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装备----奋进中的华中数控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装备----奋进中的华中数控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装备----奋进中的华中数控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装备----奋进中的华中数控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装备

----奋进中的华中数控

一、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研究发展规划

1、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面向国家重大高档数控装备的技术要求,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及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点突破一批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关键单元技术,形成开放式数控系统软、硬件开发技术平台;加强中试和应用验证,攻克了规模化生产工艺和可靠性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品系列化技术研发,形成系列化中、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配套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与主机厂建立战略联盟、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推动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促进数控技术进步。

2008年华中数控被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评为机床行业“自主创新优秀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和“精心创品牌十佳企业”。2008年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批准华中数控成为国家首批9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华中数控同时也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目前,华中数控以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在高档数控系统的平台技术、可靠性技术、单元技术、成套化技术、复合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加工工艺与编程

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在航空、船舶、发电、汽车、军工等领域获得批量应用。

重点突破了全数字总线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多通道多轴联动插补控制、刀具空间长度补偿、小线段高速插补、双轴同步控制、柔性加减速控制、复合加工等高档数控关键单元技术。开发了空间几何误差补偿、切削力自适应控制、对话式和示教编程、数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技术、数控机床快速调试;加强中试和应用验证,攻克了软、硬件可靠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装设计、可靠性评估与验证等关键生产工艺技术。解决了大型螺旋桨、核电叶片等多轴联动加工工艺和编程等高档数控关键应用技术,提高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攻克规模化生产工艺和可靠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产品系列化技术研发,形成系列化中、高档数控系统的自主配套能力;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建立战略联盟、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推动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促进数控技术进步。

华中数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高档数控系统产品系列包括: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华中高档数控系统系列、针对市场需求的普及型数控系统系列、先进的全数字交流伺服、主轴驱动单元和电主轴驱动单元系列、力矩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系列。

华中数控系统系列产品

(1)数控装置平台技术

1)世纪星系列数控装置产品包括: HNC-18i/18xp/19xp系列、HNC-21/22系列、HNC-210A/B/C系列、HNC-28/32系列。统一的基于PC的开放式体系结构,通道数从1个到4个,控制轴数从2轴到32轴,联动轴数从2轴到9轴,液晶显示屏从5.4吋到15吋。满足用户从普及型到高档型的需求。

HNC-18i/18xp/19xp系列普及型数控系统,最大控制轴数:3轴(3轴联动)

HNC-21/22系列中、高档数控系统,最大控制轴数:8轴(6轴联动)

HNC-210A/B/C、HNC-28/32系列高档数控系统,最大控制轴数:32轴(4通道、9轴联动) 2)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单元产品包括:HSV-18D、HSV-160、HSV-162、HSV-16系列,主轴驱动单元产品:HSV-18S系列。伺服驱动3000r/min,主轴驱动最大转速40000r/min。

数字交流伺服驱动

3)交流伺服电机包括:GK6系列交流伺服电机,转矩范围从1.1NM到70NM,GM7系列伺服主轴电机,功率范围从2.2KW到100KW,最高转速9000 r/min。特种交流伺服电机,可

在-40℃~+60℃内工作,交流伺服电机防护等级达到IP66。

交流伺服电机

(2)多轴联动控制技术

开发了6轴联动技术,通过参数配置就可适应从2轴的车床、3轴的铣床,到4轴的加工中心、5或6轴的多坐标联动数控机床的需求。开发了以下适用于多轴联动和高速加工的关键技术:

1)多轴联动刀具中心点编程轨迹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技术(RTCP)

为消除由于刀具相对工件的旋转而引起的编程轨迹非线性误差,建立了典型五轴机床的几何模型,利用刀具长度参数和方向信息,计算出转动轴引起的非线性轨迹误差,在移动轴上进行补偿,从而使刀具中心点严格按照指令轨迹运动。

2)多轴联动刀具中心点速度平滑控制、前瞻速度规划技术

采用基于工件坐标系的空间矢量编程(又称TCP)技术,根据工件坐标系的刀具方向信息,前瞻计算出各物理轴的速度、加速度约束所限制的工件坐标系下各程序段的最大允许速

度及过渡速度。保证加工时的运动参数不超过机床及驱动的物理特性限制,实现多轴联动中进给速度的平滑控制。

3)多轴联动小线段高速插补、柔性加减速控制技术

在前瞻规划中提前预读指令,分析加工轨迹,对小线

段程序进行样条拟合,将短的直线段拟合成长的样条曲

线,实现高速插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速度波动;在

必要的加减速阶段,采用S曲线加减速算法,实现一种柔

性的加减速控制,避免产生机床冲击。

(3)多轴联动加工工艺和编程技术

1)任意结构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软件平台

后置处理软件平台的层次结构 机床结构建模 任意结构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系统能够针对复杂结构的多轴数控机床进行运动正反解、速度校验、误差校验等运算,将刀轨文件解释为G代码,直接应用于多轴机床加工。

2)大型螺旋桨叶片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

解决船用螺旋桨、发电装备关键零部件(如大型叶片、水轮机转轮等)制造加工的共性技术问题,大幅提高我国舰艇用螺旋桨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主要包括:大型螺旋桨工件集中数控加工方法;不同材料螺旋桨及其他叶片类零件加工刀具的选择技术;切削加工参数的优化、加工工艺规程的优化技术;适合于螺旋桨曲面多坐标联动加工的数控编程技术等。

七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系统界面 数控加工过程仿真

3)数控机床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机床结合部动力学建模及模型 机床再生颤振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理论模型与试验模型相结合的数控机床动力学建模的方法。机床结构功能部件如立柱、床身等采用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建模,而结合部(直线导轨中滚珠与导轨面形成的可动结合部、滑动导轨中两个滑动面形成的可动结合部等)采用实验建模。充分考虑机床结构的特点,特别是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数控机床动力学模型。对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数控机床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得到了机床的前十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

4)磨削加工编程技术

数控外圆磨、五轴联动工具磨削编程技术。可与专用的径向量仪、端面量仪配套使用,极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及精度稳定性,实现在线全闭环磨削控制。针对磨削加工应用的手轮插入功能、斜轴控制功能、复杂砂轮轮廓修整量自动补偿功能、工艺卡编程功能、砂轮寿命全方位管理功能极大方便了数控磨削加工。

(4)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

1)空间误差测量与补偿

数控机床三维误差测量装置图 三维位位移测量原理示意图

空间几何误差补偿可低成本地实现机床误差的测量与修正,保持数控机床不因磨损而导

致精度丧失和恶化。开发了基于三维步距规数控机床诸离散点处的三维误差测量,实现指令目标位置误差的实时预测与补偿。误差在4μm内。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数控机床快速调试技术

误差标定装置,通过设计专用夹具和相应软件,实现数控

机床误差快速测量系统。简单设置参数后,由软件自动生成测

量程序;利用光栅尺快速测量实际位置,与指令位置比较,得

到误差。根据选择评价标准自动输出评价结果,并生成相应的

误差补偿文件,通过网络或者串口传输给数控系统,快速实现误差补偿。该方法通过湖北省计量院的校准认证证书。申请发明专利。

3)加工负荷自适应控制

通过对加工负荷的监控,实时调整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可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提高加工效率。开发的自适应控制装置,适用于各种数控机床,已成功应用于东方电机的叶片加工,提高效率25%,刀具更换次数减少约15%。

4)对话式编程技术

自动生成加工代码,实现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该系统用于车床数控系统,编程效率提高3~10倍。

友好的图形对话编程功能 多种特征编程类型选择 5)干涉校验安全保护

切削过程的实体仿真系统界面 刀具与机床的碰撞 采用二维或三维方式描述加工的刀具、夹具、工件等需要保护部分,在前瞻处理中,指令输出前首先对指定区域进行干涉检查,获知运动部件之间是否会发生干涉,进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指令输出或进行报警。具有保护区域设定、干涉报警功能。干涉检查算法时间 <8 ms;干涉检查精度 3mm以内。

6)伺服特性分析技术

轮廓误差显示与分析 跟踪误差显示 集成于数控系统内的伺服特性分析工具,具有轮廓误差显示与分析、速度曲线显示、跟踪误差显示等功能。通过对指令位置与实际位置的比较,可显示三种预置轨迹(整圆、尖角正方形、圆角正方形)的轮廓误差、实时显示单个轴的速度曲线和指令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跟踪误差、多个轴的合成速度曲线。

7)数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技术

使用数控系统的串口或以太网通信协议,实现数控机床的车间网络集成,对数控机床机群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利用率,实现车间生产计划、任务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监控、数控加工程序管理与传输、质量管理等。

湖北佳旺70多台华中数控系统实现了联网 山东鲁南机床数控生产车间网络示意图 (5)二次开发技术

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采用PC嵌入NC的硬件平台,通过专用通讯接口软件,将硬件物理层的实现细节隐藏,再通过NCFACE软件模块,提供数控系统控制所需的所有API接口函数,使用户开发专用的数控系统成为可能。几年来,利用数控系统API接口模块,派生了60多种专用、特种数控系统,在特种加工工艺方面突破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

(6)可靠性设计和生产技术

1)硬件可靠性设计技术。采用FPGA、DSP、ARM等大规模智能芯片,大幅度减少元器件数量, 提高系统硬件的集成度;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技术;针对产品应用环境和用户群,采用ESD保护、短路保护与自恢复、数字化滤波等。

2)软件可靠性技术。采用专业源代码管理工具Sourcesafe,实现设计、修改可重现、可记录、可追溯,提高了软件设计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系统软件及数据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软件代码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与保护级别,关键程序与数据采用冗余和容错设计,避免了由于硬件不一致性、干扰及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故障。

3)电磁兼容性技术。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IEC-4级标准。采用光电隔离技术、数字滤波技术、屏蔽技术等增加抗干扰能力,尤其加大了防止对外干扰的绿色技术的设计开发与应用,降低对其它设备以及电网的干扰(绿色驱动技术)。

4) 环境适应技术。采用远高于冗余设计、全密封设计、无风扇设计等,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对于电网波动的适应能力已经作到±20%,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达到-40度,电机则达到IP67,IP68级,极大地扩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

5)结构工艺可靠性设计。结构件采用一体化模具设计及CAE等有限元分析软件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内部采用无接插件设计,外部接口则采用板载方式,取消内部互联电缆;元器件采用表贴方式,增强抗振性能;对于可能产生共振性损伤的部分,例如线缆、LCD屏、滤波电容等均采用性能优良的减振和隔音材料进行防护;

6)可靠性管理技术。建立了完备可靠性测试流程,包括EMC实验室及测试流程;环境和振动实验设备与测试流程;产品性能与功能测试流程及相关设备;生产过程测试设备与测试流程;制定相关的企业规范性文件。

7)可靠性评估和验证技术。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跟踪与分析;对100台数控机床可靠性长期监控,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现场数据,为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主要依据;与吉林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展开长期的可靠性理论方面的合作研究。

通过以上可靠性设计,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指标高于国家标准一倍。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国家标准 实测结果

脉冲群干扰 ≥±2000V ≥±4000V

脉冲耦合夹 ≥±1000V ≥±4000V

抗高压静电 ≥8000V ≥16000V

周波跌落 ≥1个周期 ≥3个周期

雷击浪涌 ≥±2000V ≥±4000V

2、企业研究发展规划

华中数控下一步的研究发展规划为:面向国民经济重大装备的技术需求,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点,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解决制约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生产、系列化和可靠性等各环节的瓶颈问题。华中数控将在自主开发创新战略上,依托多年的科研积累,依靠强大的研发团队,利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优势,对数控系统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基于现有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拓展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开展新一代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新一代数控系统,并推广应用;此外,在基础研究、高档数控系统平台及规范、绿色全数字交流伺服关键技术和高档、特殊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以保持华中数控的持续创新能力。

(1)全数字现场总线通信技术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高档数控系统内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之间必需采用总线式的数字通信方式。与模拟量、脉冲串方式相比,现场总线更高的实时和同步性能,能满足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的加工要求。

全数字总线数控系统样机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它的传输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专用现场总线,其技术成熟性、应用的普及性、高的通信速率以及低廉的价格为将以太网引入数控系统内部之间的通信创造了条件。

1)强实时通信技术

采用通用标准100M 以太网物理层,网络数据通过PHY 层网络芯片。采用特殊的通信机制和协议,解决以太网的通信不确定性问题,将协议集成在单片FPGA 芯片上,采用底层硬件语言实现,确保通信的实时性。通信周期最短可达50us,最大支持128个网络节点。

2)强同步通信技术

采用IEEE 1588标准的精确时间同步协议,解决以太网的通信同步问题,实现高档数控系统多轴运动的各个设备的精确时间同步,结合特殊的通信协议及硬件处理和同步补偿方式,将同步抖动控制在20ns 之内。

3)高可靠通信技术

硬件上采用可靠性设计技术,解决了通信线路的信号噪声和电磁干扰等问题,实现了可靠通信;软件上采用短帧机制和通信冗余技术,同时,采用多种检错码/纠错码机制及重发机制确保通信的可靠性。

4)拓扑结构

支持星型、单环型和双环型的总线拓扑结构。

5)通信协议

采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七层模型中的三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大大提高协议效率。

首次提出和采用了将周期数据、非周期数据以及时间戳集成在一个数据包中的通信方法,充分利用了以太网较宽的带宽,简化了通信协议,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多通道控制技术

多通道可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一个控制器对多个装备的不同部分进行独立控制要求,并提供一系列的手段和机制保障控制对象间运动的逻辑关系,以满足复杂的控制要求。多通道技术在柔性生产线、复合机床及多轴控制等方面等到了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解决以下多通道控制技术:

①多通道系统同步技术。几个通道程序运行时的同步控制技术。

②通道轴交换(混合控制)技术。每个通道的控制轴可由程序指令任意转换。

③ 控制轴同步/重叠技术

数控系统的多通道控制

(3)多轴联动技术

开发了9轴联动技术。通过裁剪和参数配置可适应9轴以下的任意联动轴数的数控机床控制,如2轴的车床、3轴的铣床,4轴的加工中心、5或6轴的多坐标联动数控机床等。多轴联动技术主要包括:

1)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开发了车削加工、铣削加工

等不同加工工艺的G代码解释器,

用宏指令实现不同解释器间的切

换,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车铣复

合加工。一次装夹实现车、铣两种类型的复合加工。

2)双轴同步控制技术

采用逻辑轴和物理轴的映射配置,将需要同步控制的两个

或多个物理轴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轴,并在轴的同步控制模块中

同步物理轴的参考点校准、同步建立、累积误差补偿、同步超

差监控等问题。在高速十字滑台上进行了应用。双轴同步的速

度为40m/min。

二、企业的目标市场、主要客户、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比较

1、企业的市场目标、主要客户

华中数控的市场目标为:立足量大面广的普及型数控系统,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大型、核心装备需求,研发、生产、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数控系统在国内高档数控系统的主导地位。

目前,华中数控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中、高档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华中数控已与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桂林机床股份公司、济南第一机床厂、宝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机电院、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重庆第二机床厂、长征机床集团、汉川机床集团、南通科技、云南CY集团、南京二机、安阳鑫盛、荆州荷花机床厂、汉口机床厂、长江机床厂、青海一机、济南三机、广州机床厂、坎门机床厂、岳阳机床厂等数十家国内主要机床厂实现了批量配套,并和其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宁波海天、深圳富士康、珠海美的、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东方电机、长江动力集团、洪都航空、洛阳一拖、洛阳轴承、上海电气、武钢集团、贵航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都是华中数控的用户。2、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比较

1)经济型数控系统

我公司的经济型数控系统由于适应中国用户的实际使用水平和机床制造企业数控技术配套要求,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功能实用,价格低廉,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已形成了规模优势,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内数控系统企业。外国公司也推出了几款低价格的经济型数控系统,但价格上、服务上还是没有优势,市场推广竞争不过国产系统。

2)普及型数控系统

我公司的普及型数控系统主要竞争对手为发那科的0i、西门子的802D、810等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并且具备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伺服驱动系统等配套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控系统全套解决方案,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中档数控机床得到批量配套应用,销售到最终用户后,反映良好。从技术水平上比较,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与国外比并不差,价格和服务方面还有较大优势,可靠性与国外系统的差距也已显著缩小。

3)高档数控系统

我公司的高档数控系统主要是指可与多轴、多通道、高速、高精、柔性、复合加工的高档、大/重型数控机床和数控成套设备配套的数控系统,主要满足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等重要关键零件的加工。主要竞争对手为发那科的16i、30i,西门子的840D等产品。近年来,高档数控系统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已大幅提高,与国外的差距也不断缩小。从技术层面看,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已基本满足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的技术要求,国产高档数控系统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让国产数控系统企业看到了突围的曙光。然而技术上的突破并不等于市场上的突破,国产数控系统发展早期由于质量性能问题曾给用户留下的疑虑,致使我国高档数控系统的产业化却依然无法消除国内用户对国产数控系统可靠性的疑虑。

目前,我公司开发、生产的中、高端数控系统在技术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数控系统得性能指标:HNC-28、HNC-32数控系统在某些关键技术及性能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外最先进的Simens 840D、Fanuc30i等高档数控系统的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对比如下:

功能HNC -32 Simens 840D Fanuc 30i

最大通道数 4 10 10

最大控制轴数32 32 40

最大联动轴数(每通道) 9 24 24

最小插补周期0.5ms 0.25ms 0.25ms

系统分辨率1nm 1nm 1nm

最大运动速度200m 200m 1000m

总线接口EtherCNC Profibus FSSB

小线段、多项式、样条插补有 有 有

车铣复合有 有 有

加工过程实时仿真实体+线框 无 有

五轴RTCP功能有 有 有

五轴倾斜面功能无 有 有

会话式编程有 有 有

机床变形补偿无 有 有

过象限误差补偿有 有 有

空间误差补偿有 有 有

二次开发接口有 有 有

恒切削力自适应有 无 无

HNC-21/22、HNC-210A/B/C技术水平高于国内的GSK983M、NC-100及国外主流产品SIEMENS810D和Fanuc 0i。主要性能指标对比如下:

功能 HNC-21/22 Simens 810D Fanuc 0iM ××983M NC-100 最大控制轴数 8 4 4 5 6

最大联动轴数 6 4 4 4 6

系统分辨率 1um 1 um 1 um 1 um 1 um

最大进给速度 24m/min 16m/min 16m/min 24m/min 24m/min 小线段、样条插补 有 有 有 有 有

过象限误差补偿 有 有 有 有 有

加工过程实时仿真 实体+线框 无 无 无 无

五轴RTCP功能 有 无 无 无 无

会话式编程 有 无 无 无 无

空间误差补偿 有 无 无 无 无

二次开发接口 有 无 无 无 无

恒切削力自适应有 无 无 无 无 三、研发团队与研发基地情况

形成了“纵向三层次,横向三平台”的研发支撑体系。其中“纵向三层次”包括: 1)第一层次: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数控前沿技术、基础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具有丰富的和高水平的数控系统研究队伍,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研发团队由过去的92人增加到 23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由目前的50%增加到70%。三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8项,获资助经费2656万元,其中国家973、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完成项目验收19项,科技成果鉴定6项(其中军工产品3项),获发明专利3项,申报专利8项。

2)第二层次:华中数控公司按产品链建立了开发一部(数控系统硬件开发)、开发二部(数控系统软件开发)、开发四部(数控系统应用研发)、伺服开发部(伺服/主轴驱动单元开发)、红外事业部研发中心(红外热像仪开发)和特种装备事业部研发中心(特种装备开发),开展数控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技术、平台技术和应用的研究。2004年建立了企业博

士后工作站。三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省、市产业化项目6项,获资助经费2816万元,依托这些项目,建立了数控系统产业基地,建成先进的数控系统生产线、伺服驱动器生产线和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检测能力的质量检测中心,数控系统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0套,伺服驱动系统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0套,成果产业化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第三层次:大连高金数控(2005年成立)、深圳华中数控(2006年成立)、宁波华中数控(2007年成立)等子公司,面向区域用户开展数控技术应用研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母公司提供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适合专机应用的产品,建设区域销售服务体系。

z深圳华中数控自成立以来,立足服务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服务,两年来,累计承担省、市项目5项,获资助经费400多万元。深圳华中数控与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研发中心,面向塑料、模具、橡胶、汽车等行业,以华中数控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发出木工加工中心、弯管机、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异型切割机、塑料磨边机、轮胎外轮廓花型加工机、轮胎外轮磨削机等专用数控系统。

z宁波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在浙江玉环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环研发中心,以华中数控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为基础,合作开发五轴车铣复合机床、水晶雕刻机、球阀磨等行业急需产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华中数控与大连高金共建数控研发中心,派驻技术骨干开展针对大连机床集团产品开展特色设计、研发。现在,大连高金数控公司已经研制生产出9种数控产品,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大连31T/M,32T/M,28T以及3000M数控系统装置,DJCM数字交流伺服驱动等系列数控产品,华中数控与大连高金采取共同研发、产学研合作一年的成果相当于过去十年研发成果的总和。在高档数控系统的应用研究上,大连高金数控公司成功开发了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并已在大连机床集团实现了配套和应用,从此也迈入高档数控应用领域的天地。

建立了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横向三平台”,包括: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处);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理事长单位);依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控系统分会(理事长单位)。联合国内行业企业及研发机构开展项目研究,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出有关数控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并提出下一代数控系统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吸收好的创新经验。倡导国产数控企业联合起来,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民族数控品牌,与国际大公司一争高下。主要工作成绩有:

2007年,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委会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项目《数控机床产业链

标准化研究》的子项目《数控系统产品产业链标准化研究》。详细调研了国内外机床数控系统产品标准现状和组织工作情况,提出了我国数控系统产品产业链标准体系框架和所需标准目录清单,制定了未来三年的标准计划,启动了标准的制修定工作。

数控系统分会完成了国家发改委的软课题“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对策研究”、“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提前启动方案”等项目。全面分析了我国数控系统产业的发展现状、国外数控系统生产和市场开拓的战略与策略、我国数控系统市场需求分析、提高自主知识版权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措施等,建议国家启动国家重大专项,成为国家政府部门支持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依据。组织协会企业参加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数控系统产业发展座谈会”、“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应用国产数控系统座谈会”等,形成了《关于加快数控系统自主化的若干意见(草案)》,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产数控系统配套国产数控机床千台工程”。

2007年,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开始筹建,华中数控与大连光洋、沈阳高精、广州数控、浙江中控等企业积极开展了技术交流,合作开展下一代高档数控系统现场总线的协议及标准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数控系统标准及下一代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

四、主要技术来源(近3年研发投入、主要研发项目和取得成果与产业化情况)

三年来,不断增加自身研发投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左右的经费投入研发中,先后开发出HNC-18i(Ⅱ)、HNC-21(IVB)等系列数控装置,HSV-16B、HSV-160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单元等改型产品;推出了HNC-210A/B/C、HNC-28、HNC-32等新一代数控系统,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均在80%以上。通过积极承担国家及行业科研任务和产业化项目,增加科研经费,获得国拨项目经费累计达到5472万元,承担国家项目包括:863数控专项《大型舰艇螺旋浆用重型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2002AA424012)、《国产数控系统的开发及其在中档加工中心上的应用》(2005AA424010),国家973专项《高速数控机床动态行为演变及其高精度控制》(2005CB724100/1),国家发改委产业化专项《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产业化》,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IT业用高速高精数控系统及机床》,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中高档数控系统及制造装备产业化》(2006DAE104)等;企业投入资金近亿元,新建4000平方米厂房,新建、扩建了六条生产线,进一步改善科研仪器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数控系统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0套,伺服驱动器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0台,交流伺服/主轴电机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0台。

公司开发出HNC-18i、HNC-18xp、HNC-19xp、HNC-21(IVB)等系列数控装置,HSV-16、HSV-160、HSV-18D等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单元,HSV-18S交流主轴驱动单元等8大系列新产品,均实现了3千台/批次规模生产;开发出的HNC-210A、HNC-210B、HNC-210C等系列数控装置,HSV-162、HJSV-18D等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单元等5大系列新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与国内国防、军工等企业合作,打造出 “多轴控制七轴、九轴联动重型机床”等一批“共和国当家设备”; 为企业开发了20多种特种数控系统和数控装备。在特种加工工艺方面突破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3个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完成科技成果鉴定6项,申报专利8项;参与制修订技术标准5项;累计产销数控系统26000余台、数控机床及数控装备4000 余台。

五、在研发工作中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情况

1、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技术,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发展和企业壮大,努力将数控中心建设成为华中数控乃至全国数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源泉,实现国家数控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向华中数控转移,华中数控成为国家数控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基地,产学研结合,不断推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承担了国家、省、市项目44项,完成新产品开发30多项,先后开发出HSV-16、HSV-18D交流伺服驱动单元、HSV-18S交流主轴驱动单元,HNC-18T/M 、HNC-21T/M、HNC-28T/M、HNC-32T/M数控装置,激光切割机数控系统、梳齿机数控系统、IR 工业机器人、数控冰刀研磨机等产品。工程中心在前沿技术、知识产权、科技情报等方面为华中数控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培养研究生70多名,其中博士10人。

2、建立开放的研究开发环境,通过技术合作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行专利有偿转让战略,用自己的专利或专有技术,以技术参股的形式进行投资,参股或控股大连高金数控、深圳华中数控等企业,使企业自身的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行业和社会辐射的同时,有效收回成本;在国防武器装备、汽车、船舶、电子等企业中推广应用成熟的共性技术和单元功能部件,加大这些企业现有装备的数控化改造力度。

(1)华中数控与大连机床集团为共同推动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国产化,共同组建了“大连高金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和大连机床产学研结合,利用各自在技术、产品、工艺、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共同面向市场,极大推动了国产数控系统的配套进程。大连机床集团发挥其了解用户需求的优势,对数控产品提出了操作使用、工艺要求和市场定位的很多要求,促使华中数控研发人员将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接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对用户要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数控系统产品化研发进程大大加快,研制生产了数控系统新产品九种。而大连机床集团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采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产品逐步替

代国外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华中数控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研发的大连数控系统销售量每年翻番,并且已经在大连机床集团各类车、铣床及加工中心上进行了全面批量配套:包括VDL系列、VDF系列立式加工中心,HD系列卧式加工中心,VDW320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CHD系列、TNA系列、DL系列全机能型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以及CKE61系列数控车床,这些数控机床均已销往国内外各用户厂家。仅2007年,大连高金配套华中数控系统2300多台套,伺服驱动器5000余台,伺服电机1万多台,其中三轴及以上中、高档数控系统共配套了1000多套,全年实现产值9000余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和大连机床集团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产学研合作,开创国产自主研发装备的新局面,受到了到大连机床视察工作的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

(2)深圳华中数控与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研发中心,共同承担了广东省产学研项目“面向行业应用数控技术创新平台”。深圳华中数控与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承担了“基于嵌入式平台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研发”项目。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了华中数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行业的覆盖率,满足了华南地区用户对行业专用数控系统的特殊需求,快速提高了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的销售额,进一步提高了华中数控产品在华南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3)华中数控参与组建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及广东省省部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广东省企业合作,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企业,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共同承担广东省的粤港合作及省重大专项等项目,包括:广东省部合作项目“高速木材复合加工中心”,“高效大容量伺服力矩电机驱动系统”;粤港合作项目“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成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粤港合作项目“数字化高效、高性能多层共挤包装膜吹塑成套装备”。

3、建设数控实训基地,支持数控大赛,培养数控人才。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依托现有的高职高专数控协作会、职业教育师资企业工作站和国家师资培训基地等职业教育平台,联合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培训网络,共建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等,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设备和基地的优势,大力培养高职高专教师和数控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承办国家、省市数控技能大赛,为技能型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技能。最大范围发挥华中数控在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中国制造业大批量培养数控机床营销人员、数控机床调整人员、数控机床维修人员,将这些学员输送到机床厂销售部门和制造企业。

三年来,已向国内500多所高职、中职及高等院校销售了6000多台数控机床,建设了国家、省市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200余个,其中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2个,推动了职业院校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华中数控共组织举办了“数控骨干师资工作站”、“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和“数控骨干教师工程硕士”等各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69期,为来自全国相关职业院校的2503名教师提供了培训服务。通过实训基地和教师培训班,共计培养数万名应用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华中数控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以“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式”为代表的多种产学合作办学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培养紧缺的数控技能人才。

六、开展国际合作情况;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情况

华中数控密切跟踪国际顶尖技术和产品,研究数控技术应用新领域,借鉴国内外同行的成功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制”技术路线进行模仿创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差距,减少研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2005年起,华中数控与国际缝纫机制造商巨头德国杜克普(DURKOPP)公司合作研发工业缝纫机数控系统,德方杜克普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销售,我公司进行国产化生产。2007年6月完成了杜克普K1598-1001F型产品的国产化工作。基于前期合作的成功,德国杜克普公司确定我公司为其在中国的缝纫机电子控制箱的唯一合作伙伴和生产基地。2007年下半年双方又启动了新一代产品DAC basic(DAC5) 型工业缝纫机数控系统研制和生产工作,预计2009年完成该型产品的国产化工作。

同时,华中数控还与UGS公司、思美创等国际著名CAD/CAM公司联合建立了软件应用培训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了PLC培训基地;与奥地利EMCO公司建立了可培训西门子、法拉克、海德汉等多种数控系统应用培训中心等。

通过与国际领先技术公司的合作,增加了华中数控的产品品种,提高了华中数控的设计、工艺水平,丰富了生产、检测手段、方法,拓展了数控系统产品应用领域。

七、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积累情况

华中数控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市场经营状况、专利技术的竞争和发展态势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确立了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与实施方案,即“ 专利与标准 ”共同发展的战略。在总体战略方面,增加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范围,逐步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组织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深入研究产品标准。

截止2007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7项。华中数控作为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组织业内企业制定了未来三年的标准计划。积极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制造对世界的影响

制造对世界的影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它的含义,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是它有着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特性。但是,在它整个的制造过程当中,制造的这些主体,也就是贸易方式,有5 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来说,在竞争环境当中,我们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可以说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象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中国对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促使全球废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以致世界各地的盗贼纷纷去偷窃铁制窨井盖。各国政要纷纷将目光投向北京,诸多媒体先后进行有关中国的封面或专题报道,出版界也推出了大批以“中国世纪”、“中国公司”为名的着作;一些学者甚至根据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出现的“中国热”,提出中国的成功已经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有别于“华盛顿模式”的发展道路,现其所缺的只是一套圆满的“主义”而已。这无疑是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但却真正融入全球化进程长达一个半多的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之关系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对此,一个看似普通,实际上却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深入千

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无所不至;以致于许多人会问:现在没了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美国资深记者莎拉-邦乔妮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就是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她的结论是:“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长期担任商业新闻记者的邦乔妮一直撰写有关国际贸易的新闻稿件。“我曾看过美国商业部的(美中)贸易统计,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我认为它与我无关,”但这一年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邦乔妮的一年痛苦体验虽然说明了“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这个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实际上,中国产品的优势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的,一旦失去这一优势,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不明显,最终有可能被印度制造或越南制造取代。事实是,目前的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老龄化和劳力不足的迹象。更为危险的则是,“中国制造”当前在全球范围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信誉危机,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不安全玩具、不合格轮胎、有问题的水产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个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2014年初統計) 2010年,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就已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3年底,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排名第一的前20个主要工业产品情况: 1.生铁2013年中国的生铁产量为6.58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与1978年中国生铁产量3479万吨相比,增长了17.9倍,翻了将近9番。 2.煤炭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为全球最大产煤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为1978年 6.1亿吨的6.6倍。 3.粗钢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 7.17亿吨,占全球15.5亿吨粗钢产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与1978年的3178万吨相比,增长了21.6倍,翻了10番半。 4.造船2013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6021万吨,虽然受全球主要是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中国造船 5.水泥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排名世

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万吨的33.5倍。 6.电解铝中国的电解铝产量为1988.3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7.化肥2013年中国化肥产量6840万吨,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78年869.3万吨的7.9倍。8.化纤2013年化纤产量793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平板玻璃产量7.14亿重量箱,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工程机械销售总额达59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3%。9.汽车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1927.18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是1978年14.91万辆的129.25倍。10.彩电2013年中国的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48.8%。彩电装配 11.手机2013年中国的手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70.6%。12.集成电路2013 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90.6%。13.黄金更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14.贸易总额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82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与1978年的167.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惊人的230倍。15.科技人力资源截至2009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doc 6页)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doc 6页)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它结束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预示了今后几年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新一轮高增长的开端。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根据调查,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若干重要特点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生产制造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观察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

1.生产制造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生产成本低廉,许多外国厂商相继将生产据点移往中国。例如,2001年7月,松下电器公司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视显像管,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主要彩电制造商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视4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至中国。此外,日本的其他家电产品如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单放机、DVD等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0年不足2%,2000年上升为4%,2002年进一步提高至6.5%。就轻工纺织产业看,以家电为例,2001年全国微波炉共计出口125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69%;2001年全国电饭锅共计出口82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5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多数家电产品世界最大制造基地。再以鞋业为例,目前,全球鞋类年产量约100亿双,在中国,2001年广东省鞋类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世界产量的3/10;温州市鞋类年产量10多亿双,占世界产量的1/10。就中国而言,堪称世界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最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04221 2、东风汽车公司 36883383 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36727716 4、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9401552 5、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7298409 6、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5720490 7、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5421754 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24118198 9、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2709711 1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0988800 11、首钢总公司 19753446 12、中国铝业公司 19543309 1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9069111 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8507600 1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7862398 16、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224204 1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6084475 18、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5769729 19、鞍钢集团公司 15157209 20、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4669743

2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4252440 22、海尔集团公司 14053629 23、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4022404 24、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535530 25、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11845598 26、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11671971 2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654838 28、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976027 29、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0417152 30、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9942011 31、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9852214 32、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665895 33、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9480707 3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9233633 35、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113760 3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9043872 37、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8634538 38、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5615 39、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8300015 4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119180 41、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035667 42、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282682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摘要: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本文介绍了工业4.0的概念及主要内容,说明了工业4.0将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制造;变革;转型升级 1工业4.0概述 1.1工业4.0定义 工业1.0的定义为对机械制造设备简单应用,工业2.0为20世纪初的电气化,工业3.0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相比前几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在当前成功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工业 4.0就是综合运用信息物理系统(CYS,Cyber-Physical Systems)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创造物联网和服务,进而将这种服务模式用于工业领域,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1.2工业4.0项目主要内容 “工业4. 0”项目的概念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4. 0”项目将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求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2工业4.0对制造业带来的变革 输出:个性化、本地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工业4.0将会给产品的生产过程带来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所以它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为一个独立的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如果产品相关数据能够被上载,那么就可以进行本地化生产,3D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排行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排行 来源:凯德利冷机 w w w.S z k a y d e l i.C o m 我司经常关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用低温冷水机、大型螺杆冷水机组用得多,这里就有不少我司重要客户。 2015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化工大企业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举行。今年的中国化工500强企业整体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呈现出几大特点:获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占中国化学工业不足2%的企业数,取得了占全行业47.4%的主营业务收入;民营企业效益最好。 2014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尚未完全公布,以下是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化工行定名次企业名称 1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滨化集团公司 5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6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 7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8山东金诚石化集团 9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10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 11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2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3旭阳控股有限公司14贵州瓮福集团有限公司15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16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华勤橡胶工业集团18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19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山东东岳集团化工有限公司 21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22浙江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24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5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6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27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28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9山东海化集团30三角集团有限公司31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2中化弘润石化有限公司33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34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35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6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37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38山东华星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39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40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41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43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44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巨化集团公司 46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47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8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0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51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52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3南通化工轻工股份有限公司 54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5山东联盟化工集团 56山东永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57山东玲珑集团有限公司 58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61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62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63河北华戈化学集团 64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65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6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7兴源轮胎集团有限公司 68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69河北金锐鑫海化工有限公司 70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71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2河北三高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73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4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5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 76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77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8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79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 80四川龙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1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上海涂料有限公司83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 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它结束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预示了今后几年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新一轮高增长的开端。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根据调查,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若干重要特点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生产制造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观察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 1.生产制造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生产成本低廉,许多外国厂商相继将生产据点移往中国。例如,2001年7月,松下电器公司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视显像管,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主要彩电制造商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视4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至中国。此外,日本的其他家电产品如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单放机、DVD等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0年不足2%,2000年上升为4%,2002年进一步提高至6.5%。就轻工纺织产业看,以家电为例,2001年全国微波炉共计出口125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69%;2001年全国电饭锅共计出口82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5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多数家电产品世界最大制造基地。再以鞋业为例,目前,全球鞋类年产量约100亿双,在中国,2001年广东省鞋类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世界产量的3/10;温州市鞋类年产量10多亿双,占世界产量的1/10。就中国而言,堪称世界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 一般而言,制造业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一般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之分。如果说前一时期跨国公司向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消费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或一般制造业的话,那么,自2002年起,资本品制造业、重型制造业或装备制造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向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受“广本汽车”示范引导,2002年,本田、丰田、尼桑都陆续将不少生产厂搬到广州,由此广州可能很快形成一个上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中国。例如,菲利浦已投资15亿美元建立了芯片生产厂;由几家大公司联合投资62亿美元设立的芯片生产基地——中芯国际,首批芯片已于2002年底前后下线。此外,新惠普、东芝、夏普、三星等国外主

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

中国机械制造业前200强企业? 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省市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市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9326734 2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市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机床,矿山设备7850000 3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内燃机,内燃机配件,汽车及配件 4664273 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四川省发电设备 3418603 5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黑龙江发电设备,电站锅炉,电站汽轮机,交直流电机及防爆电机 3052474 6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3002806 7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集装箱起重机,散货机械2800000 8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挖掘机械 2428556 9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煤矿机械2093618 10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 1827457 11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机床,汽轮机,发电设备,印刷机械1644005 12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 1381766 13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陕西省变压器,全封闭组合电器,高压断路器,电力整流器 1347191 14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区变压器,线缆 1251893 15 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 1239310 16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冶金设备,风力发电设备 1238073 17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制冷空调设备,食品冷藏设备,化工设备,电气控制设备 1200006 18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变压器 1186568 19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收获机械,大中小型拖拉机,工程机械,三轮运输车 1157308 20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金属切削机床 1128150 21 广州市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容器,变压器,绝缘子,真空开关管1120494 22 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江苏省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 1114708 23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 1091200 24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数控机床,普通机床,组合机床及柔性制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为平衡美方232措施(即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昨日(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 中止关税减让义务,自2018年4月2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吹响贸易反制措施的号角,中美贸易战摩擦升级。美中贸易摩擦大有升级之势,受此消息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在4月第一个交易日齐齐大跌。那么,贸易战一旦持续下去,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

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国家的。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一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而据传2015 年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 差距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

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2010-09-04 22:33:16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3 条手机看股票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39195196 2 东风汽车公司 26915955 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22972314 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0655087 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9644059 6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19530748 7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7709075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7207109 9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7047434 10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6497387 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4925041 12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4631303 1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4033158 14 中国铝业公司 13560700 15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3359362 16 首钢总公司 13038232

17 海尔集团公司 12491161 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2109366 19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1647433 2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0803459 21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0637514 22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136453 23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8982975 24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8702584 25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8657202 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8589981 27 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8420533 28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210483 2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8158163 30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8061821 3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8026352 32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701914 33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7553083 3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7246722 35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6647406 36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14404 37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36501 38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6056545

“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被迫停产、甚至破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 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向自主创新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中国制造”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为我国出口贸易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荣 的“中国制造”也暴露了很多缺点,尤其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大量的国内企业破产,出口量大幅缩水……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国制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 1 “中国制造”及其历史回顾 1.1 “中国制造”的定义“中国制造”顾名思义,即指中国制造的产品。现在对“中国制造”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代指全球最廉价的产品,现有国内国际公 认是一般由外国设计而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意指中国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环境、运输等成本,却只能拿最少的收益。 1.2 “中国制造”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2004年已增加到1158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1978年我国出口额是97亿5000万,到了2004 年已达到了5933亿2600万[1]。单从这点来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 大国。而出口额的巨大增加,无疑让“中国制造”有了更多的机会面向世界。 2 “中国制造”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 美价廉的优势行销全球。然而,仔细分析“中国制造”我们会发现中国企业制造的 大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 2.1 “中国制造”商品结构不均衡“中国制造”基本都是生产、生活用品,这些产 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破环环境力度大、利润低;而有技术含量、利润高的产品只占了很小部分。 2.2 “中国制造”被定位在价值最底端根据郎咸平的“6+1”理论,任何行业的产 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 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这六大环节创造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 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企业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 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被欧美企业所掌握。欧美企业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 价钱远远低于本国制造。 2.3 “中国制造”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以对资源过 度的索取为代价求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导致了部分贸易资源的枯竭。受出口利益的驱动,国内某些自然资源富区急功近利,无节制地开发、出售 初级产品,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次,国外的很多企业向我国转移污 染严重的产业或者生产环节,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另外,由于大部分交通工具以

相关文档