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由实际工资决定,即实际工资越低,企业雇用的劳动量就越多。即

而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Y = F(L)

()

/d L L W P =

粘性工资模型的解释

?名义工资粘性,则?产品由竞争性厂商生产,劳动是短期内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且满足边际产量递减。

?由于厂商是竞争性的,故厂商雇佣劳动直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W W

=()()(),0,0

Y F L F L F L '''=><()W F L P

'=

案例研究:实际工资的周期性行为?这个模型说明了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

加从而产出上升,因此实际工资应该是反周期的:实际工资的变动方向与产出的变动方向相反。

?然而在现实中,情况并非这样.

实际工资变动的周期性行为实际工资变动

百分比实际GDP 变动百分比

19821975

1993

1992

196019961999

1997

19981979

19701980

199119741990

1984

20001972

1965

-3-2-1012378

6544 3 2 1 0 -1 -2-3 -4

-5

案例研究:实际工资的周期性行为?由图形可以看出,实际工资有点亲周期

(顺周期):它与产出的变动方向相同。?对图形的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粘性

工资不能完全解释总供给,他们提出在

经济周期中劳动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

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可能是由于技术冲

击引起的。(技术进步导致劳动需求曲

线右移)

其基本思想是:

当一个生产者观察到其产品价格的变化之后,他不知道这是其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化,还是总价格水平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最优产量,而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改变最优产量。

?当一个生产者的产品价格上升时,这有可能反映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也有可能反映该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该生产者的理性反应是,把这种变化的一部分归于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一部分归于相对价格的上升,因而产量增加。

?这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当总价格水平上升时,所有生产者都看到了其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在不知道这种增加反映的是总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增加其产量。

假定:

?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伸缩性的,所有市场是出清的.

?每一供给者只生产一种产品,消费许多种产品.

?每一生产者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但不知道总的价格水平.

?每一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其相对价格:产品的名义价格除以总的价格水平.

?生产者在作出生产决策时不知道价格水平,因此利用了预期的价格水平P e.

?假定P上升但P e没有变动.

则生产者认为其相对价格上升,因此生产得更多.

如果所有的供给者都是这么认为,则一旦P高于P e,Y会上升.

?价格粘性的原因:

–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约

–菜单成本

–企业不想频繁地变动价格来打扰自己的顾客

?假定:

–企业确定自己的价格。也就是放弃了完全竞争假设。

企业的合意价格取决于两个变量:

(1)物价总水平P

物价水平越高意味着企业的成本越高,因而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收取的价格也更高。

(2)总收入水平Y

较高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而在较高生产水平时边际成本增加,因此,收入水平越高,企业的合意价格越高。

()

p P Y Y =+-a 其中,p 是合意价格,P 是物价总水平,a > 0。

假定有两种类型的企业:

(1)其价格具有伸缩性的企业,根据下式确定价格(2)其价格是粘性的企业,根据自己预期的经济状况确定自己的价格。即根据下式确定价格()e e e

p P Y Y =+-a ()

p P Y Y =+-a

为简单,假定企业预期产出等于自然率,即()0

e e

a Y Y

-=

则价格为粘性的企业是根据下式确定价格:

e

p P

=

为得出总供给曲线,首先必须找到总的价格水平的表达式.

假设s为具有粘性价格的企业所占的比例。则可以把总的价格水平写为

?两边减去(1-s )P :

(1)[()]

e P s P s P Y Y =+-+-a 具有伸缩性价格的企业所确定的价格具有粘性价格的企业所确定的价格(1)[()]

e sP s P s Y Y =+--a ?两边同除以s :

(1)()

e s P P Y Y s -??

=+-????a

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模型 一、概述 1.总供给理论是当代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不同的总供给模型基于对价格与工资的伸缩性(或粘性)程度以及产品或劳动力市场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程度的假设。 2.尽管假设和推理不同,但是不同的总供给理论都共同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右上倾斜的,而长期内则是垂直的。 3.总供给理论的核心反映了“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况。 4.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由于产量与就业(或失业)、价格与工资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体现工资与就业(失业)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等价形式。 二、劳动力市场无摩擦的新古典模型 1.新古典生产函数Y=f(L)具有报酬递减的特征,即0

当名义工资具有充分伸缩性时,劳动力市场将通过实际工资率的变化使劳动力市场出清,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并由此决定了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W/P d L s L L Y )(L f Y = L 三、总供给曲线的两种极端形式:古典情况和凯恩斯形式 1.古典形式 古典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市场是“无摩擦的”,即名义工资可以瞬时调整以使劳动力市场维持均衡。充分就业可以通过工资的调整来实现。 即:) /(P W W P = ,其中P W /保持不变,则P 与W 等比例变化。因此,古典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价格变化不影响产出,体现了长期中的“货币中性”。 W P AS 曲线 W/P Y d L s L )(L f Y = L 2.凯恩斯形式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总供给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1.四种总供给模型得出的关键结论是什么? 答: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包括工资黏性模型、价格黏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和不完全信息模型。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得到一个类似的结果。这四种模型得出的关键结论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右上倾斜的一条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2.为什么说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而只有未被预期到的宏观政策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答: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价格水平会上升。如果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变化,企业成本就不会发生变化,因而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也不会移动,结果产量上升,未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了影响。 如果货币扩张政策一开始就被人们预期到了,人们会根据预期价格水平对企业成本进行相应调整,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同时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也会同步向上移动。在两条曲线相交的新的均衡点,价格等于预期的水平,实际产量不变,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关系? 答:(1)菲利普斯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0e Y Y P P αα=+->

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水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与总供给曲线一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实际经济波动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2)由总供给曲线可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将总供给曲线式改写成: 上式两边减去上一期的价格,得到: 令,,则有: 利用奥肯定律,可以用来代替,就得到: 加上总供给冲击来表示外界对价格的影响,由此最终得到如下等式: 这样就从总供给方程出发推导出了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一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实际经济波动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 ()e Y Y P P α=+-()1e P P Y Y α=+ -1P -()()111 e P P P P Y Y α---=-+-1P P π-=-1e e P P π-=-()1e Y Y ππα=+ -()n u u β--()1/Y Y α-()e n u u ππβ=--ε()e n u u ππβε=--+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14章 货币供给过程【圣才出品】

第14章 货币供给过程 一、概念题 1.原始存款 答: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2.派生存款 答:派生存款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又称为衍生存款。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基础上产生。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派生存款的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这一过程循环不断地在各家商业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最终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因此,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3.货币供给

答: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这种货币供给量对银行系统而言是一种负债,但对非银行经济主体来说则是一种资产。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银行系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前者创造基础货币,后者创造存款货币。这就构成了货币供给过程的两个环节。其中,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是:M s=B·M,它揭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要素:基础货币(B)及货币乘数(M)。 二、选择题 1.假设一个经济中流通中现金有20亿元,存款有100亿元,准备金有30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0.2,那么经济中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乘数分别是( )。 A.10亿元和3.3 B.20亿元和2.4 C.10亿元和2 D.10亿元和2.4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00×0.2=20(亿元),因此其超额存款准备金为:30-20=10(亿元)。货币乘数k=(c+1)/(R d+e+c),其中 c=20/100=0.2,代表通货与存款的比率;R d=0.2,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10/100=0.1,代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因此,货币乘数k=(0.2+1) /(0.2+0.1+0.2)=2.4。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 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

第十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

第十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

第十四章货币均衡 理论 一、货币的性质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需求 四、利率的决定 五、利率与投资 六、利率与收入 七、本章回顾

一、货币的性质 货币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可用于交换产品和劳务的东西,即交换媒介(a 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即它可立即与商品和劳务进行交换,并且只有较低的交换成本。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都是贷币。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形态却很多,也很复杂。 按货币的流动性即货币的变现能力,可以将货 币层次划分成M 0、M 1 、M 2 、M 3 等。

一、货币的性质M 0 = 通货 M 1 = M 0+ 活期存款 M 2 = M 1+ 定期存款 M 3 = M 2+ 流动性资产 L = M 3 + 流动性资产(较M 3差)狭义货币:M 1 广义货币:M 1、M 2 、M 3 、L 由于金融创新,货币供给的定义呈现出多样化和不断延伸的趋势。

二、货币供给 1、银行体系 2、货币供给的概念 3、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4、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5、货币乘数

1、银行体系 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中央银行是由政府拥有的、用于控制管理银行体系的银行,它是一国最高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是由私人拥有的银行,主要是为公众服务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此外,还提供诸如代客结算、证券经销、票据承兑、保险、担保和咨询等中介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非金融机构

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

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 教学内容与要求: 重点掌握: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IS曲线的含义;LM曲线的含义;IS-LM 模型的含义 一般掌握: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需求理论 一般了解: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含义:中央银行是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一种是属于对银行体系的监管与服务,它保证了整个银行体系有序而正常地运行,防止了由于银行金融问题而引发的经济动荡。另一种职能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的货币发行者可以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并通过对这种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来调节经济,即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二、金融中介机构 (一)金融中介机构是把居民户和企业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的纽带。 (二)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货币量增加的作用。

2、银行能创造货币关键在于现在银行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银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中或存入中央银行,只要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留够准备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则可以作为贷款发放出去。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用公式表示为:D=R/r。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这说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决定银行能创造出的货币的多少。 3、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它实际上就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用公式表示为:m=D/R。 4、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mm=M/H=(cu+1)/(cu+r)。 三、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第二节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 个人与企业出于不同的动机而需要持有货币,这就形成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的方便,降低交易费用。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之同方向变动。

第14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单项选择(共20题) 1、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与收入和利率的关系是( ) 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 C.正相关,负相关 D.负相关,正相关 2、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为了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的高低 A.利率水平 B.生活水平 C.物价水平 D.国民收入水平 3、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 A.谨慎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D.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之和 4、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个部门对货币持有量的需求总和为( ) A.货币需求量 B.货币供给量 C.货币均衡 D.货币发行量 5、以下理论及模型中,不属于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的是( ) A.惠伦模型 B.托宾模型 C.货币理论 D.鲍莫尔模型 6、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7、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 A.人力资本的影响 B.恒久收入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9、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0、费雪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没有什么影响,对商品交易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 ) A.物价水平 B.实际收入 C.利率 D.汇率 11、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 A.流通中的通货 B.央行的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财政借款 12、如确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下列对货币供给没有影响的是( ) A.投资 B.收入 C.微观主体 D.中央银行 13、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 ) A.市场利率上升 B.经济处于上升周期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弓I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 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曰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 (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

宏观经济学第14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将右移。() 2.设d为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若d值较大,则IS曲线较平缓。()3.增加政府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都将使IS曲线右移。()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率由4%上升到5%,则IS曲线向右方移动。()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20亿美元,会使IS曲线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美元。() 6.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物价水平上升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7.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 8.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 9.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 10.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 11.IS和LM曲线的交点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12.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会使得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13.IS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14.在IS曲线所代表的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的关系中,利率是原因,国民收入是结果,前者决定后者。() 15.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16.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17.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18.当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19.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20.当LM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 二、单选 1.IS曲线满足以下哪一种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总需求均衡 C.储蓄—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 2.IS曲线倾斜表示()之间的关系。 A.利率与利率影响下的均衡收入B.收入与收入影响下的均衡利率 C.商品与货币市场均衡的收入与利率D.政府购买与收入 3.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投资需求增加B.投资需求减少C.储蓄意愿增加D.储蓄意愿减弱 4.引起IS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A.对未来利润预期变得悲观B.政府削减国防开支 C.其他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 5.引起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B.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D.本国汇率升值 6.政府支出增加1元将() A.使意愿的支出曲线上移1元B.使IS曲线向右移1/(1-mpc)元 C.不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D.以上都正确

《经济学原理教学课件》第9、10章复习题2.docx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1 ?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2.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3?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4.什么因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的影响。 5.财政政策通过哪三个种方式影响宏观经济? 6.试定义货币乘数。在一个100%准备金银行制度里,货币乘数的值是多少? 7.中国国债的公开市场买进对基础货币有何影响?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货 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试分析。 9.分析信用卡的使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0.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11.选择题 (1)其他条件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o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变 为垂线 (2)“挤出效应”发生于()o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3)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是()o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处理好经济总量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C.保证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 D.必须遵循自然、经济规律 (4)其他条件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o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 C.不变 D.变为垂线 (5)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综合平衡,稳定物价 B.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C.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D.生态平衡,增加就业 (6)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市 场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向是 () A.卖出证券 B.买进证券 C.不买不卖 D.不确定 (7)LM曲线成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 A.古典区域 B.凯恩斯区域 C.中间区域 D.以上都不是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 亿美元,会使IS( )。 A. 右移10 亿美元; B.左移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 亿美元,会使IS( )。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 ,货币供给增加1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 LM( )。 A. 右移10 亿美元; B.右移k 乘以10 亿美元; C.右移10 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 除以10 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 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 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 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 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 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 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 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 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 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总供给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总供给理论 1.本章介绍的四种总供给模型得出的关键结论是什么? 答: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包括工资黏性模型(sticky-wage model)、价格黏性模型(sticky-price model)、工人错觉模型(workers-misperception model)和不完全信息模型(imperfect-information model)。 这四种模型得出的关键结论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右上倾斜的一条曲线。 2.为什么说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而只有未被预期到的宏观政策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答: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价格水平会上升。如果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变化,企业成本就不会发生变化,因而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也不会移动,结果产量上升,未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了影响。 如果货币扩张政策一开始就被人们预期到了,人们会根据预期价格水平对企业成本进行相应调整,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同时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也会同步向上移动。在两条曲线相交的新的均衡点,价格等于预期的水平,实际产量不变,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关系?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水

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与总供给曲线一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实际经济波动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冲击造成总需求曲线持续右移,使价格水平不断上升,就会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总供给冲击造成短期总供给曲线持续左移,使价格水平不断上升,就会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5.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有什么区别?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什么影响? 答: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过去预期出现的误差来不断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因此,适应性预期是一种被动的预期,只能根据客观经济条件已经发生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如果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是重复过去的轨道,那么,人们就会在纠正自己过去错误的同时不断地犯新的错误,也就是说,会系统性地犯错误。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形成预期时会收集一切可以得到相关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会注意过去已经发生作用的信息,而且也会关注将对未来发生影响的信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经济理论模型的预期是一致的。

第九章:AD—AS曲线

第九章:AD—AS曲线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 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模型导出 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2.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De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4.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6.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C.货币工资率具有拖下刚性 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 7.在(C )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 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 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 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 A.价格不变 B.收入不变 C.生产函数不变 D.不存在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 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第九章 经济学基础 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练习

第九章经济学基础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练习及答案 判断正误题 单项选择题

1.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用图形说明经济的状态。务必标出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 b.现在假设股市崩溃导致总需求减少。用你的图形说明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动。失业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c.用总供给的黏性工资理论解释长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将发生什么变动(假设政策不变)。 在这种调整中,预期物价水平起了什么作用?用图形确切地说明你的分析。 2.解释下面每一个事件将使长期总供给增加、减少,还是没有影响? a.美国经历了移民潮。 b.国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 c.英特尔公司投资于新的、更强劲的电脑芯片。 d.严重的暴风雨危及东海岸的工厂。 3.解释为什么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单个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b.“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经济力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c.“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水平的。” d.“只要经济进入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左移动。” 4.根据用于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中的每一种,认真解释以下的情况: a.在没有任何政策干预时,经济如何从衰退中复苏,并回到其长期均衡。 b.什么因素决定复苏的速度。 5.假设美联储扩大了货币供给,但由于公众预期到了美联储的这一行动,并同时提高了对物价水平的预期。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将发生什么变动?把这种结果与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但公众没有改变自己物价水平预期时的结果进行比较。 6.假设经济现在处于衰退中。如果决策者没有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如何变动?用文字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图进行解释。 7.解释下列每个事件是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两者都移动,还是两者都不移动。对于使曲线移动的每一个事件,用图形说明其对经济的影响。 a.家庭决定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b.佛罗里达的橘园受长期零度以下气温的打击。 c.国外工作机会增加使许多人离开本国。 8.根据下列每一个事件,假设决策者不采取行动,解释其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a.股市急剧下跌,减少了消费者的财富。 b.联邦政府增加国防支出。 c.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 d.国外衰退引起外国人购买的美国物品少了。 9.假设企业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极为乐观,并大量投资于新资本设备。 a.画出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并说明这种乐观主义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标出新的物价水平与真实产量。用文字解释为什么总供给量变了。 b.用a中的图说明经济中新的长期均衡。(现在假设长期总供给曲线未发生变动)。用文字解释为什么总需求量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变动。 c.投资高潮会如何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解释之。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关于GDP 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讨论长短期的问题。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 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D和AS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似,但含义绝对不同,AD和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其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这类因素保持不变。现代经济学中讨论的函数关系都在类似的假定下;而微观经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指的是单个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AS和AD交叉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所谓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 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失业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第十四章作业 内容

第十四章作业内容 1、假设实际货币总需求出现下降,即实际货币总需求函数(曲线)向左移动。试分析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对汇率,利率和价格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2、如果一国人口下降,货币总需求函数会如何变化?人口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是由于家庭平均规模的下降,这对于分析货币总需求的变化是否重要? 3、所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指实际GDP与实际货币持有量的比率,V=Y/(M/P)。请利用等式(14-4)推导货币流通速度的表达式,并解释货币流通速度是如何随RheY的变化而变动的。(提示:产出变化对V的影响取决于相对于实际产出的货币总需求弹性,经济学家认为该弹性小于1.)货币流通速度与汇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4、给定对未来汇率的预测,国内实际GNP的增加对汇率的短期影响是什么? 5、我们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有用性的讨论能否作为解释某些货币成为外汇交易载体货币的根据?(载体货币的概念我们在第13章中讨论过) 6、如果币值改革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没有作用,那么为什么政府通常采用币制改革的方式并结合其他做法来控制通货膨胀呢?【除正文中讨论过的土耳其的例子之外,还有许多例子。近年来的实例包括:以色列由磅改为新谢克尔(Shekel);阿根廷将比索改为奥斯托(austral),再改回为比索;巴西将克鲁塞罗(cruzeiro)改为克鲁扎多(cruzado),接着又改为克鲁塞罗,继而又改成鲁赛罗雷亚尔(cruzeiro real),最后在1994年又改成雷亚尔(real)】。 7、假设某个经济中存在失业,中央银行把货币供给增加1倍。在长期中,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产出回到长期水平。假定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前,利率等于长期利率,那么,长期价格水平上涨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如果最初利率低于长期水平,情况又会如何呢? 8、1984-1985年,美国的货币供给从5 703亿美元增加到6 410亿美元,巴西的货币供给从244亿克鲁扎多增加到1 061亿克鲁扎多。同期美国的消费就挨个指数从96.6升至100,巴西消费价格指数从31升至100。请分别计算,1984-1985年美国和巴西的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假设其他影响货币市场的因素变动不大,这些数字与本章模型的预测是否一致?如何解释为什么美国和巴西的价格反映存在明显差异? 9、承上题,已知美国1985年总产出的货币价值是40 100亿美元,巴西则为14 180亿克鲁扎多,参照第3题,计算两国1985年的货币流通速度。巴西的货币流通发速度为什么会如此之高? 10、当我们讨论短期汇率超调时,我们曾假定实际产出不变。现在,假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内提高了产生产出(第16章将给出此假定可以成立的理由),那么,这对汇率超调的程度会产生什么影响?可能出现“汇率缺调”的现象吗?【提示:在图14-12(a)中,允许世纪货币总需求曲线随产出增加而移动。】 11、图13-2显示了日本的短期利率曾一度接近或是等于零。日元利率从未显示低于0点,这是一种巧合吗?或者你能找出一些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利率可能是以零为下界的吗? 12、零利率是怎样使制定货币政策的任务变得更复杂的? 13、正如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那样,各国央行并不是有目的的确定货币供给水平,而是设立一个短期目标利率,并在这样的利率水平上随时向人们借贷他们所愿意持有的任何数量的货币。(当人们不是因为利率变化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愿意持有更多货币的时候,货币供给因此得到扩张,当人们愿意持有更少货币时,货币供给就会紧缩。) a.如果央行通过固定利率来制定货币政策,描述一下这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首先,考虑价格灵活变动的情况,并且试问当央行以固定利率向人们提供它所需的所有货币的时候,你是否会找到唯一的均衡价格水平。然后,考虑存在价格粘性的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